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余华经典句子选段(余华经典句子)

余华经典句子选段(余华经典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余华经典语录,很潮很精辟,绝对值得收藏!

1.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活着》

2.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活着》

3.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活着》

4.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儿。别自欺欺人;当生命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活着》

5.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

6.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活着》

7.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

8.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活着》

9.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人只有被逼上绝路了,才会有办法,没上绝路以前,不是没想到办法,就是想到了也不知道该不该去做。——《许三观卖血记》

10.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代替的。——余华

11.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全新的过去。——《在细雨中呼喊》

12.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活着》

13.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所活着。——《活着》

14.在时代和个人的种种不幸中,我却看到了生活的种种幸福。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乐是生活的味道。——《许三观卖血记》

15.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活着》

16.爱不是我多有钱,有多么大的智慧和成就,而是我把一切给你。关键时刻,替你挡风遮雨。

17.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余华

18.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

19.人老了也是人,是人就得干净些。——余华

20.人活一辈子,谁会没病没灾。谁没个三长两短?遇到那些倒霉的事,有准备总被没准备好。聪明人做事都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余华

更多正能量文字,请关注头条号“好句子迷”。只发精品,拒绝糟粕!

您的支持,是我们每天坚持更新的动力,祝愿新老朋友每一天都有好心情!

↓↓↓ 猛戳“了解更多”查看往期好文!

余华小说中那些封神的句子,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

来源:现当代文学

《第七天》

1.

我在情感上的愚钝就像是门窗紧闭的屋子,虽然爱情的脚步在屋前走过去又走过来,我也听到了,可是我觉得那是路过的脚步,那是走向别人的脚步。直到有一天,这个脚步停留在这里,然后门铃响了。

2.

我将会是这个家庭冲突和麻烦的导火索。我父亲痛苦不堪,他就像是一条情感湿润的毛巾,我和这位姑娘抓住这条毛巾的两端使劲绞着,直到把里面的情感绞干为止。

3.

金钱在权力面前自惭形秽。

4.

我对他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他问:“那是什么地方?”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5.

我走出自己趋向繁复的记忆,如同走出层峦叠翠的森林。疲惫的思维躺下休息了,身体仍然向前行走,走在无边无际的混沌和无声无息的空虚里。空中没有鸟儿飞翔,水中没有鱼儿游弋,大地没有万物生长。

《在细雨中呼喊》

6.

总之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7.

于是我找到了生与死之间的不同,活着的人是无法看清太阳的,只有临死之人的眼睛才能穿越光芒看清太阳。

8.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9.

因为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全新的过去,而且还可以不断地更换自己的组合,以求获得不一样的经历。

10.

再也没有比孤独的无依无靠的呼喊声更让人战栗了,在雨中空旷的黑夜里。

11.

成年人的权威,使孩子之间的美好友情顷刻完蛋。

《活着》

12.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13.

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14.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兄弟》

15.

这就是人世间,有一个人走向死亡,可是无限眷恋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两个人寻欢作乐,可是不知道落日的余辉有多么美丽。

16.

只要是一棵树,就有参天的可能,而杂草永远只能铺在地上。

17.

看着天空里一轮皎洁的明月,沐浴着夜风凉爽的吹拂。她喜欢站在空空荡荡的桥上,凝视着河水在月光里闪闪发亮,一波一波永无止境地荡漾过去。她抬起头来时,河边的树木在月光里安静得像是睡眠中的树木,伸向空中的树梢挂满了月光,散发着河水一样的波纹。还有飞舞的萤火虫,它们在黑夜里上下跳跃前后飞翔时起伏不止,像是歌声那样的起伏。

18.

一千多个人看着呢,他竟然把李兰举了起来,灯光球场里的笑声哗啦哗啦地响起来,大笑、微笑、尖笑、细笑、淫笑、奸笑、傻笑、干笑、湿笑和皮笑肉不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也是什么笑声都有。

《许三观卖血记》

19.

一乐,你记住我今天说的话,做人要有良心,我也不要你以后报答我什么,只要你以后对我,就像我对我四叔一样,我就心满意足了。等到我老了,死了,你想起我养过你,心里难受一下,掉几颗眼泪出来,我就很高兴了……

《文城》

20.

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21.

他一点点扯过来小美身上的被子,盖到自己身上,这时候小美转过身来,一条鱼似的游到他的身上。

22.

李美莲看见窗户上的光芒,又看见光芒从门缝齐刷刷穿透进来,仿佛要将屋门锯开,不由惊叫一声,问陈永良那是不是阳光。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屋外已是人声鼎沸,陈永良打开屋门,旭日的光芒像浪涛一样迎面打来。

23.

她嘴里的气息洒在他的脸上,那是无色无味的气息,像晨风一样干净,在他的脸上吹拂而过时有着难以言传的轻柔。

24.

她的哭声虽然小心翼翼,却像走去的山路那样漫长。

余华笔下最残忍的《现实一种》:爱已面目模糊,恨仍深入骨血

1986年,26岁的余华刚刚结婚并如愿转行进入县文化馆工作,正是人生中最得意的年景之一。

虽然那时的他还没有写出《活着》这样名利双收的作品,也还没有来得及进入鲁迅文学院,结识莫言等一众后来享誉文坛的知名作家,出身医学世家、曾在太平间午睡的他却已经嗅到了“先锋文学”的风向,开始尝试如手术刀般凌厉的叙事风格。

《现实一种》这部毁誉参半的短篇小说就写在1986年,在一个几乎没有来由却彻头彻尾的家庭悲剧中,你会发现青年余华不厌其烦地展示着他对生活的观察,那时的他还没有赋予“死亡”明确的定义,只是忠实地记录下“活着”原始的样子。

冷酷与琐碎奠定“活着”的基调

如果说余华写《现实一种》,情节安排上还有些“用力过猛”的痕迹,那么小说开头的场景却是很多人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一家人的被冷酷与琐碎填满,我们无法断言这是“幸福的一家”,其中却藏有无可言说的苦涩。

我夜里常常听到身体里有这种筷子被折断的声音。

祖母的抱怨与响亮的嗝,两个儿媳的充耳不闻与冷漠,兄弟二人清晨的“起床气”,4岁孩童的不安与任性,婴儿嘹亮的哭声,组成了一家三代7口人的生活日常。

这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在家里,没有人在意老人的喜怒哀乐,“祖母常常如死去一般坐在床沿上”;孩子好奇、顽皮却孤独寂寞,“ 他反复叫着,声音越来越响亮,可大人们没有理睬他,于是他就决定哭一下”;妻子如同沉默的“工具人”,在卧室、厨房与孩子间匆忙;山岗、山峰兄弟二人虽身为手足,却情同陌路,“兄弟俩人走在一起,像是互不相识一样。”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爱”似乎是一个不可触碰的话题,如果说日常关系的“爱”是松散而模糊的,那么面对“死亡”的宏大课题时,“恨”就变得面目可憎、无处遁藏。

仇恨与消解贯穿“活着”的主题

《现实一种》以“现实”为名,讲述的却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消亡史”。想来荒诞,一家人分崩离析的源头,竟是因为4岁孩子的一次“失手”:

孩子感到越来越沉重了,他感到这沉重来自手中抱着的东西,所以他就松开了手,他听到那东西掉下去时同时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沉闷一种清脆,随后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哥哥山岗4岁的儿子皮皮本想带襁褓中的堂弟看太阳,却不慎令弟弟夭折。虽然孩子无法理解“死亡”是什么,却着实让山岗与山峰两个亲兄弟之间有了“不共戴天”的仇恨:哥哥的儿子与弟弟的儿子、弟弟与哥哥的儿子,哥哥与弟弟,、弟弟的妻子与哥哥……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讲不清的对错是非里尽是淋漓不堪的人性。

读完整个故事,你会突然发现,故事开头年幼的孩子说出的那句“现在正下着四场雨”就像是一个寓言,暗示着这个脆弱的家庭将要遭受的四场伤害。

年轻的余华像所有普通的年轻人一样,对命运的意外打击呈现出一种无力感,他并不知道面对仇恨时,除了“复仇”人还能拥有怎样的选择。过往短暂的生活经验告诉他,生活中“逃避”是不存在的,你只能以凶狠的姿态去抵御。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在细雨中呼喊》

活在人间,人类终究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在《现实一种》中,主人公山岗与山峰两兄弟性格迥异,唯有睚眦必报的“残酷”基因相同。在他们的背后,是三个懦弱的女人——她们最终都成为了失去孩子的母亲。

“人间的真实”在女人身上印刻得最为清晰,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无力,才让这种真实显得越发有力。面对年幼孩子的意外离世,初为人母的山峰妻子展现出无所适从的迷茫:

她张了张嘴却没有声音。她听到丈夫又问:“到底出了什么事?”可她依旧张着嘴说不出话来。“是不是孩子出事了?”丈夫此刻开始咆哮了。这时她才费力地点了点头。

而得知孩子犯错,目睹孩子的离去后,山岗的妻子则用不停的“唠叨”来表达心中的愤怒:

她开始朝卧室走去,走到门口她又站住了脚,回头对山岗说:“你起码也得揍他一拳。”

与两位年轻的儿媳不同,年迈的母亲经历过太多苦难,在孩子们冤冤相报的悲剧面前,她仍麻木而为难,只能选择“视而不见”,不断用语言强化自身的痛苦,试图消解孩子们之间的矛盾:

山峰重新转回身去问母亲:“是谁?”

这时母亲眼泪汪汪地嘟哝起来:“你把我的骨头都摇断了。”她对山岗说,“你来听听,我身体里全是骨头断的声音。”

山岗点点头,说:“我听到了。”但他坐着没动。

活在人间,有很多“恨”是无处排解、无法消解的,很多“复仇”虽名正言顺却不能理直气壮,也许这种无助与无奈就是人间的“真实”。

写在最后

26岁的余华写命运的重击与决绝的复仇,就像是堂吉诃德对着风车挥舞的利剑,奋力而苍白,它虽然有着自洽的逻辑,却尚未找到光明的出路。《现实一种》出版5年后,31岁的余华写出了那句流传甚广、振聋发聩的话: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毫无疑问,余华是国内最擅长描写命运与人性纠葛的作家,也许正是基于这个角度,人们称其为“先锋文学”的旗手——因为站在人群之前看待生命是不容易的,更多时候,残酷而真实。难得的是,26岁时余华就有着这样的决心与勇气,“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所活着”这句写在小说《活着》里的话,早已藏在了《现实一种》的字里行间之中。

余华的经典句子,句句直戳内心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