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用绘声绘色造一个句子怎么造(用绘声绘色造一个句子)

用绘声绘色造一个句子怎么造(用绘声绘色造一个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中考作文技法第08技 写景——绘声绘色

第08技 写景——绘声绘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

【名家垂范】

太阳花

佚 名

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曲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

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思考题:

文中为了突出太阳花的美丽,是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

【名师指点】

画山绣水全凭生花妙笔

庞应虎

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中常常会有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一般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显示中心的作用。

记叙文中也有一类文章,专门描写时令节气、山川湖海、日月星空、阴睛雨雪、花草树木以及居住环境、风土人情等等。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当然得会观察,有积累。从多种感官写,读来才有身临其境之感;从多种角度写,才有富于变化之美。郦道元的《三峡》、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经典之作就为我们学习写景提供了生动的标本。

在实际训练中,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要学会还原生活,写出感受。

描写景物第一要诀是还原生活的真实。世界上的景物千差万别,各有姿态,只有找到别人没有的感受,抓住所写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绘出它独特的形象,写出它新颖别致的内在韵味。

朱自清的散文《春》描绘了春天里的种种景物:山、水、草、花、雨等等。作者总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比如,文章的最后三句,连用三个生动的比喻,把春天写成“刚落地的娃娃”,写成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写成“健壮的青年”,赞美了春天的朝气与活力。

你用什么感觉器官观察到的景物,你就用什么角度写下来。眼睛看到的,就从视觉角度写;看到色彩,就写颜色;看到样子,就写形状。当然,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是少不了的,这样,所绘之景才能具体、真实、生动、形象。切不可凭空臆造,生活中耳朵听不到的,却写出声音来,就难免让读者生疑了。

请看日本散文家德富芦花的《晨霜》——

我爱霜。爱它清冽、洁净,爱它能报知响晴的天气。

最清美的,是那白霜映衬下的朝阳。

有一年十二月末尾,我一大早从大船户冢这地方经过。那是个罕见的霜晨,田野和房舍上像下了一层薄薄的细雪,村庄的竹林和常绿树木也是一片银白。

顷刻间,东方天空露出了金色,杲杲旭日,升上没有一丝云翦的空中,霞光万道,照耀着田野、农舍、竹林。那粒粒白霜,皎洁晶莹,对着太阳的一面,银光闪烁;背着太阳的一面,透映着紫色的暗影。农舍、竹林,以及田地里堆积的稻草垛,就连那一寸高的稻茬上,也是半明半暗,半白半紫。一眼望去,所见之处银光紫影,相映成趣。紫影中仍可以隐隐约约看到霜,大地简直成了一块紫水晶。

一个农夫站在霜地里烧稻草,青烟蓬蓬,散开去,遮蔽了太阳,变成银白色。逢到霜重,那青烟竟也带上了一层淡紫色。

于是,我爱霜,爱得越发深沉了。

作者在文中不仅描绘了晨霜清凛、洁净的特征,而且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了自己的感受,在开头和结尾还直接抒发了爱霜之情。

二要学会虚实相生,以景传情。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彩,但是一旦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论写景时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是告诉我们不但要写出可触可感的客观实景,而且得把景物写得充满情意,这样的景物描写才能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就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所谓“实”,指对客观实景进行描写;所谓“虚”,既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去生动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也指运用联想想象去拓宽景物给人的感受,这样可以把人的主观情感与景物融合在一起。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飞雪是实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运用比喻和联想,是虚景。一实一虚,妙不可言。

郭枫的《空山鸟语》中的描写亦深得虚实相生之妙。那缥缈的鹧鸪的鸣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作者由此联想到“江南”的“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长檐飞角的小街”“江畔的落日”“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这种联想实际上含蓄抒发了身处“海角孤岛”的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正是这种融入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使得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写景,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写这一类文章在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比如,同是写登山,如果是为了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美好的顶峰”这一文题,文章就应突出山路之险,困难之大,意志之坚以及登顶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如果是为了抒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则应重点描绘景色之美,抒写感情之真。

三要学会托“景”述怀,以景显旨。

写景的记叙文,并不是以写景为目的的。以景物描写象征人物品质,暗示人物命运,呈现文章主题,是名家作品中常用的手法。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有这么一句写天气的句子:“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只一句寥寥十数字,为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渲染了一种阴冷、悲凉的气氛,也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社会的冷漠,从而暗示了孔乙己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激起人们对当时社会的憎恶和对孔乙己的深切同情。

以上所述,不足以道尽景物描写之奥妙。只要多多地留心观察,细心揣摩,相信你也能练就一枝生花妙笔的!

【名题演练】

请以“如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名卷展示】

黄昏如花

一考生

岸边的芦苇在池塘般明净的天空下,氤氲出酒红色的霞光。

槐树下爷爷搂着我,轻摇蒲扇,轻轻地,清凉的风吹走了乡村里一天的忙碌,一天的聒噪。

我捏着爷爷软绵绵冷冰冰的耳垂,窝在爷爷的大汗衫里赖着他讲故事。

爷爷捋捋雪白的胡须:“从前啊,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

我瞪着眼睛,远处的红太阳像一颗小小的樱桃在碧盘中滚动。

“有一天么,这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了个故事……”

“爷爷快讲嘛……”我扯着爷爷的眉毛。爷爷瘦,就像一个长眉佛祖。

奶奶包着兰花布头,从堂屋里踩着小碎步,拎着与她体态不相称的大篮子走过来。

“囡囡,吃块奶奶做的槐花饼!”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老头子,别逗囡囡了!”

太阳西坠,似乎和地平线相互吸引,紫红色的霞光微微颤动。

爷爷的脸皱成了园子里的黄菊花,阳光溢满了他的眉眼。

我咬了一口溢着花香的槐花饼,奶奶又捧上爷爷漂着茶末子的大茶缸。咕嘟咕嘟,有些苦,有些甜。

“爷爷,你讲么……”我抱着爷爷松松软软的胳膊。

“宝贝囡囡啊!老和尚给小和尚讲了个故事。”爷爷笑了,奶奶也笑了。“讲啊,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

我转了转眼珠:“爷爷你坏!你骗我!”

爷爷仰着脖子,爽朗地大笑。笑声飘过小院,飘进人家袅袅的炊烟。

轻风拂过,爷爷和奶奶头上有芦花在飘荡。

夕阳落下,大朵大朵的红晕开在天边,如同一朵烂漫的牡丹。

【点评】这是一篇兼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考场佳作,语言优美有如一首散文诗。人物描写简洁传神,老人慈爱,孩子天真,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如花般美好。核心情节爷爷讲故事,熟而不俗,生活气息跃然纸上,极富感染力。景物描写灵动隽永。“芦苇、池塘、槐树、蒲扇”,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清新怡人。尤其是结尾含蓄点题,以景喻人,余味绵绵。

12、 表达方式篇 第十七回 故事大王说事叙事 丹青妙手绘声绘色

无师通一行在修辞手法庄园见了修辞十二金钗后,一直对她们念念不忘,不是因为她们漂亮,而是她们的修饰文字词句,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的作用,令人难忘。但有人告诉他说表达方式家里也有人称“五朵金花”的女儿时,他们就按捺不住了,尤其是提笔忘,更是迫不及待,要去见她们到底怎么样。

表达方式是人类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及感彩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表达的意思是“表示思想和情感”。方式,是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

表达方式有五个女儿,人称“五朵金花”。她们分别叫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这一天,天高气爽,阳光明媚,无师通他们兴高采烈地去拜访表达方式。

他们走进了一个门楼,过了磨砖的天井,到了厅上。举头一看,中间悬着一个烫着三字金字的大匾是:慎思堂。两边有金笺对联:“家有藏书墨庄香远;门无俗客竹径风清”。在书房门口,迎面的是一幅颜体的书法作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书房藏典籍,学海是无涯 。”两旁也有一对联“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无师通他们见此,顿时肃然起敬,表达方式从书房出来,迎接无师通一行。表达方式接着把他们引进书房,无师通环顾书房,哇塞,真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在书架旁坐着一看就是个“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兼采百家目明耳聪”的鸿儒。表达方式向无师通他们介绍说,这是他的老爸。名曰文章。无师通赶忙招呼提笔忘和见文愁站成一排,毕恭毕敬的向文章施了弟子礼。文章知其来意,分别叫出“五朵金花”出来见面。无师通他们一看,目瞪口呆,虽不是个个美若天仙,但内涵丰富,气质不凡。

表达方式常常此为荣,他向无师通他们一一介绍。

首先他介绍记叙:她是表达方式家里最活跃的一个,外号叫“故事大王”。她善于对故事中的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转换作完整的叙说和具体的交代。让人一听就非常清晰的了解人物的性格、习惯、言行和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起故事,她用顺序,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把事件讲的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有时用倒叙,完全按时间顺序,有时以地点的转换为序,也会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她为了引起人的兴趣,设置悬念,故意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放在开头,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有时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美其名曰:插叙。为了使故事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她就用第一人称:“我”。为了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她便用第二人称:“你”。 更多的用第三人称:“他”,以便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描写是 “画家”。也是摄影师。你们看我这女儿漂亮吗?表达方式指着描写对无师通说:

“她身穿黑色真丝吊带短裙,棕黑色长发如海藻般散开,在尾端蜷缩成一个又一个俏皮妩媚的卷儿,微斜的刘海下,一双柔媚入骨的碧绿色眼睛浅笑盈盈,波光明灭间似笑非笑,似嗔非嗔,更有几分摄魂夺魄的美。她倚在沙发边,短裙下修长纤细的交叠,绕上黑色的缎带,腰上被一圈水钻勾出迷人的弧度,盈盈不堪一握。”

“真是秀色可餐。”无师通心里这样想。

“她的漂亮,就是通过描写她的状貌、情态表现出来的。写人物除了肖像描写,还有动作、语言、心理;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你们喜不喜欢上语文课?

表达方式没等他们回答,接着说:

“有这么一个学生,上语文课时,老师要我们起来读书,全班竟没有一个人举手,我本来是想举手的,可又怕读得不好让同学们笑话,于是干脆做在下面不吭声。可老师竟然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点到谁谁就读一段。这时候,我的心怦怦直跳,好象要跳到了喉咙口,腿也不由地微微颤抖起来,虽然是大冷天,可汗珠却从我的额头和鼻尖上渗出。我不敢抬头,两只手紧张地握在一起,心里不段地祈祷:别……可千万别叫到我……万一……天哪!我不敢往下想,只觉得血往上涌,脸发烫,呼吸也越来越难……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他说的好像我。”见文愁小声对描写说。

“你上课就是怎么想的吗?看来用我的心理描写还是蛮管用的,如见其人。”

“上面对你的外貌描写还不是一样,即使没有见到你,看了上面的文字,就让人又不能,夜不能寐。”提笔忘插言道。

“贫嘴!不过描写用得好,魅力就无限啊。”

表达方式接过描写的话,对她说;“后面就由你亲自介绍吧!”

“我就重点讲讲怎样描写人物吧。外貌少不了,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精彩的外貌描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人物的外貌描写应当做到四个“符合”:

第一,要符合人物的特征。

人物的外貌描写不是为描写而描写,而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抓住这个特征反复描写,不仅可以叙写人物的命运变化过程,显示人物感情的变化,而且可以反映人物思想境界的升华。

孙犁的《荷花淀》所刻画的水生是一个勤劳善良,淳厚朴实的形象,因此在对他进行外貌描写的时候,作者就抓住了这方面的特征:‘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这脚。’廖廖数语,人物性格就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各类人物的长相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相当的尊重。而对构成人物感性形象的那些带有个性色彩的因素,如衣着习惯、表情、神色,以及因岁月的流逝而在面部留下的印记等等,作者也是格外经意,颇见匠心的。外貌看起来跟长相一样是呈静止状态的,但长相可以终生无大变,而整个外貌却在不断的变化中,其中种种带主观色彩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人物的身份与地位。所以在描绘人物外貌时应当紧扣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气质。

例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二回对夏总甲的描写便显得非常传神: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 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这里没有研究他的五官端正与否,只说眼边之红,乃乐于帮闲凑趣而经常性的熬夜,酗酒的结果;锅铁色的脸,则标志他尚处于官场的外围,需要屁颠颠地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冒严寒。‘几根黄胡子’形象化了他的地位及其为人之龌龊与粗鄙。至此, 读者无不感到妥贴自然、惟妙惟肖,

第三,要符合人物的特定心理。

人物的外貌不仅要反映人物的性格, 还要能够揭示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独特的心理。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可谓是用墨如泼:‘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风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锻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作者不厌其烦地为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浓妆重抹, 突出她衣着方面的珠光宝气和彩绣辉煌,其目的正是为了显示她与众姑娘的不同之处。因为惟有这种刻意而为的装束,才能显示她在贾府中不同凡响的地位和权势,使初来乍到的林黛玉对她敬而远之,刮目相看,从而使她的争强好胜心理与自我炫耀心理得到外现和展示。

第四,要符合人物动态的变化。

提起鲁迅的小说《祝福》, 我们最难忘的大概还是里面的主人公祥林嫂. 对这样一个人物的刻画, 作者没有停留在一般意义的外貌描写上,而是抓住了祥林嫂一生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透过她动态的外貌的变化来揭示封建礼教对社会下层妇女的毒害,使主旨更加深刻透彻。在写作实践中,人物描写的要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顾及到各个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形象,具体地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形象。

“除此以外,描写人物要注意细节。可以用正面描写,直接表现人和事;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看过《红楼梦》的同学都知道其中有个厉害角色叫王熙凤。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有这样两段话:

刘姥姥因说:‘这凤姑娘今年大还不过二十岁罢了,就这等有本事,当这样的家,可是难得的。’周瑞家的听了道:‘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那凤姐家常带着紫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厌弃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细心比较,就会发现:第一段是借助刘姥姥和周瑞家的对话来写凤姐的;第二段是直接描写凤姐的肖像和语言来刻画她自身的形象的。像第二段这样,通过描写某人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来刻画他自身的形象,这就叫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

描写景物主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这是《春》里描绘‘春风图’的四句话。风是无形的,相比花草,不容易写。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的‘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从嗅觉写风里的‘泥土气息’、‘青草味’、‘各种花香’;从视觉写‘鸟儿将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再从听觉写鸟儿‘唱出的婉转的曲子’和牧童短笛的嘹亮声响。瞧,高明的朱自清先生抓住春风的特点,全身心感知,多角度描写,把春风这个很难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视觉描写时,俯瞰与仰视、前瞻与后观、近视与远望等又构成了不同的角度,看出不同的情形。从听觉描写时,远听与近闻也不一样。我们既可以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去具体描写同一景物,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描写相关的不同的景物。”

无师通听完描写的叙说,啧啧称赞:“你真不愧是位超级的“画家”,将人和物、景, 逼真传神、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你的面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有口诀曰:

记叙要素很重要,写人记事有妙招,

开头结尾遥相应,围绕中心题不跑。

描写更是不可少,绘声绘色展面貌。

刻画人物突性情,音容笑貌皆俱到。

(创作不易,如果对你有用,请点个赞!)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

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

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

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

笼lǒng(箱笼、笼罩、笼络人心)

罩zhào(罩住、口罩、罩起来)

盼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

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

顿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

逐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

渐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

犹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

崩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

震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

余yú(剩余、余波、高兴之余)

二、多音字

笼:lónɡ(鸡笼 、蒸笼)lǒnɡ(笼罩 、笼络)

闷:mēn(闷热 、闷声不响) mèn(烦闷 、闷闷不乐)

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hào(号令、括号)

隆:lōnɡ(轰隆、黑咕隆咚) lónɡ(隆隆 、兴隆)

观:ɡuān(观看 、奇观)ɡuàn(道观 、白云观)

薄bó (薄弱 、单薄 、薄雾) bò (薄荷)

三、近义词

顿时——立刻 奔腾——奔驰

依旧——依然 屹立——矗立

犹如——如同 宽阔——宽广

四、反义词

宽阔——狭窄 平静——喧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五、文中四字词语积累

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六、理解词语

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课文中指潮头过去以后留下的水浪。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本文形容雾很大。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闷雷:声音低沉的雷。

涌来:急速地流过来。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巨大。

风号浪吼:狂风号叫,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七、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后的景象。

八、句子解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是本课的中心句,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3.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5.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九、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奇观。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4.你理解“人声鼎沸”吗?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 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例如: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十、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2.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

“快看,潮来了!”人们不约而同向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天水相接的地方,拱起了一条白线,浮在宽阔的海面上,向葫芦把儿这边促来,越来越近,清晰地看见白线伸出的地方巨浪翻滚,伴着闷雷般的轰鸣,大地仿佛也在颤抖。游客们屏息凝神,惊恐好奇的眼睛注视着神使鬼差的奇景……

十二、写作特点

本课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 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浪潮浩荡的气势,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如何写好比喻句呢,首先,要恰当使用好比喻词(如:好像、像、犹如、仿佛等),其次,比喻要形象贴切,富有新意,不落俗套。第三,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比喻要通俗易懂不能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