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集锦(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集锦(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

本文目录一览:

按照这5步来作答高考文言文翻译题,高分任你拿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上的难题之一。这道题赋分是10分。每年高考结束后,从各省的阅卷总结来看,这道题得分很低,许多省份的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得分很难超过一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考生平时的文言文阅读积累太少,文言文阅读能力不能令人满意;另一个原因则是作答文言文翻译题时,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大。前者是根本原因,牵扯到文言文阅读能力,解决它,需要调整高一高二,甚至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体系,所以,很明显,它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要谈的问题。后者是答题方法方面的原因,解决它,我们只需教给考生一套科学合理的翻译方法,然后反复训练之,则问题基本上能够解决。

那么,科学合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作答方法是什么呢?笔者就此曾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根据笔者的观察和思考,考生要答好高考文言文翻译题,须按照这5步来走:

第一步,紧扣语境;

第二步,寻找得分点;

第三步,尝试翻译;

第四步,对照检查;

第五步,规范誊写。

下边一一说明之。

紧扣语境。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设题特点是:命题人通常从所给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择两组有特色的句子,把它们单独提出来,放置在专门设置的文言文翻译题中,让考生翻译 。就考生而言,在翻译这两组句子时,不能只盯着这两组句子来翻译;考生必须把这两组句子放回原文中,在它们所在的上下文中来翻译它们。只有这样,这两组句子的特点考生才能很好地把握住,翻译也才有可能做到正确、准确。比如,文言文中省略句很多,一个句子究竟省略了什么成分,单就句子看句子,是永远也看不出的。那么,怎么办?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这个句子放在其所在的上下文中来看,从上下文出发来看,一个句子省略了什么成分,清清楚楚。

所以,那种撇开句子的语境,单就句子来翻译句子的做法,显然是一种盲人摸象的做法,是永远不可能正确地翻译出一个句子来的,至于准确,更是无从谈起。这一点,考生必须明白,且必须重视,必须做到位,否则,后续的所谓的翻译基本上就是在做无用功。

寻找得分点。把握住了语境,考生要做好的第二步工作就是结合语境来看所给的句子。结合语境来看所给的句子,有一个重点考生必须把握好。这个重点是什么呢?就是寻找得分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高考阅卷评分的准则,就是按照得分点的原则制定的。因此,考生在明了了要求翻译的句子的语境特征后,第二步的任务就是寻找可能的得分点。

一般而言,能够成为得分点的词语或句子,往往都是一些文言文中常用,且又和现代汉语的词语、句子区别较大的词语或句子。比如就句子而言,宾语前置句就是文言文中常用,而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的一种句子;就词语而言,古今异义词、活用的词语等就是同现代汉语区别较大的词语。这类词语或句子既是高考命题人重点关注的词语或句子,也是考生答题时必须认真对待的词语或句子。考生只有把这些词语或句子翻译正确了,翻译题才能得分,或者得高分。

尝试翻译。明了了语境,找准了得分点,考生就可以开始翻译了。不过,这次翻译,只能算是尝试性翻译。为什么呢?因为就大部分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而言,一次性想把命题人给定的句子正确、准确地翻译出来,不大可能。因此,这次翻译只能看做是一次尝试性翻译。虽然如此,但考生翻译时,以下两点需注意:

一是要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来翻译。之所以如此,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二是翻译时,要用好翻译的“五字诀”,即增、删、调、换、留。“增”即将省略的成分补出来;“删”即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子规则,翻译时,把文言文中的虚词删掉;“调”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将文言文句子中需要调换位置的词语调过来;“换”是指文言文中的有些说法,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法则,换一种说法;“留”就是文言文中的人名、年号名、官名等这些专用名词在翻译时显然无法翻译,因此必须保留下来。

对照检查。所谓对照检查就是将初次翻译出来的句子,对照原文,做一细细的复核审查,看看得分点上的词语或句子翻译出来了吗?如果翻译出来了,再推敲推敲,看译得对不对、准确吗?对于高考文言文翻译题来讲,这一步绝对不能少。至于其中的原因,前面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不再重复。

规范誊写。这是作答文言文翻译题的最后一步。这一步在有些考生的心目中,似乎可有可无,实际上,却大谬不然。为什么呢?因为老师阅卷时,看的是你写在答题卡的文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你的书写规范、正确、清晰,阅卷老师一看明明白白,那么,你这个书写就是一个高分书写;反之,你可能翻译的不错,但书写潦草,字迹让阅卷老师无法辨认;或书写不规范、不正确,错别字很多,那么,你这个翻译得分就会很低。由此可见,书写在翻译题上作答上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规范誊写也就成了翻译题“五步作答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对此,考生必须高度重视。否则,你在这个方面的失误绝对会让后悔一辈子。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文言文翻译题来讲,表面看,似乎人人都能拿起笔来翻译命题人给定的句子,但如果从高考得分——或者得高分、满分——的角度来看,就不是这样了。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想得分,或者说得高分、得满分,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按规矩办事,按一定的方式方法办事,只有如此,考生得高分,甚至得满分的愿望,才有可能实现。但愿这些忠告能给正在奋斗中考生有所帮助。果真如此,余愿足矣。

解析:高考题型讲解之文言文翻译

来源:环球网

(一)衡量标准

文言文译文衡量的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信、达、雅。

1. 信: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

2. 达: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序,没有语病。

3. 雅:文笔优美。

(二)翻译原则

翻译原则:以直译为主,若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1. 直译:逐字翻译,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和原文一致。

例如: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 分)【2017 · 全国新课标Ⅰ】

翻译:(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举止坚持遵循礼制法度,服侍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计分点:性:生性;循:遵循;事:服侍;恭:恭敬;谨:谨慎;常:常礼。)

2. 意译:按原文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例句: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2015 · 福建】

翻译: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任何牵挂。

例句: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2015 · 福建】

翻译:虽然顶风冒雪,常住旅馆(旅途劳累),也不敢有一刻荒废时光。

(1)需要意译的情况

① 不能将词语的解释直接搬进译文时:

例: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 运用了比喻、借代、委婉、互文、用典等的句子:

例:振长策而御宇内。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省略句、倒装句及一些需要浓缩或扩展的句子: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权起更衣。

(2)翻译原则打油诗

文言实词要落实

重要虚词要译出

文言句式要关注

常见用法要牢记

(三)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需要遵循六字准则“留、换、扩、删、调、贯”。

1.留:对古文中一些常用名词和专有名词,对一些古今意义、用法相同的词加以保留录用不作翻译。凡属专名(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名、年号、书名),不译。

例: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翻译: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2.换:单音词换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本字;文言词换现代词语。

例:项王军壁垓下。军:军队。壁:驻扎。

例: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2018 · 新课标Ⅲ】

翻译:命令他的家人赶紧出钱赎身,又下令释放那些被株连的人。(听:命令。趣:通假字,通“促”,急忙,赶紧。)

3. 补:就是增补。古文中有不少省略句,省略了各种不同成分,有时还有分句的省略,这些被省略的词句,译文时都应增补出来。

(1)省略主语

例: 沛公谓张良曰:“(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曹刿)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对曰:“小惠未徧,民

弗从也。”

例:淫读古文,甘闻异言。【2017 · 天津】

翻译:(王充)沉迷于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

例: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2018 · 北京】

翻译:你不肯拿回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

(2)省略谓语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例: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5 分)【2017 · 新课标Ⅱ】

翻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例: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2012 · 湖南】

翻译: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3)省略兼语

例: 令(仲永)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省略宾语

例: 竖子,不足与(你)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敢以(之)烦执事。

例: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 分)【2013 · 福建】

翻译: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5)省略介词

例: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6)省略关联词

例: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翻译:“(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例: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2013 · 新课标Ⅱ】

翻译: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 ,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4. 删:删除古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例: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助词(倒装、主谓)、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例:何厌之有?

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例: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 分)【2012 · 湖南】

翻译: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采分点:“若”“交”“损”“益”,一否定判断一肯定判断句。)

5. 调:把文言文句殊句式(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按现代汉语顺序调整过来。

(1)主谓倒装

例: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2014 · 北京】

翻译:反复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三司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

(2)宾语前置

例: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 分)【2015·新课标Ⅰ】

翻译: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责斥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3)定语后置

例: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2018 · 新课标Ⅰ】

翻译:(武帝)因为鲁芝为官清廉忠诚躬行正道,向来不置办田宅,(于是武帝)派军士为他造了一座有五十间房屋的宅院。

(采分点。以: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向;作:建造;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

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2018·浙江】

翻译:前代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读书人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 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

(采分点:“显”、“贱”、“夭”、“岂”、虚词“之”、“于”、“而”、“其”,特殊句式如状语后置等。)

(4)状语后置

例: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018 · 新课标Ⅱ】

翻译: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来祭祀他。

6. 贯:古文中使用借代、借喻、用典、互文等修辞手法以及委婉的说法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代)曹操水军

例: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文

例:权起更衣——(委婉)上厕所

例: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2017 · 江苏】

翻译: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

(得分点:“先”“以”“北面”各 1 分,句意 1 分。此处的“北面”,谓拜人为师。)

【及时演练】

请翻译下列句子,并试图找出翻译考查的重点。

虎见之皆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参考答案】

老虎见了它就逃跑。重点:“走”,译为“跑”;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国。重点:“夫”,不译;派遣将领把守边境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重点:“出入”译为“进入”,“非常”译为“意外的变故”;有时王命需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重点: 还原省略的介词“自”。

(以上内容由上清北教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