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励志科举句子大全(励志科举句子)

励志科举句子大全(励志科举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众人皆知,腹有诗书气自华,却不知这是苏轼鼓励朋友参加科举的诗

在年幼的时候,我们在看一个人时往往只是观看对方的外表如何,然而随着我们逐渐的长大,经历了更多的人和事情,才发现外表固然重要,但是气质才是最为珍贵的。有些人虽然衣着华贵,但是却给人一种粗鄙的感觉,还有些人,就算身上穿着破旧的衣服,但是却仍旧会给人一种不凡的感觉,那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气质是无法掩藏的。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到一句诗文呢?那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文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然而绝大多数的人却并不知道这句诗文出自何处,作于谁手,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就是这首诗,诗人是苏轼,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诗文的大概意识是说,虽然每天只能穿着粗布制成的衣服,然而满腹的才华却让人变得光彩照人,由于不愿意再陪老书生过贫苦的日子,于是就决定去参加科举,但是因为口袋空空,所以只能踩着一双鞋步行。一路上的车水马龙,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等到我放榜之时,我再来和你们炫耀,看!诏书上面的字现在还是湿的呢。

在首联中,诗人写到了自己当时与朋友相见时的景象,虽然朋友很落寞,但是他却很有才,也有远大的志向。而当一个人真的满腹才华时,就算他身上穿着最拙劣的衣服,但是人本身却自有一种气质,而这样的气质是无法装出来的。

而"腹有诗书气自华"则是全诗中唯一的名句,而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它无比经典的阐述了人与书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我们都将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见识的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而且它不仅能够起到这些作用,还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实际上常,读书的人真的是可以肉眼可见的看出来那种高雅而又脱俗的不同。

颔联写的很是有趣,再次将朋友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凸显出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这位朋友是有着远大志向的,所以要去参加科举考试,生动而具体。颈联写的很是有趣,也是化用了孟郊《登科后》的意境。尾联则是全诗最为有趣的一句,一个人只有在万分得意的时候才会去向世俗炫耀,但这里却并不是炫耀,而是诗人在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祝福。

他之所以要写这样一首诗,其实是因为他在经过长安城的时候,听到自己的朋友董传要去参加科举,所以他就为朋友写下了一首这样的诗,为朋友加油打气。从诗文中我们也能看到他对朋友的那种真挚的友谊,而且这首诗不仅鼓舞了董传,同时也鼓舞了后世很多的读书人。

梁章钜也曾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 所以可以说读书与气质之间绝对是有着必然关系,多读书,读好书,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金榜题名时,献上5副科举对联,对仗工整,文采飞扬,流传千年

高考时节,万众瞩目。无论是对考生而言,还是对社会而言,高考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件大事,牵动着无数百姓的心。

古代的科举考试,某种程度上比高考还要重要。毕竟现代人可以有更多的出路,而古人往往只能靠科举出人头地。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大家一定要动动手指,关注我呀。

金榜题名时,我给献上5副科举对联,对仗工整,文采飞扬,流传千年,值得欣赏哦!

第1副对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一介书生,攀龙攀凤攀桂子。

这副对联在民间广为流传,只不过故事的主人公有唐伯虎、于谦、解缙等多种说法。

上联是某人看到寺院的佛像出的对子,而下联是还没有功名的于谦等人想到科举考试,脱口而出,表达了“折桂”的远大志向。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状元的读书人,至少说明没有啥底气。

下联的“一介书生”与“攀龙攀凤攀桂子”形成了一种对比衬托,表达了读书人渴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的愿望和抱负,所以在古代广为流传。

第2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古代许多寒门子弟,一门心思扑在科举考试上,根本没有时间与技能谋生,日子过得特别凄凉。

像这个对联的作者,原来就是一个穷书生。去年是一个干旱的年头,书生饿得咕咕叫,想要去借钱借米,根本没人借给他。就算是亲戚,也没人搭理他。

时间才过了一年,书生科举高中,成为了金榜题名的大红人,于是“名也香,姓也香”,到处都是人来嘘寒问暖了。

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书生通过中举真切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副对联。

古代的穷书生看到这样的对联,心有戚戚,更加用心读书,用这副对联来激励自己。

第3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可谓是一等一的文人墨客。可是,蒲松龄在科举路上却遭遇了一辈子过不去的坎。

蒲松龄十九岁中秀才,结果考了一辈子科举,都考不上一个举人。最后,蒲松龄遗憾而死。

所以我们看《聊斋志异》,有许多故事嘲讽儒林的不堪,真是蒲松龄的字字血泪。

不过,蒲松龄这个人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相传,他为了激励自己继续科举,写下了上面这个对联,用项羽破釜沉舟和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激励自己向着目标前进。

这副对联寓意很好,所以后人都拿来当座右铭。特别是一些高三学生,都是用这副对联来激励自己的。

第4副对联:独眼不登龙虎榜;半月依旧照乾坤。

相传古代有个读书人过五关斩六将,打败了一大群竞争对手,终于来到了殿试阶段。

结果,皇帝一看,这个人瞎了一只眼睛,太不美观了,就故意嬉笑着说:“独眼不登龙虎榜。”

所谓龙虎榜,广义上就是科举榜单,狭义上指的是某届科举中进士的多是后来的杰出名人,如龙争虎斗,所以称为“龙虎榜”。

结果书生灵机一动,巧妙回答:“半月依旧照乾坤。”皇帝一听,不由得佩服书生的才华,于是就让书生当了探花郎。

第5副对联: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八年才入泮;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二十五月已登瀛。

这个对联的作者是清代文人周系英,这副对联说尽了他科举考试的酸甜苦辣。

对联通过难与易,表现人生无常,蕴含人生感叹,同时也有一些自夸元素。

上联是说科举之难。清代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其中童试又要经过县、府两次考试者,合格者成为童生。有些读书人一辈子都只是一个童生,所以周系英说“县考难,府考难”。

“院考”指的是童生考上生员。生员,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秀才”。入泮,也是指考上生员。因为清代的新进生员要入学宫拜谒孔子,这种仪式称为入泮或游泮。

周系英用了四十八年才考上秀才,其中之艰难与辛酸,可想而知。

而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展示科举之难,是为了衬托下联的“科举之易。”

登瀛,指登上瀛台,清代新进士及第授官仪式。周系英在下联说自己二十五个月就中了进士,可见他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这个对联也体现出古代科举“小考难,大考易”的特点,所以古代人还有一句俗话:“不怕进得迟,只要中得快。”这也是无数人明明多次考不中,却一直坚持科举的原因了。

大家对这些对联如何看待呢?大家还知道哪些精彩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家有学子,读这5首古诗词,祝逢考皆过,前程似锦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出自唐代孟郊《登科后》

这首诗,是孟郊46岁进士及第后所作,之前苦学之乏一扫而空,高中后神采飞扬。策马狂奔在长安城的大街上,享受着他人投来的艳羡目光,恨不得一日之间看遍京城的繁花似锦。

最重要的是,孟郊是个孝子,母亲栽培几十载后,终于成才,遂孟郊获封时,又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不久后,孟郊便把母亲接来与自己同住,尽享天伦之乐。

博取功名,只是人实现某种理想的必要途径,无论位置有多高,都不能忘本。所以家中有学子的父母,不妨让子女多读读这首诗,了解诗人孟郊的故事。

既有激励之情,又不失点拨之意。

这总比跟孩子说“爸妈辛苦一辈子,都是为了你……”,效果要强很多。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诗出刘禹锡《浪淘沙》

刘禹锡的《浪淘沙》共有九首,此为其八。彼时刘禹锡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被贬官连州,后辗转夔州、和州任刺史。

他这一生40多年的宦海生涯,有22年走在贬官的路上,但是颠沛、坎坷并没有摧毁刘禹锡的斗志,反而逆流直上,犹如这组《浪淘沙》,气势恢宏,每每读来都荡气回肠。

读书为了是什么?

一是实现理想抱负,二是在面对困难时,有底气去和磨难抗衡。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很苦,但是因为有了这种英气,将来必定腾飞。

就像刘禹锡的诗句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熬过了艰辛,就会见到光芒,最终刘禹锡升任尚书,功成名就,同时在文坛留下了清白、正直的好口碑,为世人所敬重。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摘自苏轼《和董传留别》

苏东坡写下这首诗时,已经结束了凤翔府的三年京察,正准备回朝大展拳脚。而董传是他的学生,当初自己来凤翔任签判时,董传义无反顾地跟随,在这期间刻苦学习,吃了很多苦。

甚至可以说是贫困潦倒、衣衫褴褛。但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董传都一一忍受下来,并且马上就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了。

故临别之际,苏东坡作此诗勉励董传,一是期待他一举成名,二是想告诉他,即便高中了,未来也还是要多读书,那样才能展现出自己非凡的气质。

所以,这首诗对任何学子来说,都是自勉的经典之作,尤其是了解了苏东坡的一生后,更能激励自己勤学。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摘自宋代汪洙的《神童诗》

汪洙这首诗很长,有五律90联,180句,但每一句都是经典,尤其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四句,可谓是千古名句。

所以这首诗与《三字经》同誉为“古今奇书”,其中“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四句激励了无数读书人。

遂推荐学子必读、熟读。在这首长诗里,诗人汪洙引用的典故非常多,寓意也非常好,比如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而汪洙本人亦是一位好老师,为人淳正,门下学子众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均称他为“汪先生”。

正由于他教授有方,声闻朝廷,汪洙去世时,特追赠为“正奉大夫”,可见其功业斐然。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摘自李白的《行路难 · 其一》

这首诗,是李白奉诏翰林后,又离开长安时所作。当时很多人都来为他饯行,李白一时感慨,写下了这首《行路难》。

读书本来就苦,“世间若无难走路,凡人哪个不成仙”,但是读书带给人的见识,却是非凡的。

所以,一时的苦闷算不得什么,如同李白所言:只要潜心学习,将来必定会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白居易在《寄陆补阙》中写:忽忆前年科第后,此时鸡鹤暂同群。秋风惆怅须吹散,鸡在中庭鹤在云。

无论现在你对学习这件事,有着怎样的理解,但只要你能够坚持,忍受短暂的艰辛,未来鹤立鸡群之时,才是你真正的人生风光之日。

在这里,祝愿所有的学子都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逢考必过,大放异彩。

- END -

书虫推荐:3本励志科举文,穿越古代走上科举之路,从此人生巅峰

寒门科举之路 作者:月糯白 状态:完结 字数:78万

独自一人在末世里苟活三年,结果又被队友陷害丧尸抓伤,不想变成丧尸被爆头,杨涵自我了断,没想到穿越成农家小子,还是千里良田,一颗独苗,地里抛食的工作干不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能一路往科举路上……

简介:山脚下最近的一处毛草屋,外围着一圈土砖墙,靠角落位置的破矮的草棚厨房里一个挺着七八个月大的肚子孕妇,正艰难的做着午饭。

“娘,要不我来吧!您休息下。”二丫烧完火就想伸手接过张氏手里的活。 “行,怀了这胎确实身子重了很多。都是娘肚子不争气,没给你们生个弟弟,连累你们的亲事都不好找”张氏让出位置,艰难地移动着笨拙的身体,二丫扶着她在椅子上坐稳。 二丫利落的往锅里放红薯土豆开始煮午饭。“娘,这胎您就能生弟弟,上次外婆给你求了个上上签,这胎是弟弟,所以你就安心的把弟弟平安生下来”二丫一边说一边麻利的开始切菜。 “是啊!希望能成真,我这胎能生个儿子,你都快十七了,都快成老姑娘,你大姐十五出嫁还是老早定了娃娃亲,人家不好毁约,刚嫁过去日子可不好过,生了两个孩子,还好都是男娃。才在刘家站稳脚跟……”张氏看着出落清秀干活利索的二女儿说道。

寒门状元农家妻 作者:湘君 状态:完结 字数:211万

颜控乔宝莹穿越了,看中了个穷秀才,人家都说她捡了根草,她却觉得捡到了宝。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这都不是事,她有的是技术,发家致富斗极品,赚钱养家养老公,这日子乔宝莹在梦里都能笑醒。可是这穷秀才摇身一变成了一代权相,乔宝莹犯难了,这次该谁上谁下啊?乔玉莹:“老公,我负责赚钱,你负责貌美如花,哦,不,你负责读书。”苏辰:“乖了,从了我,谁上谁下都一样。”

简介:乔宝莹醒来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到了哪儿,只感觉周围特别的嘈杂,前一瞬她明明记得有一辆大货车迎头冲来,然后她就晕了过去。 这些人怎么这么吵,救护车怎么还没有来? 乔宝莹醒来,然而印入眼帘的却是一张略显老态的脸,她头发梳成髻,上面一枝木簪,两鬓有了一丝白发,上身右衽布衣,下身直达脚裸的淡灰色布裙。 妇人皱起眉头,看到乔宝莹醒来显得有些不高兴,旁边几人过来一瞧,三姑六婆的动起了嘴,吵得乔宝莹搞不清状况。 但很快一股陌生的记忆汹涌而出,头快要炸了,她抱住自己的脑袋,过了好半晌,才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作者:宝妆成 状态:完结 字数:178万

程卿穿越了。开局死了爹,一个柔弱娘,三个美貌姐姐,而她是程家鼎立门户的独子……程卿低头看自己微微发育的胸,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程家群狼环伺,换了芯子的程卿给自己定下两个小目标:第一,继续女扮男装,努力科举入仕。第二,保住自己的性别秘密,要位列人臣,也要寿终正寝!

简介:大魏承平六年春,宣都府南仪县。  程箐躺在马车里,在颠簸中跑马观花,旁观了一个古代小姑娘短短十三年的人生。  明明就是冷漠旁观者,怎么看完后还湿了眼角?  那种执念和不甘影响了程箐的情绪,她刚擦去眼角的泪痕,马车帘子就被掀开,一个穿孝服的貌美妇人双目红肿,满是担忧的看着她:  “小郎,你有没有好一点?”  没有,一点都没好,身体还是很虚弱。  这话程箐说不出口。  小姑娘的执念有一大半都因这妇人而起,她是小姑娘的亲母柳氏,秉性柔弱,是小姑娘发誓要保护和孝顺的对象。

有喜欢的书籍,欢迎留评交流。

今天高考!6句激昂诗词,祝福所有考生: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今天是6月7日,高考第一天。

新华社说: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291万人。

1291万学子将走上考场,迎战高考。

诗词君送上几句诗词,祝福所有考生高考顺利,旗开得胜。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李白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

那一年,他去拜访李邕,希望得到他的推荐。

可是,李邕看李白少年轻狂,高谈阔论,觉得不谦虚,很不喜欢。

推荐的事当然泡了汤。

名家的拒绝,没有让李白失望,他慷慨写下这首《上李邕》,自比为大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当如是,即使白眼,即使奚落,依然相信自己能飞上天。

诗词君祝福所有考生: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苔》

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苔花自顾自地开放。

即使它的花如米一般小,也学着牡丹端然盛开。

也许,你的学习并没有那么出众,

也许,你并非尖子生,只能考上一个普通的院校。

那你也是最棒的。

你就如那苔花,即使光芒微亮,依然坚持,不放弃希望,走到高考。

每个咬牙坚持到现在的你,都是最棒的。

诗词君祝愿所有考生:超常发挥,上岸名校!

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非常自信。

谢灵运和谢朓是南北朝时成就最高的诗人。

黄庭坚却说:我吟诗填词,比得上在戏马台作诗的谢灵运和谢朓。我骑马射箭,直逼古代风流人物。

我的学识、气度不输古代风流人物。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诗词君祝福所有考生:执笔考场,光芒万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这两天,桂海潮被刷屏,网友惊呼:小镇青年也可以上天!

桂海潮来自云南施甸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中学时,学习就非常刻苦。

别人去打饭,人太多,他从不去挤 ,而是利用这段时间背一段课文。

不懂的题,主动找老师讨论。

高二时,他立志成为像杨利伟那样的航天人。

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高考时,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如今,他更是成为神六的航天员,代表中国出征太空。

如今,学子们即将出征,一路繁花相送,直达梦开始的地方。

诗词君祝福所有考生:落笔生花,圆梦今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孟郊考科举多年,一朝及第,兴奋得不行。

要知道,孟郊不是学霸,也没有背景,一连考了两次都落第了。

当他自己都泄气了,放弃希望的时候,母亲却一直鼓励他:加油,下次一定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第三次,孟郊果然考中了。

多年的辛苦、委屈,一朝雪洗,他欣喜若狂。

唐代进士及第后,考中的进士会沿着长安游街,正值春日,百花盛开,花团锦簇,仿佛花儿也要为你们庆祝。

苦心人,天不负,所有的努力,终将结出美好的果实。

诗词君祝福所有考生:旗开得胜,一鸣惊人。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友人带着书和剑去应试,辛弃疾送上美丽的祝福。

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朝向太阳飞,你一定会高中。

到了明年,早已青云直上,那时候,你就看着世间的举子奔忙了。

今天你应考,明年看学弟学妹应考,你在青云上,如鲲鹏、如朝阳。

诗词君祝福所有考生:挥毫疾书,一展鲲鹏之志;信笔从容,一朝得跃龙门。

高考,是梦想的起点。

年轻人,梦不妨做得再大一点。

6岁躺在山坡上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了。

相信你,今天一定行。

诗词君祝福所有考生高考顺利,旗开得胜!

诗友们,点个赞+在看,为高考学子加油吧!

二十四史经典70句,句句皆精华

经典一词在古是指\"经\"和\"典\"。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是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史书则是进行佐证,提供思路。也正是史学先驱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用处。那么,接下来一同读读史书里的名句吧。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注释】选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译文】

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1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15、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注释】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

【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1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注释】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17、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注释】选自《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诺:许诺,诺言。

【译文】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注释】选自《史记 李将军列传》。身:自身,本身。正:正派,正直。令:发布命令。行:做,行施。从:听从,顺从。

【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19、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注释】选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尽:完。良:好,优。

【译文】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赏析】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了。”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赞赏;而李斯为秦国建立功勋而身亡,发出“出赏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得道路。实际上,“走运”的人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随时愿意根据情况变化而修订策略,以抓住良机,全身而退。而一些在事业上“倒运”的人往往刚愎自用,自高自大,不知该在什么时候改变策略以减少损失,最后往往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2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注释】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善:友好,和气。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赏析】这句人们传诵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对禽情人性进行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精辟之见,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来面目,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回归到了善的境界,总愿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注释】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

【译文】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

22、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3、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

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24、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2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27、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28、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2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资料图图源网络)

30、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3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32、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33、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资料图图源网络)

3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35、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36、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

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37、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38、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39、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

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40、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纪》

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资料图图源网络)

41、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42、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43、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

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44、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45、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

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46、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47、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

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资料图图源网络)

4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49、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50、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51、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5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译文】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自己就会没有伙伴。这正是古人眼中与人相处的“中道”。

53、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汉书·扬雄传》

【译文】你了解其一,未见其二;只见到事物的外表,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54、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

【译文】留给儿子满满一筐黄金,不如教他熟读一种经书。

【感悟】这两句古谚是说:黄金再多,用完不会再生;学而优则仕就能受用无穷。现在可以理解为:留给子女的遗产再多,不如教育子女学会自立谋生的本领。

55、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译文】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

【感悟】内部和睦团结,亲密无间,齐心合力,干起事来就容易成功,外部有仇敌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活自然幸福美好。以和睦求福善,确实是最好的方法。内部分崩离析,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干起事来难以成功,外部仇敌也认为有机可乘,灾祸自会降临。

56、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译文】灾祸本来就大多藏匿在隐蔽和细微的地方,而在人们的轻忽中产生。

【感悟】灾祸的苗头大多隐蔽,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再加上人的轻忽怠慢,就会由小而大,最后终于酿成。所以人要注意从平安顺利中发现灾祸的苗头,从细微之中看出后果的严重,给以足够的重视,及早采取预防和补救的措施,以避免灾祸的发生。

57、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译文】在金石上雕刻,难以显示其功力;摧枯拉朽,容易显示其力量。

【感悟】班固说“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原因何在呢?这是刘邦利用了暴秦苛刻的政令所激起的天下人的反对,形势使其然也。就像在金石上雕刻,半天难刻上一刀一凿,不容易显出功力;而摧枯拉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则很容易显示出威力,取得成功。

58、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汉书-贾谊传》

【译文】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

【感悟】存在决定意识。人生活在社会上,一定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贾谊少年老成,看来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他长期谨言慎行,克己抑欲,时问长了,也就成了习惯。此二句可用来说明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无不是在客观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59、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译文】受到众人的指责诅咒,即使无病也会死去。

【感悟】汉哀帝时,董贤把大量税收物资赠授私人,王嘉上书皇帝引了这一段俚谚,指斥董贤的做法必将引起众人的忿恨,最终不得好下场。“千人所指”现多写作“千夫所指”、“千夫指”。用以警告坏人:触犯众怒,必将在强大社会舆论压力下完蛋。

60、危于累卵,难于上天。《汉书·枚乘传》

【译文】处境比把蛋堆叠在一起还危险,要奏效比登天还困难。

【感悟】枚乘曾在吴王刘濞手下任职。吴王谋反前,枚乘上书谏阻。其中说道:“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吴王不听。于是,枚乘与邹阳等人一道离开吴国投到粱孝王门下。此名句强调了背叛中央搞的危险性与成功的无可能性,言简意赅,震聋发聩,可谓善于言理。可用以比喻危险的处境。

61、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汉书·鲍宣传》

【译文】治理天下的人应当把天下人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

【感悟】治理天下的人必须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得天下人之心,那么就得想天下人之所想,急天下人之所急,爱民、惠民,为天下人的利益着想。不可为一己之私,一意之专,只求个人的舒心快意,而毫不顾及天下人的心情和愿望如何。

62、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

【译文】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就要死在报效祖国的沙场上,用马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能死在卧榻之上,死在儿女手中呢?

【感悟】此名句表现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处世态度。前两句豪迈奔放,直抒胸臆,后句用反问否定庸庸碌碌、老死床榻的生活方式,进一步肯定男儿应当以身许国的思想,一正一反,加强了语句的表现力,给人以振奋与激励。

63、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后汉书·第五伦传》

【译文】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只流于言论,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会生出是非。

【感悟】该名句是东汉名臣第五伦给汉章帝所上奏章中的两句话。当时,王公外戚骄奢淫逸,不守法度,第五伦以此立论,希望章帝革除弊政。该名句反映了身教重于言教。它强调教育要从自身的德化与自身的行动做起,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不同的做法所得到的迥然相异的社会效果,使道理一目了然。

64、位尊身危,财多命殆。《后汉书·冯衍传》

【译文】地位尊贵,财产丰多,性命就危险。

【感悟】位太尊,就会引起别人的忌妒,或有人企图取而代之,有时还会引起皇帝的疑惧;财产太多,也会引起别人的忌妒,甚而图财害命,这些都会危及生命的安全。这两句可用以告诫人们对地位和财物的追求应该适可而止,也可用以提醒“位尊”“财多”者处事谨慎。

65、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后汉书·郭太传》

【译文】高耸的大墙,其基础却十分低矮,这样的墙虽然建成了,但一定会倒塌。

【感悟】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其后患无穷。犹如参天的大树,如果根扎得不深,一遇风雨,便会被连根拔起;高峻的大墙,其基础不牢,稍有震动,便会倒塌;人的的事业也是如此,若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出现动荡,轻则事业受损失,重则整个事业垮台。

66、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后汉书·朱浮传》

【译文】物体突然猛长,必定中途夭折,成功来得突然,必然很快毁坏。

【感悟】“暴长”和“卒成”指事物的发展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必然导致恶果。可用于说明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或对某事发展的预测。

67、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后汉书·周纡传》

【译文】细小的水流虽小,但汇集起来会渐渐成为江河;小火把虽微弱,最终能够形成燎原大火。

【感悟】这段话说明量变和质变这一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量变即渐变;这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正是事物质变的媒介,正是这种变化才引起事物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和飞跃。

68、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后汉书·爰延列传》

【译文】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就会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和行为不轨的人鬼混,就会天天产生邪恶的思想。

【感悟】这几句说明了择友交游的重要性。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环境的薰陶,交往的熏染会对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个中道理,值得深思。

69、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

【译文】失意时志向应更加坚定,年老了志气应更加豪壮。

【感悟】此二句点出人所应有的心理状态。失意时,常有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如若不是懦夫,一定会坚定志向,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锲而不舍。同样,年老体弱时,也应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0、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后汉书·耿纯传》

【译文】投放香饵,必有鱼儿上钩;重赏之下,必有敢于拼命效死的人出现。

【感悟】这几句以香饵钓鱼作比,点出统治者以金钱收买死士的实质。重金悬赏,犹如香饵。鱼儿吞食香饵,必定上钩,成为钓者的美味佳肴;拿了别人的赏金,必定得为别人效力卖命。反过来说,这些人不是为真理、正义而战,而是为了金钱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