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路远的夸张句子怎么写(路远的夸张句子)

路远的夸张句子怎么写(路远的夸张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著名作家路远:路漫漫其修远兮

路远是一位高产的作家。

从1984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至今,已在《草原》《天津文学》《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小说月报》《十月》《当代》《北京文学》《上海文学》《萌芽》等较有影响的刊物发表短篇小说近50篇;中篇小说30余篇;出版长篇小说8部,共计500多万字。

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红狼毒》《布里亚特女裁缝》;小说集《在马贩子的宿营地》《灰眼珠》;中篇小说《神汉》《乐园》;短篇小说《在马贩子的宿营地》《祭火》……等,赚足了人气。

由他编剧的《西热图传说》《春香》《惊世商情》《快嘴李翠莲》《七品钦差刘罗锅》《珠拉的故事》《上海风云》《静静的白桦林》《关东大先生》《鄂尔多斯风暴》《女检察官》等影视剧,让观众记住了他的名字。

他的《猎火》《祭火》《险闯乌乎森山谷》三篇小说同年被中国文学权威刊物《小说选刊》选载。《在马贩子的宿营地》和《马蹄耕耘的土地》被《新华文摘》选载。

他曾获青年文学奖、萌芽奖、草原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飞天奖、华表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索龙嘎奖(共三届)以及“茅盾文学奖提名”。

他2015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01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

小说家和编剧集于一身,将小说和剧本写得同样精彩,这似乎很难,但路远做到了!

路远原名叫杜源,后来他自己把名字改成杜远。

1957年4月20日,当路远降生到察哈尔草原一个小县城时,他的家庭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呈现出一丝亮丽的色彩。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意味着残酷。

他的父亲曾因历史问题而被判刑入狱。母亲带着年幼的他和姐姐,改嫁来到了锡林浩特。

“他们遇到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黄风。都没有想到,被他们想象成天堂般的锡林郭勒草原,居然会用最严酷的面孔迎接他们……”

这是路远的长篇小说《布里亚特女裁缝》里的一个场景。

有着与路远母亲身份相似的女裁缝二月身上,是不是有他母亲的影子?

路远回忆道,童年的他,常常独自一个人站在草原上,看草绿草黄,大雁南飞,白云变幻。

路远在浅吟低唱的叙事与如泣如诉的语言中,向读者展现出了牧马人、驼队、蒙古包、苍鹰、暴风雪等,从外在风光到草原牧民内在情绪的悄然变动及其多彩图景。

草原是美丽的,也是残酷的。

他感谢母亲为他选择了如此辽阔、厚重和苍茫的锡林郭勒草原。

但在他生长的那个众所周知的时代,他们那一代人被荒废似乎已成必然。

路远却在后来的岁月中,没有随波逐流。

他读书只安心读到小学五年级,“”开始了,工厂停工,学校停课。

他从小能歌善舞,被学校选拔到“小教宣传队”,后来选拔到锡盟文工团当学员,让他演舞剧《红色娘子军》里南霸天手下的一名小团丁。练功摔断了胳膊,又让他到乐队学吹笙。

白天排练节目,晚上给牧民演出。他们经常走牧点,串敖特尔,这也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他童年的生活“像一块已经褪色的布料……”

学校复课后,他只上了一年的初中。之后,分到锡盟运输公司当了一名电焊工,当时还不满16岁。可繁杂、笨重的体力活,并没有扑灭他越来越强的求知欲望。

他家就住在锡盟牧机校附近,学校图书馆早被查封,他和弟弟两个人趁着无人,逾窗而入,进去“窃”出半袋子书,回家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他说:“大都是苏俄文学作品……”

学校房前屋后都是菜地,母亲选择了一块地种上菜,他的业余时间大都是在这块地里度过的。母亲让他浇水、锄地,干一些农活。家里养猪,他每天还得撸猪菜。到了地头田间或者草原上,抱着一本书一读,什么都忘了。

这期间他读了很多书。

那个时代,社会上流行手抄本小说,路远也尝试着写了一篇,没想到竟被人们私下传抄,除了少数几个朋友,无人知道这篇名为《擒蟒记》的小说出自他的手。

有一天,他看到身边一个北京知青在《锡林郭勒日报》上发表了一首诗,很是羡慕,也提笔写了三首。没过多久,《锡林郭勒日报》一个字未改地刊登出来,这无疑给了他极大的鼓励。

后来,他又在《锡林郭勒日报》发表了30多首诗,但母亲一首也没有读懂,他感到很困惑,决定改写小说,并深信一定能写出好小说。于是,他写了一篇题为《最后一次约会》的爱情小说,很快被《锡林郭勒日报》采用,占了整整一个版面。

他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写出了名气,可他并不甘心于此,开始往自治区内及区外的一些大刊投稿,结果要么石沉大海,要么被退了回来,工友们经常拿他的退稿信开玩笑。

恢复高考后,路远也跃跃欲试,虽然找老师补习了三个月,但对一个只读到初中一年级的人来说,结果不言而喻。

几乎与此同时,他被调到锡盟民族歌舞团,担任了一名创作员,从此告別了“工人阶级”,可以名正言顺潜心创作了。第二年,他考上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三年脱产学习。

这三年,可谓是他创作的丰收年。

他的小说开始一篇接一篇地在全国各大文学刊物发表,有的占据了头条位置,同时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和《中篇小说选刊》选用。

一夜之间,他的小说成了“抢手货”,《神汉》《荒原,延期的婚礼》《在马贩子的宿营地》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红马鞍》《母亲碑》等小说被改编成了广播剧和广播小说;有的作品被选入各种优秀选集和文集。因此,他两次被选为“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的代表。内蒙古文联破例给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开作品研讨会,老作家敖德斯尔、扎拉嘎胡等出席,远在北京的玛拉沁夫对他寄予厚望。

此间他顺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家出版社主办的“文学新星丛书”每年仅从全国各地挑选五位有成就的青年作家,路远的小说集《在马贩子的宿营地》有幸选入第四辑中,在全国重点推出。

《作品与争鸣》罕见地用了几乎整整一期刊物推出他的作品《乐园》。

他的作品一时好评如潮。但也有作品引起了争议和讨论。

曾镇南、孙武臣、李陀、何镇邦、雷达等全国著名评论家开始研究评论他的作品。

当年,著名文学评论家李陀在看完路远的一篇小说之后,欣喜异常,马上让责任编辑兴安把路远叫到自己的家里,与他彻夜长谈。他认为路远小说中所表现的人对大自然畏惧的主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希望路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将来必有收获。

“电大”一毕业,他又被调到内蒙古教育学院中文教研室当老师。

1988年,因其在文学创作上有突出成绩,被鲁迅文学院选中,进入号称“黄埔一期”的研究生班,与莫言、余华、毕淑敏、刘震云、迟子建、严歌岺、等成为同班同学。

他记得每天傍晚,都要与洪峰、莫言、邓九刚、余华在篮球场上踢足球。他那时年轻,身体强健,精力充沛,闯劲十足,同学们戏称他是“草原上跑来的牛犊子……”

1991年,他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992年底,他在蒙古族老作家玛拉沁夫与当时的自治区宣传部长乌云其木格的过问、安排下,调入内蒙古文联工作,任《草原》文学月刊编辑。

1995年任内蒙古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直至退休。做为内蒙古作家协会最后一位专业作家,他现在虽已退休,但依然笔耕不辍。

现在,人们看到的仅仅是作家路远身上的光环,却不知他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为了体验生活,他经常连续几个月生活在偏远的牧区,住蒙古包,与牧人一起走“敖特尔”,打狼,在昏暗的油灯下听蒙古族老艺人说唱《江格尔》《格萨尔王传》《成吉思汗的两匹马》等,他用心记下了这一切,又活生生出现在他的小说里。

他当年写的废稿能装几麻袋,甚至更多。

2010年,他为了创作30集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的文学剧本,深入鄂尔多斯体验生活,前后去了十多次,足迹遍及伊金霍洛旗、乌审旗、鄂托克旗、东胜等地。一次,在伊金霍洛旗一个偏僻的乡镇,一住就是三个月。在漫长的孤独寂寞中,他在草原上采摘来红狼毒花,还抓了一只小野兔来陪伴。在他精心的喂养下,那只小野兔居然一天天长大了,他的剧本也写完了。走时,他依依不舍地将那只小野兔放生了……

为了创作《布里亚特女裁缝》,他曾于2014年8月自费体验生活,在呼伦贝尔市布里亚特乡生活了半个多月。

读路远的作品,感到真实、亲切,有一股浓浓的草原气息,这无疑得益于他对生活的细微观察。

他以独到的艺术思考,在现实与历史题材方面积极投入心力,不断开辟新的生面,由一个个动人又启人的故事,折射出人间的善恶。

中篇小说《乐园》是路远90年代的代表作之一。林远在分析这篇小说时给出这样的评语:“其以个人视角着眼于民间叙事,灵动传神的修辞营造出作品的魔幻氛围,并且恰当地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鲜明。”

刘恪撰文说:“路远把观察视点移到察北草原上,观察人与人共存的逻辑联系和心理联系,还原特定时期蒙汉及其他民族同时发生的共存关系,然后再把这些现象分解成各个剖面,从比较中观察他们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存在。”他不是静止地考察这些剖面,而是从文化、哲学、宗教和民族等诸层面上相互对应相互渗透的联系点去开掘,既有一个个精彩的局部,又凝聚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布里亚特女裁缝》里的女主人公二月是一个汉族女子,她16岁就嫁了人,生下女儿不久,丈夫去世,公婆说是被二月“妨死的”。就在公婆准备用二月换成四块大洋时,她逃到了一个陌生的部落。那个部落是由一个被称为“嘎鲁图”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建立的。二月心灵手巧,学会了裁缝,从此开始演绎出了一场又一场人生悲喜剧。她的命运似乎就是布里亚特的象征。这个部落为了躲避战乱而来到锡林郭勒草原,在嘎鲁庙建立了布里亚特旗,后来又被迫离去……

以二月为代表的命运抗争形象是路远着重刻画的一类人物,在作家所构建的艺术大厦里,始终占据着主置,也集中体现了作家的理性思考和审美追求。

青年评论家赵卡说:“路远是他那一代最有雄心和才华的内蒙古籍作家。”

他这话并非夸张。

本文作者李文俊系呼和浩特市诗词学会主席。

责任编辑:张敏

一句话表达上班的距离很远,网友们神评论太有才了!

今天周一,上班路上,我愉快地刷着脉脉看大家吐槽各自的工作,然后刷到一个帖子是这么说的:

身在北京的小伙伴们,请用一句话表达上班的距离很远。

还没看评论区的时候,我内心基本是奔溃的,周一都这么苦了,楼主还来刺激我们?

没有。

然而当我看完评论区之后,我的内心:原来大家比我还苦啊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跋山涉水来上班,就为了两个字:赚钱

看完网友的神评论,肚子都笑痛了哈哈哈,一起来欣赏吧,希望你周一也能有个好心情。

1、网友@蒋玉菡:

路程从25公里比例的地图上能画两厘米。

(老妹儿你地理学的太好了)

2、网友@田伯光:

上班半年,在路上打了2000局王者荣耀了。

3、网友@爱野美奈子 回复 网友@田伯光:

每个月22天工作日,半年132天,平均一天15局,单程7局,一局按平均15分钟算,你在路上花的时间是105分钟,偏差大吗?

4、网友@阮小五:

我已经一周没见过我儿子啦,出门上班,他在睡觉,下班回家,他睡着了。

(这条看着都心酸,除了上班路上时间长,我们加班时间也长啊,哭惹...)

5、网友@果郡王:

手机满格电出门,还没到公司就提示电量低了。

(老铁你该换部iPhone X了!)

6、网友@田归农:

早上7点去上班,到公司正好赶上吃午饭。

(大哥你这是旷工半天好吗???)

7、网友@贾宝玉:

上班一年再公交车上看了20本书,还是在杭州。

(我们都该向这位网友学习!)

8、网友@杨康:

每年上班的路程加起来可以绕地球3圈。

(来,有没有人给算一算)

9、网友@雷横:

公交45站。

(我服了)

10、网友@司马昭:

一个月看完甄嬛传,再一个月看完10季生活大爆炸。

(嘻嘻,发现一个剧迷)

11、网友@不戒大师:

别人上班坐地铁,我坐高铁,双城生活伤不起。

(不说了,你肯定买房了吧)

12、网友@张辽:

我网易云音乐歌单里有38首歌,去上班的路上歌单听完一遍又快到一半了。

(啊~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看完了网友们的神评,是不是内心更痛了?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上班的距离很远(或者很近也可以),你怎么说?

推荐几篇自己写过的文章大家多多支持,莔莔走神,闲暇之余走个神儿,我给你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世界的态度。

为什么你越来越辛苦,却离财务自由越来越远了?

刘强东身价622亿,利用的就是这3种资本!

学会这3个技巧,会让你的生活慢慢变好

一篇清单告诉你,一定不要和这3类人打交道

华为总裁开除北大应届生,该不该?背后缺乏的是换位思考的智慧

小学课外拓展诗词二年级下——15、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徐门:即徐州。谢雨:雨后谢神。*簌(sù)簌:花落的声音,一作“蔌蔌”,音义皆同。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 *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野人:农夫。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43岁的苏轼在徐州(今属江苏)任太守时所作。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悠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还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苏轼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于1057年与弟苏辙同科进及第。1061年,应制科试,入三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71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通判杭州,继知密、徐、湖州。1079年七月,在湖州以其诗文谤讪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数月后获释,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4年,诏移汝州团结副使。1086年至1094年中,由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因遭新旧两党夹击,其间曾出知杭、颍、扬、定四州。1094年,责贬惠州、儋州。徽宗即位,遇赦北归,于1101年卒于常州。

赏析

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

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簌簌”,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衣巾”,是衣服和头巾。古代服装,男人往往戴头巾。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的小花。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

接下去,“村南村北响缫车”。“缫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村子里从南头到北头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这里,有枣花散落,有缫车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蓑衣的农民在卖黄瓜。

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下片,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说明他上路前喝过酒了。“路长”,看来,已走过很长的路程,而离目的地还很远。“惟”,只。这句词写出他旅途的困倦。“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阳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阳下赶路,感到燥热、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润喉解渴。“漫”,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口渴,需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野人家”,乡野的人家,即乡下老百姓。苏轼当时是一州的行政长官,笔下称当地农民为“野人家”,正出于他当官的口气。但是“试问”两字表明他并没有什么官气。他没有命令随从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亲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门,客气地同人家商量:老乡,能不能给一点茶解解渴呀?作者为何要“敲门试问”呢?1.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谦和有礼,不会贸然闯入农家;2刚刚在旱灾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试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就这样,用简单几句,既画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图;又记下了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触不到,因而感到新鲜有趣的。

这首词似乎是随手写来,实际上文字生动传神,使一首记闻式的小词,获得了艺术的生命。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太阳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于是敲开野外村民家,问可否给碗茶解渴?

扩展阅读

【跟着书本去旅行】诗意潍坊——《江城子·密州出猎》书本中的诗词——苏轼的美食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和记录使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句话表达上班的距离很远,网友们神评论太有才了!

今天周一,上班路上,我愉快地刷着脉脉看大家吐槽各自的工作,然后刷到一个帖子是这么说的:

身在北京的小伙伴们,请用一句话表达上班的距离很远。

还没看评论区的时候,我内心基本是奔溃的,周一都这么苦了,楼主还来刺激我们?

没有。

然而当我看完评论区之后,我的内心:原来大家比我还苦啊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跋山涉水来上班,就为了两个字:赚钱

看完网友的神评论,肚子都笑痛了哈哈哈,一起来欣赏吧,希望你周一也能有个好心情。

1、网友@蒋玉菡:

路程从25公里比例的地图上能画两厘米。

(老妹儿你地理学的太好了)

2、网友@田伯光:

上班半年,在路上打了2000局王者荣耀了。

3、网友@爱野美奈子 回复 网友@田伯光:

每个月22天工作日,半年132天,平均一天15局,单程7局,一局按平均15分钟算,你在路上花的时间是105分钟,偏差大吗?

4、网友@阮小五:

我已经一周没见过我儿子啦,出门上班,他在睡觉,下班回家,他睡着了。

(这条看着都心酸,除了上班路上时间长,我们加班时间也长啊,哭惹...)

5、网友@果郡王:

手机满格电出门,还没到公司就提示电量低了。

(老铁你该换部iPhone X了!)

6、网友@田归农:

早上7点去上班,到公司正好赶上吃午饭。

(大哥你这是旷工半天好吗???)

7、网友@贾宝玉:

上班一年再公交车上看了20本书,还是在杭州。

(我们都该向这位网友学习!)

8、网友@杨康:

每年上班的路程加起来可以绕地球3圈。

(来,有没有人给算一算)

9、网友@雷横:

公交45站。

(我服了)

10、网友@司马昭:

一个月看完甄嬛传,再一个月看完10季生活大爆炸。

(嘻嘻,发现一个剧迷)

11、网友@不戒大师:

别人上班坐地铁,我坐高铁,双城生活伤不起。

(不说了,你肯定买房了吧)

12、网友@张辽:

我网易云音乐歌单里有38首歌,去上班的路上歌单听完一遍又快到一半了。

(啊~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看完了网友们的神评,是不是内心更痛了?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上班的距离很远(或者很近也可以),你怎么说?

推荐几篇自己写过的文章大家多多支持,莔莔走神,闲暇之余走个神儿,我给你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世界的态度。

为什么你越来越辛苦,却离财务自由越来越远了?

刘强东身价622亿,利用的就是这3种资本!

学会这3个技巧,会让你的生活慢慢变好

一篇清单告诉你,一定不要和这3类人打交道

华为总裁开除北大应届生,该不该?背后缺乏的是换位思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