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有关蚕破茧而出的句子摘抄(有关蚕破茧而出的句子)

有关蚕破茧而出的句子摘抄(有关蚕破茧而出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惊艳多年,清代文人模仿一首,扬名文坛

李商隐在千年诗坛属于什么伽位?和大家说两点,大家就明白了。

首先,唐诗在李、杜等人走了之后,到了晚唐开始渐渐走下坡路,而李商隐和杜牧等人的出现却硬生生地让唐诗的没落晚了几十年,给唐诗坛带来了另一个巅峰。

其次,大家看一个数据。《唐诗三百首》共收录了李白的27首诗,李商隐的22首。看起来少了5首,但是李白的诗作流传下来的达千首,可李商隐只有600首,也就是说论入选率,李商隐远胜李白,可见后世文人对他的推崇。

李商隐的诗写得朦胧绝美,颇有自己的风格,所以很难模仿,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千古名句大家应该听说过,他出自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其实这首《无题》是一首爱情诗,但很多人都把这一句当成了咏诵老师的作品。这算是对名句意思的引申,并不能说大家用错了。

不得不说,李商隐是很牛的。这14个字,惊艳诗坛多年。用春蚕吐丝和蜡炬成灰的意象,来描写对爱情的执着,既形象生动又很有感染力。这个千古名句,历来为后世所推崇,但900多年却无人敢仿写。宋代文人柳富,明代文人丘浚和黎瑜娘,都只是在自己的作品中一字不改地引用而已,没人敢改。

宋明两朝文人不敢改,到了900多年后的清朝,有位颇有勇气的文人,却仿写了一首,而且还让自己出了名,算是扬名文坛了。此人名叫黄景仁,据说是黄庭坚的后人。黄景仁一生创作诗作2000余首,存世的有1000多首,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绮怀十六首》。

这16首诗作基本上每一篇都是模仿李商隐,喜欢李商隐到了这种程度,也当真是少见。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第15首,这首诗让他在文坛站稳了脚,出了名。让我们来读一读:

《绮怀.其十五》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通篇都在模仿李商隐。五、六两句仿的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中“思尽”中的“思”一语双关,既是蚕丝又指相思;而“心伤”,既是指伤情,也是指蜡烛的灯芯。这两个谐音的一语双关,化用不着痕迹,令人回味无穷。

而且更难得的是,这首诗除了五、六两句外,次联也是仿李商隐。仿的是李商隐的千古名句“昨夜星辰昨夜风”和“满身风露立多时”。特别是第四句,把立于风露中的意象,加上“为谁”二字,比李商隐的原诗更有感染力,这句诗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情诗金句,备受推崇。

黄景仁一生以李商隐为偶像,能仿写出这样的诗句,可见确实是用了心的。他也是文坛为数不多,靠仿写他人诗句扬名文坛的诗人之一。仿写一直是不易的,要想写出自己的水准,既需要对原诗有很深的理解,又要有推陈出新的能力。这让笔者想到如今的诗坛,很多诗人已然写不出好的作品了,但却又不屑于模仿和学习。笔者想劝劝这些诗人,若是真的灵感没了,学学黄景仁也未必不是好事。大家说呢?欢迎讨论。

人生需要诗意的升华和沉淀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

没有沉淀的酒不是好酒,没有沉淀的人生不值得回味。

历经岁月的淘洗,沧海也有可能变成桑田。

历经诗意的沉淀,忧患深重的人生,也有可能诗意盎然。

当我们受过的伤,结成了痂,后来经历时光的沉淀,变成了美丽的花朵。

不明觉厉的人,以为好美啊,你可知道那些朴素温暖或很美的诗歌是诗人血泪心酸的倾诉,是灵魂的呓语,是生命的舞蹈。

每一个打动人心的名言警句背后都是故事,倒过来读却是事故,故事人人乐听,事故人人躲避。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本是写人生的爱情失意,可到了王国维那里,妙手组合,突然有了高远阔达的境界。

都需要付出代价,没有代价就没有美。

每一个美的背后,都有可能是灵魂的蜕变,都可能是生命的升华。

就像困在茧中的蚕,破茧就能成为美丽的蝶,不破茧,就成困死的虫。

生命中,哪有那么多美?

那些锦衣玉食,只不过是寻常食物;那些所谓的绫罗绸缎,不过是寻常的衣服;那些所谓的美丽景色,只不过是一些寻常景物,经历一颗饱经风霜依然热爱美的心弦的触碰就能弹出优雅动听的音乐来。

不在怎样的声生活,而在于怎样的心灵。

我们能够耐住寂寞,也就能够享得了繁华,能够俯下身子,就能够从泥淖中站起来,俯瞰天下。

一切的成功失败的因子,都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一个人能否不虚此生,不负此行,关键看我们在岁月深处如何去修行。

是让积极进取,代替消极悲观,还是让青春年少被岁月的衰老所替代。

沉迷某一件事,忘乎所以。对所有无动于衷,冷眼旁观,都是对人生丧失信心的表现。都不可取,不要效仿,因为活着,本就是一个奇迹。奇迹就有未来,有未来,就有无限的可能,有无限的可能,人生就可能为梦前行,为梦发声。

人活着,就可能创造奇迹,有奇迹,就有了动力,岁月的洗礼,风霜的摧折,都改变不了一颗诗意的心,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为,容貌的衰老,醉人衰老主要的标志,我可以大胆的告诉你们,有的人衰老,只是皮相的衰老,青春依然年轻!

要不然,你怎么去理解,90多岁的许渊冲先生,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在读到林徽因诗歌的时候,突然热泪盈眶,我认为他是永远是年轻的。

有的人容貌虽然年轻,却是光鲜的皮相包裹下一颗老太龙钟的灵魂。

所以让人衰老的,不是岁月的变迁,而是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人生呀,多么的宝贵,每分钟,每一刻,我们都应该非常的珍惜。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保尔的至理名言,放在每一个人身上都适用。即使你没有壮丽的事业,你也该奋斗。

奋斗的价值使你光彩夺目,人生不怕付出,怕得是毫无意义的内耗,找不到方向的迷茫,最终人生归于虚无和消极。

一个生活过得充实的人,一个把日子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不感到乏味的人,一个每天都像新生一样的人,一个每天都充满着新奇、好奇的人,他的人生永远都不会衰老。

当有一天,你对一切都感到厌倦乏味,提不起精神,感觉日子好像非常无聊,人好像突然失去了支柱。那么恭喜你,要么你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决定抛弃过去的自己,要么你是一种生命的沉沦,开始进入衰老的标志。

所以,对人生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我们都不可以等闲视之。

我们的心要像一个灵敏的雷达,随时捕捉生命的变化和细微的改变。

不要在乏味和麻木中沉迷太久,让自己找不到归途,等有一天,岁月失去,你突然从沉迷中醒来,却发现美好的时光已过去大半。那个时候,你再去痛苦,去追忆,早已悔之晚矣。

未雨绸缪,及时改正,永远胜过亡羊补牢,永远胜过哭天抹泪,再好的忏悔,也赶不上,在事前或者事中,一个细微的改变。

趁岁月正好,趁青春尚在,趁可爱的人尚在你身边,勇敢的去表达,告诉他们,我爱你;告诉他们,我很关心你,告诉他们,我常常把你放在心上。

真正的岁月呀,总是一副淡雅的水墨山水画,色彩全在我们自己调配。

生活过得五光十色,还是生活过得单调乏味,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单调的,不是生活,而是我们是否有一颗诗意的心!

如果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如果我们有一颗淡雅的心,即使朴素的生活,我们也能过得风生水起,过得多姿多彩。

如果我们是一颗衰老的心,即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我们依然认为是那样的乏味和单调。其实,单调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们的内心。

与其向外找,去寻找更热闹的生活,去结交更多的朋友,搬到更繁华的闹市人海中,不如在内心里修篱栽竹,营造自己的桃花源和水云间。

心若向阳,何处不是水云间?

不能像佛陀一样在莲叶上修行,就让我做一个凡人,在这滚滚红尘中,虔诚的静修。

岁月对我的馈赠,我都感恩;即使经历的磨难,我也心存喜乐。因为我知道,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缘。

所有的挫折,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让一颗粗糙的心,历经风雨的打磨的更加的玲珑剔透,光彩照人。像一个透明的镜子,可以照见内心的自己:看见自己的软弱和悲伤,听见自己的呐喊和需要,好好的呵护他,与自己和平共处。

心是柔嫩的,历经风雨的洗礼,要更加的明艳;拒绝异化,花开花落,要让诗意的心更加柔软。

不要让人心变得僵硬,更不要让人心变成磐石。坦然的告诉别人:我已成熟。

难道成熟,就是以失去美好为代价吗?

我希望,所谓的成熟,就是摆脱曾经的蒙昧,摆脱内心的焦灼,寻找到更光明的自己,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拟向东风咏蚕诗

拟向东风咏蚕诗

李俊伟

清明节过后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告诉学生,现在的物候条件正适合养蚕,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养一养蚕。

两星期后的一天上午,我看到班里学生在饲弄蚕,就和学生聊起来:“蚕长多大了?”

“现在像个小芝麻一样。”

“对,也像一只只小蚂蚁。”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话。

“很好,大家都开始养蚕了,其实,见证一个生命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很有趣。好好养!”

我和学生交流了一下,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有的同学从来没养过蚕,用带水的桑叶喂蚕,把蚕喂死了。

2、有的同学不能够及时采摘到新鲜桑叶,蚕饿得“皮包骨头”。

3、有一部分同学无蚕可养,就问养蚕的同学要。慷慨大方的给上几条,不舍得的一毛不拔,精明的趁机做起生意来,一元六条或一元十条地卖起蚕来了。

看着班里闹得沸沸扬扬的养蚕热潮,我并没有过多插手。班里共六十多名学生,既是一个大家庭,又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团体里,既需要团结友爱,也需要争斗吵闹;既要有大度无私者,亦需要精于算计者。在自由发展中,学生会明白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

我简单讲了几点:一要安全养蚕,蚕摘桑叶要注意安全;二要文明养蚕,采摘桑叶要适量,不破坏树木;三养蚕数量不宜过多,这样采摘桑叶方便;四要团结互助;五要仔细观察,及时写一些观察日记。

同时宣布:这个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召开了幼蚕交流会。

星期四下午,同学们拿着自己养的蚕陆续来到了学校,一进教室就迫不及待地交流起来。

“嗨,你的蚕多大了?”

“哇,比我的大多了。你是怎么养的?”

“唉,我的蚕咋老睡觉呢?”

“呀,我的一条蚕挂了。”

“看,胖哥的蚕多可爱,两只抱在一起。”

正在这时,汪沛霖抱着一个大盒子走进了教室。几个眼明手快的同学马上围过去。

“哇,好多蚕耶,有上千只吧?”

这声音引来更多的学生围过去,我也凑过去瞧。发现大盒子里满是蚕,这些幼蚕在盒子里挤挤挨挨,万头攒动,好不热闹。大盒子里还放着几只纸叠的小盒子,小盒子里放着桑叶和几只蚕。

“一元一盒。”汪沛霖吆喝道。

“我要我要。”很快,这几盒蚕便被抢购一空。汪沛霖手忙脚乱地继续叠纸盒、装蚕卖,忙得满头大汗。

“给我几只。”班里的几个调皮蛋也围了过来。

汪沛霖还没来得及回话,这几个同学的手就伸进盒子里,抓起几片叶子就走,每片叶子上都挂着几十只蚕呢。

汪沛霖愣了,不知所措。其他同学见了,也趁机把手伸进盒子里拿起一片叶子就跑。眼看只剩下不到两片叶子了。王沛霖才回过神来,赶忙捂住剩下的,说:“没了,没了。”没抢到的同学失望地走了。

其实,王沛霖家境殷厚,根本就不缺这几个小钱,卖多少是无所谓的,估计是家长想让他锻炼一下,不然,哪一个家长会为孩子准备那么多蚕呢?

拿到蚕的同学兴奋得不得了,欣喜地看着蚕手舞足蹈。

交流会开始了。大家都把自己养的蚕摆在桌子上,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地交流起来。交流采桑叶的经验,交流换桑叶的方法,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别人尚未发现的蚕的活动情况,交流家长对养蚕的态度······

我拿起手机给学生们拍照,调皮的同学还把蚕放到手上、脸上做着鬼脸让我拍照,我也忙得是不亦乐乎。

“谷雨西厢宜养蚕。”养蚕的季节来了!在亲自的采、养中,他们看到的,将是一个生命完整的成长过程!

交流会结束回到家,看着在盒子里吃桑叶正欢的蚕,我向离家不远的白羽公园走去。来到公园的几棵大桑树旁,发现这几棵桑树有两棵已被采摘去大部分叶子,露出裸的枝条。去年也是这几棵树,被采摘的光秃秃的,我还以为会对桑树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结果蚕结茧后没多久,桑树上竟然又长满了翠绿的叶子,而且还结满了果实。看来桑树的生命力很顽强,禁得住折腾。今年看去,桑树又长粗长壮了许多。

我把从公园采来的桑叶装在塑料袋中密封好放在冰箱里,根据蚕的食量去喂,第二天,发现有些蚕横躺在盒子里,用手一碰还扭扭身子。又过一天,发现更多的蚕变瘦了,并且挺着身子躺在盒子里,这才发现不对劲儿。没多长时间,这些蚕就魂归西天了。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桑叶从冰箱里取出来,温度太冷造成的,不像呀,取出来我都擦干晾一会才喂。估计是中毒了,采摘的桑叶上打有药,人家是防虫咬的,可能正好被我采来了。难怪人们说采到桑叶要洗一洗晾干再喂,原来一直这样喂,没想到今年就遇上这样的事了,今后不但自己要注意,还要告诉学生注意桑叶的卫生安全问题。

看着因我一时不慎死去的小蚕,我感到很内疚,这是个教训。

“蚕结茧了。”同学们一脸兴奋地向我报告喜讯。

“真的,什么颜色?”我也高兴起来了,养蚕见成效了。

“白的,黄的都有。”

“老师,我的茧是红的。”

“真的,下午拿来让我一睹风采。”

“好的。”

“老师,我的蚕结的茧有四五种颜色呢。”一养蚕“大户”兴高采烈地对我说。

“啊,这么多。”

干脆开个养蚕成果交流会得了。不用和谁商量,也不用和领导请示,仍定在星期四下午召开养蚕成果交流会吧。刚一宣布,班里就炸开了锅,同学们是一阵狂欢,都快把屋顶给掀翻了。

养蚕交流会在大家的期待中开始了。大家喜气洋洋,不,是得意洋洋。都把自己辛辛苦苦一个多月的成果拿到班里,还没等宣布开始,就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地开始交流了。我这个主持人也没人搭理了。

我在班里转悠来转悠去,羡慕地看同学们互相炫耀自己的蚕茧。谁让咱不小心把蚕给养死了,唉,还自以为是砖家呢!

我转了几圈,也找不到插嘴的机会。我灵机一动,跑到汪沛霖面前,准备问他要上几个蚕茧,也陪同学们交流上一番。谁知昔日的养蚕大王面露难色:“老师,我只剩下俩蚕茧了。”

“啊,你不是有上万只蚕吗?怎么只拿了两个茧呀?”

“我开始养了上万只,卖了一部分,送给朋友了一部分,其余的养着养着,就死掉两条了。”

要蚕茧无果,只好另觅良方。这时,有两个女同学颇有同情心,给了我两个茧,我总算可以扬眉吐气地加入交流会了。

这次养蚕成果交流会让我大开眼界。蚕茧的颜色还真不少:雪白、银白、灰白,金黄、淡黄、橘黄,粉红色、淡红色······

好奇的同学们不但交流了蚕茧,有的还把蚕茧剥开,取出蚕蛹仔细观察。有几个同学的蚕茧已化茧成蛾,蛾子在蚕茧上栖息,还有的蚕茧上竟然产有好多的蚕卵。同学们尽情地谈论着养蚕的收获,交流着内心的喜悦,要多开心有多开心!

有什么比见证生命的成长更让人激动和喜悦?况且,这生命还是在自己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

学生作文

蚕宝宝结茧了 张芳菲

我的蚕宝宝一天天长大了,不吃不动几天后,就开始结茧了。它们先是吐一层薄薄的丝把自己裹起来,这时,你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身上的细纹;当蚕宝宝再吐一下午丝的时候,它们的身影就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当它们再吐一晚上丝的时候,你就再也看不见它们了。它们要在茧里美美地睡上一大觉,等出来的时候,就会变成一只胖乎乎的蛾了。

这个周五下午,我们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开一次养蚕成果交流大会。大家都把自己的蚕茧拿出来,有的黄,有的白,还有一些红色的呢,真好看!我也拿出了我的四个蚕茧,三个黄的,一个白的。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把还没变出蛾的茧撕开,里面的东西叫蛹。蛋白质超高,煮煮还可以吃呢。我同桌听罢就撕开了一个,里面的蛹胖胖的,黄黄的,老师呀,这么可爱的虫子,你怎么下的去口?只见同桌的蛹像一个舞林高手,一会儿头扭扭,一会儿屁股扭扭。我敢保证,如果给它穿一个小草裙,它一定会大跳草裙舞。还有个同学用蚕茧发明了一个魔术:把蚕茧的丝抽出来一大截,用手捏着转,远处的人看不见丝,还以为蚕茧自己在飞呢。最后,老师让我们把蚕茧举在手上,大声喊“一二三,茄子”,给我们照了一张合影像,为这场交流会带来一个完美的收场。

我想:如果我的蚕最后变成蛾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也是三只黄色,一只白色?它们肯定很可爱吧,真是好期待呀。

养蚕记 赵姝瑾

几个星期前,老师在班里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养蚕交流会。当时,我没有蚕养,就问邻桌要,可他不给我,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他终于给了我两只小的可怜的蚕,但我依然很开心!我捧着蚕认真观察,它们有14条腿,身子软软的,摸起来冰凉冰凉的,很舒服。它们都喜欢吃桑叶,一天不吃都不行。唉,邻桌给我的两只蚕命运可惨了,事情是这样的:

它们可以在别人的盒子里舒服地吃着桑叶,可是到了我的手里经历的不仅仅是坎坷,还有短暂的生命,我把它们放进盒子里,好几天都忘记给它们摘桑叶,饿死了!唉,我白白残害了两个无辜的小生命。后来,我又向别人要了几条,过了一宿又被老鼠拉走了,让我哭笑不得,老鼠怎么会偷吃蚕呢?真可恶!

可能是我不适合养小动物吧,又伤害了几条无辜的小生命!这个星期,老师又召开了一次养蚕成果交流大会。也就是说把蚕茧呀、蛾呀什么的拿来展示一下。我什么成果也没有,没办法,只能在一旁傻傻地望着他们“辉煌灿烂”的成果。交流会上,我成功地向一个同学要了一个蚕茧,迫不及待地用牙咬开,里面呈现出一个让人恶心的肉虫!哎呀,这是蚕蚕的超级大变身吧?呵,我也是醉了。听老师说这个虫叫做蚕蛹,不过你把它的蚕茧撕破后,它就活不了多久了,估计明天就死了吧!what(什么)?噢,No!算了,先观察观察吧,它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共有10节,身体是黄棕色的,看起来有点可爱……

我又杀害了一只小生命,555……警察,我要自……首!

小蚕,对不起! 赵怡然

周五下午老师让我们每人拿一个蚕茧到学校,下午要上观察写作课。

我拿了一个蚕茧。平时没注意蚕茧,今天老师让仔细观察,我才细细打量它。我拿的蚕茧外表很洁白,是一层一层丝围绕出来的,用手捏捏硬硬的,只有蚕茧底部有一些软,可能是那个地方蚕吐得丝太薄造成的,用手晃晃蚕茧,就会听到呼隆声,里面好像有东西,我对着太阳光看,里面是一个黑色的东西,像我们科学书上画的蚕蛹。老师说蚕茧有很多种颜色,并一一展示给我们看,有纯白色,黄色,米色,粉色,红色,老师说还有很多种颜色,只不过我们这里不好找到。蚕茧经过缫丝工人的手,就可以抽出五彩的细丝,然后丝经过纺织工人的手就变成了一匹匹绸缎。

接下来老师让一位同学剥开一个蚕茧让我们仔细观察,蚕茧剥开了,可以看到细而透明的蚕丝,蚕茧里有一个软软的胖胖的黄家伙,我们轮流摸了摸,有点滑滑的、凉凉的感觉。老师让把它捏到手上感觉一下,轮到我了,我有点害怕,但是为了不被同学笑话,我鼓足勇气拿了起来,我仔细一看,它身上是一节一节的,好像鳞片一样,有点硬硬的,老师说这是蚕蛹,等再过几天,它就会破茧成蝶,成蝶之后它不会立刻飞走,而是要产下蚕卵,然后就是又一圈的轮回。我问老师现这个被剥开的蚕蛹还能破茧成蝶吗?老师告诉我们不行了,它活不了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小蚕对不起,为了观察,我们杀害了你。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蚕结的茧可以做布料,茧里面的蛹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人们还用它做菜呢”听了老师的话我们稍稍安心了一点。

蚕全身都是宝,小蚕,对不起,这次是为了观察,我想我们了解了你,我们一定会善待你。

可爱的蛹 符翔宇

星期五下午,语文老师大步走向讲台,在黑板上写了“养蚕成果交流会”后,就开始交流了。通过交流,我知道了茧的颜色有白、灰白、金黄、浅黄、红、粉红等。

老师还让我们量一量蚕茧的大小,我量的长约3厘米,宽约1.5厘米。有同学报告说蚕茧摇起来呼啦呼啦响,老师说茧里有东西,叫蛹,蚕蛾就是从它变来的,还说谁要想看蛹长的什么样子,可以把茧剥开看一看,但是不要剥的太多,因为蛹一出来会死的。

一听到这话,同学们都开始剥起来。我和杨俊逸先剥了一个黄茧。刚开始剥时,我们生怕茧蛹被剥死,小心翼翼一点点地把丝抽出来,可是抽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抽完。杨俊逸决定用指甲掐茧的一头,想把茧掐个小洞;掐了半天,也掐破。我们只好用出了绝招——用刀割。这个方法管用,我们在杨俊逸掐过的地方用刀一割,就出现了一个小洞。把蛹倒出来,发现它很黑很软,感觉不正常,一问老师才知道这个蛹已经死了。我们好不容易割出来的居然是个死蛹,真失望呀。没办法,我们只好又挑了一个茧割起来,这次终于是个活的。把里面的蛹倒出来,是一个像毛毛虫但没有毛,身体是金灿灿的,我用手指轻轻摸一下这个虫子的身体,它就会活蹦乱跳,像是在跳一种尾巴舞,样子憨态可掬。

我们俩把它放在一张白纸上反反复复的看呀看呀,发现它的头像蜜蜂的头,身体是一节一节的,一共有八节,每节都有两个对称的黑点,背上还有一条黑线,看起来很可爱。还没看够,放学的铃声响了,我拿着心爱的蛹高兴地回家了。

我的蚕宝宝 薛皓康

过了清明的第二个星期,我们班就开始养蚕了。我也养了十几只。整天一有空就得给他们找桑叶。看来养个东西挺不容易。

开始养蚕的那个星期天,我去看蚕宝宝的时候,竟然发现一个小蚕变成蚕干了,颜色是黄色的,样子真可怕!下次一定要把我的蚕喂得饱饱的,不让它们再被饿成干了。过几天,没桑叶了,所以好几天都没喂蚕。一天终于有了一包桑叶,赶紧来喂它们,可是还是晚了一步,有三四只蚕又被饿成干了。从此以后,我生尽千方百计及时为它们采摘桑叶。

过了两三个星期的晚上,我惊奇的发现有一只蚕在不停的摆动着,好像很痛苦的样子。我急忙喊妈妈来,妈妈说:“它要结茧了。”让我不要碰它。第二天早上,一个黄色的小毛球呈现在我们眼前。它的四周由蚕丝裹着。我量了量,它的宽是2厘米,长是3厘米。

几天中,我的五只蚕陆续结茧了。一天晚上,我发现我的表弟在蚕茧旁边鬼鬼祟祟的,还把手伸了进去。我过去一看,原来表弟在捏我的蚕茧,蚕茧已经被他弄扁了。我去向妈妈告状,可表弟却说他只是好奇,想摸一摸,谁知一用劲就……

唉,我的蚕啊!

养蚕交流会 范书翰

几个星期前老师让我们养了一些蚕,可是我没有养,是因为我家附近采不到桑叶。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老师让我们把茧或娥子拿来观察。

下午第三节铃声一响,我们都安安静静地在教室里等候老师来。老师来后宣布交流会开始后,大家都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我瞧了一下这个,望了一下那个,发现蚕茧的颜色很多,有白色、红色、黄色、粉红色等很多颜色,五颜六色,让我赞叹不已。

突然,我被一只刚从茧里飞出来的蛾子吸引了。我记得老师说过飞蛾是用嘴把围着它的丝一根一根的咬断再出来,出来后,它会在茧上休息一会儿,等体力恢复和翅膀慢慢长大。

我们有些人还把没成蛾的茧的上面用小刀切一个小口,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是一个像毛毛虫但没有毛,身体是金灿灿的,我用手指轻轻摸一下这个虫子的身体,它就会活蹦乱跳,像是在跳一种尾巴舞,样子憨态可掬。

这就是养蚕交流会,让我学到了不少有关蚕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