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描绘次北固山下的景色(次北固山下描写江上景色的句子)

描绘次北固山下的景色(次北固山下描写江上景色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王湾的经典名篇《次北固山下》,颈联妙绝千古,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今天,小楼跟大家精读的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并不算一个十分著名的诗人,《全唐诗》里,只留下了十首诗,不过,他的这首《次北固山下》,却相当有名。

明人胡应麟说,此诗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在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且与现在通行的《次此固山下》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江南意:“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我们读的《次北固山下》,是《全唐诗》中的版本,对比之下,无疑《全唐诗》的版本更好。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青山即北固山。下,又作“外”。

旅途的行舟经过青翠北固山下,漂荡在碧绿的长江上。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风正对着船帆吹,风帆垂直悬挂。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长夜将尽之时。

夜阑将尽,海上的旭日从残夜中升起,旧年未过,江南气暖,春天的气息已经渐渐来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乡书:家信。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得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我的家信要送到哪里呢?北归的大雁啊,你就帮我送到洛阳那里吧。

欣赏王湾的这首诗,一是要品味其用字的精妙传神,二是要体会诗中淡淡的情味。

潮平两岸阔,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水面就变得宽阔了,人的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但“风正一帆悬”更加精妙。

我们知道顺风,逆风,暴风,和风,但正风是什么风。

但仔细品读,这里却非“正”字不可,船帆要能垂直悬挂,风必需正对着船帆吹,只有“正”字,才能将这个情景精确妥帖地表现出来。

这句诗的好妙处不仅于此,清人王夫之盛赞此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什么叫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呢?

我们读此句,看到是只是一叶平稳航行的船,船帆垂直悬挂在那里,纹丝不动,但却可以延申出一个阔大的场景来。

如果是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舟,船能够平稳吗?如果船是在波浪翻滚的大河里,船帆能够垂直悬挂吗?所以,句中虽是船帆小景,却将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次北固山下》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唐人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将练字的技巧用到极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却返璞归真,变得淡而有味。

这一联,妙处不在技巧与意境,而在于情味。

残夜消退,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年底,春天的气息渐渐来临。残夜与旧年,渗透着淡淡的哀愁,但海日与江春,又给人与微微的暖意,诗人选则了这个巧妙的时刻,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莫名情味,在反复品读中体味到了一种无穷的兴味。

《唐诗训解》云:三四工而易拟,五六太淡而难求。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58:王湾《次北固山下》

新初一陪读妈妈的笔记七年级古诗文赏析之《次北固山下》

我是一位全职陪读妈妈,目睹了孩子的初中学习侧重点完全不同于小学阶段,语文中的古诗词翻译和赏析、阅读理解,作文等三大板块占了相当高的分值基础部分仅占总分的30%,这意味着学习语文、不制定好规划,不做好分值分析,很难考出高成绩。因为自家孩子语文基础差,在小学阶段没有培养课堂记笔记的好习惯,为了带动孩子做好笔记,我自己只能自己进入我们当地教育局官网学习语文,里面有老师免费授课。我根据上课内容做好课堂笔记,让孩子跟着我来学习做笔记,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孩子已掌握了做笔记的技巧,也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语文成绩也有了提升,今天,我借助头条平台,上传了我的陪读课堂笔记,记录一下自己字行间的努力。

笔记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词四首之一

《次北固山下》

原文: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学习要点:

一、目标导航

1.了解王湾的文学常识及此诗的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积累名句:诗的颔联、颈联、尾联。(★重点)

3.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诗中淡淡的乡愁、培养爱家、爱故土的情感。(☆难点)

二、作者介绍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十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度赞赏。

三、赏析

1-首联点题,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颔联写船上所见。“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凤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做铺垫。

3-颈联既写景又点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残夜而海日已升,旧年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4-尾联抒情。离家日久,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却旅居他乡,见到此景,让诗人情何以堪?由此便自然要想到借雁传书了。全诗层层相扣,浑然一体。

四、主题归纳

本诗通过对长江下游开阔秀丽早春美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壮美山河的热爱以及其思念故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五、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景中含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颈联更是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字面上是写景,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这里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2. 炼字炼句极见功夫。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相平,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本来写得恢宏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则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有“顺”与“和”的意思,确是相当传神精到。

六、文章结构,也是思维导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绿水前

观景:

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

观景触发了思乡之情。

思乡:乡书 归雁

我在陪读之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诗四篇的视频已陆陆续续发了,需要参考的亲可以翻前面记录看看哟,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陪孩子成长。

谢谢大家!

一位冷门诗人留下一首名作,选入中学课本,中间两句堪称千古绝对

唐代诗人张若虚一生,流传下来两首诗,其中,《春江花月夜》被奉为他的代表作,传唱千古,至今读来,依然让人拍案叫绝。

在唐代,还有这样一位诗人,《全唐诗》只收录了他的10首诗,却也因为其中一首,而倍受后人称道,这首诗被选入中学课本,几首所有人都会背,这位诗人叫王湾,这首诗叫《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海日生残夜,当春入旧年”是这首诗中的名句,也因此,这首诗千古流传。

在当时,人们对这句诗赞赏不绝。开元年间的宰相张说,对这句诗十分喜爱。

喜欢到什么地步呢?他把这句诗书写下来挂在自己工作的政事堂,每每与人议论文学,都以这首诗作为最佳范本。

不止宰相这么喜欢,后世的评论者对首诗也从不吝啬赞美之词。

明朝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当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

那么,这句诗到底好在哪里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为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绝的是,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乍一看来,这句诗似乎十分平常,正如后世评论所说:五六太淡而难求。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王夫之说,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第四联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贾岛曾经说过:二句两年得,一吟双泪流。那些看似简单的诗句,诗人们却不知是经过了多少苦思冥想才得成。不要小看别人的成功,因为你不知道别人究竟付出了多少。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北固山下》课文笔记,重点知识解读

一、作者简介

  王湾,洛阳人,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但今天我们仍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次北固山下》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啊。

二、朗读指导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课文翻译

  ⑴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⑵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下临长江。

  ⑶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⑷青山:指北固山。

  ⑸行舟:乘船前行。

  ⑹绿水:长江。

  ⑺前:向前航行。

  ⑻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⑼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⑽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⑾旧年:未尽的一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⑿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⒀乡书:家书(家信),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四、感悟抒情

  1.氛围创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你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参考理解: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可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

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各抒己见,自由作答,参考理解要点: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

五、主题归纳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描绘了诗人泛舟至北固山下时所见之景,北固山下潮平岸阔、残夜归雁的景象触动了诗人飘泊羁旅之愁情,因而写下此诗,抒发自己的乡思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