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以梧桐树来结尾的句子(以梧桐树来结尾的句子)

以梧桐树来结尾的句子(以梧桐树来结尾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若到江南赶上秋

苏州博物馆深秋寒色里的一株石榴树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不知为何,也许是命里使然,近年一到深秋,也和蟹子上岸一样,喜欢四处走走,去寻秋,闻秋,品秋。

就像收藏癖的人——要收集散落四处满怀的秋色,才能释然,才觉得这个秋天有了完满的结尾。

当虎丘的山色攀上一株栀子黄的秋天的时候;当栖霞山的红枫乌桕染红了山寺小径的时候;当卅六鸳鸯馆的碧水染上梧桐色的时候;当明孝陵神道两侧浅金的银杏叶在麒麟脚边轻轻打璇儿的时候,

就能去江南寻找那一径、一墙、一院、一城的秋色。

苏州拙政园卅六鸳鸯馆里的秋日

江南的秋总让人恍若春盛,但是那路边枝干虬曲青白的梧桐树上,片片大如掌的叶子壮烈落下,才意识到时至深秋。

梧桐滴雨任天明,秋凉也有晴明。

青砖黛瓦此时不能独自素净,随处可见层次丰富的色彩——这里的秋天不含蓄,随意涂抹却又可爱有趣,醉了离人的眼,留住归人的心。一丛红枫,一径银杏,一池残荷,一抹山色。总是在某个角落或者不经意间等着你,带着不期而遇的惊喜。

色彩丰盈的园林

清晨起来听着货郎的叫卖,去吃一碗小馄饨和萝卜丝的团子。或者就简简单单地吃一碗清汤虾面,清亮的汤头,鲜虾混着着葱油的味道。和着早间街坊邻里的吴侬软语。深秋的温暖,就如同那橘黄色的灯光那样静静地照着这些大城小城,街衢巷道。

萝卜丝团子和生煎包

小桥流水和飞檐斗拱,现代建筑和摩天轮。几经世事更迭,这里的人们还可爱依旧慢慢悠悠,不会吵架憋的脸通红,半天用温软的话说一句“重话”。可能他们天生就是温润的,学不会声色俱厉,就像这个城市,总是包容的。一个外地出租司机和我说,“我是爱上这地方了,不想走了”。其实不想走的何尝是他一个。

留园一角

留园一角

本是草木悲风,萧萧落木的深秋,在这里确实如春般温情,于人于心,于景于情。江南的秋,实在是一种特别的况味和颜色——若到江南赶上秋。

全国作文大赛特等奖《梧桐》,以物拟人,完美

《梧桐》是第28届“叶圣陶杯”全国总决赛高中组特等奖作品。作文话题是“家风”。

这类话题,一般都会选择写有年头有故事的传家宝,勋章之类,或者写家训祖训,而本文却选择了自然景物,非常独特。

我来点评:

记叙文一般来讲可分为四大类: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本文妙就妙在同时属于这四大类,还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非常独特亮眼。

本文既写梧桐,也写姥爷,以物拟人,相互映衬。梧桐纹理坎坷、曲折,却笔直、干净,正如姥爷的一生,始终为人诚实,做人清白,公正无私。

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很是到位。选择了三件小事,来正面表现出姥爷的正直、干净,做事认真细致,生活简单纯粹。同时借助梧桐和对我的深远影响来侧面表现姥爷,使得人物形象鲜活。

结构上以梧桐开篇,又以梧桐结尾,首尾呼应,既照应了标题,又是以景结情,含蓄隽永。除此以外,前后所渲染的环境氛围刚好相反,作者心境和读者内心感受也随之变化,既以梧桐烘托出了姥爷的形象,又寄托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决赛特等奖作文《梧桐》,特级教师:以物拟人,空灵,有韵味

《梧桐》是第28届“叶圣陶杯”全国总决赛高中组特等奖作品。作文话题是“家风”。

一定要看到特级教师点评哦。

梧桐

王冕之 西安

我家小院里有一棵老梧桐。在我心里,它不仅仅是一棵树。

当蝉声聒噪的夜晚,月亮碎了满地时,当收音机里的说书艺人打着御子唱太平歌词时,幼时的我们便端来小板凳,来到梧桐树下,围在老摇椅旁边,听着姥爷讲起旧年的事情。

姥爷的话总是那么几句,我们不厌其烦地听,他的皱纹里嵌着慈爱的笑,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讲。

他说,做人啊,最根本的是正直,就像这老树一样,不偏不斜。他说了,也这么做了。屋后的香椿树,并非是他所种,他总在料理他的花草时给它浇水,看它长大,但从未折下一颗芽菜。我那时还小,便问道:“姥爷,那香椿芽可以做菜吃,为什么不能摘?”他叹了口气,蹲下来,用很严肃的口吻道:“不是咱们的东西,再好也不能要。做人,要诚实,要清白。”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后来一次,有个中年模样的男子提着年货来探望他,希望他能帮些忙让自己孩子通过考试。他面色沉了一沉,直接将礼品和人请出了家门,在梧桐树下,姥爷站立得笔直,说:“我是主考官。如果连我都不能守护正义,那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那天,他的背影很高大,犹如院落中那棵老梧桐。坎坷、曲折的纹理,却堆成了笔直的躯干与灵魂。

他说,做人啊,要干净。我有时候去到他的书房,他的书架上陈列着上百本书籍,每一本侧面整齐地贴着红边框的标签,标签上钢笔的字迹一遍覆上了一遍。每本书页几乎已经被古旧的黄色湮没,变得脆弱、易碎,有些印刷的字随着时间风干,淡化,他用小楷代替了宋体陈年的字,而后抚平棱角与翻起的折痕,擦拭一番,送回书架。屋里每天都要被他从上到下清理一番,桌面上压相片的玻璃没有一点水滴的痕迹。

不仅是做事,做人也相同。他在研究院里有很高的学历、资历,做事儿一丝不苟,没有一点可挑剔。与他同级,甚至不如他的人们家中富丽堂皇,在假日里周游世界;而他家中干干净净,甚至于我们平常做的小木凳都是他亲手做的。他总说:“我做人干干净净,不沾不该我沾的,不拿不该我拿的,才活得轻松,自在。”

他说……

梧桐树下,我听了十多年他的讲述,记忆被一遍遍翻新,漆上褪色的情节。

古人曾写道,“天有宝,日月星辰;地有宝,五谷园林。”我想,有一句添上或许也极为合适——“家有宝,千载家风”。

后来的后来,却没有后来了。

姥爷走得很匆忙,是夏至未至的一个很平常的晚夜,风像往常一样走过它的必经之路。我的眼泪也落得很匆忙,只意识到梧桐树下的晚夜,变得模糊,黯然。

那日夜晚,我拉着母亲的衣角,路过梧桐树下,我心底姥爷的身影与树影交叠,拖得很长很长。妈妈忽然转过头对我说:“你要记住啊,做人要像梧桐树一样,正直、干净、清清白白。”

忽然我的记忆回溯到那个夏夜,月亮碎了一地,梧桐树下有一把磨得失了棱角的摇椅,空落落的。蝉声汹涌入人世的喧嚣,折扇丢在摇椅上,未曾有人拾获展开再摇起。收音机里的说书艺人打着御子唱太平歌词……小木凳积了灰,书上的字迹淡了又淡,问不到归期。

梧桐立在那儿。

满地霜华,而那人的霜发再未染至鬓颊。

像是旧年的家风。

北京特级教师点评:

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容易坠入俗套。但这篇作文,却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以物拟人,借梧桐的笔直、干净象征姥爷正直无私、清清白白的人品,把写景、写人、叙事与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文章虚实结合,空灵而不呆板。三件小事,写姥爷的不贪不占、清白为人,写姥爷公正无私、守护正义,写姥爷严谨认真、做事一丝不苟。写人记事不浮泛,有细节。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寓情感,结构上首尾呼应,文章语言生动含蓄,有韵味。

编者:梧桐是笔直的,是有不同的品种吗?本想换个标题,或者改改,最后只修改了前两段。大家觉得文章写得怎么样?说说您的看法吧。

决赛特等奖作文《梧桐》,特级教师:以物拟人,空灵,有韵味

《梧桐》是第28届“叶圣陶杯”全国总决赛高中组特等奖作品。作文话题是“家风”。

一定要看到特级教师点评哦。

梧桐

王冕之 西安

我家小院里有一棵老梧桐。在我心里,它不仅仅是一棵树。

当蝉声聒噪的夜晚,月亮碎了满地时,当收音机里的说书艺人打着御子唱太平歌词时,幼时的我们便端来小板凳,来到梧桐树下,围在老摇椅旁边,听着姥爷讲起旧年的事情。

姥爷的话总是那么几句,我们不厌其烦地听,他的皱纹里嵌着慈爱的笑,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讲。

他说,做人啊,最根本的是正直,就像这老树一样,不偏不斜。他说了,也这么做了。屋后的香椿树,并非是他所种,他总在料理他的花草时给它浇水,看它长大,但从未折下一颗芽菜。我那时还小,便问道:“姥爷,那香椿芽可以做菜吃,为什么不能摘?”他叹了口气,蹲下来,用很严肃的口吻道:“不是咱们的东西,再好也不能要。做人,要诚实,要清白。”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后来一次,有个中年模样的男子提着年货来探望他,希望他能帮些忙让自己孩子通过考试。他面色沉了一沉,直接将礼品和人请出了家门,在梧桐树下,姥爷站立得笔直,说:“我是主考官。如果连我都不能守护正义,那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那天,他的背影很高大,犹如院落中那棵老梧桐。坎坷、曲折的纹理,却堆成了笔直的躯干与灵魂。

他说,做人啊,要干净。我有时候去到他的书房,他的书架上陈列着上百本书籍,每一本侧面整齐地贴着红边框的标签,标签上钢笔的字迹一遍覆上了一遍。每本书页几乎已经被古旧的黄色湮没,变得脆弱、易碎,有些印刷的字随着时间风干,淡化,他用小楷代替了宋体陈年的字,而后抚平棱角与翻起的折痕,擦拭一番,送回书架。屋里每天都要被他从上到下清理一番,桌面上压相片的玻璃没有一点水滴的痕迹。

不仅是做事,做人也相同。他在研究院里有很高的学历、资历,做事儿一丝不苟,没有一点可挑剔。与他同级,甚至不如他的人们家中富丽堂皇,在假日里周游世界;而他家中干干净净,甚至于我们平常做的小木凳都是他亲手做的。他总说:“我做人干干净净,不沾不该我沾的,不拿不该我拿的,才活得轻松,自在。”

他说……

梧桐树下,我听了十多年他的讲述,记忆被一遍遍翻新,漆上褪色的情节。

古人曾写道,“天有宝,日月星辰;地有宝,五谷园林。”我想,有一句添上或许也极为合适——“家有宝,千载家风”。

后来的后来,却没有后来了。

姥爷走得很匆忙,是夏至未至的一个很平常的晚夜,风像往常一样走过它的必经之路。我的眼泪也落得很匆忙,只意识到梧桐树下的晚夜,变得模糊,黯然。

那日夜晚,我拉着母亲的衣角,路过梧桐树下,我心底姥爷的身影与树影交叠,拖得很长很长。妈妈忽然转过头对我说:“你要记住啊,做人要像梧桐树一样,正直、干净、清清白白。”

忽然我的记忆回溯到那个夏夜,月亮碎了一地,梧桐树下有一把磨得失了棱角的摇椅,空落落的。蝉声汹涌入人世的喧嚣,折扇丢在摇椅上,未曾有人拾获展开再摇起。收音机里的说书艺人打着御子唱太平歌词……小木凳积了灰,书上的字迹淡了又淡,问不到归期。

梧桐立在那儿。

满地霜华,而那人的霜发再未染至鬓颊。

像是旧年的家风。

北京特级教师点评:

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容易坠入俗套。但这篇作文,却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以物拟人,借梧桐的笔直、干净象征姥爷正直无私、清清白白的人品,把写景、写人、叙事与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文章虚实结合,空灵而不呆板。三件小事,写姥爷的不贪不占、清白为人,写姥爷公正无私、守护正义,写姥爷严谨认真、做事一丝不苟。写人记事不浮泛,有细节。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寓情感,结构上首尾呼应,文章语言生动含蓄,有韵味。

编者:梧桐是笔直的,是有不同的品种吗?本想换个标题,或者改改,最后只修改了前两段。大家觉得文章写得怎么样?说说您的看法吧。

梧桐,诗经里的植物,记录它的春夏秋冬

摄于南京玄武湖20170305

梧桐,是原产中国的树,古人还单独给它造了字,《诗经》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和凰相对应的,梧和桐便也指两种树,梧便指的现在的梧桐。从字意看,“吾”表音,义为“中立的”,引申为“正直的”。加“木”归类,可表示“一种树干高而直的树木”。倒也是合理,整个冬季的梧桐都是光杆子样子。

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梧桐科梧桐属,常又被称作青桐,来自于其树皮为青绿色,不过梧桐属植物的树皮并不都是青绿色,在我国有产3种,其中的海南梧桐在《植物志》中描述就是灰白色。

越小越青绿,大了也会偏灰白

叶为心形,掌状叶3-5裂,而类似这种心形的叶也影响之后的一大批植物的命名,当然梧桐只是受影响之一,最早这种叶形对应的应该是单字“桐”的泡桐,从其才生出一大波以“桐”结尾的植物,像是油桐(大戟科)、山桐子(大风子科)、英国梧桐(又称法桐、即最常见的二球悬铃木)、赪桐(马鞭草科)、珙桐(蓝果树科)等等。不过也有个叶倒卵形的,海桐(海桐花科),我理解为引用了泡桐的速生性,这个具体在以后的专题再做介绍。

摄于上海20180414

摄于上海20180429

梧桐的花期在夏,大概六月中旬左右吧,先秦时期有一本讲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的书--《逸周书》里的《时训》篇就有记载,“清明之日,桐始华。”便是指清明时的物候,一种名“桐”的树开始开花,也能验证最早“梧”和“桐”指的两种树,“桐”指泡桐,而在很多地方这两种常不作区分,比如我家乡就把泡桐称作梧桐,直到后来有学习植物才知道不一样。

梧桐的花苞/摄于上海20180526

摄于上海20180602

因为梧桐很高,下部少有分枝,所以不容易够到观察到花,好些时候只能捡地上的落花,花淡黄色,远远看过去就是黄黄一片,不过其并没有花瓣,看到的是反卷的花萼,内侧红色应该是后面慢慢变化的。花单性或杂性,雄花聚集在雌雄蕊柄的顶端成头状,有退化雌蕊;雌花的子房5室,基部围绕着不育的花药(我这好像还没记录到雌花),这种雌雄合生的结构从形态上还之前的锦葵科的还确实很相似,在分类上以前在锦葵目下,和锦葵科同目,apg系统又将梧桐科作为锦葵科下一属。

梧桐的花/摄于上海植物园20160625

果为蓇葖果,常见是五个单独的部分,在成熟前便会开裂成叶状;每个蓇葖有种子2-4个,着生在叶状果皮的内边缘。单个的种子蓇葖很像古时候的司南,当然从事物的发展顺序来看,该是司南像梧桐的蓇葖果,或者古人是看了到梧桐的果才打造的勺子也说不定。果实是圆球形,干后皱皱的,可食。

摄于上海20180630

未裂开的果/摄于上海2018630

裂开未成熟的果/摄于上海20180715

裂开未成熟的果/摄于上海20180804

裂开未成熟的果/摄于上海20180804

裂开未成熟的果/摄于上海20170806

成熟的果单个/摄于上海20180818

成熟的果单个/摄于上海20180908

成熟的果序/摄于上海20180908

类似司南/摄于浙江杭州20171210

梧桐的叶落在古时是立秋的标志景象,而时至今日,物候早已有些变化,不过倒也不妨碍我们去理解古人的生活。而其高挺的树形,至秋落叶,确实很适合用作庭院树,其在古诗词里也常作为孤独离情的意象,“梧桐叶上秋萧瑟”“梧桐更兼细雨”,梧桐落秋,雨打芭蕉,大抵如此。现如今这乡土树种反倒较少见于身边。

落叶/摄于上海20181104

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