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双关句的作用和好处(双关的句子人教版课文举例与赏析)

双关句的作用和好处(双关的句子人教版课文举例与赏析)

本文目录一览:

这些古代名人的双关对联,构思巧妙,每一首都是经典

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深得老百姓的喜爱。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古代的名人和名联相互映衬,名人因为名联而名气更大,名联因为名人而流传更广。关注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代这些语带双关的经典对联。

第1首: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根据《解人颐》的记载,上联是明代大画家唐伯虎出的。下联是唐伯虎的朋友张灵对的。这个对联中,贾岛是唐代诗人,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名人对名人,十分贴切。特别是“贾岛”和“假倒”同音,“刘伶”和“留零”同音,构思巧妙。

第2首: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上联是一个举人出的,想要难住清代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据说是因为魏源平时揭穿了举人的把戏。上联语带双规,说自己像蜡烛一样,对魏源十分恼火。

魏源也是十分机智,根本没有被难倒,立刻就用灯笼的形象加以回击,讽刺这个举人是有眼无珠。

第3首: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

这是用了明末清初两个著名人物的双关联。史可法是抗清名将,最终死在扬州。洪承畴原来也是明朝大将,却投降清廷,成了叛徒。上联说史可法真的可以“效法”。下联讽刺洪承畴只能“成为仇人”。

后来,又有好事者扩展了这首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第4首: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这是明代神童程敏政的下联。据说大学士李贤想要把女儿许配给程敏政,所以出了上联,表面上看是因为有了荷花,才有了藕根。但实际上,荷通“何”,“藕”通“偶”,一语双关,其实是在问:“怎么样才能得到好配偶呢?”

​程敏政非常的聪明,立刻回答说:“有杏不须梅。”“杏”通“幸”,“梅”通“媒”,实际意思是说如果幸运的话,不需要媒人。

李贤非常的高心,就把大女儿嫁给了程敏政。

朋友们还知道哪些双关的对联呢?欢迎留言哦。

谐音双关歇后语的写法

杜老师:

我在读书看报时,发现谐音双关的歇后语中,括号的用法不一致。例如,有的写“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有的写“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请问哪种写法比较妥当?谢谢!

贵州读者 石敦奇

石敦奇先生:

现在读物中,的确存在这两种写法。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是谐音双关的歇后语。《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中有“孔夫子搬家——净(尽)是输(书)”及“打破砂锅——问(璺wèn)到底”“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等例句。《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的这种写法,是把通过谐音双关表达的意思放在前面,把字面上的意思放在括号里。例如“孔夫子搬家——净(尽)是输(书)”中,“输”是要表达的意思,“书”则是字面义;“打破砂锅——问(璺)到底”中,“问”是要表达的意思,“璺”(器皿上的裂纹)则是字面义。也就是说,把体现“表达意”的字放在括号前,把体现“字面意”的字放在括号内,这种写法比较妥当。

这种写法是从话语所要表达的意思着眼的,目的是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所要表达的意思,因而把显示说话人意思的字放在前面,把说明字面意思的字放在括号中。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词条,释义中解释说:“‘问’跟‘璺’谐音。”该词典的这个写法没有在这种歇后语的类似“谜底”“谜面”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使用破折号,也没有使用括号来注明“字面意”。我认为,这是因为该歇后语早已习见常用,在口语中已经凝固成一个词了,所以采用这种写法。

建议对一般的谐音双关歇后语采用上面提到的《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的写法,而对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已经“词化”了的歇后语,可采用词典中的词形。

需要注意的是,“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中的括号,是用来标示说明性词语的,不宜写成引号。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01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