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形容男孩童年的句子唯美(形容男孩童年的句子)

形容男孩童年的句子唯美(形容男孩童年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童年的“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节奏加快了,现在过年的年味也变淡了,没了小时候过年的诱惑和热闹了。

小时候的过年正如那首儿歌唱的“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初一初二满街走”。过了腊八就年味渐浓了,各家个户开始准备着过年的年货,宰鸡、宰猪、磨豆腐烘豆干、做魔芋豆腐、长豆芽、卤菜卤肉等等 ,那真是满满的诱惑满满的热闹啊!当然对我们小时候来说最大的诱惑莫过于吃和穿了。

一般来说我们腊八之后各家就会宰猪,各家各户都会轮流帮忙,轮流吃。虽说我小时候不吃肉,可是这种场合总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好吃的,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猪蹄猪排炖干四季豆(皮薄豆多),软软糯糯的豆子加上浓浓的汤汁,现在回忆起来还流口水,可惜现在没了柴火灶,没了干四季豆,再也没那个味儿了!还有就是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甜蒸肉(放红糖红薯),我不吃肉专吃红薯还喝汤,这样的同属又甜又软特别符合小孩儿的口味,汤就更好喝了,可惜大人总说这个有汤喝吸了风容易肚子疼,每年每次只能喝那么几小口。还有肉饼,并不是现在外面卖的肉饼,大约记得面糊是用面粉、鸡蛋、蒜苗、花椒粉、苜蓿粉、盐调成稠糊状,然后把腊肉切成片放进面糊里让它均匀的粘上厚厚的面糊,最后放进油锅里炸至定型再煎到两面金黄,外酥里嫩咬一口直流油!我会掏出肉只吃外面的壳壳,香脆香脆的。外婆做的好吃的就更多了,我最喜欢外婆做的零食,有五香味十足糯米灌肠,香脆粘牙的米花苕糖,劲道香甜的红薯干,糖炒板栗等等,虽然好多我已经不记得外婆是怎么做出来的了,可是每次说起来还能想到那诱人的味道。

小时候过年也比现在热闹多了。腊八之后就迎来了各家宰猪宰鸡,大家都会轮流帮忙轮流吃喝。这也是过年热闹之一,这个时候我们小孩儿都是先跟着大人后面看猪是怎么被抓住抬上岸的,等到杀猪匠开始取刀杀的时候我们就会被妈妈或者奶奶或者别的女人感到屋里去,说是小孩不能看杀猪,看了晚上要做噩梦。这个时候我们就跑到屋里去偷偷趴在窗子上或者门缝向外看,等到猪的叫声越来越弱最后听不到的时候我们就哄得一下跑出去又围着大人转。女人们都是帮忙做饭,腌肉,吃饭的时候大家常说说谁家过年猪肥鸡多,谁家准备了新品年货,谁家今年过得好类似的相互比较……还有就是我们盼的三十晚上。吃完年夜饭,包完初一早上要吃的饺子我们就可以和大人们一起打打红桃四,这可是我们平时做不了的事情。虽然我们还不会打老是输老是蹲着,但是还是打的很有劲,打累了就吃点过年才能吃到的水果零食——橘子,苹果 ,梨子,瓜子,花生,板栗,糖果等。这个时候爸爸通常会熬一缸葱姜水,水里放生姜 葱根 醋 酱油 盐 有时也放一点辣椒,这样围着火炉喝一碗葱姜水出一身汗熬夜就不会感冒了。一直熬到十二点钟想睡的就可以睡了,初一早上我们小孩一般5点钟就起来了,等着放鞭炮,穿新衣,再梳一个漂亮的头发,然后吃完饺子就可以美美的去拜年了,小孩在一起吃着平时吃不到的零食,穿着新衣服相互攀比着……

现在的年早已没了什么诱惑热闹,有的只有压力。怀念童年的“年”啊!

表达童年美好的句子(关于童年的唯美句子段落)

1.童年是美好的,童年似夜晚天空上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在黑色夜空的衬托下闪闪发亮,童年似一杯暖暖的奶茶,暖到你心窝。

2.童年就像一片花园,里面盛开着无数幸福的花朵。

3.童年是欢笑和泪水交织的地方,但我们却永远不会后悔曾经拥有它。

4.当我们回首往事,童年依然似乎在眼前闪烁着温柔而纯真的微笑。

5.记忆中最美好、最淳朴、最珍贵的日子便是那些属于童年的岁月。

6.我们总是怀念过去,在这份怀旧之情中包含了对童年时光无尽的留恋和感慨。

7.在我的记忆里,每个夏天都充满了阳光、草香和嬉戏声。这就是我度过童年时期最宝贵的时间。

8.在长大后才明白,在儿时玩耍与探索中蕴藏着许多珍贵而难以触及到极致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9.回想起从前,每次放学后我总会跟同学们在小河边抓螃蟹,那时候的欢声笑语还犹存我耳。

10.童年是一个温馨而纯真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学会了爱和被爱、关心和被关心。\

11.在童年时期,我们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或许那一刻并没有为将来打算,但却留下无尽美好回忆。

12.看到孩子们在街头嬉戏打闹的模样时,不禁想起自己曾经也有过如此快乐与天真无邪的时光。

13.生命犹如一棵大树,而童年是一片最美丽的绿叶;岁月像是花园,而童年是一株最艳丽的鲜花。中必须饮用的开水,有香甜,有苦辣。

14.人生中最特别、最令人怀念的岁月就是青春期和童年阶段。它们默默陪伴着我们直至今日。

15.我们小时候从未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因为哪怕面对风雨雷电也能够坚强地突破所有困难并顽强前行。

16.绚丽无比,童年又似晚霞后的余光,那么使人怀念;又似那弯弯的小路,让你不断的茁壮成长!

17.童年是一个对于未来充满期望,兔子转写 mengzhukeji同时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我们时常希望它可以永恒不变。

18.幼小的我们并不明白时间会过得如此之快,到后来才懂得珍惜身边所有美好而又短暂的事物。

19.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纯真无邪但美好至极的童年时期,在这段青涩岁月中留下了许多不可替代及珍贵记忆。

20.我们长大后发现当初把玩过程中蕴含着深刻意义,透露出儿童天真、豁达、毫无世俗心灰意冷影响下享受愉悦和生命本身价值观等主题。

夜读|回不去的曾经,描写童年的句子,哪个勾起了你的回忆?

1.童年是一首忧郁的诗,赤诚却不明媚,美丽而不美好,有时甚至是羞于见人的,却让每个人流连忘返。

2.童年是一支笔,描绘出美丽的图画;童年是一幅画,开满了艳丽的鲜花;童年是一束花,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3.突然,我感到脚下有点痒痒,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蟹在爬。我高兴地想:小蟹呀,你真是自投罗网。那蟹还是挺机灵,一下爬进了洞里。我挖呀挖,等我挖出这个洞时,它又马上爬进了另一个洞。真是“狡蟹三窟”,可把我气坏了。

4.童年,墙角边,闭目,绿色的梦,等待一种期许,我深深呼吸,躺在宽松的记忆里,休息。

5.童年是什么?是树上的蝉,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伙伴的迷藏……总之,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美好的。每当我回想起童年时代的趣事时,脸上总泛着红润的光彩。

6.小时候,我以为人与人之间,就是我跟你好和我不跟你好了,结果现在才发现,有喜欢,忍耐,包容,感恩,甚至还有背叛。

7.满眼夜星,满手白泥,满嘴蟠桃味。一道道白光,在天边隐约闪亮。今夜无梦。童年在眉间缓缓流淌。

8.时间飞逝,孩童转眼成了少年,但是,时间的流逝又怎能冲淡童年时那段美丽的回忆呢?一想到儿时的事情,那些画面就会在眼前浮现。

9.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春天,春风拂面,让人感觉暖洋洋的,柳树长出了鲜嫩的枝叶,小草也从地底下探出了头,河里的冰早已解封,几条鱼儿在里面游来游去,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11.人生不在年龄,贵在心理年轻;而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年轻有活力呢?当然就要说童心了,只有孩童的心才是最真最美的。

12.当岁月流逝,无情地带走我们的青春岁月,风霜的痕迹印刻在我们的脸上,但是有一种是时间侵蚀不了的存在,童心。

13.其实很多时候,人活到大半辈子了,才懂得,情趣不在雅俗,贵在保持童心;朋友不在多少,贵在求一知己。

【有艺思】那些艺术大师们,童年时期能画成啥样?

“我14岁时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了,之后我却用了一生去学习像个孩子那样画画。”

——毕加索

那么,大师们在儿童时期到底画得如何,我们今天来揭秘一下。

毕加索

斗牛士 | 9 岁

7 岁的他,画起学院素描已经有模有样。9 岁时完成的《斗牛士》已是经得住细细品酌。而这幅作品是现存的最早的毕加索的画作,是他在开始正式的艺术课程之前完成的。

14岁作品

14 岁,他考入巴塞罗那美术学院高级班时,已经可以画得像拉斐尔一样真实,被人们感叹为“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才”。而如他所说,在后期的创作中,他却用尽所有时光去学习像个孩子那样画画,找回遗落在童年里的自由。

米开朗基罗

圣安东尼的折磨 | 2-13岁

很多人难以相信这幅极其细致的画作居然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画出来的。米开朗基罗很早就显露出绘画天赋,这幅作品就是他模仿马丁·申高尔Martin Schongauer的著名版画所作。这幅作品描绘了圣安东尼在穿越沙漠朝圣期间所经历的一系列考验和诱惑。

萨尔瓦多·达利

山脉 | 6 岁

达利热爱儿时环绕菲格拉斯城的大平原,和有橄榄林与尖秃岩石的加泰罗尼亚海岸。而这些元素,不仅作为背景也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进入了他成熟期的绘画中。

烟花 | 8 岁

达利在小时候受到导师以及家族朋友的很多启发,早期主要以印象派风格进行创作。后来,达利的父亲将他送入马德里的艺术学习,这才开启了他的超现实生涯——他仿佛这一刻才找到了让自己痴迷的艺术道路,从此一往无前的坚持了下去。

安迪·沃霍尔

肖像 | 10 岁

很多人以为安迪・沃霍尔出身良好,生活阔绰,其实正相反,安迪・沃霍尔出生在匹兹堡贫民区,“这是我一生中住过最糟糕的地方”,他这样形容自己童年时候居住的地方。小时候因神经系统疾病曾经历过三次精神崩溃,因此他常常闭门不出,还好母亲给了他大量的关爱。

爱德华·霍珀

看海的小孩 | 9 岁

霍珀出生于纽约尼亚克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五岁开始画画。和素描中的小男孩一样,霍珀年轻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河边度过,他儿时的房间可以俯瞰哈德逊河,他经常手拿素描本在岸边徘徊,捕捉停靠在那里的船只的构造和索具。

塞西里·布朗

八岁时的作品

英国当代画家塞西莉·布朗从八岁起就表现出了在绘画中捕捉动作的天赋。她的画布上满是抽象的动物和树木,让人感觉画面在不断流动。画作的戏剧性情节被隐藏在凌乱的色彩之中,似乎在考验着观赏者的思维整合能力。

埃德·拉斯查

七岁时的作品

埃德·拉斯查,波普艺术的另一位开创者。以多变的风格和形式见长,各种物质材料都被用到了他的创作中。拉斯查七岁时的作品就已经显现出了这种倾向:他用蜡笔涂色的纸片,在圣诞老人头像印刷品上拼贴了一个花环。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眼睛》| 15岁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一生痴迷于对视觉、认知及观看的研究,从其儿时对眼睛的描绘便可看出一些端倪。这幅创作于15岁的水粉画虽然技术稍显粗糙,但展现出了他对于细节刻画的追求,如眼角的红血丝、虹膜的纹路、瞳孔的反光等。

————————————

来源丨“有艺境”综合整理自网络

责编丨大姗

校对丨Paloma

审核丨晴子子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xiaokangsheji@sina)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一位天才作家的诗意酷儿书写

「鸥行,别害怕

路的尽头尚远

它已在我们身后……」

录音中,朗诵者的声音温柔又哀伤,不知是因为这首叫做《总有一天我会爱上王鸥行》(Someday I’ll Love Ocean Vuong)的诗本身太过悲伤,还是男孩的声音本就如此?但无论如何,我们记住且开始好奇这个把自己写进诗里的年轻人。

他叫Ocean Vuong(中译名为王鸥行),是一位越南裔美国诗人,曾凭借2016年出版的首部诗集《夜空穿透伤》(Night Sky with Exit Wounds)荣获怀丁奖与艾略特奖;2019年出版首部小说《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后,随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因此被授予麦克阿瑟天才奖,麦克阿瑟基金会称「尽管仍处在创作生涯初期,王鸥行代表了重要的新文学声音,在处理代际创伤、难民经历,以及认同与欲望的复杂影响时,他展现了对多种诗性语体的掌控力」。他的新诗集《时间是一位母亲》(Time Is a Mother)呼应前作主题,在母亲离世的余波里追寻生命的意义。

*简体中文版《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封面

出版日期:2023年6月

出版方: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988年生于胡志明市(彼时仍叫西贡)的王鸥行,两岁时随母亲以越战难民之子的身份移居美国。年少时,他和七位亲戚一同居住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一间一居室公寓里,父亲有天外出后再未归家;母亲则长时间在美甲沙龙里工作。鸥行是整个家族中第一个能流利读写的小孩,他曾在位于曼哈顿的佩斯大学学习商科,不过很快就退学,最终在布鲁克林学院与纽约大学先后取得文学学士与诗歌写作艺术硕士学位。他目前也是纽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项目的终身教授。

Ocean Vuong是诗人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海洋也在他的诗中反复出现,既是意象,也仿佛是一个始终处于漂浮状态的真实个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就如其中译名「鸥行」所展现的意境,象征着或是渴望自由。

在《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中,自由隐藏在被迫与无奈中,而通过虚构,诗人追溯了自己与母亲、祖母三代的来龙去脉,因混杂、漂泊与迁徙,她们格格不入;但也因此,对于诗人——或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小狗——而言,自由亦伴生其中。

*英文原版与繁中版《此生,你我皆短暂灿烂》封面,

该书在全球已被译成37种语言,电影公司A24也正着手翻拍。

对于这部小说,几乎所有的采访报道都会追问作者同一个问题:这本书中到底有多少是虚构?多少是真实?我们是否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作者以及家族过往真实生活的再现?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个问题很愚蠢,因此也很难回答,就如王鸥行在采访中多次解释的,这本书是虚构,但却建立在真实的人物生活和故事之上,所以重点不是对于某种虚妄「真实」的执念,而是我们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去理解或想象出的某种可能性。

「我再来一遍吧。亲爱的妈。我书写是想抵达你——虽然我每写下一个字,离你就又远一个字。」(Vuong 2023, P. 3)

王鸥行企图通过给母亲写信来理解自身,以及理解去世祖母的故事(在这本书出版不久后,他的母亲也因病去世)。但她母亲并不识字,因此这注定是一封寄出却不会有回音的信,书里的主角自始至终都是写信者,通过他的记忆,我们得以窥见一场战争阴影下的一个(或无数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早在《夜空穿透伤》中,诗人就反复书写那场他未曾经历但却在祖母和母亲的记忆中反复遭遇的战争,那并不是他的人生,但却是他被迫继承、关乎自己生存的具体处境。战争塑造或改变了他的祖母与母亲,而后两者又影响着他。

在《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中,祖母兰和母亲玫瑰的生命轨迹因为越南战争而改变,最终于1990年带着第三代小狗踏入陌生的、但却有半份血缘关系的美国领土(母亲兰的生父是个美国大兵),从此作为一个越南裔美国人生活在一个既严酷——充满诸多区隔和禁止——又自由的地方。

*祖母和母亲(左)童年时的王鸥行(右)

物体在空间中的移动并不会导致其性质的改变,但迁徙的个体却会随之遭遇种种关于认同的危机,「突然意识到我对我们,对我的国家,或者说任何国家,了解得竟然那么少」。无论是书中的小狗还是王鸥行,他们都是战争中诞生的「杂种」,是处于两者之间的状态,这使得他们在强调黑白分明的国家、种族和性别分类中产生麻烦:越南人觉得他们太白,白人又觉得他们皮肤褐色;美国人能一眼识别他的皮肤「异常」,也能看透他过分女性化的性别气质……因此,就如小狗在小时候上学时的遭遇,他们格格不入,被标记在边缘。

「没有什么事物能一直与快乐产生联系,巴特曾写道,不过,对于作家而言,母语可以。可假如母语没学好呢?假如说母语的舌头不但代表了空白,而且本身就是空白,假如舌头被割了呢?一个人能否在不彻底失去自我的情况下,从失去中得到快乐?是你教我的越南语,是词汇和句法只有二年级水平的越南语。」(Vuong 2023, P. 35)

而这也恰恰是王鸥行写作的重要主题,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追问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暧昧与困境。王鸥行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模棱两可性,并且也知道它可能导致的种种危机,因此他在小说中「政治地」讨论这些问题,从而揭露出在那些被习以为常的各种日常规范后所隐藏的暴力及其毁灭性的强制力量:无论是个体的国家认同、种族的隔阂,还是主流霸权性男性气质在遭遇「异常」性倾向的冲击时所展现出的自毁性霸道,都在书中被讨论且切身地影响着小狗的人生。他或旁观或置身其中,看到各种被有意压制的精神创伤和心灵危机在个体的身体中东冲西撞,最终因无法解决而只能自毁。

*作为写作者,王鸥行的文章散见于《纽约时报》《纽约客》

《大西洋月刊》《巴黎评论》等欧美主流媒体。

这样的谈论本身就是政治性的,就如王鸥行在其社交媒体上也总积极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他意识到了传统规范的穷途末路以及由此而来的更多的暴力和恐吓,因此他巧妙地转化了原本在主流社会、政治和文化中被贬低的诸多事实与品质,并且以另一种方式去开启新的方向。这种开放性不仅体现在王鸥行自身的生活实践中,也塑造了他的作品,尤其在《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中,王鸥行使用了一种开放的、多元且极具隐喻性的书写风格,来讲述自己、祖母和母亲的故事;因为使用的是书信体,而使得整个文本都处于一种诉说和对话中,而非传统封闭下的自给自足。就如埃莱娜.西苏(Hélène Cixous)在其《美杜莎的笑声》中所提及的「女性写作」,王鸥行的句子渗透着一种「阴性的」繁茂气息,诗性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饱满的生长性,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是语言自身的张开,总是有「多出来」的部分。

这样的开放和流动性不仅仅体现出西苏所谓的「女性写作」(西苏并不认为「女性写作」就是(生理)女性的写作),也体现出强烈的酷儿性。如伊芙.塞吉维克(Eve Kosofsky Sedgwick)在其《衣柜认识论》(Epistemology of the Closet)中所界定的,「酷儿」是一种突破传统二元性别的流动性状态,它关注的是差异而非同一,以及差异的生成。在王鸥行的各种采访视频中,他始终给人一种温柔却坚定的印象,其独具特色的长耳坠也引人注目;在其Instagram中的相片里,他较为矮小瘦弱,有时也似乎通过穿著和装饰模糊自己的男性形象,而呈现出一种在当下美国流行文化中也开始出现的「酷儿」风格:他们雌雄莫辩、自由自在,通过身体的存在状态本身展演出一种生活的风格化。

*王鸥行在Instagram上分享的生活照

这样的「酷儿」性因其跨界和无法被捕捉与定位而扰乱了主流规范的界限,因此在《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中,许多人都为此而遭遇麻烦,从母亲玫瑰的混血到因她不会说英文而无法购物,以及崔佛——那个让小狗第一次通过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而意识到自我的美国男孩——也因发现自己的性倾向而无法接受,导致其自我排斥的恰恰是美国主流的异性恋规范——最终沉迷,也死于。在某种程度上,王鸥行的这部小说讲述的就是「他者」关于自身的理解和最终的接受,祖母兰和母亲玫瑰或许以她们的方式接受了自身的边缘处境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麻烦和无奈,她们难以突破但却也并未就此被压得无法喘息;而最终真正突破了「文盲」并且不仅接受而且重新创造了自己的「他者性」的小狗,才能反过头来去书写、去理解、去创造。

「我真正想说的是,做头怪兽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怪兽』的词根是拉丁语的monstrum,意指报告灾难的神使,后来被古法语纳入,形容那种混合出身的动物,如半人半马怪、狮身鹰首兽、半人半羊怪。做头怪兽就是做个混合信号,就像灯塔:既提供庇护,也发出警告 ……你是一位母亲。妈。你也是一头怪兽。可我也一样——所以,我无法背弃你。所以,我才把你放到了神最孤独的创造中。」(Vuong 2023, P. 15)

在《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最后的致谢里,我们能看到王鸥行所感谢的那些艺术家们本身大都和他分享着相似的「他者性」,他们都来自远方,带来的不再是某种无名的威胁,而是种种新的关于世界、自我和人类的理解与视角。而恰恰是这一点,让世界变得精彩起来。

*《夜空穿透伤》与《时间是一位母亲》的英文原版封面

无论是书中的小狗还是王鸥行,他们都来自一条「阴性」的血缘。「父亲们如幽灵一般,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来来去去……而祖母、外婆们是国王,她们没有王冠,只有尽力挽回、临时拼凑的自尊和只说母语的固执证明」,而妈妈「不仅是一位母亲,也是一头怪兽」……就如王鸥行首部诗集封面上的那张相片,小小的男孩坐在两个女人中间,承受与继承着她们的遭遇、悲欢与记忆,成为继任者,成为一个区别于「父亲之子」的「祖/母亲之子」。他们不知其父、阴柔且充满暧昧,难以归类,也难以被理解,威胁着「父之国/家」。

对于Nomadic Subject(中译为《游牧主体》)的作者Rosi Braidotti而言,小狗和王鸥行这样的「游牧」状态恰恰是创造新世界的主体,他们拒绝一元的同一性神话,接纳杂质、多元和边缘,成为一个流动的、开放主体。虽然对于小狗和王鸥行而言,成为这样的「游牧主体」在起源处或多或少都因无能为力,但却也恰恰是这样的开放性让他们得以生存下去(崔佛因为无法脱离主流的规范而只能自毁)。痛苦的起源不一定会带来痛苦的结局,王鸥行/小狗自始至终想让母亲以及他自己明白的或许正是如此:「长久以来,我说我们生于战争。我错了,妈,我们孕育于美」。

撰文:重木

编辑:段秋辰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