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描写虚幻优美句子摘抄(描写虚幻优美句子)

描写虚幻优美句子摘抄(描写虚幻优美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美图壁纸:虚幻朦胧唯美

有道无术,其术变邪

前一段时间看到自己的拙作“圈子决定人生”,获得平台的推荐和有缘人的认可和关注,非常欣慰!乐享“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近日一些吸引人眼球“如何玩转自媒体”之类分享,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摩拳擦掌,想通过学习成长提升大展宏图,实现财富自由,当然值得褒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过看到一部分人企图通过捷径弯道超车,有的说为了提高推荐量,把以前的“旧作”换上新衣(重新起一个吸引人的题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分享为了凑数,东拼西凑嫁接成文,心情可以理解,私下认为这些世智辩聪之举不可取。

今天早上习惯性诵读经典时,有这样一段文字发人深省,摘录部分与大家分享、借鉴、启迪让我们三思而后行。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印度有个古老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伟大的导师去世了,他的弟子们商议决定以评传的方式,将他们导师一生的伟大思想和事业记载下来,传于后世。这个神圣的任务落在了导师生前最得意的大弟子身上。可一年过去了,众弟子们并没有见大师兄动笔,于是就去催问,大师兄说,不要着急,我正在准备中。十年过去了,还没有动笔,于是众弟子又去催问,大师兄依旧说,不要着急,我正在准备中。二十年过去了,众弟子实在是忍无可忍,厉声责问为何还不动笔,大师兄说,这二十年来从未忘记此事,只是一直在准备中,近来终于准备好了,现在刚刚开始写作。——不久,一部关于此导师的最为详尽、最为透彻的传记诞生了。

后来这位伟大导师的首座弟子解释说:“二十年来迟迟未动笔的原因,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和导师之间的差异太大了,我像一个小学生,而我的导师则像一个资深的教授。大家想一想,一个小学生怎么可以理解一个老教授的情感、思想、学问和境界呢?如果这名小学生贸然动笔去写作和评论关于这名教授的一切,在不自量力的同时,也是对这名教授的亵渎。于是,要想完成这个光荣任务的最佳方式就是努力地成长我自己,将我成长到接近或等同于我们伟大导师的境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我们伟大的尊者及相关的一切。为此,正如大家看到的,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来成长自己。当我感觉到已经准备好了后,便写出了这部令大家满意的传记。”

所以古人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投入任何事务之前,无有例外地都需要一个很好的量变到质变厚积薄发的准备过程。

当然在当今“眼球”经济时代、在“速食快餐”文化时代,我们不可能、也不会如这个印度古老故事中所说的,需要二十年的准备,但至少,我们需要一颗敬畏臣服真诚谦卑感恩的正心是必须的。

两千多年前,佛陀强调修身养性的需要进入正思维、正念、正定和正命等人生八正道,也就是今天我们社倡导的“正能量”。

由此我延伸想起了“有道无术,其术自生”的下一句“有术无道,其术变邪”。

有道无术,其术自生;无道有术,其术易变邪;行道之人,无术也自在!如果我们以恭敬臣服感恩的心为人处世,遵循宇宙因果运转法则,我们脚踏实地走好脚下每一步,相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何谓术?简言之就是各种各样世智辩聪的方法法门。各种隔行如隔山的术有百千万种,谋生的知识与技术,可用来比赢别人,得到更多名利权势,可以成就自我的法门知识技巧法术。

何谓道?简言之就是宇宙真理生命实相,就是法界大自然的运转规律,是开启我们智慧眼的渡河工具和指月手指。

但很多人盲目追求所谓的世智辩聪的术,希望成为“神通广大”无所不为的能人,学到很多高明技高一筹的法术,但如果你无道,或者背道而驰颠倒梦想,用自我去构筑虚幻泡影的梦幻世界,结果必然是一场梦一场空。

我想起自己曾经走过的人生弯路风雨历程,就是因为当初贪图所谓的捷径弯道超车,盲目跟风投资理财,企图想一夜暴富,结果背道而驰颠倒梦想,害人害己,让自己痛彻心扉领悟到生命不需用力肆意妄为,一定要坚守心中的大道。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这是老子尊尊告诫我们“有道无术,其术自生”。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这是老子苦口婆心教诲我们“有术无道,其术变邪”。

人们会之所以迷恋“术”,是因为神通被误认为很广大很厉害,会无所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以以一敌百,所以就想千方百计拥有所谓的“术”,让自己技高一筹,立于不败之地,在千人之上。

就像武侠小说的武林高手,都是想修炼成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高人奇人,可以在擂台赛上无所不能比赢他人。如果这次斗输了,他会回去修更厉害武功来再次打擂台。或是请更厉害的高手来帮他。武林高手这些所谓神通最终会害人害己,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我们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讲的都不是要追求神通,讲的是了悟宇宙真理实相,开启智慧眼,让我们从内在下功夫,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人人内心都有一座等待开发的无穷无尽的宝藏,不是向外攀缘舍本求末。

有术无道,如果一个人学习各种术而没有学习道,其术易变邪。

有的人盲目偶像崇拜,有的人迷恋影星追风,有的人追求高分低能,有的人做黑心棉,有的人使用催熟剂,有的人饲养元鱼使用避孕药,有的人做假账,有的人夜晚排污水,有的法官被名利所压,不公审判制造冤狱;律师若被收买会伪造假资料……

这都是“有术无道,其术变邪”枚不胜举的经典案例。

科技人员造假货欺骗大众。科技人员本来学历蛮高的。人家认为他是权威专家啊。如果他被名利所缚,被财团所收买,他就会造假。然后收集什么资料都会偏颇,只发布对他们有利的。如果被收买,往往发布会失去客观,只讲对财团有利的方面。不利的他都不讲。这就是造假欺瞒大众,这也是有术无道,其术变邪。

我们只有真诚真心脚踏实地地学习,学习经典善知识,见贤思齐,因为这些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悟生命实相,开启智慧眼,不让我们舍本逐末背道而驰颠倒梦想,盲目搞偶像崇拜。

有术无道,其术变邪;有道无术,其术自生。有术有道,能利人利己,造福后代。让我们开启智慧眼,做一个有道有术的生命主人,尽情绽放自己生命的芬多精,如点缀庄严法界大自然,收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更加璀璨多彩多姿的丰厚人生。

唯美语录:得不到的终究是虚幻,只不过是白白浪费我短暂地青春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后悔;不要等到错过了,才晓遗憾。人,总是争取未得到的,而忽略所拥有的。在乎你的,你不在乎;你在乎的,不在乎你。​现在我才明白勉强是没用的,得不到的终究是虚幻,只不过是白白浪费我短暂地青春。 ​爱情如水,宽容是杯,当爱情沉淀的时候,就轻轻地摇一摇杯子。相信,我们永远都不会后悔,选择了彼此作为自己生命中最真诚的爱人。​ 我要努力成为你会后悔没好好珍惜的人。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个世界并不是因为你的看法就有所改变,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失去后学会了后悔,是永远不会懂得珍惜的! ​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没有心碎的时刻。我不曾摊开伤口任宰割,愈合就无人晓得我内心挫折。​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岁月是那么的公平,从不多给人一秒,相反也不会少给任何人一秒。每个人都会由时光的飞逝而经历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过渡,如: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沉着,有纯真到心思慎密。​

世间虚幻,如同泡影,执念才是苦海之源

世间虚幻,如同泡影,执念才是苦海之源。

《金刚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句话就是解答一切疑惑的精髓,也是让我们摆脱苦海的根源。

世间的一切物质和现象,其实都是空幻不实的,如梦幻泡影,实相者则是非相,因此修行的人都懂得看透这一虚幻,不执念于现实中的眷恋。

人生的痛苦,是都来源于想的太多。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个人的主观思想代表的是智慧,智慧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实剥夺的是我们的快乐。

正是因为主观情感的参与,很多人总是执念于自己虚妄的幻想之中,而虚妄的幻想总给我们产生了诸多痛苦。

佛说:世间如苦海。

世间的苦海,除了对于名利的追求之外,苦海的根源也来自于内心与虚妄的执念,人的主观情感是塑造执念最大的罪魁祸首。

所以在道家思想中,提出“无为”的智慧,也是解决这一执念的根源。

《庄子》之中就有云将与鸿蒙之间的对话,说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云将向鸿蒙请教大道。

鸿蒙告诉他:重在养心,你只要自然无为,万物自会自生自化,忘掉你的形体,放弃你的聪明,忘却自身,和万物与自然之气浑然一体,解心释神,茫茫然无所用心。万物纷杂繁多,全都各自回归本性,保持本真。

鸿蒙是一个悟道人,听起来好像是愚昧混沌无知的意思,但是他所讲述的就是随顺万物静心守信,却是最清醒的智慧。

抛开主观虚幻的情感,逃脱的自然是世间难以摆脱的苦海,方能收获一份得意。

一个小和尚问禅师:“您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禅师说:“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困的时候就睡觉,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小和尚非常不理解,这个时候禅师解释给他听,说:“世俗之人吃饭的时候,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睡觉的时候也总想着别的事情睡不安稳,而这都是给他带来痛苦的根源。

而我却能吃得安稳,睡得舒心,世间众生产生的千般妄想,总让自己的生命停留在障碍之前,无法突破,迷失了自己,更重要的是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

所以佛家中就说,世间皆是苦海,而逃脱这一苦海的根源,就是抛开自己主观的杂念。

那一些所谓的智慧和主观的猜想,只是给自己带来痛苦的罪魁祸首。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即死之后作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游象先。

试想一下,在还没有出生之前是什么样的形象面貌,再想想死后是什么样的境况,那么一切念头都会冷却消失,内心归于寂静,自然可以超然万物,悠然于各种形象之前。

历史沉沦数千载,我们只是历史沉沦中的其中一个角色,在广袤天地之中,我们也如同尘埃一般,所以,自己主观的思想并没有想的那么重要。

但是大多数人却总是幻想一些不该有的境况,让自己徒增伤悲,人赤手空拳而来,死的时候不带走一丝一毫,连生命最终都要归于沉寂,那么由这个境界去看,自己主观想象的一些念头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当人离开的那一刻,一切都归零,一切虚幻泡影也终归破灭,那些主观臆想的事物还重要吗?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虚幻的世界,纯净的美——特殊时期读川端康成的诺奖作品

1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猝不及防。各种计划被打乱,生活习惯被打乱,消费娱乐被取消。大家都关起门来,无聊的,慵懒的,宅在家里,等待春暖花开。

特殊时期的闲在家里,跟以往的闲适,放松的休假不同,心情完全不同。

那么在恐慌,焦虑,烦郁的时候,关上门,宅家里,找一些事情来做,就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选择和生活方式了。

这个时候,不比往常忙的脚不沾地,无暇考虑各种关系。此刻,要每天关上门,待在家里。那么,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夫妻之间,要时时刻刻近距离的面对面,能否可以互相体谅,互相担待,能否聊到一起,能否有共同的话题 ,能否有共同的爱好,是否能互相接受对方的观点,说白了,就是价值观是否相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图片来自百度网络搜索

打发时间,需要一种合适的,让大家都能接受的消遣方式。好的关系,自然会利用好这段时间来进行沟通,来聊一些平时没时间聊的话题,或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本来焦虑烦躁和压抑的心情得以放松。其实,说的直接一点,但也是客观的话:一场疫情,也是考验一种关系的时候。

其实,这些天,我也经历了一个由恐慌,害怕,到冷静,到理智的过程。我会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先看手机,看那些数字。由一开始战战兢兢的看,到现在理智的看,经历了一个无可描述的心理过程。慢慢的开始坦然接受宅在家里生活方式。

另外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是看影视作品。我认为,这种方式,最简单,最直接,还不用动脑。最近看了几部片子。但是有声音,会影响到家人的休息。

因此最后就选择了阅读。读了几部中外文学作品。其实这也是我很乐于的一种方式 。在阅读中,遇见思想,遇见众生,遇见自我,是我一度的喜好。

实不相瞒,在这种特殊时期,进行阅读,也跟往常有所不同。主要是怎样能够使自己安下心来。这些名人的文学作品,跟以往读消遣娱乐类的通俗小说不同,多少有一点枯燥,晦涩。需要排除干扰静心来读。而且有时候某一章节或段落一遍可能看不懂,需要回头再重新读才可能理解清楚作者原本的想法或蕴意。

图片来自头条号搜图

比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1Q84》,有些段落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再回头读,才能跟上小说的情节发展,不过村上的《挪威的森林》似乎通俗一些。

最近还读了一些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诺贝尔奖获作品。如《千只鹤》及其续篇《波千鸟》,《雪国》,以及《湖》等。他的作品中,有些部分更是需要回头再读,来回往复的读,才能读懂。

村上春树的作品今天先不多谈。今天只谈一下川端康成及其几部作品。

其实对于川端康成,他的作品之多,他的人生轨迹之传奇,是很难用我这小小的一篇微文来写透彻的。我只是以点带面,来粗浅的写几笔自己最近所触及到的感受。

图片来自百度网络搜索

2

先谈川端康成1968年诺贝尔奖之作《千只鹤》及其续篇《波千鸟》。

图片来自网络搜索

《千只鹤》,其实是一部有伦理和道德争议的作品。主要内容是:主人公三谷菊治的父亲是个茶道师匠,他生前与一位叫栗本近子的女人有染,后来又钟情于太田夫人,而且由于后者而疏远了前者,但前者仍自由出入于三谷家。在三谷先生去世四年之后的一天,在栗本近子举行的一次茶会上,太田夫人与菊治不期而遇。太田夫人思恋她的昔日情人三谷,竟移情于与三谷外表相似的儿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一背德的爱,在圆觉寺附近的一家旅馆过了一夜。后来太田夫人似乎出于负罪,孤寂,矛盾与感情的纠葛而自杀。之后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代母谢罪,之后与菊治的接触中又成为母亲的替身,继续与菊治产生了感情的纠葛。有人想把雪子这位纯洁的少女介绍给菊治,可菊治觉得雪子太纯洁,自己不配,认为雪子总是在他的彼岸。后来雪子渺无踪影。

在续篇《波千鸟》中,菊治与雪子终于成婚,文子由于感情的矛盾纠葛而远走。可是菊治由于雪子太过纯净而自觉配不上雪子,经常处于感情的自卑,矛盾和不安中,又时常幻想,处于对文子的思念中。

图片来自头条号搜图

其实菊治这个人,是个矛盾体。他的个性中既有日本那个时代大男子主义的通性又有着特定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卑又优柔寡断的性格。对于美女他都来之不拒,却又不想牵扯任何责任。用中国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渣男一枚。其实,多插一句话,在文学作品中,成功的人物性格塑造,往往是以展示真实的人性为主,而非道德,或社会规则,这也是我从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中得到的一点盲人摸象的体味。那么再回到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其实川端他用了太多的意识流写法,来衬托出主人公菊治的心理和人物心态,以及人物性格。

我想,无论故事的发生是否跟道德有关,但单从文学角度上看,文笔优美细腻,似有似无的清新,略有忧伤气味,足以支撑起整个作品的阅读动力。

在川端康成的很多作品中,多以爱情为主题。不过,他的作品中有一种通性,就是多用意识流来代替了情节的描写,所以有时候会让读者觉得似乎有点紊乱。另外还有一种通性在隐隐托出,那就是:女性再美丽,也无法弥补主人公空虚和寂寞的灵魂。这一现象或思想,几乎贯穿了他大多作品的始终。

图片来自头条号搜图

川端康成他非常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有时候以读者能体验作品人物所经历的心理时间来呈现人物的多层次,立体感和意识动态,用以展示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具体表现在用唯美的景物描写来淡化情节描写,甚至省略去情节描写,只用虚幻的,唯美的景物描写来衬托或代替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的感观,人物的记忆或联想等。因此有时候稍不留意就可能有点乱的感觉,还要重新回头再读一遍某一段落。

3

再谈川端康成的另一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雪国》和另外一部作品《湖》。

图片来自百度网络搜索

川端康成在诺奖作品《雪国》中,文字悲凉又唯美,在这个北国冬天里,读的心情有点沉郁。本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心绪就有点压抑。读过《雪国》之后更觉忧郁。只敢细读了《雪国》。《湖》一带而过。只因太伤感,伤感的让人有点心疼,没敢再细读。

《雪国》是川端第一部中篇小说,是他唯美主义代表作。发表于1948年。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的笔法细腻,凄美,悲凉又太唯美,太浪漫,徘徊在梦幻和现实之间。作品中以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到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其实,有时候川端分不清是在小说里还是在人间烟火里。《雪国》里的雪是白色的,梦幻的世界是纯洁的,可现实却是悲戚和残酷的。这些交替呈现,莹莹缠绕。

主要内容:艺妓驹子深深的,无望的爱上了有着妻室儿女的中年男子岛村。这位岛村,坐食遗产,慵懒无事,偶尔通过照片和文字资料研究,评论西洋舞蹈。他来到雪国的温泉旅游之地度假,邂逅了艺妓驹子。并被她的清丽和单纯所吸引。后来又两度到雪国和驹子相会。在二度来雪国的火车上,岛村又见到了美丽的少女叶子。在夜行火车的车窗上,映出了叶子美的让岛村都觉得震惊的侧脸,使岛村又喜欢上了叶子。三人在感情的纠葛中,小说以叶子的意外去世而告终。

图片来自网络搜索

小说里,始终有一种悲哀的气氛,虚幻与现实的切换,而更多的是虚无主义。川端在朦胧中展示情节,创造出一种虚幻的美,超越现实美的绝对境界。

驹子对岛村的爱,甚至岛村都认为是徒劳的。岛村都在为驹子感到悲戚。这是何等卑微,虚无,徒劳和悲哀的一种爱情。可是又摆脱不掉。作品表达了一种无奈的美,悲哀的美,宿命的美,纯净的美。

我想,川端康成的思想和性格恐怕也是这样的,分不清楚是现实还是梦境。或者他原来就喜欢梦境。他的内心是何等的孤独,才会在这么多的作品中都带有这些悲伤的气味和浓郁的忧伤气息。

川端康成的笔端,总是会有一种细腻的悲哀和唯美的忧伤。经常在细致的景物描写中渗透了饱满的哀伤。典型的日本伤物文学。他的文字里多暗喻,在寓意深刻中时常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但更多的是命运的无奈和人物的宿命感。

图片来自头条号搜图

其实川端康成的人生轨迹也是如此。

川端康成幼年时父母双亡,后来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他一生中到处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哀伤后来成为川端康成的文学色调,又深受虚无主义的影响。

73岁的时候,川端康成把煤气管线放进口里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他早在自杀的前10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他真的去实践了这句话。这又是内心深处何等的忧郁,矛盾和绝望。

川端康成这位文学天才,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就这样,离开了人世。留下了熠熠生辉的100多篇作品。

本文由好诗如风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