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描写宁波鼓楼的句子有哪些(描写宁波鼓楼的句子)

描写宁波鼓楼的句子有哪些(描写宁波鼓楼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鼓楼:登高望远,一眼千年

The Drum Tower. /鼓楼。[Photo by Xin Zhicheng] 忻之承 摄

By Gou Wen

In 821 AD, Han Cha, then governor of Mingzhou (currently Ningbo), built the wooden fence as the edge of city with the area from the Zhongshan Square to Drum Tower as its center. Later, the city wall was built to replace the fence. Historically, this surrounded area was called Zicheng. The south gate of Zicheng stood at the place of the current Drum Tower.

公元821年,明州刺史韩察以中山广场到鼓楼这一带为中心,先立木栅为城,后来筑城墙,历史上叫子城。子城的南城门就是现在的鼓楼。

In ancient times, the Tower was equipped with clepsydra and drum to inform the people of the time.

在古代,鼓楼上就设有刻漏和更鼓,用来向城内的百姓报知时间。

In 1935, the Drum Tower added modern clock and alarm device, which was added on the top of the Drum Tow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ingbo municipal construction.

1935年,为了适应宁波市政建设需要,鼓楼增加了现代报时、报警装置。鼓楼顶上叠加的西式报时台就是这个时候修建的。

The Drum Tower has witnessed the changes of urban space in Ningbo for more than 1,000 years. Today, tourists can climb the Drum Tower to see the scenery of Ningbo.

鼓楼见证了一千多年间宁波城市空间的变迁,时至今日游客们依然可以登高望远,一览宁波城市风貌。

宁波的城墙、城门和鼓楼

和义门(又称盐仓门)照片。约摄于19世纪70年代,出自原英籍署理浙海关税务司包腊(Edward Bowra)的相册。

田 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筑造城墙就成为城市建设的定式,并形成“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城郭之制。数千年来,城墙是城市的一个代表性的具体形象要素,甚至和“城市”是同义语。宁波的城墙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即内城,今鼓楼一带),这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公元898年(唐昭宗乾宁五年),刺史黄晟又修成罗城(即外城)。据考古发掘,城墙周长18里,其东、南、北三个方向是依奉化江和姚江而建。可以这样说,宁波城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城墙的建造。从五代至宋,明州城墙一直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维护,宋时设有10个城门。1279年,元朝的统治者为了防止汉人反抗,将庆元府(今宁波)的城墙全部拆毁。直到元末,为抵御方国珍起义军的进攻,才重建城墙,并设有灵桥门、东渡门、和义门、永丰门、望京门、长春门6个城门,又在西、南各建1个水门。明朝建立后,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倭患,地方政府不断加固城墙,尤其是在6个城门外新筑了6个瓮城,以增强城门的防御力量。在第一次战争期间,宁波的城墙受损严重。1845年,宁波府又重新进行修葺,至清末,形成一道周长2527丈,高22尺,敌楼、雉堞、警铺等设施齐备、高大雄伟的城墙。整个城池设6座城门,城门上有城楼,外有瓮城,城外有壕沟,城门跨壕置吊桥相通。此外,又设南水门和西水门。1861至1862年间,宁波的城墙又相继经历了太平军攻夺宁波、清军和英法舰队宁波两次战火的破坏。此后直至辛亥革命,再无大的战事。同时,随着战争技术的进步,城墙的军事防御作用也在迅速下降。事实上,城墙作为一座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记忆,在宁波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时代变迁。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在上世纪20年代,为了改善交通和市政面貌、发展商贸,地方政府将有1000多年历史的宁波古城墙彻底拆除,只留下了庆云楼(1958年毁于台风)和鼓楼。现在,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文字记载和老照片来领略城墙的风采。

在美魏茶的日记中,对于宁波的城墙、城门和鼓楼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他这样讲述自己对于城墙的观察:

“在吴先生和张大夫长子的陪同下,我又前往城墙,打算绕墙一周。城墙总长度不超过5公里;除了一段防护矮墙外,城墙平均高25英尺,上宽15英尺,下宽22英尺;尽管有些地方损坏严重,但是筑墙材料很坚固;城墙内外都是杂草丛生,要花些功夫才能踏过去。据宁波的地方志记载,该城城墙的周长为2216丈,高度为2丈5尺,城脚宽2丈2尺,城上宽1丈5尺(1丈约为12英尺)。

城墙有6座城门,这中间有5座位于指南针的四个基本方位上,其中有2座在东边。第6座是在城墙的东北段开门。这些城门对于上次参加对华远征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东边的第二座城门又被英国人称作‘桥门’(Bridge gate,指灵桥门——译者注),东北边的那座门则被冠以‘孔夫子门’(Confucius gate,指和义门——译者注)或者‘火炮门’(Artillery gate)。除了这些主要的城门外,在西门和南门旁边各有一座水门,主要是供那些在城市河道中来来往往的舟船通行。曾经有段时间,南门和西门的墙上各装有一座可以开合的吊桥,但现在已经被固定住,跨在狭窄的河道之上的是一座木桥。‘桥门’的得名,源于城门前那座横跨河流到对岸的浮桥。桥有200码长,5至6码宽(即55丈长,1丈4尺宽),是由牢固地绑在驳船上的木板组成的,16艘船用铁链紧紧地连锁在一起。这座桥有时会为来往于这条江上的大船开放。在桥上还有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行人摩肩接踵,没人腾出空来打量我。由船桥通往的对岸是一个熙熙攘攘、人口稠密的郊区。

6座城门均为内外两道门,内侧的门由外侧的门支撑,两道门相距至少20至30码远。从内门的一侧向外门延伸出去的一圈城墙是前墙,形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部分,在另一侧与内门相交。在两层城墙之间的弧形城墙又被称为‘月墙’(Moon wall)。

无论是内侧的门还是外侧的门,都在出入口设有卫兵室。只是外侧的要大些,通常有两层楼高。目前,这些卫兵室中没有卫兵。我还不能确定白天是否有人在门口把守。在夜间,城门一般会关闭。但任何人只要塞50到60文铜钱到门卫手中,城门就会被打开让其通行。在城墙上或附近地区,并没有建筑住宅,后来我又去过中国的其他城镇,发现城墙上是有很多住宅的;因此,在宁波的城墙脚下,有一条8到10英尺宽的通畅道路。在卫兵室的墙上,我们看到了英国人留下的痕迹。中英战争期间,英队曾在这里驻扎了几个月,士兵们百无聊赖,就用炭块在墙上写写画画,用刺刀笨手笨脚地划出数字。这把戏也不只是欧洲人会玩,在英国人的作品旁边,还有中国人留下的图案,看来那些中国人也是漫不经心地把名字写在墙上,或者是刻在木头上,借此打发时间。在城墙上漫步时,还遇上了一些当地的居民。他们都是出于好奇心从街上跑过来看我的。我们还不时碰见一匹匹瘦弱的马独自在城墙上吃草。

站在城墙上,向四周望去,但觉景色宜人。城墙外是一条护城河,几乎环绕着整座城市。护城河从城墙北门开始,沿着城墙跟,奔流到城市的西方、南方、东南方,直至‘桥门’停下。护城河总共约3公里长,深不见底,其中一段大概有40码宽。充沛的河水来自于周围的田野与河流,每天都有小船渡河。城市的北、东北、东南方向以另外一条河为屏障守卫,这已足够安全,因而没有挖掘护城河。”

通过美魏茶的记述可以看出,刚刚经历战争硝烟的宁波城墙部分损坏严重,尚未修缮,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他还发现中国人会在城门上张贴出内容繁杂的“招子”(亦称招贴):

“还让我吃惊不已的是,在宁波以及中国其他城市,我都见过城门墙上张贴招子的。招子不计其数,大小各异,引人注目。用来告知各位‘士绅贵族’、‘先生女士’一些诸如宗教仪式、戏剧表演、地方政令、医学成就之类的信息。在这类作品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内容,比如对某些公众人物和普通个人的冷嘲热讽,对各种问题的冷静告诫,还有江湖骗子的自吹自擂。与欧洲的情况类似,在中国也是禁止在私人建筑上张贴招子的:你会时不时地看到布告,大意是‘禁贴招子,张贴即毁’、‘招贴即扯’、‘严禁招贴’,有些布告语气礼貌诚恳:‘请勿张贴招子’。这种‘外柔内刚’所展示的柔和与力量为一些英格兰领主和苏格兰地主上了很好的一课,那些人动不动就任意发出‘弹簧枪’和‘内有猛犬’之类的威胁。”

原来乱贴小广告这一恶习,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都是早已有之。

鼓楼,是宁波历史上正式“建官置,立为城”的标志,曾几毁几建,为甬城仅存的古城楼遗址;现有的楼阁建筑是1855年(清咸丰五年)所造。美魏茶于1843年2月24日游览了鼓楼,对这座城楼印象深刻,对它的历史和功能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我们从‘鼓楼’(the drum loft)下经过,这是一个大跨度的拱门,上面还设有警卫室。由于该建筑矗立于几条主街交汇的城市中央,周围都是一副熙来攘往、热闹非凡的场景。鼓楼于15世纪之前就已修建,此后经历了沧桑变化。从这座古迹的各种名称可以一窥当初的修造目的,诸如‘谯楼’和‘海曙楼’,我还曾看到楼上某处铭文写着‘明远楼’。所有这些名称都表明这座建筑最初是被设计为警卫室,或者说,是一处要地,在此居高临下,可以一览宁波城的全貌,对城市及其居民的利益进行监督保护。该建筑俗称‘鼓楼’,其得名或许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内有一个供城市守卫使用的大鼓,除在夜晚击鼓报时外,也用于军事报警、火警。”

美魏茶之所以花了较多的篇幅来摹画宁波的城墙,是因为他认为“在中国,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城墙,或者曾经有过城墙,即便是贫穷落后的城市也是如此”,而“宁波这座城市至关重要”,其城墙具有代表性,希望“读者也许能够从中了解,筑有围墙的中国城镇大抵是什么样子”。

心灵随笔|站在鼓楼之上

站在鼓楼之上,闭上眼冥想,冥想宁波的历史。

鼓楼,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也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我去过很多城市,每到一座城市,都会去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而鼓楼,也是我的必去之处。我去过很多城市的鼓楼,如南京鼓楼、西安鼓楼、开封鼓楼等等;而宁波鼓楼,却是我第一次真正登上并站在上面真切感受过一番它的风情,也别具一格。

鼓楼,不仅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是见证一座城市百年历史的重要建筑。古时的鼓楼,是一座城市的报时台,又称钟鼓楼,由钟楼与鼓楼组成。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钟鼓楼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也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是,时代又赋予鼓楼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商业标志。许多拥有鼓楼的城市,都建了鼓楼商业步行街或商业广场,成了城市居民文化交流与商业繁荣的聚集地。宁波的鼓楼,便是如此。

站在鼓楼之上,北望是鼓楼步行街,古色古香的灰瓦白墙建筑,典雅古朴的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一派文化繁荣;南眺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还有美丽的月湖相映其中,现代文明与时代脉搏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而鼓楼就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分割线。

站在鼓楼之上,历史与现在,文化与时代,相互交融,相互辉映成趣。闭上眼好似穿越了百年,让你感受着宁波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睁开眼又像跨越了百年,让你体会着宁波蓬勃发展的时代脉搏。

站在鼓楼之上,睁开眼遥望,遥望宁波的未来。

2019年2月1日于宁波鼓楼

西安鼓楼免费了,不去看看吗?上面有世界非遗,还有吉尼斯之最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对于老西安来说,矗立在城市中央的钟鼓楼真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一对两两相望600多年的“好兄弟”,端端正正立于西安棋盘式城市布局的最中央,进了城墙,从东西南北大街上都能远远望见那个重檐尖顶琉璃瓦的古建筑,看到它便知道,这就是咱们的西安城呐!

钟鼓楼端端正正矗立600多年,西安人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看了几百年。不过要说真正登上钟鼓楼的,恐怕还是少数了。毕竟眼皮子底下的东西,倒不觉有多么稀罕。人呐,总是向往远方,对身边的美景倒习惯性忽略了。

这不,眼下钟鼓楼免费开放了,我才算头一次真正登上去看了看。昨天和大家分享了钟楼上面有什么,具体内容可以看看我上一篇游记:西安人看了600多年的钟楼,里面到底啥样,你知道吗?

这一篇,咱们来聊聊鼓楼。

相比钟楼,鼓楼和西安人似乎更亲近些。毕竟十多年前,西安人还是可以从广济街穿过鼓楼门洞走到回民街北院门的。印象中我还摸过门洞里凹凸不平的内墙,隐隐约约还能回忆起当时那种冰凉且光滑的触感。

从2008年开始,为了保护这座600多年的古建筑,鼓楼门洞便被一圈铁栏杆围了起来。明明天天可以见到,但总觉得没有从前亲密了。但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文物古迹的命运大抵如此,它们曾经守护着这座城市600多年,晨钟暮鼓,报时警戒,如今则成为历史的见证者。砖木结构的古建筑难以保存,西安钟鼓楼能够留存至今,已经足够幸运了。

游客是从鼓楼东面登楼游览的,登上鼓楼迎面便是一幅巨联,上书:“鼓振长安华章梦溢,楼瞻九域秀气云腾”。读之只觉大气磅礴,连我这个小女子也突然生出了万丈豪情。

对联中间是一块简介碑石,让初登西安鼓楼的游客有一个初次印象。现将鼓楼的整体介绍摘抄如下: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昔日楼上放置巨鼓,每日击鼓报时,故名鼓楼。整座楼为长方形砖木结构建筑,通高34米,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占地面积1999平方米。

木制楼身建于基座的中心之上,面阔7间,进深3间,四周设回廊。重檐歇山式顶,无论从外形还是从结构上都堪称明初建筑的典范。1949年后曾多次维修和保护。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钟鼓楼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并非西安独有。城市中的钟鼓楼最初主要是用于报时和警戒,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的由来。不过西安钟鼓楼,是我国现存钟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西安鼓楼比钟楼矮了两米,却又比它年长四岁。从鼓楼一层东面远眺钟楼,是不是觉得钟楼更高大呢?

如今来鼓楼,一则可以近距离看看这座明代古建筑;二则可以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鼓文化。

在鼓楼南面和北面,各有12面鼓依次排列,共计24面,分别代表24节气。一侧12面鼓排开,场面宏大壮观,也成为游客游览鼓楼时经常打卡拍照的一个场景。

在鼓楼的西面,有两面大鼓。北为“更鼓”,南为“闻天鼓”。“闻天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用整张牛皮蒙制而成,据说为目前中国大鼓之最,还获得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大鼓旁边就摆放着吉尼斯的证书。不过我来时鼓楼那一面区域正在修缮,所以没有拍到闻天鼓的拍照。

鼓楼里面为两层,一层为鼓文化博物馆。详细介绍了中国鼓文化的起源、发展等等,也展示了很多平常难得一见的奇鼓,可以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一层博物馆正中舞台的位置,放置着一套乐器,其实这是平时进行西安鼓乐表演的地方。西安鼓乐,也称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大型民间鼓吹乐,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其发展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如今也已经被列入了世界非遗名录。

鼓楼二层为清代家具展,整个展厅中放置着诸多清代家具。登上鼓楼二层,除了看展厅中的清代家具,也能够更好地欣赏鼓楼之内高粱屋顶上的彩绘图案,可谓古色古香,十分精致。

来来回回看过钟鼓楼多少年,总算上来看过一次了。5月31号之前,这两座西安地标古建筑免费开放,如果有时间的朋友,不妨趁着免费也来逛逛吧!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心灵随笔|站在鼓楼之上

站在鼓楼之上,闭上眼冥想,冥想宁波的历史。

鼓楼,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也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我去过很多城市,每到一座城市,都会去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而鼓楼,也是我的必去之处。我去过很多城市的鼓楼,如南京鼓楼、西安鼓楼、开封鼓楼等等;而宁波鼓楼,却是我第一次真正登上并站在上面真切感受过一番它的风情,也别具一格。

鼓楼,不仅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是见证一座城市百年历史的重要建筑。古时的鼓楼,是一座城市的报时台,又称钟鼓楼,由钟楼与鼓楼组成。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钟鼓楼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也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是,时代又赋予鼓楼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商业标志。许多拥有鼓楼的城市,都建了鼓楼商业步行街或商业广场,成了城市居民文化交流与商业繁荣的聚集地。宁波的鼓楼,便是如此。

站在鼓楼之上,北望是鼓楼步行街,古色古香的灰瓦白墙建筑,典雅古朴的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一派文化繁荣;南眺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还有美丽的月湖相映其中,现代文明与时代脉搏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而鼓楼就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分割线。

站在鼓楼之上,历史与现在,文化与时代,相互交融,相互辉映成趣。闭上眼好似穿越了百年,让你感受着宁波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睁开眼又像跨越了百年,让你体会着宁波蓬勃发展的时代脉搏。

站在鼓楼之上,睁开眼遥望,遥望宁波的未来。

2019年2月1日于宁波鼓楼

书香 | 南京城墙,矗立在大地上的雄伟诗篇

南京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600多年风云变化,南京城墙现已无需承担抵御外敌的重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曾到访于此,留下不朽的文字,让这里的一砖、一墙、一门、一城,都充满了历史和回忆。南京城墙,如同环绕着南京城,矗立在大地上的雄伟诗篇。

《长干行》其一(节选)

唐•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李白诗中提到的长干里就位于今天的中华门瓮城附近。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南大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瓮城,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内瓮城,有“天下第一内瓮城”之称。

中华门有三重内瓮城、四道城门,每一道门上都有千斤闸,当敌军从城外进攻到城内的时候,可以迅速地落下千斤闸,把敌军困在瓮城当中,形成一个瓮中捉鳖的态势。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沧桑,有着太多精美而又伤感的诗词。在众多凭吊台城的怀古诗篇中,最广为流传的佳作莫过于唐朝诗人韦庄的《台城》了。

值得一提的是,诗中所提到的六朝台城,原是六朝朝廷禁省的所在地,但随着朝代更替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后人将玄武湖以南、北极阁北麓、从解放门向西延伸出的一段明城墙,附会为“台城”。现今人们将解放门段的城墙,统称为“台城”。这段城墙以条石为城基,高大巍峨。相传明太祖朱元璋筑城时,原计划将这段城墙向西修至鼓楼岗并与石头城相接,但从军事等角度考虑又转向北,改道重修,于是这一段城墙便遭废弃。

《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

《念奴娇•台城》

清•郑板桥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觱篥。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历史的台城,是守护王朝与朝代更迭的遗迹。文化的台城,是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用历史沧桑、现实感伤和心灵表达相融合的诗词。今天的台城,与古老雄伟的南京城墙早已融为一体。这里已成为欣赏南京山水城林、城市风光的观光胜地。登临台城,可以东眺钟山,北赏玄武,南观九华,西览鸡鸣。真是山川形胜,如诗如画。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唐朝诗人高蟾在《金陵晚望》一诗中描写到:美丽的金陵曾在日暮的风景中陪伴傍晚的浮云,也在秋声里与落日同晖。

说不尽的南京城墙,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诗篇,让南京城墙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墙”。与古时不同的是,当人们现在漫步城墙、饱览盛景时,不会再发出哀叹。眼前的美景,不再令人感伤,守望历史的城墙,如同一位长者,一个朋友、甚至像自己的家人。城墙与人相依相伴,每一帧美景,都已深深地珍藏在人们心中。

来源 | 南京城墙、交汇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