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一家人群名称大全温馨钟爱一家(一家人群名称大全温馨)

一家人群名称大全温馨钟爱一家(一家人群名称大全温馨)

“全国统一”的微信家庭群名称,第1个使用率极高,第4个风靡中国

对于现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手机也逐渐为了我们重要的通讯工具。

现在很多家人们之间联系也渐渐通过了线上视频电话尤其是在过节,经常会在家庭群里开启视频通话,无论身在天涯海角。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全家人都在一起都能够彼此看到对方。

其实我们仔细了解就会发现,现在很多家庭群的命名存在着全国统一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现在很多网友都吐槽自己的家庭群,名称都一样。也不少别人家的家庭群名称。能够跟我们家做到一模一样,真的是令人捧腹。

1、相亲相爱一家人

对于这个名称简直绝了,因为他在全国统一的经典案例是数一数二的老大。它的使用频率极为的高。

无论是成员较多的大型家族群,还是家里几个人的群称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对于这个群名称来说,虽然读起来很普通,但是通过相亲相爱我们就能知道这个群一般都是“70”、“80”年纪的长辈。因为他们在追求一家人感情时,都会希望家里能够和睦。

2、我爱我家

对于这个温馨的家庭群名称,也引起了很多家庭群的出现,使用率非常的极高。

因为现在这个名称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情景现象,大家能够通过这简简单单四个日字,就能凸显出一家人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对于现如今的一个大家庭中,很多都是一家三口。都特别的偏爱使用这个名称作为家族的群名。

3、以姓为开头,后取家大院

为什么说这类家族群名最为代表性,因为他们都是按照这个家族里的姓氏来命名。因为有着固定的结构,所以一眼就能知道这个群里的人都姓什么。

那么一个家族的姓氏和一个弟弟之间有着相关联,那么就会十分的幽默。例如:我们会在一些性高家族的群名叫做高老庄。听起来就十分搞笑。

4、We are family

随着一档热播综艺的播出,“We are family”这个家庭群名成了一个洋气的爆款。也给我们一种温馨的感觉。也带有着英文的高大上的洋气感。其实现在一个流行的名称,就是一种潮流,都会跟风学习。

5、家和万事兴

对于家和万事兴这个句话其实是一个真实的印证真理。因为现在很多家庭群的命名上都会追求幽默,有创意,更想带有独特性。

现在很多家庭都非常在意成员之间的相互融洽,于是就都喜欢用上家和万事兴这个名字。

也有很多调查显示这类群名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用这些温馨的群名称。

6、皇亲国戚

这个群名称也是家庭群名称中最受欢迎之一,这个群名称的命名一般属于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他们追求新颖和幽默,通过有趣的家庭群名称来带动群里的气氛。

例如还会去巴黎盛世、名门之家、穷三代之家等这里带有幽默气息的使用频率也特别高。

7、快乐集结号

这个名称一听就是一个非常受大家欢迎的综艺节目。我们会受自己时常观看节目的影响,渐渐的喜欢挪用一些网络上的综艺节目名称来取家庭群名。

在不少人眼里,作为家族群应该是一个快乐的战地,因为里面有着一群自己至亲的家人。

8、幸福快乐一家人

这个群其实就和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相亲相爱一家人和我爱我家一样,都属于一些70、80、90那些人群所喜欢的群名。

其实这个名称并没有那么特别,但是它的使用频率也非常的高,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都希望家庭能够幸福和睦。

其实除了上面八个常用的外,还有很多深受00后年轻人喜欢的群名称。他们往往追求的是幽默感,有创意以及寻求与众不同的感觉。

总结:

为什么要建立家庭群?因为家庭群是我们维系亲情的重要交流平台。因为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我们家庭成员之间都是互敬互爱,和睦友爱的。

因为这个家庭群是让我们在经历白天辛苦之后的稍作停留和家的港湾。这也是成为我们温暖的一种心灵场所。

再取家庭群名时,不要太过于张扬,而要平平淡淡的最为好。 还有就是在家庭群里聊天时要做到互相尊重,互敬互爱。作为年轻一辈,在面对长辈朋友时一定要保持尊敬的态度。

来源: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晏金洲:玉林樟木支晏氏始祖源流考

玉林樟木支晏氏始祖源流考

中国地名学会地名与姓氏文化专业委员会 晏金洲

2020年4月16日于深圳

【内容提要】2019年12月6日通过微信群应广西玉林晏远能(孟玉支)宗亲要求我进行考证始祖认同问题,根据晏远能(孟玉支)宗亲和晏光(孟泰支)宗亲等快递给我提供的江西新余《玉浪晏氏家谱》记载的玉林世系资料和玉林本地的樟木(孟玉、孟益)支《欎林晏少庄家谱》、樟木支(孟泰)《民安老谱散本》、东街支《晏然文“晏氏源流序”翻抄本》、晏立豪《江西寻根记》、玉林市博物馆《玉林晏氏族史诸问题考》、光绪二十七年(1903)东街支《久敬堂记》、《晏亮支系古时山图》等相关宗谱资料的照片和复印件,为此本人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分析考证。我个人观点可以100%下结论“晏景茂和晏仕远就是同一个人”结合玉林各支晏氏家谱记载综合分析确认“晏仕远:字景茂,号庆云”。

前言

庚子清明,慎终追远;欣逢盛世,宜修宗谱;考证世系,溯源昭穆;挺生贤淑,家道乃兴。

晏姓族群在全国姓氏人口中排名241位,在玉林也仅有数千人,人口不多,却是一个千年传承晏子廉俭孝悌家风的书香世家。其先祖唐末青州临淄人晏墉(835-891)中咸通十年(869年)己丑科进士及第,列第十二名。任江南西道观察判官(正五品),任满将进,民攀辕不舍,适胡乡兵变。因肇基江西瑞州占籍高安晏原(今江西省宜丰县宜花桥乡团结村),尊为江西东南晏氏始祖。据传承有序的具有权威性江西新余《玉浪宗谱》记载晏墉十五世孙晏文卿(1300年—约1360年)由江西“临江第一家”新喻晏氏家族出仕,任广东廉州学录(即训导)。其子晏仕远随父任廉州,归道遂家居广西鬰林州(古同“郁”,即广西玉林),并明确标注为“玉林始祖”。

一、江西《玉浪晏氏宗谱》明确记载晏仕远——玉林始祖

【玉浪晏庚第九世】

晏文卿(1300—?):江西东南始祖晏墉第十五世。行兴一,任广东廉州训导(元朝称为“学录”,因是明朝初年洪武年间修谱,所以记载为训导)。生于元大德四年(1300)庚子十二月十八日辰时,殁葬未详。 配罗氏,生于元大德六年(1302)壬寅正月初八日酉时,殁葬未详。生子一:仕远。

【玉浪晏庚第十世、玉林始祖】

晏仕远(? — ?):江西东南始祖晏墉第十六世。随父任廉州,归道遂家居广西鬰(古同“郁”)林州(今玉林),配王氏,生子三:与敬(长)、与善(次)、与贤(三)。

【玉浪晏庚第十一世、玉林第二世】

晏与贤(? — ?):江西东南始祖晏墉第十七世。配袁氏,生子一:孟宽。

【玉浪晏庚第十二世、玉林第三世】

晏孟宽(? — ?):江西东南始祖晏墉第十八世。配赵氏,生子一:文理。

【玉浪晏庚第十三世、玉林第四世】

晏文理(? — ?):江西东南始祖晏墉第十九世。配苏氏,生子一:善光。

【玉浪晏庚第十四世、玉林第五世】

晏善光(? — ?):江西东南始祖晏墉第二十世。配梁氏,生子三:匡世(长)、匡国(次)、匡时(三)。

【玉浪晏庚第十四世、玉林第六世】

晏匡世(? — ?):江西东南始祖晏墉第二十一世。痒生,配陈氏,生子一:仁。

【玉浪晏庚第十五世、玉林第七世】

晏仁(? — ?):江西东南始祖晏墉第二十二世。痒生,以子贵赠文林郎,配钟氏,以子贵诰封孺人。生子二:显卿(长)、景卿(次)。

【玉浪晏庚第十六世、玉林第八世】

晏显卿(? — ?):江西东南始祖晏墉第二十三世。明万历丙(1606)午贡生, 配吴氏,继景卿次子然平为嗣。

晏景卿(? — ?):号对阳,以诗经中广西万历十年壬午(1582)乡试十一名,乞恩授杭州仁和教谕,丁父忧后补宝应教谕,升池州府青阳县知县,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到任。两院交荐考满封母赠父,升广东琼州府海防同治。

【玉浪晏庚第十七世、玉林第九世】

晏然治,江西东南始祖晏墉第二十四世。配陈氏,生子一:昺。

晏然平,配刘氏,(精通风水学)。

晏然文,以诗经中广西乡试,崇祯十一年(1638年)任山东省邹县知县,配杨氏。

2、 广西玉林《少庄谱》记载始祖晏景茂号庆云

晏景茂(约1330—1403),配谢氏子四:與仁(长子)、與贤(次子)、與善(三子、三人迁廉州)、與敬(四子)。

三、分歧点考证分析

1、晏仕远和晏景茂的名字为何不同?

江西《玉浪晏氏宗谱》是新喻“临江第一家”晏氏官宦世家大宗谱,只记载仕远是乳名也就是谱名(也就是小孩一出生就登记入谱了),其家谱谱序明确写明是修撰于明朝初年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权威性最高。

而玉林樟木支《晏氏家谱》是迁移出去的分支家谱,目前最早推定修谱年代是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两者修谱相差120年以上。由于晏景茂的儿子们分迁各地,其后代不一定知道晏景茂的乳名或江西老家家谱记载的谱名。而江西《玉浪晏氏宗谱》明朝共修谱五次,最后一次修谱明万历《江右合修族谱》旧序——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年)阳月李维祯书。

2、晏仕远三子、晏景茂四子为何不同?

对照江西《玉浪晏氏宗谱》和《东街晏氏宗谱》记载晏仕远以下八代人完全吻合。仅仅差别的记载就是晏仕远生三子,晏景茂生四子姓名相同,多一子而已。

江西《玉浪晏氏宗谱》记载晏仕远原配王氏,生三子:长子与敬、次子与善、三子与贤。玉林樟木支《晏氏家谱》记载晏景茂原配谢氏,生四子:與仁(长子)、與贤(长子)、與善(三子)與敬(四子)。

晏文卿远赴廉州担任学录官职,在元朝,一般这些学校职务都是选拔一些府学、县学的贡生授官,晏文卿应当已经结婚成家,并在新喻老家或廉州生育了晏仕远,最合理的解释是晏文卿可能在老家生育了女儿,但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大家族一般女子无名且不会记录入谱(除非女婿是大家族或科举功名人士才会记录入谱),根据“仕远”的名字含义,一定是在廉州生育了晏仕远。推测晏仕远在廉州生活长大,在廉州做盐业生意就再正常不过了。

晏仕远在廉州结婚成家立业,娶原配王氏,继配(或妾)谢氏,并生育了四个儿子。两地宗谱记载相差的一个儿子“与仁”最合理的解释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与仁”未成年夭折,所以江西谱不会记载。家谱规定未成年夭折不入谱。江西谱不记载“与仁”,说明“与仁”未成年夭折了,为王氏出,且王氏去世较早。

(2) “与仁”应为最小且夭折,为谢氏出,只能记载在玉林家谱,因江西谱决不会违反族规记载妾。如《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中(晏殊的弟弟)晏宁是其父晏固的妾万氏所生(通过研究墓志铭而得知),但在家谱中不会记载万氏,只记载晏殊的母亲吴氏。

(3) “与仁”如果成年成家了,就一定会记载在江西家谱。

通过以上两种情况分析,与仁未成年夭折的可能性最大。如果与仁是长子的话,就一定是夭折了,所以江西宗谱不会记载。玉林家谱的资料是从墓碑上摘抄,墓碑上是可以更详细注明妻妾和子女的情况。江西家谱内容是经宗族严格管理的,对于各地迁出去的墓碑的内容如何写,就无法要求了。

(4) 与敬妻谢氏,推测和晏景茂妻谢氏是姑侄女关系或娘家人,古代人婚姻讲究“亲上加亲”。

为何玉林家谱记载与仁最大,可能是墓碑抄录顺序反了(古人从左到右读),江西谱记载与敬(1)、与善(2)、与贤(3),而玉林谱记载初与仁(长子)外,正好与贤(1)、与善(2)、与敬(3)。

通过以上分析,最合理的情况推测如下:

【情形之一】

晏仕远就是晏景茂,原配王氏,生三子:与敬(长)、与善(次)、与贤(三)。因王氏过早去世,三子未成年的时候,谢氏本为晏仕远妾(是不是继娶?因江西谱未记载谢氏,可以推定为妾,如果是继娶是可以入江西谱的),谢氏将三子抚养成人,同时生育了与仁(最小),并将自己的侄女谢氏嫁给了与敬。

【情形之二】

晏仕远就是晏景茂,原配王氏,仅生了长子与仁,但因与仁夭折而王氏伤心过度也去世了。而晏仕远(继娶)妾谢氏生与敬(长)、与善(次)、与贤(三)。谢氏将自己的侄女谢氏嫁给了与敬。所以江西谱记载晏仕远的三个儿子只能归在王氏名下(实为谢氏所出)。

【情形之三】

晏仕远就是晏景茂,原配王氏,生四子:长子与仁(夭折)、与敬(由次子变成长子)、与善(次)、与贤(三)。因王氏过早去世,三子未成年的时候,晏仕远妾谢氏将三子抚养成人,因自己未生育,并将自己的侄女谢氏嫁给了与敬。

以上三种情形,第二种情形最符合玉林晏氏家谱记载和口传实际情况。

四、考证结论

根据晏远能(孟玉支)宗亲和晏光(孟泰支)宗亲等快递给我提供的江西新余《玉浪晏氏家谱》记载的玉林世系资料和玉林本地的樟木(孟玉、孟益)支《欎林晏少庄家谱》、樟木支(孟泰)《民安老谱散本》、东街支《晏然文“晏氏源流序”翻抄本》、晏立豪《江西寻根记》、玉林市博物馆《玉林晏氏族史诸问题考》、光绪二十七年(1903)东街支《久敬堂记》、《晏亮支系古时山图》等相关宗谱资料的照片和复印件,为此本人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分析考证。我个人观点可以100%下结论“晏景茂和晏仕远就是同一个人”结合玉林各支晏氏家谱记载综合分析确认“晏仕远:字景茂,号庆云”。

【注释】

1、 欎林州:古同“鬱”、“郁”,即今广西玉林市。

2、 元朝时广东廉州:今属广西北海市。

3、 元朝时“学录”:即明清时的“训导”。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家人或许不是最懂我们的人,却一定是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人。

因为有了家,我们每个人才能找到心灵港湾;

因为有家人,漂泊不定的游子始终记着出发的地方。

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独自越过山丘,却发现身旁早已无人等候。

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回忆,他一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离开家乡、离开母亲。

先生自六岁起,就独自离家去外地求学。

由于家贫路远,他一直没能回家看望母亲。

季先生曾经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母亲接到身边。

然而,未等到他心愿实现,母亲却离他而去了。母亲走时,留下一句话:“早知道他出去了就不再回来,我真后悔当年让他出去。”

母亲的这句话,成为季先生心里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王小波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

到了中年才发觉,世界上除了家人,其实你一无所有。”

汪曾祺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有家可回,有人在等,有盏灯会为你守候。

看似平淡的每一天,都是不可复制的幸福。

王阳明:人生最好的修行,都在家庭关系里。

一个家庭的风水是孩子教育的起点

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何为风水?“风”就是气氛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

古人认为,好的风水,能让人运道昌盛。因此,很多人很重视风水,家里的一景一物,一切的摆设都很讲究,什么位置放什么物品,如何摆放等等,用意无非是祈求趋吉避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发达而已。其实,真正的风水不是摆放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不是风水养人,而是人养风水。

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就是父亲的大格局,是母亲的好品质。父母的相处方式与处事态度,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基石。夫妻关系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使其变得偏激、极端;婆媳关系不和,影响母子关系也就罢了,还会让夫妻经常争吵;父子母子关系不好,则会导致孩子叛逆、鲁莽,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只有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我们才可以去谈孩子的教育,谈孩子的人生起点。

胡适曾这样自我评价:“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回忆:“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母亲的和善并不代表无原则地纵容宠溺孩子,她对胡适的教育严而有宽,宽容不纵容。这种方法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胡适有了是非意识,学会担当。母亲的好品质,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气质与温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大养分。有一位好品质的妈妈,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家庭和睦的前提就是父亲要有大格局,母亲要有好品质。父亲有大格局,就会尊重家人,体量妻子的不易,就不会把在外面受到的气,拿回来泼向家人。母亲有好品质,就会严慈相济,用良好的德行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引领子女立身、立志,成才。如此,才能“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父亲是山,决定家庭的方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古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

父爱如山,深邃而内敛,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一双有力的手和一副坚实的臂膀。

父亲这个角色,对于家庭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赚钱养家而已,对孩子来说,父亲是人生价值观的传承者,是学习的榜样。父亲的人品高尚、胸怀宽广,拥有大格局,就留给了孩子最好的资产,也决定了一个家庭不会偏离正常的方向。

方仲永五岁时,人们指着东西叫他作诗,他都能立刻写出来,并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县里的人听说后,很是惊奇。渐渐就有人请他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来买他的诗。他父亲认为有利可图,便每天拉着他去拜见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结果,到他二十岁左右时,便已“泯然众人矣”。

反观近代史上的“最强老爸”的梁启超,为了对孩子成长更有助益,宁肯别的地方省一点,也大力支持子女远涉重洋、负笈留学,增广知识、开阔视野,9个子女先后有7个曾到海外读书或工作。同时,梁启超也不断告诫子女,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鼓励他们自强自立,既不讳言功利,也要看淡名利。最终创造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种近代以来难以复制的家教传奇。

父亲的格局,是孩子的起点。如果父亲目光短浅,凡事斤斤计较,孩子也很难成为一个胸怀博大的人。

母亲是光,决定了家庭的温度

俗话说,“一代有好妻,三代有好子”。

一个男人,若能娶位好太太,便能“富”三代。这里所说的“富”,并非指有钱,而是思想富和品德富。

后代能否成才,能否成为德行端正的人,跟家中女主人的为人处事和言传身教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出生后,母亲是与他接触最多的人,日夕相伴、耳濡目染,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一个母亲是否三观正,是否品行端庄,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响孩子一生。

“三迁择邻”、“断机教子”、“陶母教子”、“岳母刺字” ……在这些历史故事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位平凡到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母亲。

她们眉眼温柔、语气平和,但又颇有主见、意志坚定;她们吃苦耐劳,勤勉持家,但又明辨是非,深明大义。可以说,正是她们的言行举止,塑造了灿若星河的华夏历史;正是她们的柔弱臂膀,托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父亲大格局,母亲好品质,家庭和睦。《孟子》中讲:“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好品质,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01 夫妻关系 恩义在先 忠贞不二

弘治二年(1489),17岁的王阳明奉父命到南昌成亲。但是在新婚之夜,他却撇下新娘子诸氏,信步游逛陌生的南昌城,走进铁柱宫时,更是和道士谈论养生,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想起自己的婚姻大事。事实上,“逃婚”并不是王阳明有意为之,这件事更多地是反映了王阳明年轻时放浪不羁的性情。而对于婚姻观念,王阳明的做法则与当时的社会价值确实有所不同。

王阳明与诸氏婚后始终没有孩子,按照传统中国社会传宗接代的婚姻目的,许多人都会娶妾以传香火,特别是像王阳明这种官宦世家。但王阳明的选择却是在他44岁时过继表弟的儿子接续香火,取名王正宪;十年后的嘉靖四年(1525)正月,诸氏去世,54岁的王阳明在为其守丧一年后才再娶张氏为续弦,并于当年(1526)十二月终得亲子,取名王正聪(后更名为王正亿)。

王阳明对不孕妻子的不离不弃,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非常少见。据明人沉德符撰写的《万历野获编》记载,王阳明是典型的“妻管严”:“如吾浙王文成之立功仗节,九死不回,而独严事夫人,唯诺恐后。”

王阳明是真的惧怕妻子或是妻子娘家的背景么?都不是,他只是用良知之心,看透了真正的夫妻之道:夫妻之间除了情,更重要的就是“恩义”。“情”必须要建立在婚姻的基础上,这样才是有序、稳固、合情合理的;恩义在先,缘分在先,礼在先,情欲则在最后。

02 手足之情 亲之爱之 谦和忍让

正德三年(1508)四月,王阳明应贵州宣慰使彝族土司安贵荣之请,为“象祠”作记。象祠是为纪念舜的同父异母弟弟象而修建的祠堂。王阳明以象祠之渊源,抒发了其风俗教化的道理。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

“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意思是,舜把顽劣的弟弟象封到有庳国,还派了一些辅佐的官员协助他管理有庳国的事务,这样在象朝贡时,两兄弟就可以经常见面。舜把顽劣的弟弟感化了,作为兄长的舜爱其弟,即使弟弟数次三番想寻机杀死自己,舜仍然一心帮助、感化弟弟,帮助象改恶从善。

不藏怒,不宿怨,亲之爱之而已,这就是王阳明认为的理想的手足关系。

此外,在王阳明看来,即使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由于他们是除了亲人外离我们最近的人群,所以我们也要对亲邻以仁厚相待。

王阳明关于乡邻关系最透彻的论述,莫过于他在治理南赣期间所推行的《南赣乡约》。他在《南赣乡约》一开篇便说明:“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戒,息讼罢争,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从此开启了当地以道德教化实现乡村治理的先河。

03 亲子关系 惟愿立志 顺从特质

王阳明认为,亲子关系不应该是某种固定行为标淮,而是情感的双向交流、包容与互动。简言之:我爱自己的孩子,那就不应该用“我以为”作标淮,而应该“换位思考”,不断地分享沟通,形成最佳的“爱的模式”以及期待的回报。

保持健康,是一种责任。

人到中年,健康是一种责任人到中年,左手扛事业、右手担家庭。没有强健的体魄,很难挑起这两副重担。为生活带来幸福的基本条件,是健康。

健康,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你的健康,绝不仅仅属于你自己。更属于所有关心你、在乎你、陪伴你的人。

陪伴最是长情,没有什么,比健健康康的更叫家人安心。人到中年,一旦失去健康,不仅自身要承受病痛折磨,还会给家庭带来巨大负担。一场疾病,可能会迅速拖垮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即便是拼了命工作,钱也是一月月地赚;进了医院才发现,钱是一天天地消。为了自己和家人考虑,也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只有家人都健康,一个家庭的幸福,才能长久、稳固。朋友见面时,往往彼此问候健康状况。逢年过节,亲戚邻里也要互相祝福身体康泰。

人到中年,健康是一种责任健康,是享受生活的保障幸福在于人的精神,而精神好坏又与健康息息相关。

人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赖于身心健康。

有了健康,简简单单一件小事,也能令人心情愉悦;失掉健康,自然也就失掉了快乐的力量。因为健康,实在是享受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人所能犯的最愚蠢的错误,就是透支健康,换取其他身外之物。60岁以前拿命换钱,60岁以后拿钱换命。随着职位的升迁、存款的增多,健康却在一路负债。越来越多的人透支健康来获取金钱,却忘记了金钱只能用来提升生活条件,却买不到安安稳稳的好日子。拿健康换来的富贵,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认清了这个道理,就要把健康摆在第一位。

人到中年,健康是一种责任。健康,是不可忽视的前提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到:“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疾病和死神只会光顾别人。”中年,既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全盛时期,又是逐渐走向衰老的过渡阶段。人到中年,总是习惯去关心家中的老人、小孩,却轻易忽略了自己的健康。

轻微病不在意,慢性病不治疗,急性病不警惕,多种疾病乘虚而入。

人到中年,别拿身体硬抗。

孩子一天天成长,父母安享晚年,被透支的健康,却无法挽回。健康好比数字“1”,其他诸如事业、家庭、金钱等等,统统是“1”后面的“0”。失去前面这个“1”,拥有后面再多“0”,也还是个“0”。

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去锻炼;应酬再多,也要少烟少酒,合理膳食;人际关系再复杂,也要心平气和、从容对待。人到中年,健康是一种责任。

一个家庭是否幸福,就看孩子是否懂得孝顺。

孝,是一个家庭的基石,是家庭幸福的基础。

01 懂得孝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人

王阳明说:善人也,而甚孝。

一个懂得孝顺的人,一定是个善良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善良的人?

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别人的想法,不忍心让别人受苦。

这就是善。

一家人在一起,心肠不能硬,不能冷,一吵架就冷战四五天,这样的家庭怎么会幸福?

懂得善良的人,不舍得让家人受苦,他们总是率先做出让步。

一家人和和气气,幸福美满,不就是因为彼此之间互相让步,相互关心吗?

02 懂得孝的人,一定没有被遮蔽良知

王阳明说: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不慈不孝,这是我的良知所厌恶的。

王阳明认为,孝是人的本能,是人的良知,只要良知不泯,就一定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

如果良知被私欲遮蔽,比如利益、名声等等,人就没有了孝顺之心。

现在有多少家庭的不幸,是因为过度专注于名利而冷落家人造成的。

所以,一个懂得孝的家庭,利益一定不是第一位的,大家都懂得合理的欲望,不会因为忙于事业而忘了家庭。

在他们眼里,家人的幸福安康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没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03 懂得孝的人,一定心理至诚

王阳明说: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然要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

孝顺父母不是后天习得的,是先天带来的,我们自然而然地替父母着想,冬天自然想为父母保暖,夏天自然想为父母消除暑热。

防寒消暑是真正孝心的体现,这颗孝心一定是真诚的情感表达。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贵在真诚,贵在表里如一。

太多家庭的不幸正是因为彼此之间小心思太多,以至于把纯粹的关系搞得太复杂造成的。

一个孝顺的人,一定是个真诚的人,在家庭生活中不会有太多的弯弯绕,不会有城府,这样的家庭关系就会简单很多,也会幸福很多。

04 去做,才是孝

王阳明说: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一个人知道孝顺,但是并不去做,那就不能称之为真的孝顺。

嘴巴上的孝顺是最廉价的,真的孝顺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

俗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过得太快了,千万不要等到有一天发现父母垂垂老矣,甚至离开人世,才幡然悔悟,那才是一生最大的遗憾。

尽自己最大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用自己的行动去回馈父母的爱,这就是最大的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