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墓碑上刻子孙名字禁忌小孩子多大可以(墓碑上刻子孙名字禁忌)

墓碑上刻子孙名字禁忌小孩子多大可以(墓碑上刻子孙名字禁忌)

「墓碑文化」墓碑上刻字有十大讲究

墓碑上刻字有十大讲究

墓碑文化 源远流长

~~~

中国的墓碑文化渊远流长,单单就一个刻字的讲究,就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以讲述,本文通过十条墓碑刻字的讲究细则,让大家了解如何在墓碑上刻写出正确的碑文以及格式。内容比较多,但都是墓碑刻字中必备的知识,满满都是干货。

刻字之前需定制或购买好墓碑,本文只深研传统墓碑碑文刻写的讲究,其他譬如欧式墓碑、日式墓碑、艺术墓碑、宠物墓碑等碑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望请见谅。传统墓碑刻字文化总结起来,有十条细则,笔者分门别类后,内容如下:

一,文字讲究。传统墓碑有着严格的文字要求,中国是一个多文字的国家,主要有简体字和繁体字之分,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满文,藏文,维吾尔族文字等等。简体字和繁体字是传统墓碑最常用的文字,两者表达的内容一致,只是文字形态方面有所差异,简体字清减明快,繁体字复杂而有势。目前,中国除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贵州和台湾地区会采用繁体字刻写,其他地方皆多为简体字墓碑。如果美观和艺术性角度来看,传统墓碑推荐刻写繁体字,看起来会更古朴,且具有较强的古典艺术美感。

二、字体讲究。墓碑自古和石碑文化融为一体,中国的石碑多以魏碑,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为主,传统的墓碑也遵循这一规则,其中行书和草书过于飘逸,有些文字很难让人看清,失去了墓碑本身的作用,慢慢被弃用。魏碑多用于刻写墓志铭,隶书和楷书成为墓碑正文部分最常见的字体,现代雕刻技艺发达,纤细的宋体和仿宋体也间杂用于墓碑的日期刻写。

三、刻字深度讲究。传统墓碑文化中,墓碑刻字讲究越深越好,深度决定了墓碑文字的清晰度以及立体效果,在感情方面,墓碑文字的深度也寓意感情深受。涓涓细刻之下,文字在墓碑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一笔一划仿佛记录着一个人一生的漫长时光,也表示刻骨铭心的伤痛之情。但是现代人对刻字深度的理解有所变化,细长的文字,加工过深只会让文字呈现出裂开的效果,并不美观。所以文字深度与文字的饱满程度有很大关系的,在合理范围内加深字体效果,可以营造出圆润而饱满的视觉效果,故墓碑文字深度一般不超过2公分。

四、刻字手法讲究。常见的工艺手法有三种,分别介绍一下:

全手工刻字,古人用雕刻刀,现代人用电动雕刻机,都是手工雕刻的一种,这样雕刻文字优点非常明显:字体每个都独具特色,无机械加工的死板感,但是缺点也有:会出现文字对不齐和大小参差不齐的情况。

喷砂机刻字,现代墓碑绝大多数采用这种方式,通过金刚砂冲击碑面,形成文字,这种加工方式字体成立体状,视觉感极强,工艺简单,加工便捷,但是深度的精准度不高,容易出现文字未割断的情况,比如“玉”字很可能加工出来“王”字,后期要进行人工修复。

雕刻机刻字,自动雕刻机也可用于加工碑文,并且可以设置精准的文字深度以及文字内部构造轮廓,完全为定制型,但缺点是机械雕刻痕迹过重,文字古板而突兀。

五、刻字大小讲究。刻字的大小和尺寸并没有太过严苛的规定,但需要用丁兰尺进行测量。丁兰尺为修建阴宅必备的测量工具,长38.78公分,刻度分为十个刻度,分为“财、失、兴、死、官、义、苦、旺、害、丁”。其中“财、兴、官、义、旺、丁”为吉,“失、死、苦、害”为不吉,使用丁兰尺时,不需要测定每个文字的高度和宽度,只需要测定纵横两侧,从文字开头到文字结尾的长度,如果长度对应刻度为吉,则可。如果有强迫症,可以测定每个字的高度与宽度,让其尺寸对应丁兰尺上吉的刻度。

六、留白讲究。墓碑讲究天地留一寸,刻写墓碑时,上下左右各留一寸的距离,作为留白之用。在其他部位,留白需分不同情况而定,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不同的留白位置。

如果福寿齐聚的老人过世,墓碑生卒日期位于左侧正上方,下方留白,为福气之身,后无来者之意。

如果年轻人过世,正文右半侧几乎全部留白,意为后半身无可写之文,表叹息,可惜之意。

如果是夭折之人,左右半侧全部留白。

墓碑留白艺术自古就有,最著名的当属武则天的墓碑,为全留白。取意:是非功过,留给后人书写。

七、字体颜色讲究。墓碑文字颜色一般为红色,金色,黑色与白色。其中红色在北方用于合葬碑,一方未丧,但名字刻于墓碑,则用红名先行刻写,南方的红色碑文多为军人,烈士,爱国人士,表达一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金色在古代为帝王之色,表尊贵,富贵之意,现代人多喜此色。黑色与白色为传统的农村墓碑的文字颜色,讲究不多,黑白只是为了方便辨认文字,比如白碑配黑字,黑碑配白字,表思念,哀悼之意。

八、文字形态讲究。除了简单的刻字,现代人还讲究文字的形态美,其中,浮雕、沉雕和嵌字最为常见:

浮雕文字,这种文字对墓碑表面有要求,文字凸出于墓碑表面之外,呈现立体的文字效果。

沉雕文字,上面所说的2公分深度的刻字为深沉雕。这里说一下浅沉雕,简简单单加工出浅纹路的文字,深度约1-2毫米,字体多为黑体和隶书。

嵌字,在墓碑上挖出文字的孔洞,然后通过水刀加工出同样的立体文字(和墓碑表面为不同颜色石材),最后把这些文字嵌入到挖孔的地方。这样的墓碑光滑而平整,但文字展现的非常清晰,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日后几乎不必烦恼为碑文重新上色。

九、排列讲究。传统墓碑格式排列有着极强的要求。居中的为正文,左侧(面朝墓碑的右侧)为生卒日期,右侧为立碑人与立碑时间(居于右下角)。而墓志铭文字可刻在墓碑后面,也可在旁边另立石碑。

十、刻字内容讲究。传统墓碑刻字讲究黄道,尊称,讳称。

黄道决定文字的字数。黄道分为大黄道与小黄道,其中大黄道为“道远几时通达 路遥何日还乡”重复循环,这些文字偏旁为“辶”所对应的数字为“1、2、5、6、8、11、13、14、17、18……”,一直循环下去,墓碑每一排文字和最终全部文字加起来的总和,都要在这些数字中,对应黄道吉数。小黄道则为“生老病死苦”依次循环,对应数字“1、2、6、7、11、12、16、17……”,碑文字数与这些数字也要一一对齐,大黄道和小黄道可选其一,也可两者兼备。

传统墓碑文化中,以“显”“先”“考”“妣”最为常见,“显”为声名显赫之意,“先”为先去之意,“考”为亡父尊称,“妣”为亡母尊称。故墓碑常见碑文抬头“显考”“先考”“显妣”“先妣”都是对过世父母的尊称。

墓碑上不可直呼父母姓名,所以“讳”成为传统墓碑常见写法。在父母姓和名中间加入讳称,是一种孝敬的做法。

来源:网络

编辑:张英超

2022-10-13

石材雕刻栏杆中青石栏杆和汉白玉栏杆的价格优势

石栏杆在我国古代就已经使用,古称阑干,也称为勾阑,当时主要是在桥梁的二边和建筑物上的安全设施。石质栏杆的作用就是在使用中起分隔和导向,雕刻加工好的石栏杆,很具装饰意义。石栏杆常安装在建筑物台基的四周边上、桥梁的两侧、楼梯口两侧、亭廊的周边等处,起到防护安全的作用,尤其在古建园林建筑中,石栏杆是不可少的,石材栏杆上雕刻的图案还起到了装饰环境的作用。

汉白玉栏杆

石材栏杆有历史记录的出现于大唐时期,原来大部分都是仿木材结构和构造。一至到了宋代,石雕栏杆才得到大量的应用,进入了平民的装饰。到了元明清时期石栏杆逐渐脱离木制栏杆的形制,趋向厚重的样式,雕刻更加精美。到了清末以后,西方古典比例、尺度和装饰的石栏杆形式进入中国。现代石栏杆的材料和造型更为多样。这时青石材质和汉白玉材质的栏杆较为多见。

青石栏杆

现在石材栏杆在河道景观和古建园林中经常可以看到,石材栏杆造型更加美观,雕刻精细,可以说青石栏杆、花岗岩栏杆、汉白玉栏杆这几种石材栏杆 在用料和加工上各有特点,石材环保、抗风化抗腐化能够有效抵抗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且长久的使用不变形,不容易断裂,这也是他们的通性,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上可以区别:

芝麻白栏杆

1、花岗岩石材栏杆大部分采用芝麻白石材加工雕刻,芝麻白石材质地好在全国产地多,可以就地选择材料。这样就省了运输上的开支,所以这种石材价格有优势,成本相应的比别的材质低,在经过切割加工出来的成品,然后再雕刻加工,这样总体价格不高,简易的样式就在300多元每米的价格。

芝麻白栏杆

2、青石栏杆现在应该是中档的石质栏杆,现在因为青石矿山开采难度的增大,石材原料价格上涨了许多,所以青石栏杆的造价并不低了,青石材质仿古效果好,大部分用在古城建设和护城河道的建设中,青石质地脆在雕刻加工中一定要多注意边角,当然在运输和安装中也要做好防护,青石栏杆安装出来的整体效果是不错的。青石栏杆安装好每米的价格在400多元每米的基本价。

青石栏杆

3、汉白玉栏杆是比较高档的石材,汉白玉的材质细腻白度高,这也是好的汉白玉的基本特点,当然汉白玉石材是分级别的,可以从产地和材质上来分,基本上是一二三级的区别,现在国内好的汉白玉是四川料,再者就是湖南料子,价格差别大,四川汉白玉石材4万元每立方,这种栏杆在每米5000元以上,湖南料子就合到1300多元每米了,这也的看具体的用料多少和雕刻的复杂程度而定。

汉白玉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