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免费测眼型(百度在线扫一扫测眼型软件)

免费测眼型(百度在线扫一扫测眼型软件)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

一、眼眶解剖

眼眶为四边锥体形骨性深腔,开口向前、向外、尖向后、向内,由额骨、筛骨、蝶骨、腭骨、

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骨构成。

眶内容包括:眼球、眼外肌、泪腺、血管和神经,各组织间有脂肪填充,并由筋膜连联系。

T1WI玻璃体低信号,晶状体较高信号,T2WI相反

二:异常影像学表现

1.大小形态异常:

眼眶变大:占位性病变眼眶变小:无眼球、小眼球、婴幼儿期眼球摘除术后;眼眶周围病变向眶内膨隆或侵入眼眶变形:先天发育畸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额筛窦黏液囊肿眼球变大:眼球占位,青光眼晚期,高度近视、巩膜葡萄肿眼球变小:先天发育异常,眼球肿瘤放疗术后眼外肌增粗:外伤、炎性病变、淋巴增生性疾病(均匀增粗)、甲状腺眶病、转移(结节状增粗)眼外肌变细:各种原因引起的眼球运动神经受损视神经增粗:炎症、肿瘤视神经变细:视神经萎缩

2.密度异常:

CT均匀等密度:常见病变有海绵状血管瘤、静脉曲张(颈部加压肿块大小有变化)、海绵状淋巴管瘤、较小的神经鞘瘤或泪腺混合瘤(有特殊部位-泪腺窝)等。CT不均匀密度:密度减低见于眶内积气、表皮样囊肿等,或大的神经鞘瘤或混合瘤囊变;有钙化的常见于静脉畸形、眼眶脑膜瘤(明显强化)、视网膜母细胞瘤、泪腺混合瘤、软骨肉瘤等。中央为脂肪低密度,周围为等密度,壁可见钙化,见于皮样囊肿。眶内大部分病变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脉络膜黑色素瘤呈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表皮样囊肿或皮样囊肿因含脂类成分,T1WI、T2WI均呈高信号,压脂扫描后信号减低;硬化性炎性假瘤或陈旧性出血均呈低信号。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均呈T1WI低或等、T2WI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呈渐进性强化;神经鞘瘤和混合瘤常信号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且没有渐进性强化表现。

3.位置异常:

眼球突出:球后占位性病变,外伤后出血,甲状腺眶病、颈动脉海绵窦瘘性眼球突出:脉管性病变眼球内陷:爆裂性骨折,眶内静脉曲张眼外肌或视神经位置异常:可根据移位方向判断病变的位置或起源

4.眶壁骨质异常:

骨质破坏常见于眶内、眶周恶性病变或眶转移瘤泪腺肿瘤可致泪腺窝局限性骨质吸收,使之扩大蝶骨大小翼骨质缺损见于神经纤维瘤病眶周骨质增生可见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脑膜瘤以及眶骨骨髓炎

5.眼眶通道异常:

视神经管扩大: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鞘脑膜瘤、神经纤维瘤病视神经管缩小: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蝶骨嵴脑膜瘤等眶上裂增大:神经鞘瘤、颈动脉海绵窦瘘眶上裂缩小: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6.肿块:密度中等、均匀、边界清楚光整的软组织肿块多为良性;密度不均、边界不规则,提示炎性病变;伴有骨质破坏则则多为恶性肿瘤;增强后血供丰富的的病变强化明显,见于炎性假瘤、恶性肿瘤、血管瘤等。

7.邻近解剖结构改变:

眶内病变,需注意毗邻结构,如鞍区、颅底、鼻窦是否受累,以利于眶内病变的鉴别。

8.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胶质瘤(先有视力下降再有眼球突出)、视神经鞘脑膜瘤(先有眼球突出再有视力下降)、视神经炎、眼球恶性疾病侵犯视神经、视神经转移瘤、视神经结节病,(视神经炎与视神经结节病迅速发生的明显视力下降)等。

9.泪腺窝病变:泪腺混合瘤(良性、边界清楚、邻近骨质压迫性改变)、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恶性,边界不清、邻近骨质破坏)、炎性假瘤、淋巴增生性病变(不伴有骨质破坏)、皮样囊肿(边界清楚、不强化、含脂肪)。

10.

三、眼部疾病分类

1.先天性或发育性疾病

coloboma(视盘缺损),小眼球永存原始玻璃体增殖症Coats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神经纤维瘤病I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2.血管性和淋巴性病变

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静脉曲张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颈动脉海绵窦瘘

3.炎性、淋巴增生和代谢性疾病

非特异性炎性假瘤淋巴增生性病变(包括淋巴细胞增生、型增生和淋巴瘤)结节病视神经炎甲状腺相关性眼眶病(Graves眼病)

4.感染性疾病

蜂窝织炎和骨膜下脓肿眼内炎

5.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葡萄膜黑色素瘤视路胶质瘤视神经鞘脑膜瘤泪腺良性上皮性肿瘤和恶性上皮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横纹肌肉瘤转移瘤骨瘤

6.其他

外伤:骨折、出血、眼球破裂和异物等视网膜脱落眼球痨四、眼部常见疾病皮样囊肿(含脂肪成分多)或表皮样囊肿(含脂肪成分相对较少)炎性假瘤:泪腺增大、眼外肌肌腹和肌腱增粗、眼睑软组织肿胀增厚、眶内异常密度肿块影,巩膜增厚和视神经增粗,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强化。肌肉炎型:鉴别Graves眼病、淋巴瘤、颈动脉海绵窦瘘;弥漫型:鉴别眼眶蜂窝织炎;肿块型:与眶内肿瘤鉴别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泪腺混合瘤、淋巴瘤、转移瘤。Graves眶病:甲功异常+眼征(眼突)=Graves眶病,甲功正常+眼征=眼型Graves病,眼外肌肌腹增粗,肌腱不增粗,常双侧受累;最常累及下直肌,其次为内直肌、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偶尔累及外直肌。MRI早期和中期呈T1WI低、T2WI高信号,增强轻度至中度强化,晚期眼外肌已纤维化,T1/T2WI均低信号,无强化。鉴别诊断:1.淋巴增生性疾病:在T2WI上与脑白质等信号,而不是明显低信号或高信号。2.炎性假瘤:常为单侧眼外直肌肌腹和肌腱均增粗。3.感染性肌炎:一般累计内直肌,常伴有筛窦感染。4.结节病:泪腺增大,眼外肌呈肿块样增粗,视神经增粗并强化,可蔓延至颅内视路。5.眼外肌 转移瘤:呈结节样增粗,可发现原发肿瘤。视神经胶质瘤:发生于视神经内神经胶质的低度恶性肿瘤,主要为星形细胞瘤,儿童多见,成人者恶性程度较高,常以视力减退就诊,CT表现为视神经条带状或梭形增粗,边界清楚光整,轻度强化,累计管内段引起视神经管扩大,侵及颅内段及视交叉则在鞍上池内形成肿块,无钙化表现。T1WI偏低,T2WI明显高信号。鉴别诊断:1.视神经鞘脑膜瘤:成人,CT上为高密度,可有钙化,T1/T2WI均低或等信号,明显强化,而视神经不强化,周围骨质受压增生硬化,横断面“双轨征”,冠状面“袖管征”。2.视神经炎:指周围视神经鞘的炎性病变,视力下降快,激素治疗后恢复,视神经不增粗或轻度增粗。3.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增宽:颅内压增高引起,一般可检出颅内原发病变。神经鞘瘤:良性肿瘤,主要起源于感觉神经(眼神经及其分支),生长缓慢,典型表现为慢性进展性眼球突出,常有复视和斜视,有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盘水肿或萎缩,表现为视力下降。CT表现为眼球后肿块,可位于肌锥间隙、外间隙、以上直肌上方及泪腺区的肌锥外间隙居多。CT值较低35HU左右,其内常伴囊性变,可有眶骨吸收,眼眶或眶上裂扩大,视神经及眼外肌受压征像,肿瘤中度强化。鉴别诊断:1.海绵状血管瘤:T2WI明显高信号,增强呈渐进性强化。2.局限性视神经纤维瘤:形态不规则,长条形,CT和MRI一般等密度或信号。3.视神经鞘脑膜瘤:等密度,可有钙化,增强后双轨征/袖管征。泪腺多形性腺瘤:良性肿瘤,眼眶外上象限(泪腺窝)-泪腺区无痛性包块和眼球突出,缓慢生长,多累及单侧泪腺,常有包膜,表面可见结节样凸起,边界清楚,眶壁受压变薄,无骨质破坏,CT呈不均匀等密度肿块,常有囊变或黏液而形成低密度区,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泪腺区肿块及骨质受压)。鉴别诊断:1.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肿瘤形态和边缘多不规则,眶骨溶骨性破坏。2.炎性假瘤和淋巴增生性病变:多不规则,一般呈长扁形,无骨质破坏性改变。3.皮样囊肿:CT呈脂肪低密度,T1WI呈高信号,压脂后被抑制呈低信号。海绵状血管瘤:成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光整,成人,多单侧发病,临表缺乏特性,最常见为缓慢、进行性眼球突出,不受影响,有完整纤维包膜,内含丰富较大血窦,CT表现为眶内肿块,界清,密度均匀,CT值约55HU,钙化少见,肿瘤不侵及眶尖脂肪,填充式渐进性强化,继发征像有眼外肌、视神经、眼球受压移位、眶腔扩大等。T2WI明细高信号。(眶内肿块+眶尖空虚征+渐进性强化)。鉴别诊断:1.神经鞘瘤: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局限性淋巴管瘤:形态不规则,包绕眼球生长,MRI表现为长T1WI/T2WI信号,亚急性出血期在T1WI呈高信号,典型者可见液-液平面。眼眶静脉曲张: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出生时这些异常的静脉管道即已经存在,但无临床症状,由于颈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眶内压力增高,造成患侧眼球突出。(变换)直立或仰卧时,眼球回复或内陷。CT表现为眶内不规则形或条带形等密度,肌锥内、外间隙均可受累,颈部加压试验:加压后病变体积明显增大,数量增多,累计范围加大。MRI呈长T1WI/T2WI信号,增强后缓慢明显均匀强化。颈动脉海绵窦瘘:是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交通。75%由外伤引起;临表有搏动性突眼、患侧眼眶、颈部血管杂音、球结膜水肿和充血、眼球运动障碍、视力减退等。诊断要点:眼上静脉增粗,海绵绵增宽,可伴有搏动性眼突,眼外肌增粗、眼睑肿胀;增强CT示眼上静脉和增大的海绵窦明显强化;由于海绵窦压力增大,眼上静脉动脉化,MRI示增粗的眼上静脉和增大的海绵窦呈留空信号影;CTA和MRA可显示眼上静脉和增大的海绵窦,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等情况。鉴别诊断:硬脑膜海绵窦瘘,海绵窦一般不会明显增大。视神经炎:视神经炎包括MS伴视神经炎及非特异性单发的视神经炎;病因不明,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突然视力下降,激素治疗后视力恢复,但可复发,视神经炎反复发作,视力较差,很难恢复。急性期视神经水肿,反复发作变为慢性—视神经萎缩;诊断要点:70%以上表现为单侧视神经轻微弥漫性增粗或正常,45%累及眶前段,60%累及眶中段;T2WI示视神经节段性高信号,T1WI增强后强化。视神经炎常为MS的早期表现。鉴别诊断:1.视神经前部缺血性神经病:较大年龄男性,视力不能恢复,75%MRI正常。2.感染性视神经炎:影像表现相似,但有全身感染或免疫功能降低。3.非特异性视神经束膜炎:视神经增粗、视神经鞘强化,可累及眼眶的其他结构。4.肉芽肿性视神经病:视神经增粗,同时有眼外肌增粗、泪腺增大和颅内脑膜强化。眼眶淋巴增生性病变:可分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假性淋巴瘤)、不典型淋巴细胞增生(交界性病变)和淋巴瘤 ;诊断要点: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眼睑、结膜、泪腺和眼眶的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常发生于眼睑,呈楔形,可向后蔓延至眼眶并包绕眼球生长。眼外肌和肌腱可增粗,泪腺可增大。眶下神经等可同时受累,表现为神经增粗。弥漫性病变可累及周围软组织及间隙。少数眼眶淋巴瘤可同时伴有颅内淋巴瘤,表现为脑膜明显强化或脑膜肿块。CT呈等密度,T1WI/T2WI上一般与脑白质信号相等。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鉴别诊断:1.炎性假瘤:T2低信号。2.Graves眼病:主要是眼外肌的肌腹增粗,而肌腱一般不增粗,泪腺不增大。3.结节病:泪腺增大,眼外肌呈肿块样增粗,视神经增粗并强化,可蔓延至颅内视路,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4.淋巴管瘤:长T1WI/T2WI信号,亚急性出血期在T1WI呈高信号,典型者可见液-液平面。5.横纹肌肉瘤:常见于儿童,长T1WI/T2WI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可不均匀。眼眶局限性淋巴管瘤:又被称为“囊性水瘤”,形态不规则,由大小不等的淋巴管组成,内为淋巴液,无包膜,自发出血形成巧克力囊肿。包绕眼球生长,长T1WI/T2WI信号,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亚急性出血期在T1WI呈高信号,典型者可见液-液平面。鉴别诊断:1.炎性假瘤:T2WI明显低信号。2.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即有,或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常位于眼睑。3.淋巴瘤:T2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40岁以上多见。4.横纹肌肉瘤:儿童或青少年迅速发生的进展性眼球突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无片状高信号,T2WI可呈高信号。视网膜母细胞瘤:为婴幼儿常见的眼球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早期为单侧发病,后可为双侧发病,临床表现为“白瞳症”。肿瘤源于视网膜,向玻璃体腔内或向视网膜下生长,呈团快状,常有钙化和坏死。眼球内期:眼球大熊=小正常,内有肿块;青光眼期:眼球玻璃体内甚至前房充满肿块,眼球增大;眼球外期:肿块侵犯眼球外,并可沿着视神经侵犯,甚至沿视神经侵犯至颅内,视神经、视交叉等不规则增粗伴明显强化;远处转移期:肿瘤转移至肺、肝等全身器官。CT上肿块等密度,内有斑片或团片状钙化为特征,MRI上T1WI略高信号,T2WI明显低信号,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强化。鉴别诊断:1.PHPV(永存原始玻璃体增殖症):眼球小,晶状体后三角形略高密度的纤维血管性增殖物与残余的玻璃体相连,形成“高脚杯”形,无明确的肿块或钙化影。2.COats病(原发性视网膜血管扩张症,又称为大块渗出性视网膜病变):4~8岁发病,眼球大小正常,表现为视网膜下积液,增强后吴强化的肿块影。3.脉络膜骨瘤:成年人,高密度钙化位于眼球壁。

测脸型的app最推荐哪个?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发型审美,但无论如何,根据脸型选发型肯定不出错!想要拥有适合自己的发型,就得先知道自己的脸型是什么。

所以,拥有一款可以让你放心选发型的测脸型软件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目前市面上测脸型软件多,比如颜值秀、头发大全、发型设计大师等,用户不知道该选择哪个。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推荐几款测脸型的软件。

一、【小美发型】

推荐【小美发型】小程序,它具有出色的智能测脸型功能,可以根据你的脸型和审美来找到最优的发型,而且还有一键换发型的功能。【小美发型】专注于将科技发展的方向融入每个人的发型搭配,从而让你永远保持最时尚的风格,从而引领潮流。

二、【颜值秀】

这款软件也能够测脸型,但它的测脸功能并不总是很准,通常也无法实时更新发型搭配,因此让你时刻担心着会随着时尚潮流而变得过时,不过相对来说分析脸型这方面还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当你想要一款可以让你放心选择发型,不用担心会掉队的应用程序时,两款应用大家都可以去看看,毕竟个人需求不尽相同。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

一、眼眶解剖

眼眶为四边锥体形骨性深腔,开口向前、向外、尖向后、向内,由额骨、筛骨、蝶骨、腭骨、

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骨构成。

眶内容包括:眼球、眼外肌、泪腺、血管和神经,各组织间有脂肪填充,并由筋膜连联系。

T1WI玻璃体低信号,晶状体较高信号,T2WI相反

二:异常影像学表现

1.大小形态异常:

眼眶变大:占位性病变眼眶变小:无眼球、小眼球、婴幼儿期眼球摘除术后;眼眶周围病变向眶内膨隆或侵入眼眶变形:先天发育畸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额筛窦黏液囊肿眼球变大:眼球占位,青光眼晚期,高度近视、巩膜葡萄肿眼球变小:先天发育异常,眼球肿瘤放疗术后眼外肌增粗:外伤、炎性病变、淋巴增生性疾病(均匀增粗)、甲状腺眶病、转移(结节状增粗)眼外肌变细:各种原因引起的眼球运动神经受损视神经增粗:炎症、肿瘤视神经变细:视神经萎缩

2.密度异常:

CT均匀等密度:常见病变有海绵状血管瘤、静脉曲张(颈部加压肿块大小有变化)、海绵状淋巴管瘤、较小的神经鞘瘤或泪腺混合瘤(有特殊部位-泪腺窝)等。CT不均匀密度:密度减低见于眶内积气、表皮样囊肿等,或大的神经鞘瘤或混合瘤囊变;有钙化的常见于静脉畸形、眼眶脑膜瘤(明显强化)、视网膜母细胞瘤、泪腺混合瘤、软骨肉瘤等。中央为脂肪低密度,周围为等密度,壁可见钙化,见于皮样囊肿。眶内大部分病变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脉络膜黑色素瘤呈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表皮样囊肿或皮样囊肿因含脂类成分,T1WI、T2WI均呈高信号,压脂扫描后信号减低;硬化性炎性假瘤或陈旧性出血均呈低信号。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均呈T1WI低或等、T2WI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呈渐进性强化;神经鞘瘤和混合瘤常信号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且没有渐进性强化表现。

3.位置异常:

眼球突出:球后占位性病变,外伤后出血,甲状腺眶病、颈动脉海绵窦瘘性眼球突出:脉管性病变眼球内陷:爆裂性骨折,眶内静脉曲张眼外肌或视神经位置异常:可根据移位方向判断病变的位置或起源

4.眶壁骨质异常:

骨质破坏常见于眶内、眶周恶性病变或眶转移瘤泪腺肿瘤可致泪腺窝局限性骨质吸收,使之扩大蝶骨大小翼骨质缺损见于神经纤维瘤病眶周骨质增生可见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脑膜瘤以及眶骨骨髓炎

5.眼眶通道异常:

视神经管扩大: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鞘脑膜瘤、神经纤维瘤病视神经管缩小: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蝶骨嵴脑膜瘤等眶上裂增大:神经鞘瘤、颈动脉海绵窦瘘眶上裂缩小: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6.肿块:密度中等、均匀、边界清楚光整的软组织肿块多为良性;密度不均、边界不规则,提示炎性病变;伴有骨质破坏则则多为恶性肿瘤;增强后血供丰富的的病变强化明显,见于炎性假瘤、恶性肿瘤、血管瘤等。

7.邻近解剖结构改变:

眶内病变,需注意毗邻结构,如鞍区、颅底、鼻窦是否受累,以利于眶内病变的鉴别。

8.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胶质瘤(先有视力下降再有眼球突出)、视神经鞘脑膜瘤(先有眼球突出再有视力下降)、视神经炎、眼球恶性疾病侵犯视神经、视神经转移瘤、视神经结节病,(视神经炎与视神经结节病迅速发生的明显视力下降)等。

9.泪腺窝病变:泪腺混合瘤(良性、边界清楚、邻近骨质压迫性改变)、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恶性,边界不清、邻近骨质破坏)、炎性假瘤、淋巴增生性病变(不伴有骨质破坏)、皮样囊肿(边界清楚、不强化、含脂肪)。

10.

三、眼部疾病分类

1.先天性或发育性疾病

coloboma(视盘缺损),小眼球永存原始玻璃体增殖症Coats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神经纤维瘤病I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2.血管性和淋巴性病变

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静脉曲张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颈动脉海绵窦瘘

3.炎性、淋巴增生和代谢性疾病

非特异性炎性假瘤淋巴增生性病变(包括淋巴细胞增生、型增生和淋巴瘤)结节病视神经炎甲状腺相关性眼眶病(Graves眼病)

4.感染性疾病

蜂窝织炎和骨膜下脓肿眼内炎

5.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葡萄膜黑色素瘤视路胶质瘤视神经鞘脑膜瘤泪腺良性上皮性肿瘤和恶性上皮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横纹肌肉瘤转移瘤骨瘤

6.其他

外伤:骨折、出血、眼球破裂和异物等视网膜脱落眼球痨四、眼部常见疾病皮样囊肿(含脂肪成分多)或表皮样囊肿(含脂肪成分相对较少)炎性假瘤:泪腺增大、眼外肌肌腹和肌腱增粗、眼睑软组织肿胀增厚、眶内异常密度肿块影,巩膜增厚和视神经增粗,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强化。肌肉炎型:鉴别Graves眼病、淋巴瘤、颈动脉海绵窦瘘;弥漫型:鉴别眼眶蜂窝织炎;肿块型:与眶内肿瘤鉴别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泪腺混合瘤、淋巴瘤、转移瘤。Graves眶病:甲功异常+眼征(眼突)=Graves眶病,甲功正常+眼征=眼型Graves病,眼外肌肌腹增粗,肌腱不增粗,常双侧受累;最常累及下直肌,其次为内直肌、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偶尔累及外直肌。MRI早期和中期呈T1WI低、T2WI高信号,增强轻度至中度强化,晚期眼外肌已纤维化,T1/T2WI均低信号,无强化。鉴别诊断:1.淋巴增生性疾病:在T2WI上与脑白质等信号,而不是明显低信号或高信号。2.炎性假瘤:常为单侧眼外直肌肌腹和肌腱均增粗。3.感染性肌炎:一般累计内直肌,常伴有筛窦感染。4.结节病:泪腺增大,眼外肌呈肿块样增粗,视神经增粗并强化,可蔓延至颅内视路。5.眼外肌 转移瘤:呈结节样增粗,可发现原发肿瘤。视神经胶质瘤:发生于视神经内神经胶质的低度恶性肿瘤,主要为星形细胞瘤,儿童多见,成人者恶性程度较高,常以视力减退就诊,CT表现为视神经条带状或梭形增粗,边界清楚光整,轻度强化,累计管内段引起视神经管扩大,侵及颅内段及视交叉则在鞍上池内形成肿块,无钙化表现。T1WI偏低,T2WI明显高信号。鉴别诊断:1.视神经鞘脑膜瘤:成人,CT上为高密度,可有钙化,T1/T2WI均低或等信号,明显强化,而视神经不强化,周围骨质受压增生硬化,横断面“双轨征”,冠状面“袖管征”。2.视神经炎:指周围视神经鞘的炎性病变,视力下降快,激素治疗后恢复,视神经不增粗或轻度增粗。3.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增宽:颅内压增高引起,一般可检出颅内原发病变。神经鞘瘤:良性肿瘤,主要起源于感觉神经(眼神经及其分支),生长缓慢,典型表现为慢性进展性眼球突出,常有复视和斜视,有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盘水肿或萎缩,表现为视力下降。CT表现为眼球后肿块,可位于肌锥间隙、外间隙、以上直肌上方及泪腺区的肌锥外间隙居多。CT值较低35HU左右,其内常伴囊性变,可有眶骨吸收,眼眶或眶上裂扩大,视神经及眼外肌受压征像,肿瘤中度强化。鉴别诊断:1.海绵状血管瘤:T2WI明显高信号,增强呈渐进性强化。2.局限性视神经纤维瘤:形态不规则,长条形,CT和MRI一般等密度或信号。3.视神经鞘脑膜瘤:等密度,可有钙化,增强后双轨征/袖管征。泪腺多形性腺瘤:良性肿瘤,眼眶外上象限(泪腺窝)-泪腺区无痛性包块和眼球突出,缓慢生长,多累及单侧泪腺,常有包膜,表面可见结节样凸起,边界清楚,眶壁受压变薄,无骨质破坏,CT呈不均匀等密度肿块,常有囊变或黏液而形成低密度区,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泪腺区肿块及骨质受压)。鉴别诊断:1.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肿瘤形态和边缘多不规则,眶骨溶骨性破坏。2.炎性假瘤和淋巴增生性病变:多不规则,一般呈长扁形,无骨质破坏性改变。3.皮样囊肿:CT呈脂肪低密度,T1WI呈高信号,压脂后被抑制呈低信号。海绵状血管瘤:成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光整,成人,多单侧发病,临表缺乏特性,最常见为缓慢、进行性眼球突出,不受影响,有完整纤维包膜,内含丰富较大血窦,CT表现为眶内肿块,界清,密度均匀,CT值约55HU,钙化少见,肿瘤不侵及眶尖脂肪,填充式渐进性强化,继发征像有眼外肌、视神经、眼球受压移位、眶腔扩大等。T2WI明细高信号。(眶内肿块+眶尖空虚征+渐进性强化)。鉴别诊断:1.神经鞘瘤: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局限性淋巴管瘤:形态不规则,包绕眼球生长,MRI表现为长T1WI/T2WI信号,亚急性出血期在T1WI呈高信号,典型者可见液-液平面。眼眶静脉曲张: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出生时这些异常的静脉管道即已经存在,但无临床症状,由于颈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眶内压力增高,造成患侧眼球突出。(变换)直立或仰卧时,眼球回复或内陷。CT表现为眶内不规则形或条带形等密度,肌锥内、外间隙均可受累,颈部加压试验:加压后病变体积明显增大,数量增多,累计范围加大。MRI呈长T1WI/T2WI信号,增强后缓慢明显均匀强化。颈动脉海绵窦瘘:是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交通。75%由外伤引起;临表有搏动性突眼、患侧眼眶、颈部血管杂音、球结膜水肿和充血、眼球运动障碍、视力减退等。诊断要点:眼上静脉增粗,海绵绵增宽,可伴有搏动性眼突,眼外肌增粗、眼睑肿胀;增强CT示眼上静脉和增大的海绵窦明显强化;由于海绵窦压力增大,眼上静脉动脉化,MRI示增粗的眼上静脉和增大的海绵窦呈留空信号影;CTA和MRA可显示眼上静脉和增大的海绵窦,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等情况。鉴别诊断:硬脑膜海绵窦瘘,海绵窦一般不会明显增大。视神经炎:视神经炎包括MS伴视神经炎及非特异性单发的视神经炎;病因不明,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突然视力下降,激素治疗后视力恢复,但可复发,视神经炎反复发作,视力较差,很难恢复。急性期视神经水肿,反复发作变为慢性—视神经萎缩;诊断要点:70%以上表现为单侧视神经轻微弥漫性增粗或正常,45%累及眶前段,60%累及眶中段;T2WI示视神经节段性高信号,T1WI增强后强化。视神经炎常为MS的早期表现。鉴别诊断:1.视神经前部缺血性神经病:较大年龄男性,视力不能恢复,75%MRI正常。2.感染性视神经炎:影像表现相似,但有全身感染或免疫功能降低。3.非特异性视神经束膜炎:视神经增粗、视神经鞘强化,可累及眼眶的其他结构。4.肉芽肿性视神经病:视神经增粗,同时有眼外肌增粗、泪腺增大和颅内脑膜强化。眼眶淋巴增生性病变:可分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假性淋巴瘤)、不典型淋巴细胞增生(交界性病变)和淋巴瘤 ;诊断要点: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眼睑、结膜、泪腺和眼眶的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常发生于眼睑,呈楔形,可向后蔓延至眼眶并包绕眼球生长。眼外肌和肌腱可增粗,泪腺可增大。眶下神经等可同时受累,表现为神经增粗。弥漫性病变可累及周围软组织及间隙。少数眼眶淋巴瘤可同时伴有颅内淋巴瘤,表现为脑膜明显强化或脑膜肿块。CT呈等密度,T1WI/T2WI上一般与脑白质信号相等。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鉴别诊断:1.炎性假瘤:T2低信号。2.Graves眼病:主要是眼外肌的肌腹增粗,而肌腱一般不增粗,泪腺不增大。3.结节病:泪腺增大,眼外肌呈肿块样增粗,视神经增粗并强化,可蔓延至颅内视路,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4.淋巴管瘤:长T1WI/T2WI信号,亚急性出血期在T1WI呈高信号,典型者可见液-液平面。5.横纹肌肉瘤:常见于儿童,长T1WI/T2WI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可不均匀。眼眶局限性淋巴管瘤:又被称为“囊性水瘤”,形态不规则,由大小不等的淋巴管组成,内为淋巴液,无包膜,自发出血形成巧克力囊肿。包绕眼球生长,长T1WI/T2WI信号,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亚急性出血期在T1WI呈高信号,典型者可见液-液平面。鉴别诊断:1.炎性假瘤:T2WI明显低信号。2.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即有,或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常位于眼睑。3.淋巴瘤:T2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40岁以上多见。4.横纹肌肉瘤:儿童或青少年迅速发生的进展性眼球突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无片状高信号,T2WI可呈高信号。视网膜母细胞瘤:为婴幼儿常见的眼球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早期为单侧发病,后可为双侧发病,临床表现为“白瞳症”。肿瘤源于视网膜,向玻璃体腔内或向视网膜下生长,呈团快状,常有钙化和坏死。眼球内期:眼球大熊=小正常,内有肿块;青光眼期:眼球玻璃体内甚至前房充满肿块,眼球增大;眼球外期:肿块侵犯眼球外,并可沿着视神经侵犯,甚至沿视神经侵犯至颅内,视神经、视交叉等不规则增粗伴明显强化;远处转移期:肿瘤转移至肺、肝等全身器官。CT上肿块等密度,内有斑片或团片状钙化为特征,MRI上T1WI略高信号,T2WI明显低信号,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强化。鉴别诊断:1.PHPV(永存原始玻璃体增殖症):眼球小,晶状体后三角形略高密度的纤维血管性增殖物与残余的玻璃体相连,形成“高脚杯”形,无明确的肿块或钙化影。2.COats病(原发性视网膜血管扩张症,又称为大块渗出性视网膜病变):4~8岁发病,眼球大小正常,表现为视网膜下积液,增强后吴强化的肿块影。3.脉络膜骨瘤:成年人,高密度钙化位于眼球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