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梦见自己蹬脚就能飞还能下降(梦见自己蹬脚就能飞)

梦见自己蹬脚就能飞还能下降(梦见自己蹬脚就能飞)

噩梦怎样挣扎也醒不来?小心是你睡“瘫痪”了!简单4招破解

睡眠频频出问题,每每睡得好好的,突然感到呼吸越来越费劲,明明意识是清醒的,拼命挣扎却无法动弹,简直堪比走上一遭鬼门关,更可怕的是恍恍惚惚还有一个黑影压在身上……相信不少人都曾有过类似遭遇。而在从前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对于“鬼压床”的真相,充满着恐惧感与猜忌。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神秘的人体现象也逐渐得到了一些解释。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现在鬼压床也有了自己的专业名词,它叫作“睡眠麻痹”,也被称为睡眠瘫痪。完全不是旧时代里所想的那些鬼神之说或是神秘力量。

“鬼压床”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不妨先来剖析下我们的睡眠状态。其实关于人类的整个睡眠状态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一觉到天亮。

人的睡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非快速眼动期和快速眼动期。它们两个轮流上岗执行睡眠任务,换个4、5次班,天就亮了。

睡眠麻痹,只发生于特定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人一旦进入睡眠,身体的感觉功能会暂时减退,肌肉开始放松,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变慢、代谢率降低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也发生改变。在非快速眼动期睡眠中,我们还是能说两句梦话,变换睡姿的。

可一旦进入快速眼动期,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更难被叫醒,肌肉几乎就是完全松弛、麻痹,不受控制的,就像个木头人,不能说话不能动,但会出现眼球的快速运动和做梦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大多数梦都发生在快速眼动期,梦境总是千奇百怪的。如果在这个阶段人不处于麻痹状态,会在梦境的支配下,做出大幅度的动作或暴力行为,伤害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所以,睡眠麻痹,正是人体先天的保护机制。

举例说明,如果你在凌晨或清晨某个时刻突然醒来,而恰好又是做梦的快速眼动期,这个时候会发生这种现象:你意识醒了,然而,肌肉还处于麻痹状态,你想动却动不了。也就是所谓的“脑子醒了,身体还在沉睡”。这就是我们常常感觉到“鬼压床”了。

为什么真的能够看到一些画面?

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他真的看到了鬼怪神灵,看到有个人在向我招手!感觉实在是太逼真太强烈,真的不得不信啊!”

其实科学角度来说,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幻觉。睡眠瘫痪时,我们的大脑虽然有意识,可是我们的肌肉麻痹了啊,完全无法控制我们的身体。这时候,我们就会不由自制的通过心理暗示提取记忆里的恐怖片段,编造出具体的恐怖形象,然后自己吓自己!关键还都超真实。

如何应对“鬼压床”?

发生“鬼压床”的当下怎么办?

最重要的三个字放轻松!精神紧张的话,更易导致神经收缩,身体就更加陷入麻痹的状态了。一定要稳住,然后通过深呼吸,不断提醒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快就会过去即可。

第一,通常我们的眼皮和舌头还是相对比较灵活的,可以先试试动动。

第二,还可以快速转动眼球,让眼球做上下左右的运动,试着眨眼。

第三,再收缩嘴周围的肌肉,动舌头。或者利用声音的变化,比如咳嗽来唤醒自己,因为这类行为是受植物神经控制,即使在睡眠中也可以有意识的调节。

其次,我们也可以继续试着动动手指、蹬脚等,让身体慢慢从麻痹状态苏醒过来。

如果不挣扎继续睡会如何?

发生“鬼压床”时,我们都会对那种无法呼吸无法动弹的身体状态感到非常害怕,很担心如果不强行醒来,就真的会醒不过来,窒息而亡。其实这完全只是一种错觉。即使不强行醒来,也不会有事。我们只需放轻松,慢慢等待肢体自动苏醒即可。几分钟就够了。

“鬼压床”对健康有影响吗?

偶尔出现“鬼压床”并不需要过分担忧,如同感冒咳嗽的小问题一样,只是当时焦虑恐慌一下,并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如果经常发生“鬼压床”的话,就需要对自己的睡眠情况做出一番思考了。是否自己的睡姿有问题,或者生活习惯的一些问题。

如果“鬼压床”已经频繁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了,就需要去看看睡眠障碍的专科医生。

平时如何预防“鬼压床”?

其实目前的医学上还没有一个很准确的说法可以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发生,当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途径。但还是有不少的小习惯可以让我们尽量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

1、生活作息规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睡前不要看太紧张的视频或者小说。

2、避免负面情绪

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焦虑的心情容易引起梦魇,“鬼压床”等睡眠障碍。睡前可以听听音乐,做做瑜伽等有利于舒展身心。

瑜伽小贴士

闭上眼睛,全身放松,单腿站立,要注意的是,抬离地面的腿不能架放到另一条腿上。站立过程中身体可以摇晃,只要抬起的那只脚不落地就行。

由于单腿站立,会将人体的气血引向足底,人的脚上有六条重要的经络通过,通过站立后达到对脚部经络的刺激和调节,经络得到了锻炼,那么经络对应的脏腑和它循行的部位也就相应得到调节,身心可以得到放松和舒缓。

3、调整睡姿

有压迫感的睡姿易导致“鬼压床”。比如手压着胸口、蒙头大睡、趴着睡等睡姿都容易导致呼吸和血液循环不顺畅,继而中招。选择侧卧睡,相比平躺碰上“鬼压床”的概率低一些,同时还要保持卧室空气流通。

4、增强身体素质

体弱多病者也易发生睡眠瘫痪。另外,睡眠瘫痪也被报道与疾病密切相关,包括睡眠障碍(如嗜睡症)和心理或精神疾病精神药物的滥用也会增加睡眠瘫痪出现的可能。

静下来,听心理老师解解梦

倾听I成长I学习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好多学生跟我问询过“梦”,也有想我在心理课上讲讲和梦有关的知识,一直没实现,恰好《当春》的罗佳旭同学和我约稿,我便借此与同学们来 “解解”梦,感谢罗佳旭同学。

写在开头的话: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梦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生理现象,已经被诸多研究者大量研究,作为一个心理老师,我能做的,就是真实的分享和报告一些研究结果,为了便于大家连贯阅读,不觉枯燥,我将把后续的文字通俗化、故事化,并不追记研究出处,先于此备注,谨对研究者们以敬意。下面所列的是研究结果和相关信息的参考书目或文章:《心理学最佳入门》(桑德拉•切卡莱丽 诺兰•怀特著 周仁来等译);《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罗杰•霍克著 白学军等译)、《心理学导论》第13版(John O•Mitterer•著 郑钢等译);《梦的奇幻与真实》(郭菲, 陈祉妍* 科学通报 2018 年第 63 卷第 1 期:22 ~ 31);《做梦的认知神经理论及机制》 (郑晶 陶嵘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年第24卷第6期);《大学生的梦内容探索研究》(安献丽 华东师范大学[D]2005);《怪诞心理学》(理查德•怀斯曼著 蒋涛译)、《三国志》(陈寿著 裴松志注)。

曹操曾跟将士说,他做梦时能起身杀人,让别人不要在他睡觉时靠近他,并演了一回梦杀近侍,觉醒后,自责了一番,下令安葬,便不了了事;却证实了他能在睡梦中杀人,众人便不敢造次。

曹操的这一出“梦中杀人”演绎,大约是保护自己的政治手段,让别人对他畏而远之。他可能更多的是梦见了自己杀人,就像我们平时做梦一样,他只是做了个这样的梦。至于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大家应该都能有所分析,比如因为他身处乱世,尔虞我诈,战争不断,现实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所以就自然会梦见了。如果你是这么想的,恭喜你,如果你学心理学,你会是认知神经学派的推崇者。该学派就认为梦境是对日常事件的反映,因为白天清醒时活动的脑区在睡梦中依然保持着活性。我们的梦表达了大脑对白天的经历进行分类和储存的过程,所以,一个对老师不满的学生可能会梦见在课堂上让老师难堪。而饥肠辘辘的我们做梦时会梦见好吃的。也许有的同学会有其他分析和解释,暂且搁置下,我们先来说说梦是怎么回事儿吧。

梦大多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中。人入睡后会经历四个阶段和一个快速眼动阶段,四个阶段由浅入深,可以用脑电图仪(EEG)记录人睡眠过程的脑电波。入睡后的第一阶段我们的心率会降低,呼吸不规律,全身肌肉放松,可能引发反射性肌肉收缩,发生入睡抽动,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不必羞于向他人承认我们睡觉时抖手蹬脚的活动。如果在这时被唤醒,我们可能说自己睡着了,也可能说没睡着。而往往,这个阶段的我们,是比较容易被唤醒的;接着是第二个阶段,睡眠加深,体温进一步下降,丘脑会产生一阵独特的脑电波,使睡眠中的大脑不受外界刺激的干扰,也是睡眠与觉醒的真正分界,如果在这种脑电波出现4分钟后,唤醒睡觉的人,他们大部分都会表示自己已经睡着了。进入第三个阶段,睡眠进一步加深,这时脑电波呈现少量∂波,意识渐渐模糊;当脑电波呈现大量∂波时,睡眠进入第四阶段(深度睡眠),此时大脑一片空白,如果这时我们被很大的噪声惊醒,一般会感到脑子一片混乱,可能记不得有噪声。当我们经历完这四个阶段后,并不是再次进入阶段1,而是进入快速眼动阶段,而梦,会非常活跃的出现在这个阶段里。称它为快速眼动阶段(REM)或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是因为该阶段入睡者的脑电图会表现出非常快速的波,外显在行为上,我们的眼球会上下左右转动,如果你好奇,可以观察你的舍友、或家里小孩在该睡眠阶段的眼动表现。当然,如果他睡觉时眼皮闭合,你也没必要为了验证,去把人眼皮支开。

所以,做梦是每个人在正常睡眠时都会经历的活动。当然,有的同学可能会抗议,我从没有做过梦。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么恭喜你,如果你早出生70年,你会是尤金•阿瑟瑞斯基老师喜欢的被试。因为他曾经做过相关的实验。1953年,阿瑟瑞斯基征召了20名正常成年人作为被试。将电极装置链接在被试眼部周围的肌肉上,电极的另一端用导线与灵敏的电子测量仪器相链接,导线一直延伸到隔壁房间,研究者在那儿监控被试的睡眠。然后被试就可以正常地入睡了(每个被试参加观测不止一夜)。整个夜晚,研究者会在被试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时将其叫醒,并对其询问,在27人次的唤醒次数里,20人次详细报告了非常形象的梦境,其余7人报告感觉到了在做梦。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进行验证,比如让别人在你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时将你叫醒;也可以自己在入睡前定个1小时10分左右的闹钟,这样的话,你会知道自己做梦了。

那么,有没有可能不做梦呢?还是有的,比如一些脑损伤的人。对于常人,也可以用药物、酒精等客观原因来抑制快速眼动睡眠。但这并不是有利于健康的做法。斯坦福大学的威廉•迪蒙特曾做过一项剥夺做梦的实验。他将8名被试带到自己的睡眠实验室,将小电极连接在被试的头皮和眼部周围,用以实验观察记录。

研究程序是这样的:开始阶段,允许被试整夜正常睡眠,以便确定和记录被试正常情况下做梦的数量和睡眠模式;接着就是要剥夺被试REM睡眠或者有梦的睡眠。在之后的时间,每当电极传导的信息表明被试开始做梦时,研究者就唤醒被试,要求他在床上坐起来直至有迹象表明他已经完全清醒,几分钟后才允许他们再次入睡。在完成做梦剥夺后,就允许被试整夜安然入睡而不被打扰,进行“恢复”,并记录研究数据。

结果表明:人需要做梦。如果不允许做梦,经过连续几夜剥夺做梦的睡眠,就会增加人们做梦的压力。在经历做梦剥夺的阶段后,被试做梦的数量有所增加,且做梦的时间也显著延长,这种增长会持续几个晚上,以便在数量上尽量补偿被剥夺的梦。这种现象被研究者称为“REM反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无法戒除为了睡眠而服用安眠药或酒精制品的习惯,因为一旦他们停止使用这些东西,过于强烈的REM反弹会妨碍他们的睡眠,导致他们害怕睡觉并重新开始服用这些药物或酒精来避免做梦。如果你的父亲嗜酒如命,那他可能一直在剥夺自己的REM睡眠,一旦他停止饮酒,REM反弹作用极其强烈,以至于他在清醒时也会出现做梦,时间过长,可能会恍惚的出现幻觉。当然,研究者们后续的深入研究也阐明了,做梦不仅仅会出现在快速眼动阶段,还会出现在整个睡眠过程里,且每个人正常情况下都会做梦。

你可能会问,既然每个人都会做梦,那梦见的内容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多研究者已经进行了探索,有的说梦是内心隐秘的欲望和情感,由于做梦时意识处于“休息”状态,而被压抑在无意识的欲望和情感就会被释放出来;有的说梦是为了预示着现实中生活事件的,比如非常著名的林肯总统梦中预见被刺杀的传说;还有的则认为梦是大脑将白天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重新组合、创新的过程;也就是说,梦可以帮我们进行问题解决。比如苯结构的研究者凯库勒,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蛇盘成圆形,便想到将碳原子排列成圆环,苯的结构式问题就解决了。如此的故事,历史上比比皆是,缝纫机发明者伊莱亚斯•哈维;研究神经活动的化学传递的Loewi博士,都是在靠做梦创造性的解决了困扰自己的问题。同学们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同的做梦经历支持不同的研究结果,但有一个现象,同学们大约都会表示认可,就是,我们会在生活中对某件事抑或某个人,甚至某句话感觉熟悉,似曾相识,好像在梦中梦见过一样,特别真实,却记不得具体。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解解这个相同的“梦”。

首先,请同学们在3s内快速记忆下面的词语,尽量全记住。

台灯 岩石 香蕉 蠕虫 时钟

婴儿 骏马 宝剑 鸟儿 书桌

其次,为了这个实验能够充分的进行,我们暂且插入另一个话题,来教教同学们如何捕捉我们的梦。

1. 就寝之前,做好记住你的梦的计划。把笔、纸或者录音机放在旁边;

2. 如果可能,最好不用闹钟,让自己慢慢醒来,自然醒来几乎总是紧跟在REM睡眠之后;

3. 如果你很少记住你的梦,可以设定一个闹钟,在你正常醒前1小时10分左右把你叫醒。这样做虽然不如自然醒效果好,但可以帮助你捕捉梦;

4. 醒后不要睁开眼睛,静静的躺着不动,去回忆你的梦境,回忆尽可能多的细节;

5. 如果可能,闭着眼睛记录下你的第一个梦(如录音或写下来)。因为睁开眼睛会破坏梦的回忆。

6. 再次回忆梦境并尽可能多地记录你能回忆的细节。梦的记忆消失得很快。要记住梦的情节、角色、活动以及伴随的情感;

7. 在同一本梦的日记本里记录梦,按照日期顺序写,并定时回顾。这个过程可以揭示周期性的主题、冲突和情绪。这几乎总会带给你有价值的启发。

好了,让我们回到上面的实验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刚记忆的十个词语,下面有五个相关的词,希望能给你一些提示。

光线 水果 时间 奔驰 羽毛

请拿出一张纸,将你能回忆的词语下下来,请不要往前翻看答案,除非你已经尽力回忆了。

怎么样,你记住了几个?可能你记住的词是“台灯、香蕉、时钟、骏马、鸟儿”。同学们应该能觉察,容易记住这五个词语是因为刚刚看到的提示词“光线、水果、时间、奔驰、羽毛”,它们起到了提示作用。这个实验并不说明你的记忆差,而是这些词进入了你的潜意识里,只要之后有稍许的线索,你就能回忆起或者说产生熟悉感。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梦境。在你醒着的时候,发生的某件事很有可能会作为线索让你想起自己的梦。生活中,我们可能做了很多很多的梦,也遇到了很多很多事。做的梦大部分都和遇到的事情无关,所以遗忘得非常快。但是,一旦某一件事于梦境相关联来了,或者说我们梦中的事在现实中发生了,我们就会很快搜寻做的梦,回忆起来,或者觉得很熟悉,甚至,还会说服自己这个梦预测了未来。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样,是因为大约80%的梦都远离甜蜜、集中到了负面事件,而我们的记忆,更倾向记住负面的事情,坏消息触发梦境记忆的可能性要比好消息大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梦境预言都是死亡和灾难。其实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负面的信息也是比较敏感的,大家想想一下,是不是特别容易回忆起老师的口头禅(说它负性,是因为它的频繁能够带来烦躁情绪)、口误以及某些囧的事件等等。

聊到这,相信同学们对梦有了一定了解,最后,要聊聊的,就是大家特别感兴趣的——像《盗梦空间》里演的那样,能不能去控制梦,植入梦(记忆)。

答案是肯定的,但不像电影里演的那般丰富和戏剧,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具体的研究不多赘述,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搜索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的“反弹效应”实验。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两个证明了“清醒梦”存在的实验研究。这源于在梦的研究中,存在一种梦,个体会在感觉自己在梦中完全觉醒,能够正常地思考和活动。这种梦,就是清醒的梦。

20世纪70年代末,研究者凯斯•赫恩用实验验证了清醒梦。他对一些声称有清醒梦境体验的人的大脑活动进行了检测,检测中,赫恩让被试在做清醒梦的时候左右转动眼球八次,他发现,清醒梦出现在REM睡眠时,和常规的梦一样,大脑活动没有任何异常。2000年,斯坦福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Stephen LaBerge及其同事,也用实验证明了清醒的梦确实存在。在实验中,被试同意当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时,发出预定的信号:其中一个信号是在梦中突然向上看,产生明显的眼睛向上的运动;另一个信号是(在梦中)左手和右手用事先预定的方式握拳。实验结果也显示了被试正在做着清醒的梦。

说到这,同学们会不会惊诧,如上述研究,那文章开头说的曹操梦中杀人就是真的了,他真的能在梦里把人给杀了。。。。。。别自己吓自己了,同学,这是做梦,不是现实。不信?那看完这篇报告,请由着好奇心,按着下面的步骤来体验一下控制我们的梦吧,或许,你也能做清醒梦并控制它呢。

1. 给闹钟定时,让闹钟分别在你睡着后第四、第六、第七个小时把你叫醒。理论上,在这些时间点,你很有可能是在做梦,闹钟会把你从梦境中直接唤起;

2. 如果你在梦中被闹钟叫醒,请花10分钟时按把所做的梦记录下来,或者四处走走。在继续睡觉之前,仔细想想被叫醒前做的梦。告诉自己说,我要继续做同一个梦,那么这次你就会做一个清醒的梦了。

3. 在自己的一只手上写下一个字母“A”(表示awake,清醒),另一只手上写上字母“D”(表示dream,做梦)。然后,无论你看到哪只手上的字母,问问自己现在是出于清醒状态还是睡眠状态。这样做有助于你习惯这个套路,当你在做清醒梦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手,就会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在睡觉之前,你先躺在床上,请花1分钟时间看看自己的双手,默默的告诉自己,在梦中你也会看一下自己的双手。

4. 这样一来,当你做了一个清醒梦时,你会发现,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问自己那个问题,你究竟是在梦中还是现实中。好消息是,有很多办法可以让你判断是梦境还是现实。首先照照镜子,如果只是一个无比清晰的梦,镜子中的影像会渐渐虚化消失;如果是现实,那么镜子中的影像会越来越清晰。其次,在自己胳膊上咬一口,如果是在做梦,你是做不到的;如果是现实,你会感觉疼痛难忍。最后,想办法斜靠着墙壁,如果是做梦,你会穿墙而过;而现实中,如果那不是一堵危墙的话,什么都不会发生。

写在文尾的话:

如果你要进行上述体验,请提前跟你同宿舍的舍友打好招呼,不然你可能会被认为是神经了。

梦里唱歌、跳跃、拳打脚踢?可能是患了这种疾病

在门诊中,总能碰到一些患者的家属这样诉说:“大夫,我老伴儿睡觉很不老实,动不动就把我打醒了,有时候还嗷嗷叫,吓得我也睡不好。这是一种病么?怎么治呢?”生活中,确实有些人睡觉不老实,还时长拳打脚踢、手蹬脚刨,甚至大喊大叫。这些睡眠行为异常与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有关。

什么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

我们都知道,正常睡眠可以分为非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英文简称NREM)和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英文简称REM)。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英文简称RBD)是一种以REM睡眠期间伴随梦境及肢体活动为特征的睡眠疾病,发作时的暴力行为可造成自身及同床者伤害,并破坏睡眠。

其临床特点在于,患者在REM睡眠期出现持续或间歇性肌张力增高、多梦及梦境演绎行为,可能出现从肌肉抽动到各种复杂剧烈的行为动作,如讲话、唱歌、喊叫、挥拳、抓取、谢制、跳跃、坠床等。多数梦境都有暴力内容,常常伴随与梦境相关的暴力行为,可导致患者自伤或伤及他人。

RBD根据病因可以分为特发性RBD和继发性RBD两种。

特发性RBD作为一种独立症状单独出现,无其它伴随症状。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鲜活或暴力的梦境,及与梦境相关的行为或情感反应。典型临床表现是睡眠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动作甚至是暴力行为,如殴打同床者,甚至下床活动、伤人或毁物,患者在清醒后可清晰回忆梦境内容,但对睡眠中出现的异常行为活动无记忆。

继发性RBD又分为药源性RBD、症状性RBD和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相关的RBD三种。

1.药源性RBD。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乙醇、咖啡等,均可引起RBD的发生。

2.症状性RBD。如某些可影响脑干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发作性睡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癫痫、多发性硬化、吉兰-巴雷综合征等,RBD仅为这些疾病的部分症状。

3.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相关的RBD,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等,RBD常为这类疾病的前驱/早期症状或伴随的临床表现。

RBD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1.防护措施,推荐的方法包括在地板上放置床垫、将家具的边角用软物包裹、对玻璃窗进行安全性保护、睡前移去潜在的危险物品,如利器、玻璃、水杯水壶等。此外,建议患者的同床者与患者分室居住,直到患者RBD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同时RBD患者需规律作息时间,避免使用有精神兴奋作用的药物和酒精。

2.药物治疗:

(1)氯硝西泮(B级推荐)。氯硝西泮是治疗RBD的有效药物,但慎用于RBD伴有痴呆、步态异常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2)褪黑素。褪黑素治疗RBD优势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该药对于治疗合并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等、帕金森病的患者有明确疗效。

一旦患有RBD,采用以上防护措施和治疗药物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我们应正视睡眠中的不当行为,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保障优质睡眠。(满玉红)

作者: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行为评估与诊断学组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东北睡眠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满玉红

“达医晓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