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杀小孩判多少年(杀小孩)

杀小孩判多少年(杀小孩)

山西男孩遇害案:同村邻居发声,谢某多早已结扎,不太可能怀孕

据澎湃新闻消息,5月26日,山西男孩遇害案所在村子的一位村民表示,犯罪嫌疑人谢某多在生完被害人张某侨后就做了结扎,不太可能怀孕。目前,关于谢某多是否怀孕,官方还未公布准确消息。但可以明确的是,不管她是否怀孕,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这起案件非常恶劣,社会影响极坏,怀孕并不会成为其逃避法律判决的保护伞,我们始终相信法律会做出公正的裁决。

被害男孩张某侨

案件回顾

2023年5月4日,山西运城临猗县警方接到一位母亲的报案。她称儿子张某侨于5月3日凌晨,从临晋镇下豆氏村家中离开后一直未归,疑似离家出走。起因是张某侨拿了家里的钱,她打了两下,儿子就走了。她表示,儿子走的时候带了书包还有吃的。

张某侨的姑姑奶奶在抖音上寻找

接警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和寻找,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失踪男孩的踪迹。男孩生父家的亲戚朋友四处寻找也没有结果。与此同时,张某侨的生母谢某多和继父王某虎也在线上线下发布寻人启事。

5月15日,男孩生父家的亲戚再次联系谢某多时,对方已经关机。直到5月23日,警方在邻村一墓地找到被害小男孩的尸体,这个墓地是张某侨继父爷爷的坟地。当时张某侨的尸体被塑料包裹着,已经严重腐烂。后经法医鉴定,死者多根肋骨断裂,牙齿脱落,双耳有出血痕迹,身上多处瘀血……所有症状显示其生前遭遇暴力殴打。

张某侨生母

后经警方调查发现,被害人张某侨的亲生母亲谢某多和继父王某虎有重大作案嫌疑。5月24日,临猗县警方将犯罪嫌疑人谢某多、王某虎逮捕。

5月24日晚,被害男孩张某侨在生父村庄下葬,有近百名村民为男孩送行,他们带了鲜花和玩具。一村民表示:“孩子太可怜了,我们送他最后一程。”

继父一直有暴力倾向

据了解,犯罪嫌疑人王某虎此前是一名大车司机,他的父亲很早之前就去世了,家里只剩下母亲。王某虎在家里横行霸道,他喝酒后连母亲也打骂。王某虎此前有两段婚姻,但之前的妻子都不堪其家庭暴力选择离婚。王某虎与第一任妻子育有一女,他也曾殴打自己的亲生女儿。

王某虎

谢某多和王某虎在一起后,两人一直在县城生活,后来交不起外面的房租就回到老家村子。有邻居表示,张某侨非常瘦小,平时没什么精神与活力,身型和他的年龄很不符合。他们以前经常看见张某侨在前面跑步,王某着自行车跟在后面,当时还以为是锻炼身体,现在想想很可能就是变相体罚。

生母以前对儿子很好

男童母亲和继父

谢某多的一位闺蜜向媒体透露,以前她对儿子很好,从来不打骂孩子,还经常带着孩子出去玩。然而,自从她跟王某虎在一起后,性格就大变了,处处向着她的新丈夫,不仅对儿子关心很少,有时候还任由王某虎打骂自己的儿子。其实,谢某多的父母一直不同意女儿跟王某虎在一起,因为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很不好,但无奈女儿就是非要和他在一起,两位老人也没办法。

据谢某多的闺蜜透露,张某侨失踪后,谢某多还给她发信息,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担心。然而,谁也没想到,一个母亲竟然能在做出如此罪恶的事情后还假惺惺地演戏。

谢某多说自己怀孕了

被害男孩亲属透露,谢某多在被逮捕后对警察说,孩子是她打死的,继父只是埋了她,她还表示自己怀孕了。网友对此纷纷表示,她这是想用怀孕当挡箭牌,借机逃避法律的追责。不过据其同村邻居透露,谢某多早已做了结扎手术,怀孕是不可能的。目前还没有可靠消息证明她已经怀孕。

张某侨的生父

被害小男孩生父表示,他们不会谅解,一定会追究到底,要让犯罪者受到应有的制裁。网友们也表示,一定要对其严肃查处,坚决不放过一个恶人。

魔鬼都会伪装,就像西游记里的白骨精,企图通过装柔弱、装无辜摆脱嫌疑。不过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孩子的亲生母亲竟然会是魔鬼,而直到现在她还执迷不悟,还试图为其恶毒的丈夫开脱。不过,我们始终相信法律会做出公正的裁决,以此告慰无辜受害的小男孩。

未成年是挡箭牌?13岁男孩14岁女孩后杀其母,却只判一年

前言

在2004年的黑龙江哈尔滨,发生了让人气愤不已的案件,13岁的男孩女孩后,只因不满女孩家人报警,便上门残忍将女孩母亲杀害。

整个案件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这个男孩为何敢如此胆大妄为?最后法院有没有将他判处应有的惩罚?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家庭教育的失败

杀人凶手名叫赵力宝,13岁,1991年出生在哈尔滨一个村庄里面,由于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包工头,平常也不少挣钱,所以赵力宝的家境也比较优渥。

加上他是独生子,所以自打出生起,他在家里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所以他从幼儿园起,就养出了一个刁蛮跋扈的性格,打小就欺负别家小孩。

为此不少孩子的父母都找上门,想让赵力宝的父亲好好教育下他家孩子,可谁知,他不但没有教育孩子,反而还将那些找上门的家长全都臭骂了一顿“我自己的孩子我自己会管,别JB没事过来瞎操心”。

有些比较执拗的父母,他甚至会拿出木棍将他们一个个都赶了出去;并且在事后,他还会鼓励赵力宝,告诉他“这是男子汉的象征”。

还在成长时期的赵力宝,在看到父亲非但没有责罚反而是一顿鼓励之后,就愈发大胆。

在小学的时候,他后面跟着一群“小弟”,有一次甚至当着其他男孩子的面,将一个女孩子的裤子当众扒下来,并嚣张的说到“这是勇气的象征”。

女孩的父亲得知后,上门去找赵力宝的父亲讨要个说法,但他非但没有道歉的意思,反而一脸嚣张跋扈,将女孩的父亲怼了回去,眼看着对方如此蛮横不讲理,女孩的父亲只能自认倒霉,遇上了这么个狗东西。

很快小学毕业的赵力宝在父亲砸钱的帮助下,上了一个初中,但他并不喜欢学习,还经常欺负其他学生,学校勒令将他开除。

在辍学之后的赵力宝,就变成了当地的混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其他混混的带领下,第一次接触了,自此他就特别好奇,一直想要亲身实践。

恶魔本性浮现,杀人!

在2004年7月27日的中午,宋惠丽让14岁的女儿明芳,去邻村舅舅家送东西,在路过一片玉米地的时候,正好遇上了闲着没事的赵力宝。

明芳也深知对方是个无赖,便想着走快一点甩掉他。

可谁知赵力宝这个禽兽,一把将明芳拖进玉米地里面,明芳大声呼救,可在这么荒凉的地里,平基本上没有人会在这边经过。

赵力宝眼见她竟然反抗自己,直接拿出刀抵住明芳的喉咙,并扬言“你不听我的话,我就一刀杀了你”。

明芳听到后身体明显一颤,然后哀求对方放了自己,可现在精虫上脑的赵力宝怎么可能放过她,利用自己一米七的个子,踩倒一片玉米,然后将明芳按倒在地。

学着之前看的动作,想要对明芳实施,原本在对方压过来时,明芳还想反抗,可瘦弱的她又怎是130斤的赵力宝的对手,然后无奈的被对方奸辱。

在事后,赵力宝还威胁明芳,如果敢说出去,就拿刀捅死自己。明芳听到后连连点头,生怕对方再伤害自己。

之后,明芳强忍着身体的疼痛,晃晃悠悠的走到了舅舅家中,舅舅看到明芳衣衫凌乱,腿上还有着干涸的血迹,当即就意识到不对,就问明芳发生了什么事情。

明芳什么也不说,就是掩面哭泣,然后她舅舅立马打电话通知明芳的妈妈宋惠丽。

当宋惠丽赶到过后,看到在一旁哭泣的女儿便问了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明芳再看到自己的妈妈后,便将赵力宝她的事情说了出来。当明芳的舅舅听完后,当即就准备拿刀去赵力宝家要个说法,但明芳的妈妈宋惠丽却上前阻止。

她深知这一家人的脾性,并且上门又不能给个说法,为了给自己女儿一个公道,于是便选择报警处理。

可警方将赵力宝抓获后,却因对方才13岁,还没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警方当场就释放了赵力宝,宋惠丽上前询问,却只是得到了警方轻描淡写的一句“私下处理”。

坚持为自己女儿找到公道的宋惠丽,一纸诉状将赵力宝告上法庭。经法庭的审理过后,9月21日通河县法院做出判决:被告人赵力宝向明芳赔偿医药费、精神损失费等攻击9021元,由监护人履行。

在判决书下来之后,赵力宝的父亲狠狠揍了他一顿,气的天天在家骂他。而赵力宝,非但没有丝毫悔过,反而将自己所遭受的待遇,全部归咎于明芳的家人身上。

在一次赵力宝被喝完酒的父亲痛打之后,他再也按耐不住自己怨恨的心情。于是在2005年9月26日晚上,赵力宝从家里拿一把水果刀,趁着夜色翻进了宋惠丽家里。

然后当着明芳的面,拿起水果刀捅向了宋惠丽,在连捅十几刀之后,丧心病狂的赵力宝,竟在宋惠丽的尸体旁边,再次侵犯了明芳,并告诉她“这就是你告我的代价”。

邻居在明芳的哭泣声中,打开了宋惠丽的家门,一开门就看到被杀死的宋惠丽,并且一旁的明芳也衣衫不整的蜷缩在角落。

邻居立马报警,警方到达案发现场,然后竟法医鉴定,死者宋惠丽身上的刀伤竟然有19处,足见赵力宝到底有多么丧心病狂。

其实宋惠丽也是一个可怜人,38岁的她在之前丈夫的家暴下,不堪忍受,然后在2002年与其离婚后,带着女儿改嫁到通河县风山镇青山村的农民于成义。

这次事件,宋惠丽依靠法律的途径,想要为了自己唯一的女儿讨回公道,可谁知却被这个“恶魔”连捅19刀命丧黄泉,在死后,自己的女儿竟再次被这个畜生。

在案发第三天后,警方终于在一家旅馆内,抓到了在里面躲藏的赵力宝。

“未成年”保护伞

经警方调查询问,赵力宝对自己杀害宋惠丽的事实供认不讳。

此时明芳的后爹赶回家中,他在得知自己外出务工的时间里,自己的妻子被杀,自己的女儿也被两次,一时气愤之下,便想拿刀去报仇。

但他看到,在一旁受到身体和精神双重打击的明芳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他害怕自己杀掉赵力宝之后,明芳就没人照顾,成为一个没爹没娘的孤儿。

于是他如同像妻子宋惠丽那样,再次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家人。他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请最好的律师只求让赵力宝被判处死刑。

于是在2006年3月7日这天,明芳的父亲再次将赵力宝告上了法庭。

但法庭的判罚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法官再次以赵力宝未满14周岁为由,无法与其量刑,然后仅仅判处赵力宝1年。

这个判罚显然太轻,完全没有达到明芳父亲想要的效果,但由于他也是个农民不懂法律,没有选择再次上诉,并且他也完全对法律丧失了信心。

明芳在此次事件之后,开始抑郁不再上学,并且出门还要面对村里面的流言蜚语,慢慢的就不再说话,如同行尸走肉般生活在这里。

为了保护好明芳这个女儿,明芳父亲带她离开了这个伤心地,直到现在也找不到两人的踪迹。

后记

这次事件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到底起了多么大的作用,身为父母没有好好的教导自己的孩子,没有给他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有时候就是因为过度的溺爱,才导致孩子没有长成一个“人”。

其次,现如今孩子越来越早熟,不能因为是“未成年”这三个字就对他们的犯罪事实避而不见,“未成年”不是他们犯罪的理由,更不是法律保护他们的理由。

未成年保护法,保护的是那些人格健全,心底善良的祖国花朵,而不是那些根本不能称之为人的东西!

广州83岁母亲毒死亲生儿子,法院的判决让人泪目

2021年10月26日,广东省越秀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

嫌疑人王宛兰在粥里添加过量安眠药,毒杀亲生儿子李建恩。

经过4个小时的审理,法官起身宣读判决,所有听审人员屏住呼吸。

下一刻,法官宣布:犯罪嫌疑人王宛兰当庭释放。

无数网友震惊:“这不是正当防卫杀人,而是故意杀人,何况虎毒不食子,母亲杀儿又怎能一点责任都不承担?”

可当看到王宛兰与他儿子的一生,所有质疑判决的人,都沉默了。

1971年10月14日,广州市人民医院。

一声啼哭过后,王宛兰看着护士手里的婴儿,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向来拮据的丈夫,掏钱买了四大箱喜糖,分给整个楼层的医生护士还有病人。

14年前,王宛兰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她和丈夫想再要个孩子,可她到37岁才再次怀孕。

考虑到她是高龄产妇,丈夫对她无微不至。

他早上6点上班,为了不让她操劳,他每晚都要花2小时做一大桌子菜,方便她第二天热着吃。

临近预产期的那个月,丈夫更是从公司请了长假,专心在家照顾她。

儿子李建恩出生的那一刻,王宛兰咬牙撑着坐了起来。她看着儿子粉红的脸,眼中满是欣慰与期许,轻轻唤道:“乖孩子,叫声妈妈。”

丈夫笑她傻,哪有孩子这么快就会喊爸爸妈妈的。

一年后,王宛兰又试着让李建恩喊妈妈。

李建恩对她的呼唤没有一丝反应,歪歪斜斜地想站起来,可那双臃肿的腿不停地发颤。他没走两步就摔在地上,口水流得满地都是。

这一次,丈夫没有笑。王宛兰看了眼大儿子,心想他不到一岁就会喊妈妈了。

丈夫仍安慰她:“孩子学说话有快有慢,有些孩子三四岁才说话,别担心。”

随着孩子一年年长大,丈夫的安慰越来越勉强。

李建恩5岁那年,他跟同龄孩子的差别再也藏不住了。别的孩子在院子里奔跑,李建恩连走路都要摔跤,说话也局限于发出“啊啊呜呜”的怪声。

有一次,李建恩打翻了水盆。冰凉的水浇在身上,他浑然不觉,仍是咧着嘴,伸着舌头,瞪着茫然的眼睛,硕大的脑袋摇得跟摆子一样。

王宛兰看到这一幕,“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医院的走廊仿佛没有尽头,王宛兰的丈夫蹲在诊断室门口,比5年前等待儿子出生时还要紧张。

终于,他们等到诊断书,赫然看到一行字:初步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

“这是由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疾病,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

“智力低下”“发育障碍”“畸形”……

每一个短促的描述,都如子弹击中王宛兰。而当医生说“目前尚无有效治愈的手段”时,她忍不住颤抖的身体猛地僵硬,紧接着被一阵眩晕击中,眼前骤然漆黑。

两天后,王宛兰和丈夫抱着李建恩,来到省人民医院。他们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伍,最终等来了相同的诊断结果。

接下来几年,他们把省内外各大医院跑了个遍,但一封封相同的诊断书,逐分逐寸地摧毁了他们仅存的希望。

回家的车子一路颠簸,王宛兰紧紧依偎着李建恩的前额。不一会儿,孩子的脸湿了一大片,全是她的眼泪。

她抱着儿子站在阳台,望着别家孩子在院子里跑闹,心里塞满凄楚与绝望。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突然,她听到李建恩口中传出近乎呜咽的声音:“妈……妈……”

王宛兰“砰”地跪在地上,抱着李建恩大哭起来。他8岁了,终于学会喊她妈妈,可他以后无论长到多大,智力都只有7岁孩子的水平。

但对王宛兰来说,能听儿子喊一声妈妈,她便心满意足。

她把李建恩越抱越紧,在心中对自己说:“我就当他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让他无忧无虑度过一生,也很好。”

李建恩18岁时,依然只会说“爸爸妈妈”,连10以内的口算都不会做,好在已经能在搀扶下走动,还学会了自己吃饭、上厕所。

王宛兰和丈夫白天上班,请了一位保姆在家照顾李建恩。下班后,夫妻俩一左一右扶着儿子在小区里散步。

他们每天都会去小区门口吃点心。李建恩抓着勺子吃粥,每次吃得衣服上、桌子上、地上到处都是。

来往的人忍不住皱起眉头多看他几眼,只有王宛兰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时而露出欣慰的微笑。

有一件事,始终横亘在她的心头:自己和丈夫都已年过半百,等他们老了或者不在了,谁来照顾李建恩。

她和丈夫决定,好歹给儿子找一个媳妇,不管怎样都行,只要愿意照顾他。

他们把30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作彩礼。许多人家看到彩礼数额,纷纷跑来谈亲事。

王宛兰给他们打预防针,说儿子有点问题,姑娘得多受些委屈。姑娘家的父母笑着说没事没事,女孩子就要学着多照顾别人。

他们来到客厅,看到李建恩张嘴摇头的模样,方才的笑脸染上了铁青色。伴随着一下近乎抽搐的“啧”声,头也不回地走了。

短短一周,门庭若市的李家便无人问津,县城里的人都在讨论“某某家在给傻儿子找媳妇”,言语中满是嘲笑。

丈夫不甘心,把每个月挣到的钱加到彩礼数额上,可无论怎么增加彩礼,也没有人家带着姑娘上门。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11年后,69岁的丈夫因突然高血压被送进医院,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急转直下。

王宛兰握着丈夫干瘦的手,他们为儿子找媳妇的愿望,此刻彻底断念。

在丈夫的葬礼上,李建恩对眼前的一切浑然不知,一边摇头晃脑,一边“啊啊呜呜”地乱叫,间或的一声“爸爸妈妈”,更让王宛兰内心一阵绞痛。

她抱住轮椅上的儿子,望着丈夫的遗照说:“建恩在这世上,只有我了啊!”

有人劝王宛兰把李建恩送去福利院,她走访了附近几个福利院,发现那里有许多孤寡老人,整日干坐着无人照顾,看得她连连摇头。

她也不想扰乱大儿子的生活,最终决定一个人在家照顾李建恩。

每天除去料理李建恩的起居,王宛兰还会去小区服务站测血压,生怕自己也会有个三长两短。

李建恩30岁生日那天,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告诉王宛兰,她的血压偏高,建议她去医院检查。

这一查,不仅查出高血压,还查出心脏病。

第二天,王宛兰攥着体检报告,比平时晚起了半个多小时。她本想等李建恩喊“妈妈”时再起来,左等右等没等到,她只好挣扎着起身,端着脸盆来到儿子的房间。

脸盆“哐当”一声砸在地上。李建恩侧身摔倒在地,一条腿挂着床沿,脸涨成青紫色,大口大口地喘气。

李建恩立刻被送入医院。医生从抢救室出来后,脸色沉重地告诉王宛兰,李建恩发生了严重的脑萎缩,不仅智力进一步退化,下半辈子也只能在床上度过。

从此,小区门口的早餐店,再也看不见和儿子坐在一起喝粥的王宛兰,有的只是一位面容愁苦的母亲,拎了早餐就急匆匆地往家里赶。

李建恩出院后,每天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为了避免久卧导致生疮和血液堵塞,王宛兰时刻守在床头,时不时为他翻转身体,推拿关节。

尽管如此,李建恩因为丧失行动能力,全身肌肉不断萎缩,后来连吃饭都变得很费力。

王宛兰喂他一口饭菜,他咀嚼5分钟都咽不下去,最后大部分沿着嘴角掉到地上。

王宛兰只好先把饭嚼一遍,然后喂给李建恩吃,很快她发现米饭变得又冷又咸。低头一看,原来自己的眼泪正顺着下巴,“滴答滴答”地往饭碗里掉。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16年。

2017年,84岁的王宛兰因突发心脏病被送进医院。住院期间,王宛兰觉得自己越来越虚弱,连上个厕所都变得很吃力,想到还在家里躺着的儿子,她内心一阵绝望。

出院那天,王宛兰偶然听到有医生呵斥病人家属:“跟你说过多少遍,剂量调整要遵医嘱!安眠药这种东西,过量了是要死人的!”

王宛兰内心猛地一震,震得她一瞬间有些喘不过气来。

回家后,王宛兰仍旧照顾李建恩,可她真的连饭碗都握不稳了。

每到这时,大儿子就会抢着帮她喂饭。

王宛兰看看低头喂饭的大儿子,又看看满脸痛苦的小儿子,更加感到难受:建恩苦了一辈子,我跟他一起吃苦吃了一辈子,我死了以后,还要连累大娃儿吃一辈子苦吗?

一个凄冷的清晨,王宛兰来到医院,向医生要了两粒安眠药。叙述病情时,她的脸庞平静得如一尊雕像。

此后王宛兰时不时去医院,拿回来的安眠药都藏在自己床头的抽屉里。

2017年5月9日,她写下一封澄清信。

信中写明在这40多年里,李建恩如何被诊断出21三体综合征,病情如何一步步恶化,而自己又是如何照顾他的。

最后,她补充: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和我的长子李建坚无关,我负全部责任!

她把信塞进抽屉,然后取出76粒安眠药,一粒一粒压成粉末,融入水中。

她推开儿子的房门,像往常一样把碗递到儿子面前。

李建恩尝了一口,不停地喊“妈妈”,这是他脑萎缩后,唯一还记得的话。王宛兰知道他觉得苦,又往碗里加了一勺蜂蜜。

王宛兰喂他喝下安眠药时,轻轻在他耳畔说:“乖,不苦了,喝完就不苦了。”

她把睡去的儿子枕在膝头,仿佛回到了46年前。

那时丈夫守在床头,她抱着刚出生的建恩,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母亲。

李建恩死后,王宛兰前往当地派出所自首。

法院以故意杀人的罪名起诉王宛兰,检察官阐述案情时,几次没有忍住眼泪。

若非亲眼所见,谁愿相信父母的爱,也有如此绝望的模样?

小区居民纷纷上书求情,证明王宛兰40多年来,对儿子无微不至,哪怕选择毒杀儿子,也是为了不让他继续痛苦。

最终,法院当庭宣判:王宛兰故意杀人罪名成立,但其情可谅,判3年有期徒刑,缓期4年执行。

如今,4年缓刑期已过,王宛兰得以安度晚年。

所有人一阵欣慰,可对王宛兰而言,生活带来的绝望,让她亲手杀死照顾了一辈子的儿子,往后再多的宽宥,都显得无足轻重。

其实不止是王宛兰,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15—59岁的残障人士超过42.1万,其中不少还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父母不仅无人养老,反而为了照顾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赚钱。

作家亨利·凡曾说:“社会解决自身诱发的问题,是补救而不是关爱,真正的关爱是从始至终的关注与爱护。”

王宛兰被判轻刑,是法律之外的人性光辉。

但更值得我们在意的,是她本不该被生活逼上审判台。

比起法外开恩,让王宛兰这样的老人拥有更多坚持的勇气,也许才是这个社会更该做的。

作者:姜榆木,慢节奏的职场写作人,顶着榆木脑袋,寻找生活的浪漫。来源:砍柴书院,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不限于表达自我,也不止于赚钱养家。

来源:读者

编辑:任禹霏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已标明来源和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