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活教育是谁提出来的(活教育是谁提出来的 奠基者开拓者)

活教育是谁提出来的(活教育是谁提出来的 奠基者开拓者)

试述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生存危机,陈鹤琴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现代中国人”包含五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很显然,这五方面的条件,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针对传统教育“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活动内容的实际状况,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如给儿童讲鱼,就要让他看到真正的鱼,观察鱼的呼吸、游动,甚至解剖鱼体,研究鱼的各部.这样获得的知识真实、亲切,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随着课程内容的改变,其组织形式也因之变更.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因此,“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而改成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方面的活动,称为“五组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活动、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教育等),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动物园、植物园、劳动工厂和科研机关等),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美术、工艺、戏剧等),儿童文学活动(包括童话、诗歌、谜语、故事、剧本、演说、辩论、书法等).这五种活动犹如人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连的整体,所以又称为“五指活动”.“活教育”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具体有17条教育原则,“活教育”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依然富有启迪.

为何读书,如何读书——于述胜老师的《“书呆子”说》

上了一学期于老师的中国教育史,曾听他讲先秦讲到天昏地暗,曾被他讲讲到濒临崩溃(这或许是个人问题吧)。

一直想他的名字该改成述圣才对专讲这些圣人之言,无奈本人是天生的反圣贤主义。

但是,我也承认,老师的课是我本学期上的最有见解最敢说话的一门课(防和谐,不细说),经常在我昏昏欲睡的时候突然发表一些精辟见解,颇有振聋发聩之效。

虽然我对他的日常评价是学究气很重,但若真让我说出对他最深的印象,我会说:有个性。

最后一节课上的是的生活教育理论,讲到把书本当作一种工具,看重其实用性。

于老师重提了他在这篇文章中写的几句话,其中有:如果说世界本身也是一部书,那么,它与作为书本的世界仍然存在着实质性差异:书本是人类已经打开了的世界,而世界则是尚未被人类打开的书本。

让儿童用未经文化和文明打磨的,去直接‘阅读’那未被文明之光照耀的‘大书’,呈现在儿童面前的,除了自然、神秘和惊异,还是自然、神秘和惊异。

当即觉得。

个人一直认为,书,虽然前生不过是纸墨,后世不过是尘土,今生今世却自有不同于万物的价值。

单纯为有用而读书不可能得读书之真谛。

于是实在忍不住就把这篇文章搜了出来,与大家共赏。

蓝色字体是自加的。

希望老师不要太介意版权问题另外,老师本科毕业于,近来发现的确是人才辈出之地,的同学们加油。

书呆子说文\\\/于述胜上学期我给本科生开课,一位同学课间来到我的身边,忧心忡忡地说:老师,俺不怕读书,就怕读书多了变成了书呆子。

听了这话,我把这同学上下打量一番,实在看不出多少书呆子的迹象,遂应声说道:不必担心。

明清时期,以。

读书人需熟读四书,模仿圣人口气、按照固定格式,为文应举。

早在明清递嬗之际,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家,面对天崩地解的时代巨变,怀着家破国亡的沉痛心情,曾展开对于传统文化、学术和教育的深刻批判与反思。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的这一震古烁今之论,就产生于那个时代。

以后,特别是从戊戌变法开始,以八股文为代表的科举式教育因无法满足富国强兵的历史诉求,在变科举、兴学堂的声浪中进一步成为维新人士声讨的对象。

的名言被梁启超提升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坑儒后,更是不胫而走;它与严复等批陈八股文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的名论相携手,成了重塑历史、变革现实的流行话语。

在这一过程中,八股作为传统教育的象征,成了腐朽落后、无补世用之物的代名词。

可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在理论是西方的,实际却是中国的尴尬历史处境中,沿着西学为用用西学以富国强兵的路数建立起来的新教育,在那些急于用新教育改变中国社会现实的思想者眼里,也终于变成了无补世用的新八股或洋八股。

以至于深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影响,强调生活与教育、社会与学校、书本知识与儿童经验和个性紧密联系的1922年新学制,也难逃八股化的嫌疑。

所以,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聚拢于新教育中国化旗帜下的各种新教育流派那里(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等),八股所象征的已不只是中国的旧教育(老八股),也是贴着现代西洋标签、具有强烈移植模仿色彩的中国新教育(洋八股);而所谓新教育中国化,内在地蕴含着从实践中生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制度和理论的历史要求。

这个时期的理论,在强调用这一点上与过去并无二致,差别仅仅在于,理论与用取得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理论不只是为了用,而且,为了更有用,理论自身就必须来自于用。

陶行知先生批评新、老八股,最为形象而典型的一句话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读死书是从读书的内容上立说的,指所读之书无关于当前的实际生活;死读书、读书死是就读书的方法立言的,即不能在学与用,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中读书。

为了突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幻想自己是奥特曼、是英勇的警察……而独创、奇特、新颖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要求。

作为幼儿教师,面对幼儿的好奇心、奇思妙想,应当将质疑作为突破口,善于抓住幼儿“智慧火花”,给予其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拥有勇于创新的胆识。

一、游戏活动开展的前提——良好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主要手段是轻松、自由环境的创设。

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当拥有一颗“幼儿之心”,要以平等的心态与沟通、去了解,充分的尊重幼儿的个性、年龄特点。

在幼儿活动之中,我们应当遵守五香自主原则:幼儿自主的选择游戏的材料、场地、玩伴、方式和主体。

让幼儿按照自身所想去做;鼓励幼儿自行去探索、去发现;根据自己的计划和安排来活动;尊重幼儿自身的判断和选择。

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中,幼儿就不会存在太多的顾及,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象,如此,对于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开辟幼儿创造力渠道中,我们可以从三种自由入手,即:器械自由、玩法自由、时间自由。

在这三种自由活动中,我们需要打破传统模式下的单调活动形式,让幼儿自由、自主地参加多元化的活动,能够在活动当中提升创造力。

(一)器械自由传统模式下,沙包、球、绳等器械是最常用的设施,但是这样会局限幼儿活动所使用的器械范围。

因此,我们要懂得在幼儿生活中挖掘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械。

例如:可以利用泡沫拼板进行跳、爬、钻等练习;也可以利用掸尘的羽毛来进行吹高、抛远等小比赛。

这些带有生活气息的器械,不仅能让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也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玩法自由玩法自由主要是幼儿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器械特点等,对身体动作、器械使用进行变通运用,从而创设出具有鲜明特点的新颖玩法,也就是“一物多玩,一动多式”。

例如: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报纸,我们可以将其团成一个球来进行抛接;也可以将几张报纸连接在一起,组成一到“墙”,让学生来“突破”等等方式。

(三)时间自由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活动中,创造都是时刻存在的。

所以,我们应当提供给幼儿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以及充分活动的时间。

例如:改变以往传统模式下的集中交流,尽可能转变成分散活动,在课间活动、区域活动以及户外活动中,都可以安排一部分体育活动(以娱乐为主,尽量避免正式),让幼儿拥有足够的探索时间,能够充分地表现自己。

二、创造活动前提——激发幼儿体育游戏的兴趣在幼儿的学习与探索中,兴趣才是最持久、最基本的源动力,也是幼儿能力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

如果幼儿对一项游戏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玩得很开心,能够增大活动量,反之,缺少必要的运动,游戏活动的目的也就无法完成。

所以,在游戏活动前,教师需要充分了利用“天地”课堂、“万物”教材这两种优势,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多多探索生活中的小秘密,激发参与动机,提升游戏兴趣。

对游戏产生兴趣,才能够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去,才能够玩出自我、玩出创造、玩出自信。

三、创造力发展的基础——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在丰富的感性实践基础上,才能够形成幼儿创新思维,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当让“快乐之花”在幼儿的心中绽放,让幼儿感受、体验快乐,从而在愉快的氛围中插上梦想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从而在游戏的天空中飞翔。

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也能够感受到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朋友的帮助、支持来配合自己,才能够完成。

在幼儿尝试到游戏活动带来的甜头之后,才会逐渐地提升创新能力,将新的生机融入到游戏中去。

抓住丰富幼儿感性经验这一特点,尽可能地万巨额幼儿内心的创造潜能。

“大社会、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

”这是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为了让幼儿接触到游戏素材、了解游戏素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其一,尽可能提供一些幻想色彩丰富的书籍给幼儿。

例如:童话、寓言等久是很好的素材。

这一些书籍都能够为幼儿的创新提供帮助,也有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其二,提供半成品的游戏材料给幼儿,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半成品游戏材料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拼装、重组成为新的物品,能够让幼儿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拼装,这样也能够不断地触动幼儿的神经,擦出创新的火花,让幼儿愿意尝试创新、勇于创新。

例如:当我们在玩“转圈圈”的游戏时,我们可以先将幼儿分散在场地的四周,当教师说:“小朋友,转呀转,看谁转得最好看”,这时,幼儿就闭上眼睛原地转动,当发出双人转的信号时,就两两小朋友相互牵手转。

等游戏耍到中途时,就让学生尝试进行改变,此时,我们也能够看到,三人转、五人转出现在我们面前,也有“小风车”、“小陀螺”等游戏形式的出现。

四、结语创造力是人类智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无论社会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都离不开创造二字。

因此,我们需要从幼儿抓住,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信,通过各位幼教工作者的努力,也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更新、更丰富的幼儿游戏活动,从而为了幼儿的创造力培养而服务,让幼儿能够在愉快、舒适的环境下快乐的成长。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想象力

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童自己能够做的,应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

儿童自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 本本主义(抄袭儿童画教材形象,以简笔画为甚,造型刻板、表现平淡,忽略了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机会主义(你画我也画,为奖状画、为成为星星画,那里热那里画)、机械主义(照抄生活现象,感受、体验缺少升华、提高,表现往往刻板单薄、缺少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就事论事、味同嚼蜡,缺少创意)、改良主义(忽视生活感受、从里核到表皮通通拿来,先找命题、再找资料,生搬硬套、霸蛮组合),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 一、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

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

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

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

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

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例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

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

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

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

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幼儿一些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

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

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 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

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

例如:大班画《一片森林》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

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

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

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

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

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

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

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

\ 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

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 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幼儿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

当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上海充满了机遇,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最常见的就为美术展览,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机会组织幼儿前往参观,或者请家长带领幼儿前往参观,让幼儿到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

\ 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题有哪些

1.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我读的是师范类的专业,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是我最大的愿望。

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尤其是好的学校很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所以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我最崇拜的教育家是素有英语教育界泰斗之称的——张道真。

我之所以崇拜他,原因有三。

第一高尚的人格魅力。

76岁高龄的张道真教授,在国内外英语教育界享有盛誉。

他把毕生的经历都献身于教育并研究教育,正是他带领着我们走着英语教育改革的每一个步伐! 第二科学、实用的英语教学方法。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状态。

而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第三严谨治学的思想前瞻性。

张教授提倡考试要改革,听说与读写,二者并举, 甚至听说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思想深邃的张道真教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思想,征服了我,我要秉承他老人家的思想和态度,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之路上,默默奋斗,勇敢向前,创造英语教学的辉煌,是我学习的榜样

3.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活跃的教学法是我赞赏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用一些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跟学生解释,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想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如果用得好了,用得恰当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4.为什么学生会偏科

学生偏科有很多因素,我着重从以下三点来分析,第一兴趣,第二环境,第三老师。

如果具体分析,第一兴趣,学生因为兴趣爱好不同容易出现偏科现象;第二是环境,低年级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经常在一起讨论的科目会影响自己对某学科的偏好。

第三老师,部分学生因为某科老师而出现偏科现象。

当然也会有其他因素。

回答完毕。

5.做好一名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做一名好老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之外,老师拥有开朗的个性,良好的品德,比较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

6.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

为什么

赞同。

教学方法因人而宜,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适合个人,这就是贵在得法。

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教学其实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7.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8.备课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我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应该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

第一“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老师研读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二“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第三“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第四“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

这种备课方法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补充: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

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9.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本句话源于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出的众多“伟辞”中最为着名的一句。

我认为陈老先生当初写这句话时,断然不会想到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会引出如此多的讨论吧

我不完全赞同。

这句话说的太过绝对,造成不合格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每位学生自身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出现不合格的学生老师不能完全负责。

但是老师对待资质不高和成绩不好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其自生自灭,对待此类学生,老师应该积极努力帮助学生找到落后的原因,平时多关心,多辅导,尽快帮助学生把成绩赶上来。

1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第一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因为这是促进发展的根本宗旨;第二教学内容方面是否达到科学合理的标准;第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是否能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第四老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2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学生学有所得。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过程与方法,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所得。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以下几点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是常态下的真实的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是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体现思维的深度、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3用建构主义观点探讨一堂好课的标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有效的互动性、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实践性、学生真正的理解性、预备学习材料的良好组织性、学生学习的反思性。

“好课”标准没有定论,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缉范光既叱焕癸唯含沥关注边缘群体,实现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1.怎么当好一个化学老师

首先要有三心,责任心耐心爱心然后就是备课要充分,备学生备教材备内容备学生,知道学生是什么层次什么水平,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备教材,了解熟悉教材备内容,熟悉要教授的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注意教学方法....12.“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观点你赞同吗

赞同。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班集体中得到重视。

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就要敢于放手,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13. 结合你所申报的学科的课例,说说如何达成情感目标许多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肤浅化倾向,如目标模糊不清,语言品味如蜻蜓点水,拓展探究严重游离于文本等。

这种倾向的产生从语文课堂教学层面来看,主要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出了问题。

一、关注“三维”,和谐共融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目标应在显性目标达成的基础上体现隐性目标的“三个维度”。

因为语文课是语文实践课,所以语文课程目标被“扩大”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上。

“三维目标”不是一个直线性的目标,而是一个有机融合、螺旋上升的目标。

“速读课文,整体式概括;寻读课文,板块式积累;细读课文,多角度品味”。

正是在“速读、寻读、细读”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概括、积累、品味”的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分类识记了语言知识点。

二.走进文本,达成隐性目标。

教学目标有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个方面,语文教学过程中,隐性目标的达成往往比显性目标更重要。

第一,注重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感悟体验。

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这就是关注隐性目标即长远目标。

“体验”具有多重涵义,语言的运用需要体验,光靠讲规则不行,我们教的方法往往只是“一般规律”,如果我们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说不定还会有适合学生个性的读书方法。

因此,我们不妨用“课程标准”的精神来审视这个问题,注重于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自我体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方法的体验和创造要比教师的授予更有意义。

” 第二,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人文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本身应有的目标。

语文课程不仅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这些东西,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也要关注。

在实施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进行,不能搞思想道德的说教,应跟语文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

有人担心,强调了人文性,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便可能会在课堂上直通通的大讲特讲,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脱离语言环境、架空分析内容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将会成为今后一个阶段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语文教学需要加强人文性,但若把它与工具性对立起来,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只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的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第三,利用“三论”,促进共生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多种多样,如何选择运用,因人因课而异。

我们认为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巧妙利用争论、讨论、辩论这“三论”策略,对于改变传统语文课的沉闷、低效和无味会大有裨益,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第四、达成“三化”,全体共进。

传授知识是任何一门学科必不可少的任务,语文也不例外。

一节课下来,总有或多或少的知识点须要学生了解和掌握。

长期以来,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方法主要靠记硬背,背到后面忘了前面是常有的事。

由于缺乏理解,知识点之间也常常发生混淆,即使有的同学能记清,但面临运用时有的就不知所措了。

所以传统课堂的知识教学几乎是囫囵吞枣地记些知识。

活化知识就是要求对知识在理解上记忆,在运用中掌握,达到活学活用。

我们以为“方法太少”的原因要么是老师教得少,要么是老师教了,学生掌握得少。

前者是老师的教学理念问题,后者是老师的教学方法问题。

毫无疑问,方法要教,正所谓“授人以渔”胜过“授人以鱼”,只是“授渔”之法不能机械灌输,而要注重内化。

方法的内化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习的方法通过必要的训练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能力,而不是作为一种“附加物”让学生去记。

被内化了的方法犹如溶入了血液一般,已成为学生内在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上虞人,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 后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校长。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

提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通过教育,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协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应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潜力。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陈鹤琴

●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扬花、柳絮,夏天的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陈鹤琴

●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强国需先强种,强种先要强身,强身先要重视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身体强健的儿童,性格活泼,反应敏捷,做事容易。为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幼稚园的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健康。--陈鹤琴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陈鹤琴

●何为“整个教学法”?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学前儿童的发展也是整个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所以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陈鹤琴

●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陈鹤琴

●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陈鹤琴

●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陈鹤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这些做大人的尚且知错犯错,何况这些小孩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方式类似原始人,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孩子,特别是看他们所做错的事,往往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一切又是那么顺理成章。

心得:读完了陈教授的教育思想名言,心中又浮现出了一幕幕吼孩子的情景,发现自己做错了,错得还很严重。原本自信聪明的孩子,完全被家长的一声声厉吼给磨灭了,变的不自信,目光没有精气神,而且也变得不愿意和人交往,生活按下了静音键。的确,吼的时候能呈一时之快,但是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凡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交流,用低声的语言和她交流,这样才能让孩子更自信、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