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西游记第一章原文内容(西游记第一章原文内容500字)

西游记第一章原文内容(西游记第一章原文内容500字)

西游记原文的精彩片段、赏析 (原文至少300字)(赏析至少100字)

1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

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

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

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

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

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

”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知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你看他一个个——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未;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吴承恩《西游记》赏析:这是《西游记》中的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洗练的语言,神奇的想象,夸张的叙写,优美的环境,带我们来到了“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的花果山。

第一段写孙悟空的出世,夸张的数字,传神的描写,注定了石猴的不平凡。

而后写花果山猴子们的生活,运用生动形象的动作神态描写,展现了猴儿们快乐悠闲的日子,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眼前满是猴儿们撒泼玩耍的场景了。

2 悟空按下云头,直至花果山,找路而走,忽听得鹤唳猿啼,鹤唳声冲霄汉外,猿啼悲切甚伤情。

即开口叫道:“孩儿们,我来了也

”那崖下石坎边,花草中,树木里,若大若小之猴,跳出千千万万,把个美猴王围在当中,叩头叫道:“大王,你好宽心

怎么一去许久

把我们俱闪在这里,望你诚如饥渴

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强要占我们水帘洞府,是我等舍死忘生,与他争斗。

这些时,被那厮抢了我们家火,捉了许多子侄,教我们昼夜无眠,看守家业。

幸得大王来了。

大王若再年载不来,我等连山洞尽属他人矣。

”悟空闻说,心中大怒道:“是什么妖魔,辄敢无状

你且细细说来,待我寻他报仇。

”众猴叩头:“告上大王,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

”悟空道:“此间到他那里,有多少路程

”众猴道:“他来时云,去时雾,或风或雨,或电或雷,我等不知有多少路。

”悟空道:“既如此,你们休怕,且自顽耍,等我寻他去来。

”赏析:猴王归山,好不热闹,孩儿们一个个望眼欲穿,就盼猴王归来,一见面就是一顿哭诉。

在西游记里不能说拟人的手法了,但这猴儿确实写的是生动形象,跃然纸上,惹人怜爱。

希望提供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你的及时采纳~~~这将是对我的极大鼓励

你只需在我的回答下面点击“选择满意回答”就行了~

西游记18和19回的读书笔记的好词好句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1【动作描写】早到了路旁人家门首。

三藏下马,行者接了缰绳,八戒歇了行李,都伫立绿荫之下。

三藏拄着九环锡杖,按按藤缠篾织斗篷,先奔门前,只见一老者,斜倚竹床之上,口里嘤嘤的念佛。

三藏不敢高言,慢慢的叫一声“施主,问讯了。

”那老者一骨鲁跳将起来,忙敛衣襟,出门还礼道:“长老,失迎。

你自那方来的?到我寒门何故

”2【动作描写】行者道:“把那个耙子嘴,揣在怀里,莫拿出来;把那蒲扇耳,贴在后面,不要摇动,这就是收拾了。

”那八戒真个把嘴揣了,把耳贴了,拱着头,立于左右。

行者将行李拿入门里,将白马拴在桩上。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动作描写】妖王发怒,大圣施威:妖王发怒,要拿行者抵先锋;大圣施威,欲捉精灵救长老。

叉来棒架,棒去叉迎。

一个是镇山都总帅,一个是护法美猴王。

初时还在尘埃战,后来各起在中央。

点钢叉,尖明利;如意棒,身黑箍黄。

戳着的魂归冥府,打着的定见阎王。

全凭着手疾眼快,必须要力壮身强。

两家舍死忘生战,不知那个平安那个伤。

语音具有的本质属性

第一章 绪论 一、知识: 1、说出来的话是口语,用笔写下来的是书面语。

2、古汉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现代汉语指当代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3、汉魏以后,出现了一种跟口语比较接近的书面语,如唐宋时代的语录,宋代的平话,元明清的戏曲小说等。

4、古白话或叫早期白话,也有人称之为近代汉语。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都是古白话。

5、现代汉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是指普通话和方言。

6、汉语的方言大体可以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两类。

7、官话又称北方方言。

非官话方言区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语言,除汉语外,还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9、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意义。

10、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二、简答: 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答: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不过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在用词造句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别。

如果从整体上概括这两种语言形式的特点,主要判别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3、现代汉语跟英语比较有何特点

答:(1)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词的意义。

(2)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3)汉语语句的修饰语用在中心语的前边,英语的修饰语有的用在中心语之前,有的用在中心语的后边。

4、现代汉语跟古代汉语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1)古代汉语有入声字,这些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

2)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

许多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成了构词语素。

3)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代汉语复杂。

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边,如长修饰语、多项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三、论述题: 1、简述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

答:1)从语言学的观点看,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

2)汉语的书面语的发展出现了特殊的情况。

我国古代的书面语是文言,文言文从周秦时代一直使用到近代“五四”运动时期。

文言最初产生时,与当时的口语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书面语远离口语的现象。

3)到了汉魏时期一种接近当时口语的新的书面语出现了,这就是古白话,(即近代汉语)采用了大量的北方口语。

文言和古白话都是书面语言,当代白话即是现代汉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2、谈谈你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认识

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质,淘汰旧质。

为了使语言更健康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就必须重视规范化工作。

现代汉语规范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使规范明确;二是使规范普及。

规范的标准就是普通话定义中规定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总的规范确定以后,还有许多具体的规范问题需要逐步明确并推广。

对规范化要有正确的认识:1)规范本身也是在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

2)不规范的不等于是错误的,典范的作家作品中也有特殊用例存在。

3)对于新的说法要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取舍。

第二章 语音一、知识:1、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语音具有三方面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3、语音的物理性质包括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

4、汉语语音系统里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

5、在普通话里,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长。

6、音波振动形式的不同,就产生不同的音色。

7、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肺部和气管是发音时气流的动力器官;声带是发音时振动气流的主要器官;口腔和鼻腔是发音时气流的共鸣器官。

8、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9、音节是听感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就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10、对音节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

11、音素可以分成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12、在一种语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13、记录汉语普通话语音的符号的是《汉语拼音方案》。

14、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拟订的一套记音符号,它表音细致,音标数很多,是研究各种语音的工具。

15、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时多数不振动声带,发音不响亮,气流受到阻碍的音素是辅音。

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时要振动声带,发音响亮,气流不受任何阻碍的音素是元音。

16、一个音节开头部分的音叫声,用来表示声的字母叫声母。

普通话的声母中,辅音声母有21个,还有一种是零声母,即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

17、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叫韵,用来表示韵的字母叫韵母。

普通话语音共有39个韵母。

18、我国音韵学对韵母有传统的分类,即按韵母不同的韵头分类,叫做四呼。

有: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19、声调是指音节读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声调的高低升降主要决定于音高。

由于声带的松紧形成了音高的变化。

20、声调的种类叫调类。

一种调类的实际发音,也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叫调值。

一种方言有几种不同的调值,就有几种调类,调类的多少是根据调值的种类归并的。

21、普通话有四种调类、四种调值。

四种调值是根据它们的实际读音采用五度标记法得出的。

四种调类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值分别是:55、35、214、51.22、上声字在词语中实际发音往往不是完整的214调值。

1)上+阴平、上+阳平、上+去——上声字的调值是211.2)上+上——实际读法是35+214.3)上+上\\\/+上——实际读音是35+35\\\/+214.如“小组\\\/长”;上\\\/+上+上——实际读音214\\\/+35+214.如“小\\\/老虎”。

23、现代汉语的声调是从中古语音的声调平上去入四声演变而来的。

古入声字已经分别派入阴阳上去四声里去。

24、汉语一个音节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组成部分。

25、普通话中常用音节有14个,次常用音节有33 个,又次常用音节62个。

26、说话时一连串的语流中常常会产生音节之间的读音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叫做音变。

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一、不”的变读、形容词重叠后的变读、儿化韵、语气词“啊”的变读、上去声的变调等。

27、在说话时有些音节会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比较模糊的调子,这种读音变化叫做轻声。

普通话的四声都可以变读轻声,轻声不是四声以外的第五种调类。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凡轻声音节一律不标调号。

28、轻声的作用:区别词义、区别词性。

29、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它们是紧密结合的一个音节。

如“小孩儿xiǎoháir”中“孩”和er结合成一个音节,三个字,只有两个音节。

30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确定词性。

31、异读词指的是同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读音。

1985年12月发表修订后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凡有异读的词语一律以《审音表》规定的读音为规范。

32、汉字中有一部分字字形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它们的读音也有区别,这种字称为多音多义字。

33、语调是指句子的抑扬顿挫,它常通过句子中的各种停顿和重音来体现。

34、停顿跟标点符号和句法成分有关。

35、重音是指把表意上需要突出的词语略为加重音量,以吸引听众对它的注意。

重音有句法重音(自然重音)和句子重音(逻辑重音)两种。

36、朗读时不同的句子语气需要有高低升降的变化。

一般疑问句用升调朗读。

一般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用降调朗读。

二、简答:1、举例说明语音的社会性质

答:语音是表达意义的。

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

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得到社会公认就可以成立。

如汉语把“书”叫“shu”,英语却叫做“book”。

语音的社会性质还表现在语音系统上。

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如在普通话中“施”“斯”二字的读音不同,而在许多方言中,它们的发音却没有区别。

这是因为普通话中“zh、ch、sh”和“z、c、s”是两套声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而在多数方言中只有z、c、s一套。

这说明语音不是单纯的物理或生理现象,语音还具有社会性质。

社会性质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什么是发音方法

什么是发音部位

如何描写声母

答: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描写声母。

(1)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构成阻碍的器官的部位。

按发音部位,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2)发音方法是指发音时除去阻碍后有无较强的气流送出,声带是否颤动,发音部位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A 按成阻、除阻方式,声母可以分为五类: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

B在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中,只有l、m、n、r、ng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其余都是清音。

C 普通话声母中塞音和塞擦音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其中p、t、k、q、ch、c是送气音,b、d、g、j、zh、z是不送气音。

辅音声母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所以要学会从这两个方面对辅音声母加以描写。

如: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等。

「见本资料后边的表一」3、声母和辅音、韵母和元音有什么不同

答:它们是不同分析方法得出来的结果。

我国传统的音韵学把一个字的读音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这是从组成音节的成分而言。

现代语音学把一个音节分析成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音素有元音和辅音两大类,这是从构成音节的语音单位而言的。

1)声母都由辅音充当,但辅音不一定都是声母。

普通话中22个辅音音素,其中21个可以充当声母,另一个ng不是声母。

21个辅音声母外还有一个零声母。

2)普通话中元音音素只有10个,而韵母却有39个,所以说韵母的范围比元音大,元音都可以充当韵母,但韵母不只是元音。

如ng是辅音,却充当韵母。

4、韵母的分类

答:A、按韵母中的音素分类:1)单韵母(单元音韵母)a舌面单元音韵母。

有aoeêiuü七个。

这类韵母的发音由舌位高低、口形大小与唇形的圆或不圆决定。

b舌尖元音韵母:-i[ ]和-i[ ].c卷舌元音韵母:er.2)复韵母(复元音韵母)a前响复韵母:ui、ei、ao、ou.b后响复韵母:iu、ie、ua、uo、üe.c中响复韵母:iao、iou、uai、uei.3)鼻韵母:a、舌尖鼻音韵母(前鼻音韵母):an、ian、uan、üan、en、in、uen、ün.b、舌根鼻音韵母(后鼻音韵母):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B、按韵母的韵头分类:1)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不是i、u、ü的韵母,共有16个。

2)齐齿呼:用i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共有10个3)合口呼:用u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共有9个4)撮口呼:用ü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共有4个。

注意: [-i]、 [-i]都是开口呼韵母;ong的实际发音是ung,iong的实际发音是üng.5、描写普通话10个单元音。

答:(1)舌面元音:a、舌面央低,口大开,唇形自然;o、舌面后半高,口半闭,唇形圆;e、舌面后半高,口半闭,唇形不圆;ê舌面前半低,口半开唇形不圆;i、舌面前高,口闭,唇形不圆;u、舌面后高,口闭,唇形圆;ü、舌面前高,口闭,唇形圆。

(2)舌尖元音:[-i]、舌尖前高不圆唇;[-i]、舌尖后高不圆唇。

(3)卷舌元音韵母:er、舌位中,不圆唇。

6、古四声和普通话四声的演变关系是怎样的

答:普通话的四声是阴阳上去。

每一个调类都包括一批汉字。

普通话的四个调类是由古汉语演变而来的。

古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

其中,平声字按声母的清浊分为阴平和阳平。

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归入了去声,其余的上声仍然是上声。

去声没有变,再加上全浊上声字等,普通话的去声字是字数最多的。

古代清声声母入声字分别读成阴阳上去声,浊声母入声字读成阳平或去声。

入声是古声调的一类,它的韵母带有塞音韵尾,因此声音不能延长,读得特别短促。

古代的入声字有b、d、g三个韵尾,在今天的粤方言中还保留着,也有的改变为喉塞音,例如吴语、闽语,还有的塞音尾消失,独立为一个调类或归入另一种调类,例如湘语及西南官话。

汉族的入声已不存在,分别派入了阴阳上去四声。

7、普通话音节有什么特点

答:1)一个音节最多含有四个音素。

2)一个音节一般至少要有一个元音音素,最多有三个元音,分别充当韵头、韵腹和韵尾。

3)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声母,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或末尾出现。

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情况。

4)一个音节不能没有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或韵尾。

5)可以充当韵腹的元音有10个:a、o、e、ê、i、u、ü、-i、-i、er;可以充当韵头的元音只有i、u、ü。

可以充当韵尾的元音i、u、(o),o做韵尾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人为设计,实际应是u;辅音有n、ng.普通话音节的构成成分可以列表分析。

「请参阅本资料后边的表三」注意:(1)iu、ui、un是书写形式,分析时应以中间省写的o、e、e为韵腹。

(2)ü和ê的符号在分析时不能省略,以免和u、e相混。

(3)i、u、ü零声母音节书写时采用的Y、W一律不作音素处理。

8、简述普通话声母、韵母配合的规律

答:「请参阅本资料后边的表二」9、普通话中读轻声的有哪些成分

答:轻声与物理性质的四要素都有关系。

(1)突出的表现是音长短。

(2)音强也要弱一些。

轻声的音高取决于前一字的声调。

轻声还常常引起音色的变化,如使声母浊音化,使韵母中的元音央元音化,有的使韵母脱落。

普通话中读轻声的有以下一些成分:(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

(2)叠音词和动词重叠形成的后字。

(3)构词后缀“子、头、巴、么、们”等。

(4)“上、下、里、边、面”等表示方位的成分。

(5)趋向动词作补语时。

(6)量词“个”常读轻声。

(7)一些资格比较老的双音节常用词的后一音节。

10、举例说明轻声的作用

答:(1)轻声有区别词义作用,即轻声不轻声造成了词义的不同。

如:东西、男人、大爷、兄弟。

(2)有的有区别词性的作用,即轻声不轻声造成词性的不同,如:大意、利害、对头等。

11、举例说明儿化的作用

答:儿化不仅是一种语音现象,它还具有(1)区别词义作用:信——信儿,头-头儿。

(2)区别词性作用:活(动)——活儿(名),破烂(形)——破烂儿(名)。

(3)表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彩,如:小猫儿、宝贝儿。

12、什么是音位

音位变体

答:把实际语言里众多的音素或声调归并成一个能区别意义的单位,就叫音位。

同一单位里的若干声音相近的音素或声调称为音位变体。

如\\\/a\\\/音位在ia、ua中的单位变体是央[A],在ian、üan中有音位变体是前[a],在ao、ang中的音位变体是后[α].13、普通话里有哪些音位

答:普通话里有(1)22个辅音音位:b、p、m、f、d、t、n、l、g、k、h、ng、j、q、x、zh、ch、sh、r、z、c、s,(2)10个元音音位:a、o、e、ê、i、u、ü、-i、-i、er.元辅音音位是从音色角度分析出来的音段音位。

(3)有4个声调音位:55、35、214、51.声调是从音高角度分析出来的超音段音位。

14、音素和音位有什么区别

答:音素和音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素是从物理和生理角度看不同的音,音位是从社会角度看能区别意义的音。

在同一种语言里,两个音素如果能区别不同的意义,它们就是两个音位,如:b和p;两个音素如果不能区别意义,它们就属于同一个音位,如:[a]和[ɑ].“脖子”和“婆子”意义不同,起关键作用的b、p两个声母之间,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如果把“包子”bāozi中的后ɑ发成前a,人们至多觉得听着不舒服,但不会误会它的意义。

15、音位理论的实质是什么

答:音位理论的实质是,区别意义的音便构成对立,不区别意义的音便构成互补。

这种理论也可以运用在拼音字母的设计上,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正是利用了音位学的原理。

如i、-i[ ]、-i[ ]三个音素之所以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就是因为它们各有各的出现条件,是互补的,彼此不会冲突。

e 和ê在拼合时也不会对立,所以也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单用时加符号区别。

16、多音多义字是如何形成的

答:形成多音多义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词性不同,读音也就不同。

如:传chuán(动),zhuàn(名)。

(2)口语与书面语有不同的读音。

如:血xiě(口语),xuè(书面语)。

(3)姓氏、地名、音译外来词与普通用法的读音不同,如:单dān(简~),shàn(姓)。

(4)简化后字形相同,音义不同。

如:发(发)fà(髪)。

(5)其他如:挨ái(~揍),āi(~近)。

三、应用题 :(一)判断:1、“高”与“告”的读音区别在于音色,“戎”与“龙”的读音区别在于音高。

答:不对。

前者区别在于音高;后者区别在于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普通话的轻声主要是由音强决定的。

答:不对。

主要由音长决定的。

3、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弱,可是比较响亮。

答:不对。

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可是并不响亮。

4、韵母都是元音,不包括辅音。

答:不对。

韵母都有元音,也包括韵尾的辅音。

(二)分析:1、分析音节的结构成分和韵母类别。

(略)2、比较下列各组音素的异同:1)b和j:b和j都是不送气音;b是双唇音,j是舌面塞擦音2)zh和k:zh和k都是清音;zh是舌尖后不送气塞擦音,k是舌根送气塞音3)o和i:o和i都是舌面元音;o是后半高圆唇元音,i是前高不圆唇4)er和[-i]:er和[-i]都是不圆唇音;er是卷舌央中元音,[i]是舌尖前高元音。

3、评改题:1)绪论xǜluèn:e应省略。

2)朋友póngyǒu:p不和合口呼相拼,o应改为e3)辉煌huēihuáng:e应省略4)尘埃chénāi:缺少隔音符号,应是chén’āi

西游记第一回句段赏析

《西游记》第一回,一共说了三件事。

1是简述了天地等生物的形成,划分等。

这段简述说明了,孕育生命的不易。

生命不易得,却易失

时间转瞬即逝。

这段更是下一件事的一个很要的引子。

作者用精细的划分,并用时间做指引,很自然的引领读者走入到他设定的环节。

2是叙述了石猴的来历,诞生和起初在水帘洞的生活。

可以这样说,石猴的诞生,应该算是 天地灵气凝聚出来的一个纯属意外。

没想到一块石头,吸纳了灵气精元,竟然孕育了生命,并生出一只猴子。

作者用此离奇的事件开篇,符合了神话本身的特点和个性,并在开篇首章就介绍了石猴在水帘洞神仙般的生活。

当然,这段惬意的赛神仙的日子不是空白介绍的,同样是为了引领下文寻师拜师企图长生不老的用意。

3便是孙悟空的来历了。

看来长生不老的追求,并不仅仅局限于人的身上,可见石猴的意识很超前,在自己还未享乐够的时候,便想到了如何把这种幸福日子延续下去,于是很自然的有了寻访高人,拜师学艺的这一段。

并有了孙悟空的名字。

孙悟空甚是欢喜,遂拜师学艺。

能学到长身不老的本领,这个好事,肯定谁都愿意继续看下去,看究竟如何好事多磨,如何最终学艺成功的。

再结合作者的环境和当时的明朝中期社会形式来看。

作者是个志气高傲的人,他不愿意服从于他眼中不耻的现实社会,但为了生活他由不得不低头。

于是,心中的愤懑和压抑情绪便付之于笔端。

并随着明中期人们生活艰辛的潮流,把希望寄托在世外桃源,寄托在寻求永生,超然的境界上,作者用冷静的眼光,用神话的比喻,来说明了社会现实,说明了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

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内容以及赏析。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

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赏析:美猴王出世这一回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奋发学习本领的经历。

昭示了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与朴素的正义感。

可以说为日后孙悟空降妖除魔埋下了伏笔。

若有用,望采纳,谢谢。

大学现代汉语下可以出论述题的知识点有哪些

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一、知识: 1出来的话是口语,用笔写下来的是书面语。

2、古汉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现代汉语指当代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3、汉魏以后,出现了一种跟口语比较接近的书面语,如唐宋时代的语录,宋代的平话,元明清的戏曲小说等。

4、古白话或叫早期白话,也有人称之为近代汉语。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都是古白话。

5、现代汉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是指普通话和方言。

6、汉语的方言大体可以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两类。

7、官话又称北方方言。

非官话方言区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语言,除汉语外,还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9、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意义。

10、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二、简答: 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答: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不过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在用词造句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别。

如果从整体上概括这两种语言形式的特点,主要判别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3、现代汉语跟英语比较有何特点

答:(1)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词的意义。

(2)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3)汉语语句的修饰语用在中心语的前边,英语的修饰语有的用在中心语之前,有的用在中心语的后边。

4、现代汉语跟古代汉语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1)古代汉语有入声字,这些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

2)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

许多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成了构词语素。

3)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代汉语复杂。

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边,如长修饰语、多项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三、论述题: 1、简述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

答:1)从语言学的观点看,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

2)汉语的书面语的发展出现了特殊的情况。

我国古代的书面语是文言,文言文从周秦时代一直使用到近代五四运动时期。

文言最初产生时,与当时的口语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书面语远离口语的现象。

3)到了汉魏时期一种接近当时口语的新的书面语出现了,这就是古白话,(即近代汉语)采用了大量的北方口语。

文言和古白话都是书面语言,当代白话即是现代汉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2、谈谈你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认识

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质,淘汰旧质。

为了使语言更健康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就必须重视规范化工作。

现代汉语规范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使规范明确;二是使规范普及。

规范的标准就是普通话定义中规定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总的规范确定以后,还有许多具体的规范问题需要逐步明确并推广。

对规范化要有正确的认1)规范本身也是在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

2)不规范的不等于是错误的,典范的作家作品中也有特殊用例存在。

3)对于新的说法要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取舍。

第二章 语音一、知识: 1、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语音具有三方面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3、语音的物理性质包括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

4、汉语语音系统里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

5、在普通话里,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长。

6、音波振动形式的不同,就产生不同的音色。

7、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肺部和气管是发音时气流的动力器官;声带是发音时振动气流的主要器官;口腔和鼻腔是发音时气流的共鸣器官。

8、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9、音节是听感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就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10、对音节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

11、音素可以分成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12、在一种语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13、记录汉语普通话语音的符号的是《汉语拼音方案》。

14、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拟订的一套记音符号,它表音细致,音标数很多,是研究各种语音的工具。

15、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时多数不振动声带,发音不响亮,气流受到阻碍的音素是辅音。

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时要振动声带,发音响亮,气流不受任何阻碍的音素是元音。

16、一个音节开头部分的音叫声,用来表示声的字母叫声母。

普通话的声母中,辅音声母有21个,还有一种是零声母,即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

17、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叫韵,用来表示韵的字母叫韵母。

普通话语音共有39个韵母。

18、我国音韵学对韵母有传统的分类,即按韵母不同的韵头分类,叫做四呼。

有: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19、声调是指音节读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声调的高低升降主要决定于音高。

由于声带的松紧形成了音高的变化。

20、声调的种类叫调类。

一种调类的实际发音,也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叫调值。

一种方言有几种不同的调值,就有几种调类,调类的多少是根据调值的种类归并的。

21、普通话有四种调类、四种调值。

四种调值是根据它们的实际读音采用五度标记法得出的。

四种调类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值分别是:55、35、214、51。

22、上声字在词语中实际发音往往不是完整的214调值。

1)上+阴平、上+阳平、上+去--上声字的调值是211。

2)上+上--实际读法是35+214。

3)上+上\\\/+上--实际读音是35+35\\\/+214。

如小组\\\/长;上\\\/+上+上--实际读音214\\\/+35+214。

如小\\\/老虎。

23、现代汉语的声调是从中古语音的声调平上去入四声演变而来的。

古入声字已经分别派入阴阳上去四声里去。

24、汉语一个音节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组成部分。

25、普通话中常用音节有14个,次常用音节有33 个,又次常用音节62个。

26、说话时一连串的语流中常常会产生音节之间的读音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叫做音变。

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一、不的变读、形容词重叠后的变读、儿化韵、语气词啊的变读、上去声的变调等。

27、在说话时有些音节会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比较模糊的调子,这种读音变化叫做轻声。

普通话的四声都可以变读轻声,轻声不是四声以外的第五种调类。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凡轻声音节一律不标调号。

28、轻声的作用:区别词义、区别词性。

29、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它们是紧密结合的一个音节。

如小孩儿xiǎoháir中孩和er结合成一个音节,三个字,只有两个音节。

30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确定词性。

31、异读词指的是同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读音。

1985年12月发表修订后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凡有异读的词语一律以《审音表》规定的读音为规范。

32、汉字中有一部分字字形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它们的读音也有区别,这种字称为多音多义字。

33、语调是指句子的抑扬顿挫,它常通过句子中的各种停顿和重音来体现。

34、停顿跟标点符号和句法成分有关。

35、重音是指把表意上需要突出的词语略为加重音量,以吸引听众对它的注意。

重音有句法重音(自然重音)和句子重音(逻辑重音)两种。

36、朗读时不同的句子语气需要有高低升降的变化。

一般疑问句用升调朗读。

一般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用降调朗读。

二、简答:1、举例说明语音的社会性质

答:语音是表达意义的。

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

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得到社会公认就可以成立。

如汉语把“书”叫“shu”,英语却叫做“book”。

语音的社会性质还表现在语音系统上。

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如在普通话中“施”“斯”二字的读音不同,而在许多方言中,它们的发音却没有区别。

这是因为普通话中“zh、ch、sh”和“z、c、s”是两套声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而在多数方言中只有z、c、s一套。

这说明语音不是单纯的物理或生理现象,语音还具有社会性质。

社会性质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什么是发音方法

什么是发音部位

如何描写声母

答: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描写声母。

(1)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构成阻碍的器官的部位。

按发音部位,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2)发音方法是指发音时除去阻碍后有无较强的气流送出,声带是否颤动,发音部位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A 按成阻、除阻方式,声母可以分为五类: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

B在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中,只有l、m、n、r、ng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其余都是清音。

C 普通话声母中塞音和塞擦音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其中p、t、k、q、ch、c是送气音,b、d、g、j、zh、z是不送气音。

辅音声母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所以要学会从这两个方面对辅音声母加以描写。

如: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等。

【见本资料后边的表一】3、声母和辅音、韵母和元音有什么不同

答:它们是不同分析方法得出来的结果。

我国传统的音韵学把一个字的读音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这是从组成音节的成分而言。

现代语音学把一个音节分析成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音素有元音和辅音两大类,这是从构成音节的语音单位而言的。

1)声母都由辅音充当,但辅音不一定都是声母。

普通话中22个辅音音素,其中21个可以充当声母,另一个ng不是声母。

21个辅音声母外还有一个零声母。

2)普通话中元音音素只有10个,而韵母却有39个,所以说韵母的范围比元音大,元音都可以充当韵母,但韵母不只是元音。

如ng是辅音,却充当韵母。

4、韵母的分类

答:A、按韵母中的音素分类:1)单韵母(单元音韵母)a舌面单元音韵母。

有aoeêiuü七个。

这类韵母的发音由舌位高低、口形大小与唇形的圆或不圆决定。

b舌尖元音韵母:-i[ ]和-i[ ]。

c卷舌元音韵母:er。

2)复韵母(复元音韵母)a前响复韵母:ui、ei、ao、ou。

b后响复韵母:iu、ie、ua、uo、üe。

c中响复韵母:iao、iou、uai、uei。

3)鼻韵母:a、舌尖鼻音韵母(前鼻音韵母):an、ian、uan、üan、en、in、uen、ün。

b、舌根鼻音韵母(后鼻音韵母):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B、按韵母的韵头分类:1)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不是i、u、ü的韵母,共有16个。

2)齐齿呼:用i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共有10个3)合口呼:用u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共有9个4)撮口呼:用ü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共有4个。

注意:-i[ ]、-i[ ]都是开口呼韵母;ong的实际发音是ung,iong的实际发音是üng。

5、描写普通话10个单元音。

答:(1)舌面元音: a、舌面央低,口大开,唇形自然; o、舌面后半高,口半闭,唇形圆; e、舌面后半高,口半闭,唇形不圆; ê舌面前半低,口半开唇形不圆; i、舌面前高,口闭,唇形不圆; u、舌面后高,口闭,唇形圆; ü、舌面前高,口闭,唇形圆。

(2)舌尖元音: -i[ ]、舌尖前高不圆唇; -i[ ]、舌尖后高不圆唇。

(3)卷舌元音韵母: er、舌位中,不圆唇。

6、古四声和普通话四声的演变关系是怎样的

答:普通话的四声是阴阳上去。

每一个调类都包括一批汉字。

普通话的四个调类是由古汉语演变而来的。

古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

其中,平声字按声母的清浊分为阴平和阳平。

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归入了去声,其余的上声仍然是上声。

去声没有变,再加上全浊上声字等,普通话的去声字是字数最多的。

古代清声声母入声字分别读成阴阳上去声,浊声母入声字读成阳平或去声。

入声是古声调的一类,它的韵母带有塞音韵尾,因此声音不能延长,读得特别短促。

古代的入声字有b、d、g三个韵尾,在今天的粤方言中还保留着,也有的改变为喉塞音,例如吴语、闽语,还有的塞音尾消失,独立为一个调类或归入另一种调类,例如湘语及西南官话。

汉族的入声已不存在,分别派入了阴阳上去四声。

7、普通话音节有什么特点

答:1)一个音节最多含有四个音素。

2)一个音节一般至少要有一个元音音素,最多有三个元音,分别充当韵头、韵腹和韵尾。

3)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声母,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或末尾出现。

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情况。

4)一个音节不能没有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或韵尾。

5)可以充当韵腹的元音有10个:a、o、e、ê、i、u、ü、-i、-i、er;可以充当韵头的元音只有i、u、ü。

可以充当韵尾的元音i、u、(o),o做韵尾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人为设计,实际应是u;辅音有n、ng。

普通话音节的构成成分可以列表分析。

注意:(1)iu、ui、un是书写形式,分析时应以中间省写的o、e、e为韵腹。

(2)ü和ê的符号在分析时不能省略,以免和u、e相混。

(3)i、u、ü零声母音节书写时采用的Y、W一律不作音素处理。

9、普通话中读轻声的有哪些成分

答:轻声与物理性质的四要素都有关系。

(1)突出的表现是音长短。

(2)音强也要弱一些。

轻声的音高取决于前一字的声调。

轻声还常常引起音色的变化,如使声母浊音化,使韵母中的元音央元音化,有的使韵母脱落。

普通话中读轻声的有以下一些成分:(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

(2)叠音词和动词重叠形成的后字。

(3)构词后缀“子、头、巴、么、们”等。

(4)“上、下、里、边、面”等表示方位的成分。

(5)趋向动词作补语时。

(6)量词“个”常读轻声。

(7)一些资格比较老的双音节常用词的后一音节。

10、举例说明轻声的作用

答:(1)轻声有区别词义作用,即轻声不轻声造成了词义的不同。

如:东西、男人、大爷、兄弟。

(2)有的有区别词性的作用,即轻声不轻声造成词性的不同,如:大意、利害、对头等。

11、举例说明儿化的作用

答:儿化不仅是一种语音现象,它还具有(1)区别词义作用:信--信儿,头-头儿。

(2)区别词性作用:活(动)--活儿(名),破烂(形)--破烂儿(名)。

(3)表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彩,如:小猫儿、宝贝儿。

12、什么是音位

音位变体

答:把实际语言里众多的音素或声调归并成一个能区别意义的单位,就叫音位。

同一单位里的若干声音相近的音素或声调称为音位变体。

如\\\/a\\\/音位在ia、ua中的单位变体是央[A],在ian、üan中有音位变体是前[a],在ao、ang中的音位变体是后[α]。

13、普通话里有哪些音位

答:普通话里有(1)22个辅音音位:b、p、m、f、d、t、n、l、g、k、h、ng、j、q、x、zh、ch、sh、r、z、c、s,(2)10个元音音位:a、o、e、ê、i、u、ü、-i、-i、er。

元辅音音位是从音色角度分析出来的音段音位。

(3)有4个声调音位:55、35、214、51。

声调是从音高角度分析出来的超音段音位。

必读书阅读训练一

——通过小说的回目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一、阅读任务

阅读《西游记》第一至五十回

二、名著导读

1.【整体感知】《西游记》是一本长篇__________小说,一般认为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

2.给下列歇后语补充《西游记》中的人名。

(    )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     )的眼睛——火眼金睛

(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3.【提取信息】孙悟空的兵器是(  ),猪八戒的兵器是(  ),沙僧的兵器是(  )。

A.九齿钉耙    B.如意金箍棒    C.九环锡杖    D.降妖宝杖

4.【提取信息】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称呼有好几种,他最不喜欢的是(  )。

A.齐天大圣 B.美猴王 C.弼马温 D.猴哥

5.【提取信息】唐僧一路多灾多难,从长安出发到灵山,拿到有字真经的时候,已经经历了(  )。

A.72难 B.81难 C.108难 D.99难

6.【解读信息】根据《西游记》第一到七回的回目,概括一下这七回讲了哪些故事?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灵猴出世

拜师学艺

大圣被抓

三、精彩片段

八卦炉中逃大圣(节选)

话表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那大力鬼王与众启奏道:"万岁,这大圣不知是何处学得这护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却如之何?"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玉帝闻言,即教六丁、六甲将他解下,付与老君。老君领旨去讫,一壁厢宣二郎显圣,赏赐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教与义兄弟分享。真君谢恩,回灌江口不题。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煽起锻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搓揉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1.【解读信息】根据上下文猜猜加点字词的大致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把大圣投进八卦炉中的主意是谁出的?(  )

A.南斗星 B.玉帝 C.太上老君 D.大力鬼王

3.【提取信息】大圣被捉住后,受到了哪些刑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信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怎么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评价】读画横线的句子,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谁?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1.章回体 明 吴承恩 2.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孙悟空 3.B A D 4.C 5.B 6.拜封美猴王 官封弼马温 大闹天宫 逃出八卦炉,被压五行山

三、1.八种卦形,代表八种事物。 2.C 3.被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放火煨烧,以雷屑钉打,又放八卦炉中锻烧。 4.孙悟空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晴"。 5."他"指齐天大圣,这句话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纵、跳、蹬倒、走"这几个动词用得好,写出了齐天大圣动作敏捷,神力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