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文言文情话(文言文情话短句)

文言文情话(文言文情话短句)

最美的 文言文情话句子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2、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4、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5、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邈邈兮余 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积雨细纷纷,饥寒命不分。

揽衣愁见肘,窥镜觅从文。

8、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

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9、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0、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11、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12、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3、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14、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1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6、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17、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8、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9、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20、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

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21、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22、夜雨染成天水碧。

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23、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2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8、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29、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30、逐渐犯上相思病,开始不吃不喝变瘦 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美的文言文情话句子

与君定数相遇,实乃吾人生之大事燃十九年之佳运而与君相知感君温婉素雅之美幸与君相谈至梦乡吾愿携君手,自此至白首若君不弃,吾甘做君之洋暖君心田成君美愿护君左右解君烦忧于君之言,吾可为苍茫一小粒,亦为君之一片天

求解:古文中最浪漫伤感的情话是那一句

(诗词、文言文、古书上的都可以)

拼将一生休君一日欢两情若长时,又岂在朝朝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上邪,我欲与君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年少时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流泪者有二:“儿寒否,欲食否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心中大恸

用文言文对爱人说情话怎么说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肉麻”文言词语可以用“淫”。

“情话”文言词语可以用“语”。

“给”文言词语可以用“赐”。

“老公”文言词语可以用“郎”。

“肉麻情话给老公”用文言文可以这么说:淫语赐郎也。

古文中有哪些唯美的爱情语句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5、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___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6、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____卓文君《白头吟》7、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____佚名《上邪》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10、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11、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____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1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____佚名《击鼓》1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14、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____乐婉《卜算子·答施》15、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____俞彦《长相思·折花枝》16、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17、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18、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____黄景仁《绮怀》1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20、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____秦观《八六子·倚危亭》2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____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2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____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23、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____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2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25、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____卓文君《白头吟》26、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____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2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____佚名《留别妻》28、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____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29、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30、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____佚名《西洲曲》31、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____李白《怨情》3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____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3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34、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35、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____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3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____白居易《长恨歌》37、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38、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____范仲淹《苏幕遮·怀旧》39、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____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4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____佚名《关雎》41、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____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42、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____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43、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44、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____佚名《留别妻》4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____张泌《寄人》46、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47、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____袁枚《马嵬》48、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____曹植《明月上高楼》4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50、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51、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52、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____王昌龄《闺怨》53、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____李煜《长相思·一重山》5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55、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____李白《长相思·其一》56、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____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57、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____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58、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____李白《春思》59、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____徐干《室思》60、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____李冠《蝶恋花·春暮》61、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____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62、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____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63、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____李白《古意》64、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____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65、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66、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67、殷勤花下同携手。

更尽杯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

____叶梦得《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68、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____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69、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____武则天《如意娘》70、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____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71、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72、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____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73、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____卓文君《白头吟》74、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____曹植《明月上高楼》7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____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76、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____晏殊《山亭柳·赠歌者》77、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____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78、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____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79、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80、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____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8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____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82、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____张仲素《燕子楼诗三首》83、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____乐婉《卜算子·答施》84、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____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85、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____苏轼《贺新郎·夏景》86、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____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87、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____白居易《长恨歌》88、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____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89、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____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90、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____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91、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____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92、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____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9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____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94、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____鱼玄机《闺怨》95、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____晏几道《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96、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

____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97、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____傅玄《车遥遥篇》98、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____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99、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____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100、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____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读书者说】

作者:冯卓慧(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者按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音乐既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人修养的重要内容。它穿过历史的浩荡激流,见证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而乐器,更是中华礼乐文明的有力见证。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的《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精粹》一书,近期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书中,编著者们通过一件件乐器,将笛哨初现、钟磬喤喤、丝竹相合、锣鼓生辉的中国古代乐器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今日,《光明悦读》约请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撰文,为读者展开一段中国民族乐器的溯源之旅。

编钟九件(春秋),通高最高78.7厘米、最低48厘米,1955年安徽寿县蔡候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人民音乐出版社提供

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一次展览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展览以“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为题,展出了200余件(套)中国古代乐器。依托于国家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资源,以及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二十余家文博单位支持,展出的200余件(套)展品涉及乐器、乐俑、图像等多种形态,时代涵盖了中华文明的各个阶段。2022年,国家博物馆择选其中的代表性展品,出版了名为《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精粹》的画册。

画册延续展览的立意,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乐器的文化特点。136件(套)艺术精品分为“鹤鸣九皋声闻于天”“钟鼓喤喤大音至乐”“丝竹相合妙音飞花”“云间锣鼔日月同辉”和“高山流水松风清音”五个部分展现,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乐器的一次集中展示。

远古之音,旷如川泽,先人执笛,洞开乾坤。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肇始,礼乐分明。钟声如天诏,磬声示神明,丝竹似流水,鼓声若雷鸣……在一组组精妙无比的图示与解说中,中华礼乐文明的生命力扑面而来。

九霄环佩琴(唐),通长123.5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人民音乐出版社提供

先民之乐

在《天地同和》一书中,收录的第一件乐器,是1986年出土于舞阳贾湖遗址的七孔骨笛。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500~9000年。我们常说华夏文明五千年,有文献记载的信史三千余年。近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的迅速发展,这一认识被逐渐印证,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突破。舞阳贾湖骨笛的陆续出土,证明了早在9000年前,生活于这片土地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制造和使用乐器的技术。

这一件骨笛突出的特点是,其正面,特别是开设指孔的位置,有着清晰的刻划痕迹,可见骨笛的制作过程经过了精心的测量与计算。在另外的骨笛上还可以看到,在一个音孔的旁边钻了调整音高的小孔。这些都说明,在那个久远的时期,贾湖人已经具有了相当明确的音准观念和制作骨笛的技术标准。回溯相关研究可知,1987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武汉音乐学院组成的测试组,曾对M282∶20号骨笛进行了测音。测试结果显示,该骨笛音质较好、音阶结构为六声音阶或者七声下徵音阶,还存在着转调演奏的可能性。

贾湖骨笛在艺术与工艺层面所表现出的高度,以及遗址中的生产

瑟(西汉),通长116厘米、宽39.5厘米,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人民音乐出版社提供

生活用具、契刻符号、农业畜业信息,都将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溯到前所未及的阶段。类似的器物在不同的文化遗址或国家多有出现,对于这一类器物的性质,学界还存在不同认识。而贾湖骨笛的乐器身份之所以被普遍认同,关键原因是,在我国中原、新疆与西藏等地目前仍有相似材质或演奏方法的乐器被使用着。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一斑。

学术界普遍认为,金属工具、文字、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脱离野蛮蒙昧、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这些标志出现于各个古老文明的早期阶段,且都属于人类意识与观念的创造性实践。音乐艺术,同样可视作文明的标志物,是人类脱离了生存需求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其产生的过程今人有多种解释。无论是模仿、劳动、巫术、表现还是求偶,都意味着人类对声音的使用已经脱离了自发阶段,成为有目的的自觉行为。音乐最初的表现形式应为人声。随着可发声器物的加入,音乐行为步入更加高级的阶段,乐器也从此成为音乐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物质形态的角度来看,乐器由粗简到精密,从单一材质到多种材料的结合使用,映衬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舞阳贾湖骨笛的发现,改写了对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认识,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类文明诞生标志物的认知。

《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精粹》王春法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提供

黄钟大吕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记·乐记》中如是说。《礼记》,便是此书书名“天地同和”的由来。

《礼记》是记录先秦时期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对后世的政治制度、社会伦理、文化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关于礼仪制度的详尽论述,对华夏礼乐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奠基作用。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逐渐进入阶级社会。这一时期因为青铜礼器的大量使用而被称为青铜时代。周王室为了维护统治权力,推行了一整套等级鲜明的制度体系——礼乐制度,而青铜礼器便是此制度的物化形态。以编钟为代表的青铜乐器,因其具有发声功用而成为礼器中独特的一类,甚至成为礼乐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

《天地同和》收录有青铜钟类器物二十余件(套),形制涉及铙、镈、甬钟、纽钟、钲、錞于、铎、句鑃多个类别,均为殷商至战国期间的典型器。虽然这些器物形态各异,应用范围不一,件数多寡不同,但均由青铜铸造而成,堪称人类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组13件战国编纽钟,1957年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台关,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套完整的楚钟。由于保存情况完好,音乐性能优良,其演奏的《东方红》曾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曲响彻中华大地,并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而进入太空。在录制《东方红》的过程中,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专家在钟体侧上方找到了五正声之外的一个偏音,由此完成了全曲的演奏。正是这样一个发现,揭开了认识合瓦形编钟历史之谜的序幕。

合瓦形的称谓最早见于《梦溪笔谈》,意为钟体形似两个瓦片扣合,这一形制是华夏先民独有的智慧创造。在青铜被称为吉金的时代,同样的原材料既可以制作武器、货币、生产生活用具,也可以制造象征身份的礼器。持有青铜器数量的多少,往往代表着国力的强大与否。如何高效地利用“祀与戎”活动中必需的原材料,是礼乐器的制造者面临的问题。合瓦形编钟天然地具备一钟双音特性,即正鼓部和侧鼓部可以发出两个独立的乐音,由此可以在相同的音列内减少编钟数量,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

当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鹏先生提出这一理论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直到1978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他的看法才被无可辩驳地证实。在曾侯乙编钟3700多字的铭文中,绝大部分记录的是各诸侯国的音高关系,其正侧鼓分别标注着以三度音为基础的乐律学体系。当近世外国学者以“中国音乐基本由五声音阶构成,处于七声没有齐备,更遑论十二律”为主流观念的时候,青铜编钟的陆续发现,揭示出中国的乐人们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具有了12个半音的音高观念,并成功付诸实践。需要强调的是,中国音乐常见的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音乐,只是“以简御繁”理念的产物。

在《礼记·乐记》中,“礼辨异,乐统同”的观念被反复提及,强调了以礼乐器为代表的物质形式体现的是等级差异,而音乐的使用是为了强化统一的观念,通过文化的统一来实现归属的认同。因此,青铜乐器在这一历史时期不仅仅具有艺术审美的价值,其在凝聚民族精神、汇聚民族情感方面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华夏正声

如果只能选取一种乐器,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代表的话,我个人认为,当属古琴。《天地同和》一书,为古琴独立一章,即体现了其独特的地位。

古琴,又称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焦尾”等,这一历史悠久的乐器直到上个世纪还被称为“琴”。只是之后因众多外来乐器被冠名为带有修饰词的琴,如扬琴、胡琴、小提琴、钢琴等,才更名为古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古琴在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古琴的文献可上溯至周代,如《礼记》《世本·作篇》中都有伏羲制琴的记载。周代以后,儒家“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观点深入人心,并成为文人四艺之首。正是在文人的拨弄下,古琴艺术形成了华夏艺术独特的审美品格,寄托着文人不流于尘俗的情感追求。出土于南京西善桥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生动地刻画了魏晋文人的风骨,其中古琴的形制已与现今的古琴完全相同,这在全世界的旋律乐器发展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唐代中期,古琴艺术发展到最为繁盛的阶段,记谱法与斫琴技艺的发展,为古琴艺术提供了更为宽阔的挥洒空间。特别是减字谱的出现,对琴曲的广泛流传贡献卓著。与其他传统音乐多用工尺谱标记音高与节奏的方式不同,古琴谱记载的是弹奏时的定调、弦序、徽位,以及左右手指法、奏法。这样的记谱方式是无法视唱的,观者无法从中读出乐音。脱离古琴,以汉字偏旁为元素的减字谱就是贾宝玉所说的“天书”。为一种乐器创造一种记谱法,一种记谱法只适用于一种乐器,这在人类的历史上同样是罕见的。也正是因为这一份长达千年的坚守,才保证了古琴乐器形制和古琴艺术品格的持久稳定,成为华夏正声的代表。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九霄环佩琴,为唐代雷氏所斫,是现存同名四器之一。琴体保存完好,通发牛毛断纹,整体风格浑厚圆润、精致内敛。不同于日本正仓院的偶然性封存,国内的唐代古琴能够传承至今,且大多保有优异的声音品质,得益于千百年来不断地弹奏与修缮。历代琴人通过弹琴与“知音”,完成超越时空的心灵沟通,并不断地将人文精神和情感内涵赋予古琴,将每一处结构、每一份尺度、每一次抚弄,都视作自然与生命的浓缩。在传世名琴的琴腹、琴底等处,多见题款刻印,借以寄情喻志,也体现着文人对古琴所特有的、非一般乐器所能比拟的文化情感。

乐器承载着文明,印证着历史,蕴含着情感,伴随着中华民族一路走来。骨笛、编钟与古琴,体现着中华民族于不同历史时期在音乐艺术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而言具有特殊的价值。然中华音乐文化博大精深,远非这些典型艺术形式所能涵盖。通览《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精粹》,可以感知,这些乐器精粹,来自丰厚文化积淀与丰富艺术形态的给养,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之浩如烟海,奔腾不息。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5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