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以赏识教育为题的论文(以赏识教育为题的论文怎么写)

以赏识教育为题的论文(以赏识教育为题的论文怎么写)

《周弘赏识教育》观后感

[《周弘赏识教育》观后感]这两天我一直在网上看《周弘赏识教育》,老实说我还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地被一个人感动过,《周弘赏识教育》观后感。

虽然说周校长讲座的对象是家长,但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撼了。

以前我是一直主张反对赏识教育的,因为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什么也不缺,唯一差的是挫折,差的是吃苦的机会。

总是固执地认为在顺境中、在甜水中长大的孩子,犹如温室中的花草,经不起真正的风吹雨打。

但是当我耐心地听了周校长长达5个小时的讲座,我才为自己的浅薄、偏激而羞愧。

最感动的莫过于演讲者的亲身经历:很难想到一个故事中有两个传奇:从小双耳全聋的周婷婷在父亲的教育下16岁就成为大学生,并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第一个中国聋人研究生;而仅初中毕业的父亲不仅办起了婷婷人中人聋童幼儿园,而且提出了全新的赏识教育理论。

周弘是人海中的一滴水。

属于什么都被耽搁了的老三届,1967年的初中毕业生,当过兵,当过翻砂工,南京机床厂技术员,进过7•;21工人大学,国家还不承认文凭。

外貌特征:秃顶,清瘦。

实在太普通了。

我看了周泓赏识教育专题部分,很受启发,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但在周泓的笔下变得丰富起来,有血有肉了,说到赏识,它所给予以人的是信心,是力量,是希望,一个有信心的人,一个能看到希望的人,他的生活就过得有阳光,过得很充实。

周泓有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拿农民种庄稼与父母培养孩子相比较,农民懂得庄稼的收成不能怪庄稼本身,而是要看自己对待它,从自身找原因,农民对庄稼尚且知道如此,但人们在教育子女、教育学生却容易忽略这一点,这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让人不得不掩卷反思。

希望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让夜行人找到前行的方向;希望,犹如在洪水中遇到一方木板,让人们能看到生命的招手;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给予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赏识,让孩子在我能行的自信中一直走向我成功。

赏识需要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来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成长的环境,将我们的爱我们的希望化作春风细雨去润物无声。

赏识教育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我们将它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周弘的教育理念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实现了新的飞跃。

他把这种感悟通俗地概括为一个字--通。

他说,通是沟通、是共鸣、是舒展、是和谐、是幸福、是快乐;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和谐,与周围人的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观后感《《周弘赏识教育》观后感》。

赏识导致成功,其本质是赏识导致和谐。

没有和谐,说明没有真正的赏识;没有和谐,难以保证真正的成功。

成功了,不一定和谐,和谐了,不可能不成功。

感受周弘在教育上五次飞跃的心路历程,我们不难理解,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

她直指生命,强调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

经典回放:赏识教育是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捡回教育宝藏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两代人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日日赞叹生命、孩子天天快乐成长的教育;附:《赏识教育三字经》赏识教育三字经家长们,没学习,教孩子,头疼哩。

累死了,气死了,急死了,烦死了,愁死了,苦死了,一句话,全死了

做父母,爱孩子,不会爱,爱是害。

怎样爱,爱到懂,懂到通。

学农民,种庄稼,按规律,该咋办,就咋办,进心房,出误区,懂孩子,先懂人,一分二,好和坏,好孩子,好心情,一个好,全都好,人一安,心就静,父母静,心轻松,孩子静,智慧生,有智慧,必成功。

坏心情,坏孩子,〈恐惧啊,自责啊,后悔啊,焦虑啊,〉心情坏,全都坏,为什么,新时代,新孩子,高智商,高脆弱,做父母,解心结,〈重过程,轻结果〉,同甘苦,共患难,一盏灯,一辈子,滴水恩,涌泉报

好思维,好人生,想周弘,由工人,到大师,周婷婷,是聋童,由哑女,到神童。

天下事,无不能

高目标,低要求,一步一步向上走

说你行,你就行,找感觉,尝甜头,太好了,还能好,乐成师,苦成匠。

创环境,爱生命,夯基础,找目标。

难难难,易变难,易易易,难变易。

多鼓励,多提醒,高目标,低要求,感恩佛,抱怨魔,高智商,高脆弱,成长路,多坎坷,具体事,多分析,笑能容,容能笑,一尊重,二平等,要信任,要包容,学会等,思己过,解心结,内力大,外力小,做师长,方向盘,多激励,有动力,不这样,催加逼,算盘子,拨才动,累死你

多放下〈架子〉,巧说话,好言暖,恶语寒心无数,嘴无门,一出口,便伤人。

多思量,勤练习。

出于心,发于口,娃爱听,心情爽,好成长。

小孩子,黄山松,你有长,我有长,能赏识,自放光。

爱自己,爱别人,你真棒,我也棒。

人中人,才快乐。

大孩子,小大人,进心房,孩子王。

先接纳,再升华,对孩子,想学的,学的进,不想学,学不进。

怎么办,找感觉,尝甜头,低到高,漫漫走,(学是玩,玩是学),好不累,坏不罪。

作父母,够朋友,铁哥们,好商量,融进去,诱出来,多引导,少说教,先做人,后学人,通人性,便成神。

周弘行,你也行,定目标,不放松。

跷跷板,要平衡,精神上,多赏识,物质上,多磨砺。

教孩子,爱父母,爱朋友,敬师长,爱学习,爱劳动,养习惯,成大器。

切不可,心太软,生活上,多娇惯,小到大,头疼烂。

对孩子,高目标,低要求,给时间,给信心,不怕慢,就怕站,只问种,莫问收,有播种,必有收,要暗示,真心话,莫骗他,能量大

人生事,十八九,多不顺,先积极,再乐观,山能过,桥能过,宝剑利,困难磨。

找缺点,找方法,黑见白,向日葵,成长了,太好了。

上战场,枪一响,怕死鬼,最易亡,看清了,不怕了,强大敌,是自己。

三步登天:先知道,再做到,一信任,二包容,全接纳,后升华,重沟通,听心声,多请教,多倾听,先融会,后贯通,家一和,万事兴。

讲信任,无条件,同甘苦,共患难。

放下拳,走进心。

你爱他,他爱你,不信任,沟通绝。

代沟起,麻烦大。

人比人,气死人,金无足,人无完,学会比,心中喜。

纵比不横比,给支点,撬地球。

要教子,先教己,好思维,阳光心,倒过来,跳出去,看清了,不怕了,上天堂,入地狱。

开心福,关心魔。

乐生乐,苦生苦。

心态:两个宝,当坐标,按规律,种庄稼。

看眼神,定前程,由失落,到得升,先知明,再知暗,水半杯,乐与悲。

教子:帮孩子,养习惯,改毛病,心要恒。

三尺冰,非一日,多表达,少要求,两个宝,当坐标,学走路,学说话,按规律,种庄稼,讲惩罚,刀子心,豆腐嘴,面带笑,心如水,要法制,不人制。

一分二,人和鬼,不觉醒,人变鬼,先觉醒,再唤醒,能唤醒,鬼变人。

先包容,再信任,伤痛叫,心痛闹,长反思,解心结。

高目标,低要求,有计划,有行动。

找感觉,尝甜头,先成功,再成功,犯错误,好机会,退一步,进两步。

《全接纳,后升华,融进去,诱出来》尊重:父母太关心,孩子无责任,太自私,又懒惰,不自理,不体谅,重培养,从小做。

物质上,小皇帝,精神上,小奴隶,不独立,咋成长,付与得,要平衡,不溺爱,成才快

种啥种,结啥果。

回流爱,才和谐.。

忌:为你好,受不了。

不象话,别说话,刀子嘴,豆腐心。

引导成长:孙悟空,火眼睛,看透你,你就行,正强化,说优点,成功了,再努力,吃熊胆,长雄心,找榜样,树信心,再坚持,过极点,犯错误,多提醒,跌倒了,爬起来,四依赖,要克服,放长线,飞得高,看得起,够朋友,士可杀不可辱,沟通好,快乐到,好方法,孩子有,多请教,效果妙。

人活脸,树活皮,给面子,给台阶,身言教,最重要。

心灵展,快乐飞,积小善,成大德。

小四两,拨千斤,放架子,近孩子,消代沟,走进心,吃草莓,品人生,共成长,乐无边。

〔《周弘赏识教育》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赏识教育是谁最先提出的

赏识教育是由周弘提出来的。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

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是周弘老师首倡并全身心倡导、推广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脉相通的。

周弘老师曾用这种教育方法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留美博士生,并用这种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周婷婷”,被新闻媒体称为“周婷婷现象”。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总结的“花苞心态”调整了无数家庭教育中的“功利心态”,总结的“生命像一条河”、“全纳思维”、“先骄傲、后成功”等思维方式使许多家庭走向了和谐、幸福、美满。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

它是实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亲子和谐、团队和谐的秘方;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

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卡尔威特是德国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师,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实践于自己的儿子卡尔威特,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

于1818年写成一书,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MS斯特娜是美国语法教授,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在推崇卡尔威特教育法的同时,提倡根据孩子自身的习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于1914年写成一书,在书中,她结合自己教育女儿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蒙台梭利1870年8月出生在意大利安科地区的基亚拉瓦莱,自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1907年开始在各地建立,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环境的教育方法,她不仅是伟大的教育家,还是著名的科学家,一生为了儿童和人类精神的复兴奉献了一生。

著有、、、、、《儿童的发现》等书。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铃木镇一出生于1898年的古屋,其父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工厂。

22岁赴德国学习音乐,回国后对如何通过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他抱着每孩子的能力成长,都有一种培养方法的信念,立志于对孩子天才教育。

培养出大批的天才儿童,为了进一步发扬才能教育法,著有《早期教育和能力培养》一书。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多湖辉是日本二战以后的杰出的教育家,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

与许多以理论见长的学者不一样,多湖辉的教育思想更具实践性。

直指儿童教育的具体实际问题,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

著有《母爱促进身心健康》、《管理孩子的技巧》、《使孩子聪明的心理战术》、《学习指导法》等书。

以赏识教育为题的议论文有哪些

聪明、外向的孩子需要一些挫折教育,内向、反映不够快的孩子应该更多采用赏识教育。

一味的赏识,可能让孩子经不起挫折;一味的挫折,会让孩子丧失信心。

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最适宜的教育方法。

寻找参加过周弘赏识教育的家长

我没有参加过,但是我了解过周宏赏识教育的体系。

我本人是做教育的,在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希望提出一点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好的教育,应该是一个互动过程。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本身就是接受各方的影响,并且用自己的表现也去影响别人的过程。

现在社会上,类似训练营这样的活动很多,他们都是把孩子放到一个特殊的集体中,通过游戏的互动,让孩子们之间以及与导师之间产生影响。

这样的活动,在当时,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是有一定好处的。

但是,能不能改头换面,因人而异。

这除了取决于导师的素质,还受到这个训练营成员的整体情况影响。

而最重要的因素,还要取决于您孩子自身的个性、心理成熟程度、甚至还包括他的价值取向。

二、孩子从训练营回来以后,如果受到了良好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可能也不能转化为持续的良好行为。

我在与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有两大难题很不好解决,一个是即使孩子接受了正确的观念,也很难产生改变不良行为的动力,第二个难题是,当一个孩子有所改变以后,但是一回到他以前所处的环境,那些病就又都恢复了。

这两个难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参加了什么成功训练、激励训练,可是最后得到的也就是当时的头脑发热而已。

所以,鉴于我的经验,这样的训练营是可以参加的,但是要抱持着客观的期待。

而且,如果要让效果持续,家长必须要了解整个活动情况和孩子在活动中的收获,根据孩子的收获,来制定后期的家庭教育计划,这样,这种训练营才能真正让孩子受益。

以上仅仅鉴于我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欧阳维建的人物经历

想想李阳的结局,我们就知道疯狂的代价。

欧阳维号称是疯狂英语的主要策划者,我们就能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是好事,但不能狂热,不能狂热到连老婆都打。

我们不能向孩子灌输狂热,向孩子灌输狂热是犯罪有谁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的煽动下,失去判别能力,变成盲从的傻子呢?不要被人卖了,还狂热的帮人数钱。

魏书生、周弘的赏识教育理论分别源自哪本著作

这是周宏老师的博客,到那里去发张纸条,问问他本人。

周弘·赏识教育

中国“狼爸”萧百佑说:“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

”你同意这句话吗

不同意,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长大以后心里留阴影。

比较赞成周弘的赏识教育(不是溺爱)。

觉醒一书中,周弘用他的赏识哲理告诉每个人,教育首先是:

教育首先是生命的觉醒和文化的觉醒,是以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体验为内涵的人文文化。

拆书稿:你会欣赏你的孩子吗?拆书周泓《赏识你的孩子》。

《赏识你的孩子》是周弘先生写的关注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本书。周弘先生为了治疗双耳全聋的女儿,发誓要做中国的大岛茂,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留美硕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被誉为“赏识老爸”,“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

赏识教育的实质就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学会被爱,学会自爱。

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掀掉压在孩子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让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学习的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它的思维特点就是:抓住孩子的优点不放,小中见大,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作者把赏识教育看成是他灵魂的觉醒,分六个层次:

第一次觉醒:学会赏识找回父爱。是情感层面上的觉醒,一个字“爱”。

哪怕全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她,拥抱她,赞美她,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永远自豪!

第二次觉醒:学会赏识,发现宝藏。是方法层面上的觉醒,一个字“玩”。

教育要走出异常,超越超常,回归正常。用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式,不断欣赏孩子,鼓励孩子,“找感觉,尝甜头”,千方百计把学习变成玩,让学习比玩更有吸引力。

第三次觉醒:学会赏识,改变态度。是态度层面上的觉醒,一个字“行”。

父母首先端正对生命的态度、对孩子的态度,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最深处,永远无条件坚信自己的孩子“行”。

家长的教育误区,往往认为孩子笨、学习苦,错误做法就是:比,贪,逼,打。拿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不断要求孩子节节攀升;拔苗助长,强求一律,苦苦相逼;不听话就打。还说打的不是你的人,而是你的缺点,这样容极易造成孩子受惊吓、心里痛苦。还有一种父母,不打孩子打自己,孩子的心灵被刺伤,产生负疚感,成为心灵的罪人。这样也就导致了父母恨、疼、悔。

第四次觉醒:学会赏识,导致成功。是理论方面的觉醒,一个字“懂”。

不仅懂孩子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更懂孩子精神生命最本质的需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被赏识、被爱、被看得起。赏识就是无条件的尊重人格、信任潜力、理解个性;就是有策略的热情激励、耐心宽容、友情提醒。“融进去,诱出来。”

第五次觉醒:学会赏识,走向和谐。是哲学层面上的觉醒,一个字“通”。

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走出家教的误区。父母与孩子的生命应该处于和谐相通的状态,不通的时候,只能疏,不能堵。解决通的问题,就解决了教育的根本问题。心灵相通,则一通百通。生命状态绿油油,想不成功都难。

父母真正学会赏识孩子,首先要学会赏识自己,学会爱自己、喜欢自己。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三个和谐,让孩子与自身生命和谐,与周围人的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

第六次觉醒:学会赏识,爱满天下。是实践层面的觉醒,一个字“诚”。

学会赏识,找到使命,爱满天下。

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服千家万户!

赏识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对生活的回归,是对生命的回归。

孩子的人生好比足球赛,家长不应该做挑剔的裁判,盯着犯规不放,而要做热情的啦啦队员,“加油!加油!”为孩子鼓掌欢呼,给孩子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作者是以女儿周婷婷的成长教育成功为实践基础,加入大量学生家长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甚至加入许多名人成长成功的案例,生动形象,非常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也非常有可读性。

孩子小的只是生理生命,不小的是她的心灵,是她的精神生命。借用书中引用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作结: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来到人世,

却不是你的化身。

他们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

但永远不属于你。

孙冰梅

2021.6.18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