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说说

银行内控(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思路及措施)

银行内控(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思路及措施)

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以上人员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

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晕,在这个上面找答案

就说说自己的日常工作就好。

比如:按流程合规操作,不随意简化流程。

说说危害再说说决心就可以了。

柜员不会要求你说太多。

中国工商银行信用卡内控先进事迹演讲稿

椎圣龙埂堤烙撼杰利凫酌悲蝗油暑壕蛮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由于政府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开展商业银行业务,而将84年1月1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手中的个人及工商企业存款划拨出来单独成立中国工商银行。

2005年注定是中国工商银行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

2005年4月18日,国家批准了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截至6月末,中国工商银行的股改财务重组工作基本完成,资本总额2806亿元,充足率为9.12%,其中核心资本达到2525亿元,充足率为8.07%;境内外机构不良资产率为2.72%,不良贷款率降至4.58%,拨备覆盖率达到100%,中国工商银行成功迈出了股份制改革的第一步。

在股改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工商银行业务经营发展态势也十分良好。

2005年6月末资产总额61400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85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超过31122亿元人民币,在主要业务领域中均保持国内最大的市场份额。

2004年工商银行境内外机构实现经营利润746亿元,2005年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416亿元。

正式成立于1984年1月1日的中国工商银行,经过21年发展,总资产、总资本、核心资本、营业利润等多项指标都居国内业界第一位,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1)布局合理的营销网络,广泛而优质的客户基础中国工商银行通过21000多家境内机构、100家境外分支机构和遍布全球的上千家代理行,以领先的信息科技和电子网络,向八百多万法人客户和1亿多个人客户提供包括批发、零售、电子银行和国际业务在内的本外币全方位金融服务。

截至2004年末,现金管理签约客户3700多家,为这些客户的1.96万个上下游或附属单位提供了现金管理服务;个人消费信贷客户数397万户,贷款余额4,839亿元;个人金融业务高端产品--理财金账户客户总规模超过124万户。

(2)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产品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通过信贷行业、客户和地区结构调整,中国工商银行巩固了优质的公司和机构业务市场,成功争取了多项全国重点建设项目,新开发一批跨国公司、大型优质企业和机构客户,拓展了优质中小企业市场。

工商银行在巩固本币结算、国际结算和代理业务等优势领域的同时,大力开拓现金管理、投资银行、资产托管和各类理财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中间业务市场,形成了9大类400多个品种的中间业务体系,中间业务收入由1996年的19.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3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004年的9.71%。

2004年人民币结算量150万亿元,市场占比45%。

在国内首家推出“银保通”系统,2004年代理销售保险、代收保费和代付保险金748亿元,实现银保业务收入7.45亿元。

银行代理保险市场占比30%。

与证券、期货业的业务合作范围涵盖集合资产管理、融资、银证通、发债担保、资金清算等。

与国内33家银行机构正式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代理了多家中央预算单位的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业务。

“银关通”业务量达到10.6亿元,签约企业919户。

独家代理了国税系统车辆购置税专户管理业务。

2004年代理证券业务实现收入7.9亿元,增长44.5%;全年代销国债811亿元,同业占比33.7%;代理保险销售额244亿,代理基金发行额近300亿元。

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128家会员单位中81家的资金清算,2004年清算金额400亿元,位居黄金交易所资金清算总量第一;同时代理了118家非会员单位的黄金及铂金交易。

中国工商银行是第一家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银行和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银行,也是当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托管银行,2004年托管资产总额1230亿元。

其中托管证券投资基金40只、基金资产1,128亿元,市场占比34.8%,托管基金数量和资产规模连续7年居国内托管银行之首。

工商银行是国内首只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和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托管人,QFII托管客户包括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日本大和证券和德累斯顿银行等。

2002年4月工商银行在国内业界率先建立了投资银行业务组织体系,业务范围涉及财务顾问、银团贷款、重组并购及资产管理等。

2004年实现投行收入12.4亿元。

工商银行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2004年全年通过货币市场融资14,661亿元,央行票据承销和交易量为3,477亿元,实现投资收益21.9亿元;现券买卖2,627亿元,实现收益2.8亿元。

2004年末全行票据融资余额3,123亿元,市场占比升至27.22%,债券投资余额为12,354亿元。

2004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839亿元,全年累计投放个人住房贷款1,708亿元,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125亿元,继续保持国内最大按揭银行的地位。

2004年末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273亿元,其它消费贷款余额441亿元,当年实现个人中间业务收入39.6亿元,个人外汇及理财业务收入2.13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对银行卡业务实行专业化经营和集中化管理,目前拥有国际卡、贷记卡、准贷记卡、灵通卡等产品系列,总发卡量超过1.1亿张,2004年实现银行卡收入30.6亿元。

(3)全球化发展战略工商银行不断推进跨国经营,加快建立本外币、境内外业务均衡协调发展的经营格局。

截至2004年末,工商银行在全球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设有100家分支机构和控股银行,外币总资产495亿美元,各项外币存款余额309亿美元,外币贷款余额284亿美元。

2004年全年办理国际结算业务2,122亿美元,完成代客外汇资金业务1,489亿美元,结售汇业务量955亿美元,代客外汇买卖449亿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的并购在香港成立了工商东亚和工银亚洲,2004年工银亚洲正式收购华比富通银行成为其全资银行,并更名为华比银行。

当年末工银亚洲总资产为993亿港元,实现账面利润7.6亿港元,按总资产排序在香港银行业中升至第6位。

(4)全面的电子银行服务中国工商银行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日益成熟,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额迅速增长,由2000年的1.93万亿元发展到2004年的38.4万亿元,增长了20倍。

2004年电子银行业务收入2.35亿元,在线支付交易额57亿元,是中国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

(5)先进的科技应用水平数据集中工程、全功能银行系统和数据仓库三大科技项目,是工商银行搭建国际先进水平金融信息技术平台的基础。

2002年10月完成的数据集中工程,是我国金融系统数据集中的开创性工程。

工程完成后,全行所有经营数据集中于北京、上海两个数据中心。

2004年完成整合迁移,上海数据中心成为生产运行中心,北京为灾难备份中心。

数据中心总处理能力达17000个MIPS(每秒百万次),存储各类账户总数达4.8亿户,日均处理业务量超过2000万笔。

综合业务系统是一套超大型应用软件系统,以“综合化”、“柜员制”和“面向客户”为基础,以会计核算子系统为中心,包括资金汇划清算、个人金融业务、财务、电子银行、国际业务、信贷台账、事后监督等23个业务处理子系统。

在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中率先建立起统一、标准、规范的核心业务应用平台,实现了业务处理模式以银行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2003年11月22日,综合业务系统升级为全功能银行NOVA系统。

此外,数据仓库工程为工商银行开展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提供了技术基础,为管理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创造了条件。

依托信息化技术平台,工商银行相续投产了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升级版、证券、基金业务系统、网上银行系统、手机和电话银行系统等系列金融信息化产品,赢得了科技应用上的领先优势。

中国工商银行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其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工商银行实行统一法人授权经营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总行是全行的经营管理中心、资金调度中心和领导指挥中心,拥有全行的法人财产权,对全行经营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负责。

全行实行“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管理模式,在授权和授信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资金、信贷、内控和人力资源等管理体制。

中国工商银行具有国内领先的风险控制能力。

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实行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在内, 贯穿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处置、补偿全过程的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的重要举措包括:不断完善以总行为中心的行业分析、授信管理、信贷审批和监测检查体制;分离信贷前后台业务,强化监督制约,并利用信贷电子化综合管理系统对贷款实行实时逐笔监控;健全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追究机制。

合理配置全行非信贷资产的总量结构和期限结构,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人民币、外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定期的流动性状况报告分析和预测制度;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力度,利用内部转移价格,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与收益;开展全行操作风险情况调查,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制衡的业务处理流程,明确控制防范重点,加强操作风险控制;实行独立的内外部审计体制,基本构筑了对全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控制的监管体系,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所属分行财务报表进行外部审计等等。

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业绩为世界金融界所瞩目。

多次被《欧洲货币》、《银行家》、《环球金融》、《亚洲货币》和《金融亚洲》杂志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中国最佳本地银行”、“中国最佳内地商业银行”,并连续被国内媒体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服务产品】:负债业务:人民币储蓄;外币储蓄;储蓄旅行支票;外汇借款;同业人民币、外汇拆入;发行金融债券等;资产业务:短期、中期和长期人民币和外汇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外汇转贷款;住房开发贷款;具有专门用途的贷款;消费性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票据贴现;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认购业务;同业人民币、外汇拆出;项目贷款评估和信用等级评定等;中间业务:人民币现金结算、转账结算;国际结算;代理业务(代收代付;代理企业债券、股票、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发行、清算、兑付、托管;黄金现货买卖、交易清算、实物交割、租赁黄金、黄金项目融资;黄金清算交易;代理发行金融债券;代理保险;代理保管有价证券、有价物品;出租保管箱;代理政策性金融业务或其它金融机构业务等);人民币及外汇银行卡业务;信息咨询业务(资信调查;资产评估;金融信息咨询;行业信息网服务;开立人民币存款证明);外汇中间业务(进口开证;进口代收;汇出汇款;来证通知;议付;托收;汇入汇款;结汇;售汇;旅行支票;代客外汇买卖;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担保;外汇存款证明;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外币兑换;为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项目开立周转金账户);融资类和履约类担保业务;商人银行业务(融资顾问和银团贷款安排;企业财务顾问;企业海外上市);个人理财服务;投资基金管理、托管和销售;其他受托和委托资产管理;企业资信评级及其它中间业务等。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作为中国工商银行*集团成员,在融资、清算、信息科技及信用卡业务等多方面享有强大的支持。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前身为香港友联银行有限公司,于一九年在香港成立,并于一九七三年在香港公开上市(股份代号:0349),多年来不断为客户开创崭新及多元化的银行服务。

本银行于二零零零年八月二十一日易名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中国工商银行集团成员。

于二零零一年七月,中国工商银行向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注入香港分行商业银行业务,促使中国工商银行(亚洲)的客户基础扩大、改善存款及贷款组合及使服务产品组合更趋多元化。

透过此业务转移,大大提升中国工商银行(亚洲)的竞争力。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已成为中国工商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的旗舰。

于二零零四年四月三十日,中国工商银行(亚洲)购入华比富通银行之零售及商业银行业务。

华比富通银行随后易名为华比银行,成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的全资附属公司。

至二零零五年十月,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正式将华比银行并入。

现时,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在香港上市银行中(以资产总值计)排名第六位。

至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国工商银行(亚洲)获穆迪投资给予A2\\\/Prime-1长期\\\/短期存款评级及D+级银行财务实力评级。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凭借中国工商银行的庞大分行网络优势、领导地位及丰富经验,将继续开拓广泛之银行及财务业务,包括各类存款与贷款、贸易融资、汇款、清算、工商业贷款、银团贷款、出入口押汇、中国业务咨询及融资、证券业务及黄金买卖之经纪服务及保险代理等。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以资产总额计),截至二零零四年年底,总资产值约人民币五万七千亿元,占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和的18%, 位居第一,在境内主要的银行业务领域中均保持着最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工商银行在国内拥有近二万二千多家营业网点,并已建立起全球业务网络,于香港、新加坡、东京、首尔、釜山、法兰克福、卢森堡及澳门多个地区设有分行,在阿拉木图及伦敦设有子银行,并已在纽约、悉尼及莫斯科开设代表处。

于二零零四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及《欧洲货币》杂志同时评选中国工商银行为「中国最佳银行」。

同年,中国工商银行更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选为「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

【其他业务】:中国办理工商信贷和城镇储蓄业务的有商业银行。

1984年1月成立。

其主要业务范围是:办理工商企业、机关、团体、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存款业务,办理工商企业贷款业务;组织社会各阶层的储蓄存款;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管理国有工商企业的流动资金;办理结算和中国人民银行委托的其他业务。

当银行行长的发言稿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产生,银行声誉风险突显,并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和业界的关注。

党的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告别了高歌猛进,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银行声誉风险防范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

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有效防范声誉风险,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点认识体会。

一、正确面对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新挑战1、经济转型促使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要转变观念。

新常态突出表现为以下特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创新和智能开发成为新动力;产业结构从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强国转变,金融机构打破金融垄断,让利实体经济。

在这个大背景下,银行经营管理也从注重发展速度转为注重有质量的发展,从注重利差转为注重提供服务,从关注自身产品营销转为注重满足大众的需求。

新常态正深刻改变我国经济面貌和金融业态,也促使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工作要转变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适应新的经济生态。

2、移动互联网普及使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压力增大。

移动互联网对人们传统的生活生产观念和方式进行了颠覆,信息传递更加快速、透明、直接、便捷,人们由过去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直接参与者、评论者,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源,使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舆情来源广,自媒体时代,网民来自五湖四海,只要与银行打交道的人都有可能随时随地成为舆情发布者。

二是舆情传播快,移动互联网使舆情可以瞬间扩散发酵,人工干预无法控制,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3、人们对金融服务的依赖使银行声誉风险突显。

与银行打交道,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对银行服务提出的要求也更高更多,目前银行服务从产品、效率、渠道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同时,银行本身也处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的转型期,体制、制度、产品、流程、服务手段等等都不断在发生变化,再加上公众对银行服务内容、方式以及依法合规要求的了解认识还不多不深入,甚至有误解,因此,人们在与银行打交道过程中,出于对自身资产安全的担心,出于对银行服务态度效率的不满意,出于对银行产品、制度、流程的不了解等等原因,客户投诉自然也会不断增加,成为银行主要的声誉风险来源,甚至为达到目的借助媒体给银行施加压力,这已成为目前银行声誉风险的“新常态”。

面对经济转型、移动互联网普及、人们对金融的依赖这些新情况新挑战,作为银行管理者,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看待银行声誉风险,要从过去僵硬的、单一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以平等的、合作的、包容的思维和心态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

二、引发银行声誉风险的直接原因分析引发银行声誉风险的直接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服务态度。

银行服务客户,态度第一,近年来,由于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各家银行服务态度有了很大改观,因服务态度引发的声誉风险逐步减少。

二是服务效率。

为提升服务效率,满足客户快捷办理业务需求,银行在改进流程、拓宽渠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客户要求还有距离,特别是柜面服务效率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不当营销。

主要指误导客户消费、硬性搭配产品、向不合适人群推荐产品等,这类情况随着合规部门、审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检查,正逐渐减少。

但银行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和营销过程中不规范、不严谨的表达和行为,容易造成客户误解或媒体误读,需要引起重视。

四是金融消费者疑虑。

近年来,各家银行开发了许多产品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但客户对金融产品知识和与之相关的制度、流程、条件、监管要求等不尽了解,在碰到具体情况时,往往按自己以往的经验评判银行服务,产生消费疑虑,进而引发投诉和负面舆情。

五是诉讼或案件。

任何与银行有关的诉讼或案件,都会吸引人们眼球,成为网民围观的热点。

六是监管机构行政处罚、权威机构评级降低以及市场传言,引发银行声誉风险。

梳理分析引发银行声誉风险的原因,找出风险的多发点和易发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才能使声誉风险管理更加主动。

三、声誉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声誉风险涉及面广、扩散速度快,突发性强,后果往往难以预测,成为银行管理层较为头痛的事。

应对银行声誉风险,不仅是维护银行形象,更是对银行综合竞争能力的考验,在实践中,采取适合的方式防范和化解声誉风险,是银行每一位管理者应有的基本功。

如何有效防范声誉风险,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防范在先,未雨绸缪。

银行声誉风险何时发生,不能预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消除有可能带来负面舆情、形成声誉风险的因素,做到有备无患。

一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效率、服务满意度等,只有自身服务过硬,底气足,才能有抵御风险的本钱。

银行在运营发展过程中,产生某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接受投诉和批评,深入发掘银行潜在的风险,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收获。

二是建立声誉风险管理制度机制。

明确责任,规范声誉风险监测、报告、提示、处置流程,组织应急演练,使声誉风险管理有章可循。

三是加强舆情监测。

坚持双人错时监测制度,与监管部门建立日常信息快速沟通机制,建立内部信息即时沟通机制,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第一时间上报和互通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处理。

四是进行早期预警提示。

由于银行产品、服务的同质性较强,银行声誉风险有其共性,也有规律可循,要通过对个案的剖析,互相学习借鉴。

要及时进行风险提示,把声誉风险提示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在节假日、重大活动、政策变化和敏感时期及时进行风险提示,起到了预警作用。

五是增强对客户公众的透明度。

现在,银行在产品研发、政策变动、服务模式等方面的信息,面向客户公众越来越透明,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早预知和防范新产品、服务可能引发的声誉风险。

近年来,各家银行按照监管部门要求,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新产品和服务研发过程,并深入学校、乡村、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让公众更了解银行服务,让银行服务更受客户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是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

声誉风险往往起因于一件小事甚至一名话,因此,提高员工特别是一线人员的声誉风险意识,提升防范风险能力,是声誉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声誉风险的实践性很强,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指导培训,从微观处减少声誉风险因素。

七是保持与媒体的良好沟通。

媒体是银行和客户保持密切联系的纽带,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习借助媒体平台,主动宣传银行便民利民服务,在公众心中建立积极良好的形象,同时也让媒体对银行服务有更深的了解。

2、及时发现,迅速处置。

银行声誉风险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出现负面舆情,发现及时,有序应对,各方联动,处置有方,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化解风险,减少损失。

在目前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情况下,过去简单的舆情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常态下大众对银行服务的诉求,也越来越不利于银行声誉的维护和健康发展。

只有正确面对,积极应对,主动掌握话语权,才是解决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发现负面舆情,一是要在最短时间内查清情况,按要求上报,同时正确研判风险程度及发展态势,为及时处置赢得时间。

二是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拟定应对口径,组织网评员进行正确引导舆论,三是迅速主动与当事人取得联系,了解客户真正诉求,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消除风险源头。

四是负面舆情处理后,继续进行事后舆情监测,预防炒作。

银行声誉风险不可避免,它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银行变革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因此,我们既不能人为地消除,更无法逃避。

应该看到,声誉风险有不利的一面,会给银行带来负面影响和损失,但同时又有利的一面,在处置事件过程中,银行、客户以及媒体之间通过交流沟通,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办法,相互得到理解,也推动银行不断改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的局部的风险事件也是银行实现转型发展的一个动因,关键在于如何把控。

没规矩不成方圆的感悟

领导,同事们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古人云:。

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规矩,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国家大事。

家--需要有家规。

行--需要有行规。

国--需要有国法。

大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小到我们农行自己制定的《守则》和《规范》什么的,包括现在我们农行上上下下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的合规文化的学习,《规章制度管理基本规范》、《员工行为守则》、《中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基本规定》、《员工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实施细则》、《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等,这些无一不体现着规矩的所在。

遵纪守法,规范操作。

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合规办事,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社会的稳定离不开规矩,有了规矩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试想如果社会没有了规矩,工厂还能有序地生产吗?社会的交通秩序还能维持吗?长而以往,社会将面临严重的稳定发展问题,一切美好的蓝图都将化为泡影。

如果我们农行的人各个都不守规矩,我们的农行将如何强大,如何立于林立的银行之中。

规矩就是纪律,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障。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规矩。

人作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体,直接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前进方向,个人只有尊重客观规律,遵守规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并在奋斗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吸取失败的

研究生毕业进银行真的很好好吗,四大银行里面

书本知识学得已经很好了,关键是社会知识和经验欠缺,所以建议先积累工作经验再看抽空余时间好好考会计师;年龄不是问题,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连去尝试的勇气都没有的话,在任何时候都走不出买入社会的第一步,那还谈什么成功或事业呢

大胆去试试吧,说不定你的优秀可以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年龄重要还是人才重要呢

相信你也知道答案。

如果失败了,说明一可能是用人单位太死板,你的没加入是正确的,二可能就是你自己经验不足,那就要虚心好好学习,慢慢从基层做起, 只是暂时的积累经验,你有学识,慢慢很好的结合实际,相信一定比其他人发展得更好的,前途无量,加油

我国的银行体系如下: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发行并控制货币,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作为最后贷款人来稳定金融市场银监会------对整个银行业实行监管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

行使国家政策性贷款的职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成立最早,海外机构最多,外汇业务最发达建设银行:自从“建行破墙“以来,现在什么业务都搞了农业银行:机构分布广泛,效益四家银行里面倒数第一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大的:交通银行上市的(按资产规模从大到小):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前几天刚上市,资产规模不祥)其他: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不一一列举投资银行------中金国际:主要扮演证券发行(security issuing)时候的承销财团(underwriting syndicate)中的牵头经理(leadmanager)角色 这就是我国几个主要银行的名称和他们的组织体系,这里还要提到一个组织------中国银联,它属于行业协会的性质,制定一些大家要共同遵守的行业标准,但对各家银行没有强制约束力。

现在,我就要来说说银行里到底有哪些部门,主要是干什么的,以便大家应聘的时候有的放矢。

银行里面的部门分为:管理部门,业务部门,支持部门管理部门:行长办公室、行政部、人力资源部、会计部、法律部……这些部门没什么特别的,除行长办公室外,其他部门每个企业都应该有。

业务部门:(大家比较关心的可能就是这个了)公司金融部------吸收公司存款,并审查发放贷款给其他公司。

单笔业务量、资金量大,收益大,风险高(一笔贷款坏了,涉及一大笔资金)。

个人金融部------吸收个人存款,并审查发放贷款给个人。

单笔业务量、资金量小,收益稳定,风险小(把风险被分散到个人了)金融机构部------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打交道,如基金、证券、保险、信托机构。

这个部门其实发展机会很多,因为和各种金融机构接触,交际面广,学到的知识多,而且有利于对整个金融行业的把握和理解,同时也增加了今后跳槽的选择面和机会。

资金财务部------进行银行资金的运作,或者替客户运作。

如外汇,股票,债券……随着银行业务进一步细化,从上面的几个部门里面分出了:离岸金融部(负责离岸资金 offshore fund 的运作)、基金托管部(负责基金的发行和代销)、公司\\\/个人理财部(这个不用我说了吧,现在很热的^_^),这些都是新成立的部门,如果能进去的话,发展机会也很多。

支持部门:信息科技部------银行业和其他非金融业有个很大的不同,他对信息科技的依赖最大。

因为从物流角度看,银行除了运送钞票和黄金,没有其他的物流了。

只有信息流\\\/资金流,而这些都可以是虚拟化和电子化的。

从业务角度看,由于金融产品的高度可复制性和无专利性,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成为金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金融创新的动力。

在前面的帖子里面,我介绍了我国银行的体系和一般商业银行的部门。

这算是“概述篇”。

下面,我将要奉献另外三篇,分别是:“薪资篇”——大家最关心的。

“IT篇”——有人问到关于金融IT的问题,这里系统的做个回答。

《薪资篇》说到银行的薪资,大家都觉得很扑朔迷离。

的确,中国的商业银行的薪资对外界而言是有点神秘。

其实,和不少国有企业一样,银行员工的收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每月的基本工资------每月固定,各家银行都差不多。

根据你的职位高低来定。

每月的奖金------也基本固定。

以上两块构成银行职工每月的基本收入,大致上各个银行相差不大,好像是整个行业口径都统一好的 。

最多也不会相差500元。

接下来就是不定期的各种奖励------过节费(5\\\/1,10\\\/1……),高温费,各种礼品等等。

这个视各个银行效益而定,少则几百,多则几千。

还有就是定期发放的交通费,电话\\\/手机费,邮政费等等,有的银行发现金,有的银行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就是年终奖金,一般要几万块RMB呢

这其中可能还包括了房帖。

另外,有的银行还有各种内部优惠的贷款政策和内部优惠的房子出售(一般这些都是抵押品,用来还债的,所以质量还都不错,)。

所以进了银行,一般房子不用发愁,这对担心日后房价过高而买不起房子的人来说倒是一个福音。

说了半天,大家要问,有没有具体点的数据啊

嗬嗬,别着急,好戏压轴嘛

…………………………confidential!我还要说一点的是,商业银行里面,四家上市银行总行的收入相当不错的(算上华夏,应该是5家)。

这四家银行总行的普通员工收入高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的普通员工的收入(注意:这里只讨论普通员工,那些高级经理什么的例外,外资银行经理年薪可以到几十万美元,中资银行经理可能是几十万RMB)。

虽然不少人不相信这一点,但这是事实。

这四家银行里面,以招商银行总行员工收入最高,比其他几家高出1\\\/3~1\\\/2不等。

但是深圳的消费水平也是比较高的。

但总体而言,招商银行的薪资的确高。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这里特别提到是总行,分行\\\/支行我就不敢保证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能去总行尽量去总行,它可是旱涝保收的。

嘻嘻

而且,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入,总行的地位大大提高,越来越“中央集权”了。

今后分行或支行的“小金库”将随着总行的集权(全行一本帐)而消失。

四大国有银行的待遇应该比不上四家上市银行,但是毕竟这四大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控制着整个银行业80%的资金。

又有国家撑腰。

这里特别要提到农业银行,这个银行效益差到极点,可是员工的待遇却一点也不差。

这也算中国特色吧,没办法,谁让它是国家的呢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银行业必然要极其重视IT技术,每年的金融展就是金融业和IT业的一次盛会(今年刚在北京举办过了),除了IT本身,我还没看到哪个行业和IT结合得如此紧密的。

在金融IT这个圈子里面,主要就是以下两块:银行本身的信息科技部、为银行服务的金融IT服务公司。

先讲银行的IT department银行的IT部门职责主要有:保障现有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现有系统中的开发工具开发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对银行信息化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和保障。

保障系统正常运行一般就是在机房值班的工作,各位估计也不会去干这活,要三班倒的。

运用IT技术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到IT部门做这份工作应该有前途(但是,先想一想,开发是不是就是一天到晚coding呢

)银行的信息系统非常复杂:所有的数据和核心程序(会计记账,基本的业务操作)都放在大型机中(有的银行采用数台小型机cluster的方式获得大型机类似的能力)这些程 序,以前用COBOL,现在大多用C开发。

核心连接着各种业务系统。

除了后台总行大集中式的数据和核心,每个分行都会有大前置平台,提供渠道接入、报文格式转换、交易的转发控制(说白了就是用C写的Unix进程间通讯程序)等等功能。

大前置平台连接着银行各种渠道channel(在银行里,ATM、自助终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callcentre、营业部的柜面都称为渠道,是银行的各种业务和金融产品传送到客户手中的途径)大前置和核心主机通过交易中间件\\\/消息中间件来连接,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主流的中间件有BEA Tuxedo和IBM MQ。

在这么一个复杂严密的系统里,每个人只负责相应的一块东西,上手编程不难,但要深刻理解你负责的东西,没个几年想都别想。

说到编程,以前很多东西银行都要自己开发,觉得这是银行的机密。

现在情况有所转变,不少东西银行都交给金融IT服务公司去开发,银行购买现成的解决方案。

比如,对于核心程序,银行可以先购买其他公司的现成产品(包括开发工具),以后银行要推出新业务,就用这套工具自己开发。

再比如,对于网上银行,工行就包给IBM开发,自己拿来用 就行了。

所以工行的网上银行国内第一(有人认为招行的好,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么有什么东西银行自己做的呢

有,比如程序接口的定义、报文格式的定义、加密系统的方案、密钥体系、以及今后新产品的开发,测试、上线推广都要银行自己做。

所以银行以使用IT产品为主,兼做少量编程,真正要coding的任务已经外包出去了。

那么,银行的IT部门和金融IT服务公司哪一个更好呢

这个问题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的看法:两者相比较,前者技术含量更多,后者技术水平更高。

下面是我对两者工作的评价:银行IT部门——工作相对轻松,较少加班,有比较多的时间做其他喜欢做的事。

一些银行里面的待遇还高于大多数IT公司。

如果能多接触各种系统,多专研银行业务,个人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我就碰到过有人从IT部门转到其他业务部门当领导,其对银行业务的精通远胜于那个部门里的人,这主要得益于他常年接触业务系统,所以有机会就能把握得住。

金融IT服务公司——工作强度大,比较累,经常加班。

由于IT行业竞争加剧,又处 于低谷,收入不高。

但是,编程比较熟练,对某一项技术专研很深(不少IT公司只做银行某一块东西),也能熟悉银行业务。

干得好也很有前途。

为了大家选择机会多一点,我给出几家国内的金融IT公司供参考(国外的就不举了,地球人都知道哪几家牛公司的)高阳——产品线比较全,大型机方面经验足。

博科——前身是中行软件开发中心融博——前身是招行软件开发中心安硕——入行比较早,有不少项目联想——小型机方面的,主要客户都是中小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神州数码——刚成立了金融服务中心,业绩怎样以后再看……我还要说一点,银行里面有一块做的是企业信息系统,有的银行采用SAP(比如浦发),这个外面据说很热门,如果进去接触SAP,学到一些SAP实施的经验,也很不错的。

以后,银行的信息化决策,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的建设必定是一个重点,现在的银行业大集中就是为此打基础的。

所以,做这一块东西的朋友出路也比较好。

有朋友提到,做通信得到银行如何

其实,银行信息科技部大多数人要么学CS要么 学EE。

学什么并不重要,关键看自己如何发展,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机会,为什么有的人做得很好,有的人就做不好呢

1、关于见习期的问题银行职工见习期本科1年、硕士和博士3~6个月不等。

见习期内,既有工资也有奖金,不过都比转正以后的待遇低(这不是废话嘛)。

低多少呢

大概低一半。

这个看各家银行情况了。

2、关于房帖的问题房帖只是一个“称呼”,大家把它看作一笔普通的钱就可以了。

当你买房子的时候,它可以用来偿还你的贷款(你腰缠万贯的例外),那么你不买房的时候怎么办呢

当然拿这钱随你怎么花啦。

这本来就是你收入的一部分嘛,只不过银行冠了个名头叫“房帖”。

当然,房帖到底怎么样,还要看各家银行做法,我这只是一面之词,仅供参考。

不同银行肯定不一样的。

3、本科和研究生进银行哪个更有前途的问题我只能说,本科和研究生只是在刚进银行的时候起点不同(也是废话,这是用几年的研究生学习换来的),但说到以后发展的“加速度”,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无论你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要不停的学习。

我周围有人已经是研究生了,还在外面在职读书呢。

我觉得,如果本科就进银行,可以利用年轻这个优势,好好谋划一下自己今后的出路,今年以后是继续工作,还是考研(在职\\\/全职)还是出国

我想工作了几年,思想上肯定成熟了不少,不再盲目,而会有自己的主张的。

如果你是研究生,银行还是很器重的,好好干。

--------------------------------------------------------------------------------------------------一些个人感想我从前找工作的时候,也上Job版,可是发觉都是要找工作的人在讨论的起劲,那些已经工作的人似乎都和Job版说byebye了,即使有人偶尔上上,也很少发言,这真让人寒心。

我想如果当时有人点拨我一下,也许我在找工作的道路上会少走不少弯路。

所以,我希望大家今后工作了,也能来这里走走看看有没有你能帮上忙的。

现在这个社会,人人都需要帮助,都需要充足有效的信息来作出决策。

以前,一个前辈告诉我,进银行要“忍”,他就是在几乎要放弃的情况下忍了下来,如今柳暗花明了。

现在,如果你能进一家比较好的银行,没必要忍了。

但是,克服自己浮躁、急功近利和攀比的心态还是很重要的。

不要因为薪水暂时不如意、职位自己不喜欢而自暴自弃。

也不要感到现在薪水可以了,职位也很好,工作又轻松而得意忘形,不思进取。

有的人很羡慕外企白领的高薪、羡慕国企的清闲、羡慕研发中心有成就感的工作……有太多的羡慕,可是应该想一想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选择职业就像设计一个金融产品,金融产品的开发无非是将收益、风险、流动性以不同比例组合。

增加一个有利因素是以其他不利因素增加为代价的。

一个人正常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还有8小时自己支配,有的人用来加班(可能是被强制的,但这个工作是你选择的呀)、有的人用来泡mm、恋gg、聊天灌水,有的人用来充电学习,有的人用来健身,有的人就喜欢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

无所谓哪个好哪个坏,都是你自己对金钱、健康、感情的一种组合,你自己满意就行。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的工作

从哪些方面展开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尤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加强:1、追求企业快速增长,一定要保持财务稳健,主要从以下方面1)不断调整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必须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处于一个合理水平,不能超过承受能力;2)抓好现金流量这一生命线很多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并非因为资不抵债,而是由于暂时的现金支付困难,因而保持一定现金存量和加速资金回笼和周转,提高资产变现能力,加强资金管理水平是关键。

3)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财务监控的触角将延伸到各个角落,它运行的好将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更平稳、更有规划性。

2、认真把握分权和集权的尺度,充分考虑财务控制的实施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和复杂的产权结构,必须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有权有度”,但集团总部在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处理上,必须有绝对发言权。

此外在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制度方法、税收管理等方面也必须加强管理,进行统一的筹划和设计,真正发挥企业集团优势。

3、进一步完善实用有效的预算管理4、健全完善的财务信息反馈系统1)规范财务报告体系,使信息收集整理程序化、流程化、自动化2)建立健全企业的分部报告制度3)扩展信息提供范围,实现信息共享二、内部控制的意义: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市场永远在变,企业需要有严密而灵活应变的风险防范系统。

它使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活动成为规律的、有序的运动。

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控制决不仅仅是牵制,控制是一个从始至终的过程控制最终体现为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是激励与约束的结合体控制应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控制不应短视,而要注重长远

通过参加合规.关爱教育活动,我感受颇深,再次提高对合规从业的认识,也促使我对合规发展的主体思想进行思考。我认为学合规、用合规,当认清合规与发展本质,秉持合规精神,弘扬发展要旨。

一、合规是遵从事物发展之规律,健康从业之根本

人类从来到世上,必须解决几个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质是一个认识与实践的社会活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知并为人类正确利用。合规内控正是人们认识风险、控制风险的经验总结,在个体表现为认识,在组织表现为规章制度、内控制度、内控文化等的总和。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与国民经济各行业、社会中各色人群联系紧密,风险种类繁多,各种风险发生的诱因大都源于操作风险,源于没有遵从内部控制制度,这些都聚焦于合规问题与合规风险,银行在这方面有大量的正面经验,也有不少的反面案例。可以说,合规是银行经验智慧的总结、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合规管理可以规范员工行为,可以促进知行合一,可以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合规是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原则问题,尊重客观规律,就应坚持合规从业,坚持依法治行!

二、建合规文化,树全员合规理念,筑合规钢铁长城

态度决定一切,思想是一切发展的总开关和总钥匙。构建和培育合规文化,需从加强思想教育着手,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让所有管理者及员工充分认识到合规的重要意义,促进员工增强“我的人生我珍惜”的危机意识、“我的行为我约束” 的风险意识、“我的岗位我负责”的责任意识、“我的制度我执行”的合规意识,只有从思想上高度的统一,才能不断提升合规执行能力,真正的做到合规发展。

员工是银行的财富。如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明也滋生许多诱惑、催生精神文明的嬗变。银行应让大家知道,真正对员工的关怀是预警在先,如果要想保护好员工,就应该严格落实合规要求,依法治行,违规必纠,警钟长鸣!教育员工淡泊明志,“手莫伸”!大力弘扬全员合规、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的文化理念!植合规文化于心,践合规文化于行,将合规文化化为员工一种自觉的理念和行动,这样才能为银行创造价值,实现自我价值。

三、秉承合规,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合规

既然合规制度是对规律的认识、经验的总结,那么,根据真理相对性就应坚持发展的观点,呵护规章、执行规章、重检规章、完善规章,以健全的合规制度,防范源头合规风险。

良好的制度是业务合规的前提,如果制度本身违规或者不具有可执行性,那就是源头违规,会导致业务被动违规。为此,务必不断完善合规管理制度基础,不断加强制度的清理、维护和后评价工作,加强制度的动态管理,及时维护更新相关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合规性、有效性,切实构建业务运行的制度基础。

流程优化也是合规体系的重检、完善和进一步固化为企业文化与执行力的过程。应以流程梳理为切入点,以把控实质风险为底线,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强化内部控制相结合,逐一梳理各项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以优化的业务流程保障业务的规范发展。

四、正确处理合规与发展关系,支持银行业务健康发展。

合规是对规律的认识和遵循,合规也包含对规律的利用,合规与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合规的实质是为了发展,发展为第一要务!

执行合规,防范风险,减少价值耗损和资产损失,是价值增值,是发展!根据合规的基本要义,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有效措施,也是发展!在风险管理与审批条线,坚持合规管理,牢牢树立银行利益至上思想,坚守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把好风险审批关口,防止项目带病闯关,也是为了发展!例如,当发现、识别***能源和**金源的不规范改制和“金蝉脱壳”玩产权转移后,及时终止该单位贷款审批投放,半年后该单位破产,*行等其它金融机构最后背负巨额的不良包袱,而我们凭借对预警信号的分析、识别和适当的风控管理,及时规避了2000万元损失!如果不严格把关,在贷款利率不足10%且存在通胀和成本的情况下,一旦形成不良至少需要2亿以上的贷款收益才能覆盖风险损失,实例证明,严格把关、正确决策也是价值创造。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全国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规章制度的滞后性,行业政策、信贷政策也不可能涵盖一切,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片面理解合规、执行狭窄概念的合规,简单地以不符合行业政策为由否决项目,而应在认真研究政策遵循性和风险可控性基础上,活学活用政策,重在实质性风险判断,组合运用风险控制措施,敢于并勇于对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双负责。例如**贴现业务一项就为银行带来利息收入**万元,否则,失去此业务和客户就成为银行的机会成本。

总之,合规体系是银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全行智慧的结晶,是银行经营发展中防范风险的系统性、制度性举措。健康发展是兴旺之本,从严治行是生存之道,合规文化是发展之基,转变观念是价值之源,合规为了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全行员工当持合规精神,扬发展要旨,谨防片面理解与执行合规,应学规、守规、用规,不断在学习与实践中提升素质,增强平衡风险、收益、合规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促进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