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说说

简单蒸馏实验报告(简单蒸馏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简单蒸馏实验报告(简单蒸馏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初中物理,如何自制简易温度计

请写出所需要的器材、制作过程、实验以及实验结论。

【所需材料】广口瓶(配一个橡皮塞)、一根一端的细管、酒精灯、带颜色的水。

作过程】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

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

自制简易的温度计就做成了。

【实验与结论】将自制的温度计(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

放入热水里,细管中带颜色的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带颜色的水柱下降。

【现象解释】由于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导致的。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

仿真实验温度计的设计实验总结

强调实践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

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

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

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

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

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

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

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1、标题 2、正文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有机实验报告:熔点的测定”

熔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掌握熔点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固液两相蒸汽压一致,固液两相平衡共存,这时的温度摄氏度m即为该物质的熔点。

初熔至全熔范围称为熔程。

温度不超过0.5-1摄氏度。

当含有非挥发性杂质时,液体的蒸汽压降低,熔点降低,熔程变长。

三,熔点测定方法(1)粗测:快速加热5℃\\\/min,测定大概熔点温度(适用未知物的熔点测定)(2)精测:缓慢加热5℃\\\/min,距熔点10时,减慢加热速度为1—2s。

当毛细管仲样品开始塌落和有温润现象时,出现下滴液体时,表明样品已经开始融化,为初熔,记下温度,继续加热,至透明胶体,记下温度为全熔四,实验内容1,测定尿素的熔点。

(mp132.7摄氏度)2,测定肉桂酸的熔点(mp133摄氏度)主要装置:

用热电偶测温度的实验报告

一、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就构成热电偶。

如图1所示。

温度t端为感温端称为测量端, 温度t0端为连接仪表端称为参比端或冷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t和t0之间存在温差时,就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EAB(t,t0), 因而在回路中形成电流,这种现象称为.这个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热电势的大小与t和t0之差的大小有关.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材料已知时,由热电偶回路热电势的分布理论知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势差可以用下式表示:EAB(t,t0)=EAB(t)-EAB(t0)式中 EAB(t,t0)-热电偶的热电势; EAB(t)-温度为t时工作端的热电势; EAB(t0)-温度为t0时冷端的热电势。

从上式可看出!当工作端的被测介质温度发生变化时,热电势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测出EAB(t,t0)和知道EAB(t0)就可得到EAB(t),将热电势送入显示仪表进行指示或记录,或送入微机进行处理,即可获得测量端温度t值。

要真正了解热电偶的应用则不得不提到热电偶回路的几条重要性质: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质材料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材料长度方向各处温度如何分布,回路中均不产生热电势。

这条规律要求组成热电偶的两种材料必须各自都是均质的,否则会由于沿热电偶长度方向存在而产生附加电势,从而因热电偶材料不均引入误差。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插入第三种(或多种)均质材料,只要所插入的材料两端连接点温度相同,则所插入的第三种材料不影响原回路的热电势。

这条定律表明在热电偶回路中可拉入测量热电势的仪表,只要仪表处于稳定的即可。

同时还表明热电偶的接点不仅可经焊接而成,也可以借用均质等温的导体加以连接。

中间温度定律: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热电偶回路,其接点温度分别为t和to时的热电势EAB(t,to)等于热电偶在连接点温度为(t,tn)和(tn,to)时相应的热电势EAB(t,tn)和EAB(tn,to)的代数和,其中tn为中间温度。

该定律说明当热电偶参比端温度不为0℃时,只要能测得热电势EAB(t,to),且to已知,仍可以采用热电偶分度表求得被测温度t值。

连接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如果热电偶的电极材料A和B分别与连接导线A1和B1相连接(如下图所示),各有关接点温度为t,tn和to,那么回路的总热电势等于热电偶两端处于t和tn温度条件下的热电势EAB(t,tn)与连接导线A1和B1两端处于tn和to温度条件的热电势EA1B1(tn,to)的代数和。

中间温度定律和连接导体定律是工业热电偶测温中应用补偿导线的理论依据。

二、各种误差引起的原因及解决方式2.1 热电偶热电特性不稳定的影响2.1.1 玷污与应力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热电偶在生产过程中,偶丝经过多道缩径拉伸在其表面总是受玷污的,同时,从偶丝的内部结构来看,不可避免地存在应力及晶格的不均匀性。

因淬火或冷加工引入的应力,可以通过退火的方法来基本消除,退火不合格所造成的误差,可达十分之几度到几度。

它与待测温度及热电偶电极上的大小有关。

廉金属热电偶的偶丝通常以“退火”状态交付使用,如果需要对高温用廉金属热电偶进行退火,那么应高于其使用温度上限,插入深度也应大于实际使用的深度。

贵金属热电偶则必须认真清洗(酸洗和清洗)和退火,以清除热电偶的玷污与应力。

2.1.2 不均匀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热电偶若是由均质导体制成的,则其热电势只与两端的温度有关,若热电极材料不是均匀的,且热电极又处于场中,则热电偶会产生一个附加热电势,即“不均匀电势”。

其大小取决于沿热电极长度的温度梯度分布状态,材料的不均匀形式和不均匀程度,以及热电极在温度场所处的位置。

造成热电极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有:在化学成分方面如杂质分布不均匀,成分的偏析,热电极表面局部的金属挥发,氧化或某金属元素选择氧化,测量端在高温一的热扩散,以及热电偶在有害气氛中受到玷污和腐蚀等。

在物理状态方面有应力分布不均匀和电极结构不均匀等。

在工业使用中,有时不均匀电势引起的附加误差竟达30℃这多,这将严重地影响热电偶的稳定性和互换性,其主要解决方式就是对其进行检验,只使用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热电偶。

2.1.3 热电偶不稳定性的影响 不稳定性就是指热电偶的分度值随使用时间和使用条件的不同而起的变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可能是不准确性的主要原因。

影响不稳定性的因素有:玷污,热电极在高温下挥发,氧化和还原,脆化,辐射等。

若分度值的变化相对地讲是缓慢而又均匀的,这时经常进行监督性校验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安排周期检定,这样可以减少不稳定性引入的误差。

2.2 参考端温度影响及修正方法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的大小与热电极材料以及工作端的温度有关。

热电偶的分度表和根据分度表刻度的温度显示仪表都是以热电偶参考端温度等于0℃为条件的。

在实际使用热电偶时,其冷端温度(参考端) 不但不为0 ℃,而且往往是变化的,测温仪表所测得的温度值就会产生很大误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采用如下方法来修正。

2.2.1 热电势补正法 由中间温度定律可知,参考端温度为tn时的热电势EAB(t,tn)=EAB(t,t0)-EAB(tn,t0)。

所以,用常温下的温度传感器,只要测出参比端的温度tn,然后从对应电偶的分度表中查出对应温度下的热电势E(tn,t0),再将这个热电势与所实测的E(t,tn)代数相加,得出的结果就是热电偶参比端温度为0度时,对应于测量端的温度为t时的热电势E(t,t0)最后再从分度表中查得对应于E(t,0)的温度,这个温度就是热电偶测量端的实际温度t。

在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可以利用软件处理方法,特别是在多点测量系统或高温测控中,采用这种方法,可很好的解决参比端温度的变化问题,只要随时准确的测出tn,就可以准确得到测量端温度。

同时还充分应用了对应热电偶的分度表,并对非线性误差得到了校正,而且适应各种热电偶。

2.2.2 调仪表起始点法 由于仪表示值是EAB(tn,t0)对应于热电势,如果在测量线路开路的情况下,将仪表的指针零位调定到tn处,就当于事先给仪表加了一个电势EAB(tn,t0),当用闭合测量线路进行测温时,由热电偶输入的热电势EAB(tn,t0)就与EAB(t,tn)叠加,其和正好等于EAB(t,t0)。

因此对直读式仪表采用调仪表起始点的方法十分简便。

2.2.3 补偿导线 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参考端延长到温度较恒定的地方,再进行修正。

从本质上来说它并不能消除参考端温度不为0℃时的影响,因此,还应该与其它修正方法结合才能将补偿导线与仪表连接处的温度修正到0℃。

此时参考端己变为一个温度不变或变化很小的新参考端。

此时的热电偶产生热电势己不受原参考端温度变化影响, EAB ( T、T10 ) 是新参考端温度T10 (不等于℃) ,且T10 为一常数时所测得热电势, TAB( T、T10 ) 是参考端温度T0 = 0 ℃时,工作端为T10时所测得热电势(热电偶分度表中可查出) 。

使用补偿导线时,不仅应注意补偿导线的极性,还应特别注意不要错用补偿导线,同时应注意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处的两端温度保持相等,且温度在0-100℃(或0-150℃)之间,否则要产生测量误差。

2.2.4 参考端温度补偿器 补偿器是一个不平衡电桥,电桥的3 个桥臂电阻是电阻温度系数很小的锰铜丝绕制的。

其阻值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并使R1 = R2 =R3 = 1Ω。

另一个桥臂电阻Rt 是由电阻温度系数较大的铜绕制而成,并使其在20 ℃时Rt = R1 =1Ω ,此时,没有电压输出,当电桥所处温度发生变化时, Rt 的阻值也随之改变,于是就有不平衡电压输出,此输出电压用来抵消参考端温度变化所产生的热电势误差,从而获得补偿。

(注:我国也有以0℃作为平衡点温度的)当温度达到40℃(即计算点温度)时桥路的输出电压恰好补偿了热电偶参比端温度偏离平衡点温度而产生的热电势变化量。

对电子,其测量桥路本身就具有温度自动补偿的功能,使用时无需再调整仪表的温度起始点。

除了平衡点和计算点外,在其他各参比端温度值时只能得到近似的补偿,因此采用冷端补偿器作为参比端温度的处理方带来一定的附加误差。

2.3 传热及热电偶安装的影响 由于热电偶测温是属于接触式测量,当热电偶插入被测介质时,它要从被测介质吸收热量使自身温度升高,同时又以热辐射方式和热传导方式向温度低的地方散发热量,当测量端各外散失的热量等于自气流中吸收的热量时即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热电偶达到了稳定的示值,但并不代表气流的真实温度,因为测量端环境散失的热量是由气流的加热来补偿,也就是说测量端与气流的热交换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它们的温度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数值。

测量端与环境的传热愈强,测量端的温度偏离气流温度也愈大。

2.3.1 热辐射误差 热辐射误差产生的原因是热电偶测量端与环境的辐射热交换所引起的,这是热电偶与气流之间的对流换热不能达到热平衡的结果。

减少辐射误差的办法,一是加剧对流换热,二是削弱辐射换热。

具体方法有: 尽量减少器壁与测量端的温差,即在管壁铺设绝热层; 在热电偶工作端加屏蔽罩; 增大流体,即增加流速,加强扰动,减小偶丝直径或使热电极与气流形成跨流等。

2.3.2 导热误差 在测量高温气流的温度时,由于沿热电偶长度存在温度梯度,故测量端必然会沿热电极导热,使得指示温度偏离实际温度。

导热量相差越多,相应的误差就越大,因此凡能加剧对流和削弱导热的因素都可以用来减少导热误差。

具体方法有: 增加L\\\/d; 将热电偶垂直安装改成斜装或弯头处安装,安装时应注意使热电偶的端对着气流方向,并处在流速最大的位置上; 选用热电偶和支杆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

2.4 测量系统漏电影响 绝缘不良是产生电流泄漏的主要原因,它对热电偶的准确度有很大的影响,能歪曲被测的热电势,使仪表显示失真,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漏电引起误差是多方面的,例如,热电极绝缘瓷管的较差,使得热电流旁路。

若电测设备漏电,也能使工作电流旁路,使测量产生误差。

由于测量热电势的都是低电阻的,因此它对的要求并不高,影响热电势测量的漏电主要是来处被测系统的高温,因为热电偶保护管和热电极的绝缘材料的将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我们通常所说的的“分流误差”就属这类情况。

一般是采用接地或其它屏蔽方法。

对的分流误差我们通常是以增大其直径;增加绝缘层厚度;缩短加热带长度;降低热电偶的电阻值等方法来降低误差的。

2.5 动态响应误差 热电偶插入被测介质后,由于本身具有热惰性,因此不能立即指示出被测气流的温度,只有当测量端吸、放热达到动态平衡后才达到稳定的示值。

在热电偶插入后到示值稳定之前的整个不稳定过程中,热电偶的瞬时示值与稳定后的示值存在着偏差,这时热电偶除了有各种稳定的误差外,还存在由热电偶热惰性引入的偏差,即动态响应误差。

克服这类误差的方法,一是确定动态响应误差,予以修正;二是将动态响应误差减少到允许要求的范围之内,此时可认为T测=T气。

2.6 短程有序结构变化(K状态)的影响 K型热电偶在250-600℃范围内使用时,由于其显微结构发生变化,形成短程有序结构,因此将影响热电势值而产生误差,这就是所谓的K状态。

这是Ni-Cr合金特有的晶格变化,当WCr在5%-30%范围内存在着原子晶格从有序至无序为。

由些引起的误差,因Cr含量及温度的不同而变化。

一般在800℃以上短时间热处理,其热电特性即可恢复。

由于K状态的存在,使K型热电偶检定规程中明文规定检定顺序:由低温向高温逐点升温检定。

而且在400℃检定点,不仅传热效果不佳,难以达到热平衡,而且,又恰好处于K状态误差最大范围。

因此,对该点判定合格与否时应很慎重。

Ni-Cr合金短程有序结构变化现象,不仅存在于K型,而且,在E型热电偶正极中也有此现象。

但是,作为变化量E型热电偶仅为K型的2\\\/3。

总之,K状态与温度、时间有关,当温度分布或热电偶位置变化时,其偏差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故难以对偏差大小作出准确评价。

三、小结通过对热电偶原理及误差来源的总结,对以热电偶温度计量误差情况有了系统认识,得出了一些结论。

热电偶的不稳定性、不均匀性、参考端温度变化、热传导以及热电偶安装使用不当会引起测量误差,有一些是由于加工制造过程中,或是测量系统及仪器本身存在的误差,还有一些则是人为造成的,对这一部分只要我们细心并对热电偶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则是可以避免的。

酒精蒸馏的实验报告

篇一:工业乙醇的蒸馏实验报告样本实验课题:工业乙醇的蒸馏一、实验目的1、学习蒸馏的原理、仪器装置及操作技术。

2.了解蒸馏提纯液体有机物的原理、用途及掌握其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将液体加热至沸,使液体变为气体,然后再将蒸气冷凝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

蒸馏是分离和纯化液体有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液体混合物受热时,由于低沸点物质易挥发,首先被蒸出,而高沸点物质因不易挥发或挥发的少量气体易被冷凝而滞留在蒸馏瓶中,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

三、实验用品1、实验仪器:量筒100ml(一只)圆底烧瓶100ml(一只)冷凝管(一只)温度计(150摄氏度)锥形瓶100ml(两只)平底烧杯250ml(只)2、实验药品:工业乙醇3、其他:沸石加热装置四、操作步骤1、取30ml工业乙醇倒入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3粒沸石,以防止暴沸。

2、按蒸馏装置安装好仪器3、通入冷凝水。

4、用水浴加热,注意观察蒸馏烧瓶中蒸汽上升情况及温度计读数的变化。

当瓶内液体开始沸腾时,蒸汽逐渐上升,当蒸汽包围温度计水银球时,温度计读数急剧上升。

蒸汽进入冷凝管被冷凝为液体滴入锥形瓶,记录从蒸馏头支管滴下第一滴馏出液时的温度t1,然后当温度上升到75摄氏度时换一个干燥的锥形瓶作接受器,收集馏出液,并调节热源温度,控制在75—80摄氏度之间,控制蒸馏速度为每秒1—2滴为宜,直到圆底烧瓶内蒸馏完毕停止蒸馏。

5、停止蒸馏时,先移去热源,待体系稍冷却后关闭冷凝水,自

物理化学实验总结与心得

物化实验总结与心得闽江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120101202242朱家林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学期的物化实验已经结束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物化实验的学习,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很多做人做事的技巧和态度。

物化实验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物理化学实验涉及到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

一下,简单的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十四个物化实验。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用氧弹卡计测定萘的燃烧热;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了解卡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

掌握卡计的实验技术;学会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变化。

热是一个很难测定的物理量,热量的传递往往表现为温度的改变。

而温度却很容易测量。

如果有一种仪器,已知它每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那么,我们就可在这种仪器中进行燃烧反应,只要观察到所升高的温度就可知燃烧放出的热量。

根据这一热量我们便可求出物质的燃烧热。

试验中要注意:压片时应将Cu-Ni合金丝压入片内;氧弹充完氧后一定要检查确信其不漏气,并用万用表检查两极间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入量热仪前,一定要先检查点火控制键是否位于”的位置。

点火结束后,应立即将其关上。

氧弹充氧的操作过程中,人应站在侧面,以免意外情况下弹盖或阀门向上冲出,发生危险。

实验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枣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用等压计测

水的沸腾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以及 心得

果醋实验材料:中等大小的成熟紫皮葡萄细白糖每500g葡萄加40-60g细白糖醋曲或米醋米醋量为葡萄汁液的5%(醋曲按说明加)葡萄果酒的制作方法:一、首先,于25-28度环境中进行前发酵。

1、准备消毒陶罐或广口瓶一只,以深色不透光的为好,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体积分数为70% 的酒精消毒。

2、葡萄用水冲洗干净,不要用洗涤剂之类的化学物品。

晾干后把手伸进广口瓶里三两粒一起充分捏碎,加盖发酵一天。

3、第二天加一半糖并搅拌均匀,发酵三天后加另一半糖两样搅拌均匀,再行发酵三天。

4、每天一到两次用干净的筷子或勺将上浮的葡萄皮压至液面以下。

5、至此,前发酵结束。

用虹吸管和滤布过滤出葡萄汁液。

二、前发酵结束后于18——25℃度环境中进行后发酵。

1、前发酵结束后将汁液装入避光的玻璃瓶里加盖静置12小时,之后密封进行后发酵。

2、30天后启封,可以发现酒液变澄清,底部有一层沉淀,这是酵母完成历史使命后的“尸体”及杂质,工业上用这层东西做成酵母膏。

3、将上层的清纯酒液同样用虹吸或过滤的方法再提纯一次。

用不透光的酒瓶灌装,然后密封存放半年至酒品成熟。

制醋:于30-35度环境中进行后发酵。

1、以一份葡萄酒加一份晾凉的开水混合均匀,再按说明加入适量醋曲或5%的米醋做引子,装入广口瓶敞盖发酵,上面盖一层纱布防虫。

2、发酵至表面产生一层完整的醋酸菌白膜后再行发酵3-4天。

(我是在22度环境下出膜以后发酵了6天。

)3、最后过滤出澄清的醋液入锅中火煮至锅边起稀疏小泡时关火,趁热装瓶密封。

果酒的制作过程一.实验目的学会利用葡萄制作果酒,并知其原理二.实验原理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来制作果酒三.材料和用具葡萄,70%酒精,配置好的重铬酸钾溶液,3mol\\\/L的硫酸溶液,试管,试管夹,量筒(5ml)棉球,榨汁机,特制的酒精发酵装置,温度计.四.制作步骤1. 材料的选择及处理选用新鲜的葡萄,冲洗,除去枝梗,榨汁。

2. 实验器材的消毒和灭菌(1) 榨汁机的处理要洗干净,并用70%酒精消毒。

(2) 填装,将已经处理的葡萄装填至特制的发酵容器的三分之二处,密封。

3. 控制发酵条件将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摄氏度范围内,控制时间约10—12天。

4.每天抽取定量的发酵液与重铬酸钾检测液做检测并观察颜色变化,作好记录。

五,结果及分析根据每天的检查情况, 总结酒精发酵的情况,及时研究和调整发酵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