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形容很有才华的成语(夸人有文采的成语)

形容很有才华的成语(夸人有文采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的句子

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辩同河泻,明经,光朝振野仪许中,声高洛下,含潘度陆,超终迈贾,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诗成惊天地笔落泣鬼神飘泊流浪多少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来去总在风雨中。

自信天下一支笔文也纵横,武也纵横。

纵横天下论英雄学富五车,财高八斗。

满腹经伦,妙语如珠.

形容一个人即漂亮又有才华的成语是什么

才貌过人、才貌俱美貌、才貌双绝、才貌出众1、才貌过人读ci mào guò rén 解释:才学相貌都好。

出处: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家老爷有一外甥女,……今年十九岁,才貌出众。

”2、才貌俱美读音:cái mào jù měi 解释:才学相貌都好。

出处: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吴王夫差小女,名曰紫玉 ,年十八,才貌俱美。

”3、才貌双全读音:cái mào shuāng quán解释:才学相貌都好。

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七岁草字如云,十岁吟诗应口,才貌两全,京师人每呼少俊。

”4、才貌双绝读音:cái mào shuāng jué 解释:才学相貌都好。

同“才貌双全”。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五回:“久闻足下大名,果然才貌双绝。

”5、才貌出众读音:cái mào chū zhòng 解释:才学相貌都好。

出处: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家老爷有一外甥女,……今年十九岁,才貌出众。

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的成语

八斗之 才貌双全 才气过人 出类拔萃 出口成章 德才 登赋 栋梁之材 多才多艺 高才疾 高足弟子 国士无双 后起之秀 金声玉振 金玉满堂 经天纬地 梦笔生花 面壁功深 能事毕矣 能者多劳 牛刀小试 七步之才 被褐怀玉 巧同造化三寸之舌 三头六臂 扫眉才子 淑质英才 腾蛟起凤 文武双全下笔成章 下笔千言 贤良方正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一目十行 真才实学 直谅多闻 智勇双全 卓尔不群

形容一个人有才华、心理成熟稳重的成语

从容、处之泰然今、学贯中西、学富五车一、从容自如 [ cóng róng z rú ] 【解释】: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出自】: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

”二、处之泰然 [ chǔ zhī tài rán ] 【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

若无其事的样子。

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

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处之泰然,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

三、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形容知识丰富。

【出自】:春秋.孔子《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翻译】:我听说老子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四、学贯中西 [ xué guàn zhōng xī ] 【解释】: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出自】: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八章:曹汝霖、章宗祥都是学贯中西的人物,但结果却都做害民的事。

五、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chē ]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自】:春秋.庄子《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翻译】: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

有没有什么名言可以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很有智慧呢

才华横溢、才高八斗、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满腹经伦、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形容很有才华的成语1、风流潇洒: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2、风华绝代: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

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3、才识过人: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4、盖世之才: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

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5、风流自赏:以卓越的才华和超俗的风范而自我欣赏。

6、风流蕴藉: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

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

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7、才高八斗: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8、才占八斗:才:文才,才华。

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9、晦迹韬光: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

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10、锋铓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同逗锋芒毕露地。

11、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

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12、跌宕风流: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

13、风流缊藉:风流:风度,标格。

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

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14、词人才子:词人:善于文辞的人。

旧指有才华的文人墨客。

15、跌荡风流: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

同逗跌宕风流地。

16、雏凤清声: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

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

17、弘奖风流:弘:大;风流:指才华出众的人。

对才华出众的人大加奖赏或大量任用人才,以鼓励其他人奋发上进。

18、单特孑立:孑立:独立。

形容独特超群,才华出众。

19、当世才度:当世:当代,现世;才:才华;度:气度。

当代具有才华气度的人。

20、才华盖世:盖:覆盖,超过。

才能很高,远远超过当代的人。

21、风流酝藉:风流:风度,标格。

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

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22、冯驩弹铗: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冯驩,即齐人冯谖。

23、才藻艳逸:才藻:才情和文采,才华;艳:华美;逸;超逸。

才华华美超逸。

24、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25、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

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26、冯生弹铗: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27、处囊之锥:放在口袋中的锥子(锥尖戳破会露出)。

比喻将崭露头角的有才华的人。

28、怀珠抱玉:珠、玉:比喻美德和才华。

比喻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杰出的才能。

29、雏凤声清:比喻下一代更有才华,超过上一代。

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的词语

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文思泉涌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一览成诵 一目十行 下笔成文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才辨无双 出类拔萃 卓尔不群

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的成语

惊才绝艳 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才华横溢 文才出众 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 博学多才 文江学海 八斗之才 才识过人 见多识广 才高八斗

赞美一个人才华的句子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中国是一个历来重视文化艺术,而轻视科技和理工的国家。古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考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经义、策问、诗赋,到明清时,更是以八股取士。而且做学问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进入仕途,使得人们往往皓首穷经,就为一朝登科,这就导致科技革命没有在中国诞生。

进入近现代,中国也没有出现足以改变世界的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致使现在好多核心技术掌握在西方国家,好多的产业往往被西方国家卡脖子。

写得一手好文章,历来受人称赞,从古至今皆然。即便是现在,单位里的“笔杆子”也总是被视为才子,能够迅速晋升,飞黄腾达。几千年重视文科的观念很难改变,仍然在影响着现在的国人。

古人称赞别人“有才”,其实就是夸这人文思敏捷、文采出众。也就是说,古人认为的人才,就是文章写得好,且能够出谋划策。而现今社说的人才,多指的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对社会有创造性贡献的人。

在古代社会,读书识字者少之又少,能够识文断字已是佼佼者,因而,有才能的人,是非常受人尊重和敬仰的。爱才惜才, 礼贤下士,是历代传统,对有才之人不吝夸奖,赞语也不落俗套,丰富生动且文雅贴切。

夸赞人有才的词语也不可胜数,如:“过目成诵”,“教一知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对答如流”,“出口成章”,“思如泉涌”等等。

一、八斗之才

南北朝时,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他寄情于山水,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并称为“江东第一”。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细致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山水诗一派。宋文帝很赏识谢灵运的文学才能,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谢灵运曾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但他唯独对曹植的才华欣赏折服至极,认为自己才能是一斗,而曹植才高八斗。

曹植,字子建,生前封陈王,死后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所喜爱和推崇。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又对曹植作了高度的评价。

(子建祠)

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李商隐的《可叹》中有:“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句,唐代徐夤的《献内翰杨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句等等。

二、江郎之才

南朝江淹,历仕宋、齐、梁三朝。江淹才华横溢,善于作拟古诗,获得极高评价。辞赋更是名冠一绝,名篇《恨赋》、《别赋》,传诵一时。江淹的辞赋在艺术风貌上呈现出悲慨劲健之气,在古意中流出一股清丽之韵,一扫当时赋坛上的靡靡之音,代表了当时辞赋的极高水平。有江淹之才,说明才华极为出众。

(江淹墓)


钟嵘在《诗品·齐光禄江淹》中说:“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典故出处,意思是江淹“还笔”之后,才华尽失,写不出好诗文了。当然这个故事纯属梦境,属于传说,江淹的才华是极高的,并没有所谓的“才尽”的说法。

三、夺席之才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喜欢解“经”,在正月初一让百官互相谈经辩驳,凡在经义上辩驳失败者,就将席位让给辩胜者。侍中戴凭熟读经典,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因而接连取胜,无人能敌,一连坐了五十余个席位。

“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故京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后汉书·儒林传·戴凭传》)。

(帝王席位)


戴凭夺席的典故,说明戴凭不仅饱读经典,而且口才一流,善于辩论,人们因而把这种善于辩驳的才能称为“夺席之才”。

四、夺锦之才

一次,武则天游洛阳龙门,下诏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赏赐锦袍。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赐给他锦袍。不一会儿,宋之问的诗也写成,武则天看后赞叹吟赏不已,认为宋之问诗高于东方虬,便令人将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赏与宋之问。

《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鉴之嗟赏,更夺袍以赐。”

(锦衣龙袍)


后人因此用“夺锦之才”或“夺袍之才”,称赞那些文采出众、才识超群之人。明代高启《谢赐衣》就有“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句。

五、扫眉之才

薛涛,唐代传奇女诗人,字洪度。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缠绵悱恻的恋情。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薛涛终身未嫁,安享高寿,今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薛涛、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流世诗作有90余首。

(薛涛雕像)


才女薛涛才貌双全,与当时文人骚客诗书唱和,令人啧啧称奇,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女诗人,被称为扫眉才子。

唐人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云:“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扫眉之才,是说薛涛的才情为众多才女所不及,夸赞薛涛是集才情与美貌于一身。

明人程嘉燧《阊门访旧作》有“扫眉才子何由见,一讯桥边女校书”句;清人王鸿《柳絮泉》有“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句;清代女词人吴藻也在词中写道:“一样扫眉才,偏我清狂,要消受玉人心许。”

六、咏絮之才

东晋重臣、名士谢安,善于清谈,为人温和,处事公断,时人王俭称其“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

据《世说新语》记载,一次,谢安举族雅集,与兄弟子侄一起讲文论道。恰逢天降大雪,谢安忽发兴致,问大家道:“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可用什么比拟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答道:“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安欣然大笑。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聪颖有才智,怪不得她嫁给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还感到委屈了自己,曾大发牢骚道:“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意思是天地之间,竟有王郎这种人,对王家极为不满。

(伏案读书美女)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记载: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后世就用“咏絮之才”,表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七、王佐之才

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董仲舒像)


荀彧,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曹操非常赏识他,不止一次对身边人说:“吾之子房”。意思是荀彧的才谋与张良不相上下。南阳名士何颙对荀彧更是推崇备至,说他是“王佐才也”、“颍川荀彧,王佐之器”。

“王佐之才”中的王,指帝王;佐,是辅佐,意思是一个人的才能足以辅佐帝王,有非凡的治国能力。

八、五步之才

唐开元年间的书生史青,零陵人,聪敏强记。他上书唐明皇,说曹植七步成诗,不算稀奇,自己只需五步就行。唐明皇以《除夕》为题,命他作来。史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清人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记载:“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

后人因此称才思敏捷者为“五步之才”。

九、七步之才

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皆具有极高的文学才华,代表了建安文学的辉煌。曹丕称帝后,对其弟曹植心存芥蒂,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曹植才思敏捷,应声做出让后人称道的《七步诗》。

(曹植七步诗)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后世以“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十、学富五车

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春秋时的惠施读过的书要装满五辆马车,形容读书多、学问丰富。

(竹简)


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十一、著述等身

贾黄中,字娲民,北宋初名臣,曾任翰林学士。贾黄中的父亲贾玭是进士出身,他非常严毅,善于教子。贾黄中年幼时非常聪明,跟着父亲读书。每天清晨,父亲命他站立,展开书卷令其读,称“等身书”。

《宋史·贾黄中传》记载:“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后人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渐渐地,后人将其演变为所读的书或所写的书摞起来有身子高,多作“著述等身”、“著作等身”等。清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说:“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十二、三十乘书

张华,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张华出身贫寒的庶族。其父曾为魏渔阳郡守,但很早去世,张华年少时家境贫寒,以牧羊为生。但他“少好文义,博览坟典”,所著《鹪鹩赋》,深得名士阮籍赏识,被赞有王佐之才,并得刘放、卢钦等荐举,步入仕途。西晋建立,又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后再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又任度支尚书、太子少傅、右光禄大夫等官,最终卒于司空之职。

《晋书·张华传》记载他:“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张华一生清廉,死后唯有书籍堆满家宅。后人便以“三十乘书”,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

十三、梦笔生花

关于“梦笔生花”的故事,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主人公是纪少瑜,另一种传说是主人公是李白。

其一:南北朝时期,南朝名士纪少瑜在幼年时,才华并不出众,但他非常刻苦读书,他的努力和诚心感动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书时不知不觉睡着了,梦见当时著名的文人陆陲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用这支笔能够写出最精彩的文章。纪少瑜梦醒之后,果然在枕边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从此,纪少瑜的文章飞速长进。终于成为有名的作家,后来官至东京大学士。

(毛笔)


其二:大诗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见四周云海苍茫,花木葱茏。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这时,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样。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这支巨笔,用大地作砚,蘸海水为墨,拿蓝天当纸,写尽人间美景,那该有多好。”就在他浮想联翩之时,忽然听见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并有五色光芒从笔端射出,接着在笔尖开放出一朵鲜艳的红花。那支生花笔渐渐移动,朝着他飘然而来。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笔越来越近,便伸手去取,当快要摸到粗壮的笔杆时,不觉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

李醒之后,反复回想梦中情景,总想不出是在什么地方。他决心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梦中仙境。后来,李白云游到黄山,发现了梦中景象与黄山山形一模一样。据传说,自从李白见到这景象后后,名诗佳句便源源不断而出。

(黄山)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记载:“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后人用“梦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形容文思大进,下笔如泉涌。

十四、文不加点

最早见萧统《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意思是祢衡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后人用“文不加点”、“不加点窜”等,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一挥而就。

十五、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吕不韦养了三千门客,他把门客的见解和心得都汇集起来,写成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著,是为《吕氏春秋》。吕不韦把这部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删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因而留下“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文章非常精要,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吕氏春秋》)


典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后人用“一字千金”、“金悬秦市”等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极高价值。

十六、洛阳纸贵

左思,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也不善言辞,曾学习书法、琴艺,都没有学成。就连他父亲都说他:“左思根本没法和我小时候相比。”左思听到父亲的话非常难过,于是发奋读书。

左思文采渐渐显现出来。他用一年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文章辞藻华丽。他还想写一篇《三都赋》,正好这时他们全家搬到了都城洛阳,左思就去拜访当时的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他又四处收集资料,精心构思,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三都赋》的创作上。那段时间他家里堆满了资料,走廊里、庭院里,就连厕所里都放着笔和纸,只要他想出来一个好句子,就赶紧记录下来。就这样耗费了十年时间,左思终于写出了著名的《三都赋》。

《三都赋》写成后,左思将文章送给当时的文学家张华品评。张华越读越喜欢,并拿去给当时的学者皇甫谧看。皇甫谧读后大为赞赏,亲自为文章写了序言。《三都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每个人读了都赞不绝口。人们争相传阅抄写,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典故。

(洛阳纸贵)


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后人用“洛阳纸贵”,形容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此外,古人还用“倚马之才”形容人思路敏捷;用“压倒元白之才”称道人的学识超凡;用“潘江陆海之才”赞许人的才华横溢。

(笔墨纸砚)


在科技为主的现代社会,更应该注重自然科学,要培育更多的自然科学人才,推进社会的发展,同时,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得科学有人文情怀,人文有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