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形容龙飞翔的姿态的句子(形容龙的威武霸气的句子)

形容龙飞翔的姿态的句子(形容龙的威武霸气的句子)

形容龙飞翔的词

遨游 隐鳞戢翼龙骧麟振

求形容龙在群山之间飞翔,穿行的四字词语……

1. 龙能大能小,能或能隐,大则兴去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2. 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3. 它们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

4. 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

它还能帮助人类。

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是福是祸,全凭它的旨意,所以我喜欢它。

描写“飞翔”的句子有

桃木渌,水上鸳鸯唐·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

渌(1ù录)澈。

这两句大意是临大地,洛阳到处是嫣红的桃花,到处是澄澈的春水,水面上飘浮着并头浴羽的对对鸳鸯。

红英缤纷,绿波荡漾,鸳鸯比翼,一派大好春光。

可用来写盛春景色。

唐代词人 韦庄 《菩萨蛮》春罗双鸳鸯,出自寒夜女。

鸳鸯名言唐·韦应物《杂体五首》其三。

罗:一种质地柔软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处指罗衣或罗裙。

这两句大意是:美女春日里穿着漂亮的罗裙,上面绣着成双成对的鸳鸯鸟,这美丽的衣服,是贫寒的劳动妇女在深夜里制作出来的。

原诗为:“~。

心精烟雾色,指历千万绪。

长安贵豪家,妖艳不可数。

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其艺术构思与白居易《缭绫》相似。

白诗中“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其意与韦诗此二句略同,都是以贵族妇女的豪奢侈靡与劳动妇女的勤苦劳作相映衬,突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对立关系。

可用来反映旧社会的阶级关系,或者用来批评某些只知追求华丽服饰而不知社会财富来源于何处的女人。

唐代诗人 韦应物 《杂体五首》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融:指冻土融化。

这两句大意是:天暖泥融,燕于忙于衔混作巢,飞来飞去;春温沙暖,鸳鸯贪睡,卧于沙中迟迟不起。

这首绝句的前两句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四句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样景物,构成一幅幅画面,不仅显出蓬勃的春意,诗人愉快之情也从中自见。

仇兆鳌评日:“摹写春景极其工秀,而语出浑成,妙入化工矣。

”这种四句四景,彼此并列,中间虽以春意贯穿,却没有呼应关系的诗,只靠这些景物的组合、安排,构成一种境界,是古代绝句中一种特殊的写作手法。

描写春景、春意可作惜鉴。

唐代诗人 杜甫 《绝句二首》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唐·杜甫《佳人》。

合昏:植物名。

又名合欢,俗称夜合花,叶似槐叶,花淡红色,至夜则合。

鸳鸯:匹鸟,雌雄偶居不离,这两句大意是:合欢尚且知道入夜则合,从不逾时;鸳鸯偶居不离,向不独宿。

这两句分别以“有情”的植物、动物作比喻,说明夫妇之间应该相亲不离。

在原诗中,女主人公以此反衬轻薄夫婿的喜新厌旧,慨叹世情的险恶与冷酷。

唐代诗人 杜甫 《佳人》愿作鸳鸯被,长覆有情人。

唐朝政治家、诗人 李德裕傍岸鸳鸯皆著对,时时出向浅沙行。

关于鸳鸯的名言五代·后蜀·花蕊夫人《宫词》。

著(zhuó浊)对:成对。

这两句大意是:停在岸边的鸳鸯都成双成对,不时地离开河岸向浅水中的沙洲走去。

观察得很细致,描写得很逼真,好像正在拍摄《动物世界》的一组镜头。

可用来描写岸边鸳鸯的活动。

五代十国女诗人 花蕊夫人 《宫词》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比目:比目鱼,目谓此鱼一目,须两两相并始能游行。

《尔雅·释地》:“东方有比日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ta榻)。

”此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

这两句大意是:得以与心爱的人结成夫妇,像比目鱼一样形影不离,虽死何辞?愿与心上人结为伉俪,如鸳鸯鸟一样出双入对,即使神仙生活也不值得羡慕。

这原是长安舞女内心的独白,反映出她们对爱恋的狂热.对受情的渴求,态度大胆、果决,毫不扭捏作态.是何等的气魄!此句知名度高,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常被引用。

唐代诗人 卢照邻 《长安古意》花际裴回双蛱蝶。

池边顾步两鸳鸯。

唐·刘希夷《公子行》。

裴回:徘徊。

蛱蝶:蝴蝶的一类,翅有各种鲜艳的色斑。

这两句大意是:(春游的洛阳公子和美女,)形如花间来回飞舞的双双彩蝶,叉像池边相顾漫步的对对鸳鸯。

蛱蝶。

美丽而双飞.常翩跹于花际草间;鸳鸯,闲雅而偶居,喜欢在水里双游或池边双双漫步。

用蛱蝶、鸳鸯比喻游春的公子,美女,恰切自然,能引起人们富有诗意的联想。

唐代诗人 刘希夷 《公子行》江岛蒙蒙烟霭微,绿芜深处刷毛衣。

唐·吉师老《鸳鸯》。

蒙蒙:云雨迷蒙的样子。

这两句大意是:江岛之上细雨蒙蒙,云雾轻轻,鸳鸯正在绿草深处洗刷着身上美丽的羽毛。

小小的江岛,蒙蒙的细雨,薄薄的烟霭,绿绿的水草,一对鸳鸯正在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刷毛衣”。

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可用来描写鸳鸯的活动。

唐代诗人 吉师老 《鸳鸯》鸳鸯赭白齿新齐,晚日花中散碧蹄。

鸳鸯名言唐·韩翃《看调马》。

赭(zhě者):红褐色。

这两句大意是:马的毛色红白相间,牙齿刚刚出齐,在夕阳斜照的碧草鲜花中,踏着散碎的步伐行进。

诗句描绘一匹新调成的刚成年的马。

马的毛色像鸳鸯的毛色一样,红褐与白色错杂,鲜艳美丽,牙齿刚刚出齐,正在年轻力壮之时。

在晚日的照耀下,马儿悠闲地踏着碎步,碧草沾蹄,鲜花拂身。

晚日、鲜花、碧草的环境氛围与马的悠闲神态,组成了一幅和谐的图画。

唐代诗人 韩翃 《看调马》惊起鸳鸯岂无恨,一双飞去却回头。

唐·杜牧《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

这两句大意是:被惊动的鸳鸯岂能没有怨恨,它们双双飞走了,还回头留恋地张望。

鸳鸯正亲亲密密地栖息在一处,突然被人惊起,它们当然有恨,所以飞去时还要“回头”,恋恋不舍地看一眼共同栖息之处,不仅偶居有情,而且“惊起”、“回头”无不有情。

诗句构想新奇,语言生动,可用来描写惊飞的鸳鸯。

唐代诗人 杜牧 《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唐·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这两句大意是:整日没有谁去观赏微雨洒落的景色,唯有鸳鸯身穿红衣在池中相对洗浴。

诗人写对对鸳鸯在雨中戏水的情景,想象美丽的翎羽是它们的“红衣”,又想象它们正在池中“浴红衣”,形象鲜明生动。

正因为“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不受惊扰,所以戏水时显得特别自由自在。

可用以描写鸳鸯戏水的情形。

唐代诗人 杜牧 《齐安郡后池绝句》翠鬣红衣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唐·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

鬣(1iè猎):马颈上的长毛,此指鸳鸯头顶上的长羽毛。

这两句大意是:一对鸳鸯顶着翠绿的长羽,身穿红色的衣衫,在灿烂的夕阳余辉中翩翩起舞,水禽中像这样深情的禽鸟是罕见的。

对对鸳鸯头顶长丝如“鬣”,身披红羽如“衣”,“红”“翠”相间,色彩鲜艳,又在“夕晖”的映照下双双起舞,形象优美,情深无比。

作者以此与其它“水禽”相对照,突出了鸳鸯的深情挚爱。

唐代诗人 崔珏 《和友人鸳鸯之什》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关于鸳鸯的名言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

梧桐半死:梧桐雌雄同株,古人称为连理树、合欢树,古诗文中常“梧桐半死”比喻丧偶。

清霜后:指秋天霜降以后。

这里作者以梧桐在秋霜降落以后半死,比喻自己在垂老之年丧妻。

头白:这里是双关语,一则鸳鸯头上有白毛,故称“头白鸳鸯”;二则词人丧妻时已届五十,也到了白发斑斑的年龄。

作者在这里以鸳鸯失伴比喻自己与妻子不能白头偕老。

这两句大意是:连理梧桐在秋霜降落后半死,头白鸳鸯在失去伴侣后独飞。

贺铸一生屈居下僚,生活比较清苦。

他的妻子赵氏勤俭持家,对丈夫关怀备至,夫妇间感情笃厚。

贺铸五十岁左右,其妻亡故。

作者悲痛之余,写下了这首悼亡词,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并传不朽。

这两句以连理梧桐和头白鸳鸯作比,形象地刻画了妻子亡故以后自己的孤单、寂寞和衰颓。

北宋词人 贺铸 《鹧鸪天》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金·元好问《两栖曲》。

这两句大意是:海枯石烂也不分散的两只鸳鸯,只应成双作对,同生共死。

以“海枯石烂”形容永不改变的坚贞爱情,又以“双飞”“双死”形容生死与共的忠诚情谊。

这种比拟和夸张的手法,产生出异乎寻常的表达效果,可用来描写鸳鸯,或借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两栖曲》今日桑榆晚景好,共祈百岁老鸳鸯。

语言学家 王力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

宋·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试手初:初次试试自己(描花)的身手。

等闲:白白地。

这几句大意是:这位新嫁娘久久地饿偎在丈夫的怀里,抚弄着彩笔,在婚后初次尝试着描摹花朵。

由于沉溺于幸福的爱河之中,白白地消磨掉不少时光,影响了刺绣工夫。

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妻恩爱生活的词。

~几句把新婚夫妇的生活情态写得逼真传神。

新娘子为了掩饰自己的羞涩,在~后,地又撒娇地“笑问鸳鸯双字,怎生书?”是她真的遗忘了,还是俏皮地故作逗趣,一任读者猜想。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南歌子》鸳鸯于飞,在江之涘,和音交畅,拊翼双起。

鸳鸯名言晋·郑丰《答陆士龙诗四首·鸳鸯》。

于飞:飞。

“于”为语助词,无实义。

涘(sì四):水边。

和音:和谐的声音。

拊(fǔ府):击,拍。

这几句大意是:一对鸳鸯拍着翅膀,在江边双双飞翔,和谐的叫声总是那么欢畅。

诗句形容一对鸳鸯从水边双双飞起的情形,采用四言形式,语言古朴,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是在有意识地学习《诗经》的风格特点。

《诗经》有“凤凰于飞”的句子,描写凤凰相偕而飞,后人常用以比喻夫妻和谐。

这几句可以描写鸳鸯,也可以用以比喻夫妻关系和睦。

晋代学者 郑丰 《答陆士龙诗四首·鸳鸯》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想忘。

无名氏《鸳鸯》。

鸳鸯:古称“匹鸟”,雌雄偶居不离,常用以比喻夫妇。

传说人得其一,另一则相思而死。

交颈:两颈相依,表示亲密,后多用于比喻夫妇之亲爱。

这几句大意是:南山的一棵桂树上,栖居着一对鸳鸯。

它们两颈依偎,千年厮守,欢乐相处,永不相忘。

这首诗是汉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吟咏鸳鸯忠于爱情的诗篇。

其实,在动物界很多禽、兽都恪守着一夫一妻制,成双成对地生活在一起,。

据动物学家研究:野生的灰雁,当雄雁有了自己的配偶,绝对忠贞不二,甚至丧偶后,多半也不另寻新欢,宁愿独守其身。

水獭也是一夫一妻制的好例子,它们共同筑窠、猎食,抚养小水獭,一旦有其它水獭闯入,就会全力赶走它。

英格兰的大脚鹅,乌干达的羚羊也是忠于配偶的模范,可惜它们没有像中国的鸳鸯那样,被视为夫妇的象征,并被赋予“爱情之鸟(兽)”的美名。

无名氏 《鸳鸯》两两戏沙汀,长疑画不成,锦机争织样,歌曲爱呼名。

唐·杜牧《鸳鸯》。

沙汀(tīng厅):水边沙滩。

锦机:织机。

这几句大意是:鸳鸯成双成对地在水边沙滩上嬉戏,我总怀疑画笔画不出它们的美好形象,人们都争着在锦机上织出它们可爱的模样,在歌曲中也喜欢把它们的名字呼唤。

鸳鸯戏水,两两相依,形象优美动人。

如此可爱的形象,画图“画不成”,锦机“争织样”,歌曲“爱呼名”,诗人采用铺排手法,极力渲染鸳鸯为人们喜爱的情形。

可用来描写鸳鸯。

唐代诗人 杜牧 《鸳鸯》两两莲池上,看如在锦机,应知越女妒,不敢近船飞。

明·高启《鸳鸯》。

这几句大意是:鸳鸯双双对对在荷塘里相伴嬉戏,宛如一幅绚丽的锦绣未下织机。

大概知道采莲少女羡幕妒忌的心理,不敢靠近菱船莲舟比翼齐飞。

鸳鸯雌雄不离,被称为“恋爱之鸟”。

高启的诗先写在清水碧波、翠叶红荷间来双去对的鸳鸯,看去好似美丽如画的锦绣;后写鸳鸯的“心理”,它们怕自己成双成对过分亲昵会引起越女的妒忌,就知趣地远离姑娘们的莲舟比翼而飞。

全诗不正面落笔,而用比喻、反衬手法写鸳鸯,既含蓄蕴藉,又意见言外。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高启 《鸳鸯》鸳鸯交颈绣衣轻,碧沼藕花馨,偎藻荇,映兰汀,和雨浴浮萍。

关于鸳鸯的名言五代·前蜀·毛文锡《诉衷情》[鸳鸯交颈]。

交颈:颈项相交,形容十分亲密的样子。

沼(zhǎo找):小池。

藕(ǒu偶)花:荷花。

馨(xīn新):芳香。

偎:靠近。

藻荇(xīng幸):指各种水草。

兰汀(tīng厅):生长着兰花的沙洲。

这几句大意是:碧绿的小池中荷花飘香,双双鸳鸯交颈而栖,身穿轻盈的绣花衣裳,光彩映照着兰洲,身影依偎着水草,正冒着细雨,沐浴在浮萍旁。

好一幅鸳鸯浴水图

不仅有细致的描绘,而且有多侧面的烘托映衬,可用来描写鸳鸯戏水的情形。

唐末五代诗人 毛文锡 《诉衷情》无主荷花开满堤,莲歌声脆小楼西。

鸳鸯自是多情甚,雨雨风风一处栖。

清代诗人 季淑兰 《消夏词》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宋·尤袤《全唐诗话》宿在一起,飞在一起。

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南宋诗人 尤袤 《全唐诗话》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莲女妒,惊飞不许长相聚。

宋·欧阳修《渔家傲》[叶有清风]。

这几句大意是:绿叶在清风中摇曳,鲜花上挂着露珠,叶儿花儿茏罩着成双成对的鸳鸯伴侣,白锦般的顶丝,红锦般的毛羽,引起了采莲女的嫉妒,把它们惊飞,不许它们长相聚。

鸳鸯在荷花丛中成双作对地嬉戏,那情景引起了采莲姑娘的妒忌。

诗人用清丽的彩笔勾画出优美的画面,用莲女的嫉妒反衬出鸳鸯侣的一往情深,蕴蓄着无穷的情趣。

秃鹫有哪些特征

1水游龙liú shuǐ yu lóng【解释】比喻川息的车马。

2、飞燕游龙fēi yàn yóu lóng【解释】像飞翔的燕子和游走的龙。

形容美女体态的轻柔飘逸3、矫若游龙jiǎo ruò yóu lóng【解释】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同“矫若惊龙”。

4、马如游龙mǎ rú yóu lóng【解释】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形容飞跃的成语

跟飞跃有关的成语:、龙腾虎跃、鱼跃龙门、一蹦三尺高带飞的成语步履如飞:形容行进很快鸡飞狗窜:比喻受到惊动而引起骚乱行走如飞:行:走路。

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飞夯雀先飞:夯:同“笨”,愚钝;雀:山雀,麻雀。

比喻天资不好的人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归心如飞:归心:回家的念头。

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飞快。

形容回家心情十分急切大雪纷飞:纷:多而杂乱。

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

形容雪下得大 飞沙转石:飞:使飞扬;转:滚动。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

形容风势迅猛飞燕游龙:像飞翔的燕子和游走的龙。

形容美女体态的轻柔飘逸有翅难飞:长着翅膀也飞不出去,形容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

多含讽刺意。

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白日飞升:犹白日升天。

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

后喻指一朝显贵。

战火纷飞: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形容鸟展开翅膀向高空飞去,也可以比喻事业的或人才高度发展一飞冲天: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

兔走乌飞: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

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魄散魂飞:同“魂飞魄散”。

满天飞:形容到处都是。

亦作“满空飞”。

龙蛇飞舞:见“龙蛇飞动”。

流言飞语:见“流言蜚语”。

横灾飞祸:见“横祸飞灾”。

高飞远走: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

飞珠溅玉: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

飞眼传情:借眼睛来传递感情。

飞沙走砾:沙:沙土;砾:小石块。

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

形容风势很猛。

:指龙乘着云彩上天。

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

飞流短长: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

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飞鸿雪爪:见“飞鸿印雪”。

飞鸿踏雪:鸿:大雁。

大雁踩过的雪地。

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亦作“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 神采飞扬: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

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

形容人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跋扈飞扬:指骄横放肆。

远走高飞:向远处走;向高处飞。

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雁影分飞:比喻两相分离。

血肉横飞:形容因遭受战争或其他意外灾祸死伤时;血肉四溅的惨状。

横飞:乱飞。

乌飞兔走: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无翼而飞:翼:翅膀。

没有翅膀却飞走了。

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突飞猛进:疾速飞跃;迅疾前进。

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龙飞凤舞: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

原形容山势;奔放雄伟。

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

现形容书法笔势飘...眉飞色舞:色:脸色;表情。

双眉挑动;兴奋愉快的表情跃然脸上。

形容非常兴奋得意的样子。

六月飞霜:旧时比喻有冤狱。

劳燕分飞:劳:伯劳;鸟名。

伯劳和燕子分飞东西;比喻亲人或朋友别离。

魂飞天外: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

形容惊恐到极点。

魂飞魄散: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指魂飞了;魄也散了。

形容极度惊恐。

鸡飞狗走:走:跑。

鸡乱飞,狗乱跑。

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鸡飞蛋打:鸡飞走了;蛋也打碎了。

比喻两头都没顾上;造成双重损失。

灰飞烟灭:灰也飞散了;烟也消失了。

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骨腾肉飞:腾:跳跃。

形容奔弛迅速。

也形容神魂飘荡。

飞针走线:飞:使飞动;走:迅跑。

针飞动;使线迅跑。

形容缝补刺绣技巧熟练;动作敏捷;速度很快。

飞灾横祸:意外的灾祸。

飞云掣电:掣:闪过。

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

形容非常迅速。

杜甫有首诗是关于七秀坊,这首诗的意思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佃剑器,壮其蔚跂。

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济淳顿挫,独出冠时。

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唐)杜甫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国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注释] (1)公孙大娘: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女舞蹈家。

弟子:即序文中的李十二娘。

剑器:健舞曲名,当是西域传入而流等于唐代的武舞,舞者为戎装执剑的女子。

(2)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766—779)。

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

(3)别驾:官名,是州刺史的佐吏。

元持:人名,生平不详。

宅:居住的地方。

(4)临颍:唐代县名,故城在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

(5)壮:用作动词,表示钦敬。

蔚跋:矫健雄武的样子。

这句是说,对李十二娘矫健雄武的剑器舞表示敬佩。

(6)问其所师:问她是跟从哪位老师学习的。

(7)余:我。

弟子:学生。

(8)开元:唐玄宗李隆基年号(713—741)。

开元五载:公元七一七年。

载:年。

(9)童稚:幼小。

(10)郾(yan 演)城:唐时县名,即今河南种郾城县。

剑器浑脱:浑脱,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武舞。

将剑器与浑脱二舞融合起来而创制的一种新的武舞,称《剑器浑脱》。

(11)济漓:形容舞姿的活泼。

顿挫:形容舞姿的明快节奏。

(12)冠(guan贯):超群出众。

独出冠时,是说公孙大娘的舞艺超群出众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

(13)高头:疑为“前头”意,指常在皇帝面前歌舞的人。

宜春:宜春院,唐玄宗时从事歌舞表演的宫女所住的地方。

梨园: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在蓬莱宫侧设置教坊,演习乐舞,并亲自教授法曲,被召参加学习乐舞的人称为梨园子弟。

梨园子弟中有宫女数百人,住宜春院。

伎坊:教坊,教习乐舞的机构。

内人:住在宜春院演习歌舞的宫女称为内人,也称“前头人”。

(14)洎(ji及):到。

外供奉:指不住宿宫中而随时奉诏入宫表演的伎人。

(15)晓:通晓。

是舞:这种舞蹈。

指《剑器浑脱》舞。

(16)圣文神武皇帝:指唐玄宗。

开元二十七年(739),群臣给唐玄宗上的尊号。

(17)公孙:指公孙大娘。

(18)玉貌:指公孙大娘年轻时的美好容貌。

锦衣:华美的服饰。

(19)白首:白头。

(20)兹:此,这位。

弟子:指十二娘。

(21)匪:义同“非”,即不是。

盛颜:丰美的容颜,即青春年华。

(22)辨:判明。

由来:来历,指十二娘的师承关系。

(23)波澜:此指舞姿的意态和变化法度。

波澜莫二:指李十二娘的舞艺与公孙大娘一脉相承,没有什么两样。

(24)抚事:追念往事。

慷慨:激昂感叹。

(25)聊:姑且。

为《剑器行》:做一篇《剑器行》的诗。

(26)往者:从前。

张旭:字伯高,吴(今江苏省苏州市附近)人,唐玄宗时的著名书法家。

(27)善:擅长。

善草书书帖:是说张旭擅长草书书法。

他的草书和李白歌诗、裴文剑舞,号称“三绝”。

(28)数(shuo朔):屡次。

邺县:故址在河南省安阳县。

西河剑器:唐代剑器舞的一种。

(29)自此:从此以后。

长(zhang掌)进:增长进益。

(30)豪荡感激:形容张旭草书豪放飞动,充满。

(31)即:则,那么。

这句是说,张旭能从公孙大娘舞艺中受到这样强烈的影响,“自此草人:美人。

公孙氏:即公孙大娘。

(33)一:作语助词用,加强语气。

动四方:舞艺高超而轰动四方。

(34)观者如山:形容观看的人如山一样特别多。

色沮丧:指因剑舞的凌厉飞扬而震惊失色。

(35)昂:高昂。

这句是说,天地也好像随着她的剑舞而上下起伏。

(36)(huo霍):光芒闪灼的样子。

这里指剑光。

羿射九日:古代神放传说,尧时十日并出,草木枯焦,于是尧命善健。

群帝:一群天神。

骖(can参)龙翔:驾龙飞翔。

连上两句是说,剑光闪灼,象羿那样连续射下九个太阳,矫健流畅,象天神那样驾着龙在天空飞翔。

(38)来:指剑舞一开始,那雄健勇武的姿态就象雷霆般的迅猛激烈;刚才还在飞动的剑舞一结束,那手持的双剑有如江海凝聚不动一样泛着清光。

(40)绛唇:指公孙大娘的歌唱。

珠袖:指公孙大娘的舞蹈。

两、;指歌唱和舞蹈。

寂寞:因公孙大娘早已亡故,她的歌唱和舞蹈也就寂寞无闻了。

(41)晚有:晚近有,即后来有。

弟子:指李十二娘。

芬芳:这是对公孙大娘高超舞艺的美称。

传芬芳:是说公孙大娘的高超舞艺为李十二娘所继承并流传于世。

(42)临颍美人:指李十二娘。

白帝:白帝城,这里指夔州。

(43)神扬扬:神采飞扬。

(44)以:因由,原委。

既有以:即序文中“既辨其由来”的意思。

(45)惋伤:哀惋悲伤。

连上两句是说,在和我一问一答中,既已问明了李十二娘的师承关系,不禁为人世的沧桑和国家的盛衰,增加了无限的感伤。

(46)先帝:指唐玄宗。

侍女:这里指侍从玄宗的女艺人。

八千人:极言侍女众多。

(46)初第一:本来就是第一。

(48)五十所间:自唐玄宗开元五年(717)杜甫在郾城见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到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写此诗时,恰好是五十年。

似反掌:极言五十年时间逝去之速象是一反掌之间。

(49)澒(hong洪)洞:广大无边的样子。

风尘鸿洞:喻指安史之乱的巨大灾难。

昏王室:使唐朝国运衰落。

连上两句是说,五十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象是一反掌之间啊;安史之乱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唐王朝的国运衰落了下来。

(50)散如烟:即如烟云散。

(51)女乐:原指女歌舞艺人,这里指李十二娘。

余姿:指李十二娘的剑器舞犹存开元盛世的风姿。

寒日:因此诗作于十月,故称寒日,也含有流落他乡,日暮途穷的意思。

(52)金粟堆:即金粟山,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是唐玄宗的陵墓所在地。

拱:两手合抱。

唐玄宗死于代宗宝应元年(762),至此已五年多了,所以说“木已拱”。

(53)瞿塘石城:指夔州,因夔州近瞿塘峡。

草萧瑟:指夔州草木萧条败落的景象。

(54)玳筵:形容豪华的筵席。

急管:指管乐吹奏的急促的音乐声。

(55)乐:指宴会中的歌舞使人假使人愉悦。

哀:感叹自己身世的飘零和国家由盛而衰所产生的悲哀之情。

连上两句是说,豪华的筵席和那悦耳动听的歌舞,现在都一齐结束了,不禁使人乐极生悲啊,这时月亮也已从东方升起。

(56)老夫:杜甫自称。

(57)茧:脚掌上增生的厚皮,这里作动词用。

转:反,倒。

疾:快。

连上两句是说,筵席终了,人也散了,我却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啊;这长了厚茧的双脚,走在荒山里已很艰难,我倒反而担心它走的太快了。

仇兆鳌说:“足茧行迟,反愁太疾,临去而不忍其去也。

”[简要评析] 这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寓居夔州时的“感时抚事”诗。

在鲜明的今昔对比中,揭示了唐王朝历经五十年报沧桑巨变,抒发了诗人肝肠寸断般的悲痛心情。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了,但局势还是动荡不安的,河北尚为安史余党所据,河西、陇右亦为吐蕃所陷落,长安受到威胁。

此时的唐王朝,已是江河日下,早就失去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而诗人自己,长期飘泊西南,不仅壮志未酬,且又生计艰辛。

在这万方多难的时候,当诗人看到李十二娘的《剑器》舞时,诗中对《剑器》舞的生动描写,反映了唐代舞蹈艺术的美妙和高超。

不禁回想起五十年前,自己儿时看到的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怎不百感交集而黯然神伤呢

因此,昔盛今衰这一耐人咀嚼的酸果,就成为这首诗所深深咏叹的主题。

诗的结尾句,巧妙论述艺术兼通的事理,可谓为学子所必读文字。

而这首诗便是沉郁顿挫之绝唱。

诗人借一舞女,感慨生发,总括五十年的“风尘澒洞”,摇曳柔肠百结的悲思,在沉重悲怆的情调中,激荡出令人品之无穷的意蕴。

杜甫的这首诗,把身世的飘零和国运的败落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忧愤国事的襟抱与胸怀,这正是杜甫的伟大和杰出的地方。

斗彩团龙纹杯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龙,是所有华夏民族都不陌生的一种意象和纹饰。它自诞生以来,就充满威严庄重的权利色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中国图腾。




龙纹图样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龙,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一个有文化的民族一定会有自己的图腾崇拜。


中华民族在成长的幼年期就选择了“龙”作为图腾,在至少五千年的时间里,龙的形象由模糊到具象,由随性到专注,一步步的完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有序积累的过程。




元·青花海水龙纹八棱梅瓶



关于龙的起源及龙纹的成因尚无统一的定论。


一般认为,龙纹源于远古的图腾崇拜,是那些以蛇或鳄鱼等动物为图腾的部落,在联并融合过程中将各自图腾综合的结果。也有人认为,龙是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闪电或彩虹等自然现象做出的解释或想象。




新时期时代·玉龙



还有人认为,龙的形象并非源于某一具体的事物,而是赖以寄托各种特定观念的形骸,是观念的形象表述。


龙,是一种幻想的动物,是殷人卜问的对象之一。古人认为它是最高的祥瑞,故成为崇拜的百神之一。在中国古纹样装饰中,龙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大量装饰在玉石、牙骨、陶瓷、织绣和服饰、景观等许多方面。




西周·青玉龙纹璜 



在封建时代,又将它与佛教、道教的神话结合起来,赋予新的高级神秘色彩。尤其在宫廷艺术中,更是充满了龙的装饰。


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辽·三彩刻龙纹盘



龙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其特点是身躯长、眼睛突出、嘴边有长须、四只爪子、鳞片大、腥味浓烈、叫声如牛。


龙纹的雏形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中。红山文化遗物中发现了类似龙形的玉器饰物。马家窑文化遗物中发现了绘有类似龙形的彩陶壶,体态似鱼,生两爪,披鳞。




战国·白玉龙首蒲纹璜



商周时期的玉器、石雕和青铜器装饰均大量地采用了类似龙形的纹样,又以独角独足的夔龙最为多见。同一时期在甲骨文、金文中已出现数十种“龙”字,这些文字均以表现扭动的虫形身躯为特征。


秦汉以来,龙的形态基本定形,头、角、四爪及尾均具备鲜明的特征,身躯由短而粗变为修长而柔细。




汉·龙首鐎斗



这个时期将龙、凤、麟、龟合称为四灵兽,用作象征四方方位。南北朝以后,龙的形象更加复杂、丰富,头部增大、双角耸立、项部和颏部鬣须加长,身躯扭曲,富于变化。


唐宋时期,龙的造型趋于完善,并开始走向程式化。封建统治者将龙定为至尊至贵的代表。明清时期是龙纹最后定型阶段,龙的外形增强威猛、华贵和狞厉的特性。




明·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其基本形象以“三停九似”为标准,自首至膊,自膊至腰,自腰至尾是为“三停”(弯曲),从总体上规定了龙的布局;“九似”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从局部规定了龙的具体形象,从而具备了完整的结构。


充满智慧的古人把他们对龙的信仰用各种手法表现出来,无论是古建筑、玉器、青铜、陶器、家具还是绘画等古器物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龙纹。




康熙款斗彩加矾红彩龙凤纹盖罐



龙,是各个时代的文化代表



殷商时期龙身呈璜状,玦形或璧形,还有圆雕的龙,圆雕龙前足着地,长尾盘卷;春秋时期龙的共同时代特征是通过镂空技法修饰造型,突显龙身。


汉代之前的龙纹初步具象化,并且形象多样,出现了夔龙、螭龙等形象,龙头眼、角、嘴部位清晰可变,龙身鳞、爪、鬣发开始出现。




战国·黄玉蟠龙纹佩



整体来说这一时期龙纹线条充满动感,风格飘逸潇洒。汉代可以说是龙纹的转折点,此后龙纹形像在汉代基础之上更加具象化。


唐朝时期龙纹在瓷器上的体现开始做增加,龙形身姿矫健,张扬高调,无一不透露着盛唐气象,这一时期龙长吻长角,眼神凌厉,细颈长身,多四足三爪,头部、背脊与肘部多有鬣毛,飘扬向后,充满了力量,亦是大唐强盛的最好体现。




隋·白釉双龙尊



宋朝时期龙纹较唐代变化极大,龙纹在瓷器上的体现也较少,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谨慎小心使得龙纹不会轻易出现,即便出现,也是以较为奇特的姿势和神情覆于器物之上。


元代龙纹头小、身躯长,形体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细尾,体态轻盈,身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风格刚劲有力,风格写实,豪放粗旷,形象较为凶猛,反应出元朝统治者以武得天下的刚强气魄。




宋·定窑白釉印花螭龙纹盘



明代龙纹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具体特征:头部略圆,比前朝显细,鬓发成篷,毛有向上冲或向斜上冲之势。


下颚较长,特别是上颚端肌肉发达,高高突起,呈如意状,形如猪嘴,所以人称“猪嘴龙”。




明·斗彩云龙纹天字盖罐



清代龙纹气宇轩昂,龙首后勺丰满、身躯健硕,盖以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动地之威。具体特点:龙首变化很大,猪嘴收缩,显出下颚比上颚长。


长披发或多簇短耸发;睫毛形态多样化,不少以竹叶形描绘,但随着时代变迁,那条曾经翱翔九天的龙,也逐渐变得萎靡不振,凸显了清代王朝逐渐衰亡的命运。




水晶内刻龙纹镇纸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龙,是多变且丰富的图腾



龙是一种很复杂的形象,所以在各个时代都有很鲜明的特征,而这些不同的形象也有了不同的名称和作用。




清·月白釉刻花团夔龙凤纹太白尊



夔龙纹属于较为古老的龙纹之一,始流行于商、西周青铜器及玉器上,商代的白陶因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当时的青铜器,因此也有印夔纹装饰的。


瓷器上的夔纹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如宣德青花夔纹罐、嘉庆青花夔龙福禄万代瓜棱形龙耳瓶等。




元·卵白釉太禧铭印花云龙纹盘



唐代《龙经》中写道:“夔(kui)龙为群龙之主,饮食有节,不游浊水,不饮浊泉。所谓饮于清游于清者。”由此可见夔龙是个洁身自好的龙中大佬,拥有着无上的能力与权力。


夔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夔龙纹样貌变化为回首形,呈S形具有非常独特的形式美感符合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审美需要是历经千年历史流传的文化象征。




雍正款淡黄地锥拱云龙纹碗



应龙相比之下就比较好区分,指有翼的龙,俗称“翼龙”“飞龙”。《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应龙,有翼之龙也。”在古人看来修炼千年的应龙,不仅是王者的象征,其神之处更非同寻常。


应龙纹主要特点为双足与飞翼,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尾尖长。




斗彩螭龙纹杯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螭(chi)在古代传说中是一种没有角的龙。对螭有多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一种是指雌性的龙,“赤螭,雌龙也”,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螭龙纹寓意美好吉祥,也寓意着男女的感情。


螭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同时期的螭龙纹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现在人们将四脚、长尾、头上无角、类似壁虎或蜥蜴的脾性动物饰纹都归入螭纹之列。有种说法称,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




元·祭蓝釉白龙纹盘



古代传说中的有角的龙,也有说是无角的幼龙。虬龙寓意潜力无限,蓄势待发。古称“母龙曰蛟,子曰虬,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虬这个字具有“漩祸姣”“卷起来”的意思,所以虬龙纹的角多是螺旋状的角。


蟠龙纹,又称“盘龙纹”,蟠龙指蛰伏在地上没有升天的龙,龙呈盘曲环绕状。龙形巨首有两角,双目圆睁,身似蛇形,有鳞纹,蟠如球状,空间填以云纹、兽、鸟和鱼纹等。




三国·错金铜蟠龙



蟠龙纹一般用于建筑细节装饰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明清两代的宫殿、规格较高的寺庙建筑中较为常见。此外蟠龙纹也常用于家具、金银器、玉器等的装饰。


蛟龙纹,这种形象属于已经有了龙鳞,但是离真正的龙还有点距离,蛟龙得水,可兴云作雾,腾踔云间。




明·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盘



其形象是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我们常在《西游记》中看到了那个东海龙王敖广可不是蛟龙,人家可是渡劫后妥妥的真龙。


关于龙纹的形象还有很多,比如蟒纹、飞鱼纹、虺纹等等,但主题都脱离不了龙的元素,这也足以证明龙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是多么复杂且深刻。




四神兽盖置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关于龙生九子的说法,其实有诸多版本,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表示极多,同时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子嗣绵延的推崇。龙生九子究竟是哪九子,说法不一,但《中国吉祥图说》中属于现在较有代表性的版本。




囚牛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形象。


睚眦(yá zì),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形象,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也常见其身影,但同时他也心胸狭隘,正应了“睚眦必报”一词。




睚眦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形象。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形象。




嘲风



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


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形象。




赑屃



狴犴(bì àn),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形象。


负屃(fù xì),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形象,有时候也会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负屃



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形象。


龙生九子,但都不是龙形,究其原因在于龙爸是同一个龙爸,但龙妈可不一样,九个儿子都带了父母一半的基因,所以各不相同也就不奇怪了。




雍正款淡黄地锥拱云龙纹碗



从仰韶文化的墓葬里为逝者摁下的第一个贝壳起,中华龙的形象就已经诞生。


六千多年来,我们的民族一直围绕着这样一个虚无的“神”延续文明,就是这样一个复杂又神秘的图腾,让我们崇拜、仰望、热血沸腾、生生不息。


古人从最平常的动物中找到了“龙”的样子,它翻云覆雨、无所不能,它是飞禽走兽的结合,既亲又远、既凡又神,既熟悉又陌生。




釉下五彩堆塑阴刻龙纹玲珑杯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龙,和时代一起往前飞跃,汉龙之仙异,唐龙之灵动,宋龙之厚重,元龙之凶猛,明龙之壮美,清龙之矫健,历朝历代的龙都肩负着理想的使命,都发出了各个时代个性的声音。






主编/仓巴鹿人

撰文/阿森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