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形容40不惑的7言诗句(女人40岁经典感言)

形容40不惑的7言诗句(女人40岁经典感言)

好像孔子有两句名言“二十……三十……四十……”什么的。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求采纳哦O(∩_∩)O

孔子说他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

是的,古时候是专指男性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女性好像没有啊,古时候重男轻女太严重啊

子曰50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40而不惑,50而不惑,50而耳顺,70而从心所欲不逾规什么意思

孔子说:“我15岁就立志于学习,30岁可以独立做事情,40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50岁得知天命,60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70岁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中记载对自己的评价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以前读这段话总不知是什么意思,翻看历代的注释也众说纷纭。

我现在已五十多岁了,联系自己人生走过的历程,似乎对这句话有了顿悟。

我现在把它写出来,和有兴趣的朋友磋商。

我的理解是,这是孔子到了七十岁时对自己心理历程的总结。

孔子聪颖好学,敏悟深遽,志向远大,老觉无成,回顾一生,实感无赖,自我安慰,才对自己一生作了评价。

“吾十五而志于学”,意即我到十五岁才知道下决心学习。

志作立志解。

小孩子一般七岁左右发蒙,但学习目的不明确,是懵懂的,不知专心致志地学习。

从小就知道发愤苦读的小孩是极少数。

孔子虽然后来成为圣人,但在十五岁之前也是不知道发愤学习的。

“三十而立”,意即到了三十岁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即我这一生做什么,就像今天的年轻人确定做什么专业一样。

一般人二十岁就确立了,孔子迟了,爱玩,他去当吹鼓手去了。

直到三十岁才醒悟要干正事。

“四十而不惑”,三十岁确立了要干正事,干什么正事呢

今天想干这,明天想干那,拿不定主意,有疑惑。

意即直到四十岁才不犹豫,才不疑惑。

才坚定要干“兴灭国,继绝氏,举逸民”、“克已复礼”的大事。

这个“不惑”,是指对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认定的事业的不疑惑,不三心二意。

不是对任何事物、任何道理的不疑惑。

“五十天命”,四十岁坚定了目标,竞竞业业干到五十岁,在鲁国当大司寇,极力去“克己复礼”,但是也没干成,这是天命啊

不是我不努力、不专心致志啊

意即五十岁也没达到目标我才知道这是天意啊

并不是五十岁能知道天的意志。

“六十而耳顺”,大志向没实现,埋怨的,挖苦的,污辱的,耻笑的,等等,都来了,甚至有的骂孔子是“丧家之犬”。

听得人心烦意乱,五脏六腑充斥着怨恨之气,直到六十岁才听着那些话感到无所谓,听着只像没听着的,意即到了六十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不生气。

都无所谓。

“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大志向未实现,孔子便去研究《周易》,修订《春秋》,一至到了七十岁,这时侯孔子的心理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说话、做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会违反道德,违反周礼。

孔子的这段话,概括、精确,只几十个字就把一生的心理历程道出来了。

我们从孔子的话中可以听得出,在行将走完人生历程,在回顾自己一生的作为的时侯,作为一代天才,一代哲人的孔子的心里,也不免带有几分遗憾,几分无赖。

孔子的一生,就像杜甫评价诸葛亮的一生样:“三方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其所主张的事虽不可为,但其人品却高不可及。

湖北省云梦县 王保清2009.9.25

40条名言警句并解释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诗经 卫风 洪奥) 指做玉石的方法,要用锯子切,锉子磋,再慢慢雕琢,最后磨光。

喻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

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小雅 鹤鸣) 它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

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诗经大雅 云汉)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4.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诗经大序)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5.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左传)车轮外的直木与车相互依靠,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

“辅”指车轮外的直木。

(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6.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皮没有了,毛长在哪里

“傅”通“附”附着,靠近。

(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

)7.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9.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1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11.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周易)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1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指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13.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自满。

)14.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因而不能完成。

比喻一件事只差最后一步未能完成,含有惋惜的意思。

1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为政)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做人要守信用。

)1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为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知。

(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罔,迷惘。

殆,危殆。

一个人如果只学习不思考消化,则惘然一无所知;一个人如果思考而不知学习,则就更危殆不安了。

1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时,便立志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 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符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论语)19.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子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决断。

20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子路)在上位者本身言行正当,即使不发号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

他本身言行不正,即使发号施令,百姓不会服从。

21. 名不正,则言不顺。

(论语 子路)名义不正当,那么道理也讲不通。

2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卫灵公)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必有眼前的忧虑。

2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单凭言语推荐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君子不因某人话说得好而重用他,也不会因为不用某人而废弃他有益的话。

24.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卫灵公)对小事不忍耐,没耐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卫灵公)做工的人要把工做好,必须先磨好工具。

(本句原意是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先侍奉贤者,结交仁者。

现在的意思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利:使……锋利。

26.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述而)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2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 述而)不到他想弄懂却怎么也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去引导他。

愤: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振奋状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词的状态。

2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2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见到别人好的道德品质,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看齐,见到别人不好的品德表现,就应该自我反省。

(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3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三军:军队的通称。

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论语•子罕》)到了天气寒冷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落的。

雕:同“凋”,凋落。

3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学习,而后时常温习,是很高兴的事情。

时:时常。

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3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友从远方来没,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注:自, 从38.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论语.颜渊》译: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注:欲, 想要 施, 给予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颜渊》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义的人喜欢山。

知, 同"智" 乐,喜欢40.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如果这个都可以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是,这个 孰:哪个

孔子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我写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 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如否.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大器晚成,用于曾国藩是最合适不过的!

清代人平均寿命也就是40岁,而40岁,才是曾国藩人生转折点,复出后的曾国藩,才真正看懂这个社会,最终走向圣人之路!

曾国藩前半生基本上是处处碰壁,打脱牙和血吞,夜不能寐,而复出之后,他长袖善舞,和光同尘,满朝文武,均以结交“中堂大人”为荣,期间他的种种经历,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以后会给大家继续分享。


这里把曾国藩人生智慧,总结出六句话,期待您能熟记,祝您大器晚成!

40岁,是人生分水岭,拼的绝对不是能力,也不是经验!

无论是是能力,还是精力,都无法与年轻人相比,过于迷信经验,可能会让你固步自封,自我设限!

唯一能拼的是你的人生智慧,为人处世之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整合资源,才是40岁人最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拼能力和经验!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据《曾国藩全集》记载,这是曾国藩写给九弟曾国荃一句话,让他给别人留有面子和余地,不要处处争先!

在人情社会里,年轻人是谈是非的,而成年人是谈利弊的,对于一个有道德瑕疵的人,一定会处处碰壁,头破血流!

能否把一件事情执行下去,不是靠道德标准,而是合作共赢!

求同存异,才是王道!留余地,能容人,验证中年人的胸怀!


志、识、恒是成大事者三轮马车,缺一不可

40岁,能让你犯错机会已经不多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就是最后一次创业!

见识决定你的志向,恒心是你成功的保证。

曾国藩特别强调三者的关系,教育自己弟弟们,要立大志向、有自己的主见,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大处决定了方向,小处决定成败!大局观和细节都是缺一不少的!

谨言慎行,忍耐孤独,是每个成大事人的标配!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曾国藩谈到: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40岁的人,往往都开始稳重,不再毛手毛脚。

越是着急忙慌做事情,越是容易失误连连,最后招致失败;越是有条不紊地做事,一步一脚印,走好每一步,越是能够成功。

思考问题也是如此,我们越是慢慢地、安静地思虑,我们越能深度思考,继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



以诚相待,彼术自穷

诚信,是最稀缺的品质!

无论是官场、商场,都注重一诺千金,否则无法取信于人,怎么谈合作?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这是曾国藩最经典一句话,也是罗振宇老师所推荐的。

四十不惑,40岁的人,应该知道凡是不可强求,成一番事业,靠的天时、地利、人和!

人和,是努力!

努力,不是蛮干,不但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方向错了,停止不前,也是止损!

怎么做到“不惑”,就是不要对不确定的未来抱有太大期望,更不要已经逝去的过去,念念不忘,而是专注当下,做到物来顺应,道法自然!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用一颗平常心,去做事,自然会“不惑”!

读懂曾国藩,懂得人情社会的智慧,自然会百事百顺,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