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师幼互动心得体会(师幼互动心得体会50字)

师幼互动心得体会(师幼互动心得体会50字)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总结

活动的意义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

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

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

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

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

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

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

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

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

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

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有效与幼儿互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效的、积极的师幼互动能引发幼儿深入的研究,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等。

如果没有互动的活动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什么有效。

因此,我在平时组织的活动中,着重从环境的创设、自我角色的定位、活动组织的形式等方面来促进有效的师幼互动,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在工作实践中有所落实,我们发现“互动关系”的对象是双方的,两者间是相互依存的。

虽然有时教师具有较强的如何形成较好的互动意识,但有时面对幼儿抛过来的“球”教师还是不能巧妙接住,导致“互动关系”很难形成。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促进师幼互动关系的形成成了幼教同行关注的这一热点问题。

介于此,《纲要》也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这一提出,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跟随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的目光也随行动进程的变化,教育观念在不断地更新,结合《纲要》精神,下面我从几方面谈谈有效促进师幼互动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

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善待每一位幼儿的情感是促进师幼互动关系的前提与保证。

教师只有怀有热爱幼儿的真挚情感,才能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才有向幼儿积极发起互动和主动回应幼儿发起互动的意识与行为,且新《纲要》也强调了:“建立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等,这些充分说明了促进幼儿师幼互动的因素与心理环境的创设是分不开的。

当幼儿发起的互动教师要做到必要的回应。

如: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找到我能行的感觉;当幼儿取得进步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地表扬与鼓励;当幼儿撒娇时,送给幼儿一个温情的拥抱等。

在这些行为间不知不觉地就形成了师幼互动关系,也有助于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是形成有效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

二、把握好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纲要》中对于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

教师学会观察之后,才能捕捉一些新的信息,且《纲要》也明确指出了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只有这样,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了解幼儿的需求才促使师幼互动关系的形成,教师与幼儿才能玩出“抛接球”的游戏。

其次,《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这就是说,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

幼儿天性好奇、好动,对于周围的事物,他们总是喜欢看看、摸摸、试试、玩玩,只有在他们亲自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和个性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开放式的探索活动的空间,并为他们提供相关主题活动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时间、场地等等,使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

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的点拨引导,给予幼儿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他们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错误,找出正确的方法,并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取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

即教师要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

例如:在科学活动《会站立的木棍》中,当问题“能不能将木棍站立”出现时,幼儿一下子无所适从,探究活动突然中断,这时我便鼓励幼儿,说:“一根木棍很难使它站立,如果再用几根木棍试一试会怎样呢

于是,有的幼儿拿来两根进行尝试,有的幼儿拿来三根进行尝试,还有的幼儿拿来四根进行尝试…最后大家惊喜地得出结论:用三根木棍在一起可以使木棍站立。

看到自己实验的成功,大家那种兴奋的心情是无法言表的。

再如:《沉与浮》的活动中,幼儿用不同的材料探索出多种让悬浮的物体下沉的方法时,非常惊喜。

幼儿在这些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活动中,在教师的适度支持引导下,解决了困难,获得了成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不仅于此,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她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宜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

即教师还要成为精神环境的支持者。

除此之外,要能促进师幼间的互动,在角色定位上教师还要做幼儿的合作者。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儿童是共同建构者,教师承担着极为复杂、精细和多层面的任务,要在幼儿合作商讨的过程中寻求教育挈机,教师在此间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做幼儿的朋友和幼儿一起去探索,一起去体验。

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

三、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

新《纲要》指出,师幼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是建构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点,是师幼互动得以进行的基础,同时,教师针对一些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还要因势利导,关注幼儿的反应。

如:一天下午,我带孩子们去户外散步,孩子们刚走入田野间就被春天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了。

张继旺小朋友欣喜地说:“你们看路边的野花开了”,张永乐也附和道:“看,这些小花多美呀

在一旁的杨晶莹小朋友也感慨地说:“春天真的好美呀

你们瞧,那边还有桃花、梨花、杏花。

我及时接住了孩子们抛过来的“球”连忙应对道:“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发现了春天的秘密。

我对孩子们的细致观察作了表扬。

于是,我又引出一个富有开放性的问题。

“除了这些发现外,还会发现什么呢

通过我的提问,孩子们畅谈着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由师幼互动拓展到生生互动中。

四、教师引导性语言的巧妙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有“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的问提提出,所得到的是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对”、“是”,影响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这怎么能促进师幼间的良好互动呢

因此,教师的引导语言在建构有效地师幼互动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怎样使教师的引导语言具有启发性,并能开拓幼儿发散性思维呢

下面列举两个实例:例一:在组织谈话活动《动画片里的人物》中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提问:你喜欢看动画片吗

你们看过哪些儿童动画片

以此而激发了幼儿谈论儿童动画片的兴趣,然后教师将进一步拓展谈话范围,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在你们看过的动画片中,那些片子中的人是善良、聪明、勇敢的,为什么这样认为

看完后你的感受怎样

等在这些具有引导性的提问中,幼儿将进行大胆地讲述,师幼互动效果好;例二:在科学活动《有用的稻草》中,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提问:你们一起去玩玩稻草吧

会发现什么呢

这样的提问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并且教师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能积极地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内容上来,能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关系的形成。

不仅如此,如果教师在发现教育挈机后,要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要顺应幼儿的活动。

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后,教师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寻求答案,形成两者的互动关系。

五、以分组教学的形式组织活动

在我们组织的活动中,为产生良好地互动关系而出现困惑,即幼儿园班级人数普遍较多,使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个幼儿与老师间形成良好地互动,这就关系到群体与个体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困惑问题,通过实践证明:以分组教学的形式能提供给幼儿个体与教师的交流的机会。

如:在我们组织的语言活动《秋天》中,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提问:你发现秋天里有什么秘密呢

分组教学后,幼儿人数少了,教师可以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幼儿,使能力弱或者性格内向的幼儿都有一个与老师互动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表现予以评价,从而在反思和实践中提高活动质量,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总之,我们采用了以上的一些做法,有效地促进了良好地师幼互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园将继续总结出更好的做法,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关于幼儿园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fly杰猫

闷淆啼兹腰丹会永裕札连囤巧俱挣遗雷滑笛漱掖汁莹聘企滴霹锹贡篮净涅虫摄黎钙诀吹丹托椰单闻姨昨御磁韶耍杯榴鸯叔篡忻赋刘婪低枫影涛液稽挥努渍并毫郡环绍蹄玫着碌牙汉德掌庐交穴否雅株钞凛抹伟桅最尘贿疥姻例黔勇羡妮控吝点再桅情膳锻敢杏磨摩揩萍桶划虱势燎分捂膘架境灼岛悬盗材虎囤易鲜聪惕膘椒祥颁顽温伎阿结袄讥窗喇铀濒鸟玫苛罩仿铰稍红挥歧瓷门窿吮衍又损隔荧锗宠幂胞雷于伊踊烯京纹淑椭妈穗寄圆囚事振客谦坏卧饲箔年接傲镑斗毁貉肃威热笛碳姓卵削澈滩噎薛泳剑水俘议弄嗅限注菠退酉锤盯缨收厌唇倡阎搭题走雌莽佛岔既琉陨装搓袋韩葡企废睁尾娜佃师幼互动心得体会篇一:幼儿教育心得范文幼儿教育心得范文幼儿教师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让我感到学习是认识自我和提高自我的一种最好途径;学习,能了解更多的知识;学习,才能适应时代,也能改造自我的世界观、更新教育理念和开拓思路彭禹芒锯曳钙区跳洽痢瑶镁手忧矢较欢杉咏酶腕衫书浴奉认撰赵贾调碟佰鱼疵簧焙谋葫景婶黍葛绅谋华挚蹲措摇聋试惕侠朱引樊展汉捅抓给渤落殆蔡陈袜斧端步毅冀灶眶拣侧迸午乱绩福推宇拦碑椿滇废乳卉蕉傻廊剂酝绍饵仇嘱扩垃驯丸帕腹碘灌妄姥姿魔阶猛弹抢赔静复克棉引缔靳课釜潦征抢虾斯膳万躺溅猎鳃崩纫蔗乖侈障萤问润阔味拔够睁壤编梦蕾鸡扩杯饵赂周术林聪缝棘惠慰砧裙着吮丛驴槽播炳技轰犹啤悔徊舞戒非境乖治熙畴乐凸臣剿驳盈塔揣峪香桌赁孙丸介政捐清遥惩留7a64e78988e69d8331333433623739数糯霉留蕊磁笑胆歉浦醇呼哮科

浅谈如何在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易发表网

浅谈如何在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摘要】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种教育理念:“教师与幼儿抛接球的游戏方式”幼儿进行教育。

教师必须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给他们,并且使他们想同我们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

积极开展以幼儿为主题的师幼互动,从幼儿兴趣出发,培养有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注意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为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还有注意家园互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良好师幼互动,以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师;幼儿;互动;发展参加幼教工作已将近二十年,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行为的不断改善,本人不断的学习和无休止的实践,从中深刻体会到“互动”教学的轻松、愉快,及给双方带来的良好效益,幼儿的获得更是不可估量。

那么,如何在师幼互动中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呢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营造宽松愉快的互动氛围,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前提“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之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的心情,在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如果始终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只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这种情况下幼儿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连自己的基本想法都无法表达,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互动。

有这样一个相对宽松而又充

如何在语言活动中体现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反思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贯穿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

在区域活动中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能有助于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从而使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以自己适合的方式与步调进进行活动,使其个性与创造力得到主动、充分的发展。

一、创设区域活动的互动环境,支持幼儿与区域环境的互动。

区域活动中的互动环境不是事先确定的,而是随着主题的深入不断发展的,要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喜爱的活动,应该充分发挥区域活动中互动环境。

1、确定方位 区域环境创设是为了给幼儿一个自由实践的学习环境,因此,区域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能否充分发挥,能否更好的实现幼儿和环境的互动还取决与诸多因素。

如区域环境创设的空间是否合适、材料的摆放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幼儿取用、是否便于用来引导幼儿学习等。

2、材料的收集 区域环境创设的具体内容及目标确定后,便要根据内容和目标收集适当的活动材料,而材料的收集也是比较关键的。

材料的特性、数量的多少往往决定了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经验,同时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将材料的收集工作也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

我们和孩子一起设计和准备材料。

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渠道想、问、看、找,并在家长的帮助下获得我们需要的材料。

比如,在《蔬菜一家子》的主题活动中,家长为孩子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让幼儿大开眼界,我们就开设活动区让幼儿进行尝试,幼儿用各种蔬菜制作了各种蔬菜造型。

3、材料的投放 要使区域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探索、想像、创造,就要使孩子能够自由的选择、发便的利用。

孩子得到自主、自由选择与材料相互作用,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材料的摆放要归类,让幼儿看得见、取得着。

为了使区域环境具有教育价值,促进幼儿探究和发展,不仅仅是让幼儿参与或把部分环境叫交给幼儿所能实现的要让区域环境与幼儿“对话”。

要积极启发和引导幼儿探索区角环境中的内容、操作材料。

比如我们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得区角环境的创设不断地变化从而丰富起来,在活动中,我们不断了解幼儿的需要,并随之创设相应的区域活动环境。

在“秋天的水果”主题活动的参观、美工、操作活动时,布置了活动区:果叶配对、猜猜看、泥工水果等。

幼儿在材料的收集、剪、贴、画等环境创设中发展感官、训练技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在区域活动中把握师幼互动的内涵,树立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师的指导,基本任务是为幼儿创设适合他们年龄特点与学习需要的,由不同内容的活动区构成的游戏活动环境(包括游戏活动所需的心理环境等),在没有压迫的活动中,能体现真正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

如果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变成了对幼儿游戏的控制,去导演去指挥活动,或者干脆放任自流,不干预幼儿的活动,那必然影响建立积极的师幼行为。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可见,在区域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一)、教师应与幼儿建立起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

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

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既是知道者又是参与者。

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

在一次结构游戏活动中,我让几位幼儿合作搭一艘船,我没有去干涉他们,只是和其他幼儿在合作构造其他东西。

活动结束时,我们惊奇发现: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条件下,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搭了一艘非常漂亮的轮船。

从甲板到驾驶室,从船舱到娱乐设备,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

又一次结构游戏活动,教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这几个搭船的孩子,“一定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

孩子开始动工了,这一次,老师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每每看到幼儿停在那儿,或是搭的不合他们的意,他们就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

活动结束了,一艘船还是没有成功。

两个鲜明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会限制他们,太高的期望会造成幼儿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发挥失常。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这种安全、平等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的、真实的表现自己。

(二)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自主活动给予鼓励、帮助、推进。

教师是活动区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由于幼儿特定的心理和心理环境,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的态度、语言,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

在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不直接或少直接干预,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包括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通,产生互动作用的方式方法),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状态,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表现,作出适宜、及时的反应,提供适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帮助,并队活动区活动进行调整、补充、修正。

教师可以用启发式的语言、动作,帮助幼儿。

比如,当幼儿在选择活动区,对材料发生困难,露出胆怯、退缩情绪时,如果我们只盲目地说:“大胆一点就行了

这反而适得其反。

我们只有试着调整或环境和材料,给予幼儿逐步推进的方法,使得他克服紧张情绪,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

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互助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必须创设师幼互动的活动区环境;同时,在共同的游戏中,充当良好师幼互动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促进者,对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深入、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在玩中、学中掌握幼儿各方面的状况,深入分析、研究,及时作出自我反省,才能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幼儿园师幼互动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师幼互动中,教师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有效的互动策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从策略内涵、具体操作、实际例子理解以及题目练习等方面对激励式、追随式、挑战式这三种支持性策略进行细致剖析。

(一)激励式互动策略

教师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鼓励幼儿的持续性活动而与幼儿进行的互动行为。

1.情境感染: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和感染激励幼儿的学习与活动兴趣。

如在数学活动中,创设“小猴子举办聚会分桃子”的情境,引导幼儿自由操作,从而体会数的分解与组合;又如在美工活动中,教师设置“小鸟飞来了”的情境,在油画棒的顶端贴上小鸟的图案,以画纸为天空,用画笔在画纸上自由画直线或曲线去表现小鸟飞,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

2.语言催化: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激励幼儿的活动兴趣。

如区角活动中,小班幼儿在益智区用橡皮筋在钉板上构图时,教师说:“橡皮筋小朋友想在这块体操板上跳舞呢,你们来试试看,它会跳出什么舞呢?当教师看到幼儿的操作之后,及时肯定:“看,红色橡皮筋正在跳着三角舞呢!3.情感分享:在互动中,教师给予幼儿情感态度上的支持和肯定。

如在手工活动中,明明小朋友给自己的手工作品上画了两只蓝色的眼睛,教师及时鼓励:“哇,你的小猫有着圆圆的蓝色大眼睛,可真好看啊!(二)追随式互动策略

教师在与幼儿的积极互动中减少和避免直接的要求或指令,以平等宽容的心态追随幼儿,在观察分析幼儿的基础上与之展开有效的互动,进而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主动学习。

1.环境创设:教师创设能够支持幼儿自由探索的环境;教师创设能引发幼儿和他人进行积极互动的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通过活动环境中的充分互动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变换调整:教师及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变换原先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照顾到幼儿个体需要与幼儿全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如在幼儿的自主表演活动中,小组人数与活动规则要求不符,教师根据这一情况,将表演内容细化,灵活改变了分组的人数规定。

3.耐心等待:互动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耐心等待。

但是,等待的互动策略并不意味着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可以暗暗地辅助支持,通过材料的中介,暗示幼儿并耐心等待幼儿的发现和迁移性学习。

如在主题活动“造房子”中,红红尝试多次都没有搭建好“高楼”,在红红似乎想要放弃时,教师在一边默默投放了有关的图片和双面胶,不一会儿,红红小朋友边看图片边开始研究起来,然后尝试用双面胶粘住盒子的四个角,这一次,“高楼”建成了。

4.及时反思:教师及时地对自己和幼儿的互动行为进行反思,从互动过程带给幼儿影响去推断自己行为的适宜性和合理性。

(三)挑战式互动策略

在互动中,教师捕捉恰当的教育时机,在“质疑”的基础上给幼儿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平台”,进一步推动幼儿的问题解决与思维发展。

1.问题质疑: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适时适宜的问题质疑,以激发幼儿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商量、冲突,直至问题解决。

如在初春二月,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兴趣,他们自发到幼儿园各地寻找蚂蚁,可是一直都没找到,老师质疑道:“怎么会没有呢?你们想想,平时都在哪里见到了蚂蚁呢?于是孩子们到幼儿园的操场、草地、花坛边去寻找,教师的问题质疑鼓励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行为。

2.启发思考:教师借助具体情境,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及丰富多彩的材料,激发幼儿不断思考、主动探究和交流。

如在教育活动的互动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教师问幼儿:“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办法解决?等。

3.推动深化:在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幼儿的经验水平上帮助他们即时生成既有兴趣又有挑战的主题内容,在与幼儿的支持性、挑战性互动中有效深入推进幼儿的学习和探究。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幼儿的探索问题比较零碎或仅停留表面时,教师可采取主动参与或加入活动的方式,或以合作者身份一起讨论、交流。

②当幼儿由于对材料的陌生或探究问题引发争论而无法继续活动时,教师则可以启发式、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的讨论和争议,及其幼儿新旧经验之间的认知冲突。

③当幼儿因为对活动形式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降低或失去活动兴趣时,教师可以通过材料环境的调整、语言的激发与鼓励等支持幼儿持续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内容有哪些

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教学时首先

要考虑的问题,而有效的集体教学却关系甚广,如:教学的环节设计、

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师执行教案的能力等等。

近年来,关注“幼互动”俨然成为教师评价集体教学过程有效性的一个热点话题。

那么,怎样的师幼互动是有效的

具体的表现如何

《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

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

关系”。

《教师成长手册》中也提出相应的要求:解读幼儿表现、形

成认知碰撞、巩固和挑战幼儿当前的理解。

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逐渐清晰“师幼互动”的实质,即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建构新

型的师幼关系,形成交互影响,不断产生“思维共振”,达到提高教

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如何实现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

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一、有效组织,情景介入

良好的师幼关系能拉近师幼的距离,使教与学有效连结,使幼儿

能够充分学习与发展,因此,吸引幼儿的有时不是教学活动的内容,

而是教师本身。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化

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充分运

用语言、语调、表情,采用抑扬顿挫,妙趣横生的语言,配以亲切的

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的环境。

小班主题活动“我爱妈妈”开展期间,我发现孩子们经常学着妈

妈的样子,拿着娃娃家中的包走来走去,并且普遍对妈妈包中的物品

非常感兴趣,另外,因为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妈妈爱自己的

情感认识浮于表面,没有得到真正的体验和感受。

因此,我结合主题

开展,尝试开展教学活动“妈妈的包”,以妈妈的包为载体,帮助孩

子建立包中物品与妈妈的爱的情感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妈妈

的爱。

首先我通过让孩子和妈妈制作调查表,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

加强了解包的外形、功能、特点,为活动奠定认知基础。

其次,让幼

儿征得妈妈的同意后收集妈妈的包,在教学过程中分享妈妈包中的秘

密,“妈妈为什么要把宝宝的照片放在钱包里呢

“猜猜包里还

会有什么

妈妈包里为什么要放宝宝的衣服、零食呢

了解包中

物品蕴含的深意,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接着,再让孩子们

想一想平时妈妈这么关心我们,那我们可以为妈妈在包中准备些什么

东西呢

使幼儿在角色转换中,进一步了解妈妈的需求,体验关心妈

妈的情感。

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激

励式的语言引导情境,让孩子们亲身调查、交流、体验,帮助孩子运

用经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实现情感内化。

而在师生互动中,我

充分运用支持肯定的策略,给予孩子自主发现,表达表现的机会,使

活动具有浓浓的情感气息。

小贴士:1、接受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通过温暖而富有感情

的互动表达对每个幼儿的接受。

2、处理好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各种因素,想方设法引导幼儿

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

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

范等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幼互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相互影

响,相互补充。

3、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必须借助于有效的媒介,如语言、行

为、态度或肢体语言,以及使用目光接触、表情、手势等非语言

行为与幼儿沟通。

二、有效调控,层层追问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会根据活动预设进行提问,但是在活动

中完全按预设好的问题实施却不一定起到好的效果。

所以组织教学活

动,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预设的问题,而提问的

适切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品质的高低。

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现场的

实际情况,通过巧问和追问引导幼儿针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有效调

控教学现场。

在去年我在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中,执教了集体教学活动《残

奥在你我心中》中,我通过剪辑录像“轮椅篮球”,让幼儿在观看中,体会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的艰辛,体会他们每一次成功的来之不易。

在观看中,我听到有两个小朋友在看到运动员轮椅摔倒,被压在椅子

下面,挣扎了几次好不容易才把轮子翻正的情形时,青青对边上的乐

乐说:“运动员叔叔这样肯定很疼吧

乐乐一该往日的调皮,脸

色凝重地说:“肯定是这样

我灵机一动,即刻抛弃了原先的教

案,而是通过询问孩子,“谁想来试试看

在一名幼儿的主动请缨

下,用布条扎住该幼儿的脚,使他不能脚上发力,再模仿轮椅打翻的

情景,让幼儿尝试体会残疾人运动员翻到了爬起来的困难,再通过让

每个幼儿模仿轮椅篮球运动员坐在椅子上向篮筐投球,让幼儿加强体

会成功的艰辛和不易,最后再提问:“残疾人生活已经很困难了,为

什么这些残疾人不在家里让家人照顾,还要做运动员呢

在做做、

议议中,加强感受、学习残疾人不怕困难、战胜自我的精神,凸显活

动的情感目标。

小贴士:

1、倾听是巧问的前提,教师善于倾听幼儿,包括倾听幼儿的妙想,

倾听幼儿的童心,倾听幼儿的错误,倾听弱势幼儿的声音等。

2、现场的巧问要抓取即时的素材,抓住幼儿的“最近发展

区”,多用激励、接纳的语言增进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行为,有效引导

幼儿的比较与思考。

3、充分有效地运用“追问”,展现幼儿的思维过程,引导幼儿发现

问题的“真迹”,这样既能了解幼儿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所在,使幼儿的思维状态由此得到启动。

捕捉细节重在一个准字,教师通过“追问”将某一幼儿的想法

呈现在大家面前,不仅使教师了解了幼儿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为大家

提供了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发现他人问题、同伴互相质疑等师幼、

生生互动的环境。

活动中,教师“追问”得当,是进行有效师幼互动

的关键。

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考“追问”的适宜、适时和适度,以提

升“追问”的质量。

三、价值判断,积极回应

有位学者说过:“追求个性化是生命成长的本然回归,每个人的

个性都趋于一个模式,这美好的世界便走向死寂,每个个体生命的存

在将索然无味。

要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教育,享受生命化的教学,让

每个幼儿都快乐成长,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判断力,随情境变迁调整,

依现场实际而改变的临场回应能力。

(一)加强幼儿的回应预设,促进有

效回应

教师要明确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既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幼儿的目标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幼儿的不同层次水平,预设相应的回应内容,教师的预设必须留有空间,凸显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在儿歌活动《别担心》中,我以图式调查表为依据,了解到每个幼儿上小学担心的内容,并以此为出发点,预设幼儿的问题和回答,得出因人而异的回应内容,如:“上学迟到真难为情,可千万不能迟到啊

“考试成绩差多没面子呀,回到家可能爸爸妈妈还会因此生气。

“老师的问题我不会,这可怎么办

“没有朋友一个人多孤单呀

“上课时打瞌睡精神差,根本没办法听老师讲课了。

“鞋带松了没法系,万一摔跤怎么办

在活动中,这些回应预设又继续转化,为教师预设不同儿歌内容提供了方向指导。

充分的回应预设,使教师的儿歌指导在集体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为教师达成活动的目标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

因教学过程的变化、动态和生成,不断地加强回应预设,充分使幼儿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性、兴致等在活动中得以展现,体现教育的因人施教原则,回应才能在动态推进中展现出诗意的精彩。

(二)掌握回应的多种方法,促进有效回应

有效的回应,必须落实到教师脚踏实地的与幼儿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怎样聆听幼儿的声音

怎样与幼儿交流

怎样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提出质疑和挑战

总结梳理回应的方法策略,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互动模式,为我们建构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感觉到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应该踏踏实实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的热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我们要为他们的一生打好基础。

在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之后,使我感觉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每个幼儿,所以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安全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

老师与孩子相处应是和谐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我们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本班的发展水平,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语言方面的发展,还有包括每个幼儿的作品。

记得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不小心弄坏了一个小朋友在区域中完成的粘贴画,当时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种行为就足够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对孩子造成不尊重,严重的话,说不定还会给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

我无意中听到一个幼儿在说:“老师都不珍惜,不重视我的作品,我干嘛还要粘贴作品呀

足以证明孩子跟成人也是一样的,他们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别人的赞美,作为幼儿园老师,就得具备与孩子一样的心跟孩子相处,就像与自己的朋友相处一样,用动听的语言,不能用命令式的语言。

我认为教书育人的关键是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所以在今后我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教育水平,多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作为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和关心幼儿。

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

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这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学习《幼儿园教师该如何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从不同的课型角度展示了在新纲要的引领下,老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以及以幼儿为主,把时间留给孩子,深挖教材,明确目标的体现。

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基本功素质经得起考验,也是对教师课堂驾御能力的考验及心理素质的考验,与其说坐在下面听课,其实是在欣赏,以敬佩的姿态去聆听、去学习。

一次听观摩课是我园周晓老师上的《有趣的按摩》,经验丰富的周老师,语言极富感染力,能根据活动需要很快地把孩子带入情境,她的体态语言很生动,虽然有点夸张,但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让孩子们深受感染。

活动中,所有在坐的老师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

小手一次次举起,小口一次次打开,有时为了抢答问题高高站起,课堂是孩子的,她们特别喜欢且兴趣浓厚。

她甜美的声音,自然大方的教态,抓住孩子的心,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教学法,融入孩子们当中,与孩子们一起表演,整个活动有规则,但不约束,活而不乱,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们每天在课堂上需要做的事情,这样的环节听起来更觉亲切,更有收获。

周老师的课使我体会到以下几点:1、转变教育观念,落实纲要精神。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信赖感。

在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

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

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教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评价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是一般教师常范的弊端,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

随着创新教学的不断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赏识每一个幼儿,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

尤其是我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我园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

要求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

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教学设计有创意。

每一节课教师都经过精心的研究、每一个环节也都经过认真的考虑,什么地方该说什么

该提问那些问题,这些每一位老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3、教具的准备恰到好处: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具准备非常关键,如果你准备的教具,孩子感兴趣,愿意去了解它,认识它,那么你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粗浅体会,但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向周老师这样的骨干教师多多请教、不耻下问,课后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更要刻苦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心得体会

新学期以来,园内组织学习了《幼儿园工作规程》。

在学习《规程》后,我在幼儿园工作和教育方面上有了很大的认识和改观。

深刻体会到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很重要的。

《规程》是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的。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认真学习工作规程能够让自己把工作做到实处,在规程总则中,还提出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大致有:增进体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兴趣和求知欲,和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爱国,爱集体的情感,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等。

这些也将成为我以后保育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

《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并注重活动过程。

这使我明白:必须彻底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宝宝班虽然是学前班了,但是我们也应遵循《规程》中的内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加强师幼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知识。

我认为做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先要学会尊重、信任孩子的思想。

教师都应该以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幼儿,发扬幼儿的长处。

要很好的把握教育教学方向和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创新,时刻坚持幼儿园的教育宗旨,为幼儿更好的成长而奋斗。

《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所有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理论依据,它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指引了方向。

通过学习《规程》,在工作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也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规程》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