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余光中致未来的你原文(余光中的写给未来的你的原文以及读后感)

余光中致未来的你原文(余光中的写给未来的你的原文以及读后感)

小孩角度 看了这篇文章,我感触很多。

父母亲希望我们长大后不管是什么工作,只要我们是个理想主义者,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不盲目追求某种物质。

如果你有这种高尚情操的话,即使你长得在丑陋,再平庸。

可是,理想的道路就是如此。

他们希望我们不要被任何物质所放弃这个高尚情操,不被任何潮流放弃这个道路。

要懂得珍惜彼此,因为有缘千里来相会,要珍惜友情。

但是也要学会独立,不得过分依赖他们,因为终有一天他们也会离去。

他们希望我们能做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

纯属原创啊

打字打死我了。

够不够三百呢

余光中的《给未来的自己》的诗歌

给未来的你—余光中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

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

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理想会使人出众。

孩子,不要为自己的外形担忧。

理想纯洁你的气质,而最美貌的女人也会因为庸俗而令人生厌。

通向理想的途径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你亦会为此受尽磨难。

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绝不可怜。

在貌似坎坷的人生里,你会结识许多智者和君子,你会见到许多旁人无法遇到的风景和奇迹。

选择平庸虽然稳妥,但绝无色彩。

不要为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为某种潮流而改换自己的信念。

物质世界的外表太过复杂,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绝虚荣的诱惑。

理想不是实惠的东西,它往往不能带给你尘世的享受。

因此你必须习惯无人欣赏,学会精神享受,学会与他人不同。

其次,孩子,我希望你是个踏实的人。

人生太过短促,而虚的东西又太多,你很容易眼花缭乱,最终一事无成。

如果你是个美貌的女孩,年轻的时候会有许多男性宠你,你得到的东西太过容易,这会使你流于浅薄和虚浮;如果你是个极聪明的男孩,又会以为自己能够成就许多大事而流于轻佻。

记住,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活在世上能做好一件事足矣。

写好一本书,做好一个主妇。

不要轻视平凡的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攻击自己做不到的事。

你长大后会知道,做好一件事太难,但绝不要放弃。

你要懂得和珍惜感情。

不管男人女人,不管墙内墙外,相交一场实在不易。

交友的过程会有误会和摩擦,但想一想,诺大世界,有缘结伴而行的能有几人

你要明白朋友终会离去,生活中能有人伴在身边,听你倾谈,倾谈给你听,就应该感激。

要爱自己和爱他人,要懂自己和懂他人。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般明媚。

你要会流泪,会孤身一人坐在黑暗中听伤感的音乐。

你要懂得欣赏悲剧,悲剧能丰富你的心灵。

希望你不要媚俗。

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

要学会欣赏真,要在重重面具下看到真。

世上圆滑标准的人很多,但出类拔萃的人极少。

而往往出类拔萃又隐藏在卑琐狂荡之下。

在形式上我们无法与既定的世俗争斗,而在内心我们都是自己的国王。

如果你的脸上出现谄媚的笑容,我将会羞愧地掩面而去。

世俗的许多东西虽耀眼却无价值,不要把自己置于大众的天平上,不然你会因此无所适从,人云亦云。

在具体的做人上,我希望你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娇气十足。

你每天至少要拿出两小时来读书,要回信写信给你的朋友。

不要老是想着别人应该为你做些什么,而要想着怎么去帮助他人。

借他人的东西要还,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

要记住,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再差也是自己的

孩子,还有一件事,虽然做起来很难,但相当重要,这就是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

你会一年年地长大,会渐渐遇到比你强、比你优秀的人,会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你所厌恶的缺点。

这会使你沮丧和自卑。

但你一定要正视它,不要躲避,要一点点地加以改正。

战胜自己比征服他人还要艰巨和有意义。

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但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正直、勇敢、独立。

我希望你是一个优秀的人。

余光中写给未来的你 读后感

余光中

给未来的你 读后感

开头可以这样zd写

通篇看完演讲稿,有很多的感触。

其实从进入学校到现在,

我心里一直都有些迷茫与困惑专。

首先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做些什么,

随波逐流,

感觉一切都跟

曾经在高中的情况好相似。

有的时候也感觉到,

我们不能迷茫了、困惑了,

需要跟自己找到一个方向。

中间可以这样写

我很喜欢。

在大学里面,

我们在很多方面

没有了束缚,

所以有些人

就感觉自己自由了。

其实

我始终相信,

只要坚持下去,

一切都会有好的改变。

结尾可以这样写

现在我们这一代人

我真心的希望自己

在以后回想起这段生活,

能够觉得自己是真正学到了东西,

是沉淀了自己的浮躁,

不愧于心。

《孩子,写给未来的你》(余光中)和《给我未来的孩子》(张梅)内容一模一样,但网上写的作者却不同

原作者就广州作家张梅,但这并不是余光中抄袭,当时余光中家属就澄清了,该文并不是余光中所写,只是某些转载的人盗用了张梅女士的文章,将作者改为余光中

现在网络上很多文章都那样,大家应该睁大眼睛看看,有时候可以搜索一下原文出处才是

余光中写给未来的你读后感1000字

初读这首诗,我就被其中流露出的理想色彩和真挚的爱意深深感动。

别人用一本书诠释的内容,诗人余光中只用一首简单却又深刻的长诗告诉我们,也告诉未来的孩子们—做一个优秀的人,一个真正的人。

现实就像一个充满诱惑的深井,投身井中,你会特别享受那种丰富多彩,从而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让许多人向往,因而不辞辛苦、汲汲追求;也让更多人对之退避三舍,因为这种生活安逸却平庸,舒适却无灵魂。

而理想主义者绝不安于安逸的生活,他们会主动放弃这种安逸,选择更加艰辛而更有创造力的理想道路,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和精神。

“理想不是实惠的东西,它往往不能带给你尘世的享受。

因此你必须习惯无人欣赏,学会精神享受,学会与他人不同。

我们的孩子,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如何使他们拥有理想并坚定地去追求呢

学会独处,喜欢孤独是现代人最缺乏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人最需要培养的能力。

为何现代人浮躁、恐慌,缺乏真实的安全感

不仅是因为我们屈服于现实的压力,变得庸俗而目光短浅,还因为我们没有孤独自处的生活,害怕在孤独中面对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已习惯于在嘈杂、热闹的人群中,在每时每刻的微信聊天中找到存在感,孰不知,这种不能真实面对自己内心与灵魂的存在感实在渺小得可悲、可怜。

我们的中学生,的确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绝不可能再遭遇战争和贫穷的痛苦,可以平平安安地学习、成长,可是这种成长又是过于顺利、过于“充实”,因而显得肤浅而软弱,所以他们又是不幸的—没有痛苦的经历,缺乏痛苦的情感,没有在匮乏的年代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那种成熟坚毅而正直的品格,后者因为有了渴望和理想能够踏实而不懈地勇往直前。

都说现在的学生早熟,懂得多,可这种早熟绝不是成熟,而是由于各种信息的铺天盖地和周围风气的影响,过早沾染上的庸俗的世俗气息。

就这样,他们不再喜欢天真地探索未知,让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或者让小小的心灵充满可爱的幻想和情感,他们沉迷于网游,他们做事情已有了明确的现实功利考量,他们学会了察言观色、虚与委蛇…面对这样的新一代学生,我们的教育可以怎样做

也许可以想一想余光中先生的话:做一个平凡的人,同时做一个情感丰富、精神高贵的人。

写给未来孩子的一封信的作文

未来的世界:

你好!我不知到你是什么样子,也不知你的科技有多发达.但是现在我要对你展开想象.我到了未来世界看到了一张可爱的脸,还看到了一座座高楼大厦,走进高楼大厦进入电梯,来到55楼看见了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老师只有一只电子黑板在给同学们讲课,使我不仅想到了现在的科技有多落后,我们还是在一间巴掌大的教室里上课,是老师给我们上课,也没有电子黑板,科技一点也不发达.我又进入电梯到了75 楼,75 楼是住宅区一层楼才住一家.我便敲门进入了一个和我同龄的孩子家,他带我参观了他的卧室,一看到跟现在客厅一样大的床使我一下子呆若木鸡,他便笑我说:\"这哪算大,还有比这更大的床呢!',\"\"要这么大的床干什么?''当然是睡觉啊,人在床上可以随意玩耍,滚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未来得人多聪明啊,进想出在床上生活的注意.

参观完高楼大厦,正巧赶上学生放学.学生们在顶上等着,突然开来了一个巨型UFO,同学们都坐了进去,我也坐了进去坐在一个非常舒适的座位上,UFO里有吃饭厅,游戏厅,开派队厅,玩电脑厅.下了UFO,我发现自己竟然来到了太空,未来人来太空干什么呢?经过观察原来是玩探险太空的游戏来了,游戏是由一两个人驾驶着一辆小UFO独自在太空中遨游,寻找被藏起来的奖品,找到了就归谁.太空上还种植了很多的粮食,植物,还盖起了楼房.我去吃了一顿太空饭,味道好极了比地球上的饭更软更细腻更容易消化,怪不得都来太空玩呢.我还看见了许多在种粮食,植物养牛羊的外星人,其中有一个叫萨雅的,她说:\"我来自百变星球,正在帮父母干活\".我说:\"我叫郭雅雯,来自地球是一个小学生,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她说:\"当然愿意了,我下次到你们地球玩去\".太空中的楼房和地球上的一样,不过是房子可以随意改变它的位置,还能随意改变造型.这是未来的太空.

要想实现这些愿望,还得现在发奋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得力量.

此致

敬礼

写信人:

年 月 日

“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决不可怜”出处是哪里

出自余光中《写给未来的你》。

原句:

通向理想的途径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你亦会为此受尽磨难。

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绝不可怜。

余光中 乡愁 赏析

读《乡愁》这首诗,我们能感到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一个执著的主导情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很显然,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这几个标示时间的短语,都明确出现在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一行。

我们可以看出,诗的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

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

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

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http:\/\/hi.baidu\/shenhong199406\/blog\/item\/ec3b499b3309b5b2c9eaf42e.html

余光中--《乡愁四韵》的答案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题目:1.请找出诗的1 2小节的韵脚

2.诗中的“长江水”“雪花白”“海棠红”“腊梅香”分别象征了“乡愁”的哪些特征?(请摘引原文的语句回答)

3.诗中主要用了()和()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并突出了乡愁之深。

请模仿这两种修辞手法各造一个句子。

问题补充 2008-12-23 19:48

我要的是(1.请找出诗的1 2小节的韵脚

2.诗中的“长江水”“雪花白”“海棠红”“腊梅香”分别象征了“乡愁”的哪些特征?(请摘引原文的语句回答)

3.诗中主要用了()和()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并突出了乡愁之深。

请模仿这两种修辞手法各造一个句子。

的答案

味,水;红,痛.长江水”-“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海棠红”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腊梅香”-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3.诗中主要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并突出了乡愁之深模仿这两种修辞手法各造一个句子。

思念是一根线,牵连着海峡两岸。

爱心是一位天使,可以消去人间的悲伤

另外:水 味 红 痛 8.乡愁的滋味 乡愁的烧痛 乡愁的等待 乡土的芬芳 9.比喻 反复 仿句略。

10.如:天空(因为乡愁无边无际,就像天空一样。

鸟鸣(因为鸟鸣仿若从故乡传来,与故乡一样,让人魂牵梦萦。

黄连(黄连的苦恰如思乡的苦);圆月(圆月之夜,家人共聚,离乡之人更思乡。

大海(因为大海的波浪滔滔可以表明诗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

等。

11.如:李白(唐)《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唐)《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马致远(元)《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等等

另外:1.划分朗读节奏

2.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1、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2、意象:长江水,海棠,雪花,腊梅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运用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景物,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家 乡的极度思念之情。

另外:一、课文分析

读《乡愁》这首诗,我们能感到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一个执著的主导情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很显然,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这几个标示时间的短语,都明确出现在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一行。

我们可以看出,诗的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

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

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

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二、问题研究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类似的托物寄情的技巧在余光中其他的诗作里也时有所见。

如:

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

皮靴踩过,马蹄踩过

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

一丝伤痕也不留下

《白玉苦瓜》

台风季,巴士峡的水很拥挤

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

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

喂!再来杯高粱!《五陵少年》

在林肯解放了的云下|

惠特曼庆祝过的草上

坐下,面对鲜美的野餐|

中国中国你哽在我喉间,难以下咽

东方式的悲观

《敲打乐》

“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是诗人参观故宫博物院藏品后吟出的名句,他巧妙地将大陆之爱与一只晶莹剔透、几经劫难仍完好无损的白玉苦瓜联系到了一起。

而诗人留学异邦因孤独冷寂而酗酒的情绪,被别出心裁地喻为“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

类似的例子还有,“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当我死时》),“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我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我之固体化》),等等,这些诗句均将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情绪物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激荡着读者心有的情感。

三、诗人评说:溶哀愁于物象(流沙河)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于1972年)。

这首小诗我用四川土话朗诵过好几次,听众反应强烈。

诗写得好,一目了然,谁要我来詹詹费词。

真要叫我说说,却又感到为难。

这是一粒水晶珠子,内无瑕斑,外无纹痕,而且十分透明,一眼便可看穿,叫我说些什么。

我看见了的,别人也都看见了,还要我来说吗。

看来看去,这粒水晶珠子仿佛不是工匠琢磨成的,而是天然形成的…

不。

这是诗,人写的。

既然是人写的,总不会是一挥而就的,其间必有一个创作过程。

这个过程,如果作者自己出来说说,我们听了,或有助于今后写诗,也未可知。

可惜沧海横隔,同胞难聚,遗憾遗憾。

那么,参照着写诗的一般经验,我就来冒昧地猜一猜余光中是怎样写成这首诗的吧。

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古今一样,中外相同。

翻翻唐诗宋词,游子抒写乡愁之作,多得叫人吃惊。

现代中国人,粗具文化的,差不多都念过或听别人念过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0年代的和40年代的学生,恐怕都唱过或听别人唱过这支歌吧:“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

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

故乡人,今何如,念念常不忘。

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只是这支歌的曲调是从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乐》里挪借来的,这点唱的人未必都知道。

至于40年代的那些不愿做亡国奴的流亡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不会唱《流亡三部曲》的。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台上一唱,台下都哭,感人至深。

这支歌余光中肯定会唱。

他还会唱《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因为他在一首诗里提到过这支歌。

髫年所唱,没齿难忘。

那些遥远了的记忆不可能同他的这首《乡愁》无关。

厚积薄发,一首小诗里涵藏着多少年的感受啊!余光中该记得很清楚,自己小小年纪,做了流亡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

学校里有一个取信栏,他每天去那里看两次。

紧着心弦,扫视着那一长排信封的队伍,要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字迹—母亲的字迹,写着自己的姓名的。

多次失望之后,收到一封信了,比伙食团打牙祭还快活。

恭读了一遍又一遍,都背得了。

然后细察信封上的邮票,那上面盖着邮戳呢。

一个小圆圈内有一个大城市,母亲就住在那里呢。

看能看见,摸能摸着,就是没法回到那个小圆圈内去。

浩浩长江万里,他在这头(上游),母亲在那头(下游)。

这一枚小小的印着先生肖像的盖着故乡的邮戳的邮票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十多年后,他写了一首《邮票》:

一张娇小的绿色的魔毡,

你能够日飞千里;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恋爱,

和宽厚的友谊。

两个灵魂是你的驿站,

你终年在其间跋涉;直到他们有一天相逢,

你才能休息片刻。

邮票啊,邮戳啊,家信啊,印象太深刻了,直到1981年他还在一首《梅雨笺》里写到它们:“方的邮票\/圆的邮戳\/只轻轻地一敲\/扁扁的心情(河注:薄薄的家信)\/就留下了烙印。

《乡愁》的第一段抓住邮票这个物象,说小时候的乡愁,一个流亡学生的乡愁,是母亲从远方寄来的信件上贴着的那一枚邮票。

这样写,对他说来,不但是很方便的,而且是很合情的,很合理的。

少年时期匆匆去了如烟云之过眼,未来的诗人渐渐长大了。

40年代末,他随父母迁居香港,旋即去台湾,插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1952年毕业后,第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出版,得到梁实秋的好评,名声大噪,同时入伍服役。

1954年同未来的妻子小名的恋爱,有一首情诗《的眼睛》为证。

1956年退伍,入东吴大学任教,结婚。

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进修,该算是新婚别。

台湾基隆港上船,横渡太平洋,美国旧金山港登岸。

身在异国,心在家里,捻弄着那一张窄窄的来程船票,乡愁顿起。

不过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已经变了,慈母让位给新娘了。

少恋母,长恋妻,人之常情啊。

《乡愁》的第二段抓住船票这个物象,说长大后的乡愁,一个异国孤客的乡愁,是把他从新娘身边引走的那一张船票。

这样写,对他说来,也是很贴切的,他写他自己的真实感受嘛。

1958年母亲去世,遗体火化。

他把骨灰匣安放在窗台上的盆花丛里,写诗为母亲招魂,唤她的慈魂快快回来,回到这“火后的小城”里来,回到这“四方的空城”里来。

在这一首《招魂的短笛》里,他对母亲的慈魂说:“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河注:他的母亲是江苏武进人)。

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梦见你的母亲。

余光中是个孝子,多有悼亡母的章句,写得十分感伤。

送母亲的骨灰匣回她的故乡去入土安葬,这一孝思,迄今二十多年了,尚未实现,虽然春天已经来到了。

那骨灰匣想来早已入土,大约是安葬在台北市郊的圆通寺吧,因为他在一首诗里说,清明节扫墓日他听见母亲在圆通寺喊他。

以常理推之,那里该有一方小坟吧。

邮票啊,船票啊,坟墓啊,这些物象里潜溶着多少哀愁啊!它们象征着距离:邮票,船票,空间的距离;坟墓,阴阳的距离,死生的距离。

薄薄的一层混凝土,内外相隔,那么遥远,比千山万水的相隔更遥远啊!《乡愁》的第三段抓住坟墓这个物象,说母亲去世后留给他的乡愁,一个孝子的乡愁,是使他抱恨终天的那一方坟墓。

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又变了,爱妻让位给亡母了。

这一段是高潮,出奇制胜。

读者为之惊愕,细细一想,悲从中来。

我朗诵到这里,嗓子都颤抖了。

人到中年以后,阅历既多,五味尝遍,渐渐地看透了人世的诸般畸形怪相,于是不再好奇;渐渐地懂得了事业的艰难,于是雄心消泯。

他的头脑里憧憬日少而回忆日多,愈来愈像反刍动物,常常咀嚼肚子里的旧闻往事,竟有回甜之感,于是“鸟倦飞而知还”,有了落叶归根的愿望。

白天忙着,不太觉得,到了夜间,故国故乡故园便频频地来入梦了。

早晨醒来,梦去无痕,依然人在台北市厦门街的小巷中的一座古老的院子里。

乡愁难遣,翻翻中国地图,神游太湖,溯江而上,直抵重庆市江北县悦来场,又沿江而下,看那“蒋山青,秦淮碧”的南京城,想起昔年那里有许多美丽的表妹…最可恼的是那一湾海峡,二指宽罢了,浅浅的一层海水比纸更薄,就是涉不过去。

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再一变,变成了那可恼的海峡。

《乡愁》的灵感也许是这样来的吧

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腹稿里支起

余光中写的《邮票》

不是《邮票》,而是《乡愁》,原文如下: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作品赏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

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全诗共四节。

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

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

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

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嗯。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诗人用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语,唱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

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

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

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

作者简介: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2012年4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