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曹冲的八字 曹冲命运

曹冲的八字 曹冲命运

本文目录一览:

曹冲称象未必是真的,但是曹操给他办了冥婚,是真的

曹冲称象的故事小学课本里就有。不想推翻它,一个美好的民间故事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的一朵小花。但是必须明白:牛郎织女也是民间故事。

孙权派人送来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召集大臣问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这时曹冲站出来说,先把大象牵上船,在船身下沉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把象牵下来装上别的东西,等船身沉到刚才的记号处称一下这些东西的重量,就可以得出象的重量。在场的人都对曹冲的聪明赞不绝口。

这个故事是写进《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的,应该算正史。但是印度《杂宝藏经》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故事,叫“弃老国因缘”,当然不可能是一件真事。在当时很流行这种神童故事,5岁的曹冲称一下大象也就不奇怪。《三国志》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是挺曹操的,曹操最爱的是曹冲,当然要重点写了。

可惜的是,曹冲年仅十三岁就夭折了。曹操大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着在身边尽心安慰自己的儿子曹丕、曹植们,挖苦地说:冲儿死了对我这个做父亲的来说是一个不幸,可是对于你们兄弟来说却是一个幸运——那意思是,他是我中意的继承人哪。曹操对曹冲的爱无法抒发,就打算给他配冥婚。听说大学者邴原家也刚死了女儿,曹操派人去求“冥婚”,邴原不惧权贵,说八字不合就拒绝了。最后曹冲自己的一个表妹夭折,曹操便操办了曹冲和表妹的“冥婚”。

以上算八卦。但是许多友友批评父母偏心,从曹操身上看,确是真的?

#奇妙知识季##历史真相官##冷知识#

生字卡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

本课的主要内容:一个七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众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了象的重量的故事,体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

一、字

要求会认的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

要求会写的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

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的字:称、根、柱、议、论、杆、秤、砍、线、做、站、船

上下结构的字:曹、员、量、岁、然

半包围结构:底

独体结构:重、止

按音节分类:

平舌音的字:曹、做、岁

翘舌音的字:称、柱、重、秤、 站、船、然

整体认读音节:议、止

二、多音字

称、重、杆、量

东晋最短命的皇帝,52岁登基,结果8个月后就忧愤而死!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其中,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祖籍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东晋第八位皇帝(372年1月6日-9月12日在位),晋元帝司马睿幼子,晋明帝司马绍异母弟,母为简文宣太后郑阿春。在东晋历史上,司马昱可谓是最短命的皇帝,也即他52岁登基,结果8个月后就忧愤而死!

具体来说,司马昱幼年聪慧,深得父亲晋元帝司马睿宠爱。当时著名的学者郭璞就评论司马昱说:“振兴晋朝的,一定是这个人。”不过,历史上的不少神童,都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比如在三国时期,钟会、诸葛恪、曹冲在年少的时候,都以聪慧著称,结果他们的结局都不如人意。

司马昱成年后,清虚寡欲,擅长玄学。永昌元年(322年)二月,晋元帝司马睿下诏封司马昱为琅琊王。咸和三年十二月(328年),晋成帝司马衍徙封司马昱为会稽王。

永和元年(345年),因晋穆帝司马聃年幼,便由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摄政。褚太后拜司马昱为抚军大将军,也即此时的司马昱成为了辅政大臣。永和二年(346年),骠骑将军何充去世,褚太后命诏司马昱负责朝政。

永和三年(347年),桓温攻灭成汉。此后,他权威日盛,名声大振,连朝廷对他也惧怕三分。司马昱认为扬州刺史殷浩素有盛名,朝野对他也推崇佩服,便以他作为心腹,让他参与朝政,想以此与桓温抗衡。并且,司马昱还大量援引会稽人士及玄学同好进入朝廷,来制衡桓温。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司马昱等人的抗衡,促使权臣桓温难以篡位称帝。

兴宁三年(365年),司马奕继承帝位。太和元年(366年)十月,司马昱进位丞相、录尚书事,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荣誉,司马昱又坚决辞让。

太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370年),在桓温北伐失败后,司马昱与桓温在涂中会面,共同商议之后的行动。

太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372年1月6日),大司马桓温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并于同日率百官到会稽王府奉迎司马昱。诚然,司马昱之前或许没有登基称帝的野心,不过,形势使然,司马昱只能坦然接受。于是,司马昱在朝堂更换服装,戴平顶头巾,穿单衣,面朝东方流涕,叩拜接受皇帝的印玺绶带,即日便即位为帝,改年号咸安。

司马昱即位不久,桓温就诬陷司马晞谋反将其免官,然后逼迫新蔡王司马晃自诬与司马晞及殷涓、庾倩等人谋反,以求翦灭陈郡殷氏和颖川庾氏在朝廷的势力。随后桓温指示御史中丞司马恬奏请司马昱依法处死司马晞,司马昱不肯,下令再作议论。

但是,桓温不打算就此罢休,而是再次上奏求诛司马晞,言词十分严厉急切,司马昱于是亲手写诏给桓温说:“如果晋室国祚长久,那么你就应该依从早前的诏命从事;如晋室大势已去,那你就让我退位让贤吧。”桓温看后害怕到流汗色变,于是不敢再提这件事,只上奏废掉司马晞和他三名儿子,并流放其家属。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灭族,殷氏和庾氏一蹶不振,桓温在东晋朝廷的权势也达到了高峰。

最后,司马昱一方面应付桓温,另一方面延续之前的措施,又引王坦之、谢安等人与桓温抗衡,而二人不负众望,最终也成功挽救了晋室。不过,在和桓温这位权臣的较量中,司马昱也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忧愤得病。

咸安二年七月甲寅(372年9月7日),司马昱因病重召桓温入朝辅政,一天一夜连发四道诏令,桓温都推辞不到。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马昱立司马曜为太子。临终前,司马昱写了遗诏,要桓温依周公先例居摄,又写道:“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而这,自然是在效仿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但是,桓温显然不是诸葛亮这样的忠臣。

因此,大臣王坦之在司马昱面前亲手撕毁遗诏,司马昱说:“晋室天下,只是因好运而意外获得,你又对这个决定有什么不满呢!”王坦之却说:“晋室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和元帝(司马睿)建立的,怎由陛下独断独行!”

司马昱于是命王坦之改写遗诏,写道:“国事都禀报给大司马,如诸葛武侯(诸葛亮)、王丞相(王导)的旧例。”桓温看到后大失所望,也即司马昱最终没有授予他废立皇帝的大权。咸安二年七月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马昱在东堂驾崩,享年五十三岁。十月初八(11月19日),司马昱被葬于高平陵,庙号太宗,谥号简文皇帝。由此,对于司马昱来说,总共在位时间只有八个月,从而成为东晋最短命的皇帝。

曹冲死后,曹操为他举办了一场惊世冥婚,是的,冥婚

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哪一个?毫无疑问是曹冲,没有之一。

曹操一共有20多个孩子(有记载的),但他发自内心喜欢的便是这个曹冲,还有一个就是曹植。

曹冲

曹植生于公元192年,曹冲生于公元196年,两人只相差4岁。曹植和曹冲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他们的才华,以及他们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这哥俩虽不是一个母亲所生,但他们都继承了曹操聪明的基因。

曹植就不用说了,《洛神赋》和《七步诗》谁人不知?何人不晓?他是个天才加神童,很小的时候智商就超过了成年人。加上他和曹丕都是曹操的正妻卞夫人所生,所以才有了后来和曹丕的储位之争。

曹植

而曹冲,则是曹植的一个翻版,甚至,他比曹植还要聪明。

小时候,我们只学过一篇叫《曹冲称象》的课文,那便是我们对于曹冲的所有记忆。但实际上,曹冲的经典故事远不止这些,曹操身边很多被冤枉而被治罪的人最终都因为曹冲的申辩而得到宽宥,像这样的例子多达几十起。曹冲和另一个孩子周不疑被称为当时天下的两大神童,所以曹操对这个儿子是疼爱有加、呵护备至。

可惜,天妒英才,在曹冲13岁的时候,中原爆发了一场瘟疫,曹冲在这次瘟疫中未能幸免,被上天给收了。不然,曹家有这样的人才,也不至于最后被司马家篡了位。

像这样的瘟疫,在汉末三国这段时间非常猖獗,我国的人口直接从汉末的5000多万,降到了晋初的1000多万。这还不包括中间的最低点——三国鼎立时期,全国人口仅有700多万。当然,战争也是人口锐减的一大原因。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中的5人后来也都死于另一场大瘟疫,可见那个时候的瘟疫是多么的可怕,人们是多么的无助。

曹冲死后,曹操非常的痛心,并对曹丕说出了那句惊世名言:“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毫不掩饰地透露了曹操对曹冲的喜爱。确实,曹冲不死,曹丕要坐稳江山还是要费些心思的。

由于曹冲死时没有后代,曹操便把曹冲二弟曹据的儿子过继给了他(曹据此时最多12岁,应该没有孩子,过继应该是后面发生的事情)。

曹操还为曹冲主持了一场重大的冥婚仪式,将曹丕的夫人甄氏(甄宓)家中的一位亡女配为曹冲的夫人,然后将他们合葬,也算是让曹冲到了地下不会感到孤单。

冥婚

曹冲的两个弟弟也都受到了优待,特别是他幼弟曹宇的儿子曹璜(即曹奂)后来还成了曹魏的天子,不过是末代天子。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号“賨人客”,一个有“灵魂”的历史作者,专注原创,拒绝抄袭。

女网红骨灰被配阴婚,都公元2021年了,为啥这种陋习还存在呢?

近日一位女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喝药自杀,这位女主播去世之后,她的骨灰全被当地的殡仪馆工作人员给掉包去配了阴婚,这种事情真的是令人毛骨悚然,现在都已经21世纪了,人类都已经步入了现代社会,新中国都成立了这么多年了,居然还有配阴婚这种事情发生,实在是令人发指。

到底什么是配阴婚

可能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你都不知道什么是配阴婚,那下面就让久见菌为大家科普一下这一封建陋习。

正常的结婚人都是活人之间喜结连理,而配阴婚,则是两个死人,由双方的家属商量之后将这两个人在一起,就被称为配阴婚。在古代的人的思想之中认为如果生前这个人没有结婚,死后落得一座孤坟,这样对于整个家族来说都是十分不吉利的,因此就会寻找一些年轻女人的尸骨或骨灰和他在一起,将他们配成一对夫妻,这就叫配阴婚。

配阴婚最早起源于我国的殷商时期。在甲骨文之中都有对其的记载,但是这些行为到了周代就被明令禁止了,认为这是一种不合乎礼法的事情,但是鉴于当时人们落后的思想,这一陋习并没有被解决,在古代最出名的就是曹操为自己夭折的小儿子曹冲配阴婚,将同样夭折的甄氏小姐,二人合葬配成阴婚。

而到了明代,这种行为则更为猖獗,几乎大部分的有钱有势的地主老财家中有未婚先亡的,后代都会为其配上阴婚。这种情况甚至到了十分猖獗的地步,不光会偷取尸体,配成阴婚,甚至出现了杀害活人来配成阴婚的案件发生。

2007年的时候,中国就记载了亦庄杀活人配阴婚的案件,原来早在我国的北方配阴婚已经形成了一道完整的产业链条。陕西延川县有个叫杨东艳的男子,他当年花了2000块钱领养了一位智障的女子,原本是想将她再次嫁出去,赚取买卖人口的差价,但是迟迟都没有嫁出去,最终他通过小道消息得知活人远没有死人值钱。

山西有一个经营寿衣店的老头,他就到处散播名片配阴婚,一具完好的女性尸体甚至可以卖到三五万的价钱,这在2007年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面对如此的利益趋势,杨东艳最终让贪念战胜了人性。将自己带回来的智障女子引到山沟之中,将其残忍的杀害,以15,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在山西经营收益店的老头而收益的老头,转手就以35,000的高价卖给了其他的人,配成了阴婚。

面对如此大的利益诱惑,杨东艳又杀害了一位女子,卖了8000块钱,随后他又连续犯下了几起这样的案件,最终被警方抓获,在审讯他的时候,他自己也交代了,如果还没有被落网,他的目标将会继续扩大。你可能以为这件事情只发生在10年前,现在社会如此发达,这种情况已经不多见了,但是我遗憾地告诉你,在19年山东德州,居然还有这种配阴婚的事件发生。

一位23岁的妙龄少女在死亡之后,她的尸体就被她的娘家人提前许配给了其他人,配了阴婚。我国的法律明令禁止这种配阴婚的行为。在我国的刑法之中具有明文规定:毁坏侮辱尸体罪,最终将被判为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阴婚现象屡见不鲜

阴婚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它背后拥有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条。在我国某些地区的人从事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会导致家中的很多男性会早年去世,导致农村人的思想还相对保守落后,才会这种配冥婚的行为这种,这种行为在当地人看来已经习以为常。

这次网红罗小猫被调包骨灰的罪犯妻子,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甚至说出了并不是什么大事儿,只是为了赚一点小钱,这种泯灭人性的话可见这种配阴婚的行为在这些人看来已经是习以为常,被大家所默许的事件了。

其实配阴婚已经不是简单地偷一具尸体,然后卖给需要的人这么简单了,它已经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条,在这条产业的链条中,不光有寻找尸体的人,还有卜卦的人。只有八字相合的人才会结为阴婚。而鬼媒婆在配阴婚的过程中同样重要,他会寻找那些需要配阴婚的人将其交易出去,它手里赚着大量的尸体资源,穿梭于各大乡间地头,像那些家中有早夭的后辈的人兜售自己手上的尸体。

而且前阴婚的双方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将两具尸体简单的合葬就完事儿了,它和正常的结婚一样,我需要举办一场盛大的仪式,敲锣打鼓的将世纪迎娶进门,在外人看来可能一切和正常的结婚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实盖着红盖头在屋子中拜堂成亲的,并不是一对新人,而是两位抱着牌位的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光听着就让我们感觉到如此的毛骨悚然,令人发指。

为什么阴婚到现在依旧屡禁不止,归其根源还是落后的思想文化有市场才会有这些产业链的形成,我认为打破阴魂最重要的一条路就是提高当地居民的思想文化水平,破除这些封建迷信的思想,才能够彻底杜绝阴婚市场,没有需求,阴婚的产业链才会彻底消失。

虽然上面说的配音问这件事情,可能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还是没有办法想象,但是它确实是发生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大地上的,任何事物都必然会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对于好的一面我们应当传承,坏的一面我们就应该尽快的摒弃掉,破茧之后才能成蝶。

希望中国的文化在摒弃掉这些陋习之后,能够继续得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