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关于广府文化押韵的句子简短(关于广府文化押韵的句子)

关于广府文化押韵的句子简短(关于广府文化押韵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永年广府古城:碧水蓝天高低树,一城古韵半城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永年区广府古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林木葱茏,荡舟缓行,微波轻澜,小桥流水,稻米飘香,荷花艳艳,蒹葭芦苇,云弄倩影,碧柳梳妆,无不风情万种,含情脉脉。清朝直隶总督方观承曾作诗赞叹:“稻引千畦苇岸通,行来襟袖满荷风。”

和煦的晨风,橘色的夕阳,白色的凌衣随风起舞,雪亮的宝剑收发自如。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这是人间仙境,这是美丽的北国小江南。

一、古城景点与历史

窦建德在此建都,掀开历史新章,太极拳由此发扬,名贯大江南北。巍巍古城,借天地灵气,凝日月精华,成为冀南一颗璀璨的明珠。

方圆九里十三步的古城墙,巍然屹立在宽为百米的护城河中央,诉说着历经的沧桑,也赞叹着新时代的奇迹。

青石砌筑的弘济桥,造型宏伟壮观,碧柳参差,红锦为伴,古老的三叶虫默默讲述着上古神话。

穿行于宏伟大气、独领风骚的广平府衙,厅堂屋宇错落有致,蓝天白云下,气象万千,景色宜人,这里曾是三辅襟喉,彰显着霸气威武,尽见王者之风。

苏杭美景水街见,无需颠簸赴江南。商家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一叶扁舟,穿过苇丛,与鱼虾嬉戏,同风荷共舞,寻鸟雀踪迹。滚滚红尘中,放飞心灵,返璞归真,觅得烂漫童趣。

挥手风雷起,脚下生云烟。杨、武式太极拳创始人的故居,就坐落古城,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拜师学习。

二、古城文化

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欲求阴阳理,入我太极门。

太极秉承阴阳互化的思想,阳动而阴生,阴动而阳生,阳极而阴,阴极而阳。太极智慧启迪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练习时以意领气,达到身心合一。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可以防身、健体,文可以悟道、塑人。太极不仅是武术,更是身心的修行,智慧开悟的旅程。

闻鸡起舞强筋骨,和谐太极健身心。太极拳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刚猛伶俐,时而柔若无骨,刚柔并济,遇刚成柔,遇柔成刚,让我们体悟方与圆的为人处事智慧,立身正直为方在外,待人圆融为圆在内,方与圆的结合才是为人处事智慧的结晶。

学武先做人,忠厚为根本。中华太极门,正气满乾坤。

广府吹歌传千年遗韵,西调精彩连连,皮影戏、平调落子等各种民间艺术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永年文化底蕴深厚,广府博物馆里就可见一斑。

三、古城风貌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进入瓮城,仰望是岁月的沧桑,近观是新时代的繁华。闭目倾听,金戈铁马,炮火硝烟,战场上的厮杀眼前浮现。

古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历史上官署棋布,庙宇半城。如今仍然是老街纵横,商贾云集,有三十多条街道,分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个小拐弯,繁华热闹。

置身老城,我们仍然会为当初造城者的智慧所感动,它的街道,仍保留着从远古走来的名字,如双关庙街、戏楼街、庙前街、林家巷、东宫街等,听名字,便可想象当年的辉煌。

古城烟雨,酒旗招展,又香又鲜的酥鱼引人驻足留恋,驴肉香肠唇齿留香,绿豆粉皮玲珑剔透,缯肘令人垂涎欲滴,特色美味佳肴,让人乐不思还。

广府古城既有平遥之“城”,又有白洋淀之“水”,更有杨氏、武氏太极拳之风骨,是我国北方一带罕见的历史名城。

四、全域风光

广府古城是国家5景区,自然风光旖旎秀美,成为“全省旅游”的新热点,汇聚着人气、财气、福气。

古城巍巍,碧水潺潺,永年洼淀美景无限,鸥鹭蹁跹惊碧水,红蕖处处满城芳。广府恰似一幅如诗的画卷,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美丽永年,还点缀着碧波潋滟的洺湖公园,镶嵌着绵亘蜿蜒、层林叠翠的佛山,娱乐圣地朱山公园等多处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旅游打卡地,期待与大家的一场美丽邂逅。

碧水蓝天高低树,一城古韵半城花。仙境般的永年广府宜游、宜居、宜养、宜商,期待着与君圆梦今朝!

珠海广府文化趣谈

作者:斗门博士(赖权文)

2023年5月

【特别声明:本文仅从广府文化爱好者的层面去解读,并非专业学者观点,如内容有谬误,敬请专家前辈不吝指正,谢谢!】

一、何为广府文化?

广东的珠海自古以来是一个移民的地方, 产生很多独特的有趣的人情风俗。在谈及地方特色文化方面,不能不提本土主流文化一一广府文化。那么,首先说说什么是广府文化?

关于广府文化,学界一直以来有所争论,众说纷纭。笔者化繁为简,其实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所谓广府文化,就是粤语文化,怎么样,是不是妙懂了!

珠海渔女

当然,以上只是比较粗暴,不是完全恰当的解释。下面详细少许解释一下广府文化,引用较为主流的观点。

广府文化是粤语地区之中的一个地域文化,指广东珠三角广州府地区使用粤方言的汉族居民的文化,范围是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以广州市为核心)以及周边的粤西、粤北部分地区。广府文化形成于古代原广州府地区,又流行于广东、香港、澳门、广西东南部以及海外粤语华人社区。“广府”是“广州府”这一行政区划的简称。“府”在岭南的设置最早可追溯到东晋南北朝所设的广州都督府,但不是真正的行政区域,直到明代才开始设广州府,延至清代。

广府民居

广府文化包括意识理念、饮食、语言、习惯风俗、建筑风格等等,广州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区。代表有广府民俗、广东音乐、粤菜、醒狮、广绣、广彩、广雕、岭南画派、镬耳屋、岭南园林、粤剧等等。广府人文化的精粹是从祖先的"异姓一家,同舟共济"精神,与时俱进发展成为"慎终追远、开拓奋斗、包容共济、敢为人先" 的新时代广府人精神。

以上就是笔者引用的资料,大家可以上网自己去查询作进一步的深入了解。笔者认为,如果广东没有三大民系,只有说粤语的广东人的话,是可以把广府文化说成广东文化的。为了区别广东内的其他民系,和便于研究,最迟在时代才提出“广府”这个民系研究的名词术语来了,广府一词在民间不流行,以致很多老一辈也不知道,不足为奇。有时候大家所说的广东文化专指广府文化,因为它主要流行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广东文化的代表。 有时候我们在海内外看见的一些华人社团,有潮州会馆、客家会馆,还有广东会馆,广东会馆基本就是说粤语白话的广府人的社团,只是口头上比较少说广府一词而已。

古井

二、珠海广府文化之趣

珠海在古代属于广州府香山县地域,长期受到广府文化的核心辐射影响,除了方言外,跟广州地区的广府文化特征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因地处沿海珠江口西岸,面临海洋,政区历史变迁,地形复杂多样,加上移民城市,方言格局,东西差异等,有其自身一些有趣的特点。

斗门旧街

1、珠海广府文化,趣在地理格局

一般我们在论述珠海文化、地理方面,以及日常习惯,经常都以西江( 就是珠海大桥底下那条大江)为界,把珠海大陆分为东区和西区。西区就是斗门区、金湾区,东区就是香洲区、高新区、横琴新区,甚至涉及一些海岛。然而到了今天,香洲区几乎全面城市化了,真正有一定规模的体现出地方传统文化、广府文化的村落不多,显著的广府文化却主要集中在西区了。广府粤语方言九大片区,珠海占了两个片区,西区是四邑片,以四邑话(斗门话、三灶话等)为主,东区是广府片(近年多称香山片),以香山话(民间多称为石岐话)为主。

特别指出,十多年来学界提出的香山文化概念,其实就是珠海、中山、澳门这一地域(历史上均同属香山县)中粤、闽、客家共生的、以粤文化即广府文化为主体的本土文化,精髓与核心依然是广府文化。

西江

2、珠海广府文化,趣在地方名

地方名中,地名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根据近年完成的珠海461条自然村历史人文普查,显示以粤语方言为主的广府村落373条以上,以客家话方言为主客家村落50条,以潮汕方言、闽南方言为主村落2条,以市外其他粤方言的、多种方言混杂的村落36条(也包含部分广府粤方言)。总体上广府村落占了珠海村落80%以上,其他民系的村落也受到广府文化的深刻影响,也会说广府方言,喜吃粤菜,盖的传统房子都是广府化的,可见,珠海广府文化之强大与影响之深远。

南屏镇北山杨氏大宗祠

在这些广府村落中,很多村名已经极具广府文化的特色,如湾仔、沙仔、雷蛛、鹤咀、草蓢、竹洲等。

很多自然地名具有广府文化色彩,如洲仔、契爷岭、鸡公山、鸡乸石、鸡泡山,牛仔王山、担杆群岛等。

植物名如禾(水稻)、白藤、痴头蜢(苍耳)、老鼠担冬瓜、白鹤树(白背叶)、田干菜(车前草)、花稔(番石榴)、山稔(桃金娘)等。

桃金娘,在珠海叫山棯、棯仔

白藤

动物名如白鹤(白鹭),雷(文蛤),扇贝(日月贝)、禾蚬(蚯蚓)、鸡泡(河豚)、剪头蜢(螳螂)、南蛇(蟒蛇)等。

珠海大剧院外观造型源于日月贝,本地叫扇贝,壳内圆形的闭壳肌叫元贝(圆贝)

珠海本地民间传说中,称谓白鹭为“白鹤”

在“雷”字左边加“虫”字傍,是珠海当地一种贝类

珠海西区称文蛤为“雷”,比黄沙蚬大很多

3、珠海广府文化,趣在方言

珠海方言,纷繁多彩,主要有四邑话、香山话、水上话(疍家话)、客家话等,并且分布有一定规律。本土方言除了小部分客家话以及极少许潮汕话外,都属于广府粤方言范畴;老一辈客家人、潮汕人在村外同样会讲香山话、四邑话,这是入乡随俗与发展融合的结果。

粤方言在近现代历史也产生重要影响。特点与优点在于,一是用词古雅,如迁居某地叫徙居某地,月亮明亮叫月光皓,等等;二是押韵流畅,用粤方言(不一定是广州话)读唐宋古诗词,绝大多数都是押古韵,美妙动听;三是表达简明精炼,眼睛、耳朵、嘴巴、鼻子在粤语直接说眼、耳、口、鼻,桌子、凳子、碗、碟子直接说台凳碗碟,雨伞说遮,等等;四是相比普通话,同音字少,辨字率高,比如施氏食狮史,用珠海粤方言来读,几乎分的很清楚,又如的、得、地,在方言中读音也不容易搞错。五是吸收外来语,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吸收到一些外来语影响,很多均为外语音译,如巴士、三文治、多士等,丰富了近现代中国的词汇。

西区方言以四邑音系为主,有特殊的词汇与俗语,如年终大清洁叫打火含霉,腹痛叫肚痛,外祖父叫祖公,做事老实直接告知叫牛仔王直报,怎么办叫检勉好,等等。

4、珠海广府文化,趣在建筑

典型的广府建筑,青砖墙或黄泥墙,墙基多以花岗岩石或优质青砖为主,防潮腐蚀,屋顶盖瓦,重点考虑遮阳通风挡雨与排水,外部装修简洁不花俏,珠海地区的广府建筑几乎都是硬山顶为主,其他民系建筑均广府化,乾务村,唐家村,会同村,南门村,接霞庄,黄家庄为代表,闽南民系的淇澳村,客家民系的赖家村也使用广府建筑。

接霞庄

传统民居

通风防潮的栏河(栏杆)

5、珠海广府文化,趣在饮食

大排档,粤菜,叉烧、凉茶,具有极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还有民间流传的中草药偏方,地方特色土特产。既让人享受味觉欲望,又体验到文化乐趣,值得大力弘扬。

特产鸭脚包

6、珠海广府文化,趣在民俗

各处民俗民风显著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粤曲、三灶民歌、沙田民歌、客家竹板山歌、鸡山牛歌、水上婚嫁、佛家拳、舞龙、凤鸡舞、飘色、地色等。

沙田民歌演唱

三、珠海广府文化的问题现状

广府文化涉及多个方面,有些地方显示较好的传承发展,有些地方正在没落甚至消失。

在良性传承方面,比如公交车粤语报站、粤式饮食、音乐、民间艺术巡游、龙舟文化节、重阳登高等等,体现出良好的传承与发扬。

民间艺术大巡游中的乾务飘色方阵

另一些广府文化出现演变淡化与式微没落,比如,本土方言逐渐融合普通话与广州话,已经很少使用以前的一些词汇与俗语,使用新名词、新术语。少年儿童越来越多不会说广府粤语白话,更不会说本土方言。本地老一辈跟年轻一代的粤语差异较大,如老一辈称江为海,称坟为山,等等,如果不懂得历史文化,是很难理解的。

1、在饮食方面,有些粤菜已经做一定的改良,加入外省一些菜式的特点元素,迎合市场,等等。

粤菜

2、对广府文化误解与乱套事情时有发生。比如,横琴二桥落成时,被部分市民过度解读,以为桥的风格像竖琴,误解横琴源于竖琴,其实是极其错误的,广东自古至今根本不流行竖琴这种乐器,都是那种汉族岭南古琴,两个像古琴的东西横向的大小岛,故名横琴。

横琴二桥

3、马骝洲(水道)隧道更名为横琴隧道一事,虽然从交通便利方面看,更名后比原名符合实际一点,但马骝是广东人对猴子的专称,彰显本土文化特色的广府地名就这样消失了,是有点可惜和遗憾的。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确实要谨慎调研,尽量不以发展经济、交通为理由,而忽视本土广府文化的传承。

横琴隧道,原初定名为马骝洲隧道

4、珠海高铁鹤洲站名之误解,近年珠海高铁中心站,俗称鹤洲站规划建设一事闻名全国,很多市民直接认为鹤洲的鹤字就是中国标准名的白鹤,这是严重的误解。老一辈广东人(广府人)把白鹭、灰鹭等鹭科鸟类均称为鹤,珠海本地称的“白鹤”不是标准名的白鹤,根本是两回事,这是乡土文化教育与宣传缺失的结果。

珠海本地所称的“白鹤”其实是白鹭

鹤洲山

5、有些村牌介绍,把广府民系说成广东民系是错误的,这是珠海各界对广府文化了解接触不多的结果。

村牌介绍:把广府民系误写为广东民系

6、疍家文化是广府文化的一个特殊类型,但曾经出现一些文旅企业把疍家文化展览区设在远离疍家村落,所以做这些工作要有基本的村情调研工作。

7、在珠海曾经的乡土教材已经没有了,青少年和普通市民缺乏了解本土地理与文化的最佳途径,对广府文化的认识更为困难,当前是一种陌生的状态。

四、珠海广府文化发展改革与创意传承的建议

粤语的传承与保护,珠海各界一直在努力。沙田民歌、粤剧、粤乐、醒狮、武术等陆续进入校园,龙舟文化节定期举办,保持公交粤语报站的传统。这方面是值得肯定与发扬。

龙舟文化节

在创意传承方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官方或者民间创建面向社会的免费的或低收费的广府文化或者粤语文化社区,以选学形式,让新一代孩子或者外来的孩子了解学习广府文化的机会,教学、活动、游戏等全程使用粤语进行。

2、民众呼吁幼儿园甚至小学使用粤语与普通话兼容的呼声很久,可作全面的和综合的考虑。举例,早在2017年,珠海市某个幼儿园就开设了粤普双语班,可播放与学唱粤语儿歌,这是很好的开头。又如,2023年初,媒体报道称,香洲区某幼儿园把每月的第三个周一作为“粤讲粤精彩”粤语日,将粤语童谣融入一日活动中,鼓励全园师生说粤语,结合“家+园+社”多方面资源,继续深入开展岭南广府文化的代表——粤语童谣活动,将之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积极体验,乐于表现。

香洲区某幼儿园的粤语标语

3、珠海应该制定统一地方名名录,所有的公营和私营机构、媒体、学校在介绍珠海地方名时,尤其是动物名植物名,对于物种的广府地方名应当有所彰显,比如桉树的介绍,应当加上本土的通俗粤语名字油加利树的解析内容,其他如柚子(补碌)、猕猴(马骝)、蟒蛇(南蛇)、白鹭(白鹤)等,依此类推。比如,有一种中草药叫南蛇开,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做南蛇,这样才能更加深入理解珠海本土的广府文化。

4、可以在部分村镇公交粤语报站方面增加一些地方方言、特色文化和旅游信息的内容。关于公交车粤语报站方面,其实使用的是广州话,在珠海范围,老一辈的土著居民其实不说广州话的,广州话只是广府地区的母语、通用语,有时候在一些的村落使用本土方言来报站,是非常有创意和彰显文化气息的一种方式,在这方面,浙江一些城市已经实行了,公开本土方言不是土,并不难堪,不是搞笑,这是一种地方文化的象征,旅游特色。公交车经过一些有代表性或者是有特色的村落,可以再增加多一种本土方言报站,附带方言童谣儿歌。

5、要包容自信的使用一些广府地名,比如带有仔字的圆山仔、沙仔、湾仔,不应过度顾虑。

唐家村古建筑

6、粤式饮食作优势宣传。比如点心,粤菜保持色香味俱全,较少增加辣椒、浓味之类辅料覆盖原味,保持品质的优良。可以某机构协会之类名义,在一些集中的,有代表性的粤菜馆张贴宣传小栏,甚至对粤餐馆进行评级颁奖之类宣传。

7、落后的不利于健康的广式饮食应作做适当的健康指引。一些干货,海产,海味,凉茶,中草药等方面要做适当的健康提示,科学引导,指导居民学习当代医学知识,及时就医,避免滥用广式中草药的存在风险。特别指出,预制菜产业在珠海刚刚兴起,用新技术,新材料来保鲜,与传统的落后干货制作方式不同,相信这是很好的文化传承。

翠微村“棣园”匾额

8、在新民居,新小区建设方面,优先考虑广府建筑、岭南建筑的优势与实用性,作科学宣传与指引,减少使用空调的频率,建筑物建设与维修时应考虑通风防潮的自然功能,达到节能环保之目的。提高乡村大量保存的广府民居的保护意识,让建筑物妥善保护,近年流行的墙绘艺术不应在青砖墙等广府建筑上进行。

9、落后迷信的民俗与陋习,应作适当的引导与循序渐进地消除,比如祭祖时禁止山地与公墓燃放鞭炮,需要有个过程,避免一刀切。良好的民俗应加以利用宣传与推广。比如珠海盛行“新山不过清”(疍家人是“新山不过社”)祭祖习俗,就是下葬、重葬、迁葬的山坟,三年内属新山坟,在清明节前祭扫;三年后属旧山坟,均在清明节后祭扫。这种祭祖时间安排习俗恰好与当代政府倡导的错峰祭拜、减轻交通堵车压力措施巧合,值得主流媒体光明正大介绍,多作宣传。

10、一些村落,村情介绍的时候,应加强广府文化这一块内容作特色宣传,能够辅以实物的更好,比如斗门区白蕉镇榕益村委会中的一条自然村叫榕毕树村,可在后山、村委大院、小公园补种一棵榕笔仔树(简称榕笔树,笔也作毕);井岸镇黄杨村委会培育并种上本土黄杨木;白藤街道在适当地方可以种些白藤,等等,以彰显广府文化直白、务实、趣味之特色,又能够让来参观的市民朋友学到科普知识,实为双赢之举。

榕笔树(笔筒榕)

11、为宣传与推广本土特产,可以加上创意元素推广。如横山鸭脚包,可以新编创意粤语疍家儿童歌舞“鸭仔舞”,配以道具演绎,把鸭脚包的历史与制作方法等以趣味动感儿童歌舞演绎出来。黄沙蚬同样可演绎“蚬仔舞”,等等。

12、可以在水上人,就是疍家人聚居的大片村落区域,如莲洲镇上横片区,白蕉镇灯新片区挂名打造疍家风情区,以宣传和推广本土特色旅游、摄影游、乡土教育基地等。

白蕉镇新环正涌,又叫新环中心涌

13、因珠海西邻江门,北倚中山,在珠海范围有时也能估算、判断江门、中山的民俗与文化概况,有利于对本市周边的民俗与文化、方言环境的初步考察、调研工作。比如,在香洲区、高新区的主要方言与民俗,基本上与中山相近或相通的;在珠海西区的主要方言与民俗,同样与江门相近或相同的。

14、珠海可以重编乡土教材《珠海地理》,要有明确介绍广府文化的篇幅,面向广大学生,青少年和普通市民宣传。

要传承发扬珠海的广府文化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涉及到基层教育,媒体宣传,市民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上下一心,一起努力吧!

绝句: 肇庆行吟(十七首)

一 菊香

秋菊香飘处,湖山小径坡。

谁知田野趣,一路引风多。

二 湖边

湖水最含情,依依不忍行。

秋风撩古树,赠我笑迎声。

三 国庆

国庆又重阳,金歌佳节扬;

生逢全盛日,壮志问兴昌。

四 仙女湖边

水边仙女石岩云,鸟弄新声更觉亲。

今夜呼朋来咏竹,谁知半路醉游人。

五 东门广场

曾醉牌坊舞广场,笑来自是肇州郎。

卅年不识东门路,今夜悔知当日狂。

六 北岭夜赋

北岭秋深红叶暖,玉兰苑外歌声甜。

当年不肯春风驻,今夜唏嘘月一帘。

七 引江入湖

西江清水引湖流,丽景新天誉九州。

政协当年功一念,几多美事见绸缪。

八 鼎湖运动公园

三年蝶变耀新湖,未与旧区争鼓呼。

宁取群情口碑赞,不求急躁作愚夫 。

九 端州交流学习感赋

宋城雅韵千年赏,北岭星光耀一湖。

都说端州无限美,今来朝圣觅真珠。

十 封开行

封开怀集本同家,广府文明并蒂花。

今日相逢齐祝福,太平盛世庆荣华。

十一 德庆学宮前

盘龙峡上曾游玩,龙母庙中祈太平。

总把心思留国粹,如今终得学宫声。

十二 赠四会诗友

曾醉贞山风景里,也寻奇石走清河。

农庄今饮逢朋旧,牵手共吟时代歌。

十三 大旺高歌

大旺旺江洲,朝天热火流。

何需来借问,且把好诗酬。

十四 鼎湖清和艺术馆

梦入鼎湖去,逍遥艺馆游。

风光寻不尽,墨溢曲房头。

十五 过广宁

万竹园中别百忧,南街里弄有风流。

欲寻俊杰表情意,电话相邀恳献谋。

十六 庆云寺

雾霭沉沉思悟佛,独行山径念空门。

梵宫我想成书府,何不修身入圣园?

十七 龙潭飞瀑

不出鼎湖三个钟,只因吟咏意浓浓。

一杯水美龙潭梦,古曲声飞绕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