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风水科学的解释 风水科学吗

风水科学的解释 风水科学吗

本文目录一览:

从科学的角度聊聊风水:龙脉、阴阳是不是真的

近期上映的《鬼吹灯之龙岭迷窟》让沉默已久的盗墓热又回到了人们事业中,而胡八一手中的那本《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更是神秘莫测,不仅能上观天星风水,下测地分吉凶,还能根据解读山川湖泊的地势走向,来判断地底是否存有古墓。而小说里的这些内容,其实也是脱胎于中国的风水学,又被称为堪舆学,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选宅下葬,是一定要请风水先生来选址布局的,甚至到现代,很多商人对此也深信不疑。

而这所谓的“风水”到底是封建迷信,还是确有其事呢?今天,漫游君就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来聊聊风水到底是怎么回事。

盗墓三人组

玄之又玄的“龙脉”:生命之水

要说《鬼吹灯》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局此间。”八本书所围绕的正是摸金校尉的“分金定穴”之术,在小说的设定里,这正是由于摸金校尉对于天下龙脉的格局和风水有很深的了解,所以只要观看山脉起伏,星河格局,就能推断出哪里埋有大墓。而在中国传统的风水学里,龙脉也是重要的一个概念,《雪心赋正解》:“龙者,山之行度,起伏转折,变化多端,有似于龙,故以龙明之。”简而言之,龙脉就是山脉,以龙的身体来描述一座山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等等。

山脉起伏如龙

古人对于龙脉的描述多以“生气输送”来描述,认为山脉起伏是生气输送的工具,而这个所谓的“生气”是由高处往低处运行的,所以山中的低谷、峡谷之类的地方,一定是生气集中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会生出水源,正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漫游君一看,这个描述,不就是隔水层和地下水嘛。

我们以乌鞘岭龙脉过峡图为例(如下)

同时结合地下水的示意图:

不难发现,乌鞘岭所谓的斩龙壕,斩断的龙脉一截龙脉,其实就是斩到了隔水层。

在没有现代化供水系统的古代,第一要解决的就是喝水问题。而居住在“龙穴”地区的人们,会惊喜地发现,当夏天雨水多的时候,潜水层和隔水层水量丰富,潜水层中的水源会依靠压力补充到地表河流中,形成有着丰沛水量的长河。而隔水层中的水源,在过大的压力下,会以山泉的形式流出,再一次补给了先民的用水。而到了枯水季节,水量减少,由于隔水层距离地面距离较近,人们也可以通过打井的方式来获取水源。所以这种水分充足且隔水层良好的地方,自然会成为先民优先选择起居的地方,也就有“龙脉”之称了。

山南水北:阴阳的秘密

当然,在个人的住宅选择上,水源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古人选宅一定要选在阳处,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里需要跟大家讲解一个概念:地球的偏向力。

我们都知道,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勤劳地自西向东自转,为世间万物带来昼夜交替,星辰更迭。而当其自转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偏向力,是一种惯性力,由1935年,法国气象学家科里奥利提出。相信大家在中学的时候都跑过50m或者100m,当我们以全速冲过终点之后,身体会不由自主地继续向前跑几步,这就是惯性力。当我们在一个旋转的球体里走路的时候,会发现我们根本无法走出直线,同理,在地球上的所有运动的物体,基本都会受到旋转的地球带来的偏转力影响。由于地球是逆时针运转的,所以北半球会受到顺时针的地转偏向力,比如北半球的风向一般会向向右偏转,从南风偏转成西南风,而南半球则相反,会受到向左的偏转力。

弯弯曲曲的河流

对于处于北半球的河流,由于受到偏转力的影响,南向堤岸受到的冲击更大,比较容易倒塌和决堤,所以居住在河流的北岸更加安全,之前上海倒塌的楼房:楼歪歪,就是因为建在江的南岸,长期冲刷导致水土流失而倒塌,这个在古人口中便是:破了风水。

同时,我国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都是带/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的时候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流使得大部分地区多雨且潮湿,冬季的时候受到西北季风的影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给中国铺上了一层寒冷的冬装。所以居住在山南角,夏季的东南季风乘着山体爬升,形成降雨,使得气候湿润,适合草木生长,而冬天的东南季风则会被山体岛主大部分,让人们免受严冬的困扰,冬暖夏凉,的确是绝佳的居住地。

古人当然不像我们拥有气象学、天体力学的知识,但是却依靠着对自然的观察,得出了山南水北为居住之良地,我们后人的确需要敬畏先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巴纳姆效应:算命先生的绝招

最后,我想先讲点风水之外的事情,星座。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会相信星座学,什么射手座都是花心大萝卜呀,天秤座都是选择困难症,巨蟹座都比较居家等等。1948年心理学家福勒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给班上所有学生发了一张小纸片,并且告诉他们,纸片上的内容都是他经过仔细观察并且严格分析而得到的每个同学的特点,他希望学生对这张纸片上对自我的描述进行评价,5分是十分精准,1分是完全不精准,最后所有的学生都给出了4分或者5分,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想,这个教授很了解他的学生,是个好老师。但是实际上,所有的学生拿到的都是同一份描述,漫游君贴在这里: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怎么样,会不会觉得你自己也很符合这段描述?

这个就是著名的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当我们接受到一些普通的,模糊不清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然后我们说回风水和周易,中国的风水还有一个衍生的副产品:风水先生,正所谓批阴阳断五行,自古以来以易经风水之术来推断天机,甚至预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商周的甲骨,到汉代的谶纬之学,再到唐朝的《推背图》,明代的《烧饼歌》,其背后都隐约能见到风水阴阳的影子,而且还有很多人打呼算得准。其实我们用巴纳姆效应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一切,大部分的算命先生对于顾客的命相都语焉不详,正说反说都可以,再加上会求助于算命先生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按时的特点,所以也就觉得他们算的格外的准确了。

说到底,风水阴阳之术再天花乱坠玄之又玄,说到底也只是先民们对于自然世界的认知,古人无法理解星辰更替,日月旋转,雷鸣闪电由何而来,也无法了解洋流运动,气候变化,所以才有了易经风水之类的朴素认知,有的是正确的,但也有很多封建迷信的东西。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是最好的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

还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冷知识吗,快关注我吧!

我们常说的“风水”究竟是干什么的,到底可不可信

一提起“风水”,我们就感觉具有极强的神秘性。总会联想起阴阳先生拿着一个罗盘到处转悠,嘴里念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词。那么,风水究竟是干什么的,到底可信不可信呢?

“风水”,也叫青乌术、青囊术,具有学术性的叫法则为“堪舆术”。它究竟是干什么的呢?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因此也有地相、堪舆术的称谓。它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科学,古人认为“宇宙大人身,人身小宇宙”,宇宙和人是一体的,秉承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天人合一”。因此,不仅环境对人会产生影响,人对环境也能产生影响。

古代理想风水模式_图

人生活于这个世界上总要有居所,活着要有阳宅,死后要有阴宅。自己居住的地方要与环境相和谐,人才能健康。所以人们每当建筑宫殿、住宅、村落、墓室时都会按照“风水”的指导原则来修建,以确定其选址、座向及建设原则和方法。我们不禁会提出疑问,“风水”可靠吗,它到底有何依据呢?其实,风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兴起了,风和水是自然界中的两种力量,而宇宙是一个大磁场,风和水恰恰具有大磁场能量。风代表元气和场能,水代表流动和变化,因为宇宙是个大磁场,故而罗盘就是根据磁场而运转的。

关于风水的定义,从古到今都有过无数的解释。其中最早做出解释的要数晋朝的郭璞。郭璞有一本名作,即《葬书》,其中说到:“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在这里,风水就是相地的意思,其基本原则就是“藏风聚水”。古人认为风是邪气,入侵人体会使人生病;而水则具有流动性,上善若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居所要选在有水的地方。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风水就是处理人的居所(阳宅和阴宅)和环境关系的,总的一个原则就是“天人合一”、趋吉避凶。

古代风水书籍《地理五诀》中的相关记载_图

既然我们对风水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分别对其原理、流派以及代表人物作一详述。中国古代的风水分为形法、理法、日法、符镇法等。

所谓的“形法”,顾名思义就是选形择址;所谓的“理法”则是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所谓“日法”则是确定良辰吉日以动工;所谓“符镇法”则是面对不利条件时的补救措施。由于人有死人和活人之别,故而风水也分为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又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分为井邑之宅、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由于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多处于野外,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较为密切,故而更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多处于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受环境的限制较大,故而会采用形法、理法并重。

由于选址会有所区别,便使得风水进一步发展为形势派和理气派。形势派更注重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气派则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等相生相克理论,并据此发明出一套严密的现场操作神器——罗盘,用于确定选址和规划方位。无论是形势派和理气派,虽然在操作方法上会有所区别,但它们都有自己共同的原理。总结起来,就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生克这三大原理。

阴阳五行图_图

其实,风水术看着神秘,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是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综合科学。其中包含了现代科学中的物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城市环境学、生态学等一系列科学。不论它的原理如何深奥,操作方法如何复杂,总的来说就一个原则:人与环境的和谐。古人常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是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由此,可见良好的环境对于居所的重要性。

从大的方面,我们可以将风水分为形势派和理气派这两大派,但如果细分,则会有许多小的流派。如形势派包括峦头派、形象派和形法派;理气派则更多,其中包括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飞星派、五行派、玄空大卦派、八卦派、九星飞泊派、奇门派、阳宅三要派、廿四山头派、星宿派、金锁玉关派。此外,还有影响力较小的一派,叫作命理派,本是相人之术,却被用于风水之中,即依据人的出生时间来阐述居住环境与人的关系及其影响。

风水罗盘_图

中国古代的风水学源远流长,极为发达,相应的也产生了许多风水学大师。据说风水的创始人就是道教女神九天玄女,但其事迹不详,我们姑且不表。到了战国时期,风水学已经较为兴盛了,我们在《史记》中也能够一窥他们的身影。但风水学较为全盛的时期还在隋唐以后,这一时期名家辈出,著述宏富。比如唐朝时期的僧一行,俗名张遂,河北巨鹿人。僧一行不仅是位卓越的佛学家,其在天文历算方面也颇有造诣,如其方明的“大衍历”具有很大影响。在风水学上则提出“山河两界”说,对后世堪舆学“界水”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还有杨筠松,字叔茂,窦州人。此人长期居住江西,著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锤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影响力颇大,故而被后人尊为江西派祖师。由于他的声名较大,朝廷对其也很是礼遇,曾官至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除了这二人,唐代风水学中具有影响力的还有司马头陀、浮屠僧人泓师、邱延翰等人。到了明清时期,风水学则更为完善,出现了张宗为、目讲僧、仲宁、仲宁、杨宗敏、廖均卿、徐善继、李景溪等人。

地理风水卦书 阴阳宅珍本《司马头陀地理铁案》_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水学经历了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历史阶段。风水学越来越被很多有识之士所认可,尤其受到了很多80后、90后的喜欢。

其实,风水学本身是科学的,只不过某些学艺不精的骗子大行于世,使得人们对风水学产生了很多的误解。套用一句话,“经是本好经,让歪嘴的和尚念歪了”,风水学也是这样。风水学并不神秘,它只是有些深奥。凡是那些将风水学讲神秘的人都是故弄玄虚,如果是真正精通的人是不屑于这么做的!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葬书》《史记》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三艘探测器光临水星,据说那里也有风水宝地,未来或可移民?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一颗行星,平均距离太阳为5790万千米;也是太阳系最小的一颗行星,半径为2440千米,质量只有地球约5%,约3.3*10^23千克;由于靠近太阳,环绕太阳速度很快,一年只有约88天(地球日,后同),但自转很慢,一天相当地球58.65天,在那里只要一天多点就是一年。

人类迄今为止已经发射了120余艘行星与行星际探测器,到过水星的只有两艘,即老美的水星10号和信使号。水星10号是1973年发射,信使号2004年发射,而且只有信使号是专门探测水星的。

就在前两天,BepiColombo号探测器传回了一张水星照片,这是人类专门探测水星的第二艘探测器第二次光临水星拍回的照片,这艘探测器是继信使号之后,时隔14年,于2018年发射的,现在正在进入水星轨道的征途上。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BepiColombo探测器

BepiColombo(贝皮·科隆博)是意大利科学家朱塞佩·科伦坡的昵称,他因首次提出利用行星引力弹弓效应而闻名,这艘水星探测器就是为了纪念他而用他的昵称命名的。这次任务从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了,历经21年的研制,斥资18亿美元打造的水星探测器,于2018年10月28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BepiColombo探测器实际上是两个粘连在一起的探测器,其中一个隶属于欧空局,为“水星行星轨道飞行器MPO”;一个隶属于日本宇航局,为“水星磁层轨道飞行器MMO”。在飞往水星途中,它们结伴而行,共同应对征途的引力效应,到达水星轨道后,它们就会分手各自为政,在不同轨道高度开展对水星不同项目的考察。

BepiColombo实际上是三个模块组成,到达水星后会自动拆分,其中MPO主要探测水星的表面和内部结构,MMO则主要负责探测水星磁场及其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而另一个模块是负责转运它们到达目的地的轨道器,叫MTM。

MPO探测器携带的主要设备仪器为:激光高度计、意大利弹簧加速度计、磁力计、热能红外分光计、伽马射线和中子分光计、图像X射线分光计、外层大气探测紫外分光计、外层大气中子发出和补充量研究设备、分光计绘图仪、太阳强度X射线分光计等等。

MMO探测器携带的主要设备仪器有:磁力计、等离子粒子实验设备、钠大气光谱绘图仪、尘埃监视器等。

这组探测器将在2025年正式进入水星轨道开展任务,届时MPO会在400*1500千米的椭圆轨道运行,MMO会在400*12000千米的椭圆轨道运行,而MTM将两位“乘客”送到轨道后,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或漂流或坠毁就看管控工程师们的意向了。

那么,为什么2018年发射的探测器,要到2025年才能进入水星环绕轨道呢?而且2021年10月1日就传回了第一张照片,前两天又发回了第二张照片,且是距离水星最近时只有200千米,为啥还没有进入水星环绕轨道呢?

这就得了解一下探测器如何才能到达水星了

这些年来,大家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太阳系外围行星,如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探测这些天体的航天器背离太阳飞去,由于太阳引力拉拽就会越来越慢,因此要不断加速,才能飞得更快更远。

BepiColombo探测器离开地球时最后一瞥

而任何探测器都不可能携带很多燃料,无法依靠燃料来提速。因此科学家们巧妙地利用行星引力弹弓效应,从一定角度驶过大行星时,就会给探测器提速。上世纪的旅行者1号、2号,本世纪的新地平线号都是这样达到飞出太阳系的速度的。

可能有人认为,前往水星的探测器不会被太阳引力拉慢,会更容易到达目的地。其实不然,飞往地球内侧的行星探测器更难,因为会被太阳引力拉拽得越来越快,刹不住车就无法在行星引力范围驻留,“嗖”的飞掠过去一去不复返了,或围绕着太阳转,或撞进太阳烧毁。

水星是一颗质量很小的行星,因此引力很小,在距水星表面400~500千米高度的环绕速度只需要不到3km/s;而发射时要离开地球引力飞往其他行星,速度至少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11.2km/s。一旦飞出地球引力圈,又会被太阳引力拉拽得越来越快,到达水星要达到环绕速度就必须不断地“刹车”。

BepiColombo掠过金星时拍摄的照片

而探测器如若要自行刹车就需要大量燃料反推,要带这么多燃料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还是利用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帮助刹车。可能有人以为引力弹弓效应只能提速,怎么又可以刹车呢?

行星引力就是这么奇妙,既可以提速,也可以刹车,只是要精准掌握与行星交汇时切入角而已。不同角度切入,既可以提速,也可以“刹车”。而意大利科学家朱塞佩·科伦坡首次推出利用引力弹弓效应,就是1974年应用在首次前往水星的水手10号探测器。

这次以他昵称命名的水星探测器,进入水星轨道前要利用引力弹弓效应“刹车”9次,提供“刹车”的行星为:地球1次、金星2次、水星6次。实际上,这艘水星探测器去年的10月1日第一次到达水星时,已经是第三次刹车过程。就是离开地球时利用地球引力刹了第一次,路过金星时又利用金星刹了第二次,到达水星后又刹了第三次。

随后,探测器又返回了金星,利用金星引力又刹了一次,这样地球的1次和金星的2次刹车任务就完成了,现在到达水星已经是第五次刹车了。这之后就不再回到金星去了,而是围绕着水星,兜着椭圆形大圈子,利用水星引力再刹四次车。

从整个飞行轨迹看,BepiColombo实际上是围绕着太阳兜着逐步缩小的螺旋形大圈子,这个圈子要兜7.2年,飞行总里程达到90亿千米,最远时距离地球2.4亿千米,最高飞行速度可达60km/s。

上面动图就是BepiColombo水星探测器飞行轨迹示意图:粉红代表BepiColombo探测器飞行轨迹,蓝色代表地球轨道,浅蓝代表金星轨道,绿色代表水星轨道,黄点代表太阳。

因此,要到达水星难度有多大可见一斑。这么一折腾,计划顺利的话,BepiColombo会在2025年12月5日才能正式入轨,2026年才能正式开展探索。

水星探索的意义

水星几乎没有大气,在太阳近距离的炙烤下,向阳一面温度最高达到429℃,背阳一面温度最低为-190℃。这也是水星探测的一个难点,探测器必须经受数百摄氏度高温的考验。

水星的表面有点像月球,布满了陨石坑,且冷热两重天,是一个早已干枯死去的星球,似乎对人类没有什么价值。但经过地面望远镜和探测器的探测,科学家们发现这颗最小的行星并不简单,有着许多未解之谜。

首先,水手10号侦测到水星磁场,而且这个磁场像地球磁场一样,让太阳风发生偏离。地球磁场是由于拥有液态核心与地幔地壳的转速不一样而形成的,水星一个曾被认为死亡的行星为啥会有磁场存在呢?

第二,信使号探测器数据表明,水星两极地区陨石坑中,存在大量水冰,这些水冰重量在万亿吨之多,这些水冰从哪里来?

第三,水星密度高达5.427g/cm^3,在太阳系仅次于地球。研究认为,水星的核心占体积的42%,且占据了总质量的60%,因此核心是一个巨大的铁核,铁的含量高达2万亿亿吨,足够人类开采2400亿年。

还有水星表面有一些物质和气体从内部溢出,导致表面形成一些奇怪的洞穴,难道水星还有地质活动,没死?水星表面本来和月球差不多,但在太阳照射下看起来是黑乎乎的,反照率只有0.088,只是月球反照率0.136的八分之一,这又是什么原因?

总之,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尤其是在靠近地球的五大行星中,水星是人类了解最少的,这次发射的BepiColombo探测器,是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全面覆盖的考察水星,由此弄清水星的构造,或许对人类未来意义很大。

为了让人类免遭灭顶之灾,人类移民到外星的呼声越来越高,火星成为了第一候选地。钢铁侠马斯克巨型星舰的开发成功,以及他一系列围绕着火星进行的研究和开发,让人类移民火星的梦想越来越逼近现实。

那么,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人类真的只有移民火星一条路吗?有些科学家认为并非如此,移民水星或许也是一种选择。

因为水星也有一块风水宝地,就是在极地附近,那里阳光充足,能源完全没有问题;且水资源丰富,温度常年恒定。只要找到这块风水宝地,通过适当的人类活动,就会让那里的环境越来越宜居。

真的如此吗?当然这只是一种观点,存在争议。正因为如此,探索水星就有了更重要的意义。通过这艘探测器数年辛勤工作,相信会进一步揭开这颗距离太阳最近行星的许多秘密,从而为人类未来走向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今天就说这些,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请勿侵权抄袭,敬请理解合作。

论风水的科学性

风水具备科学性?相信很多小伙伴听到这个话题时都会很疑惑,接下来容我例举几个例子为大家讲解。

1:反弓水,风水中讲究弯环回抱,对于反弓水比较忌讳,这是为什呢?原因是水反弓的地方山体长期遭受水流的冲撞,容易将岸边的泥土层冲刷带走,久而久之土地就会越来越贫瘠。水流经常冲撞山体,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反观水流湾环回抱的地方,水流就比较平缓,上游冲刷带来的淤泥容易在这里沉积,土层会越来越厚,越来越肥沃,更适合人类居住,水流平缓也不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并且水弯环回抱也说明这里山体比较坚硬,水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会直流的,只有遇到阻挡物才会使水改变水流方向,弯环回抱的地方的山体在遭受水流长时间的冲刷,依然能够使水流改变流淌方向,足以说明此处地质过硬,不容易遭受自然灾害。

2:穷山恶水出刁民,为什么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呢?穷山恶水的地方,山石裸露,水流过快,。我们刚刚讲过水流平缓的地方,水流带来的上游淤泥容易在这里沉积,土地就会越来越肥沃。相反水流过快的地方就会将山上的土层冲刷带走,这里的土层就会越来越薄,越来越贫瘠,农作物无法更好地生长,生活在这里的人无法填饱肚子,正所谓饥寒越盗心,所以这种地方的人往往更为刁蛮。

3:淋头水,淋头水是指房屋或者是坟墓正后面来的水,这种水可以是小溪,也可以是一个没有水的旱沟。但无论有没有水,只要它形成了沟就算是淋头水,为什么没有水的沟也算淋头水呢?因为它是水流长期冲刷形成的,也许在雨水少的季节我们看不到水,但是当山洪来临之时我们就能看见水。这就是杨公在《撼龙经》中说:“高水一寸即是山,低土一寸水回环,”的原因。这种地方,平时湿气较重,不适合居住,很容易生病,另外就是山洪爆发之时容易遭受自然灾害。

其实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人在大自然面前渺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人无法与自然抗衡。所以了解自然,顺应自然才能称之为“顺天行事”。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喜欢的小伙伴请点波关注,下期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