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妈祖生辰八字 妈祖算命网

妈祖生辰八字 妈祖算命网

本文目录一览:

津 门 走 笔——探秘天津的“生辰八字”

天津,生于河海,名于京畿。如果说天道人事两厢之间,一座名城的降生有其宿命,大可以此读作津门的“生辰八字”,探秘前世今生。

“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是国人对民族起源豪壮的追忆,远离中原的幽燕大地从未缺席。回望天津的前生,当文明曙光如“满天星斗”光耀神州,天津就属于史前文化“六大区系”中的北方区系,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躯干汇入了支流。早在一万年前还是旧石器的时代,天津先民便在燕山东麓今蓟州一带留下了足迹,大约八千年前,来自燕山和太行的先民陆续在山麓定居。天津文化的种子最初在此落地,历经夏商时代漫长的发展,此后曾属于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渔阳。“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这里长期是游牧与农耕文化的交汇处,生长于战争的刀锋,在文学的意象里,代表着北国边塞的豪侠与雄健。

西周建立后,周公制礼作乐、众建诸侯,推动了中华文明新一轮的飞跃与统一,极大改变着黄帝以来天下万邦的格局,被梁启超先生誉为可与辛亥革命并论的伟大革命。在文明进步的洪波中,贵为文王庶长子的召公奭,被分封于边庭重地的燕国。中原文明从此在天津落地生根,与土著文化交流交锋,一步步汇入中华文明的主流。此后数百年间,生长燕山的山戎,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一度强大到威胁诸侯生存的地步。燕人被迫向齐国求救,桓公在名相管仲的辅佐下大举北伐,挽回了危局。这段关乎文明进程的历史,被孔子盛赞为“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三代之际,天人之间,改变天津命运的另一段历史,则是随着大海退去,东部平原逐步成陆,为来世津门的诞生提供了舞台。海退之中,留下了四到五道世所罕见的贝壳堤,见证着上苍走过的足迹。如今在鲁入海的黄河,两千年间曾三次在津入海,直到金代黄河南下夺淮,天津的海岸线终于固定下来。从秦汉到明清,天津以独特的视角,见证了魏武挥鞭、宋辽对峙,南北曾在此隔河相望。历经海河水系的形成,九州的分合治乱,特别是中国政治中心由中原腹地迁移幽燕边陲,带来了运河之繁荣、漕运之发达。天津从地貌到文化,乃至在整个国家所处的位阶,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巨变。让人想起东坡的名句:“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河海的交汇,塑造着天津的品貌。早在唐代中叶,天津便成为海运的水陆码头,将南方大宗物资运至北方前沿重镇,金代的直沽寨、元代的海津镇相继设立。来自南方的海神妈祖,保佑着子民劈波斩浪,在津门落地生根。元朝泰定三年,在隋朝开凿大运河形成的三岔河口,敕建天妃宫敬奉妈祖,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妈祖庙之一。子民们离不开妈祖的福佑,在圣母的身边比邻而居,成为天津发祥之地的“津门故里”。我想信仰所以为信仰,在于超越有限的当下,寄托终极的追求。“先有天妃宫,后有天津卫”,孕育天津城的,竟是信仰的力量。

走进津门故里,天妃宫依然处于中心位置,比起不远处,高居宇宙中心的玉皇阁,看起来更加尊荣。这里毕竟是人间,人们更依赖母亲的呵护,而中国人的女神正是母性的最高代表。在中华文化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个体存在,而在于生生不息。就像我们山东的泰山奶奶,比起高居泰岱之巅的东岳大帝,更能走进子民的心灵。天妃奶奶与泰山奶奶,一个南国海神,一个北国山神,一个海上而来,一个神女而降,莫非以慈爱之心、至诚之德,福佑子民渡过生命的劫波。人之所以为人,我之所以为我,在于灵魂。我不知道有没有来世,但我想中国人的神明,并非缥缈于超验的世界,而是天道自然在人世的化身,代表美德的力量支撑起人间。让我们热爱,让我们敬畏,让我们皈依。《左传》所谓:“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终于让天津城呱呱坠地的,还是人事的巨变。建文年间,靖难之役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影响,不在于改变了帝位的传承,而是将中国的政治中心稳定的迁移到北京,以建瓴之势俯瞰全国。夺取后,明成祖将当年起兵南下的津渡取名天津——天子之津。天津的地缘意义随之凸显:如果说山海关是京师的咽喉,八达岭是京师的后心,那么天津便是左面的门户。这种态势,将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更加明显,预示着天津的宿命。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天津卫设立,天津成为古中国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的城市。

不难想象,明清六百年间,守卫京师的门户与保障京师的漕运,将成为津门肩上的天下重任。大清雍正年间,天津从卫升到州再升到府,清末一跃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驻节地。交通的便利,物资的聚集,工商的发达,位望的尊隆,为天津带来了与生俱来的繁华富足,演化成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浸润到骨子里的烟火气。从相声鼓曲到评戏杂技,多彩的市井生活带来“曲艺之乡”的繁荣,与我们济南的“曲山艺海”遥遥呼应。“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场子”,成为传统民间艺术极大繁荣的写照。在津门故里,售货员小妹用流利的天津话推销起了家乡:“为嘛说卫嘴子?我们天津人一个是能说一个是好吃,光早点保管你一个月不重样!”

然而乾嘉已降,正当中国人沉迷于盛世黄昏,西方科技文明在欧亚大陆另一端崛起,掀起了横扫全球的狂潮。历经二次战争、八国联军之役,扼守京师门户的天津首当其冲,大沽口前线几度失守,神京随之陷落。“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当海洋由天堑变为通途,守卫海疆只能走向深蓝,而腐朽的晚清始终无力构建海权,不啻将胸口暴露兵锋之下。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胜利,义和拳歇斯底里的抗争,无法挽回时势,随之而来的不平等条约,像一条条绞索将中国窒息,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深度裂变。此后西方九国在天津割占租界,达旧城厢八倍之多,既是屈辱的国中之国,也成为引进近代文明的桥头堡,天津的面貌为之丕变。

在国际舞台上,战败者没有公理,中国人民只有选择抗争。洋务运动以来,天津成为近代工业文明的北方传播中心、中西文化的交汇前沿。李鸿章驻节天津二十五年,维新运动时严复在此宣传变法,盛宣怀开办了中国首家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天津成为新政实验基地。小站练兵不仅奠定了北洋集团的根基,深刻塑造了清末民初的政局,而且开创着中制的现代化。创建警察制度、创立现代监狱、首次选举议员……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天津在近代化中走在了前列。大乱之世,津门成为京城权贵避居的首选之地,大量财富和文物流入天津。末代皇帝溥仪在此被劫往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百年中国看天津”,这段历史是精彩还是无奈?是进步还是屈辱?江海横流,令人眼花缭乱。

决定中国命运的,是国家的统一、道路的选择。时代面对的是山河破碎、内忧外患,唯独无缘和平建设。日本自谓问鼎中原千载一时,九一八后盘踞东北谋取华北,二十二年春进犯长城天险。宋哲元、张自忠将军率领西北军奋起反抗,一度取得喜峰口大捷,终究国力悬殊,回天无力。日本得手后,《塘沽停战协定》《何梅协定》先后在天津签订,日军暂退长城以北,中国默认了满洲现状,日本施展划分冀东非武装区等一些列手腕,极力削弱国民政府在华北的存在,双方都在为日后的对决做准备。艰难之际,张自忠将军出任天津市长。七七事变后,面对变化莫测的形势,西北军一度幻想保存实力,平津迅速沦陷,天津沦为日军的后勤基地和贩运华工的港口,张自忠将军背上了汉奸的骂名。雪耻甚于生命。从徐州会战到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以铁血抗战为军人的荣誉正名,马革裹尸,成就永生,成为津门永远的骄傲。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日本选择了罪恶,也就选择了在耻辱中投降,给亚洲人民留下永远的欠账。

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在全球展开,中国何去何从关乎双方力量对比,国际关系深刻影响着近代以来的国家进程。历经八年抗战,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根据地,成为全国性大党,时局为之一变。内战爆发后,依靠群众逐步扭转了战局。辽沈战役的胜利,使解放军获得了巩固的战略后方,八十万东北野战军成为强大的战略机动部队,覆压着华北。“兵民乃胜利之本”,土改运动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战争潜力,华北解放区迅速扩大,战斗中仅支前民工就达一百五十四万。只能依托交通线困守少数据点,六十万大军被压缩在平津张唐一线。面对农村包围城市的不利态势,把确保天津海口作为重点,天津成为惨烈的战场。天津的失守使北平陷入合围,为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三大战役至此收官。历尽百年劫波,通往共和国的大门,在天津打开。

而今沐浴冬日的暖阳,徜徉海河之畔,看清凌凌的河水,流淌着和平与安详。岸边耸入云天的高楼,与旧日租界欧洲风情的别墅,渲染着粼粼微波,让河水也变的多情。一万年过去,几度夕阳,散去了历史的云烟,沉淀在大地深处,让一座伟大的城市,在新世纪成长。

胡春雨,字思农,号齐西鄙人。天桥作协副主席、长清民革文史研究会副会长,齐鲁晚报签约作家、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舜网文学驻站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济南明湖诗词学会、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民革天桥总支委员,民革济南文史研究会、南充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山东鹊华律师事务所暨天桥新阶层联谊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网络信息同心联盟副理事长,荣获济南市出彩人,民革山东省委、济南市委部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民革济南市委思想宣传、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本栏目荣膺齐鲁壹点年度十大壹点号。

壹点号走遍大中华

津 门 走 笔——探秘天津的“生辰八字”

天津,生于河海,名于京畿。如果说天道人事两厢之间,一座名城的降生有其宿命,大可以此读作津门的“生辰八字”,探秘前世今生。

“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是国人对民族起源豪壮的追忆,远离中原的幽燕大地从未缺席。回望天津的前生,当文明曙光如“满天星斗”光耀神州,天津就属于史前文化“六大区系”中的北方区系,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躯干汇入了支流。早在一万年前还是旧石器的时代,天津先民便在燕山东麓今蓟州一带留下了足迹,大约八千年前,来自燕山和太行的先民陆续在山麓定居。天津文化的种子最初在此落地,历经夏商时代漫长的发展,此后曾属于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渔阳。“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这里长期是游牧与农耕文化的交汇处,生长于战争的刀锋,在文学的意象里,代表着北国边塞的豪侠与雄健。

西周建立后,周公制礼作乐、众建诸侯,推动了中华文明新一轮的飞跃与统一,极大改变着黄帝以来天下万邦的格局,被梁启超先生誉为可与辛亥革命并论的伟大革命。在文明进步的洪波中,贵为文王庶长子的召公奭,被分封于边庭重地的燕国。中原文明从此在天津落地生根,与土著文化交流交锋,一步步汇入中华文明的主流。此后数百年间,生长燕山的山戎,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一度强大到威胁诸侯生存的地步。燕人被迫向齐国求救,桓公在名相管仲的辅佐下大举北伐,挽回了危局。这段关乎文明进程的历史,被孔子盛赞为“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三代之际,天人之间,改变天津命运的另一段历史,则是随着大海退去,东部平原逐步成陆,为来世津门的诞生提供了舞台。海退之中,留下了四到五道世所罕见的贝壳堤,见证着上苍走过的足迹。如今在鲁入海的黄河,两千年间曾三次在津入海,直到金代黄河南下夺淮,天津的海岸线终于固定下来。从秦汉到明清,天津以独特的视角,见证了魏武挥鞭、宋辽对峙,南北曾在此隔河相望。历经海河水系的形成,九州的分合治乱,特别是中国政治中心由中原腹地迁移幽燕边陲,带来了运河之繁荣、漕运之发达。天津从地貌到文化,乃至在整个国家所处的位阶,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巨变。让人想起东坡的名句:“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河海的交汇,塑造着天津的品貌。早在唐代中叶,天津便成为海运的水陆码头,将南方大宗物资运至北方前沿重镇,金代的直沽寨、元代的海津镇相继设立。来自南方的海神妈祖,保佑着子民劈波斩浪,在津门落地生根。元朝泰定三年,在隋朝开凿大运河形成的三岔河口,敕建天妃宫敬奉妈祖,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妈祖庙之一。子民们离不开妈祖的福佑,在圣母的身边比邻而居,成为天津发祥之地的“津门故里”。我想信仰所以为信仰,在于超越有限的当下,寄托终极的追求。“先有天妃宫,后有天津卫”,孕育天津城的,竟是信仰的力量。

走进津门故里,天妃宫依然处于中心位置,比起不远处,高居宇宙中心的玉皇阁,看起来更加尊荣。这里毕竟是人间,人们更依赖母亲的呵护,而中国人的女神正是母性的最高代表。在中华文化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个体存在,而在于生生不息。就像我们山东的泰山奶奶,比起高居泰岱之巅的东岳大帝,更能走进子民的心灵。天妃奶奶与泰山奶奶,一个南国海神,一个北国山神,一个海上而来,一个神女而降,莫非以慈爱之心、至诚之德,福佑子民渡过生命的劫波。人之所以为人,我之所以为我,在于灵魂。我不知道有没有来世,但我想中国人的神明,并非缥缈于超验的世界,而是天道自然在人世的化身,代表美德的力量支撑起人间。让我们热爱,让我们敬畏,让我们皈依。《左传》所谓:“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终于让天津城呱呱坠地的,还是人事的巨变。建文年间,靖难之役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影响,不在于改变了帝位的传承,而是将中国的政治中心稳定的迁移到北京,以建瓴之势俯瞰全国。夺取后,明成祖将当年起兵南下的津渡取名天津——天子之津。天津的地缘意义随之凸显:如果说山海关是京师的咽喉,八达岭是京师的后心,那么天津便是左面的门户。这种态势,将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更加明显,预示着天津的宿命。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天津卫设立,天津成为古中国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的城市。

不难想象,明清六百年间,守卫京师的门户与保障京师的漕运,将成为津门肩上的天下重任。大清雍正年间,天津从卫升到州再升到府,清末一跃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驻节地。交通的便利,物资的聚集,工商的发达,位望的尊隆,为天津带来了与生俱来的繁华富足,演化成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浸润到骨子里的烟火气。从相声鼓曲到评戏杂技,多彩的市井生活带来“曲艺之乡”的繁荣,与我们济南的“曲山艺海”遥遥呼应。“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场子”,成为传统民间艺术极大繁荣的写照。在津门故里,售货员小妹用流利的天津话推销起了家乡:“为嘛说卫嘴子?我们天津人一个是能说一个是好吃,光早点保管你一个月不重样!”

然而乾嘉已降,正当中国人沉迷于盛世黄昏,西方科技文明在欧亚大陆另一端崛起,掀起了横扫全球的狂潮。历经二次战争、八国联军之役,扼守京师门户的天津首当其冲,大沽口前线几度失守,神京随之陷落。“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当海洋由天堑变为通途,守卫海疆只能走向深蓝,而腐朽的晚清始终无力构建海权,不啻将胸口暴露兵锋之下。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胜利,义和拳歇斯底里的抗争,无法挽回时势,随之而来的不平等条约,像一条条绞索将中国窒息,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深度裂变。此后西方九国在天津割占租界,达旧城厢八倍之多,既是屈辱的国中之国,也成为引进近代文明的桥头堡,天津的面貌为之丕变。

在国际舞台上,战败者没有公理,中国人民只有选择抗争。洋务运动以来,天津成为近代工业文明的北方传播中心、中西文化的交汇前沿。李鸿章驻节天津二十五年,维新运动时严复在此宣传变法,盛宣怀开办了中国首家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天津成为新政实验基地。小站练兵不仅奠定了北洋集团的根基,深刻塑造了清末民初的政局,而且开创着中制的现代化。创建警察制度、创立现代监狱、首次选举议员……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天津在近代化中走在了前列。大乱之世,津门成为京城权贵避居的首选之地,大量财富和文物流入天津。末代皇帝溥仪在此被劫往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百年中国看天津”,这段历史是精彩还是无奈?是进步还是屈辱?江海横流,令人眼花缭乱。

决定中国命运的,是国家的统一、道路的选择。时代面对的是山河破碎、内忧外患,唯独无缘和平建设。日本自谓问鼎中原千载一时,九一八后盘踞东北谋取华北,二十二年春进犯长城天险。宋哲元、张自忠将军率领西北军奋起反抗,一度取得喜峰口大捷,终究国力悬殊,回天无力。日本得手后,《塘沽停战协定》《何梅协定》先后在天津签订,日军暂退长城以北,中国默认了满洲现状,日本施展划分冀东非武装区等一些列手腕,极力削弱国民政府在华北的存在,双方都在为日后的对决做准备。艰难之际,张自忠将军出任天津市长。七七事变后,面对变化莫测的形势,西北军一度幻想保存实力,平津迅速沦陷,天津沦为日军的后勤基地和贩运华工的港口,张自忠将军背上了汉奸的骂名。雪耻甚于生命。从徐州会战到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以铁血抗战为军人的荣誉正名,马革裹尸,成就永生,成为津门永远的骄傲。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日本选择了罪恶,也就选择了在耻辱中投降,给亚洲人民留下永远的欠账。

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在全球展开,中国何去何从关乎双方力量对比,国际关系深刻影响着近代以来的国家进程。历经八年抗战,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根据地,成为全国性大党,时局为之一变。内战爆发后,依靠群众逐步扭转了战局。辽沈战役的胜利,使解放军获得了巩固的战略后方,八十万东北野战军成为强大的战略机动部队,覆压着华北。“兵民乃胜利之本”,土改运动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战争潜力,华北解放区迅速扩大,战斗中仅支前民工就达一百五十四万。只能依托交通线困守少数据点,六十万大军被压缩在平津张唐一线。面对农村包围城市的不利态势,把确保天津海口作为重点,天津成为惨烈的战场。天津的失守使北平陷入合围,为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三大战役至此收官。历尽百年劫波,通往共和国的大门,在天津打开。

而今沐浴冬日的暖阳,徜徉海河之畔,看清凌凌的河水,流淌着和平与安详。岸边耸入云天的高楼,与旧日租界欧洲风情的别墅,渲染着粼粼微波,让河水也变的多情。一万年过去,几度夕阳,散去了历史的云烟,沉淀在大地深处,让一座伟大的城市,在新世纪成长。

胡春雨,字思农,号齐西鄙人。天桥作协副主席、长清民革文史研究会副会长,齐鲁晚报签约作家、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舜网文学驻站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济南明湖诗词学会、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民革天桥总支委员,民革济南文史研究会、南充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山东鹊华律师事务所暨天桥新阶层联谊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网络信息同心联盟副理事长,荣获济南市出彩人,民革山东省委、济南市委部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民革济南市委思想宣传、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本栏目荣膺齐鲁壹点年度十大壹点号。

壹点号走遍大中华

占卜预测:妈祖灵签,心诚则灵

占卜预测:妈祖灵签,心诚则灵

占卜预测:妈祖灵签,求签问卜,心诚则灵

湛江人为什么将妈祖的诞辰看得如此之重?原来与祖先的来源有关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湛江很多农村都会有一个盛大的节日,那就是妈祖的圣诞日。有的村是三月廿二做,只是提前一天庆祝,目的是一样的。妈祖在湛江又称天后、天妃、婆奶、圣娘、圣母等,如果你搞不清楚本村供奉的女神是不是妈祖,那就看下是否在这两天有庆祝节目。

在妈祖圣诞这天,湛江各地农村都会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诞活动,诵经、祭祀、舞龙、舞狮、游神、飘色、做戏等是常见的。每到这一天,成千上万的群众聚集在一起,善男信女们摩肩接踵,虔诚叩拜。祭案上油黄的全鸡一只只,金黄的烧猪一排排,各种香烛钱纸,香烟缭绕,明烛生辉,爆竹震耳,锣鼓喧天,表达着群众对妈祖的崇敬。

天后宫前摆放着很多祭品

下面介绍一下湛江部分村镇的农历三月份的妈祖庆诞活动,说得不全之处,请大家补充。

雷州雷城镇:雷州雷城镇的夏江天后宫是雷州半岛最大的妈祖庙宇之一,每年妈祖诞期,这里举行的盛大庆祝活动叫做“三月春”。有以下的流程——

(一)封斋。农历三月十九开始封斋,先请道士念诵《天妃经卷》,从即日起不吃鱼肉,素食三天。

(二)巡游。每年约有1500人参加游神,有彩旗队、舞龙队、舞狮队、六国封相旗队、飘色队、锣鼓班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妈祖宝像神轿队,连续三天游神,阵容庞大,十分壮观。

(三)贺表。三月二十三日早上,先由道士诵经。然后从早到晚,乡民准备牲品(一般是鸡和猪)、香烛、纸宝祭祀妈祖,一万多人参拜,场景十分热闹。晚上再由道士诵经,祈求妈祖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海疆靖安。

雷州南兴镇:农历三月廿二这天,村民组织队伍抬着妈祖宝像神轿巡游南兴圩。巡游队伍有南兴圩天后宫、东市泉水村境天后宫、塘尾村境天后宫、下田村境天后宫、夏初村境天后宫、山美村境天后宫、坑尾村境天后宫等。游神队伍浩浩荡荡 ,南兴圩热闹非凡,万人空巷。这一民俗自明朝开始至今已有600多年,俗称“三月市”。

雷州杨家镇井尾村:井尾村的“三月坡”也是民间传说中的“阴阳圩”。在杨家镇井尾坡村边上有一大片坟地,平时都是寂静、荒凉,甚至有点恐怖的。可是在农历三月廿二这天,这片坟地一夜之间变成最热闹的集市。为什么会选在这一天呢?原因还是因为妈祖的诞辰,并且与当天盛大的游神活动有关。最旺的时候是光绪年间,海康、遂溪、徐闻的各天后宫共72顶神轿在井尾坡集会,几万人庆祝妈祖圣诞。因为人气太旺,有些头脑精明的人就趁机做起了生意,其中以竹器最为出名,井尾的“三月坡”民俗因此而形成。

井尾坡的“阴阳圩”

雷州东里镇东堀村:在妈祖圣诞前夕进行的“请水”舞龙很有特色。村民们首先为新龙“点晴”,之后伴随着亢奋激越的锣鼓乐声,两条“金龙”在龙珠和令旗的“挑逗”下,不断地翻转、跳跃、冲奔、扭动,表达着大家对“妈祖巡海”的热烈欢迎。

雷州市乌石港:请道士诵经、八音锣鼓演奏、祭祀、赞灯、做雷剧与散口等活动。

雷州市企水镇:巡游、舞龙、舞鹰雄、舞狮与飘色。

遂溪县乐民城村:农历三月廿二凌辰,请天妃妈祖往关帝庙就座,道士诵经做功德,开始封斋;白天游神,夜晚又请道士诵经,后散场开斋;廿三日早上,再将妈祖宝像请回天后宫端坐,受村民拜祭。

遂溪县江洪镇:农历三月二十举行“游坡”,巡游邻近村庄;三月廿二日“游港”,即镇内北关、中关、南关等3个关。

徐闻三墩圣娘庙:三月十八开始,庙前戏楼演雷剧酬神、娱神。从十九日起开始斋戒。三月廿三,各村乡民均宰鸡到圣娘庙祭拜,还愿的年鸡必须是公鸡,要拿到圣娘庙前割血。其他来祈福的可在家中备好熟鸡和干饭、香帛香烛、鞭炮前来敬神。这一天,三墩所有的渔船都要回来,船头都要漆上红色,每条船上都站立当家中的大佬,船头吊上一串大红的鞭炮,有的船头还挂着“彩头”。妈祖附身的人还穿着令箭,被大家抬在轿子中,四处巡游。在石公庙前,还有精彩的舞狮表演,而“绣球”却是海边的黑色原石。

徐闻东莞村:先请道士做平安忏,再拜祭,然后举行巡游、功邦滕牌舞等。村中有青年人“绑贵”,结婚时必须请妈祖前往饮酒“解贵”。

霞山南柳村一带:霞山南站附近有十一条吴姓的村庄,每年到三月二十至三月廿二都举行天后巡游,游足三天三夜,各条村分开游,也有联合游,在合境游时,队伍有二公里长,场面壮观。

霞山南柳村的妈祖庆诞游神

赤坎区文章湾村:文章湾的天后宫香火鼎盛,主要是在正月十九举行庆祝活动,但在妈祖圣诞这天,也有簕古龙巡舞,敬祭妈祖。簕古龙始于清康熙年间,主要材料来自一种植物——簕古的叶和果实。古龙巡舞时,由“龙珠”引领,龙身随锣鼓声起舞,铿锵有力。

开发区平乐村:平乐村的天后宫最早建于康熙年间,后来在1994年重建,是抗法的爱国主义基地。每年农历三月廿三,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妈祖庆诞活动,全村人人虔诚斋戒、做戏酬神,成为该村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

硇洲津前天后宫:津前“三月坡”从农历三月廿十到三月廿三进行都要举行隆重的斋戒、做忏、启贝选新福主、送金身妈祖到新福主家等活动。特色活动是通过卜贝的方式请妈祖同意选出12位福主,也称为福头,每位福主负责供奉妈祖一个月。在妈祖生日这天,硇洲岛上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习俗:投缘的青年男女亦纷纷趁此良辰吉日,结拜成“十兄弟”或“十姐妹”,请妈祖为其作证,大家祭拜许愿,祈求事业顺遂,爱情如意,吉祥美满。

东海岛东头山村:除妈祖圣诞这天举行大巡游外,每逢单数年的农历八月某日,还要为妈祖重新开光、做斋、出游。村人入伙,要请妈祖前往住一晚。

吴川梅菉漳洲街:漳洲街的天后宫始建于明代,后在清末与改革开放后重修。每年农历廿三,人们为妈祖烧香求福,组织舞狮队、飘色队、体育队、仪仗队上街游行,还请来粤剧团和歌舞团助兴,一连几晚在文化体育中心唱大戏和举行音乐会。

妈祖庆诞总是人山人海

为什么湛江农村对妈祖的诞辰如此重视?原来跟祖先的来历有关。南宋末年,随着福建人进入广东,妈祖信仰在粤地流传,妈祖庙宇在沿海地区及海岛陆续兴建。据族谱记载,七成以上的湛江人祖先来自福建莆田,甚至有“湛江人的根在莆田”的说法。众多莆田籍人士到湛江定居,妈祖林默娘的籍贯就是福建莆田,因此,妈祖其实是闽人迁徙而带来供奉的海神。

据《湛江市志》记载,宋景炎二年(1277年),受元兵追击的南宋军队约20万人,加上10万多百姓从莆田、福州、潮州等沿海岸线相继逃到广东南部,后散居于雷州半岛及北部的一些地区。湛江的雷州话,民间又称黎话,跟潮汕话一样,属于闽南语系。更确切地说,雷州话的祖宗话是古代闽语的莆田话。到了明代,随着闽潮移民的增多,则形成了当地的语言。湛江地区流行的雷州歌,也是这种闽方言。在赤坎,至今还有福建街、福建村、福建河等地名,都是当年福建人南迁的历史遗迹。

正因为湛江人祖先的迁徙历史,才使得后人对妈祖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的诞辰特别重视,这是祖上代代相传、不可割舍的精神遗产。通过对妈祖的敬拜,让湛江人知道自己的来处,不忘祖先的艰辛,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形成了促进社会发展的凝聚力与社会文明的亲和力。

不过,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往年人山人海的妈祖圣诞庆祝活动不能进行了。为了表达对妈祖的敬意,有些村只在凌晨派代表分散祭拜妈祖,至于那些热闹的年例庆祝活动则一律取消。这样的安排,相信妈祖也能够理解,毕竟妈祖宅心仁厚,群众的健康是她最在意的。希望妈祖保佑疫情尽快过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保佑大家明年再聚!

湛江农村三月廿三的妈祖诞辰庆祝活动,你们村在疫情当下是怎样进行的?关于湛江的妈祖崇拜,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