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菩萨抽签免费100签 菩萨抽签算命

菩萨抽签免费100签 菩萨抽签算命

本文目录一览:

占卜预测:恭迎观世音菩萨,赠灵签一支,心诚则灵

占卜预测:观世音菩萨显灵,请取一支签,心诚则灵

在五台山求签,老和尚:一生顺遂大吉,主席听后笑着摇头

贵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可谓是久负盛名。

这里既是文殊菩萨道场的坐落之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改编为八路军后,开辟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的中心。

1948年冬天,五台山迎来了极为特殊的客人——行军途中暴雪封路,毛主席来到了五台山。

此番到访,虽然只是一次临时安排,但却不影响期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轶事。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毛主席在途经大殿时,抽中了一支印有“上上大吉”的竹签。

老和尚见状直言,毛主席一生都会顺遂大吉,闻听此言毛主席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风雪交加夜宿五台山

1948年3月,毛主席率中央机关离开陕北,浩浩荡荡朝着位于河北平山的西柏坡地区进发。

次月9日傍晚,因暴雪封路,一行人只得暂时休憩于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

望着眼前这座素有“佛教圣地”之称的五台山,毛主席饶有兴致地问道,在我们中间有没有信佛的同志?

随行干事李生密不假思索地答道:“主席,只有和尚喇嘛才信佛爷,我们不信。”

听到这样的回答,毛主席语重心长又不失风趣地回应道:“只有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佛爷。”

话毕,毛主席若有所思地在想着些什么,而他的目光深邃且坚定。

毛主席许是想起了,他在1938年对陕北公学毕业班讲话的最后一句:“从建立山西的五台山,到建立全国的五台山,争取最后的胜利。”

又或者是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文七妹,幼年时母亲为了祈求佛祖保佑儿子平安健康,时常带着他去寺庙之中烧香求签。

因此,毛主席虽是坚定的“无鬼神论者”,却也对佛教文化颇感兴趣。

大概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倘若不是暴雪封路,毛主席一行人就会,途径五台山地区但不停留,直达西柏坡。

如今恰逢风雪肆虐不止,一行人商讨后一致决定,在五台山借宿一晚。

待到于方丈院下榻之后,老方丈听闻有贵客到寺,便脚步匆匆地来到毛主席房间拜访。

当他无意中看到,在毛主席的书案上有一卷翻开的经书,老方丈很惊讶,误以为毛主席也信奉佛教。

老方丈双手合十深施一礼:“打搅贵人休息贫僧心中难安,敢问贵人方才是在研读经书吗?”

毛主席谦逊地答道:“突然叨扰是我们打搅了佛门清净,贵人不敢当,我只是随便看看。”

三言两语之间,既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重,同时又表明了自己坚定的“无神论者”的立场。

毛主席谈笑间,就让眼前的老方丈倍感高深莫测。

此后,在老方丈的盛情邀请下,毛主席与其一同品尝了寺中的素斋,席间毛主席还主动提到了鲁智深和杨五郎剃度出家的故事。

对佛教历史的侃侃而谈,更是让老方丈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翌日清晨,在周恩来总理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兴致勃勃地开始游览参观台怀镇里的寺院。

当来到院落东门处时,墙上的一副对联,很快就吸引到了毛主席的注意。

默念着这幅“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的对联,毛主席随口问道,这是谁的墨宝?

一旁的老方丈再施一礼:“幸得贵人谬赞,这副对联正是老衲所写。”

毛主席沉思片刻说道:“这副对联要多多宣传才是,人不能只从慈悲放生的立场出发,但也应该知道三春鸟捕捉害虫,是保护农作物和树木的益鸟。”

这番以小见大的言论让众人深以为然,大家都暗暗点了点头。

身为心系天下的领袖,毛主席无时不刻都在以人民的角度为出发点考虑问题,这番境界和格局若不是伟人又能是什么呢。

穿过塔院寺来到十方堂,有几个僧人正在有条不紊整理着一批残缺的经书。

毛主席踱步来到一名僧人面前轻声问道:“这些内含大智慧的经书,被毁掉是否可惜?”

僧人低头答道:“有生之物,有生就有灭;有形之物,有好就有坏。”

毛主席笑言:“那你说打倒了是可惜还是不可惜呢?”

这小僧人显然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时语塞支支吾吾说不上话。

毛主席倒也不介怀,只是淡淡地留下一句“佛法讲理想境界,解决现实问题”后,就踏出了十方堂。

闲庭信步抽中吉祥签

行至不远处,毛主席看到有几尊残缺的佛像立于堂内,有些少了手臂,有些躯干受损,甚至还有不见头颅的两尊佛像被放在一旁。

毛主席心生疑惑,便开口问道其中缘由。

老方丈不无痛心地说道,这一切都是日寇犯下的累累罪行。

听到这样的答复毛主席很是生气,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陡然升起,屋子里的温度好像都降低了不少。

略微沉吟过后,毛主席关切地问候起了寺院的修缮工作和寺中僧侣的生活情况,同时还不忘指示几位陪同的地方干部,一定要加快对寺院的修复和管理,以及日常保护工作。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毛主席这才微微颔首,离开了这处存放佛像的房间。

刚走不远,又看到了一尊胸前被挖出一个大洞的菩萨雕像,而这一幕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发现毛主席驻足停留在菩萨像前,身旁的地方干部上前答话解释:原来这是附近的农民以为菩萨像内藏有黄金,这才挖开雕像来寻找,最后自然也是没能从中找到黄金罢了。

紧接着随行人员又提到一件趣事,寺院附近有一座供奉着龙王的庙堂,多年来灯火辉煌而且上香祈祷的乡民,始终络绎不绝,也和这座菩萨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听到这件事情后,毛主席会心一笑,他说因为龙王给人民办好事,所以人民群众才会自发保护,山上的菩萨像脱离了群众的根基,自然得不到衷心的认可拥戴。

大家纷纷点头以示赞同,毛主席又接着说道,这对我们的干部也是一种警醒,实心实意去为群众办事,大家就会爱护你,反之则就会被广大人民挖心掏肺呐。

待到进入弥勒殿,毛主席和周总理在殿内,大谈佛家奥义,这让一旁的老方丈感到高深莫测,连声说着佩服二字。

而毛主席,则是转头认真地给他讲起了人的崇高理想。

若从献身精神这一点来谈,人和佛教确实有着相同之处。

但二者本质上的区别,在于人讲的是现实社会,要让全中国的人都能真正过上自由平等且富足的生活。

而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言论,更是刷新了老方丈对的认知程度。

所以,当毛主席问起我们能否赢得最终的胜利之时,老方丈不假思索的高呼道:“能!一定能!定然是没错的!”

能将佛教思想根深蒂固的佛门中人说服,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毛主席,却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的正确性和奉献精神。

众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大殿门前。

老方丈这时开口说道:“贵人既已到大殿,不如进殿看看,佛门之地对于贵人这样的客人,称得上是可遇而不可求。”

老方丈如此盛情,自然是不好拒绝的,毛主席和周总理简单交流了几句,便一同踏入了大殿中。

这时,正好看到了一名老僧正襟危坐,在为前来礼佛的香客解签。

看到气度不凡的二人来到殿内,老僧双手合十施礼说道:“来客既是有缘人,敢问施主拆字还是求签?”

毛主席侧身回礼,还未开言,身旁的随行家属,就拿起竹筒摇了摇,筛出了一根签。

毛主席扫视一眼,见签上赫然写着“上上大吉”四个字,见状毛主席微微一笑,随即将竹签交到了周总理和任弼时的手中,二人看过后便将签子交还给了老僧。

看过签上内容后老僧凝视着毛主席,一字一句地说道:“施主此行平安无事,一生上上大吉。”

听到老僧这样的言论,毛主席并未立刻答话,只是友善地笑了笑,随后摇了摇头。

待到老僧说完,这支上上签中的内在乾坤,毛主席这才不徐不疾地说道:“求签打卦纯属游戏,人从来都不信天命。”

也许是这支吉签,勾起了关于往事的回忆,毛主席很是感慨地喃喃自语:几十年道路艰辛无比,我不但被敌人辱骂,还在党内被同志们孤立、误解,甚至被开除过党籍——又何谈一生大吉。

听到毛主席这样说,一旁的周总理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对于毛主席的经历他是最熟悉的人,这些年来风风雨雨,肩负着重任的毛主席无处可说,可作为老搭档又怎会不知其中辛酸。

想起夜宿五台山那夜的一幕,毛主席接着回忆道:“来这里的时候暴雪封山,道路上的冰冻得和石头一样坚硬,要不是司机的技术好,恐怕早就滑到悬崖下面去咯。”

如此看来,毛主席的一生确实谈不到上上大吉,反而是遭受了太多的磨难和考验。

而这支吉签,更像是一种美好的希冀,是对毛主席的祝福,也是对未来中国的祝福。

鞠躬尽瘁造福中国人

离开大殿后,战士们已经开始有序集合,毛主席一行也和当地干部及寺中方丈等人,依次告别。

步行离开塔院寺之后,众人便乘坐吉普车驶离五台山,继续向着西柏坡进发。

待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工作繁忙的毛主席,始终没能抽出时间重新回到五台山。

但是,他当年在五台山提出的保护寺庙的指示,和我党的宗教政策,却对宗教的存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佛教圣地的五台山,历经此后多年间的发展,不仅真正做到了将佛教一脉,发扬光大,还有效带动起了,其他宗教的发展乃至旅游业的兴起。

如今的五台山可谓是风光无限,残破的经书和破败的佛像,早已不复存在。

而在当地所建立的爱国主义纪念馆中,还依然可以看到当年伟人的那份风采。

时至今日,经常有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而在五台山僧侣中代代相传的故事,不是佛祖也不是菩萨,而是关于一代伟人毛主席的种种传说。

斗胆站在毛主席的角度出发,他从未想过让自己成为中国的符号,对他而言这虚名并不重要。

他所惦念和牵挂的,一直都是亿万同胞和饱受苦难的劳苦大众。

但时间虽然不语,却从来不会说谎,作为中国当之无愧的伟人和中华民族永远的领袖,毛主席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在人民心中,早已是超越宗教信仰一般的存在。

落笔至此,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闯入脑海——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这寥寥数语的背后,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革命先辈怎样的付出和牺牲,思之又怎会不令人动容。

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远远不足以概括毛主席所做出的贡献,对于这样的伟人和领袖,任何的尊敬和缅怀都不会过分,他的功绩值得所有国人永远铭记。

至于那支“上上大吉”的吉签,也许还未走出大殿,毛主席就已将其深埋在了心底。

我们相信,如果当时毛主席可以选择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将这支大吉之签的福泽撒向华夏大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从毛主席气势磅礴的词中,不难看出他那份洒脱和豪迈。

有着超凡于世的境界和格局,这样的人,又怎会真的心系于一支寺庙之中的竹签。

无意去过分解读佛教的思想,但“包罗万象”这四个字,其实用在毛主席的身上更为贴切。

在毛主席的胸襟里承载着的,何止是一尊佛,那是中华民族的万里河山。

能在惊涛骇浪中,始终面不改色立于旋涡中心的人,总是被称之为侠之大者。

我想之于毛主席而言,并不是用侠来形容,而是毛主席定义了何为真正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参考文献:

党史博采杂志

决策与信息杂志——总第2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