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看透人心的技巧有哪些 看透人心的技巧句子

看透人心的技巧有哪些 看透人心的技巧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看不准人、看不懂人?心理学大师阿德勒3招教你看透人心

恋爱2年,没想到恋人突然背叛我;工作3年,没想到同事突然背刺我;交友5年,没想到朋友居然欺骗我。识人不清带来太多伤害,《理解人性》是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代表作,以真人案例分析为基础,展示阿德勒心理分析的方法, 解答生活、工作、婚恋中所有关于看不准“人”和看不懂“人”的困惑,以期帮助读者能更准确地看人识人,从而理解甚至预判一个人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作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洞察一个人的本性:一看人生目的,理解其说话做事的逻辑;二看成长环境,明白其追求人生目的的根源与决心;三看生活风格,预判其为了达成目的将会如何行动。

一位年轻的女士来看医生,抱怨自己无法克制对生活的不满。她试图把不满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处境,她整天被要求完成各种各样繁杂的工作。从外表上,我们能看出来她是一个急性子,眼珠子不安地转动。她抱怨道,每当准备出门或面临某项任务时,自己总是会感到非常不安。我们从她周围人那里得知,她对一切都非常认真,在工作的负担下似乎要崩溃了。我们对这位女士的大概印象是:她把一切都看得很重要。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特征。她身边的一个人告诉我们,她“总是小题大做”。

案例中的女士把一切都看得特别严重或特别重要。在研究这种倾向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行为在一个群体或在一段婚姻中意味着什么?我们肯定会觉得这种倾向就像是对周围人的呼吁:不要再给我制造更多的负担,因为我已经无法处理亟须完成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够了解这位女士,必须让她讲述更多的事情。在此类研究中我们必须十分谨慎,不能带有任何傲慢,否则会立刻引起患者的斗争态度,应当采用猜测的口吻小心询问。在交谈中,这位女士的性格和行为暗示她想要得到另外一个人的理解,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她的丈夫。她不能承受更多的负担,她要求他人小心地、温柔地对待自己。我们逐渐能够理解并猜想,这一切肯定从过去的某个时刻就开始了,并得到了正向反馈。

我们明白了这位患者的心理活动。她试图用相对无害的方法获得一定的优势,避免任何指责,总是要求他人温柔地对待自己。这种行为还隐含了其他深意。她呼吁其他人温柔地对待她,最终寻求超越他人,这样的呼吁永无止境。

如果往前追溯这位患者的人生,我们会了解到,她在学校里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时会十分惊慌,迫使老师温柔地对待她。对此,她做了以下说明:她是家里三个孩子中年纪最大的,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她总是和弟弟竞争。家人始终偏爱弟弟,这让她特别生气。家人一直十分关心弟弟的学习成绩。她起初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成绩优异却遭到家人的冷漠对待。她几乎无法忍受这一切,并且反复思考,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家人有着不公平的标准。

我们已经了解,这位女士追求平等,她从童年开始肯定就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并寻求补偿。在学校里,她变成了差生,试图通过糟糕的成绩“超过”弟弟—— 不是更高的道德意义上的“超过”,而是孩子眼中的“超过”。这是为了强烈地吸引父母的注意。但父母根本不关心她糟糕的学习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再次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她突然又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但现在,她最小的妹妹以特殊的方式吸引了父母的注意。妹妹成绩很差,但母亲像关心弟弟一样关心妹妹,一个明显的原因是:我们的患者只是学科成绩十分糟糕,而妹妹则是品行糟糕。妹妹以这种方式更为成功地把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因为与糟糕的成绩相比,糟糕的品行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影响。这种情况更为紧急,迫使父母更加关心妹妹。

我们的患者追求平等的斗争暂时地失败了。我们可以确定,斗争的失败永远不会导致斗争的停止,没有人忍受得了失败的处境。自那以后,总是出现新的刺激让她投入新的努力,这些都在塑造她的性格特征。我们现在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小题大做”、匆忙以及追求受到他人的压迫和负担过重的现象。

通过联结这位患者心理生活的两个点,我们得到了她的心理活动轨迹,揭示了其生活风格,获得了对她的整体印象,因此我们能够做出如下总结:我们面对的这个人追求用柔和的手段获得优越感。

50条识人术,教你如何看透人心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口才很好,却往往言不由衷;有些人表面沉闷,却往往有一颗真挚的心。那么,如何才能看透一个人的内心呢?下面就给大家分享35条高人说给我听的识人术,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一个人。

1、仰面女人心气高,矮小女人爱撒娇。

2、喜欢说自己老公没用的女人,嫉妒心通常很强。这类女性往往对伴侣的成就和优点感到不安,显示出强烈的嫉妒心。

3、一个男生要减肥,通常是因为有喜欢的人了。这条定律可能适用于99%男性,当他们想要减肥时,通常是因为他们有了喜欢的女孩或想要展现自己的形象。

4、身材好的人,大多也自律。

5、会赚钱的人,就算外表再傻,也不要信,会赚钱的就没有傻子。

6、漂亮和丑的女孩都好追,中等女孩事最多。

7、干活要找瘦的,瘦的人干活麻溜。

8、当女生没拒绝你的肢体接触。在她心里,完全接受你。

9、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游戏的人,一般比较自私,在他身上很难占到便宜。

10、特别潇洒又不合群的人,多半是个湖,因为不合群而不自在的人,多半是社会小白。

11、找女朋友先看嘴巴,嘴巴越大越好。

12、刚认识的人向你借钱,千万别借,八成是他已经把身边人的钱都借完了。

13、求人办事,别人答应的越爽快,越不会帮你办,真正帮你办的人,都会想一下再答应。

14、喜欢倒扣手机的人,手机里的东西是对你保密。

15、总是盯着你穿着的人,大部分是势利眼,善于社交,见人下菜。

16、嫁人,看婆婆;娶妻,看丈母娘。

17、如果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他还钱时候的模样,往往最能体现。

18、对自己严格的人,往往对别人也挑剔。

19、喜欢吹牛的人,都没啥本事,有本事的人都很低调。

20、喜欢和人争辩的人,生活中也是个话痨。

21、骗过你一次的人,他还会继续骗你第二次、第三次。

22、人品好的人,却不招大多数人喜欢。

23、如果一个人总是炫耀他之前的荣誉成就,大概率他现在过得不太好。

24、把丑话说前头的,一般都值得信任。

25、许久不联系的人,突然和你联络感情,要么是为了借钱,要么是有求于你。

26、喜欢美食的人,性格单纯,容易满足。

27、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说明朋友圈里面已经没有他在意的人。

28、说话时小动作频繁的人,内心都缺乏自信心。

29、老实的人通常干活最多一个,但功劳却往往最少。

30、喜欢跷二郎腿的人,办事能力强。

31、不合群的人,要么是自卑、要么有过人之处。

32、喜欢双手交叉放胸前的人,比较爱追求个人利益。

33、喜欢双手放背后的人,通常责任心较强。

34、找对象要找看得顺眼的,因为你要看几十年。

35、老实的人通常干活最多一个,但功劳却往往最少。

36、当一群人在发笑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默默的看向自己感兴趣的那个人。

37、朋友圈里越晒什么,就越缺什么。

38、有钱人,在你面前哭穷,是在告诉你别借他的钱。

40、从小就被灌输家里穷,别惹事,花钱要谨慎,赚钱不容易。这样的孩子大多数自卑,且容易焦虑。

41、越是沉默的人,内心越是不简单。

42、开口就说我有一个朋友,他怎么怎么样很厉害,这种人往往单纯也没啥真本事。

43、一个人能够快速的走近你,同样也会快速的远离你。

44、不喜欢麻烦别人,同样也不喜欢别人麻烦自己。

45、总说自己迷茫的人,不是真的迷茫,而是因为懒,不愿意看书,不愿意早起,害怕付出努力,更不愿意尝试,清醒地看着自己堕落。

46、看一个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对失败及被人出卖。

47、看两个人的关系,要看发生意外时,另一方的紧张程度。

48、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也不是一般的人。

49、很少跟人争辩,只是默默的去努力,这个人一定很优秀。

50、很少说没用的话,很少做没用的事,从不跟小人打交道,这人才是高手。

商业识人术:如何一眼看穿人心?三个潜规则让你分分钟洞察人性

为啥你总是看错人?为啥有些人一眼就能看穿陌生人的本性?

说句扎心的,普通人的人生悲剧,往往是从看错一个人开始。

看错另一半,导致婚姻失败;看错合伙人,导致事业失败。

失败以后,你还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跟他认识了那么多年,居然没发现他是这样一个狗东西。

请注意,很多时候看穿一个人跟交往时间没啥必然关系。你有没有发现:父母帮你选的对象,你不一定会喜欢,但确实很适合过日子。

而你看好的那个人呢,很可能就是个人渣。

照理说,你跟你对象朝夕相处,肯定比你父母更能看穿他;可为啥你总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原因就是:人都会伪装,你又不知道如何刺破他的伪装。

伪装是人的生存本能,从原始狩猎时始,只有最会伪装的猎手,才能捕捉到猎物活下来。

现在的生存环境比原始时代可复杂多了,所以,人会伪装的更复杂,你就更难看穿他了。

而且,你看穿人的手段,还停留在原始时代:先翻翻对方的朋友圈,然后留意他的言行举止和待人接物的小细节。

最后再根据这些细节,推论出一个人的性格。比如抖腿的男生比较自私,朋友圈越炫耀啥,证明这个人越缺啥。

其实这些纯属扯淡!

因为这些外在的东西,都是对方刻意包装出来的,是他想让你看到的那个他,而不是这个人的本相。

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现代人伪装久了,连自己都骗,他可能都搞不清楚自己是谁。

别说别人了,现在暂停三秒,问问你自己: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估计你都不敢肯定回答。

这就是人最神奇的地方,如果把大脑一分为二,一个大脑活得糊里糊涂,另一个大脑专门编造理由,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好让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摆烂或者躺平。

比如,明明是你没本事赚钱,却总说大环境不好。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有点绝望,他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我该咋看穿他呢?

恰恰相反,每一个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地方,才是他的本来面具。也正是因为不了解,伪装就一定会露馅,露馅的时候,就是他的真我时刻。

所以,快速看穿一个人,不是花时间了解他,而是快速找到真我时刻。具体需要三步:观察、刺破和印证。

咱们先说观察。

观察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夸。在他周围人面前夸他,在他面前夸周围人。然后看他反应,注意,不是听他嘴上说啥,而是感受他微妙的情绪变化。

一般情况下,你向任何人打听另一个人的情况,大家要么考虑面子,要么觉得没必要得罪人,大概率不会跟你说真话。

就算是真话,也会添油加醋。

但是厌恶一个人是藏不住的,尤其是你还当着他的面前夸一个他讨厌的人,这比揍他一顿都让他难受,所以绝对会有情绪波动。

比如,你打算跟一个人合作,于是跑去对方公司问员工:你觉得你老板咋样,员工会跟你说真话吗?

肯定不会。

但你换个思路,拉着员工去喝酒,在酒桌上,一个劲儿的猛夸他老板。这个时候,员工会有两种反应,第一种是坦然接受,说明老板就是你夸的那样;第二种欲言又止,是不是就说明了,这个人可能表里不一,在外面吹的和公司实际情况差很多。

然后,你在他面前夸他周围人,看他的反应。

在这里,说个扎心的事实,现实生活中,那些你看不上的人,当成是仇人的人,恰恰是跟你是最像的,你俩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

因为,只有段位相近的人,才会互相嫌弃,互相拆台,这是典型的螃蟹效应。高段位的人看低段位的人,要么是怜悯,要么无视,绝对不会有身份对等的嫌弃。

你会瞧不起一只狗吗?不会,你根本不会把狗放在眼里,只有狗才会去咬狗。

所以,一个人老是提谁,大概率两人的情况也最接近。

另外,在他面前夸周围人,也是为了看出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映射。因为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外面。换句话说,你对世界的看法,就是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最典型的就是苏轼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像啥,佛印说,我看你像佛。佛印反问苏轼,你看我像啥,苏轼说,我看你像屎。

苏轼以为自己占了便宜,跑回家给苏小妹炫耀。苏小妹无奈的说;佛印心中有佛,看谁都是佛,你心中有屎,看谁都是一坨屎。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所以,你在他面前,使劲夸别人,看看他的反应,绝对一试一个准。

比如,提到他朋友娶了个好媳妇,他如果露出羡慕的情绪。要么他婚姻不好,渴望美满婚姻;要么他爱好攀龙附凤,骨子里喜欢走捷径。

这一圈夸下来,你就会对这个人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但因为他对你的防备心很重,所以,最多只是初步印象。

再想深入了解,就需要第二步:刺破,来撕开他的心理防线。

这一步至关重要,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因为人的防备心极重,如果不能一击命中,后面等他反应过来,就很难再刺进去了。

所以,在刺破之前要有准备工作。

首先是了解他的过去,因为任何人现在的行为,一定受他成长环境的影响。

比如,有从政经历的商人,在酒桌上会非常在意座次,又会下意识的,让到场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工程出身的老板,也会在意场面,但江湖气明显更重;

海归的,完全是另一个样,甚至不会跟你喝酒,吃饭偏重情调和氛围。

这些都是普遍经历,只是塑造人的底层性格,但真正影响人的其实是特殊经历。

说个极端案例,我有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遇到过一个神奇的客户。

这个客户有严重的焦虑障碍,作为心理医生当然要了解患者的过往经历。

我朋友问了好多次患者的童年经历。

患者一直重复,我父母很爱我,90年去广东打工,都把我带着呢。

我朋友以为是真的,结果,有次患者突然说,他之前说谎了,他父母其实并不爱他,他讲的那些都是他自己编出来的。

这个人焦虑的根源,就是因为他童年的情感缺失,导致每次遇到危难时刻,都找不到背后支撑的力量,没有安全感。

所以,你只有清楚他的过去,才能对他的性格有清晰地把握。

但这还不够,经历只代表过去,你还要知道他的未来。

了解未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了解他的偶像,因为偶像就是崇拜者心目中最美好的未来。

如果是做生意的,偶像就是他的对标企业。

比如,这个人虽然做的是传统生意,开工厂的,但偶像企业却是微商,说明她骨子里喜欢走快模式,开工厂只是情势所逼。

再比如,这个人虽然嘴上说要成为第二个马云,但对标的企业却是那种安稳型的生意,说明他这个人风险厌恶。

了解完过去和未来,就要给这个人下一个定义,然后准备下一次见面说的第一句话。

为啥是见面第一句话呢?

因为通常情况,大家默认刚见面不谈正事,先寒暄几句,氛围和心态都会很轻松。而你一上来,就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出其不意,对方没有防备,往往会靠本能回答。

比如,我之前成交的一个客户,老板是做传统生意的,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应该先了解人家的产品。

因为传统老板,都是产品思维,喜欢谈产品,你如果对产品都不懂,很难走进这个人的内心。

但我通过调查,发现这个老板过去主要做关系型生意,偶像企业又是微商那一类的公司。

所以,我料定,他对产品不感冒,更看重模式创新。

所以,我俩第一次见面,我第一句话就是,张总,你打算做模式,还是做产品?

他明显愣住了,然后就把他的想法和盘托出。我都能拿捏他的想法,成交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换到其他场合也一样,比如蔡康永当年采访成龙,开口就问了一句话,拍电影累不累,成龙多硬的汉子啊,顿时情绪崩溃,现场哭了10几分钟。

话虽然很简单,但背后却是基于对这个人过去和未来的拿捏,做出的精准预判,然后用一句话刺破一个人的心理防线。

刺破以后干啥呢?

就需要第三步,印证。印证这个人,真的一面是啥,假的一面又是啥。

要知道,人不止一张人格面具,人性就像一条河流,时而清、时而浊、时而冰凉、时而温暖。

杀人犯也有可能是个好爸爸,好爸爸也有可能是生意场上的混蛋。

我们要长期合作的人,最重要的品质,不是能力强,而是稳定,不单单是能力和情绪稳定,更重要的是人格稳定。

人格有点虚无缥缈,但人的欲望和嗜好是藏不住的。

看一个人的人格稳定,就是看他的欲望和嗜好统不统一。

一般来说,越统一的人,越稳定,坦诚度越高;越不统一的人,稳定性越差,越虚假。

比如,这个人明明嗜好是钓鱼、赏花,但你跟他接触后,发现他的欲望是金钱、美女、权利,说明这个人内心很挣扎,不管他表面,表现得多么闲情逸致,淡泊名利,但骨子里一定渴望捷径和爱慕虚荣。

这种人是靠不住的,嘴上说的再好,关键时刻也会为了利益出卖你。因为欲望压抑的越久,爆发的就会越猛,他就是个定时炸弹,你会愿意把一颗定时炸弹留在身边吗?

换个角度,如果这个人的嗜好是洗脚按摩,欲望也是多赚钱好好享受,那他绝对是可以长期合作的对象。

因为她知道自己要啥,对自己也有清晰的定位,更知道自己斤斤计较,知道自己成不了圣人,干脆做个快乐的俗人。

更重要的是,他愿意把自己最真实的欲望坦露出来,跟这种人合作,他可能会有小人的地方,毕竟他要赚钱享受,但可控可防,而且他知道该做啥事,不该做啥事,聪明懂事。

我一直都认为,真小人比伪君子更靠谱,聪明的坏人比愚蠢的好人强一万倍。

总之,如果这个人的欲望和嗜好统一,那就看他最真实的地方,你能不能接受,也就是你能承受的下线;如果不统一,找到他拧巴的地方,就能看到真实的那个他,不过他的真实面目往往会让你很失望。

最后,多说几句。

虽然,大家都知道“看错一人误终生”。

但其实有的时候,也不是看不穿,而是不愿意看穿,或者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来说去,人最难看穿的还是自己,多数情况,不是别人骗你,是你自己骗自己。

所以呀,做个清醒的人吧:真诚地对待自己,聪明地看懂别人。

毕竟,一辈子都无法读懂人心的人,跟半秒钟就能看穿人性的人,注定拥有皆然不同的命运。

看不准人、看不懂人?心理学大师阿德勒3招教你看透人心

恋爱2年,没想到恋人突然背叛我;工作3年,没想到同事突然背刺我;交友5年,没想到朋友居然欺骗我。识人不清带来太多伤害,《理解人性》是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代表作,以真人案例分析为基础,展示阿德勒心理分析的方法, 解答生活、工作、婚恋中所有关于看不准“人”和看不懂“人”的困惑,以期帮助读者能更准确地看人识人,从而理解甚至预判一个人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作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洞察一个人的本性:一看人生目的,理解其说话做事的逻辑;二看成长环境,明白其追求人生目的的根源与决心;三看生活风格,预判其为了达成目的将会如何行动。

一位年轻的女士来看医生,抱怨自己无法克制对生活的不满。她试图把不满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处境,她整天被要求完成各种各样繁杂的工作。从外表上,我们能看出来她是一个急性子,眼珠子不安地转动。她抱怨道,每当准备出门或面临某项任务时,自己总是会感到非常不安。我们从她周围人那里得知,她对一切都非常认真,在工作的负担下似乎要崩溃了。我们对这位女士的大概印象是:她把一切都看得很重要。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特征。她身边的一个人告诉我们,她“总是小题大做”。

案例中的女士把一切都看得特别严重或特别重要。在研究这种倾向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行为在一个群体或在一段婚姻中意味着什么?我们肯定会觉得这种倾向就像是对周围人的呼吁:不要再给我制造更多的负担,因为我已经无法处理亟须完成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够了解这位女士,必须让她讲述更多的事情。在此类研究中我们必须十分谨慎,不能带有任何傲慢,否则会立刻引起患者的斗争态度,应当采用猜测的口吻小心询问。在交谈中,这位女士的性格和行为暗示她想要得到另外一个人的理解,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她的丈夫。她不能承受更多的负担,她要求他人小心地、温柔地对待自己。我们逐渐能够理解并猜想,这一切肯定从过去的某个时刻就开始了,并得到了正向反馈。

我们明白了这位患者的心理活动。她试图用相对无害的方法获得一定的优势,避免任何指责,总是要求他人温柔地对待自己。这种行为还隐含了其他深意。她呼吁其他人温柔地对待她,最终寻求超越他人,这样的呼吁永无止境。

如果往前追溯这位患者的人生,我们会了解到,她在学校里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时会十分惊慌,迫使老师温柔地对待她。对此,她做了以下说明:她是家里三个孩子中年纪最大的,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她总是和弟弟竞争。家人始终偏爱弟弟,这让她特别生气。家人一直十分关心弟弟的学习成绩。她起初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成绩优异却遭到家人的冷漠对待。她几乎无法忍受这一切,并且反复思考,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家人有着不公平的标准。

我们已经了解,这位女士追求平等,她从童年开始肯定就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并寻求补偿。在学校里,她变成了差生,试图通过糟糕的成绩“超过”弟弟—— 不是更高的道德意义上的“超过”,而是孩子眼中的“超过”。这是为了强烈地吸引父母的注意。但父母根本不关心她糟糕的学习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再次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她突然又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但现在,她最小的妹妹以特殊的方式吸引了父母的注意。妹妹成绩很差,但母亲像关心弟弟一样关心妹妹,一个明显的原因是:我们的患者只是学科成绩十分糟糕,而妹妹则是品行糟糕。妹妹以这种方式更为成功地把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因为与糟糕的成绩相比,糟糕的品行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影响。这种情况更为紧急,迫使父母更加关心妹妹。

我们的患者追求平等的斗争暂时地失败了。我们可以确定,斗争的失败永远不会导致斗争的停止,没有人忍受得了失败的处境。自那以后,总是出现新的刺激让她投入新的努力,这些都在塑造她的性格特征。我们现在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小题大做”、匆忙以及追求受到他人的压迫和负担过重的现象。

通过联结这位患者心理生活的两个点,我们得到了她的心理活动轨迹,揭示了其生活风格,获得了对她的整体印象,因此我们能够做出如下总结:我们面对的这个人追求用柔和的手段获得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