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假孝顺的经典语录(假孝子句子)

假孝顺的经典语录(假孝子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假孝子:一种特殊的中国式病态自恋

自恋是人类比较古老的一种特征,他不仅是历史上很多英雄的特质,例如凯撒,也在很多当代的名人身上看到这类特征。同时,我们也在不少正在经历痛苦挣扎的普通人身上看到它的影子。

1914年,弗洛伊德在《论自恋:导论》中说到:“从外部世界撤回的力比多转向了自我(ego),并产生了可以称之为自恋的态度。”

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角度定义了自恋并揭示了自恋产生的原因,也让我们明白了,自恋式与自恋相关的神经症、人格障碍甚至是精神的一个病理基础,即:力比多过多地留在了自我那里,而不能导向客体的方向。

健康的自恋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它是信心的基础。但病态的自恋,往往会表现为一种让人讨厌的妄自尊大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在《论自恋:导论》中,弗洛伊德也下一个定义:“我们可以把“原始人”的特征概括为一个方面:妄自尊大。表现为对自己愿望与心理活动能量的高估,思想是全能的,相信语词的魔力,具有对付外部世界的技巧——“魔术”(magic),它好像是这些浮夸的前提的逻辑应用。”

这段话会让我想到了自然层面的原始人的生活处境,那时候我们的祖先(原始人)所面临的处境自然是难以想象的:危机四伏的自然环境,衣不蔽体的生活条件,不能长久的肉体所带来的死亡焦虑和分离之苦。为了面对这样巨大的外部威胁,原始人发展出这样的妄自尊大,以求片刻的心理安慰,在远古的壁画和那些口口相传的古代神话故事里,我们也能看到古代人把自己封为神灵的子嗣,或者自身被伟大的古老力量所祝福的那些想象,这样的“妄自尊大”(过度自恋的表现)对于处于食物链连顶端的古人而言,对于生存环境来说,常常是具有适应性的。

然而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不具有适应性的病态自恋,这样的病态自恋,小到对个人,大到对社会,都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病态自恋相对严重的表现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关于病态自恋人格的特征,我们可以在D-V中找到清楚的判断标准(至少需要符合5条):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10.亲密关系困难,(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

了解了病态自恋的发病基础和判断特征后,我想要详细探讨在我国文化下比较不太容易发现的病态自恋的表现之一,即 —— 假孝子。

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父母,那么这样的孝子是可取的。但由于社会,家庭因素的综合作用力所导致的“假孝子”现象,就跟“当学霸”一样,散发着一股痛苦的味道。

我们常常能在中国文化媒介里看到这样的故事:一个含辛茹苦的母亲,一针一线养大了自己的孩子,孩子长大后进京赶考,考取状元后衣锦还乡,然后接到母亲,从此母子俩或全家过着快乐的天伦生活。

更多的故事,有《白蛇传》里的许士林,或民间常常出现的割肉喂母的故事等等。这样的典故常常被传为佳话,自然也慢慢地变成了中国文化里自古以来的传统。

由于中国社会的乡土特征,对土地的依赖巨大,因土地的束缚而自然而然地发展出重视亲情纽带的文化。历史地看,这种亲情纽带对于提升华夏民族的凝聚力、维持中国文化的本土性具有积极作用。但到了现代,由于城市化加剧,科学进步,以及西方思想的外来,促成了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传统“孝文化”的冲突,无形中也让“假孝子”这种病态自恋的问题成为了一种多发现象。

有一类前来咨询的来访者,常常跟他的咨询师讲诉自己多么多么地独立,多么多么地不需要自己的父母帮助,同时又多么地包容自己的父母的缺点,即便自己的父母曾经给自己伤害很多,自己也依然尽其所能地尽“孝”之本分。

较之另一些把”独立自主“当成家常便饭的来访者,“尽孝者”常常营造出一股强烈牺牲感的悲壮氛围。 因为他们自身过得并不好,甚至因跟父母的关系引起了大量内耗,以及躯体化的疾病。

但是当你对他们的“尽孝”稍许表现出一点苛刻地质疑时,要是他们自我觉察不深,温柔一点的会予以否认,严厉一些的则会勃然大怒地攻击你。

似乎这种悲壮是必须的,似乎,如果不以这种悲壮地方式活着是不可能的,他们似乎也特别需要你认可他们的自虐式的牺牲精神。但是往往在这类“孝子”身上,我们不仅会感受到一种原发性的自恋,也会体验到一种绝望,而绝望背后还有愤怒和怨气。

从一些极端的社会现象里我们也可以多少感受到这样的愤怒:一边是在老母亲病床前哭哭啼啼的孩子们,走到医生办公室后,却倾向于选择直接放弃治疗或者恢复率更低的保守治疗。仔细再看,这些孩子往往并不贫穷,甚至还有车有房。

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应了那句“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老话,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这许许多多的儿女们,唯独到了这个时候,心里积压多年的怨气,似乎才终于有了可泄之机。

回到更为古老的生活场景里,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这些病态自恋孝子们的发病原因。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样的典型情景。一个孤独的母亲,男人经常不在家里,这个母亲从小也就没什么安全感。内心特别缺乏安全感的人,一定是要抓到什么才能有安全感或可控感,所以当她有了丈夫,她便试图抓住,其结果是这位丈夫面对太过于窒息的婚姻关系而选择逃走。于是这个女人,只能抓住自己的孩子。幼小的孩子无力反抗母亲的控制,而这种无形的控制往往又被社会道德粉饰成“无私的母爱”、“母子连心”,或者说成“孩子还小需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故而孩子成为受控者,这是自恋的养育性前提。

这种起于出生的“母婴依恋”,在孩子比较小,确实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是必须的。存在于母婴之间的控制,是一种相互依存的“控与受控”的关系,它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主观上的全能错觉,即“我是母亲的全部,而母亲也全部地属于我”。

与这种全能想象相对应的,则是孩子的能力的缺乏,自我(ego)功能全部地有养育者——母亲——作为欲望的唯一满足物来承担。这种状态的孩子,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是ta与母亲的关系。用精神分析的话说,这种关系是共生性的、自恋性想象关系。

但当孩子过了一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功能需要发展的时候,这种由不稳定的早期人格状态所不断激活的”母爱“和“共生”就会成为人格成长的巨大阻碍,它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吞噬感,孩子也曾试图抵抗、挣扎。这种抵抗或挣扎的本质,是生命朝向独立自由的向往。

但当孩子发现自己无力抵抗无力挣扎时,或者发现外部世界“十分可怕”而不敢向独立自由迈出关键的那一步时,为了生存下去,作为长不大的孩子的个体,ta会把更多的力比多(能量)留在自己身上,并发展出一种“假我”(假自体),通过认同母亲的这种“伟大”而换取自己的心安理得,或者以此换来母亲情绪的平息。

这种“假我”保护这个孩子在“现实的挫折”和“原生的捆绑”双重约束中存留下来,以便日后终于可以慢慢地长大。而母亲也真的就把这个“假我”当成了好孩子,日积月累下来,咱们这个好孩子,也就真的把自己的“假我”当成了真的一样。

前面我提到,由于大部分力比多能量都留到了自己身上,于是这个人就容易表现出病态自恋的特点。ta似乎也忘记了这些悲壮的牺牲,以及隐藏在那些孝心背后的对母亲恐惧。要是有一天这一切恐惧的源头——母亲垂垂老矣,在病床上奄奄一息行将就木的时候,他又靠什么去继续充当这个永久的“孝子”呢?!

2019年4月17日,一位31岁男子违章后被交警拦下,其老父老母竟然跪下哀求交警放过儿子。家人为自己孩子求情其实无可厚非,但其父母说出来的话,却让人不禁唏嘘不已。

“他还是个孩子呀”他们就那样跪在地上,不断地哀求着交警。

这样的故事,让人觉得好笑的同时,我也想问一句,多年之后,这个孩子望着病床前自己的父母,是否能真的也把他们当成需要被善待的幼小生命而真正地去爱呢?

《假孝子》

末期,北京城南住着位财主,家中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两儿子都已娶妻生子,成家立业。闺女也嫁出去了,嫁闺女时,嫁妆赔送得非常丰厚,且不必说当时流行的三转一拧电唱机,高档傢俱席梦思,就是用锡制的小东西(象洗脸盒架啦、插蜡座啦等)用秤称足有十几斤,没过几年老财主死了,老财主一死,俩个儿子争着当家,整天打得鸡飞狗跳墙,搅得举家不安,老太婆看俩儿子过不到一起了,干脆给他们分家吧。

分家这天叫来了本家长辈,先吃分家饭然后分家,家中所有房屋田产,全部现金存款弟兄俩二一添作五各得一半,分到最后剩下一根火通,给老大老二不愿意,给老二老大又不同意,正在为难之际,街上来了位收破烂的,一根火通卖了五分钱,老大要了二分,老二要了二分,剩下这一分怎么办?干脆从墙扔出去算了,谁也别想多要一分钱。

老大分的是老家,忙着则并东西,老二分的是新家,慌着装车往外运,这时妹子说话了,妹子说:“大哥二哥咱家分完了?"俩个哥哥说“分完了",妹子说:“我看还有东西没分呢",俩哥一听还有东西没分,老大马上问:“是现金?"妹说“不是"老二紧接着问:“是存款?"妹说“不是,"哥俩异口问声问:“是什么?"妹子说:“大哥二哥咱家房屋田产现金存款都让你俩分完了,剩下咱老娘怎么办?"妹子一句话把在坐的人问住了,足有一分钟谁也没有啍声,还是老大脑筋来的快,只听老大嘻嘻一笑说道:“妹子是这么回事,以前穷小子们分家都要给老人处间房子,处点粮食让老人孤单单的过,咱们家是祖传孝子怎么能让老人一个人过?没分家是一个家,现在分开了就是两个家了,今天正好是初一,让咱娘在我家,十六到老二家,一替半个月你看怎么样?"老大说的冠冕堂皇,老二表现的慷概激昂,两个媳妇更是信誓旦旦:“一定要把婆母娘当亲娘来俸养",妹子没啥说了,老太婆也把心放肚里了,分家到此结束。

第二天早上,老太婆还没起床,老大和媳妇来到床前,老大满脸堆欢,媳妇更是笑的象咬人一样,只听大儿说道:“娘阿有件事想和你商量商量“,老母问啥事?大儿说:“你看我分的是老房子没老二分的新房好,田地也没老二分的肥沃,老二在城里还做个生意,多少每天都有点收入,我是坐吃山空,以前没分家从一个锅里扚饭,也分不出山高水低,现在分开了我要以后过不好老娘你脸上也无光。"老母问哪怎么办?大儿说:“要想以后我过好日子不受穷,我想现在开始从吃的上俭省俭省",老母问怎么个俭省法?大儿说:“早饭咱不吃白面馍了,换成玉米面饼子你看怎么样?"老母说:“好呀,好长时候没吃玉米面饼子了,现在想想还怪好吃的",大儿说:“你说爱吃玉米面饼子?"老母说爱吃,老大向媳妇道:“听见没有?咱娘就爱吃玉米面饼子,从今往后咱就吃这个了。"

媳妇拿来玉米面,也不放点碱,也不发发面,蒸了一锅饼子比铁都硬,从门口投出去能把院里的狗砸个半死,老太婆七十多岁,口中牙齿也没几颗,咬了一口好长时间也没咽下,到了晚上,老太婆说:“媳妇晚饭咱喝点稀的吧",媳妇说:“好",马上端来一碗也没放点菜,也沒糊点面,原来是一碗清水,老太婆喝了两碗,饱是没饱,夜里起来五六次尽上厕所小解。

第二天该换饭了吧?不换,早上还是硬玉米面饼子,晚饭还是照月亮汤,并且老大按排媳妇这半月不换饭了,老大一家也吃这个吗?不吃,对着老太婆也装腔作势吃一点,背着老太婆就带着老婆孩子上街下馆子了,原来这玉米面饼子是老太婆一人专用的。

第三天老太婆饿得实在不行了,柱着拐棍来到老二家,老二正在家门口,一眼看见老太婆就叫开了:“今天才初几你就来了,你成心想吃穷我是不是?"老太婆说:“你哥不养活我,早饭让我吃硬玉米面饼子,晚饭让我喝清水,我实在饿得不行了才来你家。"二儿子说:“你真不知足,早饭吃硬玉米面饼子顶饥,晚饭喝点清水灌缝,你来我家我分的东西都吃完了,不过我也要养活你,"向院子里的媳妇问道:“媳妇你有钱没有?"媳妇说那还有钱呢早吃完了,"老二道:“看看小的们谁身上有钱,"媳妇说道:“小二孩身上有二分钱,”老二说:“让小二孩上街给他奶奶买二分钱玉米花去。”

在老大家吃硬玉米面饼子,到老二家吃玉米花,老太婆一听,老二家门都没进,含着满眼泪水往闺女家去了。

老太婆好不艰辛来到闺女家,闺女正在院中做针线活,猛抬头见母亲走来,忙放下手中活急扶老母坐下,闺女三天没见母亲,好象母亲生过一场大病,只见母亲双目深陷,两腮内塌,整个人瘦了一圈,两人抱在一起大放悲声,老母说:“你两个哥哥不养活我,我只有来你家了,"闺女说:“他们俩个不养活你我养你,"闺女知道母亲不是生病而是饿的,开始还不敢让她吃硬东西,只给老母做点面条荷鸡蛋,三天后就大鱼大肉吃起来。

就这样老太婆在闺女家住了两个多月,养得白白胖胖,一身精神。这天母女俩坐在一起拉起了闲话,闺女说恨只恨两个哥哥亲生母亲不养活,咱今天想个办法好好整他们一下,老母问:“怎么个整法?"闺女说:“我出嫁时用锡制的很多小东西,锡加热很快就化成水了,咱们把锡放锅里加热,然后在地上挖很多长坑圆坑,把锡水倒到坑里,冷却后装袋里给你围在腰上,当金银珠宝骗骗他们,他们知道你有钱后保准一个比一个孝顺你,这世上二十四孝就要变成二十八孝了,"老母问:“这行吗?"闺女说“行,但你财宝不能离身,如果他们知道这财宝是假的,那你死到街上他们都不会理你。"说罢母女俩就动手,闺女找来锡放锅里,老太婆烧火,待锡化水后倒进挖好的长坑圆坑里,冷后装进袋子里给老太婆围在腰上,又用两条带子挂肩上防下垂,给老太婆买了身新丝绸衣服,给了二十块大洋,用辆马车把老太婆送回家来。

马车在老大家门口停住,大儿媳正在院中喂鸡,一眼看见老太婆惊得张大嘴合不拢来,只见老太婆一身丝绸,满头珠翠,沉沉大度,荣华富贵,在车夫的挽扶下下了车,只听老太婆对车夫道:“你一路上对我不错,车费本该一块大洋,我给你三块,"车夫说:“一块大洋足够了,"老太婆说:“我有的是钱,说给你三块就三块,不要推脱,”说罢伸手往怀里一摸,掏出来有十来个,手一松掉地上七八个,车夫连忙拾起,双手送给老太婆说道:“老太君,您的钱,"老太婆说:“这钱太多了花也花不完,"大儿媳看后简直惊呆了,一阵风从院里跑出来,嘴里叫道:“娘啊您可回来了,我就说去妹子家接您呢,慢点我搀着您,"儿媳一面搀着老太婆往家进,一面直着噪子叫:“孬他爹快来,咱娘回来了!"

老大正在屋里算账,媳妇这一噪子把他叫怔了,心里感觉非常奇怪,以前媳妇不是叫老不死,就是叫老邦菜,今天怎么叫起娘来了?难道太阳从西面出来了?当真透着古怪!老大把账本一合走出屋来,见媳妇扶看位老太君走进家来,揉了揉眼才看清是自己老娘,媳妇向怔着的丈夫叫道:“快扶咱娘到屋里休息。"

老太婆在儿子媳妇挽扶下来到堂屋,儿子连忙搬来太师椅,儿媳赶紧就去沏茶,丈夫向媳妇道:“怎么不放糖?要多放点,"老太婆向儿子道:“你给我找间房子,再上街给我找个丫头,我要一个人过,"老大一听马上给老母跪下说道:“给您找间房子,咱们家那座房不是您盖的,给您找个丫头,您要这儿媳干啥,"老太婆道:“以前我在你家早饭让我吃硬玉米面饼子,晚饭让我喝清水,有你爹在时就怕你们以后不养我,才在你妹子家给我存了一笔财宝,我就是再活一百年也花不完,"儿子说:“吃玉米面饼子那是您说愿意吃的,好啦,从今往后咱不吃这个了,媳妇快去杀鸡给咱娘炖上。"

天还不黑,儿媳就把床铺好让老太婆早点休息,俩人帮老娘脱衣,老母说:“脱衣可以,但我身上的财宝不能离身,”儿子说:“这么多财宝围身上休息不好,"老母说:“你们谁动我财宝我就去老二家,"儿子媳妇道:“不动就不动,"夜里老大俩口起来给老母盖了六七次被,盖被是假,摸老母身上财宝是真,俩人回到自己屋里就说开了,丈夫说:“我摸得长的多,长的可是金条呀,"媳妇说:“我摸得圆的也不少,圆的可是珠宝呀,"丈夫说:“从今往后她吃什么给他做什么,穿什么给她买什么,千万别让她生气,另外和小的们说说谁惹他奶奶生气去了老二家我要谁的命,"媳妇说:“大孬去打牌不在家,二混和三不得了睡着了叫不醒,"丈夫说:“叫不醒挠脚心,"

老太婆在大儿家住了下来,儿子媳妇孙子一个比一个孝顺,谁也不敢惹她生气。有一天老大去城里办事回来见媳妇在院中哭哭啼啼,忙问怎么回事,媳妇说:“咱娘被老二抢走了,”老大一听,火冒三丈,伸手抓起锄头叫道:“走把咱娘再抢回来,"

老大和媳妇气势凶凶来到老二家,只见老二站在大门口,双手拿着两把切菜刀,向老大说道:“我今天可是六亲不认,谁敢进我家门我要谁的命,"老大说:“兄弟你怎么乘我不在家把咱娘抢来了,咱娘在我家可是过得好好的,"老二道:“怎么你叫娘我就不叫娘了,兴你尽孝就不兴我尽孝了?"弟兄俩一吵,邻居都出来劝说了,本家长辈说道:“你们俩个谁也别争,还按分家时的规定一家半个月,"

就这样老太婆在大儿家住半月在二儿家住半月,不管在谁家财宝都不离身,两家人都不敢惹她生气,整日衣食随心,日子过得十分顺心。老大和老大媳妇老二和老二媳妇四人虽然每天变着花样叫老太婆吃,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想让老娘早一天死,因为老太婆多活一天就要多花一天财宝,但老太婆日子过得顺心,吃的又好,不但没有生病,反而越来越强壮了,再加上身上围着十多斤财宝,仅练上了功夫,说话声音洪亮,可见中气十足,放屁象放炮仗,不用说底气也饱满,一年半载又怎会死?但人总是会死的,下面着重写一写老太婆生病到死这一段。

这天早上起床后,老太婆觉得浑身无力,肚内疼痛难忍,心知大限将至,赶紧让人去把闺女叫来,闺女知老娘有病后赶紧跑了过来,只见二哥正往外送大夫,请的是城里有名的医生,这时汽车喇叭响,大哥又请来人称神医的大医院主任医师,兄妹三人进屋后商量起来母亲的后亊,老大说:“咱娘辛苦了一辈子没在老家过世,我当老大的心中实在有愧,"老二说:“在谁家生病就在谁家治,有什么有愧无愧的,"妹子说:“看来咱娘病情不轻,别让她再来回扎腾,我看就在二哥家吧,二哥你找个箱子,大哥你买把锁,把咱娘身上的财宝解下来锁进箱子里,你俩贴好封条,我拿着钥匙,以后咱娘病好了再把财宝给她围在身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这些财宝你们俩个谁孝顺谁要,我当妹子的分文不取,你们看怎样?"俩个哥哥说就依妹子的。老二找了个结结实实的核桃木箱子,老大买了把将军不下马锁,妹子从娘身上解下袋子锁进箱子里,哥俩贴好封条,妹子拿着钥匙,继续给老娘看起病来。

老太婆八十多岁,如日薄西山,已是风烛残年之境,一命呜呼,魂归极乐,找丈夫欢乐去了。

老大买了囗四寸厚楠木棺材,棺材四角放四个元宝,老太婆嘴里含颗夜明珠;老大怎么有这么多钱?老大把地卖了,把地卖了来安葬老母谁敢说不孝?老二搭了一个大戏台,请了两班响器对着吹,杀了三头肥猪,买了四缸好酒,全套纸扎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最后还扎了辆轿车,轿车上扎着警灯,老二怎么有这么多钱?老二从银行,从银行贷款来安葬老母谁敢说不孝?但邻居们还是觉得有点不对,他们家老母死了只有闺女哭,别人一点都不悲伤,人人脸上含笑,走路一阵风,特别是两个媳妇,嘴里还啍着流行歌曲,细细一听,唱的是《小寡妇上坟》,邻居们就说你们家老母死了怎么不哭?儿子媳妇四人就说:“我老娘八十多岁才死是喜丧,喜丧还兴哭吗?"邻居又说那你们也不能笑呀,四人就说:“怎么不能笑?我们还唱呢,你管得着吗?以后你家人死了也让他用四寸厚楠木棺材,也让他嘴里含颗夜明珠,我看不见得吧?"邻居们就被顶得没啥说了。

安葬完老母,四人在坟地就把孝衣一脱拉着妹子回家分财宝,妹子说:“我离家也好多天了,也不知家中成了什么样子,我得马上回去,这财宝我就不要了,你们四人回家分了算了,"四人心想妹子不回去正好,万一她看见这么多财宝也想要点,如果不给也不好意思,放着二一添作五何必要三一三剩一呢,四人说:“妹子你快回你家去吧。

老大拿着钥匙,四人八条腿紧捣腾,一口气跑到家中,搬开箱子开开锁解开贷囗哗的往下一倒,四人八只眼睛愣住了,这不黄不白灰不溜秋的是啥东西,老大说:“银子硬咬不动,"每人拿起一块狠命一咬,八个牙印,四人同声大叫:“原来是锡呀!"只静了有半分钟,四人同时大哭起来,哭得昏天黑地,不分西东。

他们四人一哭,邻居们感到非常奇怪,他们家老娘死了沒哭,安葬老娘没哭,回家后大哭起来了,难道还兴这个规矩?不行得去劝劝,哭死人命可不是玩的。邻居们就来劝了:“人死如灯灭,现以入土为安,劝各位节哀为是",老大说:“你们谁也别劝,劝也没用,今天非哭死几口不行",邻居们又劝:“你家不是喜丧吗?喜丧可是不兴哭的",四人同声道:“喜丧道是归喜丧,可这欠账无法还了"。

关于孝顺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

关于孝顺的诗句。

·1.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这句话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尊敬和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样天下就会太平。

·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李毓秀《弟子规》。这句话的意思是,当父母呼唤我们时,我们应该迅速回应;当父母命令我们做事情时,我们该迅速回应;当父母命令我们做事情时,我们应该不懒惰地拼。

·3.我们尊敬那些像我们一样年老的人,同时也要爱护那些像我们自己的。

·4.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一(清)。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尽力满足父母喜欢的事情,同时也要谨慎地避免父。

·5.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孝顺的儿子对待亲人是孝顺的,对待别人也是受人尊敬的。

假孝子:一种特殊的中国式病态自恋

自恋是人类比较古老的一种特征,他不仅是历史上很多英雄的特质,例如凯撒,也在很多当代的名人身上看到这类特征。同时,我们也在不少正在经历痛苦挣扎的普通人身上看到它的影子。

1914年,弗洛伊德在《论自恋:导论》中说到:“从外部世界撤回的力比多转向了自我(ego),并产生了可以称之为自恋的态度。”

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角度定义了自恋并揭示了自恋产生的原因,也让我们明白了,自恋式与自恋相关的神经症、人格障碍甚至是精神的一个病理基础,即:力比多过多地留在了自我那里,而不能导向客体的方向。

健康的自恋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它是信心的基础。但病态的自恋,往往会表现为一种让人讨厌的妄自尊大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在《论自恋:导论》中,弗洛伊德也下一个定义:“我们可以把“原始人”的特征概括为一个方面:妄自尊大。表现为对自己愿望与心理活动能量的高估,思想是全能的,相信语词的魔力,具有对付外部世界的技巧——“魔术”(magic),它好像是这些浮夸的前提的逻辑应用。”

这段话会让我想到了自然层面的原始人的生活处境,那时候我们的祖先(原始人)所面临的处境自然是难以想象的:危机四伏的自然环境,衣不蔽体的生活条件,不能长久的肉体所带来的死亡焦虑和分离之苦。为了面对这样巨大的外部威胁,原始人发展出这样的妄自尊大,以求片刻的心理安慰,在远古的壁画和那些口口相传的古代神话故事里,我们也能看到古代人把自己封为神灵的子嗣,或者自身被伟大的古老力量所祝福的那些想象,这样的“妄自尊大”(过度自恋的表现)对于处于食物链连顶端的古人而言,对于生存环境来说,常常是具有适应性的。

然而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不具有适应性的病态自恋,这样的病态自恋,小到对个人,大到对社会,都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病态自恋相对严重的表现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关于病态自恋人格的特征,我们可以在D-V中找到清楚的判断标准(至少需要符合5条):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10.亲密关系困难,(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

了解了病态自恋的发病基础和判断特征后,我想要详细探讨在我国文化下比较不太容易发现的病态自恋的表现之一,即 —— 假孝子。

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父母,那么这样的孝子是可取的。但由于社会,家庭因素的综合作用力所导致的“假孝子”现象,就跟“当学霸”一样,散发着一股痛苦的味道。

我们常常能在中国文化媒介里看到这样的故事:一个含辛茹苦的母亲,一针一线养大了自己的孩子,孩子长大后进京赶考,考取状元后衣锦还乡,然后接到母亲,从此母子俩或全家过着快乐的天伦生活。

更多的故事,有《白蛇传》里的许士林,或民间常常出现的割肉喂母的故事等等。这样的典故常常被传为佳话,自然也慢慢地变成了中国文化里自古以来的传统。

由于中国社会的乡土特征,对土地的依赖巨大,因土地的束缚而自然而然地发展出重视亲情纽带的文化。历史地看,这种亲情纽带对于提升华夏民族的凝聚力、维持中国文化的本土性具有积极作用。但到了现代,由于城市化加剧,科学进步,以及西方思想的外来,促成了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传统“孝文化”的冲突,无形中也让“假孝子”这种病态自恋的问题成为了一种多发现象。

有一类前来咨询的来访者,常常跟他的咨询师讲诉自己多么多么地独立,多么多么地不需要自己的父母帮助,同时又多么地包容自己的父母的缺点,即便自己的父母曾经给自己伤害很多,自己也依然尽其所能地尽“孝”之本分。

较之另一些把”独立自主“当成家常便饭的来访者,“尽孝者”常常营造出一股强烈牺牲感的悲壮氛围。 因为他们自身过得并不好,甚至因跟父母的关系引起了大量内耗,以及躯体化的疾病。

但是当你对他们的“尽孝”稍许表现出一点苛刻地质疑时,要是他们自我觉察不深,温柔一点的会予以否认,严厉一些的则会勃然大怒地攻击你。

似乎这种悲壮是必须的,似乎,如果不以这种悲壮地方式活着是不可能的,他们似乎也特别需要你认可他们的自虐式的牺牲精神。但是往往在这类“孝子”身上,我们不仅会感受到一种原发性的自恋,也会体验到一种绝望,而绝望背后还有愤怒和怨气。

从一些极端的社会现象里我们也可以多少感受到这样的愤怒:一边是在老母亲病床前哭哭啼啼的孩子们,走到医生办公室后,却倾向于选择直接放弃治疗或者恢复率更低的保守治疗。仔细再看,这些孩子往往并不贫穷,甚至还有车有房。

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应了那句“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老话,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这许许多多的儿女们,唯独到了这个时候,心里积压多年的怨气,似乎才终于有了可泄之机。

回到更为古老的生活场景里,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这些病态自恋孝子们的发病原因。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样的典型情景。一个孤独的母亲,男人经常不在家里,这个母亲从小也就没什么安全感。内心特别缺乏安全感的人,一定是要抓到什么才能有安全感或可控感,所以当她有了丈夫,她便试图抓住,其结果是这位丈夫面对太过于窒息的婚姻关系而选择逃走。于是这个女人,只能抓住自己的孩子。幼小的孩子无力反抗母亲的控制,而这种无形的控制往往又被社会道德粉饰成“无私的母爱”、“母子连心”,或者说成“孩子还小需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故而孩子成为受控者,这是自恋的养育性前提。

这种起于出生的“母婴依恋”,在孩子比较小,确实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是必须的。存在于母婴之间的控制,是一种相互依存的“控与受控”的关系,它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主观上的全能错觉,即“我是母亲的全部,而母亲也全部地属于我”。

与这种全能想象相对应的,则是孩子的能力的缺乏,自我(ego)功能全部地有养育者——母亲——作为欲望的唯一满足物来承担。这种状态的孩子,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是ta与母亲的关系。用精神分析的话说,这种关系是共生性的、自恋性想象关系。

但当孩子过了一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功能需要发展的时候,这种由不稳定的早期人格状态所不断激活的”母爱“和“共生”就会成为人格成长的巨大阻碍,它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吞噬感,孩子也曾试图抵抗、挣扎。这种抵抗或挣扎的本质,是生命朝向独立自由的向往。

但当孩子发现自己无力抵抗无力挣扎时,或者发现外部世界“十分可怕”而不敢向独立自由迈出关键的那一步时,为了生存下去,作为长不大的孩子的个体,ta会把更多的力比多(能量)留在自己身上,并发展出一种“假我”(假自体),通过认同母亲的这种“伟大”而换取自己的心安理得,或者以此换来母亲情绪的平息。

这种“假我”保护这个孩子在“现实的挫折”和“原生的捆绑”双重约束中存留下来,以便日后终于可以慢慢地长大。而母亲也真的就把这个“假我”当成了好孩子,日积月累下来,咱们这个好孩子,也就真的把自己的“假我”当成了真的一样。

前面我提到,由于大部分力比多能量都留到了自己身上,于是这个人就容易表现出病态自恋的特点。ta似乎也忘记了这些悲壮的牺牲,以及隐藏在那些孝心背后的对母亲恐惧。要是有一天这一切恐惧的源头——母亲垂垂老矣,在病床上奄奄一息行将就木的时候,他又靠什么去继续充当这个永久的“孝子”呢?!

2019年4月17日,一位31岁男子违章后被交警拦下,其老父老母竟然跪下哀求交警放过儿子。家人为自己孩子求情其实无可厚非,但其父母说出来的话,却让人不禁唏嘘不已。

“他还是个孩子呀”他们就那样跪在地上,不断地哀求着交警。

这样的故事,让人觉得好笑的同时,我也想问一句,多年之后,这个孩子望着病床前自己的父母,是否能真的也把他们当成需要被善待的幼小生命而真正地去爱呢?

孝子(讽刺诗)

她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她有三个十几岁的儿子,个个都身强体壮

人人都说她好福气

以后会儿孙满堂

因此她无怨无悔的日夜奔忙

一转眼,三个儿子都结了婚,生了孩子

而她自己已累得白发苍苍

三个精明的儿媳一商量

决定每家轮流养她一个月

三个儿子都说是个好主意

从此她成了一个皮球

被儿子儿媳们踢来踢去

从这家准时的踢到那家

几个儿子儿媳都怕吃亏

总是掐着指头过日子

遇到三病两痛

也无人把她搭理

儿子儿媳们都视若无睹

她只能忍着病痛躺在床上

在床上偷偷抹泪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她望着老伴遗像嚎啕大哭之后

在电闪雷鸣中喝下了一瓶农药

而她的儿子儿媳们

此时正在温柔乡里缠绵

第二天雨停转多云

她的葬礼在隆重举行

三个儿子每人拿出了一万

把她的葬礼办的风光又体面

人们都说她傻

放着好日子不过喝农药

人们也说她有三个孝顺儿子

把她的后事办的这么热闹

在人们的赞美声中

三个儿子挣足了面子

好像这一刻都成了大孝子

三个儿媳跑前跑后

眼里还挂着几颗晶莹的泪珠

就这样她成了一堆黄土

在荒郊野外让风吹雨打

只有每年的清明时节

儿孙儿媳们都会来到坟前

纷纷对她表示怀念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