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形容没有人性的句子简短(形容没有人性的句子)

形容没有人性的句子简短(形容没有人性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10句人性丑陋的经典语录,句句直戳人性弱点

1、钱都无法给那颗丑陋肮脏的心做整形。

2、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

3、男人赚钱后想和老婆离婚,男人赚不到钱老婆想和他离婚。

4、如果你借太多的钱给一个人,你会令此人变成坏人。

5、所有的邪恶中,谣言散播最快。随着速度的加快更加激烈,随着散播面的扩展更有精力。

6、当天空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潇洒,你就不应该哭,因为我的离去并没有带走你的世界。

7、人性的丑陋就是,在无权、无势、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权、有势、缺德的人身上找优点。当无权、无势、善良的人,受到伤害的时候,却还要站在所谓的道德至高点上,假惺惺地劝说无权、无势、善良的人,一定要忍耐,一定要大度。什么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8、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9、世间只有人心恶,万事还须天养人。

10、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是人性最大的丑恶。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更不要低估人性的逐利。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做好自己,亲疏随缘。

说明: 图文无关,敬请您的关注、点评、指正。

苏轼晚年大彻大悟,写下一诗总结一生坎坷,读懂了便能笑对人生!

时间,这一神秘而无形的存在,无疑具有多重的魔力。有时,我们觉得它如流水悠长,让人有充裕的时光去实现心中无数的梦想,仿佛身心皆未陷入老年之痕。然而,有时,我们却又会被它的短暂和快速所震惊,甚至在其疾驰之间,我们还来不及挥手道别。

当人们步入暮年,回望过往,或许会充满欣慰,或许会有无尽的悔恨,或许会无所畏惧,或许会无法忍受种种情感的混杂。历史上的大文豪们在审视自己的一生时,又是如何描述他们的生活和感慨呢?

陶渊明生于末世,因不能忍受当时的政治与黑暗,而选择了归隐田园。他的选择,不仅成就了他的后世之名,更给无数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总结自己的人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他对物质生活淡然处之,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只守自己的热爱,坦然面对生活的沧桑。

杜甫,人称诗圣,他在晚年写下了《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描绘的是人生无尽的奔波、努力,最终得到的却往往是岁月的流逝和无奈的叹息。即使国家破败,山河依旧,我们仍旧像一只在宇宙中孤独飘荡的沙鸥,无依无靠。

又让我们看看大文豪苏轼,他对自己的一生又有何感想呢?我们知道,苏轼一生屡遭贬谪,直到晚年才得到朝廷的赦免,从海南返回。在回程中,他在镇江金山寺看到了老友李公麟为他画的肖像,这让他感慨万分。在画像上,他挥笔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深感慨。不幸的是,仅仅在写下这首诗的两个月后,苏轼便在常州去世了。他的人生,充满了无常与唏嘘,而他的诗,也成为他对人生的最后感慨。让我们一起品读他的这首诗,感受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自题金山画像》

[宋]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以自讽的口吻描述了其人生中的飘浮不定,面对自己的画像,慨叹现在的日子和过去的岁月。他的生活充满了感慨,今日他已经漂泊了半生,似乎已经感到疲倦。因此,在这首诗中,乍一看起来有些语言的凄凉,却又蕴含着言尽而意无穷的深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这里苏轼用“已灰之木”和“不系之舟”两个典故描述了自己的内心状态,这两个词语源于《庄子》。他用“心如死灰”这样的话语,一般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贬低,如果别人用这样的词语形容你,可能还会引起不快。然而,在庄子的哲学里,这实际上是一种境界的体现。

因此,我们可能理解为,当我们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境界时,我们不再被欲望所束缚,内心变得更平和,从而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这可能是庄子哲学中的“道”,一种修行成果。因此,这里的“心如死灰”应该更多的包含了一种“心境平静”的意味。苏轼经历了大半生,或许就像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描述的那样,无所依凭,自由自在。或许已经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因此,他的内心不再因外部事物而波动,忘却是非,内心返璞归真,简单明净的像个孩子一样。

对于“不系之舟”,则是形容苏轼在宦海中沉浮的状态,犹如一艘在江河湖海中漂泊的孤舟。即使风浪再大,也不会倾覆,更不会后退。超然物外,摒弃虚名浮利,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面对人生的风浪。他多次被贬,流放之地一次比一次偏僻,但他始终能在苦难中找到希望,在困难中寻找生活的意义。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两句诗名气很大,你问我一生中干了什么大事,那我就跟你好好说说,我干了几件事,第一件大事是被贬到黄州,第二件大事是被贬到惠州,第三件大事是被贬到儋州。话里有些悲愤,但实际上,这三个地方也的确是他凤凰涅槃之地。

先来说黄州,黄州位于湖北东部。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的影响,被贬到了这里。对苏轼来说,这是他事业的滑铁卢,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他初到黄州的时候,情绪低落,感到抑郁、痛苦。他的眼中充满了凄凉的风和冷酷的雨,他的夜晚充满了愁苦,无法入睡。他甚至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句子。然而,后来,他和生活和解了。他有空的时候会阅读大量的佛经。从此开始,苏轼的内心世界也在改变,他写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句子。他也研究吃的,心满意足的换着花样吃黄州猪肉,他的内心更加强大、也更笃定了。

再说惠州,此地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元祐年间,的权威在朝政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赋予苏轼一个“讥刺先朝”的标签。因此,苏轼被派驻到了惠州。现在提及惠州,人们可能会立刻联想到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然而,那只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在苏轼驻足的那个时期,惠州的瘴气肆虐,毒虫横行,但苏轼并未因此屈服。在这片属于带的土地上,诸多物种让东坡感到新奇,如甘蔗、荔枝、香蕉等等。他的生活并未因被贬而显得无趣乏味。他抽空品檀香、尝酒、静坐,写出诗篇。他还创制了一些新的菜式,如烤羊脊、烧鳗鱼等。他对惠州城的建设也怀有深深的关心,曾与太守和县令合作,在惠州建设了两座桥。他甚至把自己在黄州发明的“浮马”引进了广阔的岭南,使得农民们不必再疲惫地弯腰插秧。

至于儋州,位于海南岛。在苏轼的描述中,“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可以说生活条件是艰苦的。在北宋时期,被流放到这样的地方,对许多人来说无异于是“被判死刑”。旅途遥远,去的人都不知道是否还能够返回。然而,苏东坡经历了生活的种种风雨,因此他以乐观的态度说,来到儋州,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仿佛他本就应该是儋州人,只是曾经在西蜀做了一段时间的寄居者。儋州缺医少药,苏轼于是亲自研究中医,上山采药,为当地的百姓治病。

诚然,他在这些被贬谪之地,找到的是内心的坚强和安宁,他仿佛永远无法被打倒,始终洒脱不羁,认真生活,不入俗流。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坦诚地问自己,一生中最有记忆点、最觉得自豪的时光,我相信可能没有太多人会用自己遭遇挫折、失意和落魄的时刻来评述自己的一生。然而,心胸开阔、充满自信的苏东坡却可以这么做。

历经沧桑的他,回想起这一生的壮志未酬,或许也会有遗憾和不甘。但当谈及这辈子的功业建树,他依然平静地回答说:“黄州、惠州、儋州”。在他生命中的这三个被贬之地,本应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伤心地,但苏轼却把世界、把人生也把自己看得更清明了。

虽然身处逆境,苏东坡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对待世界,将贫乏的生活过得情趣盎然,把人性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贬谪的岁月里,他开拓了宋词的题材和境界;他以墨竹为代表,创造了中国的文人画;他还自创美食,发明了东坡肉等等美食;他在北边之地兴修水利、凿渠修桥,还广办私学传播文化。可谓是文化艺术和实践技能的全能大师,他踏踏实实的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为所在之地的百姓做点实事,我想这是最可贵的。一个人老了,能够有这样踏踏实实的回忆,哪怕仕途上有点遗憾,其实内心也应该是充盈的、安慰的。

有句名言:说 “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生而为人,免不了身处逆境,我们的身体可以受折磨,但精神世界的愉悦和富足是谁也夺不走的。或许读他的这首词,能够提醒我们,我们也应该像苏东坡一样,在遭遇困难和磨难时,保持坚强的心态,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越是艰难困苦,越要温柔倔强地面对生活,在尘埃之中盛放最美的花朵。

好的,今天关于苏轼人生最后阶段的这首《自题金山画像》就和您聊到这里了,我是宁曦,我们下期见!

本文为《致远书香》视频文案,欢迎在评论区观看视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