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做假设的句子10字怎么写(做假设的句子10字)

做假设的句子10字怎么写(做假设的句子10字)

本文目录一览: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精彩语句摘录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精彩语句摘录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指思维倾向、思维习惯等、思维脉络、思维策略等现实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了多种可能性,可是老师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只是主观地幻想单一的可能性。

多数教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假设多种可能性,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表面的,孤立的,片面的,单项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 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有一个著名的口号:"认识你自己。"愚以为这个口号深入人心之日,才是教育走向科学之时。 迷信管理、以管理压倒教育甚至代替教育,是教育界司空见惯的工作思路,危害很大。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越是纯粹的教育,管理色彩越淡。真正面对现实的人,首先应该面对自己的失误,面对自己思路的僵硬与不合时宜。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自我教育,就是纯粹的管理主义,就是形式主义。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得越严,自觉性越没有用武之地,渐渐地,人就会变成两面派。

所以迷信管理的人,几乎都是自我中心者,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替学生的成长着想。他们考虑得更多的,大概是自己的"业绩"。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用适当的管理来保证教育促进教育是一回事,把教育看成管理或者基本上是管理,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在真正的教育中,管理知识辅助手段。

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

简单化管理其实是头脑简单的教育者的救星,这叫做教育者向管理者投降。

人活一辈子,先甭说活出多大光彩,即使要活个明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糊里糊涂的教一辈子书的人,可能大有人在。难怪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我们干工作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累得不值,苦的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精力用错了方向。 培养好习惯不是在空地上盖楼。他原来如果已经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你还得先做或同时做"清扫地基"的工作。难度是很大的。习惯是外部训练的结果,也是自我主动建构的结果,主体的能动性不可忽视。

我感觉习惯可以分成两类:初级习惯和高级习惯。一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属于初级习惯,这种东西,通过管理式的训练比较容易养成。高级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东西需要的内驱力特别大,它的活动主要在脑子里,用行为训练的方式就很难奏效了。你能强迫他做注意听讲状,却无法强迫他真正专心听你的课;你能强制学生摘抄,却无法保证他抄的时候真的在"阅读",你更无法强迫他喜欢阅读。于是当你不强制的时候,它的本相就露出来了。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住显性问题。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该当医生的时候,你别当警察;该当警察的时候,你别当医生。

宽松的环境下才能培养自觉性,过分严格的管理是无法培养出自觉性的。对小孩子本来应该管得宽一些,要求低一点,等他们越来越懂事了,再提高要求。越不自觉越严防死守,越严防死守越不自觉,成了恶性循环。

请注意不要同时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段时间重点抓好某个问题,初步解决好之后再抓下一个,这样效果较好。在重点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出现其它问题,只要影响不是太大,可以置之不论。

我总觉得多数教师的嘴利用率太高了,而头脑则严重"开工不足"。

真正优秀的教师话并不多。他一开口,就能说出点新东西;他一开口,就能打中要害。

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是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

迷信"师爱"的教师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他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或者陷入绝望。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他们真正相信的只是"管卡压"。

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

你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

教师的理智和情感是互相支撑的。但是爱有可能迷住人的眼睛,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果不加节制,就有可能失去必要的理智。理智过火也不行,认识有感情的,学生绝不会喜欢过于冷静的教师。

教育的艺术在于找到情感和理智的平衡点。

不要以为专家说的都是对的,要相信自己的思维。

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是用廉价的爱的颂歌来掩盖自己教育专业水平在实践中大碰钉子仍不醒悟。

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教育不是简单的哄孩子高兴,它本质上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教育是老老实实的事情,作秀是不行的。

我主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

调动集体舆论压人,必须非常慎重,这往往不能解决问题。

其实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未必是教师脾气急躁,缺乏修养,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教师缺乏专业能力。艺高人胆大,艺高人不慌,沉稳以胸有成竹为前提。

在学校里,我们原则上当然要反对动手打人。但是涉及具体案例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分析,不可以谁打人就一定从中批评谁。老实人通常是在有理说不清的情况下急了才会施暴的,所以,公平对待,分清是非,惩恶扬善,才是防止校园暴力的最好办法。

教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有些事情你管不了,有些事情你根本就不该管,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越位的老师往往都是很负责任、很热心的人,可惜他们太自信了,太主观了。他们竟以为,只要我是一片好心,干什么都是对的,天下的事情可不是这样简单!

先学会读懂别人,再要求别人读懂自己。爱不能强加于人。

教师对学生态度的敏感常常超过对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的敏感,这是教师的一种职业病。

我发现许多老师非常不习惯连贯的、追踪式的、持续的、刨根问底的思考,他们浅尝辄止,思乡之车驶到了某个站牌,就"打道回府"了,殊不知离目的地还远着呢!

"以学生认错"为终点的教育是最表面的、最肤浅的教育,其实不过是管理而已。他的主要作用是用满足教师本人的心理需求:学生认错了,低头了,教师就释怀了。到底问题解决了多少?不再往下想了。

孩子的每个举动都会有他的理由。老师,不能为了让孩子顺从自己的管理而忽视了孩子真实的想法,这是对生命的一种不尊重,会遏制一个生命的常态发展。

完美主义不但会造成教师的焦虑,而且可能给学生造成很大伤害。家长和老师要注意,从来没有受过批评的学生,生存能力是比较差的。人的脸皮太厚固然不好,太薄了,却也降低生命力。 u 生活就是这样不完美地流动着,逝者如斯。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追求完美的过程,走向完美的脚步,才是完美的真谛。

小爱多彩,大爱无痕。

如果某种方法只对少数甚至个别学生有好作用,我们就不能把它当作一般规律来看待。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

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

俊男美女往往上不了名牌大学,为什么呢?这倒不是他们智商低,而是因为周围人的目光把他们的注意力导向更多的关心自己的外貌了。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外包装了。而那些外貌没有优势的孩子,就只好反身发展自己的"内秀",结果往往事业有成。受偏爱的孩子眼前确能占点小便宜,但长远看,不容易有出息;有出息的孩子往往是自己挣扎起来。

细节未必决定成败,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细节,而在于战略决策。

重点放在事情发生以后,我称为下游教育;重点放在事情发生之前,我称为上游教育。

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事情,不善于换位思考,我们把这种毛病叫做自我中心。很少有人客观冷静地跳出自我的圈子看问题。要增加教育的科学性,这是最大的障碍。科研的前提就是跳出自我,尽量减少情绪干扰。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逐渐形成的,而且周围还要有踏实的科研风气。然而如今教育界煽情的口号太多,总是引导教师热血沸腾,这成了教师自我中心的外部诱因。

学生的言行出乎教师意料的时候,正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好契机。可惜我发现多数教师遇到此种情况不是去研究学生的心理,而是对学生表示失望。这思路不对。

我主张,事实第一,态度第二,我认为这样才符合科学精神。

只要下课铃一响,时间就不是我的了。我要占人家的时间,只好和人家商量。这不是什么"爱",这是起码的尊重,这是教师的法制观念问题。我不能借口"我是为你们好"来侵犯学生的休息权。

遇到问题不去研究问题,甚至有意避开问题,在人际关系上做文章,这是传统文化的大毛病。结果表面上似乎"安定团结"了,其实问题根本没有解决,早晚还要冒出来。

缺乏科技含量的好心,办的是糊涂事。

单靠学校,累死老师也不能解决问题,双管齐下,才能有效。

不研究学生的成长史,不对他的问题进行个案诊断,想用通常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改变问题学生,这是很多老师的思路。

问题学生的教育要有梯度,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急于求成是教师的常见病。恕我直言,急于求成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智慧,而不是脾气不好,然而这种老师往往用脾气为自己辩护。

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不动脑筋的工作方式了,他们宁可把时间用在逼学生写检查保证书上,也不愿研究学生,不愿制定有梯度的系统教育方法。他们的基本思路不是"帮助学生达到要求",而是"你应该达到我的要求"。教师这种思维已是习惯成自然,无法立刻纠正过来,就像学生的病无法立刻纠正过来一样。

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我到底要的是什么。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当务之急,什么是不急之务;什么地方要抓住不放,什么地方可以暂时不管;什么事情必须弄得一清二楚,什么事情可以装糊涂。缺乏通盘计划,缺乏战略思考,碰见什么事抓什么事。这种现象在教师中很普遍。

教师是学生一生的指导者,但不是学生一生的承包者。孩子又不是您一个人教育出来的,有那么多的人在影响他,凭什么他教育不好要您一个人负责任?这没有道理。您只能负您该负的那份责任,请您不要把别人的责任也揽在自己身上,那样只能破坏您的心理健康,对工作没有丝毫的好处。教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

其实对一个孩子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前者更重要一些。家庭教育不但是基础性的,而且是全程性的。孩子的命运,基本上是由家庭教育定调的。学校是干什么的?学校只是在孩子成长的某一阶段,给家长帮忙的,学校只是"有限责任公司"。要说配合,其实是教师配合家长教育孩子。

我发现很多老师喜欢把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精神可嘉,未必明智。该踢出去的球,一定要踢出去。踢出去反而有利于解决。我们不是神仙,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本领估计过高。

科学是讲边界的,教师如果具有边界意识,他就会很清醒,很镇静,而不是每天急急挠挠的和学生较劲。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不是重点,什么事我能应付,什么事我只能交给别人去办……也就是说,他知己知彼,工作不盲目,心里不焦虑,他把精力集中在确实能做的事情上,不浪费时间,尽量少做无用功。树立边界意识,对于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对教师工作的专业化。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意义。

教育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影响一个孩子成长的因素很多,究竟哪个因素起的作用大,要具体分析。表扬、赏识这类东西,当然可能有作用,但是千万不要简单化,不要神化。你说赏识作用大,你能举出例子,很好;但我也可以说批评作用很大,我也能举出严厉的批评甚至讽刺打击最终造就名人的例子,你信不信?

我们解决问题,一定要从问题出发,去找那些确实能够解决某个问题的、能与这个问题对上号的思想武器和具体方法;千万不可以看见什么新鲜办法,搬过来就用。中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独立思考。

教师只有学会多角度思维,经常超越旧想法,不断找到新思路,才能适应新形势。

要走进学生的心,有许多通道,教师一条道一条道地试,一般总能找到一个入口,千万不可只认准一个胡同。 愚以为,刨根问底的态度其实才是真正的"学习"态度,因为学习的本质是真正搞明白,消化了再运用,而不是记住对方说了些什么,或者照搬。 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具备诊断能力,而且口袋里有多种方法可供选用的时候,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我们的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其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夸大就是贬低自己的作用。

学会认识自己,比了解学生还重要。

50个十字以内的近现代名句子,总有几句是你喜欢的

收集了十个字以内的近现代名句,好记。

1.八月我守口如瓶。——林白《过程》

2.哦?你也在这里吗?——张爱玲《爱》

3.花开如火,也如寂寞。——顾城《你喜欢歌谣》

4. 玻璃晴朗,橘子辉煌。——北岛

5.从来如此,便对吗?——鲁迅

6.教育,植根于爱。——鲁迅

7. 目光放远,万事皆悲。--钱钟书

8.凌晨四点,海棠未眠。--川端康成

9.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梁启超 (后面两句是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0. 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

11.我要月亮奔我而来。--奥黛丽·赫本

12.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村上春树

13.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鲁迅

14.人到无求,品自高。——弘一法师

15.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弘一法师

16.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从前慢》

17.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木心

18.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胡适

19.暑假刚开始,夏正年轻。--余光中

20.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21.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海子

22.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张爱玲

23.春风十里,不如你。--冯唐

24.所谓世间,不就是你吗?--太宰治

25.我余光中都是你。--余光中

26.一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卡夫卡

27.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海子

28.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村上春树

29.一个人,必须有太阳。--顾城《我喜欢在路上走》

30.双木非林,田下有心。--顾城

31. 你还没来,我还在等。--顾城

32.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王尔德

3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

34.昨日种种,皆成今我。——胡适

35.他长眠于此,却身居他处。​——海森堡 墓志铭

36.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

37.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季羡林

38.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

39.目光放远,万事皆悲。——钱钟书

40.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余光中

41.愿你永怀善意,清澈明朗。—— 乔一

42.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汪曾祺

43.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汪曾祺

44.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金庸

45.你笑起来真像好天气。——简媜《烟波蓝》

46.越文明,越孤独。 ——《百年孤独》

47.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海明威

48.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林语堂

49.心安理得,海阔天空。——梁启超

50.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胡适

51.自由是绝对孤独。——王朔

日语动词假定形的形成及例句

假定形

1 变化规则

① 五段动词:动词词尾变成其所在行的え段字。

読む(よむ)「词尾所在行:ま行、え段字:め」==よめ

書く(かく)「词尾所在行:か行、え段字:け」==かけ

死ぬ(しぬ)「词尾所在行:な行、え段字:ね」==しね

呼ぶ(呼ぶ)「词尾所在行:ば行、え段字:べ」==よべ

上がる(あがる)「词尾所在行:ら行、え段字:れ」==あがれ

切る(きる)「词尾所在行:ら行、え段字:れ」==きれ

② 一段动词:把动词词尾中的る变成れ。

食べる(たべる)「把动词词尾中的る变成れ」==たべれ

起きる(おきる)「把动词词尾中的る变成れ」==おきれ

着る(きる)「把动词词尾中的る变成れ」==きれ

寝る(ねる)「把动词词尾中的る变成れ」==ねれ

③サ变动词:「する变成すれ」

する==すれ。

勉強する==勉強すれ

④カ变动词:くる变成くれ

来る(くる)==くれ

【注意:动词的假定形不能单独使用,后面必须接上接续助词ば。】

2 各种实用例:

A 构成假定形,在主从句中形成条件状语从句。

(关于主从句的概念,请看本网页《中级日语》14讲。)

① 先生が本を読めば、学生も一緒に読む。

(假如老师读书,学生也一起读。)

② 私が食べれば、子供も食べる。(我吃孩子也吃。)

③ 王さんが勉強すれば、李さんも勉強する。

(小王学习,小李也学习。)

④ 山田さんが来れば田中さんも来る。

(山田来的话,田中也来。)

B 用假定形构成惯用型(1)【与假定意思没有任何关系】

句形:「……も……ば、……も……」

表示“同时出现两种情况。” 翻译为:“既……,又……。”

① 運動会で、親も走れば子供も走る。

(在运动会上,父母跑,孩子也跑。)

② 彼は外国から帰国して、政府要員との相談にも出れば、同窓会にも出る。

(他从国外归来,又出席和政府要员的商量会;又出席同学会。)

③ 小林さんは中国語も勉強すれば、パソコンも勉強する。

(小林先生又学习中国话,又学习电脑。)

④ 鈴木さんも来れば、岡田さんも来る。

(铃木先生来,冈田先生也来。)

C 用假定形构成惯用型(2)【与假定意思没有任何关系】

句形:「动词假定形+ば、同一动词连体形+ほど」

表示“变化过程。”翻译为:“越来越……。”

① この本は読めば読むほど面白くなる。(这本书越读越有趣。)

② あの果物は食べれば食べるほど食べたくなる。(那个水果越吃越想吃。)

③ 日本語は勉強すればするほど難しくなる(日语是越学越难。)

④ 王さんはチームに参加してからは、訓練に来れば来るほど腕が上がって きた。

(小王从参加运动队以来,参加训练,水平越来越高了。)

3 几点说明:

A 日语动词的假定形本身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真正使用时,经常与其他品词的假定形混在一起,形成很复杂的形式。本篇单纯地介绍了动词的假定形,在今后的文章中将介绍各种假定形式的使用方法和各自的异同。

B 与用假定形构成惯用型(1)类似,有「……も……し、……も……」的形式。其中し是接续助词,要求前面是终止形。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小林さんは中国語も勉強するし、パソコンも勉強する。

(小林先生又学习中国话,又学习电脑。)

C 在实际使用假定形构成的惯用型(2)时,

1,经常把前面的“动词假定形+ば”省略掉,使读者不能马上反应是假定形的惯用型。所以希望学习者注意。

この本は読めば読むほど面白くなる。=この本は読むほど面白くなる。

(这本书越读越有趣。)

2,此句形后面经常用表示变化的“形容词词干+くなる” 、“形容动词词干/名词+になる”来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