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雨的句子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呀(雨的句子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雨的句子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呀(雨的句子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下雨天的搞笑文案

文|字里行间

1、谁带沐浴露了?我想趁雨没停,洗个澡。

2、下雨了,有人等伞,有人等雨停,我就不一样,我有大头,下雨不愁。

3、这雨下的,不出去跳个泥坑,好像都对不起看过的小猪佩奇。

4、我也不找我爸要钱,我也不求药,下这么大雨干什么?

5、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天,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6、真是一场及时雨啊!我不用喝西北风了,可以喝水!

7、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8、其实我不傻,只是下雨天脑子里进太多水而已。

9、太阳公公休班了,今天雨神当值!

10、我想知道这么大的雨,是萧敬腾来开演唱会了吗?

11、我怀疑有人发了毒誓,才会下这么大雨!

12、卖雨伞了,雨停免费送货上门!

13、今天的雨,比二月红求药那天下的还要大!

14、 下雨就下雨,刮风是什么意思?真想看我淋成狗吗?

15、风雨交加的天气真是太不正经了,不光让我“湿”了身,还想掳走我!

听!大运会这首昂扬的青春和声

作者:蒲祥

今夏,锦城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隆重举行。来自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多名运动员挥洒汗水,开展了18个大项、269个小项的激烈角逐。在这场青春的盛会中,运动员们拼搏努力、全力以赴,志愿者们暖心服务、倾情付出,市民们包容友好、彰显热情,共同谱写、唱响了一曲美妙昂扬的青春和声。

当代青年展现昂扬向上精神风貌

体育之所以迷人,既在于运动本身的魅力,更在于它所激发出的精神感召。在成都大运会,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怀揣梦想,在这里勇敢逐梦,展现青春风采。努力拼搏、超越自我、永不言弃……赛场上,运动员们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8月4日,大运会体操男子全能项目开赛,哈萨克斯坦运动员米拉德·卡里米在体操男子全能单杠项目比赛中(多重曝光)成都日报供图

在田径女子10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夏雨雨咬紧牙关不放弃,全力冲刺,在最后一圈反超对手,夺得中国代表团径赛项目首枚金牌。这场景看得人热血沸腾——勇于尝试、突破极限,你就会看到希望,实现梦想!而夏雨雨那句“自己不拼,对不住脚下这片土地”,对年轻人来说更是极大鼓舞——新时代青年肩负重任,要不断拼搏向前,跑出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的英姿!

在本届赛事中,列支敦士登、斐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叙利亚、巴拿马、赤道几内亚等代表团均是一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赛。大运会是世界青年学生体育竞技的最高舞台,这些国家的运动员能远渡重洋参加比赛,“在场”本身就已意义非凡。正如列支敦士登代表团的安德烈亚·托斯坎所说,“我一个人代表了一个国家,这是巨大的骄傲。我将永生铭记这一刻。”对他们来讲,成都大运会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们的出现,也将成为耀眼的光,照亮更多国家青年人的体育梦想。

体育竞技赋予城市新的青春活力

成都大运会,又不单纯是个体育竞技的舞台,它同时是展现国家形象、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契机。

成都大运会期间,志愿者们热情专业的服务保障,成都市民们包容友好的文明形象,让世界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阳光和开放。第一次到中国参与赛事报道的葡萄牙体育记者托马斯·巴里森感叹:“观众热情友好,无论场上的运动员来自哪个代表团,人们都会为其精彩表现鼓掌加油。这样的氛围让人感动。”从2万名高校赛会志愿者,到操着川渝口音说“Welcome to China”的火锅店老板,成都人脸上的微笑,已成为很多国际友人对这座城市最深刻的记忆点。

游泳馆现场,观众热情加油 成都日报供图

大运会是成都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大运盛会结束后,体育竞技的活力还将持续赋能成都,这座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城市,将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昂首迈进。当前,成都已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全力筹备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体育产业的发展给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路径。再以更细节一些的志愿服务为例,依托大运会,成都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成都全市的青年志愿者注册数量从67万增至139万、同比增长107%,新入驻志愿服务组织6300余个、同比增长190%。相信,在未来,广大青年汇聚的青春力量,将助力这座城市拥抱更大世界舞台。

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宝贵平台

12天的时间里,世界见证了一场具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同时,它也成为世界各国青年文化交流互通的宝贵平台。

在这场青春盛会中,太阳神鸟、川剧变脸、锦绣之路……种种中国元素、中国故事勾勒中华璀璨文明,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赛事之余,各国代表团成员学说汉语、学写汉字、走进成都的大街小巷,各国青年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增进友谊,更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互学互鉴。

8月8日,成都市市长王凤朝将国际大体联会旗交给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艾德和国际大体联秘书长森超 成都日报供图

在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上,会旗移交给下一届大运会主办城市德国莱茵-鲁尔区的代表,主火炬塔顶部的圣火虽然熄灭,但无数的星星之火依然点亮场内的青年。两年后,见证世界青年的团结与友谊的美妙和声,将再次奏响。从这里出发,全世界青年携手向前,奔跑向未来。

来源: 光明网

你为什么独好雨?

#古籍里的历史#

本文约8100字。

借景抒情一直是诗词的一大特色。

何谓景?名山大川是景,枯木禅房是景,华灯初上是景,四季轮回也是景。

日、月、风、雨、雪、霜等一直是古人解不透的自然现象,当这些自然现象与人邂逅,就成了人情绪的表达和象征。

看到“月”,想到离愁;看到“风”,想到荒凉;看到“雪”,想到凄冷……

如果详加梳理,会发现,古人写“月”和“雨”的诗词远远多于其它。

那为什么古人钟情于“雨”?千百年来,不吝笔墨,肆意的描绘、赞扬、抵触甚至埋怨“雨”?

当我们把古人写“雨”的诗词都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雨”就是水,可以随物赋形,给人万千想象;

“雨”是希望的载体。古人以农为根本,一场春雨往往就是生命的甘露;

“雨”丰富了景色的层次。远山因为雨有了朦胧感,大海因为雨有了距离感,山林屋檐因为雨有了动态感;

“雨”阻挡了人行进的步伐,却同时给了人等待和思考的时间。这样,人就有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雨”也是寒冷的使者。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加上秋风,那是无限的凄凉;

“雨”让静寂的耳边突然有了声音,平添了无数哀愁。

……

这就是雨。

一、时令之雨最生机勃勃

南宋一个普通的夏夜,也许是临安(今浙江杭州市)郊外,也许是永嘉(今浙江温州市)乡村,总之是温婉而多情的梅雨,正落在江南的大地上。

赵师秀,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八世孙,就是这位看似平凡但一定不普通的诗人,正在这个夏夜中焦急的等待对弈的好友。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是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梅雨夏夜图。

又到了梅雨季节,家家户户都掩映在连绵的雨色中,池塘横流,蛙声片片,乡村的夏夜如此静谧和谐,雨声和蛙声更衬托出乡村的宁静。

但就是这样一个美好宁静的夜晚,诗人却焦急的等待着约好的棋友。也许正是这场生机盎然的梅雨,阻挡了棋友的脚步,夜已过半,焦急孤独的诗人敲着棋子把灯花都震落了下来。

以静写动,以闲写急。

外边是“家家雨”,“处处蛙”,诗人自己却是一灯如豆,“闲敲棋子”。

这样的梅雨夏夜,也许就是我们向往的岁月静好。

二、时令之雨最凄冷纷乱

公元846年(会昌六年),时任池州(今安徽池州市)刺史的杜牧,在当年的那个清明节,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的早春时节,花红柳绿,春光明媚,而往往也就是在这样的春天里,清明时节的突如其来的春雨,给春光增添了一份陡峭的寒意。

“纷纷”,纷纷扬扬的大雪最为常见,但是,如果形容雨,夏天是疾风暴雨,秋天是淅淅沥沥,只有春天密集的细雨,才会让人感觉到“纷纷”。

“行人欲断魂”,能让人“如断魂”的春雨,再结合上句的“纷纷”,清明节对亲人的怀念,对羁旅的哀愁,加上这阵“纷纷”的春雨,就可以如临其境的感受到,这是一场料峭的春寒。

全诗的前两句就是有场景有声音有沉浸的背景,后两句就是近在咫尺的话剧和电影主演出场。“借问”,“遥指”,无声的背景中,突然有了画外音和动作,如果镜头一转,是不是还应该有更庞大的清明春雨图?

诗在此处顿住,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谢枋得在《千家诗》评价道:“此清明遇雨而作也。游人遇雨,巾履沾湿,行倦而兴败矣。神魂散乱,思入酒家暂息而未能也。故见牧童而同酒家,遥望杏花深处而指示之也。”

凄冷料峭的清明春雨中,慌乱的行人顺着牧童的手指处,也许看到了远处杏花村中草木半遮半掩,挑出来的酒幌子。

三、时令之雨最希望期待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岁末,半生漂泊的杜甫终于辗转来到了成都,在这个天府之地暂时安顿了下来。

公元761年(上元二年)早春的一个夜晚,浣花溪畔草堂里的杜甫惊喜的听到了春雨的声音,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里的雨分明就是通晓人性的人,不仅“知时节”,还“细无声”。

这样通晓人性的雨,才是“好雨”、“喜雨”,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生机。

前两句是写“雨”本身。

后两句是写雨景,深夜的雨景。黑沉沉的夜晚,只有江中一片小舟的渔火摇曳独明,这样的春雨,一定会下到天明。

这首诗从夜晚写到白天,这场春雨真情实切,可触可感。

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道:“咏物起自六朝,唐人沿袭,虽风华竞爽,而独造未闻。惟杜诸作自开堂奥,尽削前规。如题《月》:‘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雪》:‘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浦云。’《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皆精深奇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格则瘦劲太过,意则寄寓太深。”

张谦宜在《絸斋诗谈》中评价道:“‘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此是借‘火’衬‘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此是借‘花’衬‘雨’。不知者谓止是写花,‘红’下用‘湿’字,可见其意。”

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中,纪昀评价道:“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随风’二句,虽细润,中晚人刻意或及之,后四句传神之笔,则非馀子所可到。”

其实,这首诗未尝不是给诗人人生的一场喜雨,刚刚安定下来的诗人,正迫切的希望在春天里,自己的人生也随着一场春雨焕发生机。

四、时令之雨最清新如斯

早春,万物生机刚刚萌发,给人以无限期待。一个“早”字,胜于一切。

公元823年(长庆三年),年近花甲的韩愈刚出任吏部侍郎,刚凭一己之力平定了镇州(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心情大好的韩愈兴趣盎然的迎接早春的到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的诗推崇诗句平淡,但立意并不平淡。

诗中的“小雨”、“草色”是最平淡的早春景色,而“润如酥”也是对小雨最基本的评价。但是组合起来,就是如此的清新自然,妙趣横生。

尤其是“遥看近却无”,更是准确的写出了早春春雨中,草色的朦胧感,丝润的小雨,朦胧的草色,一切都是那么的充满生机充满期待。

后两句,诗人大赞早春的景色要远远胜过明媚的暮春。因为暮春时分,颜色已经浓重,那种若有若无的的感觉已经不复存在。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评价道:“‘天街小雨润如酥……‘此退之《早春》诗也。‘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此子瞻《初冬》诗也。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评价道:“‘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是’二句,言春之好处,正在此时,绝胜于烟柳全盛时也。”

五、时令之雨最平淡深远

如果说韩愈的诗文追求平淡,那孟浩然的诗文更是平淡至深,却又悠长深远。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二十三岁的孟浩然和好友张子容隐居鹿门山,隐居期间,年轻的诗人闲适的村野生活,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初读觉得平淡无奇,越反复品读,越朗朗上口,朗朗上头。

前两句是前夜春雨后的乡村景色,刚刚下过一场春雨,诗人春眠醒后,到处都是啼鸟,让读者无限的想象,春天的色彩,春天的鸟声,春天的雨过天晴,都是那么的静谧美好。

而且一个“处处”,简单的两个字,让啼鸟声忽远忽近,应接不暇,道出了无尽的层次感,活泼跳跃。

后两句看似也在补充写春景,春雨过后的烂漫景色,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又是珍惜春光,珍惜美好的嘱托。

也许正是,刚过弱冠之年的诗人,对自己美好人生时光的珍惜。

唐汝询在《唐诗解》评价道:“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

吴瑞荣中国《唐诗笺要》评价道:“朦胧臆想,构此幻境。落多少可以不说,又不容不说,诚非妙悟,不能有此。”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评价道:“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

无迹可寻。这四个字恰到好处。

六、时令之雨最诗意山居

山居春色,向来是人间闲适。

唐朝,暮春时分的某一天,应该是二月,“浴蚕”一般在二月,江南的栀子花开较早。诗人雨中来到江南的山村中,看到了山村田园的美景和农忙时分的生活景象,忍不住写下了这首名篇。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也许雨下的比较大,远远看去,还看不到山村的轮廓,但是已经可以听到村里的鸡鸣声,一两家的鸡鸣声,显然远处的村子应该是很小的,零散的小山村。鸡鸣声又给这个远处的小山村平添了几分幽静的氛围。

走到村外了,一条溪流环绕,岸上是茂盛的竹林,村路的尽头,小溪上是一座小小的木板桥。村外的小路和溪流、小桥,让这座小村子更加的幽深,而且字里行间透出淳朴的民风。

走进了村子,听到村里妇女们正在结伴而行,互相招呼去“浴蚕”,男人们应该都已经在农田里忙乎去了,院子里美丽的栀子花空自盛开,无人欣赏。

这是一幅诗意的田园山居图,雨中幽深的小村,农忙时分的淳朴氛围,构成了无比鲜明生动的景象。

七、风光之雨最美风景

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请辞去杭州的苏轼任杭州通判,美丽的杭州西湖总是让这个豪放的诗人流连忘返,这一天,正是二月的早春时分,雨中的西湖美景让诗人忍不住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自古“晴湖不如雨湖”。

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二首,如果结合第一首诗,就知道诗人这一天都在陪着客人西湖边水仙王庙饮酒,早上西湖是晴天,晚上下雨。

于是,诗人的第一句就是赞赏西湖的晴天水光波动,波光潋滟,第二句是在赞赏傍晚的西湖,趁着雨色,群山朦胧,湖光山色。

这样的西湖,怎么样才能最恰当的来描述?也许只有把它比作想象中的西子,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是说不尽的万种风情,这是妙手而得的神来之喻,一下子把读者的视线拉到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光有了景色之美,更有了说不尽的神韵。

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评价道:“此是名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公凡西湖诗,皆加意出色,变尽方法,然皆在《钱塘集》中。其后帅杭,劳心灾赈,已无复此种杰构,但云:‘不见跳珠十五年’(见《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而已。”

陈衍在《宋诗精华录》评价道:“‘欲把’二句遂成为西湖定评。”

八、风光之雨最骤雨悠然

还是西湖,还是苏轼。

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请辞杭州做通判的苏轼,似乎终日在西湖畔饮酒。只不过有时在湖畔,有时在游船之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一次是夏天的骤雨情景。

这一次的诗人是作为安逸的吃瓜群众,看到了风云变幻,骤雨将至时,西湖边纷乱的场景。

天边突然翻过一阵黑云,一下子半边天都黑了下来,瞬间倾盆大雨,珍珠大小的雨点一起撒下,纷纷打在船上湖中,于是,湖边一片纷乱,就在大家忙着靠岸避雨的时候,诗人却看到远方一阵疾风卷地将来,远处的群山阳光明媚,没有半点雨意。果然,很快黑云就被疾风吹散,雨过天晴,望湖楼下水天相映,碧波如镜。

这是一幅城中湖畔骤雨图,前后雨中和雨后的对比非常鲜明,把一场骤雨的来去写的富有生活情趣,不着痕迹。

九、风光之雨最空灵

南宋,早春某一天清晨,濛濛细雨中,诗人楼钥走在山野之中,写下了这首名篇。

春雨

漫漫平湖接远天,濛濛细雨湿青烟。

野桥横著草深外,何处渡头人上船。

楼钥是南宋大家,南宋之诗多偏理,写景写情多用词来表达。

这首诗是诗人写的山野中的春雨景致。

平湖远天,是深远,可能就是因为濛濛细雨,平湖会更加迷蒙深远。山林中,远望过去,细细的小雨和草色混在一起,好像青烟一般蒸腾而上,这个写的是平远。

隐隐能看到深草中,几近荒废的野桥横在草丛中,不知道有多久已经无人走过。春雨迷蒙中,本来就不好找的小渡口更是不见踪影,诗人不知道从哪里能找到上船的渡口。

也许本是寻常的一次山野郊游,恰逢春雨,在诗人笔下,写出了如此空灵的境界。

十、人生之雨最思念

除了时节之雨,更有人生之雨。

人生之雨或孤寂,或落寞,或轻快,或悲沉……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商隐在一个深秋的雨夜,巴蜀深山里,应该是满怀沉痛的写下了这首《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此,剪烛夜话成了文人思念妻子,思念友人的一种情景寄托。

深山雨夜中,万籁俱寂,只有淅淅沥沥下不完的雨声,漆黑的深山里只有自己屋中的一盏孤灯,孤身一人的作者满怀焦虑的思念着自己千里之外的妻子,思念着自己千里之外的友人。

但是,如果是同自己妻儿在一起,与自己友人在一起,能够在巴山之中,剪烛夜话,那又是另外一番光景,秘境之下,可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

所以,不禁让人想起“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漂泊与漫长,快意与失意的此情此境。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评价道:“滞迹巴山,又当夜雨,却思剪烛西窗,将此夜之愁细诉,更觉愁绪缠绵,倍为沉挚。”

沈厚塽在《李义山诗集辑评》评价道:“何焯曰:‘水精如意玉连环,荆公屡仿此。’纪昀曰:‘探过一步作结,不言当下云何,而当下意境可想。’又曰:‘作不尽语每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不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

这首诗也有人说,是写给北方的朝堂,也有人说是写给北方的朋友。从诗中表达的感情来讲,应该是写给刚刚过世的妻子。

十一、人生之雨最远别红尘

公元772年(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

公元773年(大历八年),颜真卿到任湖州,隐居湖州的张志和驾舟迎谒老友。

时值暮春,湖上春雨濛濛,桃花水涨,白鹭往飞,二人随性唱和,张志和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湖州市西苕溪中,暮春时节,好一幅江南春雨图。

朦胧的山前,成群的白鹭往飞,桃花盛开,渔汛已经到来,应该有不少的鳜鱼飞跳出水面,斜风细雨中,渔夫们乐在其中,山水之乐,无须归去。

如此丰饶的江南,如此美丽的春色,这是一首包含崇尚自由,热爱自然的词,更蕴含了词人超脱世俗的高远意境。

颜真卿得罪朝党,被贬离中央,早已隐居的张志和来迎接老友,这首词看似描写春雨中渔夫纵情山水的美景,其实斜风细雨另有所指。

也许,词人就是想告诉老友,满是风雨的朝堂已经不适合颜真卿这样的直率的人,如果能够放下庙堂,和自己隐居在这美丽的山林江湖之中,才是人生抉择。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评价道:“古今诗人,以诗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联,或只一篇,虽其余别有好诗,不专在此,然传播于后世,脍炙于人口者,终不出此矣,岂在多哉?如‘池塘生春草’,则谢康乐也;‘澄江静如练’,则谢宣城也;……‘西塞山前白鹭飞(略)’,此玄真子也。”

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评价道:“自来高洁之士,每托志渔翁,访尚父于硒溪,讽灵钧于湘浦,沿及后贤,见于载籍者夥矣。而轩冕之士,能身在江湖者,实无几人。志和固手把钓竿者,而词言‘西塞’‘巴陵’‘松江’‘雷溪’‘钓台’,地兼楚越,非一舟能达,则此词亦托想之语,初非躬历。然观其每首结句,君子固穷,达人知命,襟怀之超逸可知。‘桃花流水’句,犹世所传诵。”

本篇对后世影响甚大,一共二十七个字,被苏轼、黄庭坚等无数后人争相和,甚至远赴海外,日本嵯峨天皇及其臣僚也争相附和,可见影响之广。

十二、人生之雨最看破庙堂

也许这首诗是应和张志和《渔歌子》最好的一首诗,虽然诗人并无此想。

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已经六十二岁的陆游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赋闲五年之后,突然又把起用为严州(今浙江省杭州市区域)知州,赴任之前,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皇上召见,在西湖畔客栈中苦等数日,百无聊赖中,诗人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一生致力于收复河山的陆游到了花甲之年,也终于看透了朝堂的无能软弱和黑暗,也许,这个时候的他,早已经没有了年轻时期的意气风发和裘马轻狂,借着连绵的春雨,深夜中,诗人写下了这篇悲愤之作。

全诗感情抒发比较直接,尤其是前两句和最后两句,直接的表现除了作者对当时庙堂,甚至对皇上的不满。

而中间四句是全诗的佳句,尤其是第三句和第四句,看起来是对西湖景色和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自己也在这种闲适的环境中喝茶品鉴草书,其实,深深的表现出,国家危急动荡之时,自己却在这么一个安乐窝中久居无事,还不是回乡耕田。

瞿佑在《归田诗话》评价道:“陈简斋诗云:‘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放翁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皆佳句也。”

西湖的春雨之夜应该是美好的,美丽的,但是正所谓“着我之色彩”之后,因为诗人心情的悲愤和失望,西湖的春雨之夜也就变得悲愤和看透庙堂。

春夜深夜,万籁俱寂,身怀远志的诗人身不由己,只能借助对临安看似春光大好的景色,讽刺朝堂之人偏安一隅,昏庸无能。

十三、人生之雨最凄凉人生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过人生的三大境界。,那是求学问道的三大境界。

而这首词从听雨一个场景,穿越时空,也入木三分的刻画出了人生的三大境界。

某一个春天,连绵的春雨打落在僧舍中,知天命之年的蒋捷形容枯槁,如同一个入定的老僧一样,呆呆的看着面前这场春雨,彷佛人世间的一切与他已经无关。

这一年,南宋已经灭亡,离蒋捷中南宋的进士也已经过了十几年。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样的听雨,不一样的人生阶段。仿佛看到了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

三幅画面,三个人生阶段。

第一幅画面,年少气盛,裘马轻狂,不知愁滋味;

第二幅画面,客舟江上,风急云低,看大雁孤飞。词人壮年时期,正是南宋国灭之际,词人躲避金人,忧国忧家,羁旅之际,看着失群的孤雁,不禁想起自己苍凉的人生境遇;

第三幅画面,应该是老年词人的当前处境。还是独自一人客舍僧房下,听着外边淅沥的春雨,经历了国破家亡,经历了一生的悲欢离合,几乎万念俱灰,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了。不禁让人想起王维孤老之际“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许昂霄在《词综偶评》评价道:“《虞美人》,‘悲欢离合总无情’,此种襟怀,固不易到,然亦不愿到也。又‘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较‘天际识归舟’更进一层。”

潘游龙在《古今诗余醉》评价道:“看到‘悲欢离合总无情’难道不泠泠。”

三幅听雨的画面,是词人一生颠沛流离的写照。人生境界,彷佛千斤之重,让人难以呼吸。

十四、人生之雨最失落人生境界

亡国之君李煜国破被囚后写下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诗词,尤其是词更是生动入木的刻画出了这个亡国之君仓惶没落,凄凉痛苦的形象。

一个暮春的夜晚,天气乍寒,凄苦的词人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如果说失落,可能没有比从帝王到囚徒更为失落了。

从无限江山引起无限伤感,是这首词的主调。一个春意盎然的夜晚,词人梦醒后,独自凭栏。美好的春景,让他更加怀念当初的情形。

而此时,身为囚徒的自己却只能回忆无数次梦中的景象,那个时候,自己仍然还是黄袍加身。

陈廷焯在《词则·大雅集》评价道:“结得怨惋,尤妙在神不外散,而有流动之致。《云韶集》卷一:凭栏远眺,百端交集,此词播之管弦,闻者定当堕泪。”

贺裳在《皱水轩词筌》评价道:“南唐主《浪淘沙》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至宣和帝《燕山亭》则曰:‘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其情更惨矣。呜呼,此犹《麦秀》之后有《黍离》也。”

十五、人生之雨最孤寂闲散

公元832年(大和六年),花甲之年的白居易时任河南尹,一生的挚友元稹去世,自己官场失意,年老体衰。

又是一个普通的深秋之夜,秋雨深寒,诗人写下了这首名篇。

秋雨夜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分明就是村居中的一个孤寡老人,谁能知道这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

又是寒冷的秋天,灯灭后仍然闭目养神,不肯睡觉,就是怕夜间睡不着,秋雨中,老翁安然入睡,心无所牵。

才秋天就要烤火,正是老翁怕冷的特征,火都熄灭了,老翁仍然在熟睡,根本不知道。夜已过去,老翁还不想起床,还准备添火准备继续睡觉。

天亮了,因为天寒,老翁还不想起床,而屋外早已遍是深红的霜叶。

全诗都是一个老翁深秋独居的生活场景,不过恬淡寡欲的生活,更衬托出诗人心灰意懒的心境。

时令之雨

人生之雨

雨中的人生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