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嘉庆八字详批 嘉庆八字命理

嘉庆八字详批 嘉庆八字命理

本文目录一览:

嘉庆皇帝的八字极好,收割了和珅的11亿两,可惜却只想当个混子

嘉庆四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三日,乾隆逝世,初八日﹐嘉庆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法办和珅,抄没家产,下狱问罪。

中国首富“瓶装水之王”农夫山泉的钟睒睒很有钱吗?他在《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的全球排名是7。在问鼎中国首富的同时,他也取代了印度的穆克什·安巴尼成为亚洲首富。

但钟睒睒跟和珅比起来那仍旧是小儿科;根据《亚洲华尔街日报》的估算﹐和珅是十八世纪这一百年中的世界首富!

​和珅的问题不只是贪,他是当时的第一重臣,从1775年入军机处拜相二十一年的时间中,他培植了绵密的门生党羽,从中央到地方,到处都是他的人马。不仅如此﹐他跟乾隆爷还是亲家关系,和硕格格是他的儿媳妇;“清乾隆时,和珅当国,权倾一世”,“结党营私,道路侧目,朝士莫敢撄其锋者”,处理和珅问题之难﹐可见一斑。

嘉庆没时间跟媒体抱怨他的运气不好,收到这么个烂摊子;他没选择跟和珅“大和解”、他也没蠢到用“剥洋葱”的方式打草惊蛇,搞得“和党”反扑、危及清帝国的社会安定与统治基础。先皇第一爱卿、国家第一宰相﹐乾隆爷的“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爱卿不当谁能当的?嘉庆很技巧地把和珅绑在大内养心殿中,断绝了和珅对外联系、到处动员党羽的机会,在短短三天时间之内,嘉庆把京城军、宪、警全部部署完毕,和珅党羽及儿子丰绅殷德的兵权顺利收回中央,借口是处理白莲教不利,到了第四天,在早朝的公开场合,由刑部尚书与左都御史当众宣布和珅罪行,依法究办。

整个事件处理得干净利落。

​​

​​清朝著名的外交家薛福成的大作《庸庵全集》,里有一个专章谈《查抄和珅家产清单》: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8000顷很多人可能没概念﹐咱们国家一个省的可耕地也才这么点而已)、银铺(就是所谓的钱庄、银行、金控公司)共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纯金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一个)共十万两;小银元宝56600个(100两一个),共566万两、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制钱150万文、吉林人参600余斤,玉如意1200余柄、珍珠手串230串、桂圆​大的​珍珠,10粒、大红宝石10块、大蓝宝石40块、银碗40​桌​、珊瑚树11支,每支都一米以上高、纱缎绸罗,一共有14300匹、毛呢哔叽20000​板​,狐皮550张,貂皮850张、铜器和锡器361000件,名贵瓷器10万件、镂金八宝床24​座​、西洋钟表共460​个​、男女童仆共1206名!

和珅的家产​依​当时的行政执行官估计:一共有11亿两。

盛清每年的国库收入才7000万两,和家的11亿两,就等于清朝15年的国库收入!

聚敛了这么多的钱,享用得了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道理,和珅没听过吗?

​​

​​到头来﹐一世的英名换来永世的臭名;一辈子的聚敛,只换到了上吊用的三尺白绫。

嘉庆毕竟不是哈姆雷特,他没有在“生存还是毁灭”的犹疑中打转、坐失良机,他迅速地处理和珅,并宣布“只办主谋、​协​从不论”的宽大政策,快速安定了当时的动荡的社会气氛.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因而当了二十五年的太平皇帝,清帝国至此已经没有危及统治权的内忧、边患在康、雍、乾三朝已搞定、嘉庆的老婆儿子们也不像父祖辈一样野心勃勃、财政与土地改革早在他的雍正爷爷手中完成……二十五年的不算短的时间内,最了不起的事也不过是白莲教的,大体来说,清帝国这段时间海晏河清,混吃等死地等待列强的坚船利炮来报到。

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嘉庆毕竟是老了,他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体察外在大环境的变动,学者阎崇年评得好:嘉庆并没有从“和珅现象”、从皇帝自己身上找原因、从社会制度找原因,从而改变清廷已经老朽的国家机器与制度;到了他的儿子手中,清帝国的败亡命运,已经不可逆转。

古人未必不如今人,“和珅案”的历史,让我们看到许多古人的智慧,也看到因为人类的贪婪愚蠢所造成的历史轮回,足堪当代政治人物​省思​。

(完)

一文丢官——嘉庆朝的“八字奏折案”

作者:湖湘子弟

一纸文章,竟能使人丢官?也是奇了!

可事实,确是如此。

故事讲的是清朝嘉庆帝,有大臣呈报孝淑皇后“奉安仪注”奏折,其中有八个字彻底触怒了皇上,结果引发出“八字奏折案”,许多官员因此丢官。

虽然故事发生在大清嘉庆朝,但却跟乾隆爷有关。所以,还得从头说起。

01.太上皇的龙威

话说当年25岁的乾隆在即位时曾想:要是我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能像圣祖康熙爷那样,可以执政六十年,那真是......那真是万万不敢奢望的事啊!

但他依然梦寐以求。

冥冥中,似乎还有点信心。

因此,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举行登基大典,就要正式成为大清国皇帝时,年青的乾隆当场激动地昭告天下:“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当真是老天眷顾,他乾隆执政居然就真的达到了六十年!

对此,乾隆喜不自禁。

但他依然信守承诺。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这一天,85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正式宣布:立皇十五子和硕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后改名颙琰),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

第二年,即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乾隆皇帝亲自举行禅让大典,将传国宝玺郑重地交到了颙琰手中。

终于,乾隆结束了长达60年之久的皇帝生涯,成为清代唯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帝。

但是,跟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以及宋徽宗、明英宗那些为形势所迫、被动让位的太上皇不同,他们传位之后即不接触政事,且大多抑郁而终。而他乾隆皇帝却是一位既有尊位、又有权势,名副其实的皇上皇、太上皇。

这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绝无仅有,独此一君!

(老年乾隆)

当时,尽管嘉庆已荣登大位,君临天下,但乾隆爷却仍以太上皇的名义“训政”如常。

其实,在即将“退居二线”之前,乾隆就为能够始终掌握帝国最高权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在退位前就明确宣布:朕年事已高,难以胜任繁琐杂碎的朝廷政务。禅位归政之后,嗣皇帝可以主持些开会接待、宗庙祭祀、宴会礼仪、会见使臣等迎来送往的日常国务活动。至于“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朕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要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至错误”。

朝廷规定:太上皇对大臣训话时,仍可使用“朕”自称,凡遇奏折行文涉及太上皇的,均需排在皇帝前面,以示尊重。

而且,太上皇仍旧居住在象征最高皇权的养心殿,已继位的嘉庆皇帝,则只能居住在历来属于清朝皇子居所的毓庆宫。

甚至,文武百官进京陛见,或是朝廷大臣离京赴任,除了要到皇帝跟前聆听训话以外,还需前往面见太上皇请示恩训。

即便是年号,太上皇都明令要求“乾隆、嘉庆”两个年号并用:宫内黄历仍用“乾隆”年号,各省则改用“嘉庆”年号

......

总之,朝政大权依然被太上皇牢牢掌控着,乾隆爷仍然大权在握、乾坤在手。

而且,只要他还没咽气,他的各种礼仪规格也永远都在嘉庆皇帝之上。

乾隆爷还曾巧妙地通过朝鲜使臣向各国大声宣告:

“朕虽然归政,但帝国大事还是我说了算!”

02.嘉庆帝的郁闷

其时,已是36岁壮年的嘉庆,实际上就是个“儿皇帝”。

虽然贵为九五之尊,理应“金口玉言”,但他就是不能“一言九鼎”:说了就算。

帝国大事,他永远都是“说了不算”:说了白说。

他深深感觉到:

所谓的“嘉庆元年”,其实不过就是“乾隆六十一年”!

嘉庆对此心里虽很郁闷,但表面上对太上皇却没敢表示太多的“不爽”。

毕竟,咱这皇位,还是他乾隆老爷子赏的呀。

也许是由于自己宽仁忠厚的性格,也许是对雄才大略的父皇太过尊敬和崇拜。面对这个带着“十会老人”荣耀,但权欲极重、且超长“待机”的太上皇,无可奈何的嘉庆皇帝只能装成潇洒自在、超然事外的样子。

即使是在禅位大典七天后,面对冲天而起的白莲教起义烽火等众多军国大事,自己永远只能像个贴身小秘书一样,站在老皇帝身后,看着他威风凛凛地发号施令。

嘉庆帝既不能做任何决定,也从不发任何命令。他不愿过多参与政事,更不敢顶撞老皇帝,整天只能生活在太上皇的阴影里。

(嘉庆皇帝)

哪怕是面对那个败坏朝纲、贪得无厌的混球和珅,嘉庆尽管恨得牙痒痒,但因其是老皇帝的红人,碍于太上皇面子,表面上却还得装出谦恭尊重的样子。在面对太上皇的这个“首席代言人”时,有时甚至还要低三下四。气得嘉庆帝好几次回宫后偷偷摔杯子、骂太监。

对这个贪权恋位的老爹乾隆,嘉庆虽然当面恭敬地说着“悉听皇阿玛裁决、谨遵皇阿玛教诲”,但心中还是积蓄了诸多不满。

他只是压抑在胸中,嘴上不说而已。一旦有机会,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出手!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早上,乾隆爷病逝,驾鹤西去。

嘉庆帝终于掌权亲政。他立马就拿和珅开刀。

太上皇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四上午,嘉庆就下旨解除了和珅的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之职。

第五天,就逮捕和珅,将其打入大牢,并派人抄家。结果,一举抄没了和珅高达8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10多年朝廷总收入的万贯家财。

(和珅画像)

仅仅十天后,嘉庆帝就宣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并用一条白练将其赐死,迅速将和珅等同党诛杀治罪,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肃清了乾隆残留下来的势力。

03.喜塔腊的身世

其实,在乾隆“训政”期间,嘉庆皇帝对太上皇心里很“不爽”的,除了贪官和珅等事,还有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乾隆爷对待儿媳孝淑皇后喜塔腊氏的丧礼之事。

孝淑皇后(1760年10月2日—1797年3月5日),即嘉庆皇帝的原配妻子喜塔腊氏。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不但跟嘉庆同年,还比他大42天。

她是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和尔经额的女儿,系皇家的包衣奴才出身,并非豪门大族。是乾隆在为皇子选妃时,通过选秀女途径脱颖而出的。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她被皇上亲赐封为皇子永琰的嫡福晋(嫡妃),年方十五岁。

喜塔腊氏美貌端庄、知书达理、温良贤淑。她孝敬公婆,善待下人,体贴丈夫,关心孩子,王府上下好评如潮。她不但备受公公乾隆帝青睐,也深得丈夫嘉亲王喜欢。

永琰对她宠爱有加,两人感情十分深厚。

嘉庆元年正月,乾隆正式禅位于颙琰。做为颙琰嫡福晋的喜塔腊氏,被册立为皇后,母仪天下。

喜塔腊氏曾为嘉庆生皇二女(夭折)、皇四女固伦庄静公主、皇二子绵宁(后改名为旻宁,即道光帝),是清朝二百多年历史上唯一生育过皇帝的嫡皇后。

但喜塔腊氏红颜薄命。

她不但没能等到亲子登基称帝的那一天,也仅只当了一年皇后,便于嘉庆二年二月因病香消玉殒,成了大清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死时,年仅38岁。后来,被太上皇亲赐谥曰“孝淑皇后”。

04.儿皇后的悲哀

本来,皇后大丧属于国丧,理应隆重举办。

按大清旧制:皇后丧,皇帝应缀朝五日,服缟素,日祭三次,大臣命妇服布素,朝夕临哭三日,百日内皇帝要躬亲致祭,军民摘冠缨,命妇去装饰......

但是,太上皇却说:所有应行典礼原当照例举行,但皇帝侍奉朕躬,而臣民等亦皆礼统于尊。

想到太上皇越老越害怕与死亡有关的消息,见父皇早已下旨发话,嘉庆哪还有胆为皇后大办丧事?生怕一不小心冲撞了太上皇,惹得他龙颜大怒,自己这儿皇帝可就歇菜了!

这么多年来,嘉庆可是深深领教过父皇厉害的。

当年,大阿哥永璜只因父皇嫡子早夭后表现得不够悲痛,多疑的父皇一句“幸灾乐祸”“图谋大位”,就把大阿哥吓得忧惧过度、一病身亡。

再后来,山西一名小吏向出继出去的四阿哥投了一封信,就被父皇凌迟处死。四阿哥因此背了黑锅,几个月后,也忧惧而死。

现在,尽管自己已登皇位,但实权仍在父皇手中。如果不小心把这位太上皇惹毛了、得罪了,废黜自己还不是他一句话、一道圣旨的事?

因此,嘉庆帝只得“以义制情”,装作仪态如常,识相地表示要“崇奉皇父”“专隆尊养”,“朝夕承次,诸取吉祥”。

他无奈地命令礼部:要以简单快速的方式,抓紧低调处理皇后的丧事。

他甚至告诫大臣:如在大丧七日内要见太上皇的,不可着丧服,只要穿着普通的素服就可以了。

总之,既然是奉太上皇之命,又得皇帝允承,皇后的丧事就只能简单操办了。

结果,孝淑皇后的丧仪规格被大大降低,甚至连许多起码的丧仪都被免掉了。

虽处大丧,嘉庆皇帝也只是辍朝五日、素服七日。治丧期间,他也只能穿戴常服,连周围的太监都是如此。

孝淑皇后成为大清开国以来皇后丧仪规格最低的一位。

(孝淑皇后)

05.儿皇帝的忧伤

对此,中年丧妻、与皇后感情甚笃的嘉庆皇帝大为悲痛。

他虽然对太上皇心有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甚至,为了不影响老皇帝心情,国丧七天期间,嘉庆都不敢走乾清宫一带,生怕将丧事晦气带到太上皇日常经过的地方。

喜塔腊皇后去世的头七里,嘉庆每天去灵堂,都是出入苍震门,从不走花园门。

哪怕是去奠酒,他也要一直走到永思殿才换上素服,一回宫,就立即换回常服。连随从的太监也只是穿着天青褂子。大家都小心翼翼,不敢带一点丧气。

每次到孝淑皇后梓宫前奠酒,嘉庆就只能在心里默默陪她说说知心话。

想到皇后与自己相濡以沫二十多年,想起喜塔腊氏多年来对自己的千般疼万般好,可如今自己虽然贵为天子、拥有四海,但她的丧礼却如此冷清凄凉,嘉庆心理十分愧疚,禁不住悲从中来,泣不成声......

孝淑皇后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独留嘉庆一人长相怀念。

为此,他曾御制悼诗《大行皇后挽诗》,以寄托哀思:

琴瑟和鸣忽断弦,冬宵夏昼廿三年。

云烟飘渺归冲漠,儿女伶仃忍弃捐。

意外突成今日事,心中拟结再生缘。

坤仪定位悲期岁,此恨绵绵万古牵。

孝淑皇后去世不久后的一天,嘉庆皇帝奠酒后回宫。一名太监奉茶时不小心洒了两滴在桌上。嘉庆立即火冒三丈,一巴掌拍在桌上。吓得太监跪在地上鸡啄米似地一个劲磕头:“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看着在地上吓得直哆嗦的太监,嘉庆皇帝冷静了下来。

他长叹一声,挥手呵退太监。

想着可怜的喜塔腊皇后,嘉庆独自一人,垂泪不止......

06.嘉庆帝的怀念

四年后,尽管嘉庆皇帝又册封了皇贵妃钮祜禄氏为新皇后,但他依然思念着孝淑皇后喜塔腊氏。

孝淑皇后去世时,因嘉庆皇帝的昌陵地宫当时刚在兴建,她的梓宫只能暂时安放在静安庄。

当时,嘉庆皇帝曾赋诗《奉移大行皇后梓宫于静安庄,目送神伤,挥泪赋词》悼念:

六日吉安停柳翣,忽忽东去渺归期。

寂廖宫阃只余我,关切寒暄更有谁。

此别难逢除是梦,再生相见定含悲。

铭旌目送心随往,顺礼节哀非负伊。

到了嘉庆八年(1803年)十月,待昌陵地宫兴建好之后,孝淑皇后的梓宫终于得以入葬地宫。

奉仪当天,嘉庆皇帝命皇子绵宁亲自为母亲孝淑皇后行启奠礼。自己更是以九五之尊亲自为皇后举行大祭,直到目送皇后入住地宫,眼里禁不住涌出泪来。

后来,嘉庆皇帝又赋诗《孝淑皇后奉移易州太平峪,亲临静安庄酹酒,目送诗以志感》纪念:

永别芳华已七年,太平择地卜新阡。

考恩垂泽沐深厚,后德流徽感淑贤。

洒泪徒倾三爵酒,伤心早废二南篇。

临风追悼增哀思,廿载相依百世牵。

07.糊涂官的奏折

孝淑皇后正式入葬昌陵地宫,皇子悲伤,皇帝忧郁,正是举国同悲的时候。

然而,令人万没想到的是,竟有大臣在呈奏嘉庆的孝淑皇后“奉安仪注”奏折中,赫然写上了“掩闭石门,大葬礼成”八个大字!

也许是觉得当年被迫无奈的低规格丧礼委屈了孝淑皇后,也许是大臣如此低级弱智的瞪眼瞎错误冒犯了龙颜。一向好脾气的嘉庆皇帝看罢,也禁不住大为震怒。

他将奏折摔在地上,指着那帮大臣气愤地骂道:

堂堂大清国的庙堂大臣,竟然写出这等奏折!

“掩闭石门,大葬礼成”。

这八个大字写得如此疏忽大意、幼稚无礼,真是旷古未见、闻所未闻!

他吼道:

“掩闭石门”?你们的皇上今天还活在这世上呢!

这石门能掩闭吗?

再说,这石门既然关闭了,就不能再打开。

但你们知道:此昌陵吉地乃先皇赐朕之地,而非皇后之地。

若关闭石门,你们是想要朕另寻吉地,待殡天之后与皇后分开下葬吗?

你们竟忍心将孝淑皇后孤零零地扔在这昌陵地宫里?

朕既遵先皇旨意,此昌陵吉地岂敢抗命更易?!

嘉庆皇帝越骂越气,脸色铁青。

他用颤抖的手,指着那班猪脑袋大臣说:

至于这“大葬礼成”四字,就更不像话!

朕还活生生地站在你们面前呢!

只有等朕百年之后入葬昌陵,才能关闭地宫,大葬才算礼成!现在就说“大葬礼成”,这符合事实吗?

你们今天居然写出这等混账话!是想诅咒朕吗?

你们到底是啥意思?是何居心?

简直无法无天!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面对嘉庆帝的滔火和厉声斥责,大臣们一个个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吓得全都匍匐在地,面如土色,连大声都不敢出。

事后,盛怒之下的嘉庆皇帝将涉及此案的一众官员悉数处理,一个也没放过。

就连位高权重的荣郡王绵亿,也被革去一切官职,罚俸六年。

而武英殿大学士保宁,则被革职留任。

其余官员,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就这样,嘉庆朝轰动一时的“八字奏折案”,终以众多官员的丢官去职而落下帷幕。

值得庆幸的是,好在嘉庆皇帝当时还算冷静理智。

如果他真要以诅咒当今圣上、欺君罔上、大逆不道等罪名降罪下来,还真不知道会有多少官员要锒铛入狱、甚至人头落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