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梦见从别人家穿过回家心理 梦见从别人家穿过去

梦见从别人家穿过回家心理 梦见从别人家穿过去

本文目录一览:

几十年反复做着相似的梦,到底在提示我什么?

昨天做了一个梦,无比真切。

01

梦中爷爷去世了(实际爷爷已经去世20年了),送爷爷上山的那一天,我翻箱倒柜,在找一件黑色的衣服。老家的风俗并没有要求一定要穿黑色,是我自己要去找,希望更有象征意义。

外面的哀乐声一浪盖过一浪,我知道时辰快要到了,双手像犁耙一样快速翻找,嘴里默念,到底在哪呀,快点呀!是无比熟悉的架在火上炙烤的感觉。就像考试结束的铃声就要响了,一道之前复习过的题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外面的哀乐停了,送爷爷上山的时辰到了。有人在大声叫喊我,快走呀!

无奈地停下来寻找,低头却看见自己穿着一件黑色带小百花的衣服,而我拼命要找的衣服到底长什么样,我并不知道。

02

送葬开始了,熟悉的唢呐声响起来,我嚎啕大哭起来,那样子估计像极了哭丧娴熟的农村妇女。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哭丧不是向外人展示什么,而是我真的想念爷爷。

刚哭了一会儿,唢呐声突然停了,我左右环看,大家稀稀拉拉的嘀咕:吹一会儿就行了,别哭了,礼仪到了就行。原来丧礼上大家也开始敷衍了事了!

无奈地摇摇头,这个时代难道尽一尽哀思也是一种奢侈?就像一个为孩子、为父母、为别人而活的中年人,受再大的委屈,眼泪总还是别人鄙视的东西。

03

跟着送丧的队伍继续往前,发现抬着爷爷棺木的人,往水塘里走去,说要穿过水塘,意味着爬山涉水,灵魂更能超度。

水很深,都要到胸口了。我低头看看自己穿着一双布鞋,没法下水。赶紧跑着想要绕着水塘岸上去追,可怎么也追不上。

送丧的队伍回来了,我迎来无数鄙夷的白眼和斥责声:真不孝顺,连爷爷最后一程都不送上山。

我哭着拼命摇头要解释,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

我把自己哭醒了。

04

类似的梦,这三十几年来我做过无数次。有的是要去坐火车,出门前发现身份证怎么也找不到;考试要交卷了,发现丢了一张试卷,每个角落都找了,就是找不到……

我也尝试像周公一样去给自己解梦,比如梦是你真实状态的表现,说明压力有点大之类。但三十几年的梦没有这次如此真切。

闺蜜问我,如果梦是来自灵魂的声音,它想告诉你什么?

我陷入了沉思,《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少年一直做着同一个梦,他最后开始了寻宝之路。理工科二十年的我,当然不会因为一直做着一个梦,就抛家弃子地独自上路去寻宝,但我相信这些梦一定是要告诉我什么。

梦见爷爷的次数太多了,虽然他离开已经二十年了,但爷爷于我来说,不只是爷孙一般的亲情,而是一种自由灵魂,在闹市中永远做自己的人生楷模。我想我如此想念爷爷,更多是对自由灵魂的不死追求。

那无数次梦里如架在火上炙烤,是内心完美的执念。梦可能是想告诉我,你本来就可以了。带小白花的黑衣服,无论多高标准的葬礼要求都是无伤大雅的。梦是要告诉我,别往外找了,低头看看自己,你已经拥有很多了,学着去接纳自己。

别人的议论,停止的唢呐声,原来我是如此在乎别人的看法,拼命想在别人眼里维护一个完美形象,可这会给自己绑上更多的枷锁。

连送最亲爱的爷爷上山都不敢脱掉鞋子,我到底给自己绑了多少束缚。为什么不敢挣脱枷锁,畅快地奔跑?那些枷锁到底是什么,我无法描述,但我知道内心有很强的火苗要去挣脱它。

接纳自己,再勇敢一点,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内心自由,这是梦要告诉我的事情,也是我需要继续修炼的人生大课。

周公解梦:梦到这几种场景,预示着大吉大利,家庭美满,和谐幸福

梦见糖果,预示生活称心如意,爱情甜蜜,家庭幸福。

梦见吃糖果,好运连连。

未婚男子梦见吃糖果,婚礼会办得十分隆重、豪华。

梦见自己读书,预示你将获得成就。

男人梦见自己或别人在读书,预示会得到新的知识,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事业取得成绩,或生活中赢得一段爱情。

梦见自己在读一本好书,预示你会出名,智慧通达。

梦到吃土豆,是好兆头,自己的愿望会实现。

梦见土豆开花,预示着你要生儿子。

梦见挖土豆,预示成功。

梦见烹饪土豆,预示满意的工作。

梦见种植土豆,预示自己的愿望即将实现。

 梦见自己穿西服是干净的,这是个好兆头,说明将会有好运,凡事都能顺利进行。

梦见自己穿西服是请裁缝做的,意味着家里要举行婚礼。

梦见自己穿西服是别人送的意味着能得到高等荣誉。

白嫖中介费?贪小便宜吃大亏!一文讲清购房全流程\u0026各阶段重点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我就是醋精

大家好,我是醋精。之前给大家分享了我的买房经历→七年四套房的购房经历←个人认为,二手房相对新房而言,有很多优势。前面我写过为什么我更喜欢二手房、买二手房要注意的焦点问题,很多值友感兴趣,今天我来讲讲大家很关注的购房流程问题,作为购房系列的最终篇,希望能帮到大家。尤其是刚进入社会,要购买人生中第一套房产的年轻人,这篇一定要耐心读完哦,相信能带给你一点启发~

—-购房流程拆解—-

整个购房流程,总体来看包括看房选房、签订购房合同、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办理银行贷款手续、交房验收五个大环节,可以说是步步都需要大量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年轻人第一次买房往往都会头大如斗。我第一次买房的时候就是晕晕乎乎,全程做梦一样签字按手印,整个流程走完了啥也不知道。这是不可取的!今天我就来拆解一下购房的五大流程,新房二手房均可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看房选房

看房的要点我在这一篇中有详细的分析。

买新房和买二手房其实差不了多少,首先都是要多看,对意向区域的房子做到心中有数,看房看到不耐烦、看到恶心是基本操作!

选择小区1.学区。这个东西水很深,最好能找到当地教育系统的朋友打听一下。2.建筑质量。二手房看有没有业主维权,过于老旧的话是否已经属于危房。新房看开发商的其他楼盘情况。新房一定要把开发商研究明白了,千万别入了烂尾楼的坑。3.通勤距离。上班上学的通勤时间、地铁公交的方便程度。4.小区环境。二手房能看到,新房的要注意绿化一般在交付后会悄悄变差,不要抱太大期待。5.配套设施。地下室(在地下几层,是否绑定销售?是否赠送或打折?)、车位(在地下几层,是否绑定销售?是否赠送或打折?比例是多少?后期能不能租到?)、电梯(品牌?大小?二手房是否有电梯?)选择房子1.户型。奇葩户型慎,就算能砸墙,也挺麻烦的,更何况很多墙可能都不能砸。一般南北通透、户型方正的房子更好,不符合的再喜欢也不要说不在乎,可以以此为由砍价。2.楼层。顶层底层慎买,一般有电梯的房子是高楼层优于低楼层,主要是高层住宅的低楼层采光一般都不太行。3.层高。层高2.7就算很低的了,再低真的不要选,装修之后住着会很压抑。4.采光。看房别选大中午,选择早上、傍晚时分,最好是冬天看,更能看出来采光的短板。5.暖气。针对北方地区。新房子都有暖气,没暖气的老房子慎重。→→签订购房合同

签合同要注意几个要点,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有所不同。

新房

新房都是固定的合同,只能说注意,可能不好更改。重点就是要注意约定好交房时间,明确约定好延期交付开发商应当支付违约金及违约金计算方式。

二手房

1.签约之前提前弄清楚房子权属问题,是否所有共同产权人都能来签合同办手续?有没有纠纷?很多继承的房产,多个继承人之间会有意见分歧,需要所有继承人达成一致意见。另外有没有一房二卖、二次抵押等问题?这方面我们没有能力核实,需要中介承担核查责任。

中介费也要提前商量好,不要到了签合同的时候现谈。

2、签约时一般我们都是买卖双方约好时间,坐下来谈价格,谈妥价格现场签约。签约时注意合同中要明确过户贷款交房手续各步骤办理时限和违约责任、中介费、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做资金监管。作为买方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要办手续的地方时间尽量留充足,记好时间点,别造成延期违约。银行完成审核和贷款发放的时间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一定要注意银行审核或者下贷款时间晚,不能是买方的违约原因。

→→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这里分几个小步骤,分别是房管局审核购房资质、网签、过户、下房产证。

1. 审核购房资质。说白了就是看按照现在当地的限购政策,你有没有购买房子的资格。近期各地限购陆续松绑,这块应该越来越不成问题了。为了防止购房资质这方面出问题,在签订购房合同之前要先充分了解当地现行政策,也可以让中介或者销售顾问帮忙提前查一下购房资质。这一步不需要自己跑,中介会。

2. 网签。购房资质没问题就可以网签了,网签是要去房管局现场办理的。恭喜你,网签完这套房子基本上就跑不了了(当然你也跑不了了)。一般来说网签后马上交首付(或者全款),钱要提前准备好哦,给晚了当心有违约金!

3. 过户。对于二手房而言,需要本人到房管局现场办理房屋产权变更手续,并且要缴纳契税等税费,这一趟跑腿少不了的。如果你是全款购房,交完钱就可以进入过户流程了;如果你是贷款的话,需要在贷款审批通过(注意不是贷款发放)后过户。对于新房而言,大家都是期房,一般网签后要等房子盖好才能交付,也无需个人办理二手房这种过户流程,等开发商通知直接去交税就可以了。

4. 下房产证。现在过户之后一般都能很快下证,我们这边正常情况下是立等可取的,领证需要交几块钱工本费。

→→办理银行贷款手续

银行贷款分为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

公积金贷款:是指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享受的贷款(这句话源自百度百科)。公积金贷款额度有计算可以按缴存基数算,不是必须账户里有钱。商业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和住房储蓄银行,为城镇居民购买自用普通住房提供的贷款,执行法定贷款利率(这句话源自百度百科)。组合贷款:我们买房的时候,可以做公积金贷款、可以做商业贷款,也可以做二者的组合贷。组合贷的时候,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的年限必须一致,首付比例按高的执行。

关于贷款类型怎么选择。一方面,肯定是公积金贷款利率低,商贷利率相对高一些,这个角度讲能用公积金就用公积金。另一方面,公积金贷款会有单独的政策,像我们这边要是用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要高一些,我们综合考虑就没有使用公积金了。所以具体到个人还是要搞清具体政策再做决定。

等额本金还是等额本息,个人建议是等额本息。只要理财收益能超过房贷利率,就尽量贷更多的钱

另外要注意当地政策认房还是认贷,这里给大家扫个盲。我们这边现在是认贷不认房,政策已经明显松绑了。

认房又认贷:看家庭名下有几套房,也看家庭有没有、有几次贷款记录,是最严格的限购政策。认房不认贷:不管有没有贷款记录,只要名下无房,就可以按照首套房认定。认贷不认房:不看家庭名下有几套房,认贷其实也不是看有没有贷款记录,只要还清之前的贷款,再次贷款也可以按照首套房认定。

办理银行贷款手续,分为银行面签、银行审核、贷款发放三步。

1. 银行面签。面签需要提供征信报告、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现场要签超多字、按超多手印。自己需要注意一下,打印征信报告之前提前还清房贷和消费贷(信用卡不影响)。另外,面签的时候就能知道银行利率是上浮或者下降多少,可以多问几家银行,选个利率低的。

2. 银行审核。审核主要是审核还款能力,月收入需要是每月还贷金额的两倍,自己可以提前算一下,以自己的收入是不是达标,如果不达标的话,需要增加共同借款人。材料齐全,征信和还款能力没有问题的话,等银行审核就可以了,这个审核时间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3. 贷款发放。审核通过之后,银行下贷款的时间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合同里不要规定银行下贷款时间,银行下贷款时间晚,不能是买方的违约原因。如果能约定首付之后就交房是最好的,正常来说是会银行下贷款再交房。

→→交房验收

验收的时候一定要打起精神来了!

先推荐三个新房验房必备好物,验房一定要带哦!

DELIXI 德力西 感应电笔家用高精度线路检测多功能验电工工具1

激光水平尺多功能便携家用装修打线器高精度红外线小型十字测量仪

海斯迪克 gnjz-267 木榔头 木工锤木锤五金木工敲打工具大木槌

新房验收和二手房交房是不一样的,咱们分开讨论。

新建商品房验收要点

一、看文件1.房屋权属文件:看《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上是否有抵押记载2.房屋质量文件:《住宅使用说明书》(可带走)、《住宅质量保证书》(可带走)、《竣工验收备案表》

《住宅使用说明书》是针对房屋设计、施工及验收中的具体技术指标作出的相关说明,有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名称及其联系电话。

《住宅质量保证书》是开发商针对房屋质量及保修期限范围作出的承诺。房屋结构、防水、设备及装修的保修期限分别是是50年、5年、2年。

《建设工程竣工备案表》必须在竣工验收后十五天内备案,否则影响办理产权证。3.各种相关验收表格:《住户验房交接表》、《楼宇验收记录表》、《商品房面积测绘技术报告书》、房屋管线图(水、强电、弱电、结构)等文件。4.管线分布竣工图(包括水、强电、弱电、结构,可带走)如果房产商准备充分的话,10分钟就能看完这些材料。

二、看房子

1、安全性问题看屋顶、承重墙、房间与阳台的连接处是否有裂缝,大的裂缝可能表明房子结构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2、防水性问题看天花板、窗台下面、水上下管、厨卫墙面天花板、山墙是否有渗漏的痕迹或者裂痕、是否有漆脱落或长霉菌。掉漆或者发霉都可能是漏过水的痕迹。国家规定所有有地漏的房间都必须做防水层,验收也要注意验收地面下水情况。拿塑料袋装半袋沙子把地漏堵上,然后放水十厘米,约好楼下的业主,过二十四小时去看楼下天花板是否漏水。还有楼上也一定要约业主做防水验收。

3、水电燃气管道问题看电、水、煤气表是否齐全、度数是否从零开始、客厅和卧室有没有各种管线外露。

电:是否市政供电、电闸能否控制各个电源、开关插座是否牢固。总电闸和每个开关都要打开试一下有没有问题,所有插座都用试电笔试一下。

水:是否市政供水、是否有足够的水压、下水道地漏有无堵塞。挨个打开水龙头,尽可能让水流大一点,看水表走数、看水是否清澈、看下水是否通畅、看地漏是不是处于坡度低点。

燃气:是否已经开通、开关位置是否妥当、管线是否穿过卧室。燃气管穿过卧室容易有安全隐患,也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4、墙面问题

墙面:看墙面和天花板有无倾斜、弯曲、隆起、凹陷、麻点,有的话装修要处理这些问题会比较麻烦。

瓷砖:看瓷砖有没有碎裂和空鼓,用木槌敲一敲,咚咚声就说明是空心的,要返工,梆梆声是没问题的。

保温:冬天验收的话,墙面有水滴、结雾的现象可能说明保温层有问题。

隔音:看一下门窗是否有密封条,这个对隔音有很大影响。可以将房门关闭,一人在房间外制造较大噪音,另一人在内感受隔音效果是否满意。

5、门窗问题如果问题比较大,需要换门窗的话,装修花费要多一大笔支出。

门:开关是否灵活、两面有没有刮花、锁好不好用、门缝大不大、门与门框的各边之间是否平行、入户门有没有猫眼。

窗:窗边与混凝土接口是否密实、开关是否灵活、玻璃是否完好、窗与窗框各边之间是否平行。

6.配套设施买卖合同上注明的设施、设备是否有遗漏,品牌、数量是否符合。

三、注意事项1、坚持原则,只要发现问题,不管大小,都要在相关文件或表格上记录下来。如果确实属于不能收房的,要写明原因并要求开发商签字盖章。2、各种费用别着急交。验收好再交物业费。从物业处拿钥匙,分别应该有楼层钥匙、进户门钥匙、信箱钥匙、水表、电表钥匙等。各种开通费(如有线电视、电话、煤气、宽带网等)不要交给开发商,后期单独办就可以。

二手房收房要点

二手房主要就是看是否漏水、物业交割、户口迁移。

1、是否漏水看天花板、窗台下面、水上下管、厨卫墙面天花板、山墙是否有渗漏的痕迹或者裂痕、是否有漆脱落或长霉菌。掉漆或者发霉都可能是漏过水的痕迹。看这个一方面是后期装修要注意针对性做防水,另一方面有些中介合同会约定对漏水会有补偿。

2、物业交割买卖双方和中介一起去物业办公室,确保卖家物业费、停车服务费、水电燃气费等都交齐没有欠费。如果合同有约定赠送家具家电等可以一并查看。

3、户口迁移这个不用买家出面办理,中介带卖家去办好户口迁出就可以了。按照现在政策,房子到手户口是可以强制迁出的,所以不用担心。

新房vs二手房

说白了,二手房所见即所得,在签订合同之前,二手房的真实情况我们已经都看在眼里,不需要收房的时候再来看这些问题。新房则一般是期房,收房之前这些情况都是不明确的,才要在收房时重点关注。二手房我们重点关注的应该是房子权属问题,是否所有共同产权人均来签了合同?房子有没有纠纷?有没有一房二卖、二次抵押等等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中介费为什么不能省—-

买二手房,一定记住,不要绕过中介私下交易!不要找个人中介或者小中介!一定要从大中介买!尤其是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千万要记住这一点!如果你是社会大哥,当我没说。我家第一套二手房就是经过一个本地小中介买的,整个过程奇坑。后来才知道,买二手房找小中介甚至不找中介的人,基本上都后悔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能省很多钱?不一定

我们想选小中介,其实原因就是链家这样的大公司中介费要的贵,小中介就便宜多了。甚至,假如自己能搞定整套手续的话,甚至有人会想不用中介自己办。但是,你还真不一定能省钱。1.小中介虽然中介费便宜,但是会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加项。手续费、跑腿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不敢收,这些加项也算是中介费的一部分呀。2.小中介办的贷款可能比较贵。我提到的被坑的那套,用的是家人的名字,首套房,给我们贷款利率上浮20%。我们那个时候不懂,现在复盘一下,其实八成就是中介吃银行回扣了。最近刚买的这一套,贷款利率是下调20,你们说这一正一反,差多少利息了。

→→办事效率天差地别

同样是纯商贷的二手房,我们当年从小中介买那一套,从签约到收房折腾了半年多,这还是原房主特别配合的情况下,都拖成这个样子。就是签约之后就开始间歇性失联,每一个步骤都要人催到上火。最近这一套1月10号签的合同,2月3号贷款放款,2月7号交房,链家办事全程不到一个月。这还是中间过年歇了七天,否则能更快。

→→大额交易需要保障

从贝壳app上看房子,直接联系的话,对接的中介都是链家或者德佑的。就是链家或者德佑这种贝壳系的中介,通过他们买房子是要在他们的贝壳交易中心,交易全程录音录像,这些中介他们的手机都是被公司监控的,管理非常严格。平时随便买点衣服还要有运费险呢,房子这么多钱,没有保障怎么能安心啊!

贝壳的流程图,非常细致

可以点击这里看一下贝壳的交易流程详解,说的很好。

我最近在贝壳的交易过程和资金情况,每一步都很细致的罗列出来了

—-总结一下—-

买房流程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比较复杂,且涉及大额资金流动,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选择大平台大公司才靠谱。个人认为山东这边贝壳、中住都很不错,其他城市我不太了解,欢迎各位值友评论区交流哦~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流,和谐讨论~

她不只丢了一个孩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曾经的李静芝一家三口合影。

李静芝和她帮助过的走失者。

李静芝去鹤壁寻亲留影。

李静芝和寻子家庭登上舞台。

嘉嘉小时候与母亲的合影。

团聚后的李静芝和嘉嘉。

32年后,李静芝见到了儿子。

这个男人34岁了,和专家模拟出的成年画像并不相似。他不记得4岁以前的事,从没想过自己曾是被拐儿童。他出生在西安,如今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李静芝仔细地看,他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缝,走路时右脚习惯性向外撇——像妈妈。人脸识别和基因比对确认了他的身份。

为了找儿子,李静芝印过十几万份寻人启事,走了20多个省份,见过300多个孩子。她帮其中29个找到了家,第30个是自己的孩子。

李静芝成立了“陕西爱子寻找联合会”,还长期担任“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这个网站与中国公安部打拐办合作,是中国最大的公益反拐寻亲网站。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儿童失踪案件的高发期。财新网近日在该网站爬取的一组数据也显示,在“家寻宝贝”话题下,1989年至1999年,每年有超过700条失踪儿童的登记信息。

也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针对拐卖儿童犯罪的刑事立法越来越明晰,公安部组织“打拐”专项行动,失踪儿童登记数量逐渐回落。2018年,中国公安机关立案的拐卖妇女、儿童刑事案件5397起,达到5年来最低。

这依然意味着,平均每天有约15名妇女或儿童被拐卖。

1

1988年10月17日,西安。下午,2岁8个月的嘉嘉被父亲从幼儿园接走。回家途中,嘉嘉口渴,父亲去街边一酒店后厨找水,“就一两分钟的工夫,儿子不见了”。

李静芝正在出差,接到电报后急忙赶回家。没有手机、互联网,街上也没监控摄像头,她只能去汽车站、火车站干等。她把寻人启事贴上电线杆,也寄给“看上去和儿童走失有关系”的政府部门。她还联系过各地报刊的寻人栏目。

一开始,她收到不少线索,有人打来电报“你儿子在这,快来”。她就去买玩具和衣物,“做足接他回来的准备”。她估算着孩子成长的速度,衣服从100厘米买到130厘米,玩具从塑料小手枪买到变形金刚。

在这位母亲的记忆里,嘉嘉脑后靠近右耳处有一块胎记,隆起约1毫米。每次去“接”孩子,她都会仔细打量,可往往还没到生物信息比对环节,她就知道不对。

孩子走失后的第一年,李静芝外出找寻过三四次。为了安全,她出路费求同学、朋友陪伴,积蓄渐渐不够用了。

有一天,她去西安电视台登寻人启事,被人拦下问路,对方也是要找孩子。

李静芝开始琢磨着,和其他家庭互通线索,结伴寻子。她从电视、报刊上搜集了50多份寻人启事的联系方式,成立了“陕西爱子寻找联合会”,每个月开两次会,沟通信息,制订计划。

这些寻找孩子的父母按照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给几个相关部门写信——计生部门、妇联、公安机关、教育和民政部门。八九年的时间里,10多万份寻人启事寄向31个省级行政区,反馈回来的是五六百封信和电报,线索约200条。

一旦收到线索,这些父母会几人一组前往当地查证。

西安女子陈琴西是“陕西爱子寻找联合会”的一员。31年前的一天傍晚,她家忽然停电,她3岁的儿子贾牛娃正在后院玩耍,灯亮起来时,孩子不见了。

一家人分别守住火车站各个入口,不敢离开片刻,等了一个星期后才离开。

家在陕西咸阳的张会侠多次参加过“陕西爱子寻找联合会”的聚会。32年前,她3岁的儿子在家门口消失。有几次,她和李静芝搭伴外出认亲,“真是大海捞针的感觉”。

即使收到线索,要见孩子也并不容易。张会侠曾和丈夫两赴河南南阳,都扑空了。第一次,对方说孩子没在。第二次,她见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孩子,不具备她描述的最重要的特征。

一位当年的走失儿童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小时候,养父母只要听说有人要来村里找他,会赶忙把他送走,“到别处躲上几天”。

嘉嘉失踪7天时,李静芝接到过一个电话。对方告诉她,想要孩子,拿5000元到指定地方赎人。她带着钱去,可迟迟没人来取。来回折腾3次后,她报警了。

李静芝后来得知,几乎每个寻子家庭都有过类似经历,有的被骗了不少钱。

32年改变了很多事。李静芝离婚了,从西安搬到天津。老房子早拆了,现代化的商圈重新塑造了老街,报刊亭撤了,街角停放着共享单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把母亲节视为最苦涩的节日。

2

连不上的线,一端是父母的焦灼,另一端是孩子的追问。

今年36岁的罗新是4岁那年走失的。他记得,那天母亲让他和哥哥去理发,还给了两人5角钱。兄弟俩经过一家游戏厅,驻足了一会儿,一个戴安全帽的男人给了罗新一个红红的苹果,把他带走了。

之后的记忆断断续续,他说自己被一个高个子男人带上火车,雨滴打在车窗上像泡泡。有人骑着自行车,载着他穿过土路,灰尘荡起。一路上他都在反抗,到处乱踢,第二年春天,腿上还有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

来到山东农村的养父母家后,几乎每天晚上,罗新都会重复回忆原来家里的模样:房子中间有棵树;对面有家银行;街区附近有位补鞋的叔叔;母亲卖布;他吃过石榴;有次躺在床上,手被熨斗烫伤……自我强迫式的回忆,令他神经衰弱。

上初中时,他终于获得线索,村里一位老人说,罗新是从陕西来的。高一那年,他偷偷写信给陕西警方,对方派了人来,可因为线索不足,没能调查下去。之后高考,他报考了陕西的学校。

罗新拼命拼凑细节。他记得,自己来到山东后不久就见到邻居结婚,那对夫妻的小孩出生于1989年,“这说明我走失的时间应该在1988年”。

为了找家,他多数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查找1988年前后的报纸,或在网上搜索信息,走街串巷地找寻记忆。他忙得不见人影,被室友起外号“丢丢”。

另一位走失者陈立鸣,是在结婚前的宴席上发觉身世端倪。在座的长辈酒后说漏嘴。那时,他21岁,已在河南某村生活了18年。

当天夜里,他敲开亲戚家门,终于问到自己刚进村的故事:他3岁多被拐卖到村里,因为长得大,“像是四五岁”,一度没人要。最后,养父贷款3800元将他带走——那时候,养母已经生了两个女孩。

陈立鸣的家原在陕西安康,家里做木材生意,因为忙,常把他托给熟人照看。后来,那个人将他带走了。

模糊的记忆缠绕这些孩子的童年。陈立鸣记得,自己听过火车行驶声,可他居住的村子离铁轨少说也有40公里。初中毕业时,他坐上绿皮火车,忽然想起小时候曾被一个绿衣男人带上火车。

来到养父母家5年后,罗新偶然听说附近有百货大楼要拆除,他忽然想到,父亲就在百货大楼里上班。

走失前,他尝过巧克力,吃过很多种水果。到新家后,有村民给小孩分香蕉,拿到的孩子无一例外地直接往嘴里塞,只有罗新下意识地去剥香蕉皮。

罗新喜欢砸酒瓶上的金属圆牌,因为“很像吃过的巧克力”。看见梧桐树球状的果实掉落,他也会掰开尝尝,因为“很像核桃”。

3

李静芝记得,第一次见面,罗新花了4个小时介绍自己:我来自陕西,有个哥哥,我们两兄弟其中一个名字带“新”字,我手上有一块儿烫伤的疤痕,走失前,我吃过石榴。

石榴是陕西临潼的特产,李静芝翻找过去的资料,看到临潼一个家庭的情况与罗新的描述相似。时隔多年,寻人启事上的7位数电话号码早作废了,地址里的大厦也已拆迁,仅剩孩子父亲的名字可以查找。

警方协助他们查询户籍信息,系统里同名者有50多个。之后的四五个月,李静芝逢人便打听,陕西电视台找她做节目,她也托节目组找人。

巧的是,节目组有临潼人。这名工作人员托亲戚打听,一问之下发现,罗新父亲就是这位亲戚的前同事。

陈立鸣已经36岁了。他是在有孩子后,才下定决心寻找亲生父母的。大儿子上幼儿园的那段时间,他经常担心孩子的安全,“突然明白了为人父母的心情”。

他和妻子到西安寻亲,不知道找谁,直接去了派出所。登记信息及采血后,有民警向陈立鸣推荐了李静芝,“她那儿有很多线索,应该能帮到你”。

李静芝提着3个大号无纺布袋子前来见面,袋子里装满寻人启事。他们一一核对,没有结果。李静芝推荐他登报,再到“宝贝之家寻子网”做登记,8个月后,陈立鸣认亲成功。

有一次,李静芝在碰头会上公布了一个生活在陕北的走失者信息,在座的家长跑去当地辨认,找到了丢失半年的孩子。

一位陕西泾阳县的家长曾告诉李静芝,女儿在5岁走失。李静芝说“孩子还有记忆”,让对方赶紧回忆事发当天的情景,描述家里环境,在“宝贝回家寻子网”上发布。网站志愿者很快发来消息,这则帖子提到的特征与一位前来寻家的女孩情况吻合,基因比对结果还没出来,这个家庭已和女孩相认。

陈琴西记得,每次出门认亲时,李静芝会反复强调,尽可能给孩子多拍照片,实在困难,也要把对方的特征记下来。

湖北襄樊福利院曾给李静芝来信。有人贩子在当地买卖孩子,警方赶来时他们丢下孩子逃跑,孩子们被送到福利院。

其中一个孩子很像李静芝描述的嘉嘉。嘉嘉外婆前往认亲后,发现不是。李静芝还是特意嘱咐母亲,多给男孩拍些照片。这些照片被她拿到家长碰头会上,一位祖母认出那是走失8个月的孙子。

在李静芝的帮助下,一位贵州的家长找到被卖至福建的儿子,只花了2个月。李静芝陪着男孩回家,男孩的母亲从山坡上飞奔下来,一把拉住她:“你放心,我儿子就是你儿子。”

李静芝发自内心地高兴,但越为别人高兴,也就越为自己难过。她想知道:“为什么牵住孩子手的不是我?”

走失时超过4岁的孩子,会有家的记忆,不少人已在“宝贝回家寻子网”做过登记,等待与前来找寻的另一方匹配。

在不少寻找过嘉嘉的民警眼里,李静芝的情况难度很大。孩子两岁失踪,不具有可参考的记忆和寻找父母的主动性,家人只能单方面寻找。

嘉嘉丢失后的第一个3年过去后,李静芝收到的线索越来越少了。有一年,她没收到过任何消息。“彻彻底底绝望,根本不知道往后方向在哪儿。”

2009年,中国公安部已建成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李静芝会告诉寻亲者去做登记,“只要采血入库,总有一天能比对上”。

她刷微博,玩抖音,“站在大家都能看见的地方”。迄今为止,她一共上过30多次电视节目。55岁那年,她报名一档演讲类的选秀节目,嘉嘉是她“非来不可的理由”。

她被写进一条又一条新闻,寻子的内容不变,一直更新的几乎只有找寻的年头,23年、27年、32年。

有人说她图出名,李静芝回应,“如果有其他办法,谁愿意把伤疤撕给别人看呢?我还得说下去,多一个人知道就会有多一点(找到孩子的)机会。”

每次面对镜头,讲起儿子的故事,这个在别人眼里乐观坚强的女人,都会大哭。

她的社交网站签名是“为了找回自己的骨肉不能放弃的母亲”。她会定期转发寻子微博。更多家庭依赖她。陈琴西60岁了,她的微信从注册那一天起到现在,一直使用昵称“寻子贾牛娃”——儿子丢失时,她还没喊过他的大名。张会侠也已65岁,她会用的手机软件不多,只能在微信群一遍遍发寻人启事。

这些年来,他们得到的线索几乎只有一个来源,就是李静芝。

陈琴西说,李静芝去天津生活后,每年攒够一定数量的线索,就会回到西安,把这些家庭聚在一起开会,“一年还是能见上六七次”。

今年4月,李静芝将3条新线索递交到西安市“打拐办”。其中一条线索显示,多年前,一名四川男子收养了一个来自西安的男孩。查到男子的住址后,民警第一时间赶到成都,抽血采集DNA后,比对上了。

5月13日,李静芝接到了西安市“打拐办”的通知。等待认亲的那几天,她数次失眠,“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数到天亮。她怕儿子认不出她,将花白的头发染黑又烫卷。

在现场等待时,她已经哭过一场,很紧张,“最害怕给出拥抱后,儿子没有反应”。结局是,两人的拥抱持续了近5分钟。

得知李静芝找到儿子后,一些家长来到她位于西安的家楼下,举着硕大的寻子牌,希望引起记者、警方的注意。

有人问她:“你找到了孩子,是不是就不会再帮我们了?”李静芝郑重地说,“我一定会继续”。有媒体来采访时,她会推荐那些人露露脸,她还帮几个家庭录了视频发到网上。

4

张宝艳是“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协会的理事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曾提过多项有关打拐的建议。截至目前,她发起的这个网站已帮3357人找到了亲人。

根据她的经验,在寻亲的群体中,李静芝花费32年,其实并不算长,“甚至可以说是中间数”。

张宝艳接触过上万个类似家庭,她总结过规律:“一般来说,‘家寻宝贝’的难度较大,‘宝贝寻家’则相对容易。可问题是,具体到每一位走失者,他们想法千差万别,要踏上寻家路并非易事。”

有人对自己被拐的身世不了解;有人因为已搬过一次家,在养父母身边生活得不错,害怕再次面对未知;有人被养父母告知,“你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因为被抛弃了”,结果对寻亲很排斥。

陈立鸣在公开寻亲的前一天晚上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无法和养父母开口,找来一位叔叔代他表述。

不少走失者的担忧都是——找亲生父母,会伤害养父母。张宝艳见过这样的年轻人,对方执拗地强调,只有当养父母去世,自己才有开启寻亲之路的可能。

如今,手机普及了,拍照不成问题,高铁取代了绿皮火车,街道装上了摄像头,火车站也有了人脸识别装置。张宝艳明显感觉到,在“宝贝回家寻子网”上,寻亲的成功率正在逐步提升。

5月18日,中国公安部“打拐办”副主任孟庆甜也对媒体透露,2009年至今,全国公安机关已通过积案攻坚和DNA数据库比对等方式,找回6300余名被拐多年的儿童。

她特别指出,现行盗抢儿童案件案发量每年不到20起。

对每位登记的寻亲者,“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会对应地长期跟进。这些志愿者会提醒寻亲者,去公安部门采集血样,进行DNA检验,并录入全国数据库。

他们每日在网上检索,但那些陈年旧案的线索实在有限。“说实话,我们也不知道从哪去突破。”张宝艳坦言。2017年,李钢等人发表的《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地理特征研究》显示,他们基于“宝贝回家寻子网”拐卖儿童数据库,以跨度为1980-2015年进行数据筛选,获得了拐卖儿童信息共14352条。其中不少至今仍在寻找中。

一个叫谢小芳的女孩生于2001年,到达养父母家已经7岁;一个名为米桂兰的老人,寻家时已经91岁,她被拐了84年;有人自称“养父说我一个多月时被抱到这里”;有人记得自己被转过几次手,“当时哭得厉害,嗓子疼得说不了话”。

在基本信息登记表里,多数失踪者除了所在地和失踪地之外,其他项目大片留白。一个出生三四个月后就被拐走的男孩小虎,目前生活在山东临沂,他的失踪地点写着“亚洲”,不愿公开照片寻亲;一名叫胡铨容的老人,自称出生于1933年,“身份证日期,不一定准确”。他称家人是抗战时期逃离广东,父母被日军飞机炸死。

5

2011年春节,在一档电视节目中,9个年纪相仿外形各异的年轻男子站成一排,为李静芝合唱了一首改编的《天使的翅膀》。

这首歌献给他们共同的“妈妈”,他们是得到李静芝帮助成功认亲的部分走失者。

张宝艳介绍,嘉嘉走失的1988年,正是中国儿童被拐的高发时段。她介绍,那时候在农村,不少人认为家里不能没有男孩,可计划生育政策施行下,再次生育并不可行。

也有一些地区,家族文化氛围浓厚,比如在福建和广东,“家里男孩多,人多势众,在当地就有话语权”。张宝艳见过一个福建的家庭,已有6个女孩和4个男孩,仍要再买一个男孩。

“宝贝回家寻子网”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被拐卖的孩子里,男孩占了绝大多数,而女孩的走失,多数源于被遗弃。

张宝艳说,贵州、四川、云南、重庆、陕西是儿童拐出的重灾区,而山东、河南、广东、福建、江苏则是排名居高的拐入地。在《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地理特征研究》一文中,有学者将其总结概括为,“西部集中拐出,东部分散拐入。”

罗新就在其中。他自称从十五六岁到二十五六岁,几乎每天晚上都是两三点才能睡着,有时候彻夜清醒。

这些年,他做过装卸工,在后厨配过菜,在网吧当过网管,卖过电视机和方便面。“起初一些工作做得挺有样的,但因为长期失眠引起的健康问题,没法坚持下来。”

他“思想负担重”,和朋友一直保持着客气的距离,“生活乱糟糟的”。

“在青少年的时候,我已经被压垮了。”他说,那时候,他就想要一个答案,害怕等得太久,找到父母时,对方都已经不在了。

认亲时已是2009年,罗新的亲生父亲离世了,哥哥被人打伤留下后遗症。家里的布料生意早不做了,母亲在街上卖水果。他老家在临潼书院街,那是华清池景区外的第一条街。原本只能一辆车通过的小路变成了6车道快速路。

如今,陈立鸣的妻子全职看孩子。他当年走失后,母亲生了两个女孩,父亲和其他女人又生了个儿子。

这些年,他也接触过一些走失者,不少人的成长经历都颇为曲折:有人没上过学,因为农村的养父母害怕他有文化后离开;有人被拐卖到新疆,养父常在酗酒后实施家暴;有人被认为“不好养”,被转卖过好几次。

李静芝接触的走失儿童中,后来考上大学的没几个,不少人在初中阶段就已辍学。

张宝艳总结,对家有记忆的孩子,容易变得非常敏感,极端的状态下还会仇视社会。她帮助过的一个男孩,养父母对其关怀备至,而他总找理由离家出走。

“有人在迷茫中丢失了自己,有人在惭愧中度过漫长的岁月,走失的打击对孩子和父母都一样沉重。”她说,前来登记的家庭中,不少夫妻已离婚。

失去儿子的时候,李静芝埋怨过丈夫。两人一起找了5年,之后丈夫想要再生一个,可她的心思全在嘉嘉身上。后来,他们都不太愿意踏进那个没有孩子的家,“太冷了”,就离婚了。

直到嘉嘉走失的第二十三年,前夫和李静芝说了对不起。那时,两人都已再婚。

在“宝贝回家寻子网”上,不少寻子父母如今超过60岁。张宝艳见过有家庭因为找孩子倾家荡产,家人互相埋怨。有人自杀,有人“一直在路上”。也有人积劳成疾,壮年离世。

在广东,有个丢失儿子的母亲得了癌症。她抱怨化疗生不如死,可她要坚持,活到见着孩子的一天。

在西安,一位白姓男士大儿子有缺陷,妻子没工作,又丢了小儿子。工作之余,他会骑上自行车,沿着西安市区和周边的乡村跑。他习惯背上灌满开水的玻璃瓶,揣几个馒头,到了饭点就停在路边吃两口。

寻子四五年后,这位父亲患上脑癌,很快去世。他们一家人是李静芝的“心结”。

她还记得一个生活在东莞的男孩,在认亲采血前遭遇车祸去世。男孩原本对家有零零碎碎的记忆,他会指着养母手上的戒指说,我妈妈的戒指比你的还要大,他进门必换拖鞋、洗手,为了找到家,上小学时他离家出走了两次。

李静芝找到男孩的养父母,还去了东莞当地的派出所,“找寻之路还要继续,不管他是否还在人世,也该让他的亲生父母知情,尽管足够残忍”。

6

找到人,并不是终点。

李静芝解释,认亲成功后,一些家庭还算融洽,大部分却都“不太容易”。他们面临的问题很现实,比如,亲生父母如今的经济状况不佳;分开多年两方的生活也已脱节。

“相比之下,认亲成了最容易的事。”她说。

不久前,一个年轻人向李静芝倾诉苦恼,自己跟亲生父母见面后,两方都是“淡淡的”,不知道怎么能互相迈一步。还有一个小伙子,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收拾行李住到了李静芝家。

有人回到亲生父母家后,和弟弟相处不好。此前,养父对他不太关心,他也不会接纳关心或是回馈关爱。走失的经历在他心里烙下了印记,总觉得“别人欠我的”。

“很多人都是各想各的,不在一个轨道上。”在李静芝看来,这些家庭“团圆”后,需要心理辅导。“告诉父母该怎么做,孩子该怎么做”。可她也担心,如果这种困境被公众熟知,有人会放弃寻亲。

对大部分寻子的父母来说,多年追寻最终变成几个简单问题——孩子在哪儿,是否活着。

陈琴西说,现在孩子已经长大了,和小时候不一样,没法找到了就弄回自己身边,“我只想临终前知道他还在世上活着”。张会侠则说,“只要他过得好,想回来可以,不想回来也可以。”

如今,李静芝再喊起嘉嘉这个小名时,会马上得到回应。母子俩待在一起有种“很熟悉很舒服的感觉”。她给儿子讲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听到他说,“终于知道我3岁以前是什么样儿了”。

和李静芝相处一个月后,嘉嘉从西安回到成都。“他得忙他的事了。”李静芝语气低沉。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李静芝曾明确表示过,找到嘉嘉后,一定会起诉儿子的养父母,可她最终没有这样做。

“寻亲的过程,李静芝也只过了第一关。”张宝艳坦言,事实上,多数家庭在团圆后,不得不作出“折衷”选择——与孩子的养父母和平相处。他们怕伤害孩子的感情,也怕不被接纳,相互间守着一条微妙的“边界线”,小心翼翼地不去逾越。

也有最极端的情况,张宝艳见过有孩子被警方解救之后,始终不认亲生父母,“顶多就是见一面而已”。

有一次,罗新和亲生父母视频聊天,他介绍了养父母,两边的老人匆匆打了招呼,他会叫两个母亲“妈妈”,毕竟“已经拥有的很难去抛弃”。

找到家之后,陈立鸣和养父母保证,会给他们养老送终。身在广州的亲生母亲则淡淡地对他说,“不用管我,我有你的姐妹照顾”。

他一直用着养父母起的名字,直言改回去“可能性不太大”。他求学、工作、结婚,后来又有了两个儿子。他把原名“宁非”拆开,放进了儿子的名字里,陈亦宁、陈亦非。

最近,李静芝又组织了一次寻子见面会,这一次的主角是她的儿子。时隔多年,她家的客厅再一次热闹起来,灯上挂着拉花和气球。

她还在家里摆上了儿子小时候骑过的三轮车。32年里,她一直带着这辆自行车,用几层袋子缠好。

认亲之后,她和嘉嘉每天都在一起,可她还会觉得“是在做梦”。她会忍不住捧起嘉嘉的脸,盯着半晌。“我总在想,他其实没有变,只不过是放大了一点儿。”

有一次,她和嘉嘉开玩笑,“你能不能再缩回去,回到3岁,咱们重新开始生活?”她听到嘉嘉轻轻地答了声:“好。”

(应受访者要求,罗新、陈立鸣及其儿子均为化名,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记者 王景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