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胡安国胡宏父子创立了什么 胡安国胡宏父子创立湖湘学派

胡安国胡宏父子创立了什么 胡安国胡宏父子创立湖湘学派

本文目录一览:

孟泽:传承文脉需走出“成功学”藩篱丨湖湘文化与中华道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摄影 陈杰 长沙报道

和大部分本土专家谈湖湘文化的方式略有不同,孟泽保持着一份异常的冷静。

比如,他提出谈湖湘文化一定要从“成功学”的藩篱走出来。还比如,他认为,从一些所谓“失败者”身上,也许能找到更多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找到湖湘文化的秘密。

孟泽。(摄影:陈杰)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孟泽是研究湖湘文化的知名专家,尤以研究湖湘人物见长,著有《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洋务先知:郭嵩焘》《广陵散:中国狂士传》等。

“湖湘文化与中华道统”系列报道今天推出对孟泽的专访。

湖湘文化的重要底色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你是一位有个性的专家。那么,在你看来,湖湘文化有什么样的个性特质?

孟泽:“湖湘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现代概念。正如我们说所谓“娄底文化”一样,它是因为先有地理概念,再进行延伸的解说。又譬如说娄底下辖几个县,这几个县又有怎样的文化,这是根据地域切割所作的文化切割,并不天然合理。

湖南真正成为一个省的时间,相对是比较短的。因为近代湖南的历史人物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构成的重大影响,从这个逻辑出发,慢慢有了“湖湘文化”的概念。

并不是因为先有湖湘文化,再产生了这样一群人。我们习惯从湖湘人物的崛起中寻找湖湘文化的秘密,进而总结出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但这似乎是一种倒果为因的概括,需要谨慎。

岳麓书院。

谈湖湘文化,就要说到其气候、水土方面的渊源。湖南人口中,移民成分很大,那么移民之前的湖南有着什么样的文化特质呢?若要追溯到更久远之前,对于属于边疆地区的湖南人文(土著的人文)来说,可能是野性、巫性的传统较丰富,《楚辞》中呈现的文化面貌就是荒蛮的、原始的、人神不分的,带有原始宗教性质的一种地域文化。

从这个角度看,一直到汉唐以前,湖湘基本上都是这种状态和面貌。到唐宋以后,逐渐有中原的,江左江右地区的人进入湖南,给湖南的“水土”增加了别的文化元素和成熟的文化元素。

记者:你说外来群体为湖南“水土”增加了别的文化元素,具体指的是什么?湖南的“水土”发生了哪些改变?

孟泽:这种改变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宋明理学”和“湖湘学派”的出现。

湖湘学派的形成,离不开两个福建人:胡安国、胡宏父子。作为理学的坚定信奉者和南宋著名经学家,他们在湖南开创了理学中的重要学派——湖湘学派,并建立书堂收弟子,推广教化,如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张栻,我们一般认为他是胡宏的弟子。

也就是这个时期,宋明理学在湖南“开枝散叶”了。

胡安国像。

和主流的理学注重心性论不同,胡安国以《春秋》为“经世大典”,胡宏主张“以仁致用”,张栻强调“知行互发”,这也导致创立之初的湖湘学派就有非常浓厚的“经世致用”色彩,湖湘学派也成为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底色。

而这种底色也影响到了王船山、曾国藩这样一群人的作为。如果要说湖南人精神中最核心、最内在的东西,理学根脉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和维度。

“水土”与“果实”

记者:你认为是湖南“水土”育养了湖湘文化,能说得更详细一点吗?

孟泽:我们现在说,“理学开山”周敦颐就是湖南人,但他仅仅只是籍贯湖南,大部分成长经历和为官履历都不在湖南。

另外,我们也可以追溯到屈原,对于当时的楚国来说,湖南也算是“边疆”地区,因此屈原才被流放到湖南。

而屈原的精神气质、人生经历及所作的《离骚》等作品,对湖湘文化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对整个中国文化也有着重要影响。

位于永州市道县清塘镇楼田村的周敦颐故居。

屈原的写作,和湖湘水土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作品中的荒蛮的文化底色,湖南人对这种气质更有一份认同,更能深入人心。但屈原的影响不仅只在湖南,他在整个汉文化圈中,都有巨大影响。这种典范,某种意义上对湖南人的人格形成,产生了教导和熏陶作用。

从屈原到宋明理学,这两大元素大体上就是湖湘文化形成的基本背景,加上汉唐以来放逐的士子文人在湖南的书写,湖湘文化的精气神也就是从这些地方得来的。

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湖南的水土和气候条件以及地理条件,塑造了湖南人的性格,这种性格会让这几种元素在这样的水土中产生一些变化,结出一些属于湖南的“果实”。

记者:“水土”与“果实”的这个比喻很有意思。

孟泽:是的,这种“果实”实际上就构成湖南人的文化面貌和精神面貌。而这种文化面貌和精神面貌因为晚清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过程,在湖南一群精英和杰出人物身上得以呈现,因此,我们也常通过这些近代湖湘人物去寻找湖湘文化的“根”与“魂”。

但我认为,湖湘近代人物的崛起,虽然和湖湘文化的形成背景有关系,但这种崛起更重要的是得力于一种历史的偶然机遇,它不是一种文化所确定必然产生的结果,历史充满了偶然性。

湖南人在近代所彰显的革命精神,和偶然的历史机遇有关系,和湖湘当时的生存状况有关系,而不只是和屈原及宋明理学有关系。

湖南从来不是一个温柔富贵之地,而是一个艰苦之地。都说湖南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什么呢?因为太苦了,什么苦没见过?死的人太多了,于是对苦和死也就不怕了。因此当一些人带兵打仗后建功立业,就强化了这种趋同,使这个地方的革命气氛更浓厚了。

说到湖湘文化中的这种革命精神,我更愿意归结为这是一种生存背景、地理气候条件的产物,而不是一个文化的产物。

“失败者”身上的湖湘文化

记者:那么在湖湘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哪些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孟泽:我一直觉得,分析湖湘文化不能总是从近代那些大人物谈起,不能总是从大人物的背后去寻找湖湘文化在他们身上的影响。

如果我们先把这个结果确定为正面的,再去找文化的本源,以果范因,就不符合我们研究湖湘历史文化所应该具备的科学精神和基本逻辑。

比如说曾国藩成功了,左宗棠成功了,我们就只以他们为标本去关注和研究湖湘人文及其精神内核。那么,郭嵩焘这种在当时仕途暗淡的,罗泽南这种壮年去世的,难道我们就要回避吗?

其实,从这些所谓“失败者”身上,我们也许能找到更多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找到湖湘文化的秘密。

所以我觉得,谈湖湘文化一定要从“成功学”的藩篱走出来,我们不能以近代湖南出了多少将领和大人物,然后来说这种文化多么适应现代发展。

就像屈原,他的一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者,包括王船山,他的一生何其“失败”,但他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又是何其厚重!对于一个地方文化或者一个民族文化,真正厚重的东西,或许是“失败者”们所完成的。

记者:又有哪些人物曾被我们忽略却依然值得关注呢?

孟泽:提到娄底双峰,大家看重的是曾国藩。但其实双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被称为“湘军之父”的罗泽南。他不仅军事理论建构不亚于曾国藩,另外从全部理学的角度上看,他的成就是高于曾国藩的。他所呈现出的精神样本,我觉得对于现代湖南人来说,更具有励志意义。

罗泽南出身平凡苦难,但是能跻身于首领级行列,可见其多么了不起。他在价值体系内,呈现了罕见的光辉。

罗泽南像。(图源:文旅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微信号)

必须说到的是,湖湘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农业文化,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农民文化”。其本质就是求生存,也就是实用主义或者我们说得更多的“经世致用”。这种农业文化进入到现代,需要大的调整,它才会有新生,才会有未来。

如果我们一仍其旧的话,秉持这种文化精神,我觉得我们是走不出新的未来的。我们需要有更充分的世界性的养料来滋养、哺育湖湘文化,才能让湖湘文化老树发新枝,开出新的花朵,否则就不会有新的花朵。

不要自蔽于“传统”

记者:在你看来,立足新时代,我们如何去传承和创新湖湘文化?如何讲好湖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孟泽:我们要讲好湖湘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这个故事发生的真正因果,真实反映呈现出来的面貌,以及它可能带给我们的未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今天讲湖湘文化,需要用更加现代的眼光去打量,才会“打量”出一个现代的湖湘出来,而不能简单回到旧的状态。前辈再怎么光彩,也是他们的光彩,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光大,而不是在这种光芒下求。

如何光大湖湘文化?我认为,需要有足够开阔的视野和胸怀,接纳人类的优秀文明,接纳现代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和基本的价值理想,不要背离这种理想,不要背离这个世界,这是今天最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一定要返回湖湘文化的定式,自蔽于传统;不要一味地坚守,而要创造性地转换它、光大它。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自己去担当,有足够的和现代世界融洽的能力,以及进入现代文明体系的能力。我们要从湖湘看中国看世界,更要从世界看中国看湖湘。湖南的这种水土和历史锻造了湖南人的性情,这种性情中有大破大立的勇气和意志,但是湖南人也需要一些细致的功夫和一些妥协的能力,以及链接世界的勇气和开阔。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修订版。

曾国藩的书就在那里,湖湘历史人物的精神就在那里,已经成为湖南人性格的一部分。我们不需要每天强调它,而是要拥抱世界文明。

记者: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我们研究历史,并不是说只要研究这件事的过去,而实是根据过去来了解现在。不仅如是,而还要知道将来”。对于湖湘文化的“将来”,你有什么建议?

孟泽:我们湖南水土中成长起来的性情和本土文化,跟未来之间是有一些冲突的,而现在湖湘文化中就缺少一些适应现代社会规则的元素和价值观,我们必须进行调整,不能让传统成为一种包袱,这样才可能成为湖湘文化的“孝子贤孙”。

钟叔河先生说得很好,“社会的文明和社会的开放程度毕竟还是在慢慢进步的,但是,我们这个国家正因为传统很好,我们有可以自傲的传统文明,所以它的保守性也是特别强的,所以我们走向全球文明会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

在我看来,有些东西可以被保守,但是不能一直保守下去,必须有新的开拓,才可能让传统的文明成为正面的东西,否则就会成为累赘和包袱。

所以,我们一定要取舍得当,而且我特别强调,对于任何传统,不管是好还是不好的,我们都需要有“清零”的能力。

记者:“清零”的能力?

孟泽:清零不是放弃,但是你可以把它撇在一边作为参照物,而你继续走你的道。

比如说郭嵩焘,他在这百年间是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的,谭嗣同等人虽然非常认同他,但这种认同始终是少部分的,没有深入到大众层面。

郭嵩焘的身上就具有开放包容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湖湘文化的传统里也有包容开放的一面。只是需要我们去找到这种资源,用这种资源提振我们现在的信心,我们并不是保守的、封闭的。

所以在讲湖湘文化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湖湘文化本身的封闭性与开放性,尤其不能以湖湘文化自矜自伐,未来都是创造者所创造的,而不可能是继承的。

当我们分析湖南人的性格时,我们不能单纯把它定义为好或者不好,而是要看放在什么时代。在一个需要革命的时代,湖南人这种敢于革命的精神就是好的,但在和平时代,我们就需要一些别的品质。

所以,我觉得不能笼统地把湖湘文化当成一个图腾去崇拜,我们需要有足够多的反思,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就是说,一个现代社会的建构,它需要足够充分的现代的价值观念来贯彻、来穿透,否则的话,我们就只能在成王败寇的逻辑里一仍其旧地走下去,有文化却不见得有文明。

胡姓(31)|崇安胡氏:胡安国的3个儿子承袭父学,都是湖湘学派的得力干将

黄勇/文

胡姓(30)|崇安胡氏:胡安国潜心研究《春秋》,开创著名的湖湘学派

胡安国有胡寅、胡宏、胡宁3个儿子,他们承袭父学,都是湖湘学派的得力干将。

胡安国画像(资料图片)

胡安国大儿子胡寅:“人物伟然,可谓豪杰之人”

胡寅,字明仲,学者称他为致堂先生,他不是胡安国的亲生儿子。

胡安国的父亲胡渊一共3兄弟,哥哥叫胡耸,胡耸有个儿子叫胡淳,胡寅就是胡淳的儿子,与湖湘学派另一个著名的胡氏学者胡宪是亲兄弟。

胡寅是过继给胡安国抚养的,胡安国视他为亲生儿子,胡寅因岁数大于胡宏、胡宁而居长。

宣和3年(1121),胡寅考中进士,初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司门员外郎。当时的中书侍郎张邦昌看他年轻有为,想让胡寅当女婿,被他拒绝。

金军攻陷汴京后,要立张邦昌为儿皇帝,胡寅愤而弃官归故里,在武夷山下建夺秀馆舍,隐居讲学。

胡寅画像(资料图片)

建炎3年(1129),经抗金名将、四川绵竹人张浚推荐,胡寅出任起居郎,先后任永州知州、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兼侍讲、直学士院、徽猷阁学士等。

后来,胡寅因主张抗金,斥责秦桧为“和戎宰相”,被秦桧以“讥讪朝政”为名,贬为梁州团练使。秦桧死后,胡寅复官。

绍兴27年(1157),胡寅逝世,谥号“文忠”。

胡寅一生著述甚丰,有《斐然集》30卷、《崇正辩》3卷、《论语详说》20卷、《无逸传》一卷、《二五君臣论》一卷、《西汉史钞》20卷、《三国六朝攻宋要论》10卷、《注叙古千文》一卷和《读史管见》一卷。

朱熹评价他说:“致堂议论英发,人物伟然,可谓豪杰之人。”

胡安国二儿子胡宏:南宋初期振兴理学的关键人物

胡宏,字仁仲,号五峰,人称五峰先生。

胡宏画像(资料图片)

胡宏15岁写《论语说》,编辑《程氏雅言》,后来师从程颐、程颢的弟子杨时、侯仲良。

胡宏没有经过科举考试入仕,而是通过父荫被补官为右承务郎。

秦桧当权后,因以前与胡安国关系交好,想举荐胡寅、胡宏兄弟,但遭到两兄弟的拒绝,并弃官隐居。

胡宏隐居在衡山,先后讲学于碧泉、道山书院。

碧泉书院原本为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潭州湘潭县隐山所建,初名碧泉书堂,因胡安国谥号“文定”,人们又称为文定书堂。

胡宏弃官归隐后,修建和扩大学堂,讲学授徒,将书堂更名为碧泉书院。

绍兴31年(1161),四川绵竹人张栻(曾举荐胡寅的张浚之子),来到碧泉书院拜胡宏为师。经胡宏指点,张栻学业大进,后来成为湖湘学派第三代大师。

绍兴年间,胡宏曾给宋高宗献万言书《上光尧皇帝书》,论复仇大义,“愿陛下加兵敌国,犹饥渴于饮食”,主张“以仁为本,修心之志”。

秦桧死后,张浚等人向朝廷推荐胡宏,但这时胡宏已病重不起,死后被追赠为正郎。

胡宏著有《知言》《皇王大纪》《王峰集》《叙古蒙求》等,是南宋初期对振兴理学起了重大作用的关键人物,湖湘学派的奠基者之一、创立者。

胡安国三儿子胡宁:所著《春秋通旨》在明朝时成为教科书

胡宁,字和仲,号茅堂,人称茅堂先生,幼年跟随父亲胡安国诵读经史,后荫补为将仕郎。

秦桧当权时,召他为试馆删定官,后任太常寺丞、祠部郎官。

胡寅得罪秦桧,胡宁受到株连,被贬为夔州洛安抚司参议,后改任泮州知州,又改主管台州崇道观,在任上去世。

胡宁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一生博览群书,所著《春秋通旨》在明朝时成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32)。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报料QQ:】

“湖湘学派”创始者胡安国与湖北当阳的深厚情缘

郭汉闵

  宋代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特征,就是理学的形成。

  湖湘学派作为理学一个重要的流派,也就在这一时期于长沙地区形成,并对湖南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湖湘学派以长沙为中心,是湖南文化史上规模最大的一个学者群体。作为理学一个重要流派,湖湘学派尊程朱理学,重经世务实,包容众家之长,并衍化成湖湘文化基因,氤氲于三湘四水之间,历千百年而不竭。

湖南长沙岳麓山。

  自嘉道两朝湖南经世致用派,至咸同两代的湘军集团和戊戌维新群体,再到辛亥革命志士群体以及国共两党的精英群体,他们身上都或明或隐、或多或少地闪现出这些传统文化基因的影响。湖湘学派对近代湖湘文化演变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深远的。

  湖湘学派最早源于北宋湖南道州人周敦颐。周敦颐的心性论理论体系,是以后湖湘学派的思想渊源。湖湘学派正式形成于南宋。这个以"湖湘"命名的学派,创始者却并非湖南本地人,而是原籍福建的胡安国、胡宏父子。清光绪《湘潭县志》记载,"道学开自周敦颐,乡邦无传其学者,至安国及子寅、宏来发明之"。这一观点,得到学界认同。

长沙岳麓书院。

  胡安国(1074年-1138年),又名胡迪,字康候,号青山,谥号文定,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建宁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学者。胡安国一生以圣人为目标,提倡修身为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教化,讲名节,轻利禄,憎邪恶,对两宋之际的政治和学术领域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所著《春秋传》成为后世科举士人必读的教科书,也是湖湘学派的代表著作。公元1131年,胡安国在湖南湘潭县隐山与幼子胡宏共同创办"碧泉书堂"(文定书院前身),开创"湖湘学派"。湖南的众多人杰,正好全部集中在"湖湘学派"所幅射的长沙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湖湘学派不仅影响湖南千余年,并且对中国文化发展都具有极大影响。

  少有人知的是,湖湘学派的创始者、奠基者胡安国、胡宏父子以及胡安国侄子胡寅曾长期隐居当阳荆门的山水之间。漳水流域富饶的土地、秀丽的山水,对胡安国、胡宏父子湖湘学说的形成有可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岳麓书院爱晚亭。

  《宋史·胡安国传》记载,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胡安国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复任为给事中,到职十余日求去,携家寓居湖北一带。原文是:"安国之使湖北也,时方为府教授,良佐为应城宰,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胡安国寓居湖北的具体地址,《宋史·胡安国传》语焉不详。胡宏的《文定书堂上梁文》一文,为后世弥补了《宋史·胡安国传》的这一缺憾。

  胡宏是胡安国幼子,字仁仲,出生在荆门当阳一带。他在《文定书堂上梁文》中勾勒出胡安国一家自武夷山来到荆、湘的艰难过程。他在文中写道,胡氏"武夷山传世,漳水成家",因为金兵南侵东犯,宋室南渡,为避战乱,胡氏一家经历了10年奔波迁移,最后才定居在荆、湘之地。胡宏在文中流露了胡氏一家强烈的怀乡之情:"回首十年之奔走,空怀千里之乡邦。"胡宏的这篇文章明确告诉我们:胡安国寓居湖北的地址为漳水流域,时间是靖康元年(1126年)。靖康元年也正好是开封被围、北宋灭亡的年份。靖康之难,宋室南渡,胡安国携家眷南迁,先是寓居在江西丰城约半年时间,随后避乱荆当地区漳水之滨。

  胡寅是胡安国侄子,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后世称其为"致堂先生"。由于他跟着伯父在当阳荆门生活了很长时间,晚年隐居在漳水之滨,在漳河以东结茅而居,教子课读。因此,同治《荆门直隶州志》将其列为乡贤。

  胡安国及家人、弟子南下寓居当阳荆门地区,同治《荆门直隶州志》有明确记载。该地方志在记载当阳塜墓时有两处提到胡安国:一处是胡光禄墓。胡光禄即胡安国的父亲。"在治北二十里苦竹溪。胡文定父渊,字泽之,文定为蔡京所恶,退居漳滨,迎父就养,卒葬于此,后赠光禄大夫。"历史上的苦竹溪也就是现在桐树桠、烟集一带。

苦竹溪建起的太阳能发电站。中国摄影家协会员 周新仕摄

  胡安国不仅隐居于此,还将老家的父亲也接到了当阳。另一处是胡文定墓。"在治北十五里龙泉山上。文定卒葬龙泉山,三子寅、宏、宁俱贯荆门。明成化三年,当阳知县黄恕奏请春秋祀。墓祠即公旧居。居后为书院,环墓古松合抱者,尚存四十株。"胡安国不仅隐居于此,而且三个儿子侄子也在此陪伴父亲。三子也就是胡安国的侄子胡寅、胡宪,幼子胡宏。该地方志在记载荆门古城祠宇时也提到了胡安国:"三贤祠,城南,在凤鸣门外南台。明成化中,州牧俞诰建,祀朱震、胡安国、陆久渊,久废。"胡宏的《文定书堂上梁文》一文以及胡寅作为荆门的乡贤地位充分证明,胡安国一家寓居湖北的地址就是漳水之滨。

  据《宋史·胡安国传》的记载,胡安国曾有多次隐退。他虽为官四十年,但真正在位履职时间只有六年,有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处于隐退状态,主要精力用于研究程朱理学。但是胡安国隐退何处,《宋史·胡安国传》并没有明确指出。联系胡宏的《文定书堂上梁文》一文"漳水成家"四字,胡安国的父亲长眠葬于此地,以及胡寅作为荆门的乡贤殊遇,胡安国多次隐退的栖居地很可能就是湖北的漳水之滨。因为这里是其父亲胡光禄长眠之地,幼子胡宏的出生地,侄子胡寅的隐居地。这里的山水让他有回老家武夷山的亲切感,亲情让他对此地割舍不下。

胡安国画像。

  同治《荆门直隶州志》在记载当阳古祠时,有两处提到胡安国:一处是四贤堂:"在玉阳观旁,祀宋唐质肃、胡文定、朱汉上、陆象山四先生,亦名玉阳书院,今废。"另一处是胡文定公祠,"在治北十五里龙泉寺右,祠在墓前,即文定书院故址。道光十六年,知县王朝枬捐奉重修。春秋与社稷坛同日致祭。"同治《荆门直隶州志》的上述记载表明,胡安国及家人隐居之地就是当阳龙泉山一带。

  比同治《荆门直隶州志》更早的乾隆五十九年版《当阳县志》,对胡安国隐居当阳龙泉山有着更明确更具体的记载。卷一方舆志古迹部分两处提到胡安国,一处是胡光禄墓,一处是胡文定墓,内容与同治《荆门直隶州志》高度一致;学宫部分对胡文定书院的记载是:"龙泉寺田二百五十亩,除文定墓祭费三两外,该纳银六十两。"

清同治版《当阳县志》对文定公祠和文定书院的记载。王先进供图

  乾隆版《当阳县志》卷九艺文志收录了两篇重修胡安国墓碑的文献:一篇为明朝人刘绩、字用熙撰写的《重修胡文定公庙碑》,一篇为清朝人李遥撰写的《胡文定公墓碑记》,是对胡安国曾长期隐居当阳推测的有力佐证。

  明人刘绩、字用熙撰写的《重修胡文定公庙碑》明确记载:"公讳安国,字康候,建安崇安人。地志谓父渊,寓迹荆湖间。至公,为蔡京所恶,退居当阳之漳滨。渊墓在焉。志传父没,筑室墓旁,耕种自给,若将终身。即今龙泉寺所攘田也。"渊也就是胡安国的父亲。这一记载表明,在明朝的当阳、荆门的地方志中,就有胡安国隐居当阳龙泉山的记载,并对胡安国隐居当阳龙泉山的原因作了说明,即因为胡安国的父亲葬于当阳境内。

清同治版《当阳县志》“重修胡文定公庙碑记”。王先进供图

  清朝人李遥撰写的《胡文定公墓碑记》开头两句就是:"当阳县北十五里龙泉,上有胡文定公墓。与春秋祀,自明成化三年始也。"成化是的年号,时间范围是公元1465--1487年之间。明成化三年也就是公元1468年。清乾隆年间是公元1735--1796年。这一记载表明,当阳历代官员及学子对胡文定公墓的每年春秋两次祭祀习俗,从明朝成化年间就有了,时间延绵长达二百五十余年。

清同治版《当阳县志》“重修胡文定公墓碑记”。王先进供图

  此外,乾隆版《当阳县志》卷九艺文志还收录了八首前人凭吊胡安国墓的诗作。早最的一首是南宋人张轼的五言诗《题文定公书堂》。他写到:"堂堂武彝翁,道义世所尊;永好霜雪手,琴书贲邱国;当时经行地,尚想笑语温。"武彝翁即胡安国,因祖籍地在福建省武夷山,故学者称其为武夷先生。张轼是南宋重臣,也是胡安国的再传弟子。张轼这首诗表明,早在南宋时期,胡安国栖居湖北当阳龙泉寺,就已为众人所知了。令人遗憾的是,张轼的诗作中并没有点到胡安国墓的具体地址。明人诗作有两首,一是袁中道所作,一为杨志所作。袁中道为明文学"公安派"领袖之一。他写的是一首五言律诗,题为《龙泉胡文定墓》。这首诗作题目本身就表明胡文定墓在当阳龙泉山。杨志所作也是五言律诗,题为《龙泉寺过胡文定公墓》。另外五首均为清人诗作,其中属当阳清初举人杨州彦诗作水平最高。

清同治版《当阳县志》收录宋张栻“题文定公书堂“”。王先进供图

  上述丰富的古文献资料充分证明,湖湘学派创始者胡安国曾长期隐居当阳龙泉山龙泉寺,并葬于此地。胡安国墓在当阳龙泉山一带,当地人俗称宰相墓,是当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新旧盗洞无数。龙泉山龙泉寺, 古为当阳名胜,"龙泉夜月"为当阳八大景之一,早在唐代就受到大诗人孟浩然的称颂。他在《过龙泉精舍呈易叶二公》一诗中写道:"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寻林采芝去,谷转松翠密。旁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石渠流血水,金子耀霜桔。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入洞窥石髓,傍岩采蜂蜜。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笔调,描绘了龙泉山一带如画的风光,龙泉寺僧侣生活的情趣。胡安国选择此处定居,倒是再合适不过了。

清同治版《当阳县志》收录清袁中道诗作“胡文定墓“”。王先进供图

  胡安国隐居当阳龙泉寺,创建书院,讲学撰述,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相关文献传世,甚为可惜。明以后,荆门、当阳私学发达,书院众多,其中以苦竹溪为最甚,因此《湖北通志》称其"冠绝荆楚"。这一文化现象,应该就是受胡安国的影响所致。从延绵两百多年的胡文定公墓每年春秋两次祭祀来看,胡安国对当阳教化的确产生了深远影响。胡安国在当阳龙泉山创建书院,讲学撰述,对后来胡安国在湖南衡山创立湖湘学派也应该有重要影响。

  就在明末清初湖湘大地出现一代大儒王夫之的时候,曾深受胡安国理学思想影响的当阳,也是人才辈出,群贤汪洋。据清同治版《当阳县志》的记载,明朝洪武年间至清朝同治年间,当阳就先后出了2个翰林,6个进士,38个举人,234个贡生,冠绝荆楚各县。《湖北通志》对偏居鄂西一隅的小县当阳曾有"一邑两翰林,十里三解元"的赞誉。

清同治版《当阳县志》收录清杨州彦“题文定公墓”。王先进供图

  "两翰林",即明朝的李让,清朝的金维岱。李让于明永乐辛卯年中进士,曾任大理寺评事,后任广东右参议。金维岱童年生活在当阳,后随家人移居钟祥,于康熙年间中进士,曾多年任翰林院检讨一职。两人《明史》、《清史》均有传略。

  6个进士即指明朝的白之彥,清朝的金维岱、陈其美,杨州彦,陈士敷,郭孙俊,宋楚望六人,后五人《清史》均有传略。"十里三解元"中的三解元即指现今两河镇的白之彥、郭孙俊、宋楚望三人。三人前两者为现今双龙村人,宋楚望为现今麦城村人。白之彥于明末崇祯年间中进士,其生平不详。郭孙俊于清雍正年间中进士,曾任江西安福知县,后辞官归隐家乡。三人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属宋楚望。宋楚望字荆州,号恒齐,雍正十一年(1733)中进士,授句容知县,勤农育士,政声很好;后调任丹徒知县,乾隆十九年(1754)调任常州知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任松江知府。他所著《人离分途》、《戒淫》等,据文献记载"人争颂之"。他还著有《公门果报录》、《官箴书集成》等流传后世。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洪亮吉等均为宋楚望弟子。杨州彦字倩公,一字宣楼,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曾官任邱知县,其调济民困,清廉自持,因忤旨罢归,绝意仕途,颇有胡安国之风范,对当阳荆门一带有较大影响。陈其美于清顺治年间中进士,曾任浙江处州知县。陈士敷于清康熙年间中进士,曾任福建归化知县。38个举人中半数以上在《明史》、《清史》中有传略。

朱震画像。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名人朱震。朱震(公元1072年生),字子发,世称汉上先生,北宋之际的著名大臣、理学家,以廉正守道闻名于世。其著述甚多,现仅存《汉上易解》11卷、《附汉上先生履历》1卷。宋史《宋史·朱震传》记载其为荆门军人。南宋时期的荆门军,其范围包括现今荆门东宝、当阳、远安三地。根据《宋史·朱震传》这一记载,荆门人一直认为朱震即荆门人,故《当阳县志》并未记载其人。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升荆门为直隶州,领当阳,远安二县。宋端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235年,荆门军治所从荆门移至当阳玉阳,直至至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278年,其时间长达四下三年。乾隆版《当阳县志》艺文志载有南宋人李英的《荆门军贡院记》一文,可视朱震为当阳人的有力证据。其文开首写到:"荆门军,古玉州当阳地,山水秀丽甲湖湘。楚汉以来,人物相望,未易枚举。近世如内翰朱公震,秩宗胡公寅,秘校范公如圭,率由科举。"当然,同治《荆门直隶州志》视朱震为荆门人,其实也有道理。从胡安国与朱震的师生关系、朱震曾于文定书院求学的经历来看,联系到同治《荆门直隶州志》、乾隆版《当阳县志》记载的玉阳城区四贤堂中的朱震画像种种迹象,朱震这一著名大臣、理学家,很有可能就是"荆门军"、以及荆门直隶州中的当阳人。

湖北当阳市新姿。中国摄影家协会员 周新仕摄

  晚清以及初期,当阳仍是英才辈出。除了晚清两个举人王钟麟和徐中铨之外,辛亥革命的元勋和武昌首义的重要组织者聂豫,中国现代造船业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的郭霖,"五四"运动中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的重要组织者樊树芬,长江中下游地区丝绸大商佟先宝,发动当阳城关起义的李超然,等等,可谓群星闪耀,竞相生辉。很巧合的是,就在在湖南东部发动农民秋收起义之后的第五天,当阳庙前就爆发了震惊鄂西的农民瓦仓起义。

  当阳明朝以后人才辈出的背后,是发达的私学,是胡安国理学思想的深远影响。从这一角度而言,胡安国可以说是沮漳流域近现代文明的重要启蒙者。

湖北当阳市新姿。湖北摄影家协会员 魏勇摄

  《宋史·胡安国传》记载,南宋建炎(1127-1130)年间,胡安国受友人相邀,率家人、弟子从荆门南下湖南,在潭州湘潭建碧泉书院,后又在衡山山麓创办文定书院,以讲学撰述为业,吸引了众多湖湘士子前来就学,从而开始奠定了一个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学派别——湖湘学派。

  据清乾隆《湘潭县志》记载:胡文定在"绍兴八年(1138年)四月十三日没于正寝,葬于潭州湘潭县龙穴山"。同治《荆门直隶州志》对湘潭胡文定墓有过置疑:"乃湘潭亦有定墓,而省志云宁后徙湖南、卒湘潭,岂湖南诸墓乃公诸子墓耶?"由于当阳胡文定墓、文定书院遗迹不存,两地胡文定墓孰真孰假的问题,注定只能成为历史之迷了。这是当阳永远的遗憾。

作者:郭汉闵

作者简介:

  郭汉闵,男,现年57岁,1982年7月毕业于原宜昌师专中文科,曾从事教育、新闻、政研等工作,现在当阳市政协机关工作。有专著《隐形的南方》书版。

碧泉: 沧浪之水,湖湘之盛

文/涂婧

走进碧泉村,历史文化的厚重感,现代农业的振兴感,村民们的幸福感,生态文明的美誉感,让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

碧泉村因村内有名闻遐迩的碧泉潭而名,南宋时期,理学大家胡安国、胡宏父子在碧泉潭旁创建了碧泉书院,设坛讲学并开创湖湘学派。碧泉潭,传说中的“千年圣水 \" ,胡宏在《有本亭记》赞曰:“‘此非沧浪之水乎?何其清之甚也!源可寻而濯我缨乎?’则命门弟子问津于居人。于是傍西山之阴,逶迤而入,不及百步,苍然群木之下,翠绿澄净,藻荇交映,俗以其色故号为‘碧泉’”。

碧泉村发挥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泉水资源“两大优势\",优化文化文明、基础设施、政策法治“ 三大环境\",建设文化、富裕、美丽、生态“四个碧泉\"。筑巢引凤,碧泉村的资源环境吸引了一批投资商,利用当地最突出的水资源,兴办了矿泉水、生态种养、农产品加工等企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碧泉村生态农业品牌闻名全国,优质矿泉水、绿色大米,泉水鸭,预制菜等特色资源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推动了乡村振兴。

弘扬湖湘文化,铸造发展之魂

弘扬湖湘文化,统一碧泉人的思想,是碧泉村优化营商环境,振兴碧泉的“首招”。一方面,深入广泛宣传湖湘文化的核心内核:“经世致用、内圣外王,”举办“碧泉论坛\", 激发碧泉人奋发图强。同时,申请支持整理出版了碧泉书院和湖湘文化相关书籍5套,3万多册;修建了“有本亭\"、湖湘文化墙、孝文化墙等;建设碧泉“农民戏台”,举办“花朝”文化节,让碧泉人和到碧泉村的人,深刻地接受湖湘文化的熏陶。使碧泉人思想上摒弃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意识,摒弃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从此,碧泉村打麻将的基本没有了,游手好闲的绝迹了,都把心思和力量放到了致富求发展上了。

对碧泉潭、碧泉书院遗址等进行整治和保护,碧泉潭,全部衬砌并加建护栏,成为观赏的打卡点。潭里涌出的清泉,形成一条清澈的溪水, 现在,打造成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花溪。

整个一条溪,全部进行了生态整治,溪底铺了卵石和大的石头,显得很自然的清泉石上流,两岸杨柳、桃花,还种了迎春,紫云英等草本花卉,一路潺潺流水,一路繁花似锦。

“溪虽清浅,而有长江万里之势”。胡宏这样称赞,把这潭、这溪圣水,揉入湖湘理学的自信,意气风发,势不可挡。

打造美丽乡村,夯实发展之基

改变碧泉村的面貌,实施“美丽乡村”战略,是碧泉村优化营商环境,振兴碧泉的“实招\"。争取列入了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按照美丽乡村的“村容整洁、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环境美化”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碧泉村的基础设施差。长期以来,村上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进出碧泉十分困难。村里的第一举措便是修路,村支书谭俊岳起早贪黑地带领村支两委与乡亲们坚守在修路工地上,经过连续五年苦干实干,新修了村级公路6公里,拓宽整修硬化了公路10 公里。终于让全村几乎每户村民家都通了公路,为大家带来了生产、生活的便利,也为招商引企来碧泉潭创造了条件。

2016年以后,先后有枫树、桂花两村合并进来,使碧泉达到144个组,3700多人,村域面积达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又面临新的压力,他又先后募集500多万元,硬化乡村公路15公里;并全部美化、亮化,在2017年,实现了全村路灯亮化。现在碧泉村的村级主要道路全部硬化畅通,其中6公里实现白改黑,整洁的沥青路面,加花卉绿化美化。村居民宅,全部“穿衣戴帽\",打造文化墙。连续多年对全村的水利设施进行深度改善,共争取上级投资2000多万元,整修了长达30公里的高标准水渠,硬化山塘100多口,全村实现旱涝保收。

筑巢引凤招商,培植发展之翅

优化环境引企业,是谭俊岳推进碧泉经济发展的“硬招”。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最关键的是要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村里通过在硬件环境上出实招,在土地利用上为企业家扫清障碍,在交通、电力上,为企业家提供方便。如在电力改造上,先后争取了300多万元资金,不仅解决了本村长期存在的用电不足问题,而且为投资办厂提供了足够的电力源。在碧泉村,企业发展,做到厂围墙外的事村里全负责,企业只需要安心投产经营就好。村里先后利用碧泉潭的水资源,引进人才资金兴办了湖南亿年酉鱼农牧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碧泉潭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矿泉水厂),湘潭县碧泉食品加工厂(槟榔厂),湘南华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厨食尚农业发展公司,顺餐食品厂等六家上规模的企业,实现村内企业年总产值过亿元,五年后可达年总产值4亿元。村民就业700多人,年务工收入120O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年50万元。2022年,给村民分红20多万元。如顺餐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为碧泉村优质的水资源,优秀的发展环境所吸引,2O21年从长沙搬到碧泉村的,占地20亩,投入3000多万元,现有2条标准化生产线,主要生产扇子骨、海鲜、扣肉等预制菜,销往北、上、广等地,2022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2023年产值有望过亿元。

碧泉潭水,源远流长,一路高歌,奔流通江入海,碧泉村,乘着改革开放大潮,沐湖湘文化精髓,如强龙出潭,奔腾而上。正如碧泉村村部牌楼对联所言:碧映蓝天,地灵人杰皆有本,泉昭明月,物阜民本冠湖湘。碧泉波涌湖湘潮,直挂云帆济沧海,古老的碧泉村,一定会越来越辉煌,越来越美好。

(涂婧,女,汉族,湖南湘潭人,长沙理工大学毕业,文学学士,湘潭市政府机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