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北京风水宝地图片 北京风水宝地四平

北京风水宝地图片 北京风水宝地四平

本文目录一览:

承自然天赐 享风水宝地

北京中轴线承载着这座古老首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山与水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天下第一风水。山是景山,在这个北京城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风貌;水是护城河,它是一条环绕故宫的水道,既能防御又增添了美感和灵气。这样的山水组合,构成了北京中轴线上的风水宝地,被认为是龙脉的所在。

The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bearing the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is ancient capital, the mountains and waters here form a unique and favorable feng shui. The “mountain” here refers to Jingshan Mountain, overlooking the entire city. The “water” here refers to the moat: the waterway travels around the Forbidden City, which not only serves as defense but also adds to the beauty and aura. Such a combination of mountain and water is definitely a treasured land of feng shui on the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den of the Dragon Vein.

2023年暑期,塔吉克斯坦留学生何洛晗来到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公园和万宁桥,与多位中国专家老师们一起揭开景山和万宁桥背后的风水之道,了解古人如何利用自然的山水,来规划和建设城市,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In the summer of 2023, He Luohan, a student from Tajikistan, came to Jingshan Park and Wanning Bridge in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to learn about the story of feng shui behind Jingshan Mountain and Wanning Bridge, and how the ancient people made plans to build the city based on the natural mountains and waters here, reflecting the idea of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万宁桥作为北京城市山水风光的杰出之作,用来代表北京水文化再合适不过。”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王锐英介绍,万宁桥被称为“京城水运第一桥”,在桥上眺望,整个什刹海尽收眼底,还能远眺景山、北海等北京老城的名胜。在万宁桥、地安门等北京中轴线上历史建筑的周围,金水河、护城河与“六海”水系交织,这些一齐构建了如今北京老城区蓝绿交织的城市基本色调,也由此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城市框架,形成一派水陆交通共融的和谐景象。

“Wanning Bridge, as the epitome of Beijing natural scenery, best represents Beijing’s water culture.” Wang Ruiying, Professor of Beijing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explained. Wanning Bridge has the reputation of “the greatest bridge for water transportation in the capital”. Viewed from the bridge, the whole Shichahai lies under, and Jingshan Mountain, Beihai and other famous places in the old city of Beijing are also within sight. Around Wanning Bridge, Di’anmen and other historical buildings along the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the Jinshui River, the moat, and the “Six Seas” water system are intertwined, which together form the basic color tone of interweaved blue and green for the old city of Beijing today, thus building a relatively complete city framework, forming a harmonious integration of water and land transportations.

“万宁桥及其所处位置的选址布局,都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水学说中‘未看山时先看水’的智慧。” 易经京房六爻传承人、六个橘子文旅创始人之一周琛说。

“The site selection and layout of Wanning Bridge reflect the wisdom of the say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eng shui,‘For location choice, waters go before the mountain’.”Zhou Chen, I Ching Jingfang Hexagram Inheritor; Founder of Six Oranges Cultural Tourism said.

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最高点——景山,这座人工堆积的小山,与皇宫遥相呼应,风景秀美的同时,选址上也蕴含天人合一的智慧。

The highest point on the Central Axis of Beijing-Jingshan Mountain. This artificial mountain, formed by piling earth, echoes the imperial palace. It is not only beautiful in terms of scenery but also contains the wisdom of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in terms of site selection.

景山是根据风水学说“背山面水”而设,通过挖掘湖泊整修水系,将挖出的泥土堆积形成山峰,创造出山环水抱之势。登上景山凭栏远眺,可一览皇城全景。此外,景山五座亭子的布局,也暗合五行学说,将金木水火土合理组合,达到阴阳平衡。站在景山之巅的万春亭,正处于中轴线的中心点,亭子高度经过精确计算,刚好可望见皇宫轮廓,又形成衬托紫禁城的天际线。

Jingshan Mountain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feng shui principle of “leaning on the mountain and facing the water”; by digging the surrounding lakes and streams and trimming the water systems, people piled up the waste to form peaks, creating a situation of being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waters. Climbing to the top of Jingshan Mountain and looking for the distant scenery, we can see the whole view of the imperial city. In addition, the layout of the five pavilions on Jingshan Mountain also conforms to 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combining the elements of gold, wood, water, fire and earth reasonably, achieving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Situated at the top of Jingshan Mountain, the Wanchun Pavilion is right at the center of the Central Axis, and the height of the pavilion was calculated accurately, just enough to see the outline of the palace.

走进万宁桥和景山,让何洛晗对北京这座古城有了更深的认识。透过表象,人们能发现这古老建筑背后的智慧与创意,这正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法宝。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北京中轴线依然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人目光。希望有更多人能通过这样的体验之旅,探寻历史与文化的脉络,感受中华魂的强大生命力。

The trip to Wanning Bridge and Jingshan Mountain offered He Luoha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ncient city of Beijing. Looking underneath the appearance, people can seek out the wisdom and creativity behind these ancient buildings, which is the cor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No matter how time changes, the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will always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with its unique charm. We hope that more people can come to explore the vein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feel the powerful soul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 such tours.

视频加载中...

龙年寻“龙”记|上新了!北京龙年拍照打卡地→

好运龙灯、可爱龙形人偶、非遗龙年彩灯......北京街头“空降”了各式颇具艺术气息的新春龙年装置。春节拍春龙,一年好兆头!春节假期快来这些拍照打卡地与“龙”邂逅(编辑|江天、王晓聪;设计|杜婵娟;主编|王鹤霖)

来源: 北京时间

北京风水最好的墓地在哪,有哪些可以推荐

根据风水选墓地,是现代人给亲人选墓的首要条件。尽管年轻人不相信风水,可一旦把风水与亲人联系在一起,他们更相信好的风水能给子孙带来更多的福祉。所以许多人在选墓地的时候,尽管嘴上不说,私下里对墓地风水的好坏还是比较在意的。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推荐一组北京周边风水比较好的墓地。

其一、德陵公墓:德陵公墓位于明十三陵德陵东侧,是昌平区民政局批准建立的合法公墓。公墓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周围山峦叠嶂,苍松翠柏,而且又面朝十三陵水库,地理位置绝佳,是亲人安息长眠的理想之所。

鸟瞰德陵公墓,左有龙山之吉祥,右傍虎山之青翠,前观明帝陵之胜景,背靠玉金山龙势,恰到好处地传承了我国传统风水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风水走势。近看墓区苍松翠柏三面环山;远眺俨然一把天造地就的太师座椅,不愧为安魂净土,往生福地。

其二、盘龙台公墓:盘龙台公墓于1988年由民政部门批准的合法公墓。公墓位于昌平区十三陵景区内,与十三陵水库比邻。整座公墓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与中国传统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风水学极度吻合。

公墓内苍松翠柏、参天耸立,春杏秋柿的美丽风景,凌然欣然往返。园区内宽敞的停车场,使这里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24小时安保服务,负责墓地的安全保护工作;专业的绿化团队和清洁工人,使这里的环境更具天然的独特优势。

其三、天寿陵园:天寿陵园是北京市特大型花园式陵园,陵园坐落于昌平区南口镇西,是北京市民政局于1997年批准的永久性合法公墓。天寿陵园背靠气势磅礴的天寿山脉,前望京华平川, 左依生长千年\"青檀古树\"的檀峪村,右邻唐朝始建的千年古刹\"敕赐和平寺\",延续皇陵之魂,归依自然之景,营造神明景象,可谓天赋宝地。

天寿园内古树参天,各大景致错落其中,或典雅别致,或沉浑雄厚。传承皇家陵寝端庄、大气,荟萃独具古典品质的东方造园艺术,完美地实现了创造者将天寿园建成瞻仰性、纪念性、知识性的总体构想。长眠于天寿陵园的名人有很多,林黛玉的饰演者陈晓旭、著名相声作家侯耀文、一级相声演员李文华、中国著名书法家刘炳森、表演艺术家李媛媛等等。

北京通州保利大都会,设计灵感源自通州大运河之潺潺波涛

GP 最近完成了由保利发展控股开发的北京通州保利大都会项目。这是一个有着 104,000 平方米的多功能混合开发项目,位于北京以东的新政府通州区。该开发项目包括两座地标性办公大楼和一座附属办公楼,由一条连续的商业购物街和景观长廊连接在一起。景观通廊从通州河水系一直延伸至该项目地块,营造了一个统一的公共空间,提供了充足的开放地和室外休闲及活动区域。内部的商业街与此平行,创造了一种商业购物的氛围和高端餐饮的外摆区域。地上步行连桥将两地块相连,强化了全方位的购物环境。

该项目塔楼的立面设计主要有三个维度的考量:

首先,是从城市界面的角度,强化基地的城市属性。该项目的两栋地标塔楼均为矩形体量,沿西侧城市主干道排列。为了强化西侧干道的城市轴线,两栋塔楼的东西向立面,进行统一的表皮肌理处理,包裹着南北向通透的玻璃幕墙,使得南北向塔楼立面形成连贯的指向性,指向邻近的通州水系,强化了新华北路的轴线感。

其次,塔楼东西向立面的设计概念取自于通州大运河之潺潺波涛。通过标准立面板块在竖向上内外平缓折叠、横向上折叠体系的错动,形成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使得两座塔楼沿新华路的主体造型与区域环境以及优美的河景形成统一协调的氛围。

最后,塔楼立面设计采用了三种具体措施来有效提高整栋办公楼的生态节能指标:其一,将主立面的窗墙比控制在50%左右,无疑是最经济有效的控制辐射得热的方式;其二,竖向折叠的立面板块可以减少约三分之一的直接日照辐射;其三,将开启扇巧妙布置在折叠立面的竖向凹槽内的侧板上,既可以提高室内自然通风率的空气环境,又不会因窗扇开启而影响立面的外观效果。

商业裙房的立面用材除了标准幕墙常用的玻璃和铝型材之外,大量采用温婉和润的陶板,既强化了立面波浪般起伏的造型,又给项目整体赋予了朴实典雅的气韵。同时,相比目前常用的石材,陶板更有环保、节能、施工维护方便的优点。由陶板幕墙加持的商业裙房,加上密切相连的景观广场,为通州区的核心位置打造了舒适一流的商业体验。

金中都公园:家门口的风水宝地

2019年,我们在北京二环西南角租了个房,重新搬回了西城。接近万元、令人肝儿颤的房租,换来的是近距离通勤,以及老人孩子畅游周边公园的便利,左邻大观园,右挨金中都,这种地理位置的优势真是得天独厚,所以我们也冒着囊中羞涩的困苦,在这个风水宝地打熬了下来。

西二环路最南端,靠环路里面一溜边儿,就是我今天要跟您聊聊的金中都公园了。这座公园年代不久,是2013年建成的,从最北端白纸坊桥东南角的北入口,到最南端紧挨着菜户营桥西向北匝道,再到东南端的出口,整个是一个“L”形,公园的东侧紧贴着南护城河,就是这样一个交通上的“咽喉”地带。

最初,公园是作为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二期工程的一个重要景区修建的,这个工程北起白纸坊桥,东至永定门,全长约5公里,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绿化、土建、喷灌及水利、景观照明、雕塑、小品和桥体装饰等工程。在2013年9月底完成了金中都公园、大观平渡、陶然春雨和临河知耕4个景区。其后西城区又在2014年修建了跨护城河的仿金代建筑风格的宣阳桥,使得金中都公园从中间偏北的地方又增加了一个入口,这下护城河以东的居民能够通过宣阳桥直接走进公园的核心地带了。

园林进入生活

作为一个既滨河又紧邻交通要道的城区免票公园,金中都公园毫无疑问吸引了周边许多个小区的常住居民、N多个单位公司的上班族来休闲与健身。经过这十年来的认真规划和经营,又吸引了各地前来一睹金代中都遗迹风采的远近游客。

进入公园,视觉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扑面而来的多层次的植被,向上看,有参天的杨树、常青的松树;向下看,有满地的绿草坪,护城河边栽种的依依垂柳,缓缓土坡点缀时令芬芳,几处特色雕塑周围也有不同的植被设计。比如:金人游牧雕塑周围环绕着狼尾草,进入夏季就长势迅猛,让金人与马匹半没于牧草之中,用自然生机演绎出了游牧民族的发展历史。城台掠影景区的主要建筑——高台式景观台前面,种植了两棵高大笔直的银杏树,秋天时,金黄的银杏叶在温煦阳光的照耀下美不胜收,再配上后面的北京营城建都展览馆的棕色大门和金色大门钉,在这里拍个美照成了走过路过的游人必选的项目。

园林市政管理部门对公园的绿化美化颇具匠心,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园林师傅们并不是随意地栽花种树,而是精心营造又不着痕迹。4月上中旬,在宣阳桥边的一小片花圃中,五颜六色的郁金香盛开了,可以看见红、橙、黄、粉、白多种色彩,但布局却不是固定格式的一行行、一片片,而是搭配得非常自然,没有任何规则却又充满美感的,这与附近其他公园的园林设计一比,高下立判。有时候,在公园带孩子玩耍时可以看到缓缓移动的多功能清洁车来回洒扫,随时维护着园林中的干净整洁,我们看到的这么美的园子,背后有太多的人在付出。

现实照进历史

金中都公园坐落在870年前金中都城内的部分遗址上,占地面积5公顷。宣传金中都历史、纪念北京的“建都之始”,是这座公园的主基调。公园依水而建,也通过护城河水系把蓟城纪念柱、建都纪念阙、金宫殿故址等沿线诸多的历史文化古迹串联了起来。跨河修建的宣阳桥不仅为周边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而且也因为其仿金代建筑风格而与公园浑朴的景观融为一体,主入口广场上的石虎、文臣、侍俑小雕塑,以及三个错落排布的铜坐龙,使游人即刻有种步入历史的感觉。

2023 年4 月,金中都公园南端及护城河夜景

公园南部的中心区域——宣阳台设立了一个“建都之始——北京建都860年纪念展”,展览以文字、图片和出土文物、复制品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从女真兴起到中都陨落的沧桑历史,以及中都营建、中都文化和各方面遗址遗迹。尤其是展陈的出土文物复制品铜坐龙,那优美的线条、威仪的神态、古拙的铜绿,与主入口广场的同款雕塑遥相呼应,通过一只神兽,参观者似乎能够连通古今,回到那神秘传奇的金代时空。

溜达到公园最南端,往东走,在还没出东南门的地方驻足,往东偏北方向眺望,视野十分开阔,这时如果天气晴朗,又正好是日落之前,那就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樽,这座北京第一高楼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有时还能反射出鲜艳的“耀斑”,炫目动人。如果天气不好,同样方向看不到中国樽,你也能从每隔几秒就规律闪烁的银色光点来隔空勾勒出中国樽的轮廓,那也是一个既锻炼视力、又饶有趣味的亲子游戏。站在同样的位置,近处可见右安门橡胶坝、水闸,北看可见新建成的酷似国博的应急部大楼,西眺能看到高楼林立的丽泽商务区。每当此时,又能生出一种现实照进历史之感,尤其是在漫天晚霞之下,这些现代、当代的新建筑交相辉映,在这个古老的金中都遗迹公园里交汇,真是别有意境。

多元实现共享

城市中心的公园除了承载文化命题外,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服务百姓生活。在金中都公园里,这个功能被发挥得非常充分。从每天清晨开始,公园北侧停靠的蓟城山水公司的洒水车、清扫车就陆续上路工作了,园林工人也在公园里和周边区域做着各种日常维护。早晨,公园开门后,第一拨早锻炼的大爷大妈就带着刀枪剑戟足球羽毛球的来了。上午,附近的小宝宝们也被推车推着、背带背着,进入公园晒太阳。临近中午,练功、跳舞、踢毽子的运动健将们陆续退场,吃完午饭来遛食儿的附近上班族开始绕着公园和滨水步道走圈或慢跑,散步或拍照。

下午四点钟,练太极拳的爷爷奶奶来到中心广场南边的空地上,几套拳掌练下来,跳交谊舞的中年人又纷纷拎着小音响来集合了。到六点以后,跳舞的人越来越多,音乐往往是通俗流行歌曲加快点节奏重新编排的,像《惜别的海岸》《今夜无眠》等等。

不跳的人们也往往喜欢站在周围欣赏,广场上总是热热闹闹的。北边的营城建都主题雕塑旁边也是一片活动区域,记得前年夏天,每到晚上七点半左右,就有一个小伙子在这里跳高难度的鬼步舞,他用手机连通的小音箱特别袖珍,但播放的音乐都很酷,其中有一首《毛毛虫》最有特色,吸引了一堆小朋友在周围又跳又笑,我们曾经因为聚精会神看他跳舞被蚊子叮了好多包。春夏秋三季,天全黑下来时,如果在公园的蜿蜒小路上走一走,再往护城河看一看,就会想起“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几个字。那沿河的两溜灯光、宣阳桥上点缀的红灯笼和灯光装饰出来的古朴美丽的桥体、波光荡漾的河水、天空中闪烁着七彩霓虹的风筝,还有桥上桥下随风飘荡过来的二胡演奏声和口琴声,真是声、光、电的优美融合。

金中都公园里的一天,汇聚着太多的人,大家的娱乐生活无缝衔接在这个公园里。每个人都各得其所,每个人既是这个公园的享受者,也是这个公园的贡献者;既从这个公园和公园里的人中汲取着能量,又释放出活力与快乐分享给周围的人们。每次从公园回家的路上,我都很感叹,城市里的公园,真的是文化的乐园、艺术的宝库,这些资源是多么的近便,又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啊。

2022 年1 月,金中都公园变身冬奥和冬残奥会西城区文化广场

疫情三年,公园提供了宝贵的场地,帮助人们安抚焦躁的情绪、疏解紧张的压力,只有在极其严峻的几段病毒高发期关闭了出入口,但下面的滨水步道仍然是基本开放的。在大部分的时间,公园都采取了严格的扫码测温入园的方式,并且有保安在园中巡逻,提醒大家戴好口罩,避免人员聚集。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挺好,要不然,很难想象周围那么多的百姓每天无处可去会有多么的郁闷难当。

有几次,一座座绿色或白色的防疫帐篷按等距离间隔在中心广场搭盖起来,地上还贴了许多引导疏散标志,想必是政府部门为应对疫情突发而准备的演练。去年年初,金中都公园经过一番装饰,变身冬奥文化广场,把园林意境和冰雪冬奥结合起来,步道旁、缓坡上铺满红色的碎木块,营造出火热的运动氛围,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塑像立在中心广场北侧,成了孩子们拍照合影的好朋友。广场上架设着超大屏幕,供往来游玩的人们观看奥运实况,地面上铺设着冰壶赛道,草坪上散落着奥运图标,沿路还有各种各样的冰雪运动知识介绍,那段时间,公园真的成了宣传冬奥的“融媒体”。

历史记忆、现实生活、卫生健康、体育运动,多元的功能,在一个公园里得到整合,民众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满足。在这十年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历程中,金中都公园的作用和价值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未来,相信这种共建、共享的理念,也会让这个公园汇聚能量,越来越好。

作者丨齐田

【文章来源:《北京纪事》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