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大清十二帝详细介绍 雍正简介

大清十二帝详细介绍 雍正简介

本文目录一览:

三分钟盘点清朝十二帝:每个皇帝都有一宗“最”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清朝十二个皇帝,每个皇帝都有一宗“最”

1.清太祖努尔哈赤——登基时年龄最大的清朝皇帝

开国皇帝登基时往往已是人到中年 乃至年过半百,努尔哈赤也不例外。努尔哈赤生于公元1559年,他在二十四岁时以十三副铠甲起兵为父祖报仇,经过三十三年的征战杀伐,于公元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重建大金,历史上称为后金,这一年,他五十七岁。2.清太宗皇太极——名字最大气的清朝皇帝

清朝皇帝的名字,有的以生僻字独树一帜,比如嘉庆帝颙琰、道光帝旻宁、咸丰帝奕詝、光绪帝载湉;有的以意味深长取胜,比如乾隆帝弘历的名字让人想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但要说最大气的那一个,非皇太极莫属。顺便说一下,皇太极其实是个来自音译的名字,如果把它翻译成黄台吉,就完全没有大气的感觉了。3.清世祖顺治帝福临——最神秘的清朝皇帝

顺治皇帝生于公元1638年,四岁继位,在位十七年,于1661年英年驾崩。虽然顺治帝仅仅活了二十五岁,却给后世留下了不少谜团,比如他最钟爱的董鄂妃究竟是满族女子还是汉族女子?究竟是不是“秦淮八艳”中的董小宛?他是死于天花还是因为感情受挫选择了出家?如果他真地剃度为僧了,那么五台山是不是他的藏身之地?4.清圣祖康熙帝玄烨——在位时间最长的清朝皇帝

康熙不仅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清朝皇帝,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1661年继位,1722年病逝,共计在位61年。中国历代皇帝中,在位时间超过四十年的不乏其人,比如后主刘禅,就是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比如最近热播的《清平乐》男一号宋仁宗赵祯,但是超过五十年的只有汉武帝、西夏的两个帝王和康熙帝以及他的孙子乾隆帝,其中排在Number1的就是康熙帝玄烨。5.清世宗雍正帝胤禛——最勤政的清朝皇帝

虽然雍正皇帝有着冷酷无情的坏名声,但这和勤于政事并不矛盾。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帝“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他的十四个阿哥公主中只有一个孕于继位后即是明证。十三年中,雍正皇帝写下的朱批竟然将近一千万字,其勤政程度于此可见一斑。清史研究大家孟森先生认为“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国学大师南怀瑾则赞誉雍正皇帝为“职业皇帝”。6.清太宗乾隆帝弘历——最长寿的清朝皇帝

乾隆皇帝生于公元1711年,逝于1799年,享寿八十八载,不但是最长寿的清朝皇帝,而且堪称中国所有皇帝中最长寿者。有学者认为寿命最长的皇帝是南越武帝赵佗,享年百余岁,但此说可信度有待进一步考证,另外赵佗也不是大王朝的皇帝。大王朝皇帝中,享寿80岁以上的只有四位,他们分别是:梁武帝萧衍女皇武则天宋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最长寿的则是年代最晚的乾隆皇帝,正所谓后来居上也!7.清仁宗嘉庆帝颙琰——最幸运的清朝皇帝

嘉庆帝的幸运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据说乾隆皇帝最看好的接班人乃是永琪,没错,就是《还珠格格》中那个五阿哥永琪,遗憾的是,五阿哥时运不济,英年早逝,这才有了十五阿哥颙琰继承大统的机会。其二,说起清朝的衰弱,有人说始于乾隆,有人说源于道光,却很少有人把这笔账算在乾隆和道光之间的嘉庆身上。其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帝扳倒一个大贪官,收获了十六年的GFR(财政总收入)。8.清宣宗道光帝旻宁——最节俭的清朝皇帝

道光帝即位后,内务府依照惯例为他准备了40方皇帝御用的砚台,道光帝觉得数量太多,闲置可惜,就将其中一些送给大臣们使用。道光帝穿的套裤膝盖处破了,他没有扔掉换新的,而是让人在上面补了一块圆形的绸缎,一次,他见军机大臣曹振镛裤子膝盖处也有补缀痕迹,便问:“你的裤子打个补丁要多少钱?”曹振镛说:“要三两银子。”道光帝说:“你们在宫外打补丁便宜,我在宫内要五两银子。”9.清文宗咸丰帝奕詝——最胆小的清朝皇帝

公元1860年,第二次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沿运河而上进犯北京,胆小惧战的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仓皇逃往长城以北的承德避暑山庄,命恭亲王奕訢留在北京和英法联军议和。《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几次想回北京,但一听说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还在海上虎视眈眈,就立刻改变了主意,最终病死于离京数百里的承德避暑山庄。10.清穆宗同治帝载淳——驾崩时最年轻的清朝皇帝

载淳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生于1856年,六岁继位,在位十三年后于1874年(按照公历来看,当时已经进入了1875年)病逝,年仅十八岁。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当初给新皇帝载淳拟定的年号是”祺祥“,慈禧等人夺得执后改成了同治,同治可以有好几种理解,但根据慈禧的性格来看,她心中的同治应该是她和儿子载淳共同治理国家。11.清德宗光绪帝载湉——颜值最高的清朝皇帝

清朝皇帝给后世留下了很多以他们为主人公的肖像画,其中有穿朝服的,也有穿便服的,有穿满装的,也有穿汉装的,还有穿欧洲服装的。若问清朝皇帝中谁的颜值最高?那非光绪皇帝莫属。光绪皇帝的帅气不仅有画像为证,还有照片为证,流传下来的光绪帝的照片应该是在他盛年时期拍摄的,虽然是黑白照,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肌肤如玉的美男子。遗憾的是,光绪皇帝是个薄命蓝颜,一生都笼罩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而且据说他的英年早逝也是慈禧一手造成的。12.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经历最丰富的清朝皇帝

末代皇帝溥仪不仅是继位时年龄最小的清朝皇帝,还是清朝十二帝中经历最丰富的。溥仪三岁继位,六岁退位,十二岁时在张勋复辟中再次坐上帝位,十一天后又黯然下场。1924年北京发生,十九岁的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寓居天津长达七年。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担任伪满洲国的执政,成了亲者痛仇者快的汉奸。日本帝国主义彻底失败后,溥仪沦为战犯,开始了十四年的囚徒生涯,1959年获得特赦,随后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八年。1967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这时距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出生正好四百年左右,爱新觉罗皇室四个世纪的起伏跌宕,荣辱盛衰至此完全尘埃落定,彻底成为历史。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雍正58岁就去世了,弘历为什么拼命掩盖死因?一份密档揭露真相

在中国数千年的的历史长河中,自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称“皇帝”起,至1912年的清朝最后的末代皇帝溥仪,史书有记载坐过皇帝的共有490多人,除去那些生前未在位而死后被加封的几十位,实实在在登基在位,成为一国之主的也超过了400位。

在中国当皇帝是不折不扣的高危职业,而这400多位“真龙天子”中能长寿且能名留青史的更是屈指可数。

这其中绝大多数皇帝的死因不外乎这几种,沉迷于后宫掏空身体、为皇位继承争权夺嫡、后宫宦官把持朝政夺权犯上、以及宣武门之变式的武力等。

而今天要说的这位清朝雍正皇帝的死因,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其死因争议百年,可如今有一则秘密档案从侧面解开了这个不解之谜的面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被历史低估了的雍正

首先剥去“真龙天子”的光环,我们从雍正这个人说起。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第四子,同时也是大清帝国的第三任皇帝,驾崩时58岁。

他的父亲康熙在位61年,儿子乾隆在位60年,乾隆也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到了89岁。而与之相比的雍正仅在位十三年,时间相当的短。

纵观历史,从努力工作、勤勉治国的角度来说,雍正在其执政的这十三年中,如果说他的勤政排第二,历史上没有哪位皇帝敢称第一。

雍正在位期间勤先天下,不像乾隆经常巡幸微服私访,游历大好河山。也不像康熙喜欢带着皇子、大臣们定期游猎释放女真人的天性。而雍正日理政事,终年不息。

我们现在认为苦不堪言的996工作制,其实几百年前的雍正就开始干了,而且这一干就是十三年,只有在自己生日的那天才会休息一日,与众皇子、大臣、嫔妃们共聚一堂,把酒言欢。

作为权力金字塔尖的那个人,没人敢要求他这么做,往大了是出于对国家社稷,对黎民百姓的责任。往小了说是为了稳固大清帝国、稳固自己好不容易才得到的皇位,雍正一刻不敢放松自己。

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雍正每天亲自批阅大量的奏折。

有史料可查,雍正在位期间,共计批阅了上万份奏折,并留下了上千万字的评语,甚至在某些重要的单个奏折中,就有上千字的批注。

这如果放到今天,有可能是个新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有人会有质疑,朝廷有那么多部门和大臣们都是吃干饭的吗?这是要累死你们家皇帝老爷吗?这皇帝做的还有什么意思?

当然不是,雍正手下还有军机处、户部、吏部等国家重要机关,可以为雍正分担一些。但因为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朝,其专制制度历经千年的变革和积累,皇帝的集权已达到历史顶峰。

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和地位,雍正如此勤勉也是身不由己。很多事必须由他亲自处理,这和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后,日理万机是一个道理。这又反应了皇帝这个岗位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

普通人需要保证八小时左右的睡眠,才能精神饱满地应对白天的工作等各种事宜,而以雍正的工作量来估算,别说八小时了,能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就算不错了。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非他莫属,当然这样长期劳累也为他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

二、雍正对康乾盛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起清朝的历史,大多都会提及康乾盛世,而对于雍正提及甚少。

雍正在位异常的勤勉,由他主导推动的一系列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清朝的社会稳定,完善了许多经济、政体制度等,对于康乾盛世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雍正的一系列主要改革中有“废除贱籍”制度,针对于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等级制度可谓是非常人道的改革。

在农业上施行“摊丁入亩”制,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尚无准确数显示雍正执政时期的的人口数量,但清朝是历代中国人口最多的朝代,至道光年间的已达到4亿,雍正的摊丁入亩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力整顿财政,施行耗羡归公政策。耗羡又称火耗,由于地方官员从百姓手里收得的赋税钱粮后,再向省和中央送。

这其中猫腻甚多,比如粮袋在途中会破损,粮食会短少,银子也会有磨损,送到省里和中央的银粮就会不足数。

这损耗的一部分自然都转嫁到百姓身上,雍正看出这个火耗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所以决定火耗充公,或只收十分之一。

看得出雍正的爱民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的实干派。随后雍正又建立养廉银制度,施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制度,也就是无论是官是民都要交税纳粮,尽可能地做到大体的平等。

此改革可谓一举多得,减少了百姓的赋税,充实了国库,也在源头堵住了一些贪官污吏的蝇营狗苟之事。

在军事上,雍正元年出兵青海,第二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扫清了大清周边的不安分势力。

这期间还肃清了在九子夺嫡中与他为敌的几位有能力也有实力的兄弟亲王。爱憎分明,与之为敌的都没有得到好下场,连站错队伍的大臣幕僚们都跟着遭了秧。

而对自己有之帮助的兄弟和臣子加封进爵,巩固了自己对大清庙堂的绝对控制权。

在政治上,雍正整顿吏治,创立了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专一事权。

以上种种只是雍正改革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总之,勤勉的雍正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时为大清、时为自己、时为百姓。如果换在当今时代,胸前一定挂满了五一劳动奖章。

三、突然暴毙的原因众说纷纭

公元1735年,也就是雍正十三年,照常处理完政务的雍正突患急病,于次日凌晨驾崩,终年58岁。

这位在位短短十三年亲政爱民的皇帝留给了后人两大解不开的谜团。第一个当然就是继位之谜,第二个则是死因之谜。那么雍正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呢?在众说纷纭下,笔者简单由可信度归纳了五种说法,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说法源自清朝的野史小说,跟四大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关。

话说曹雪芹曾经有位青梅竹马的恋人竹香玉,也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人物。竹香玉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相就算不是倾国倾城,那也是极美的。这样的美人被当朝皇上看中收入宫中是自然的事。

曹雪芹伤心欲绝,但并未就此死心,通过各种方法联系宫中的竹香玉。竹香玉入宫是身不由己,心中依然深爱着曹雪芹,被困宫中与不想爱的人同床共枕,心中自然恨之入骨。于是在某次侍寝时谋杀了雍正。这种扯出天际的说法可信度几乎为零。野史小说吗,看个热闹即可。

第二种说法是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雍正当朝年间,秀才曾静因不满清朝女真人来统治汉人,多次密会陕西总督岳钟琪,意图反清复明。

但计划败露,雍正准备彻查此案,而又从中引发了明末清初的学者、思想家吕留良的文字狱,最终吕留良家族满门抄斩。但吕留良孙女吕四娘阴差阳错地躲过了此劫,幸免遇难。

之后故事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失去所有亲人的吕四娘悲痛欲绝,步入江湖拜师学艺。多年后,练就了一身武艺本领的吕四娘乔装打扮混进了宫中,抓住机会杀掉了雍正,替爷爷吕留良以及整个家族报了血海深仇。

这个民间说法描述的绘声绘色,及其生动,且负有一定的因果报应逻辑在里面。

当今的众多史学家也对这种民间说法进行考证和分析,结论当然是莫须有。

只需一点就可推翻此说法,在古代满门抄斩是极其严苛的重罪,怎会允许漏掉吕留良孙女这种低级错误出现,任何一个参与执行的官吏都会掉脑袋,而谁又敢藏匿吕四娘?

一个文人家族又怎能对抗皇权机关,之所以会流传至今,是因为越是传奇的民间故事越会被人津津乐道的原因。

就算这是真事,一介女子又怎能轻易混进紫禁城,来到雍正的身边,悄无声息地砍掉皇帝的脑袋?当然这点给很多影视编剧创造了许多改编空间。

印象最深的是90年代的港剧《九五至尊》,所以这种说法也可归类到野史小说,一时谈笑即可,千万不能当真。

第三种说法依然出自一部野史小说《梵天庐丛录》,而内容则是把明朝脾气暴躁的嘉靖皇帝被一名遭遇其毒打的杨姓宫女勒死的故事,照搬到了清朝雍正的身上。

而原故事在史书中却有记载,而命大的嘉靖皇帝也并没有被勒死,史书原文“嘉靖吐紫血数升” 被御医救活。虽有史料记载,但这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无稽之谈不可信。

第四种说法是一些史学家考证得来的,跟野史小说再无关联。结论认为雍正是中风而死的。但并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证实此事,因此对此说话至今仍无法下定论。

第五种说法则是可信度最高的,十三年如一日的勤政,加之要承担与后宫众娘娘嫔妃延续龙脉的使命,导致雍正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每况愈下。在得了一次重病后,雍正开始像许多皇帝一样让全国的名医和术士进攻来帮助他延年益寿。

于是引来了张太虚和王定乾两位道中高人。而雍正本人又是满清唯一信奉道教的皇帝,于是和许多追求长生的其他皇帝一样,建起丹炉开始走上炼丹求药之路。雍正开始派人往圆明园运送大量的炼丹材料。

而记载着这份史料的密档被揭开,进一步印证了雍正炼丹并服用丹药的事实。

这本史料就是国家第一历史档馆的《活计档》,其中记载在五年的时间里,雍正下令往圆明园运送炼丹材料150多次,而在雍正驾崩之前的十几天内,仅黔铅就运送了多达200斤。

同时记载,雍正除了自己吃丹药外,还送给大臣们吃。而历史上因吃丹药而亡的皇帝多达十四位,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历来没有不留恋皇位的帝王,所以服用道教仙丹而想长生不老,雍正的死因也正是如此。懂一些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丹药中含有铅、贡、硒等重金属,使用稍有不当,极易中毒。正史记载的雍正突然暴毙,大概率就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

四、雍正服丹药中毒而亡被乾隆印证

雍正驾崩不久后,乾隆便下了一道谕旨,内容是“皇考万机余暇,闻外省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虽知其非,聊欲观之其术,所以游戏清闲之至”。

大意就是,我爹雍正与百忙中听说外省有能去病延年的丹药,虽然压根不信,但出于好奇,想看看究竟怎么回事,以休闲娱乐的态度来对待此事。

而雍正帝并未听信这些炼丹道士一言,未吃一粒丹药等等,随后乾隆驱逐了这一众为雍正炼丹的道士,并下旨警告这些人,你们在宫中待的时间不短,出宫后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什么事都乱说。

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这与《活计档》中的记载联系起来,就有很大的概率判定雍正的暴毙正是与服食丹药中毒有极大的关系。至此雍正帝的死因之谜已基本清晰明了。

结语

纵观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修仙长生不老几乎是每一位皇帝所追求的梦想。而致使他们都有这种想法的原因,无非就是对皇位的留恋,对皇权的不舍。但无论你是皇族帝王,还是平民百姓,人终将一死。尊重生命,看淡生死,活着更加有意义才应该是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大家说是吗?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雍正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元年(1723年)出兵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历代评价:

康熙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南怀瑾说:“清朝入关定鼎八十年后,有了一位文学词章并不亚于任何一位翰林学士;谈禅说道,并不逊于禅门宗师的雍正皇帝。他的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内肃权贵,不避亲疏。外立纲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当然可使内外肃穆,谁敢与之抗衡。他是真实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儿孙好自经理。实在可算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人。”

易中天说:“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雍正无疑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刚毅,目光锐利,而且奋发有为。”

轶事典故:

资助书生

雍正帝当皇子时喜欢微服出行,广结侠义。某年到杭州,准备泛舟西湖游玩一番,刚出涌金门,看到一个书生在卖字,笔法颇为精到,胤禛便让他写了一副对联。其中有个“秋”字,书生却将“火”字旁写在了左边。胤禛便问:“这个‘秋’字你是不是写错了?”书生不以为然,说没写错,然后拿出一本名帖,翻开让胤禛比对。胤禛说:“你既然如此博学,为何不去博取个功名呢?干吗要在这卖字为生?”书生说:“我家里穷,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只能靠卖字为生,哪敢想什么大富大贵呢!”胤禛于是慷慨解囊,说:“我这有钱,可以资助你博取个功名,到时候别忘了我就行。”书生万分感谢,后来还真就考取功名,入了翰林。

此时胤禛也已登基,一日从名册上看见书生的名字,想起那次杭州之行,于是便召其入内。胤禛随手写了一个“和”字,故意将“口”字边写在了左边,然后让人拿给书生看。书生不明所以,回答说这是个错字。胤禛微笑不语。第二天,胤禛让书生拿着诏书去浙江,浙江巡抚受诏,诏中说:命此书生在涌金门再卖字三年,再来供职。书生这才恍然大悟。

崇仰佛道

雍正帝青年时代就喜欢阅读佛家典籍,与僧侣往还,并著《集云百问》论佛旨,自号“破尘居士”、“圆明居士”。即位初期自比“释主”,用比丘文觉密参帷幄,引起朝臣的反对。雍正否认缁衣参政,但对释氏有节制。到晚年,在宫中做,亲自收门徒。他大修古刹名寺,给僧人赐封号,支持禅宗中的一派,著作《拣魔辨异录》,参与佛教内部宗派的斗争,又搞了《御选语录》一书,阐扬其佛学观点。雍正与道士也频繁接触,宫中养着娄近垣、贾士芳、张太虚等人。雍正看中佛老,是他认识到儒、佛、道三教学说中的一致性:“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

雍正帝的佛学著作,以中国佛教特有的禅宗为主,安抚喇嘛教只是为了防止西藏叛乱。雍正曾自号“圆明居士”,把古德参禅语要编辑成《御选语录》共十九卷,更从章嘉国师学习禅学。章嘉国师就是负责把《藏文大藏经》全部翻译成满文。雍正帝自许为禅宗血脉,编集《雍正御选语录》,并撰写《拣魔辨异录》,以上谕要求各地地方官对法藏、弘忍一系的僧人严加调查取缔,这样实属国王护法。

耕织邀宠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观览到宋代《耕织图》,感慨万端,遂命内廷供奉焦秉贞据其原意,重新绘制《耕织图》册。雍亲王胤禛善于揣摩父皇的心意,为投父皇所好,特命宫廷画师精心绘制一套《耕织图》进献给康熙。康熙自然龙颜大悦,对胤禛平添不少好感。《雍正耕织图》册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精心绘制而成。所不同的是胤禛耕织图中的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等均为胤禛及其福晋等人的肖像,这在历代的耕织图中是仅见的 。

西式服装

历史上的雍正帝也真的是一位非常喜欢时尚的皇帝,他是历代封建皇帝中第一个穿上洋装的皇帝。他有头戴卷曲假发身穿洋服的画像流传于世。

在中国最早穿西服的是雍正帝,至今在故宫尚保留他的这一画像。这位精力充沛的皇帝喜欢玩赏钟表等西洋事物,他穿西装更多的是满足追新求异的猎奇心理 。

此外,雍正帝在工作之余,闲暇之时,最爱喝葡萄酒。当时有不少的西洋传教士来中国传教,雍正帝像其他封建皇帝一样,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主张抵制传教的思想。但是他又与其他皇帝有所不同,他很喜欢传教士带进来的一些西洋物品,比如葡萄酒。据文献记载,当时有一位西洋御医就送过雍正皇帝3种葡萄酒:罗斯玛丽诺葡萄药酒、肉桂葡萄药酒和桃仁葡萄药酒。雍正帝都视其为珍宝,轻易舍不得喝掉。

御用眼镜

雍正帝年少时就酷爱读书,书读得多,眼睛也近视了。直到当了皇帝批阅文件时就不得不佩戴眼镜了。眼镜是明代万历年间才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在清朝雍正时期,眼镜还是当时的稀罕之物。据说,他在皇宫里特设了专门为自己制造眼镜的部门,对制造眼镜的人提了不少建议,从制造材质到设计的款式都要求最好的。

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人的一项重要发明。雍正帝很喜欢西洋眼镜,倒不是雍正附庸风雅,确实是他已经眼花了,需要眼镜的帮助。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达35副之多,如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等等。雍正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在雍正经常起居的大内与圆明园的宫殿里,甚至在他的銮轿中,都放有专门的御用眼镜。不仅如此,雍正帝还把眼镜发放给泼灰处的工匠,作为一种实用的福利待遇。

迷恋丹药

雍正帝对道教也颇有兴趣,特别宠幸龙虎山驻京道士封娄近垣,封他为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并加封为“妙正真人”。雍正帝早在当皇子时,就对炼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炼丹的主要目的是做给他父皇看,说明自己不谋求皇位,只一心炼丹。他还因此写过一首题为《烧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雍正帝对丹药的痴迷程度可谓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位宠信道士迷恋丹药的皇帝。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三分钟盘点清朝十二帝:每个皇帝都有一宗“最”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清朝十二个皇帝,每个皇帝都有一宗“最”

1.清太祖努尔哈赤——登基时年龄最大的清朝皇帝

开国皇帝登基时往往已是人到中年 乃至年过半百,努尔哈赤也不例外。努尔哈赤生于公元1559年,他在二十四岁时以十三副铠甲起兵为父祖报仇,经过三十三年的征战杀伐,于公元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重建大金,历史上称为后金,这一年,他五十七岁。2.清太宗皇太极——名字最大气的清朝皇帝

清朝皇帝的名字,有的以生僻字独树一帜,比如嘉庆帝颙琰、道光帝旻宁、咸丰帝奕詝、光绪帝载湉;有的以意味深长取胜,比如乾隆帝弘历的名字让人想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但要说最大气的那一个,非皇太极莫属。顺便说一下,皇太极其实是个来自音译的名字,如果把它翻译成黄台吉,就完全没有大气的感觉了。3.清世祖顺治帝福临——最神秘的清朝皇帝

顺治皇帝生于公元1638年,四岁继位,在位十七年,于1661年英年驾崩。虽然顺治帝仅仅活了二十五岁,却给后世留下了不少谜团,比如他最钟爱的董鄂妃究竟是满族女子还是汉族女子?究竟是不是“秦淮八艳”中的董小宛?他是死于天花还是因为感情受挫选择了出家?如果他真地剃度为僧了,那么五台山是不是他的藏身之地?4.清圣祖康熙帝玄烨——在位时间最长的清朝皇帝

康熙不仅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清朝皇帝,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1661年继位,1722年病逝,共计在位61年。中国历代皇帝中,在位时间超过四十年的不乏其人,比如后主刘禅,就是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比如最近热播的《清平乐》男一号宋仁宗赵祯,但是超过五十年的只有汉武帝、西夏的两个帝王和康熙帝以及他的孙子乾隆帝,其中排在Number1的就是康熙帝玄烨。5.清世宗雍正帝胤禛——最勤政的清朝皇帝

虽然雍正皇帝有着冷酷无情的坏名声,但这和勤于政事并不矛盾。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帝“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他的十四个阿哥公主中只有一个孕于继位后即是明证。十三年中,雍正皇帝写下的朱批竟然将近一千万字,其勤政程度于此可见一斑。清史研究大家孟森先生认为“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国学大师南怀瑾则赞誉雍正皇帝为“职业皇帝”。6.清太宗乾隆帝弘历——最长寿的清朝皇帝

乾隆皇帝生于公元1711年,逝于1799年,享寿八十八载,不但是最长寿的清朝皇帝,而且堪称中国所有皇帝中最长寿者。有学者认为寿命最长的皇帝是南越武帝赵佗,享年百余岁,但此说可信度有待进一步考证,另外赵佗也不是大王朝的皇帝。大王朝皇帝中,享寿80岁以上的只有四位,他们分别是:梁武帝萧衍女皇武则天宋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最长寿的则是年代最晚的乾隆皇帝,正所谓后来居上也!7.清仁宗嘉庆帝颙琰——最幸运的清朝皇帝

嘉庆帝的幸运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据说乾隆皇帝最看好的接班人乃是永琪,没错,就是《还珠格格》中那个五阿哥永琪,遗憾的是,五阿哥时运不济,英年早逝,这才有了十五阿哥颙琰继承大统的机会。其二,说起清朝的衰弱,有人说始于乾隆,有人说源于道光,却很少有人把这笔账算在乾隆和道光之间的嘉庆身上。其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帝扳倒一个大贪官,收获了十六年的GFR(财政总收入)。8.清宣宗道光帝旻宁——最节俭的清朝皇帝

道光帝即位后,内务府依照惯例为他准备了40方皇帝御用的砚台,道光帝觉得数量太多,闲置可惜,就将其中一些送给大臣们使用。道光帝穿的套裤膝盖处破了,他没有扔掉换新的,而是让人在上面补了一块圆形的绸缎,一次,他见军机大臣曹振镛裤子膝盖处也有补缀痕迹,便问:“你的裤子打个补丁要多少钱?”曹振镛说:“要三两银子。”道光帝说:“你们在宫外打补丁便宜,我在宫内要五两银子。”9.清文宗咸丰帝奕詝——最胆小的清朝皇帝

公元1860年,第二次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沿运河而上进犯北京,胆小惧战的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仓皇逃往长城以北的承德避暑山庄,命恭亲王奕訢留在北京和英法联军议和。《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几次想回北京,但一听说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还在海上虎视眈眈,就立刻改变了主意,最终病死于离京数百里的承德避暑山庄。10.清穆宗同治帝载淳——驾崩时最年轻的清朝皇帝

载淳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生于1856年,六岁继位,在位十三年后于1874年(按照公历来看,当时已经进入了1875年)病逝,年仅十八岁。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当初给新皇帝载淳拟定的年号是”祺祥“,慈禧等人夺得执后改成了同治,同治可以有好几种理解,但根据慈禧的性格来看,她心中的同治应该是她和儿子载淳共同治理国家。11.清德宗光绪帝载湉——颜值最高的清朝皇帝

清朝皇帝给后世留下了很多以他们为主人公的肖像画,其中有穿朝服的,也有穿便服的,有穿满装的,也有穿汉装的,还有穿欧洲服装的。若问清朝皇帝中谁的颜值最高?那非光绪皇帝莫属。光绪皇帝的帅气不仅有画像为证,还有照片为证,流传下来的光绪帝的照片应该是在他盛年时期拍摄的,虽然是黑白照,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肌肤如玉的美男子。遗憾的是,光绪皇帝是个薄命蓝颜,一生都笼罩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而且据说他的英年早逝也是慈禧一手造成的。12.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经历最丰富的清朝皇帝

末代皇帝溥仪不仅是继位时年龄最小的清朝皇帝,还是清朝十二帝中经历最丰富的。溥仪三岁继位,六岁退位,十二岁时在张勋复辟中再次坐上帝位,十一天后又黯然下场。1924年北京发生,十九岁的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寓居天津长达七年。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担任伪满洲国的执政,成了亲者痛仇者快的汉奸。日本帝国主义彻底失败后,溥仪沦为战犯,开始了十四年的囚徒生涯,1959年获得特赦,随后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八年。1967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这时距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出生正好四百年左右,爱新觉罗皇室四个世纪的起伏跌宕,荣辱盛衰至此完全尘埃落定,彻底成为历史。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清朝12位皇帝传承顺口溜

清朝(1636-1912),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有12帝,下面分享一下巧记清朝12位皇帝传承的顺口溜及年号、在位时间。

努尔哈赤建后金,皇太极才立大清。

顺治出家或可信,康熙大帝有盛名。

雍正刻薄但辛勤,乾隆六次江南行,

嘉庆平安靠祖荫,道光无碍英国兵。

咸丰慈禧夫妻情,同治初期小中兴。

光绪变法难维新,宣统重为老百姓。

皇帝 年号 在位时间

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天命 1616年2月17日-1626年9月30日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天聪 1626年10月20日-1643年9月21日

世祖章皇帝福临 顺治 1643年10月8日-1661年2月5日

圣祖仁皇帝玄烨 康熙 1661年2月8日—1722年12月20日

世宗宪皇帝胤禛 雍正 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

高宗纯皇帝弘历 乾隆 1736年-1795年

仁宗睿皇帝颙琰 嘉庆 1796年1月1日-1820年9月2日

宣宗成皇帝旻宁 道光 1820年10月3日-1850年2月25日

文宗显皇帝奕詝 咸丰 1851年-1861年8月22日

穆宗毅皇帝载淳 同治 1861年11月11日-1875年1月12日

德宗景皇帝载湉 光绪 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

逊帝溥仪 宣统 1909年-1912年2月12日

乾隆刚断气嘉庆就立即赐死和珅,根本不是为了钱,原因只有八个字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是和珅被嘉庆赐死后,人们最常提到的一句话,按照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和珅贪污太多,导致大清国库空虚,嘉庆饭都吃不饱了。那么历史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皇帝是九五之尊,不会因赐死一个和珅,就能改变什么,即便和珅是超级大贪官,“贪鄙成性、怙势营私、僭妄专擅”。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次日和珅就被革职拿问。正月初七,和珅被交由刑部审问,府邸被查抄。正月十一日,嘉庆发布时上谕,公布和珅二十条大罪。两天后,和珅在狱中自杀。这也太迅速了吧,从和珅被捉拿到赐死,不到半个月,嘉庆这么着急,难得就是为了和珅贪污的钱财吗?

众所周知,和珅是乾隆最大的宠臣,晚年的乾隆眼中只有自己的“十全武功”,和珅抓住了这一点,投其所好,博得了皇帝的欢心。甚至乾隆咳嗽有痰时,和珅都端着痰盂,“皇帝若有咳唾之时,和珅以溺器进之。”如此受乾隆恩宠,嘉庆却急于诛杀和珅,这是为何?原因只有八个字,“只知和珅,不知嘉庆”。

嘉庆在乾隆大丧期间就处理和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一切都是围绕上面这八个字。嘉庆训政三年期间,他对和珅的飞扬跋扈有着深入的了解,“伺高宗喜怒,所言必听,虽诸皇子亦惮畏之。内外官员畏其声势,不敢违拗。”嘉庆认为,和珅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位大臣的,这是嘉庆不能忍受的。和珅这么快就被赐死,还有一个原因,乾隆晚年发生在川陕的白莲教起义,朝廷耗费千万两军饷还未能剿灭,嘉庆认为关键原因是和珅从中作梗,“在内蒙蔽掣肘,使军营不得成功也。”

大丧之日诛杀和珅,嘉庆也深知必然会引起朝野震动,于是他一再强调自己有不得已的苦衷,“所为止一和珅耳,(和珅)今已伏法,诸事不究。”另外,嘉庆这样做也是建立自己的权威,和珅就是最好的棋子。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乾隆一死,为何嘉庆就迫不及待地将和珅处死了,“和珅,你玩的太大了,不杀你杀谁,杀鸡儆猴啊!”

参考资料:《和珅死因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