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叔本华最著名的一句话 要你想要的 叔本华最著名的一句话悲剧

叔本华最著名的一句话 要你想要的 叔本华最著名的一句话悲剧

本文目录一览:

叔本华:人生是一场悲剧,欲望是痛苦之源,拥有越少才能越幸福

(原创文章,欢迎阅读,如敢洗稿,势必全网追究到底)

文|诸神的恩宠

在19世纪的西方哲学界,有这样一个人:他30岁时,就写出名著,可直到63岁时,才名震世界。他一辈子没有上过班,也没有结过婚,却靠着巨额遗产,衣食无忧。

他,就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

叔本华生前无比寂寞,死后却收获无数赞誉。他的思想影响了哲学、艺术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深受他影响的名人有:尼采、维特根斯坦、弗洛伊德、托尔斯泰、莫泊桑、博尔赫斯、爱因斯坦、王国维等。

尼采说:“读完叔本华著作的第一页以后,我就很清楚地知道,我要把他所有文字都要读完,他所说的每一个词我都要听。” 托尔斯泰说:“对叔本华著作的心醉神迷和连续不断的精神愉悦,是我所从来不曾体验过的。”契诃夫也是叔本华的崇拜者,在他的一个剧本里,还出现了叔本华的名字。

叔本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他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01把苦难化为智慧,最终成为思想巨人

人生始于童年。叔本华的童年,既幸运,又不幸。

他出生于富豪之家,父亲是大银行家,母亲是作家。虽然出身显赫,但他的童年并不快乐。他父亲生性孤僻,母亲热情开朗,两人性格不合,经常吵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叔本华从小便敏感而忧郁。

长大后,叔本华继承了母亲的文学才华,又遗传了父亲的孤僻性格。而他和母亲关系,也几乎复制了他父母的关系。

叔本华17岁那年,父亲溺水身亡。随后,他跟随母亲搬到魏玛生活。一次,他和母亲因为琐事吵了起来,母亲一气之下将他推下楼梯。叔本华带着伤痛愤然离家,从此再也没有踏入家门一步。

自立门户后,叔本华爱上了一位女演员。当他鼓起勇气向对方表白时,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这件事让年轻的叔本华很受伤,此后,他再也没有谈过恋爱。

早年丧父,与母亲决裂,爱情又受挫,一连串的打击之后,命运似乎要将叔本华逼上绝境。然而,叔本华并没有倒下,没了世俗的羁绊后,他反而能全身心地开始研究哲学。

历史上,很多哲学家都穷困潦倒。相比他们,叔本华实在太幸运。靠着父亲留下的巨额遗产,他不用上班,就能过上富足的日子。这也为他后来的研究哲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多年后,叔本华在日记中动情地写下:“你这位骄傲的父亲,你知道你的儿子学不会卑躬屈膝,像那些平庸之辈溜须拍马,也不会为了面包看任何人的脸色,如果没有海因里希·叔本华 ,那么亚瑟·叔本华早就垮掉一百次了。”

叔本华具有惊人的哲学天赋,刚30岁时,就出版了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本以为,这本书能让自己马上扬名立万,没想到,它刚一出版,就成了滞销书,因为几乎没有人能看懂它。

思想走在时代的最前面的人,总是很孤独,甚至会遭遇尴尬。叔本华就是这样的人。

他呕心沥血写出的作品,最终都被堆进了仓库,这让他备受打击。不过,是金子就会发光,几十年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终于得到世人的认可,也由此成为经典哲学名著。

虽然作被堆进了仓库里,但叔本华并没有停止研究。63岁时,他出版了《附录和补遗》,这是他的封笔之作。

本来,叔本华对这本书没报什么期望,没想到,它刚一问世,就立刻引起轰动。叔本华终于等来了早该属于他的荣耀。但此时的他,早已看淡名利,就连柏林皇家科学院准备授予他的院士称号,都被他婉言谢绝。叔本华的后半生,一直隐居在法兰克福。与他终日作伴的,是一只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

思想源于经历。早年的不幸经历,让叔本华的思想异常深刻。叔本华开创了唯意志论,他认为意志高于理性,人生是一场悲剧,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他的哲学思想看起来很悲观,却能让人在孤独中变得无比强大。

《人生的智慧》是《附录和补遗》的精选集,它以格言体形式,阐述了叔本华对于人生诸多问题的看法。由于内容接地气,再加上见解深刻,一百多年来,这本书一直被奉为哲学经典。

02思考是人生快乐的源泉,精神世界越丰富越快乐

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

在叔本华看来,人生烦恼的根源有两个,一是痛苦,二是无聊。他说,“人生就像摆钟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时就无聊。”

怎样才能摆脱痛苦和无聊呢?叔本华给出的答案是,学会思考。他认为,思考是人类快乐的源泉。

叔本华认为,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热爱思考,一类不爱思考。

不爱思考的人,喜欢“向外部世界寻求快乐”,比如吃喝玩乐、逛街购物等。当外部条件消失时,不爱思考的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

此外,不爱思考的人喜欢把目光聚焦在生活琐事上,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很肤浅,可惜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们的人生始终在浑浑噩噩中度过。

爱思考的人则不同,他们习惯于“向内心世界寻求快乐”。因为思考过程在头脑中进行,不必依赖任何外物,当金钱、地位和名誉都消失时,这种快乐也不会消失,因此这种快乐是最纯粹的快乐。

叔本华发现,热爱思考的人有三个特点,第一,热爱知识。一个人越是聪明,就越是热爱知识,知识能拓展我们精神世界的疆域。第二,享受独处。独处能使人思考,而思考是快乐的源泉。第三,欲望较少。精神世界越丰富的人,对物质的依赖程度就越低。他们不会被物质所奴役,因而身心更自在。

总之,热爱思考的人精神世界很丰富,他们很少痛苦和无聊。

03不畏世俗的眼光,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叔本华认为,人类绝大部分的烦恼,都是因为太在意世俗的眼光。大多数人都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而叔本华觉得,大多数人都比较肤浅,无论他们贬低我们还是赞扬我们,从本质上说,都和我们没有关系。如果凡事都在意世俗的看法,那人生必将陷入焦虑状态而无法自拔。

叔本华主张,人应该为自己而活。一个人是谁,不应该被他人定义,而应该由他自身来定义。天底下最可悲的事,莫过于通过别人的认可来证明自身的价值。

然而,很多人都看不透这一点,仍痴迷于头衔、荣誉、财富、地位……他们认为能拥有的外在东西越多,就意味着自己越成功,大家就会越尊敬他。

事实上,我们的价值不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在乎世俗的眼光,恰恰是没有自信的表现。人要想获得幸福,就不能在意世俗的眼光。一个不在乎世俗眼光的人,内心自由而宁静。而幸福的本质,就是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在乎世俗的眼光有多可悲。

一场音乐会落幕时,听众纷纷站起身来拼命鼓掌。音乐家非常高兴,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不久后,有人告诉他,台下鼓掌的人都是聋人,他们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生理缺陷才拼命鼓掌的。这时候,音乐家突然变得很失落,对自身价值产生了强烈质疑。

叔本华认为,我们就像那位音乐家,而世俗的眼光就像聋人的掌声,后者并不能决定前者的人生。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为了取悦别人而改变自己,就会沦为生活的傀儡。这样的人,就像被愚弄的音乐家一样可悲。

04心灵自由,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大多数人对于幸福的理解,都停留在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上,比如有钱有权有地位,等等。

而叔本华认为,“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在叔本华看来,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它与物质世界没有关系,却与精神世界关系紧密。一个人只要心灵自由,精神独立,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争名逐利的生活,是能让人们获得快乐,但这种快乐肤浅而短暂,快乐过后,便是无尽的空虚。

有些人热衷于各种社交活动,觉得社交活动越多,生活越充实,人生越幸福。叔本华却觉得,社交活动会分散人的精力,增强人的虚荣心,加重人的焦虑感。为了避免社交活动所带来的麻烦,人们应当学会独处,并享受独处的乐趣。

在叔本华看来,减少欲望,心灵自由,才是真正的幸福。想要拥有幸福的人生,还要做到三点。第一,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能带来更大的幸福感。第二,不断鼓励自己,就是肯定自己的价值。第三,为世人留下精神财富。

叔本华认为的幸福的人生是,能用自己的思想和才华,创造出一件属于全人类的艺术作品,无论是书画、雕塑、音乐,还是其他作品,只要能给这个世界留下精神财富,就不枉此生。让生命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升华,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

05生活是战斗,每一步都是挑战

72岁那一年,一天清晨,叔本华用完早餐后,在餐桌旁安然离世。遗嘱中,他将所有财产都捐给了慈善机构。

叔本华说:“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有铁一般的心灵,它身穿抵抗命运的铠甲,手执对付他人的武器。生活始终是战斗,每一步都是挑战。”

这段话简单质朴,却蕴含着惊人的能量。人生就是不断跌倒又不断爬起的过程,唯有不断锤炼自己,才能成为命运的主人。

《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所要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本书问世已快两百年,今天读来,仍会被它的通透和真诚所感动。这就是哲学名著的永恒魅力。

(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资深互联网人,多平台签约作者。热爱读书、思考、写作,被朋友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郑重申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

从叔本华这5句经典名言看清人生的本质

原文@湖水 载于中读App

亚瑟·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以著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而闻名。他赞成悲观的哲学主义,把生命视为不幸的,无意义的,充满痛苦的,与东方的思想相呼应,特别是印度教的和佛教。他将对人生痛苦的拯救寄托于对美的沉思,对人的同情,对欲望的控制。在此精选叔本华5句经典名言进行解读,一起探寻并揭开人生的本质。

【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类同层次的人更能相互理解和欣赏,这与人的需求层次、眼界和观念相关。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层次划分为六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自我超越需求,这六项需求越往上对应的眼界和观念越开阔,不同的需求、眼界和观念将人自然进行了分类。大多数人在生理、安全、社会和尊重需求的层面打转,更关心赚钱、打折、工作、生活、男女关系、婚姻家庭等这些话题,这个层面群体巨大,是今天的主流人群,直接支撑着网络中几乎每篇10万+的爆文。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自我实现和超越的需求层次,他们把实现理想和灵性成长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断学习和突破自我内在局限,在眼界和观念上不断打开,追求最好最圆满的自己,享有更加丰盈的人生。

【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摆动,不是无聊,就是痛苦。】

人生的动力,说到底是来自人的欲望,有欲望,人才会产生想法并采取行动去实现。欲望在实现之前,给人带来求不得的痛苦,这痛苦可以令人发奋图强,也可以令人沉沦沮丧。在痛苦中发奋图强者,会产生强大的源动力,积极想办法行动起来,去实现欲望,以消解内心求不得的痛苦。有一部分人实现了自己的欲望,内心的满足感顿时消解了此前的痛苦,会感到幸福快乐。但这种幸福快乐并不会长久,当满足感渐渐归于平淡,则很快就产生无聊的感觉,认为已经实现的欲望不过如此,直至又产生新的欲望,重新进入求不得的痛苦状态,并在痛苦中产生源动力。人就是这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以欲望为动力。这其实是种内心空虚的存在状态,内心若充实,则无需通过欲望来寻求动力,自然就处于安宁之中。

【人的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根源,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

为什么展现宫斗、背叛、谋杀、战争、灾难的影视剧更受观众欢迎?为什么展现打斗、厮杀、、超速的网络游戏更吸引玩家?说到底,这些都是外在刺激,能让人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激发内在各种细微的心理感受,令人从内心空虚无聊的状态暂时解脱出来。内心空虚的时候,内在能量无法自给自足,只得从外界找能量来做补充。这就像是体寒的人,自己难以产生可以满足自己的身体热量,于是需要穿更多更厚的衣服才能保暖。但是,来自外在的刺激总是短暂易逝的,作用消失后,人仍将回归空虚无聊的状态,又得寻求新的外在刺激,如此反复,长期持续。其实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向内寻求,开发自己内在的能量,让内心充实而强大,那么,对外在刺激的需求自然就减少了。

【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世人对成功的定义总离不开名和利,名扬世界、富甲一方,就是我们眼中令人向往的辉煌人生。可是,人的生命如此短暂,每个人又能消化多少名和利呢?2018年10月20日,香港地产大亨郭炳湘去世,享年68岁。他是香港十大富豪之一郭氏家族的大儿子,生前曾遭遇绑架以致性情大变,后来又与亲兄弟反目成仇,可谓是豪门恩怨的真实版人物。他留下400多亿元的财产,却未立遗嘱。论名论利这一生他算是够辉煌了,可是内心的煎熬和孤独想必一直形影相随,争夺和复仇成了他人生的关键词。这样活着就算拥有名利又如何?不过是欲望的囚徒。昨天在路上偶遇三个看上去60多岁的老人在树林里一起踢毽子,身手敏捷,神情轻松,不时开怀大笑,我想这才是60多岁老人应该享有的幸福晚年。他们一生可能没什么名也没什么利,但他们到老仍拥有安宁、健康和快乐,或许这是郭炳湘晚年求而不得的幸福。名利是带不走的身外之物,若有条件获得,以感恩的心适度拥有就好。人生真正的辉煌,是内心的安宁和圆满。

【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

人活着,都挺不容易,欲求和挣扎就是一生的主旋律,每个成年人都像时刻备战的斗士,长期持续的紧张、焦虑、烦恼、恐惧,令人难得安宁,疲惫不堪。不少人追问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这样烦恼地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从佛家的观点来看,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也称堪忍世界,存在十种恶,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愚痴,这十种恶正是这个世界存在的特征,居住在这个世界的人要么忍受要么修行解脱。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让这十种恶从以前的半隐半现到淋漓尽现,所以我们看到更多这十恶造作的事件,或者发生在身边或者发生在远处新闻事件中,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荒诞和悲剧色彩。这个世界本就是如此,它运转的规则是众生共业所致,难以产生大的改变。如果厌倦了世间的烦恼和痛苦,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让自己解脱出来。回看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在于两点,第一从这个充满十恶的世界的运转惯性中觉醒,看清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这是很多哲学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第二觉醒后通过有意识的修行令自己远离十恶,并开启内在觉性智慧,让自己从这个世界原有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这是宗教一直在推动的方向。要么忍受,要么解脱,这是每个人生于世间的根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