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描写家乡的景色的句子(描写家乡的句子150字左右)

描写家乡的景色的句子(描写家乡的句子150字左右)

本文目录一览:

四年级下册作文《家乡的冬天》

家乡的冬天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濮阳,它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城,但是冬天,它有着你意想不到的美丽。

西北风带着白雪来了。一片片白雪铺天盖地

而来。梧桐树穿上了洁白的衣裳,小草脱掉绿色的衣服,梅花露出了红通通的脸颊,大地铺上了

一床厚厚的棉被,整个世界好像沉浸在一个粉妆

玉砌的仙境中。

雪花随着阵阵微风翩翩起舞,大雪过后,整个山城就变得焕然一新。小朋友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捉迷藏………先来讲讲堆雪人吧!大家把胡萝卜,钮扣,树枝等材料准备好,说时迟,那时快,大家三步并作两步,冲向雪地。一个人说:“先把大肚子堆好!”有的铲雪,有的把两个雪球并在一起,还有的在滚雪球……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过了一会儿,一个个都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脸蛋冻得红通通的,可大家还是不放弃,仍然兴致勃勃地继续堆雪人,肚子做好了,头也堆上去了。最后,大家把树枝、钮扣、胡萝卜装上去,再给雪人戴上一顶用红色塑料桶用的帽子,雪人一下子变得像活了一样,栩栩如生,大家又是笑又是跳,开心极了!

我的家乡虽然朴素,但冬天的时候有着它独特的味道。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冬天!

《家乡的冬天》

有人喜欢春天,有人热爱秋天,我却欣赏冬天,尤其是家乡的冬天。

家乡的冬天是美丽的,家乡的冬天是迷人的,家乡的冬天是令人陶醉的。

北方的冬天太冷,不能在户外尽情玩耍;南方的冬天太暖,见不到半点雪花,而家乡的冬天,既能看到阳光,又能欣赏雪景,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在寒冷的冬天,家乡像一位文静的姑娘,黄河是她的围巾,森林是她的棉袄,有时她也会穿上一件白色大衣。家乡冬天的太阳,即不像热带那么毒辣,也不像北极那么微弱,暖和和的,金灿灿的,把自己的温柔全拿出来了,有时,如同三月的小阳春。

最妙的时候莫过于下雪了。沙、沙、沙,仿佛是千万支笔尖在纸上挥动,又仿佛是许多人在窃窃私语。推门看,小片小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飘着,可再也听不到沙沙声了,抬头一望,撕碎了的棉花,纷纷地朝你飘来。慢慢地慢慢地,雪停了,那落光了叶子的树枝上,挂满了长长的,亮晶晶的冰凌。风吹来了,雪末随风飘落,在阳光照耀下,放映着五颜六色的花。

嗯,什么东西这么香?啊!蜡梅开了。那山坡上,有的地方盖着白雪,有的地方露着草色,有的地方则挺立着雪花头的青松。

啊,我爱我家乡的冬天!

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是山西长治市平顺县杏城乡蒲水村石盆岭自然村。祖辈们于清朝咸丰年间从河南省林州市合涧乡马军池村白家自然村迁移到这里的,再往前祖籍可追溯到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大峪村。

我的故乡,在20世纪80年代最多时住着30余户、150人,后来大家纷纷向外迁移,目前村上只有8户、9人。

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

故乡是清明那柱香,是中秋的那轮月,是春运的那张车票,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

故乡是根本剪不断脐带的血地,断了筋骨,连着血脉。

故乡是起点,是终点,是即使永远回不去,也依然是故乡的那个地方。

2022年8月13日(农历七月十六),我与父亲、母亲、姑姑及三小爸回了一趟故乡石盆岭,从潞城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后到了东寺头乡大山村,下车后徒步5华里,用时一个半小时到了家。听父亲讲,父亲阔别老家已28年。

回到故乡,就是想感受一下乡村那独有的氛围,看看山,瞧瞧地,望望云,听听方言;还有玉茭秆、谷秸垛、粪堆,村上颠颠颠颠跑来跑去的猫与狗,悠闲自在的鸡,整天哼来哼去在四方圈里踱来踱去的猪;还有轮流集中放着满坡跑的驴、牛、马等,这些都是远离家乡的人愿意见到的景物,或者闻闻绿草的淡爽,尝尝杏子的酸涩,还有吃一口梨子的香甜。

你看,那些屋漏墙倒、扭七扭八的老院子,崩呲裂纹、灰塌火熄地横陈在那里,像曾经辉煌后又破落的人家一样,给人以无限的伤感。原来热热闹闹的院子,现在却空无一人,因交通不便等因素,后来都迁徙到潞城、屯留、襄垣等一带。父亲依然记得这是谁家的院子,里面都住过什么人,想想都不禁让人喟叹。在故乡,一年四季总能把它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原封不动地裸露给你,让你阅读,让你联想。

我的故乡对村里的邻地多以“沟”来命名的,如西沟,因为地处西边而得名;大东沟,因为地处正东边而得名;小东沟,因为地处东边偏北而得名;碾道沟,因邻地有一个供全村使用的碾子而得名(村里有两个碾子,一个在村北一个在村南);龙庙沟,因邻地有一座龙王庙而得名。还有,横在西山与东山之间一座小山,就命名为“横岭”;因整块地量下来整好七亩,便把这块地叫为“七亩地”。

在故乡村庄的正中间,有一座坐北朝南的五间瓦房,那个院子属于全村最大的,那便是父辈们的母校石盆岭小学,那是养育父亲五年的摇篮,是给父亲梦想的启迪,带着父亲从无知的码头出发向知识的大海中前进。父亲感叹说:“对母校的爱与感激就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完的。”

我们走进老院子,往日历历在目,父亲讲,“你爷爷含辛茹苦把五个儿女拉扯成人,实在不容易。那时候,全家就一个男劳力出工,一年下来挣得工分不够,全家7口人还得给村上倒贴钱。”爷爷奶奶都是开明人,给儿女们说,“只要谁能考上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其上学。”父亲与三小爸不负重望,如愿以偿,先后升入了初中、高中,然后考上了中专,这在20世纪80年代我的故乡是十分自豪的,是率先端上“铁饭碗”的。姑姑与两个小爸爸虽然没有考上中学,但后来她们也发展得很好。俗话说,“道路千万条,不一定非走高考这个‘独木桥’。”18岁以前,父亲没长时间离开过老院子,即使在东寺头中学、平顺县一中上学时,逢星期天父亲还是要回家看看。可以说,春夏秋冬父亲都在和这个院子共度。在这里,父亲体会到了困苦和艰难,享受着农村孩子的幸福与欢乐,感受着爷爷奶奶给他无私的爱。

8月13日上午,我们回故乡时,天是晴朗的。中午,我们到故乡时,天开始下起了沥沥小雨,一会儿雨就停了;下午走时,雨下得更大了,走到平顺县城时雨不下了。好像故乡来时对我们说,“你们早该回来看看了。”走时对我们说,“你们再多看几眼,希望你们别走。”我的一个远房姑奶与一个本家婶婶把我们送到“横岭”上,直到看不见我们,才肯离去。再次感谢两位故乡人,衷心祝愿她们事事如意,幸福安康!

世间一切好风景,因为有了人,才有意义。故乡老院子里、锅台上都是灰尘,院中的浮土里长出了青蒿没及膝盖。父亲感慨:“小时候想,什么时候能把爷爷奶奶小爸爸们从这里迁移走,是他的梦想,现在想来,如果还继续生活在这里,院子里不会荒成这个样子!”

在这里,我祝愿故乡山更清天更蓝土更美。希望天下人都能常回家看看……

作者:李思蔓

单位:山西长治漳泽农商银行

记者回乡见闻:故乡的枝头,载满了责任与梦想

春节返乡期间,教育导报的记者们在探亲友、访街巷中切身感受到教育的新变化与新面貌,也记录下了他们的观察和感受。这些小故事里,有令人振奋的现实,有充满期待的未来,也有亟待解决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

01

藏着“私心”的新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