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广西风水故事 广西风水吧贴吧

广西风水故事 广西风水吧贴吧

本文目录一览:

广西风水最好的地方,人才辈出,看看是不是你的家乡

当谈起广西,人们常会想到其绚丽的山水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地方以其独特的风水而闻名,并培养了无数杰出的人才。今天,我们将一同揭开广西风水宝地的神秘面纱,看看是否有幸能称之为“家”。

首先,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桂林市。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以其绝美的喀斯特地貌而享誉全球。漫步在山间,你会被奇峰异石所环绕,如同置身于仙境之中。这片富饶之地,自古以来就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他们在这里寻找创作的灵感,写下了令世人倾倒的诗篇和文章。如果你是一个爱好艺术和文学的人,桂林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地方。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充满了神奇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它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不仅因为它拥有壮丽的山水景观,还因为这里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桂林的山水被形容为“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象鼻山、阳朔县的著名漓江、遇龙河两岸的风景等等,都让人流连忘返。桂林的山峦起伏,山体高低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而水波荡漾,清澈透明,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这样的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艺术家前来观赏和创作,包括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等。

桂林的历史文化也非常丰富。桂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中国七个古代“滇桂黔川湘粤桂”文化中心之一。这里存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漓江文化、元青龙山文化等。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桂林的繁荣与兴盛,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研究素材。

诗人陆游曾在桂林生活过一段时间,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齐白石也在桂林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名人的存在,为桂林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文化厚重感。

综上所述,桂林作为广西风水最好的地方,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它的美景和人文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艺术家的光临。如果你想要亲身感受桂林的魅力,不妨来一次畅游之旅,欣赏这座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丽城市。

广西贺州隐藏状元古村,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高考学子的祈福胜地

秀水村位于广西贺州富川境内,村子建于唐开元年间,立村建寨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始祖毛衷,是唐开元年间进士,是广西贺州刺史。唐宋元明清期间共出一个状元、26个进士,被誉为“状元之村”“文魁之乡”。

境内人文景观丰富,田园山水秀丽,有“秀峰挹爽,钟灵毓秀”之美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风雨桥、古戏台等古迹古建众多,也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2008年,秀水状元村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同时也是广西唯一的科举历史文化学术考察胜地。

村口的古戏台,以八根木柱做为支架,属单檐木石砖瓦结构,据说台柱四脚下埋有四个大水缸,能起到强烈的共鸣效果,在10里开外,都能闻到其锣鼓声。逢年过节,四方村民依然会汇聚这里欣赏当地民间业余剧团的精彩表演。

状元楼座落于秀峰山脚下,一直被认为是村子的灵魂所在地,据统计,截止至2011年,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村考取全国各重点名牌及普通院校的大中专生人数就达120多人,因此这里一直都是高考学子的祈福胜地,学子们一定会到状元楼这里走走,沾沾灵气。

村子里不仅拥有众多古木、名木,还拥有几口泉眼,几千年来,泉眼从来没有干涸过,源源不断的泉水为村子提供了生活及农耕用水。有个泉眼所在的山洞还是旧时的学堂,山洞里冬暖夏凉,为学子们安心学习提供了保障。

村子座落于青山绿水之中,自然景色优美,村境之内有“三江涌浪”、“灵山石宝”、“眠兔藏烟”、“天然玉鉴”、“青龙卷雾”、“螯岫仙岩”、“大鹏展翅”和“化鲤排云”等八大景观,故有“小桂林”之美称。

秀水村里文风鼎盛,文化气息浓厚,人才辈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妇女儿童,都能拿起书就读,提起笔会写。村子繁盛时期,拥有无座古戏台、四处祠堂和四所私塾书院。村子里至今保留着历朝历代皇帝赐封和官府贺赠的各式牌匾,堪称活态的中国文教史博物馆,成为中国古村落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村子民居主要为唐、宋、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与其他古建门楼、古照壁、古泉池、古戏台等古建筑一起虽历经风雨,至今保存良好,因而秀水村又享有"宋元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之称,很多民居至今依然有村民居住其中。

村子民居主要为唐、宋、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与其他古建门楼、古照壁、古泉池、古戏台等古建筑一起虽历经风雨,至今保存良好,因而秀水村又享有"宋元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之称,很多民居至今依然有村民居住其中。

村里的古泉池,古泉池是村民们在泉眼旁分别筑了个取水池和纳凉洗涤池,在纳凉洗涤池旁建了一个古戏台,夏日时,村民们可以坐在泉水边,一边纳凉,一边欣赏戏台上的精彩演出;冬日,泉水水面蒸腾的水雾,将古戏台装扮得如梦如幻。

秀水村可谓古今文化底蕴深厚,风光风俗淳美,人才辈出,贤杰不尽,据有关史学家、社会科学专家及知名人士论证:"秀水拥有世界最佳人居环境;具有华夏一流氏族风水;拥有岭南最佳水乡风光;具有广西一流田园风情"。

这个广西土司知州文武双全,死后葬在一处叫“笑天龙”的风水宝地

岑云汉墓

1

1612年某日傍晚,泗城州城(今广西凌云县城)东南一处石峰隘口,伫立着一红一黑两匹战马,马背上各坐着一名汉子。

红马背上的汉子,白衣褴褛,满脸污血。虽然他话不多,但器宇轩昂,气度非凡。

眼底就是炊烟袅袅、归歌四起的泗城州城。白衣汉子满脸不舍,似乎想把这山这水这城都装进眼里带走。

黑马背上的汉子喃喃道:“二少爷,你真舍得放弃这一切吗?”

白衣汉子:“眼前的形势,争取意味着杀戮,放弃意味着保全,我只能选择放弃。”

黑马汉子声如洪钟:“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们愿誓死追随,把泗城州知州的位置夺回来!”

“手足相残,势必给泗城带来浩劫,这不是我想看到的。”白衣汉子说,“此去不知归期,其实你可以不用跟着我。”

“不管二少爷身在何处,卑职都愿鞍前马后!”黑马汉子道。

不远处传来战马疾驰的声音,白衣汉子长叹一口气,道:“有人追上来了,我们快走吧!”

说罢,两骑绝尘而去。

白衣汉子叫岑云汉,黑马汉子叫韦忠。韦忠追随岑云汉多年,是岑云汉的左膀右臂。

岑云汉,泗城州土知州岑绍勋嫡次子,字天章,号中黄。从小好学而聪敏,四岁读诗书,七岁驾快马,刀笔娴熟,武试文试皆受喝彩。

可惜,岑云汉的母亲在他13岁时就去世了。父亲岑绍勋移情庶母,爱屋及乌,转而宠爱庶母生的儿子岑雷汉,甚至有意将知州位置转给雷汉。

但是,岑云汉的履历实在太漂亮了。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岑云汉就代父领兵平府江两岩之乱,总督两广大中丞陈大科行奖,奖语曰:“代你领兵,不辞汤火之任;为君除恶,克尽鹰犬之劳。”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岑云汉十九岁时,又领兵平播州之乱,奉黔省大中丞郭子章行奖,奖语曰:“旌旗初殿,坐稳细柳之营;剑戟乍迎,行见皋兰之且”。

岑云汉年纪轻轻,将领风采就显山露水,深得民心。

岑绍勋即便想立岑雷汉为知州,也名不正言不顺。

当岑绍勋想辞去土州官的职务,过上钓鱼、赏月、吟诗、刻石等闲逸生活时,自然把继承人的位置给34岁、年富力强的岑云汉。

不料,此举引发岑雷汉的不满。加上头目黄玛从中煽动,岑雷汉便采取军事行动抢夺知州承袭权,焚劫岑云汉全家。

硝烟滚滚中,多亏了韦忠等将士拼死保护,岑云汉才杀出重围。

岑云汉不忍心骨肉相残,决定离家到外地避难,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

岑云汉生平事迹石刻

2

两天后的中午,岑云汉和韦忠坐在思恩府官道旁(今广西平果)的一爿饭店里吃午饭。

韦忠:“二少爷,我们准备到哪里去?”

岑云汉:“当然是向朝廷汇报泗城州的袭职事件。”

韦忠:“朝廷能给我们做主?”

岑云汉:“朝廷会秉公处置的。泗城土司州只是知州姓岑,但大明江山还是姓朱的。”

韦忠听了岑云汉的话,心中不禁钦佩岑云汉的家国情怀。他不是夜郎自大的土官,而是效忠朝廷的准知府,暗自庆幸自己跟对了人。

多年来,韦忠只知道带兵打仗,对于前路他从来没有好好考虑。眼前仗没得打了,自己又别无长物,顿时茫然如一只无头苍蝇。

“二少爷,接下来我们该何去何从?总不能到处游手好闲吧?”

岑云汉听了,笑道:“韦忠啊,我们要干的事多着呢。土司向来重武轻文,才时常有父子相残、兄弟火拼、争权夺位的悲剧发生。如今我们流落在外,正好有时间好好看世界,学治国方略,习经史子集。你啊,也多学点东西吧,别把自己定位成一介武夫!”

韦忠听了,连连称道。

吃罢午饭,岑云汉和韦忠策马前往邕州(今南宁)。两人住了些时日,游览了不少地方,其中包括书院、寺庙等等。

随后,岑云汉和韦忠一路向北,到桂林和湖南等地书院求学。

每到一个地方,岑云汉都潜心研究诸子百家和世间杂学。日积月累,最终他成为集诗人、书法家、星相学家、地理学家、军事家于一身的大家。

韦忠出身草莽,天资普通,耳濡目染久了,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泗城州州府遗址

3

这天,岑云汉和韦忠得到岑雷汉从征交趾(今越南)阵亡的消息。

岑云汉想起年迈的父亲和泗洲城,便带着韦忠一路疾驰向南。

可两人回到泗城州边界时,岑云汉却停步不前了。

韦忠不解,问:“二少爷,岑雷汉已死,老知州已年迈,为何不直接杀回泗城州?只要你一声令下,昔日的将士们一定会拥戴的。”

岑云汉叹气道:“父亲因为知州袭职的事已元气大伤,我实在不忍心再去刺痛他。趁他还健在,就让他继续主政泗城州吧。现在我们离泗城州很近,如有急事,随时可以照应。”

韦忠听了,心里直叹二少爷不仅文武兼备,还忠义两全。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岑绍勋病重。

岑云汉闻讯,心急如焚,连夜骑马赶回泗城家中探望父亲。

病榻前,弥留的岑绍勋道:“天章,爹有愧于你啊?你恨爹吗?”

岑云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爹,我们都朝前看吧,相信您很快就康复的。”

岑绍勋:“我自知命数将近,好在有你这么一个深明大义的儿子,就算死也瞑目了。我走后,你一定要重振泗城州……”说罢溘然长逝。

岑云汉痛哭流涕,一边为父子刚见面就分别而悲痛,一边为人事变幻而感叹。

其实,初坐泗城州知州的岑云汉有些心事仍释怀不了,比如母亲死后父亲移情庶母,甚至冷落自己,偏爱庶弟岑雷汉,从而埋下了职位继承之祸。

直到那天,岑云汉在父亲的书房里,翻出了父亲写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一首律诗:

归去来兮今已归,紫袍不换绿蓑衣。

百年但有青山在,两鬓何妨百雪飞。

晓梦不惊晨吏报,家寒正喜鳜鱼肥。

多情最是潭心月,夜夜邀人上钓矶。

字里行间,父亲跃然纸上,原来父亲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在诗中感叹自己老了,两鬓已出现白发,但只要能活一百岁,有了白发也不要紧。要是活一百岁,他就想过闲逸的生活,夜夜上钓矶钓鱼,一方面可以吃到肥美的鳜鱼,节省入不敷出的家庭开支,另一方面又可以欣赏倒映于潭心令人陶醉的月亮,要不是有人催促,还不想回去呢。回去了能睡个好觉,要不是侍从叫唤,还不会惊醒呢。如果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他宁愿披上绿色的蓑衣,不想再穿上紫色的官服。

或许,父亲正是从此产生了辞去州职的想法吧?可惜他老人家没有处理好,以至于酿成了风波。

这一刻,岑云汉放下了对父亲的怨恨。他和着父亲的诗韵,作诗一首,诗曰:

十载离家今复归,溪云山月冷荆扉。

苔连曲径无人到,草偃长堤有鸟飞。

院里松荫空寂寂,江头柳色尚依依。

秋风独自持竿至,重扫先人旧钓矶。

诗中情景反映了岑云汉离家后的这段时间里,父亲的日子并不好过的。由于袭职问题没有处理好,嫡子离家出走了,庶子从征海南牺牲了,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哪里还有心情欣赏潭心月?那里还有精力夜夜上钓矶?原本想交给儿子管理的州务,还得重拾起来,为应对繁忙的公务和避免孤单,他可能搬回衙署居住了,以至于府宅疏于打理,杂草丛生。

父亲的伤痛,岑云汉此时此刻切身体会到了。

他决定振作起来,不仅仅是扫石矶钓鱼,更重要的是承袭父亲的事业,把泗城州建设得更好。

岑云汉墓地所在岩洞

尾声

天启初年(1621——1622年),岑云汉应召赴海南参加镇压琼崖王豹之乱,被朝廷封为广西都司佥书,治泗城州,加授黔副总兵。

在加强泗城州军事力量的同时,岑云汉不忘加强文化建设。

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忘本,岑云汉利用在外地学习和考察得来的知识和经验,把岑氏渊源刻在离城不远的五指山崖上,告诫、教诲后人。

为了赞美泗城的美丽风光和建设成就,岑云汉又在五指山石崖上刻上叫“泓字印”的铭文,其实是一副对联,上联曰:四山高耸,一水中流,是为泗中形胜;下联曰:百粤推尊,两江上郡,长承天上恩波。上联是描写泗城美好的山川形势,是难得的胜地。下联是描写泗城建设成就,古时长江以南称百粤,百粤当然有许多州郡,而泗城州是最为受人推崇的。两江是指左江和右江,两江当然也有许多州郡,这些州郡自唐宋至明均分为上、中、下三等,两江的州郡几乎都列为下等,而泗城能建设成为上郡,当然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岑云汉还在汾州(今凌云县下甲乡)澄碧河上下石壁刻有自己所作的《渔家诗》、《江上吟》、《游东湖记》和家训、杂文等,使汾州上下澄碧河变成了一条文化长廊。

1644年,岑云汉离世,终年65岁。岑云汉死后,明朝廷谥授中宪大夫、奉国将军。

后人将岑云汉葬于迎晖山北崖“啸天龙”(又作笑天龙)的洞中(今坟尚存)。

地理先生说龙头在广西,龙尾在云南。其在迎晖山北侧,高高一片绝壁上一个外大里小的崖洞 ,里面白色,酷似一巨大龙口向着天笑。据说,当年岑云汉的棺材一吊上去,更似一条活龙,附近村庄狗不敢吠,鸡不打鸣。后来又有地理先生说,人要入土为安,子孙更兴事业更发。于是,放下棺材埋在龙口中。到解放初,有人贪那陪葬品,便把坟挖掘一空,棺材也丢的东一块西一块。岑云汉平日爱穿白裤子,人们称之为白裤官。自从他的棺材放进笑天龙口,凌云的壮民便叫笑天龙作“敢虽花浩”,意为白裤官洞。

纵观岑云汉的一生,他多才多艺,既英勇善战,军功卓著,又满腹经纶,文采斐然。在广西众多土司中,堪称少有的文武双全。

老王不做大师了| 原来真正“好命”的方法是?!

本文作者:光明觉照网小编:黄河青山

首图摄影: t 小牛

朋友老王,绰号“王大师”,小学四年级没读完就回家放马、耕地。

老王酷爱中国象棋,买酱油的路上遇到了棋摊,他就能忘了酱油也忘了回家。

他曾大发感慨地说,“何以解忧?惟有下棋!”

为了能提高棋艺,他深入研究并背会了孙子兵法:他曾以让两马的盲棋,把自认为是象棋爱好者,并且大学时也能杀倒一片的我,杀得“不开胡”。

他的最高战绩是把我们市级象棋冠军斩于马下。

后来,老王发现《孙子兵法》源于《周易》。

为了再进一步提高“技艺”,老王开始研究《周易》,一度疯狂购买各种不同关于《周易》的古今书籍,并曾与我们当地的一些《周易》爱好者相互交流。

随着不断地研究,老王发现八字和八卦也源于《周易》,是《周易》的枝节性的应用,在民间有广泛的市场。为了改善经济状况,他开始侧重于六爻八卦和八字,也涉及到了择日和起名。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老王的“命中率”攀升,也有了少量的回头客。

老王在大家口中的封号也渐渐从“象棋大师”变成了“算命大师”。

后来老王说,算命改命之说受到好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的,能有50%-60%的准确率算不错的了。算命大部分都是结合心理学的察言观色和一些骗人的伎俩来赚钱的。所以,对于希望升官发财的,或者消灾、治病、延寿、解忧愁的人们,即使算得再准,却没有真实可行的办法。

这是当时的老王所非常清楚的。

老王的父亲去世了,经风水先生选地择日下葬。两三年后,他进城打工的两个哥哥,大哥承包铁矿,二哥经营金矿,迅速暴发至拥有四五百万的资产。

这件事情对老王的影响挺大。他开始相信风水能改变人的命运,并希望用风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以风水技术来发家致富。

于是,他转变研究方向到了风水上。

可以说,老王在风水研究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是最多的。从购书研究到参加函授面授,再到投入两万多的学费到广西学习风水择日起名技术。对于这个主要的经济来源是老王工资的家庭来说,真是下了血本。

学艺回家的老王,渐渐也有人让他看风水。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下了血本的老王,“风水大师”当得却并不那么顺利。

五帝钱、铜葫芦、改门槛、弄镜子、找五谷等,老王在自己家里一番“折腾”,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发家致富”;也有按老王的建议做过一些“风水调整”的人,可是大多是“涛声依旧”的。

再后来,老王用他的算卦技术和一些**的人合作,有过一个月左右的不菲收入。我们都劝老王收手,他自己也总觉得这样的钱会“烫手”。果然,不久后老王家平时健康的孩子突然生病引发了哮喘,情况危险。本就心有不安的老王就此收手了。

不死心的老王依旧一直琢磨着怎样改变命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发现了佛法。

他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对佛法了解的深入,他渐渐知道了因果规律。

老王跟我们总结说:

如是因,如是果。自然界的规律就是,种下豆子不会收获西瓜的,如果收获了苹果,那一定是曾经种过苹果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规律最朴素的描述。

因此,智慧的中国古人才把因果规律作为教育的基础。人人相信因果,才是历代昌隆盛世产生的素质基础。

打个比方,在以前的生命中存了100万元,那么,此生无论是月工资、炒股票、、抢银行、中、贪污受贿等,总额不会超过100万元。固有存款不会因为提款手段不同而总额变化,而不义之财却一定是悖入悖出的。所以,安分守己、勤俭节约的观念才是世间人们的“理财妙计”。

财富如此,健康、官禄、婚姻等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此,都按照因果规律运行。

所以,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按照因果的规律:坦然接受现实——果,积极努力奋斗——因。

古人讲,再好的坟地也不如心地。佛教告诉人们相信因果规律,守好自己的心地。

心地里有了草就除掉——诸恶莫作,

心地里的麦苗就施肥——众善奉行,

当有一天田田成片,满目青苍而无苗草之忧——自净其意。

老王说,这是他领悟到的佛陀对世人的因果教育,八卦、风水不能带来“好命”,只有从内心尊重因果、顺其自然,才是“好命”的良方。

“象棋大师”、“周易大师”、“算命大师”、“起名大师”、“风水大师”,老王说,一路走来,徒有虚名,艰辛不少,希望人们看了他的经历后能相信因果,不要再走他的弯路。

老王告诉我们:佛说的没错,只是世间人往往只执着于不断得到更“好”的命运,而枉顾了因果的根本,口说相信但不实行,背离佛意而为“迷信”。

有人戏称老王是“佛学大师”。老王说,佛是天人之师,是真正的大师。学佛,成佛也是他的理想。

如今,再也见不到往昔追求技艺、忙碌不堪的“王大师”。只有一个乐呵呵又平平常常的朋友“老王”,和那个总是传来欢笑、和睦自得的“老王一家”。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光明觉照网.黄河青山

摄影:t小牛 | tanxiaoniu

来源:光明觉照网

本图文为光明觉照网原创,欢迎任何非商业用途的转载。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来源并保证文章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