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炼句就是锤炼句子对吗(炼句就是锤炼句子)

炼句就是锤炼句子对吗(炼句就是锤炼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写好文章重要环节——锤炼之笔

我们常说写作要“锤炼”语言,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锤”字本意为秤锤,又表示一种重量单位,“锤”还表示一种武器和工具,用作动词就作锤打,敲打。“炼”字,原指冶炼金属。合成“锤炼”就是指要经过反复敲打冶炼,使粗铁变成精钢,锤炼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来表现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锤炼文字不仅要坚持高标准,而且得下苦功夫,锤炼没什么奥妙,没什么秘诀,主要是对字句反复选择更换,追求最佳效果。

著名文学家茅盾曾指出:“从事写作第一条件当然是善于用字”,“不但初学,即使是富有经验的作者,也常常会碰到一字的难关,反复推敲,总觉得不惬意,以至忽然得之,原来也甚平易,并不出奇,此时的愉快,与数学家骤解一难题,仿佛相似。这样看来,所谓炼字,这一层功夫实在永无止境,而与一个作家的写作活动相始终。”茅盾所讲的“炼字”,就是锤炼语言,他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

一、简与繁

简与繁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该繁时必须繁,该简时则必须简,原则是根据需要而定的。“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比如:

六年级课文《景阳冈》,描写打虎场面,用繁笔和简笔作用就大不一样。武松打虎就用了繁笔,未上冈前,酒家告诉武松景阳冈上有吊睛白额大虫,坏人性命。再写武松看到官府告示,相信真有大虫。打虎场面描写十分细致,武松先是一惊,当大虫扑来时,“一闪”“一闪”“又一闪”,当老虎被武松按倒时,“大虫挣扎,武松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只把脚wang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土,武松把大虫嘴直往黄泥坑里按,打了五七十拳,还不放心,怕大虫不死,又用棒打一回。总算把老虎打死。”

这样的描写是要显示武松的英雄本色,给人印象就特别深刻。

宋代有个叫宋祁的人,很喜欢简约,他在《唐书》中记唐太宗对宇文士说的话:“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今果然。”“果然”是指什么呢?十分模糊。所以,简洁是优秀作品的重要条件,但无论如何要适度,超越了限度,别人就看不懂,带来麻烦,就不好了。

然而如果语言太繁琐的话,也要影响表情达意。太简约和太繁琐都是不好的。

二、锤(字)

锤zi就是反复地进行推敲,使字用到恰到好处。是我们写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为什么要锤(字)呢?原因十分简单,因为客观事物它是曲折复杂的,不可能一下就认识清楚,认识完全,对自己的诗文,字、词也不可能一下就选择恰当,多一次修改就是多一次认识,多一次推敲就是多一次选择。

锤(字)的作用为了准确。文章的准确性是以对事物体察的细致深入,判断的周密正确为前提的。为了准确,选词上必须注意分清词与词之间的意义上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把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

锤(字)可以使文章鲜明生动。文章总要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但鲜明的观点,,强烈的感情不是凭空的,而是通过恰当的明白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的,因此除了选词准确外,还要在鲜明生动上下功夫。

有时为了说明生动,也可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使文章语言形象,声韵更和谐。当然前提是准确,如老舍所说的“要老老实实地先把话写清楚了,然后再求生动。”如果离开了准确,片面地追求生动,就会矫揉造作,不自然,甚至怜僻怪诞,文理不通。这是要十分注意的。如果选词恰当再加以推敲,境界就会大不一样。

三、炼句

炼句就是提炼句子,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十分准确、富有形象性,便于人们记忆,念起来也好听。有这么一句俗语:“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它告诫人们别做坏事,如果改成“好事没有人知道,坏事人人都知道。”尽管意思相同,但色彩就完全不一样。前句的优点是:把“好事”、“坏事”这类事情当成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说它们“不出门”、“行千里”形象表达出“无人知道”和“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尤其是“行千里”更夸张地表现出“坏事”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它是由二个分句组成的,上下句对仗大体工整,句式简洁,整齐;注意平仄变化,有抑有扬。

事实上光有好的意思,如果没有相应的好的句子来表达,意思也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语言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但它又不是消极地表达明白就算了事,好的句子能把思想内容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从而使人更好地理解,体会思想内容,甚至受到感动,人人爱念,长久传诵。

炼句要注意以下那么几点:

1、炼句要注意克服句子不完整,缺少必要的成分等毛病,否则就要影响意思的明确表达。

2、炼句还要注意前后呼应,互相配合。要是一句话的共用部分能相配合,另一部分不能配合,就会产生顾此失彼的毛病。

3、炼句更要注意避免句式za揉,缠夹不清。句子简短,结构简单,比较容易表达得清楚,句子长了,结构复杂了,往往不大容易驾驭,一不小心,就会出纰漏。一句话有几层意思,应当一层一层地表达清楚。要是这层意思没讲清,那层意思又绞zai一起;一会儿想这样说,一会儿又变成那样,这就患了za揉套迭的毛病。

要炼句首先得对所写的东西想清楚,理清楚,这样才能使句子表达上有新鲜感,套话,老话,空话就不容易产生,这是克服各种句子毛病最有效的办法。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语言之炼句

一、考情探究

1.含义

“炼句”指锤炼语句,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常常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炼句的意义在于:尺幅之内,含不尽之意。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而在言外。所以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对这些“炼”出来的古诗名句要好好品味鉴赏。

诗歌句意题型的考查,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义深刻。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2.常见的命题方式

(1)请对这首诗第某联进行赏析。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句的妙处。

(3)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

3.炼句常考类别

常考类别

特色解读

典例

内容情感句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廉颇自比,表达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

语言特点句

倒装,有错位之美;对仗,有整饬之美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全为倒装句,按现代汉语语法顺序,应调整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表达技巧句

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耐人寻味

行文结构句

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二、考题引路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读懂大意】红木的案几旁,缕缕暖香飘得轻;宽敞的考场里,清晨早就坐满了人。凝神静气看试卷啊,犹如战士衔枚向前冲;笔走纸上如有神啊,好像春蚕食叶声不停。乡里选贤才,首要条件是德性;殿试通过后,即在朝廷为公卿。吾今惭愧体力衰,多病不堪耗精神;鉴别裁定望仔细,有赖群公多费心。

【审题要点】 赏析 这一句 精妙之处

【考题解析】本诗为作者唱和诗中的名篇,于嘉祐二年(1057)作。此年正月,欧阳修权知礼部贡举。他用行政手段来提倡古文,反对时文,为北宋诗新运动的胜利打下了基础。此诗描绘进士就试场面,气氛热烈。三四句写举子在闱中作文情状,生动传神。尾联希望群公精选贤能,表达了坚持文风改革的决心。

【答题步骤】 第一步:理解意蕴。试题下发后,举子们奋笔疾书,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第二步:多角度赏析。本题主要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先,点出修辞,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其次,具体分析,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声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对比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诗人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三、对点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暮春【注】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定居临安一带(今浙江杭州),部分士人不忘故国,时发感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头运用征鸿和归燕进行比兴,表达了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

B.“一春”是指词人对家乡的怀念从春分、春社,直到寒食,经历了整个春天。

C.钱塘江的春浪主动来献殷勤,要送他回家,表现词人内心对归乡的期盼欣喜。

D.全词伤春更是伤己,寄寓了词人漂泊之感,思乡之愁,自怜之意,牵挂之情。

★2.有人认为本词“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极妙,请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

梅尧臣

【注】吴牛喘月:比喻因害怕某一事物,见表面相似的事物也害怕。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酬和诗,题目交代了写诗的目的,首联照应题目,点出了春雪降临的时间。

B.清晨雪花落在庭院中的树上,如花朵一样美丽,诗人以花喻雪,写春雪的美丽姿态。

C.颈联以“胡马思塞草”“吴牛困沙田”写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尾联富有调侃意味,诗人见春雪“大片如钱”,感觉自己很富有,可惜春雪无法穿。

★4.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项,“表现词人内心对归乡的期盼欣喜”错误。文中没有“欣喜”的依据。钱塘江上浩渺的春浪,似乎对人有情,主动来献殷勤,要送他回家。江水有情,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词人曾慨叹“一春憔悴有谁怜”,在人世间无人理解他思乡的痛苦,而江水却能给以深切的同情,起到了对比的作用。

2.①选取了“短篷”“疏柳”“雨”“烟”“南浦”“断桥”六个典型意象,营造了一个烟雨迷蒙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②表现手法上,视听结合,感染力强,令人身临其境。③以景作结,寄情于景,含蓄隽永,富有韵味。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能力。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本句诗选取了“短篷”“疏柳”“雨”“烟”“南浦”“断桥”六个典型意象,营造了一个烟雨迷蒙的意境,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寄寓了诗人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本句诗有作者从船舱中望见的景象,如“短篷”“南浦”“疏柳”“断桥”;也描写了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手法上看视听结合,感染力强,令人身临其境。“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以景作结,寄情于景。在思乡痛苦的煎熬中,憔悴而惆怅自怜,又加重思乡之情,同时写出了一种飘零之感,羁旅之愁,寄情于景,含蓄隽永,富有韵味。

3.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胡马嘶风思塞草”写渴望建功立业,“吴牛喘月困沙田”写自身的困境,诗中并没有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①借助比喻。诗人将“春雪”比作“杨花”“蛱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雪纷飞的情态。②使用叠词。“扑扑”“纷纷”两个叠词用于形容春雪飞扬的样子,画面感极强。③用词精炼。“漫”字写出雪花溢满大地的情态,“满”字写出了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态,“白漫地”“飞满天”写雪之多。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根据标题可知,“杨花扑扑白漫地,蛱蝶纷纷飞满天”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用“杨花”“蛱蝶”来比喻春雪,雪在飘落的时候在空中就像杨花、蝴蝶一样,突出雪花形态优美。以“扑扑”“纷纷”两个叠词形容其形态,表现了雪下得大、下得多,画面感极强。同时又富有音韵美。以“白漫地”“飞满天”写雪之多,且动态感强。“漫”和“满”用词精炼。“漫”字写出白茫茫的大雪铺满大地的场景,“满”字写出了雪花到处飞舞的情态。

写好文章重要环节——锤炼之笔

我们常说写作要“锤炼”语言,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锤”字本意为秤锤,又表示一种重量单位,“锤”还表示一种武器和工具,用作动词就作锤打,敲打。“炼”字,原指冶炼金属。合成“锤炼”就是指要经过反复敲打冶炼,使粗铁变成精钢,锤炼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来表现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锤炼文字不仅要坚持高标准,而且得下苦功夫,锤炼没什么奥妙,没什么秘诀,主要是对字句反复选择更换,追求最佳效果。

著名文学家茅盾曾指出:“从事写作第一条件当然是善于用字”,“不但初学,即使是富有经验的作者,也常常会碰到一字的难关,反复推敲,总觉得不惬意,以至忽然得之,原来也甚平易,并不出奇,此时的愉快,与数学家骤解一难题,仿佛相似。这样看来,所谓炼字,这一层功夫实在永无止境,而与一个作家的写作活动相始终。”茅盾所讲的“炼字”,就是锤炼语言,他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

一、简与繁

简与繁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该繁时必须繁,该简时则必须简,原则是根据需要而定的。“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比如:

六年级课文《景阳冈》,描写打虎场面,用繁笔和简笔作用就大不一样。武松打虎就用了繁笔,未上冈前,酒家告诉武松景阳冈上有吊睛白额大虫,坏人性命。再写武松看到官府告示,相信真有大虫。打虎场面描写十分细致,武松先是一惊,当大虫扑来时,“一闪”“一闪”“又一闪”,当老虎被武松按倒时,“大虫挣扎,武松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只把脚wang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土,武松把大虫嘴直往黄泥坑里按,打了五七十拳,还不放心,怕大虫不死,又用棒打一回。总算把老虎打死。”

这样的描写是要显示武松的英雄本色,给人印象就特别深刻。

宋代有个叫宋祁的人,很喜欢简约,他在《唐书》中记唐太宗对宇文士说的话:“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今果然。”“果然”是指什么呢?十分模糊。所以,简洁是优秀作品的重要条件,但无论如何要适度,超越了限度,别人就看不懂,带来麻烦,就不好了。

然而如果语言太繁琐的话,也要影响表情达意。太简约和太繁琐都是不好的。

二、锤(字)

锤zi就是反复地进行推敲,使字用到恰到好处。是我们写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为什么要锤(字)呢?原因十分简单,因为客观事物它是曲折复杂的,不可能一下就认识清楚,认识完全,对自己的诗文,字、词也不可能一下就选择恰当,多一次修改就是多一次认识,多一次推敲就是多一次选择。

锤(字)的作用为了准确。文章的准确性是以对事物体察的细致深入,判断的周密正确为前提的。为了准确,选词上必须注意分清词与词之间的意义上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把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

锤(字)可以使文章鲜明生动。文章总要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但鲜明的观点,,强烈的感情不是凭空的,而是通过恰当的明白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的,因此除了选词准确外,还要在鲜明生动上下功夫。

有时为了说明生动,也可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使文章语言形象,声韵更和谐。当然前提是准确,如老舍所说的“要老老实实地先把话写清楚了,然后再求生动。”如果离开了准确,片面地追求生动,就会矫揉造作,不自然,甚至怜僻怪诞,文理不通。这是要十分注意的。如果选词恰当再加以推敲,境界就会大不一样。

三、炼句

炼句就是提炼句子,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十分准确、富有形象性,便于人们记忆,念起来也好听。有这么一句俗语:“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它告诫人们别做坏事,如果改成“好事没有人知道,坏事人人都知道。”尽管意思相同,但色彩就完全不一样。前句的优点是:把“好事”、“坏事”这类事情当成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说它们“不出门”、“行千里”形象表达出“无人知道”和“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尤其是“行千里”更夸张地表现出“坏事”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它是由二个分句组成的,上下句对仗大体工整,句式简洁,整齐;注意平仄变化,有抑有扬。

事实上光有好的意思,如果没有相应的好的句子来表达,意思也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语言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但它又不是消极地表达明白就算了事,好的句子能把思想内容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从而使人更好地理解,体会思想内容,甚至受到感动,人人爱念,长久传诵。

炼句要注意以下那么几点:

1、炼句要注意克服句子不完整,缺少必要的成分等毛病,否则就要影响意思的明确表达。

2、炼句还要注意前后呼应,互相配合。要是一句话的共用部分能相配合,另一部分不能配合,就会产生顾此失彼的毛病。

3、炼句更要注意避免句式za揉,缠夹不清。句子简短,结构简单,比较容易表达得清楚,句子长了,结构复杂了,往往不大容易驾驭,一不小心,就会出纰漏。一句话有几层意思,应当一层一层地表达清楚。要是这层意思没讲清,那层意思又绞zai一起;一会儿想这样说,一会儿又变成那样,这就患了za揉套迭的毛病。

要炼句首先得对所写的东西想清楚,理清楚,这样才能使句子表达上有新鲜感,套话,老话,空话就不容易产生,这是克服各种句子毛病最有效的办法。

写好文章重要环节——锤炼之笔

我们常说写作要“锤炼”语言,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锤”字本意为秤锤,又表示一种重量单位,“锤”还表示一种武器和工具,用作动词就作锤打,敲打。“炼”字,原指冶炼金属。合成“锤炼”就是指要经过反复敲打冶炼,使粗铁变成精钢,锤炼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来表现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锤炼文字不仅要坚持高标准,而且得下苦功夫,锤炼没什么奥妙,没什么秘诀,主要是对字句反复选择更换,追求最佳效果。

著名文学家茅盾曾指出:“从事写作第一条件当然是善于用字”,“不但初学,即使是富有经验的作者,也常常会碰到一字的难关,反复推敲,总觉得不惬意,以至忽然得之,原来也甚平易,并不出奇,此时的愉快,与数学家骤解一难题,仿佛相似。这样看来,所谓炼字,这一层功夫实在永无止境,而与一个作家的写作活动相始终。”茅盾所讲的“炼字”,就是锤炼语言,他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

一、简与繁

简与繁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该繁时必须繁,该简时则必须简,原则是根据需要而定的。“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比如:

六年级课文《景阳冈》,描写打虎场面,用繁笔和简笔作用就大不一样。武松打虎就用了繁笔,未上冈前,酒家告诉武松景阳冈上有吊睛白额大虫,坏人性命。再写武松看到官府告示,相信真有大虫。打虎场面描写十分细致,武松先是一惊,当大虫扑来时,“一闪”“一闪”“又一闪”,当老虎被武松按倒时,“大虫挣扎,武松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只把脚wang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土,武松把大虫嘴直往黄泥坑里按,打了五七十拳,还不放心,怕大虫不死,又用棒打一回。总算把老虎打死。”

这样的描写是要显示武松的英雄本色,给人印象就特别深刻。

宋代有个叫宋祁的人,很喜欢简约,他在《唐书》中记唐太宗对宇文士说的话:“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今果然。”“果然”是指什么呢?十分模糊。所以,简洁是优秀作品的重要条件,但无论如何要适度,超越了限度,别人就看不懂,带来麻烦,就不好了。

然而如果语言太繁琐的话,也要影响表情达意。太简约和太繁琐都是不好的。

二、锤(字)

锤zi就是反复地进行推敲,使字用到恰到好处。是我们写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为什么要锤(字)呢?原因十分简单,因为客观事物它是曲折复杂的,不可能一下就认识清楚,认识完全,对自己的诗文,字、词也不可能一下就选择恰当,多一次修改就是多一次认识,多一次推敲就是多一次选择。

锤(字)的作用为了准确。文章的准确性是以对事物体察的细致深入,判断的周密正确为前提的。为了准确,选词上必须注意分清词与词之间的意义上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把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

锤(字)可以使文章鲜明生动。文章总要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但鲜明的观点,,强烈的感情不是凭空的,而是通过恰当的明白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的,因此除了选词准确外,还要在鲜明生动上下功夫。

有时为了说明生动,也可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使文章语言形象,声韵更和谐。当然前提是准确,如老舍所说的“要老老实实地先把话写清楚了,然后再求生动。”如果离开了准确,片面地追求生动,就会矫揉造作,不自然,甚至怜僻怪诞,文理不通。这是要十分注意的。如果选词恰当再加以推敲,境界就会大不一样。

三、炼句

炼句就是提炼句子,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十分准确、富有形象性,便于人们记忆,念起来也好听。有这么一句俗语:“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它告诫人们别做坏事,如果改成“好事没有人知道,坏事人人都知道。”尽管意思相同,但色彩就完全不一样。前句的优点是:把“好事”、“坏事”这类事情当成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说它们“不出门”、“行千里”形象表达出“无人知道”和“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尤其是“行千里”更夸张地表现出“坏事”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它是由二个分句组成的,上下句对仗大体工整,句式简洁,整齐;注意平仄变化,有抑有扬。

事实上光有好的意思,如果没有相应的好的句子来表达,意思也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语言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但它又不是消极地表达明白就算了事,好的句子能把思想内容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从而使人更好地理解,体会思想内容,甚至受到感动,人人爱念,长久传诵。

炼句要注意以下那么几点:

1、炼句要注意克服句子不完整,缺少必要的成分等毛病,否则就要影响意思的明确表达。

2、炼句还要注意前后呼应,互相配合。要是一句话的共用部分能相配合,另一部分不能配合,就会产生顾此失彼的毛病。

3、炼句更要注意避免句式za揉,缠夹不清。句子简短,结构简单,比较容易表达得清楚,句子长了,结构复杂了,往往不大容易驾驭,一不小心,就会出纰漏。一句话有几层意思,应当一层一层地表达清楚。要是这层意思没讲清,那层意思又绞zai一起;一会儿想这样说,一会儿又变成那样,这就患了za揉套迭的毛病。

要炼句首先得对所写的东西想清楚,理清楚,这样才能使句子表达上有新鲜感,套话,老话,空话就不容易产生,这是克服各种句子毛病最有效的办法。

炼字炼哪个字?前辈诗人说炼字

前言

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说过:

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起结即章法安排,句法、字眼就是炼句,练字。字眼是一句之眼,是句子中画龙点睛的哪个字。

那么,哪个字是字眼呢?又如何炼字呢?

一、何谓炼字

宋人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举例说:

汪彦章移守临川,曾吉甫以诗迓之云:“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先以示子苍,子苍为改两字云:“白玉堂深曾草诏,水晶宫冷近题诗。”迥然与前不侔,盖句中有眼也。

句中有眼,指”深、冷“是字眼,是韩驹帮助曾吉甫锻炼而来。

因此《诗人玉屑 》说:

作诗在于炼字。

清朝贺贻孙《诗筏》写道:

  炼字炼句,诗家小乘,然出自名手,皆臻化境。盖名手炼句如掷仗化龙,蜿蜒腾跃,一句之灵,能使全篇俱活。炼字如壁龙点睛,鳞甲飞动,一字之警,能使全句皆奇。若炼一句只是一句,炼一字只是一字,非诗人也。

炼字在一句之中,炼句在一诗之中,要起到全句皆奇、全篇俱活的作用。否则何必“锻炼”呢?

而白居易在《金针诗格》中讲到:

  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炼意不如炼格;以声律为窍,物象为骨,意格为髓。

说到底,就是“炼”,炼即选择,选择合适的字就是炼字。选择合适的句法结构,就是炼句。

炼意、炼格,都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字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古人认为,不可以只注意炼字,而忽略了整首诗的水平。避免只有好句,却没有好诗的现象。因此会有炼字炼句,不如炼意炼格之说。

贺贻孙在《诗筏》举例说:

诗家固不能废炼,但以炼骨炼气为上,炼句次之,炼字斯下矣。惟中晚始以炼字为工,所谓「推敲」是也。然如「僧敲月下门」,「敲」字所以胜「推」字者,亦只是眼前现成景,写得如见耳。若喉吻间吞吐不出,虽经百炼,何足贵哉!

意思是,诗人眼界要高,不要局限于细微之处。即使推敲了半天,也仅仅是写好了眼前景物而已,并不代表这首诗水平如何。

下面,抛开其他,单说以下炼字。

二、一句中,哪个是字眼?

《诗人玉屑 》 中提到:

古人炼字,只于眼上炼,盖五字诗以第三字为眼,七字诗以第五字为眼也。

元代杨载《诗法家数》讲到:

五言字眼多在第三,或第二字,或第四字,或第五字。

除了第一字外,似乎都可以安排字眼。《诗法家数》继续举例说:

诗要炼字,字者,眼也。

如老杜诗:“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檐虚。”炼中间一字。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炼末后一字。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炼第二字。

非炼归入字,则是儿童诗。又曰“暝色赴春愁”,又曰“无因觉往来”。非炼赴觉字便是俗诗。

如刘沧诗云:“香消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是炼消入字。“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是炼空浩二字,最是妙处。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有人说,每句炼2个字,2个字中,第5个字更重要。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每句也有两个字眼,看来前人认为,第2个字更重要。

三、字眼多是动词与形容词

仔细观察一下诗中的字眼,会发现大多是动词或形容词。

例如动词字眼: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形容词字眼:

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

动词和形容词,两个字眼组合

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

注:古人有虚字、实字,以及活字、死字之分。动词一般都是虚活字,形容词一般是虚死字。

结束语

杨载的一段话,可以作为诗词需要锻炼的总结:

诗要苦思,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奚以为?古人苦心终身,日鍊月锻,不曰「语不惊人死不休」,则曰「一生精力尽于诗」。

今人未尝学诗,往往便称能诗,诗岂不学而能哉?

首先,作诗要学诗,基本的知识必须掌握,才能说入得诗门。其次,作诗不要太凑活,草稿写罢,要多加锤炼。

@老街味道

王夫之说诗之情景,律诗中间二联,不必一情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