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将相和里面的好句(将相和的好句子意思)

将相和里面的好句(将相和的好句子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部编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重点知识点+课文讲解

知识点

01

我会写

召zhào(召集、召开、号召)

臣chén(大臣、臣服、忠臣)

议yì(会议、议论、不可思议)

宫gōng(皇宫、宫殿、宫廷)

献xiàn(奉献、献出、贡献)

诺nuò(诺言、承诺、一诺千金)

典diǎn(典礼、字典、典范)

抄chāo(抄写、抄家、抄小路)

罪zuì(犯罪、罪人、罪过)

怯qiè(胆怯、怯场、怯弱)

拒jù(拒绝、抗拒、拒之门外)

荆jīng(荆条、紫荆花、负荆请罪)

02

我会认

壁bì(墙壁、和氏璧、完璧归赵)

蔺 lìn(姓蔺、马蔺、蔺舌)

强qiáng(强迫、强壮、强大)

划huà(划分、规划、比划)

廉 lián(廉洁、清廉、廉正)

抵dǐ(抵抗、抵御、抵挡)

御yù(防御、抵御)

辞cí(推辞、告辞、辞旧迎新)

辱rǔ(侮辱、羞辱、奇耻大辱)

擅shàn(擅长、擅自、擅离职守)

卿qīng(爱卿、公卿、上卿)

削xuē(削弱、剥削)

袍páo(旗袍、战袍、袍子)

03

多音字

将jiàng(将领)jiāng(将来)

强qiǎng(勉强)qiáng(强大)jiàng(倔强)

划huà(计划)huá(划船)

当dāng(当心)dàng(上当)

削xuē(剥削)xiāo(削苹果)

04

近义词

隆重一一庄重 胆怯一一胆小 抵御一一抵抗

推辞一一推卸 侮辱一一污辱 拒绝一一谢绝

能耐一一本敢 削弱一一减弱 理直气壮一一义正词严

同心协力一一齐心协力

05

反义词

允诺一一拒绝 胆怯一一勇敢 抵御一一进攻

推辞一一接受 削弱一一增强

理直气壮一一理屈词穷 同心协力一一离心离德

06

理解词语

召集:通知人们聚集起来。文中指赵王通知大臣们聚集起来。

隆重:盛大庄重。文中指蔺相如要求交换和氏璧时举行一个盛大庄重的仪式。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拒绝:不接受,文中指秦王不接受蔺相如的要求。

诸位:人称代词。对所指的若干人的尊称。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文中指“和氏璧”是稀有的宝玉。

完璧归赵:现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文中指蔺相如派人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文中指廉颇善于打仗,百战百胜。

负荆请罪:现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本课指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文中指廉颇和蔺相如共同努力保卫赵国。

07

句子解析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左右也会上来阻拦;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和小家子气;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

4.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假如秦王一生气,真杀了他,也保证了和氏璧完好归赵。在这种场合,秦王不敢杀他,只好把他送回赵国。蔺相如在赵国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的性格。

5.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是廉颇在蔺相如位居其上后的认识,这一认识是将相不和的原因,他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廉颇英勇善战,战功赫赫,这是实情。在“渑池之会”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他一半功劳,因为“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但是,对于蔺相如的认识,却失之偏颇。蔺相如虽没有持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何况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都是以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可以说,蔺相如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6.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现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7.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08

问题归纳

1.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

是因为廉颇认为自己立过大功却位于蔺相如之下,所以不服.廉颇知道了蔺相如顾全大局,为国家利益着想,所以负荆请罪,两人和好。

2.你从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顾全大局、心胸宽广、热爱国家。廉颇:英勇善战、坦率直爽、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必改。

3.蔺相如在哪两件事上立了功?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4.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后,廉颇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廉颇认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而蔺相如却只凭一张嘴,官职就在他之上,很是不服气,就说碰见蔺相如会给他个下不了台。

5.蔺相如是怎样对待廉颇的不服气的?

处处回避廉颇,躲着廉颇,不和他发生正面冲突。

6.结果如何?

廉颇上门负荆请罪,俩人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09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写“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11-15自然段)写“渑池之会”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6-18自然段)写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10

课文主题

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11

教材课后习题

3.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战国时,赵国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面,使赵王免受侮辱。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对此不服,而故意向蔺相如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始终忍让,并向门客们解释自己忍让的原因。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后,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于是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4.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蔺相如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勇敢机智、不畏、顾全大局、宽宏大量;廉颇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勇武过人、生性耿直、知错能改、忠君爱国。从蔺相如故意说和氏璧有点儿缺陷从而成功从秦王手中取回和氏璧、取回璧后让手下人化了装将璧先送回赵国,可见他十分机智;从蔺相如宁可与和氏璧一起撞在柱子上也不肯把璧交给秦王,可见他十分勇敢;从蔺相如在渑池会面上强硬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可见他不畏;从廉颇放话要让蔺相如下不了台,蔺相如为了不使将相不和导致国家力量被削弱而避免与廉颇相见,可看出蔺相如顾全大局;从廉颇负荆请罪时蔺相如不仅没有责怪廉颇,反而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可见他宽宏大量。从秦王知道廉颇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就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可以从侧面看出廉颇勇武过人;从廉颇说要让蔺相如下不了台可见他生性耿直;从廉颇知道蔺相如避让自己的理由后,为了与蔺相如共同保卫赵国而主动负荆请罪,可见他知错能改、忠君爱国。

图文解读

五(上)语文阅读专项练习:6将相和

类文阅读-6 将相和

赵奢秉公执法(节选)

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

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态度十分骄横,召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

赵奢十分气愤,大声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田税,我就按国法从事!”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九个参与闹事的人。

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

赵奢一点也不害怕,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逃避?”他主动到平原君家,劝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不应该放纵家人违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缴纳田税,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缴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缴租纳税,国家才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也是您所希望的呀。”

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分赞赏。他把赵奢推荐给赵王,统管全国赋税。

(选自《史记故事》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1.“秉公执法”的“秉”字意思是( )

①拿着,握着。 ②掌握,主持。 ③姓。

2.把画线句子改成反问句。

3.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赵奢怎样的品质?

4.平原君把赵奢推荐给赵王时,可能会怎样说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②

2.国家强盛,这不也是您所希望的吗?

3.本文主要写了赵奢依法惩处平原君的管家和说服平原君两件事,表现了赵奢秉公执法、不畏强权的品质。

4.示例:大王,赵奢忠于职守,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敢于秉公执法,不畏强权,这样的人值得重用啊!

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国旁边有两个小国,那就是虢(guó)国和虞国。晋国想要举兵攻打虢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

晋献公于是就以美玉和名马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是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同意借道。

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正是虞国的依靠!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又怎么能够自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必然就会随着灭亡。晋国的军队不可以招致,强盗寇贼不可以忽视,这种错误一次都已过分,又怎么可以再次去犯呢?谚语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的就是虞国和號国啊!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

虞公依然不肯接受这一劝谏。

宫之奇眼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

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

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

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

(选自《文字上的中国 成语》中国铁道出版社)

1.“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是

。常用来比喻 。

2.宫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是怎样比喻虢国和虞国两国的关系的?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晋国想要攻打 ,必须经过 ,于是送了 作为礼物,请求借道。结果晋献公在灭掉 后,又灭掉了 。

4.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呢?

5.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呢?举出几个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 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2.官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把虢国和虞国两国比喻成嘴唇和牙齿一样。

3.虢国 虞国 美玉和名马 虢国 虞国

4.示例: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险。弱小的势力应该相依为命,联合对抗外敌,否则就会被逐个击破。

5.示例:荆轲刺秦王 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6课《将相和》课堂笔记、阅读题及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6课《将相和》课堂笔记、阅读题及练习题

【一】课堂笔记

【二】阅读题

赵奢秉公执法(节选)

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

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态度十分骄横,召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

赵奢十分气愤,大声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田税,我就按国法从事!”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九个参与闹事的人。

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

赵奢一点也不害怕,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逃避?”他主动到平原君家,劝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不应该放纵家人违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缴纳田税,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缴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缴租纳税,国家才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也是您所希望的呀。”

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分赞赏。他把赵奢推荐给赵王,统管全国赋税。

(选自《史记故事》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1.“秉公执法”的“秉”字意思是( )

①拿着,握着。 ②掌握,主持。 ③姓。

把画线句子改成反问句。

3.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赵奢怎样的品质?

4.平原君把赵奢推荐给赵王时,可能会怎样说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②

2.国家强盛,这不也是您所希望的吗?

3.本文主要写了赵奢依法惩处平原君的管家和说服平原君两件事,表现了赵奢秉公执法、不畏强权的品质。

4.示例:大王,赵奢忠于职守,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敢于秉公执法,不畏强权,这样的人值得重用啊!

【三】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字词。

1.他向我们xǔ nuò( )一定会带礼物回来。

2.我们对fàn zuì( )分子绝不姑息,一定要严惩。

3.他们liǎ( )非常胆小,一到这个时候就露qiè( ),真让人无奈。

4.当年,在jǔ xíng( )的开国dà diǎn( ),非常壮观。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

2.秦王双手捧住和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 )

3.(他)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用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理直气壮”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将军吗?”(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内容梳理。

《将相和》这篇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展现了蔺相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廉颇的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本文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严厉 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须 必然 )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划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文中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3.从“负荆请罪”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六、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听说过廉颇或蔺相如这样的人?举个例子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现 献)宝 (炒 抄)写

八、我能给每个小故事起个名字,分别是 、 、

. 。

九、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体现出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智勇双全、以大局为重、爱国的人。

B廉颇是个好大喜功,骄傲自大的人。

C廉颇因为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没有真本事才不服气的,因此,才会处处针对他。

十一、读拼音,写词语。

皇帝zhào jí( )dà chén( )们shāng yì( )出兵的时间。

十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价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按先后顺序给下列故事排序。

( )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秦国。

( )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 )秦王想要把和氏璧骗到手。

( )秦王只好放了蔺相如。

( )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

参考答案:

一、1.许诺 2犯罪 3.俩 怯 4.举行 大典

二、1.商量 2.赞美 3.许诺

三、1.我所以这样做,为的是让他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2.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弟弟理直气壮地要求妈妈给他买玩具。

4.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颇将军。

四、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机智勇敢 不畏 识大体顾大局 知错就改,热爱国家,顾全大局

五、1.严厉 必须

2.A 3.识大体顾大局 知错就改

六、示例: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像廉颇这样性格直爽、知错就改的人。那是我的邻居张大叔,他脾气有点暴躁。有一次,他看到我们单元门口的自行车被砸坏了,非说是我干的坏事,直凶我。后来,经过了解情况,发现是别人而不是我干的。为了这个,张大叔还专门到我家来给我道歉呢。

七、献 抄

八、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九、语言描写 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开阔

十、A

十一、召集 大臣 商议

十二、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理直气壮: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主人。

十三、3 4 2 5 1

《增广贤文》224句原文及释义,如醍醐灌顶,助你成为人生不倒翁

古训增广,是中国几千年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虽来自民间,却有很多宝贵的东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吸取知识的营养。

(1)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对于过去的名言,有好的作用,应该多了解一些,多记住一些。

(2)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以历史兴衰的史实作例子,来指导今天的行动。

(3)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知道自己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感受。

(4)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酒要与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诗要向懂得的人去说。

(5)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认识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没有几个。

(6)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人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免得到老产生怨恨之心。

(7)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离水近能知道鱼的情况,常在山过,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

(8)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9)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运气不好时金子可能变成铁,运气到来时铁也可能变成金。

(10)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读书只有下苦工夫,才会有文辞精妙的文章。

(11)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对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一吐为快,不能把心全部交给别人。

(1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想办的事情却没达到目的,没想到会办成的事居然成了。

(13)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了解人表面比较容易,了解人了内心和思想却很困难。

(14)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钱财没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千金的是仁义和道德。

(15)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水从山上流下滩不是有意的,白云从洞中穿过也是无心的。

(16)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当初若不是去登高望远,后来怎知东海的浩瀚。

(17)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相处长了才了解人心。

(18)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两个人一条心,日子越过越好;反之则越过越穷,一事无成。

(19)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一两次接触容易处理好关系,长期在一起关系就难处了。

(20)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马跑不起来都是因为太瘦、没力气;人不能扬眉吐气就是因为穷。

(21)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宽以待人是通晓事理的人,而不通晓事理的愚笨人是不会宽以待人的。

(22)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是亲人不当亲人待,不是亲人却当亲人看。

(23)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对故乡的东西倍感美好;对同乡的人倍感亲切。

(24)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莺花最怕春光逝流过,我们怎么可以让人白白度过大好时间呢?

(25)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好友相逢不喝酒,简直太惹人笑话了。

(26)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漂亮的女人休要让她老,风流浪子不要让他贫困。

(27)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在家不会接待客人,出去后才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28)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黄金没有(不容易)造假,阿魏无真(容易造假)。

(29)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主人见客人来了不去打招呼,恐怕这只能是愚人。

(30)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穷了住在闹市也没人愿意去,人富了住得再偏远也会有人去登门。

(31)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什么人背后不被人说,又有谁在别人面前不去议论人呢?

(32)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有钱人说真话(有人相信),贫穷人说话别人怀疑(不相信)。

(33)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人人都会向有钱、有身份的人敬酒。

(34)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闹市是赚钱的地方,只有安静的地方才能休养身体。

(35)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来时惊动很大,走时没有任何声响。

(36)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长江后浪推动前浪,世上新人层出不穷。

(3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由于近便因而能够占到便宜。

(38)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过去的人不会见到今天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曾经照耀过过去的人。

(39)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先来后到,先入为主。

(40)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不要说他来得早,有人比他更早。

(41)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不要太相信什么正直无私,对任何人都要提高警惕。

(42)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世间树有直的,而人却没有直的。

(43)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自己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毛病,不要总是强调他人的影响。

(44)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每个人的一切都是命注定,自己没有办法。这句话宣传天命思想。

(4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年最好的时光在春天,一天最好的时光在早晨;一家最好的东西是和睦,保护身体最好的办法在于勤劳。

(46)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

(47)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如果嘴严了,一切都会保险的。

(48)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宁可别人对不起我,不要我对不起别人。

(49)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再三需要重视的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50)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与没见过的老虎还可以亲近,但与很熟悉的人不能够太亲。

51)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四处传播是非的人,便是挑拨是非的人。

(52)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用远水救火是难办到的,再好的亲戚也不如近处的邻居有用。

(53)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一个人有身份有地位的时候朋友很多,但到了危难不行的时候却没人与之交待。

(54)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人情像纸一样十分脆薄,世界上的事如棋局一样变化万千。

(55)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世间千年以上的树是有的,但百岁以上的人却不多见。

(56)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力气太小的人无法承担太大的重量,说话不被人重视,就不要再去劝解别人。

(57)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没有钱不要到人前去,境遇不好的时候,不要去寻亲探友。

(58)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一辈子不要做对不起人的事,世上就不会有恨自己的人。

(59)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读书之人是国家的宝贝,懂得礼义的人是国家的栋梁。

(60)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要想知道戒酒的办法,清醒时看看喝醉人便知道如何做了。

(61)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求人要求英雄,接济人要接济那些急时没有办法的人。

(62)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人最渴是送一滴水就像送甘露一样,人酒醉后再添酒就不应该了。

(63)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长久在人家里住就会被人家嫌弃;人如果穷了亲戚也会疏远你。

(64)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喝酒时不乱说话是好样的,钱财上清楚才是有作为的人。

(65)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像初出家时一样真心诚意,必有诚就;

(66)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积攒黄金千两,也不如通晓四书五经。

(67)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养儿子不教育就像养了一头蠢驴一样;养女不教育的话就像养了一头猪。

(68)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有田不耕仓库就会空虚,有书不读子孙就会愚笨。

(69)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仓库里空虚了日子就会难,子孙愚笨了怎么知晓礼义呢?

(70)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同你(有修养的人)一席话,胜过读了十年书,受益匪浅。

(71)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黄金没什么可贵的,安静快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72)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世界上一切都是次要的,只有读书最重要、最高尚。

(73)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世界上的好话让各种书籍都说尽了,天下有名的山多数都让僧侣占去了。

(74)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多做好人多做善事使人快乐,做坏事有恶行罪责难逃。

(7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幼羊跪着吃奶,小乌鸦会衔食哺母,只禽与兽都知报恩,而人更应知父母恩,刻尽孝道。

(76)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庭前长出吉祥的草,这种好事不如没有。

(77)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要想得到富贵,必须要用气力下工夫。

(78)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经过多年努力也还不够,一旦毁坏却十分彻底。

(79)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即便人心如铁石,也会在如炉的官法中溶化。

(80)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积善不够积恶有余的人必定会遭殃。

(81)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

水如果太清沏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脾气太急了就不会有智谋。

(82)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读书有知识的人少了,明白事理的人会更少。

(83)在家由父,出嫁从夫。

在家听从父亲的,出嫁则服从丈夫。

(84)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愚人怕老婆,贤良的妇女尊敬丈夫。

(85)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是非每天都会有,有去听自然也就消失了。

(86)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肯正派行事不够,也不可走邪路。

(87)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宁可信他有,不可信他没有,对事要有准备、有信心。

(88)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堂终不如。

农家田园风光是很好的,恐怕连寺院也比不上。

(89)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命里有时肯定会有,命里没有的不必强求,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

(90)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寺院里经常有仙客出入,宰相之才的人都出自书斋之中。

(91)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庭院里有珍稀吉祥的花草和池鱼,以此炫耀自己的富有。

(92)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结交朋友应该找超过自己的人,和自己差不多或不如自己的人不如不交。

(93)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不信你短短观察几天,就不如初次的印象好了。

(94)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人情面子象水一样可分高下,世界上的事象天上的云一样变化无常。

(95)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礼。

会说的海阔天空讲事理,不会说的只能家常理短讲身边小事。

(96)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磨刀都想着要磨得锋利,但刀锋利会伤人的手指头。

(97)求财恨不得,财多害自己。

寻求财富的时候总嫌少,但钱多了也会害人的。

(98)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足者常乐,终身不为金钱受侮辱。

(99)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凡事要有节制,适可而止,这样一辈子也不会遭到耻辱了。

(100)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有福的人受伤害无非是损失点钱财,无福的人受伤害却要自己去顶。

(101)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差错虽很小,但造成的后果却很大。

(102)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人向高处攀登时总感到自己渺小;人向远处走时却总是抱着信心。

(103)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什么事经过再三思考,一定会有好处的。

(104)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动口不如动手去干,求人不如自己亲自去办。

(105)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过去在一起,长大后却各奔东西。

(106)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妒嫉别人的钱财,不能妒嫉别人吃食;别人活着时你可埋怨,人死后就别埋怨了。

(107)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别人发现头发白了生气,我见了却十分高兴(乐观精神)。

(108)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不少人年纪不大,还不到头发白就死了。

(109)墙有逢,壁有耳。

墙壁透风,隔墙有耳,要时时提防。

(110)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好事不容易传出去,坏事很快便传得到处都知。

(111)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贼虽然是小人,但他脑子并不笨,所以我们要小心提防。

(11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

君子虽然穷但能安守本份,若小人穷了的话便会胡

(113)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人穷可以活得自在,钱财多了忧虑也多,发愁的事并不少。

(114)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不但不感谢我,说我好,反而骂我,以我为仇。

(115)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宁可正直做人,不可委曲迁就,以求保全。

(1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如果没有对长远计划的考虑,很快就会遇到困难和问题。

(117)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里的烦恼;不了解我的人只能说出我表面的需求。

(118)晴天不肯去,只待雨淋头。

天气好时不愿意去,直到雨淋头了才动作,错过了时机。

(119)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事情已经成为事实了,就像水已经洒了不能收一样,说了也没用。

(120)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不管什么是非都是因为话多了引起的,多烦恼的原因是争强好胜的结果。

(121)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遇到生气的事情忍一忍就过去了,免得惹出以后长期的烦恼。

(122)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人要像乌龟一样,情况不利时要将头缩到壳中去,比喻保全自己,伺机而动。

(123)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守法遵纪时时平安快乐;欺骗公正,无视道德,只能落得天天烦恼。

(124)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人活在世上,要抓住好时机,因为春光易老,时间太短。

(125)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年轻时不知勤学惜时,转眼间光阴逝过,很快便会成为白发人。

(126)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月亮到了十五以后会一天比一天光明少去,人到中年后也将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了。

(127)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孩子们自然会有他们的生活和乐趣,不要为他们当牛作马枉劳神。

(128)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的寿命不会过百岁,却常常为了千年的事情忧虑。

(129)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今天有酒今天就喝醉,明天的忧愁烦恼明天再说。

(130)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路遇到险处无论如何也要想方法通过去,事情轮到头上想躲避也躲避不了。

(131)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药对假病起作用,喝酒却不能解除真正的忧愁。

(132)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水平了不会流动,人穷了不要说话,指穷人没有说话的地方。

(133)一家有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一家有姑娘,很多人都来求婿;一匹马不走,百匹马也走不了,指因一个人耽误大家的事。

(134)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

有漂亮的鲜花饮酒才有意义;有明月才会登楼观赏。

(135)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几杯酒喝下去,什么道理都通了,如果醉了什么忧愁烦恼也消失了。

(136)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猛虎需要藏在深山中,细流终究还要归大海。

(137)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得到恩惠太多时应该退让,称心如意时不要过于骄傲自满。

(138)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要少听或不听事非话,听多了,再好的人也反会成为仇人。

(139)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只要有五湖在,就会有鱼钓,意思是保住了根本就好。

(140)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

劝阻人离开一个不值留念的地方,不要总是恋恋不舍。

(141)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应该失去的,再留也不会留住。

(142)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少说一句,会少生一次气;让人一步,会防止一次纠纷。以和为贵,以忍为高。

(143)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

三十岁没有才能,四十岁没有家产,五十岁不能做官,就没有希望了。

(144)生不论魂,死不认尸。

态度坚决,死活不要。

(145)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与父母恩情再深终究会离开的,夫妻之间感情再重也不会永远在一起。

(146)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人们象鸟一样同宿在一个林子里,到寿命终了时却各奔西东。

(147)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人善良了会被人欺负,马老实了,谁都可以骑。意指不要太老实,老实人受欺负。

(148)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人如果没有不义之财不会富,马夜里不加草料不会养肥。

(149)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人们对恶人都害怕,但天不怕;善良的人常常被人欺负,但天不会欺。

(150)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行为好坏最后都有好坏结果,也只是推迟和提前的问题。

(151)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黄河水泥沙很多,但有水清的时候,人怎么可能没有运气好的时候呢?

(152)得宠思辱,安居虑危。

得到宠爱时要想想忍受屈辱的日子,安居乐业时要多多考虑可能发生的危险。

(153)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人要常警觉,处处小心谨慎,就像走路过桥一样不要大意。

(154)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创造英雄业绩的人难免会遇到危险,贪图安逸富贵虽无危险却难以长久。作非为。

(155)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世人之间的情谊并不总像春天的景致那样美好;遇到情况也有变冷时。

(156)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送人送得再远,最后也要分别。

(157)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用冷静的眼光盯着横行霸道的人,看你还能活动多久。意指对恶人的蔑视。

(158)见事莫说,问事不知。

见了什么也不表态,问什么情况也不知道。

(159)闲事休管,无事早归。

少管闲时,无事早回家。

(160)假若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假如你做的事十全十美,也会有人说三道四。

(161)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好事可以做,恶事不能为。

(162)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答应了的事情,想方设法也要做到。

(163)龙生龙子,虎生豹儿。

龙生龙,凤生凤的意思。

(164)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龙到浅水里会遭虾戏弄,虎落平原狗都会去欺负,形容人倒运时在不利环境的遭遇。

(165)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一下子考中出了名,但没有十年的努力是不可能接近皇帝的。

(166)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十年在寒窗内苦读无人知晓,一下子成了名后天下人都知道。

(167)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喝酒欠债的事到处都有,但人活到七十岁的情况却很少。

(168)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养儿是为了老有依靠,积攒粮食是为了防止挨饿。

(169)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 数家之口,可以无饥矣。

对鸡狗猪之类牲畜的饲养和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不能失时,这样一家老少就可以不会挨饿了。

(170)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生活好时要多想想生活差的时候,不要把本不好的境况当成好日子。

(171)时来风送腾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时运好时,不利的情况也能变好;运气差时,好的局面也有变坏。

(172)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到别人家里不必打听主人得意与否,看看他们的脸色表情也就知道了。

(173)官清书吏瘦,神灵庙祝肥。

当官的清廉,下面听差的不会有油水捞;哪座庙里神仙灵,这座庙进得的人就多。

(174)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意思是不能发太大的火,不要耍什么威风。

(175)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能宽恕别人是做人最之根本,能捐助别人也是至关重要的。

(176)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说好话很难,讲坏话很容易。

(177)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口,无法再收回。

(178)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吹捧自己的人是另有用心的人;批评自己的人才是自己的老师。

(179)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人莫献诗。

遇到危险困难应该绕开,不要去硬碰;没有十分的底气和把握,不要争强好胜。

(180)三人同行,必有吾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我可以学习的人;学习人家的好品行,摒弃别人的坏习惯。

(18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年纪小的时候不努力学习上进,等到年纪大了只有枉自悲伤了。

(182)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人有善良的愿望,老天都会保佑的。

(183)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

不要一早就汹酒,昏昏沉沉到晚上。

(184)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不要晚上骂妻子,这样一夜都会无人照料你。

(185)种麻得麻,种豆得豆。

下什么功夫得什么结果。

(186)天眼恢恢,疏而不漏。

天道广大,但决不会漏掉什么东西。法度无边,不会放掉一个坏人。

(187)见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后。

每个人做什么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和情况而定。

(188)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宁为家多添一斗粮,不要饱后再加饭,指要勤俭节约。

(189)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

当你在前面干某种事情的时候,哪知后面早有人在盯着你。

(190)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不求金银财宝越多越好,但愿子孙个个都有出息。

(191)一日夫妻,百世姻缘。

指夫妻缘分得来不容易,要恩爱珍惜。

(192)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指夫妻之间的结合是长期修来的,也指好的结果得来不容易,应当好好保护和珍惜。

(193)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伤害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损失的。

(194)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一句伤人的话,就好像用刀刺人一样,何必呢?

(195)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枯木到了会再次发芽的,但人是不会老了再度还童,须珍惜时光。

(196)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指出门在外,要找到地方休息;早起床,多保重,不耽误时间。

(197)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将相和公候等高级管员额头上能跑马,宰相的肚里也能撑船,指肚量大,风格高。

(198)富人思来年,穷人思眼前。

指富裕的人考虑得长远,贫穷的人常考虑眼前。

(199)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物件莫取钱。

如果你要想得到好的缘分和人缘,把东西给了别人不要钱,指敢于吃亏。

(200)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人的生命是命里注定的,富贵是上天安排的,指要人安于天命。

(201)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石头碰击就会冒出火星,不去碰击连烟都不会冒。

(202)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人学习才会明白事理,不学习什么也不知道。

(203)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

不要笑话别人老,自己总有一天也会老的

(204)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只要能本分做人,一生都不会烦恼。

(205)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喜欢财富,但要来得正当。

(206)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对于出色的守贞节的妇女,要引导进入礼教的规范。

(207)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干好事有好的结果,干坏事有坏的报应。

(208)不是不报,日子不到。

不会没有报应的结果,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

(20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210)一人道好,千人传实。

一个人说的情况,不管真假,经很多人一传,似乎便成了真的。

(211)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凡事要办好,必须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请教(三老:指古代教化的乡官)。

(212)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在一些小事情上争争夺夺,便会失去大的理智。

(213)年年防饥,夜夜防盗。

每年都要防饥荒,每天夜里都要防备有盗贼。意指事事要注意。

(214)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学习的人像禾苗庄稼一样十分有用,不学习的人像蒿草一样只作柴烧。

(215)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只要有机会喝酒的就喝,只要有玩的地方就玩,指及时行乐。

(216)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凭借风力吹火,有点力气就行。指凭借别人的力量达到某种目的。

(217)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没有会水的渔翁帮助,怎么能下水经风浪。

(218)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

不到处求人的人,人缘就好;不到处饮酒的人身份也会高。

(219)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知道的事情少烦恼自然也会少,认识的人多可能是非也会多。

(220)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上山不怕伤人的虎,只怕人与人之间两面三刀。

(221)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须用恶人磨。

强人外边还有强人,坏人自会有人来对付。

(222)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用着衣多。

懂得计划的人才不管有钱没钱的家都需要,漂亮的人不在乎穿什么衣服。

(22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光阴快得像身出的箭,日月走得像织布机上的梭。指时间过得很快。

(2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时机好不如地域好,地域好不如人团结,只要人能团结,没有办不成的事。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

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手写笔记,知识掌握更扎实

这篇文章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散文家,《史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吴云志《离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认识一下廉颇和蔺相如吧,看看他们之间都发生了哪些故事。

一、生字词学习

1、要求会认的字

【璧】bì (和氏璧)(璧玉)字义:古代玉器,平圆形,中间有孔。

【蔺】lìn (姓蔺)(蔺相如) 字义:姓氏

【廉】lián (姓廉) (廉颇) 字义:姓氏

【抵】dǐ (抵御)(抵制)字义:挡,拒,用力支撑着。

【御】yù (抵御)(防御)字义:抵挡

【辞】cí (推辞)(辞职)字义:不接受,请求离去,引申为躲避,推托。

【辱】rǔ (侮辱)(辱骂)字义:使受到羞耻。

【擅】shàn (擅长)(不善辞令) 字义:专于某种学术或技能。

【卿】qīng (上卿)(卿相)(爱卿)字义:古时高级官名。

【削】xuē (剥削)(削弱)字义:使变弱。

【袍】páo (战袍)(长袍)字义:长衣

2、要求会写的字

【召】zhào (召集)(号召)(召唤)(召开会议)字义:呼唤,招呼。

【臣】chén (大臣)(贤臣)(群臣) 字义:①帮助黄帝进行统治的官僚②封建时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议】yì (商议)(会议)(提议)(建议)字义:①商议、讨论②表明意见的言论

【缺】quē (缺口)(缺乏)(缺陷)(完好无缺)字义:①残破②缺少,不够

【宫】gōng (进宫)(宫殿)(宫廷)(少年宫)(天宫)字义:①房屋,封建时代专指帝王、太子等的住所②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或庙宇的名称。

【献】xiàn (献上)(献给)(奉献)(借花献佛)字义:恭敬庄严地送给。

【诺】nuò (允诺)(诺言)(承诺)(唯唯诺诺)字义:①应允②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典】diǎn (典礼)(盛典)(字典)(开国大典)字义:①典礼②可以作为标准、典范的书籍③典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抄】chāo(抄书)(抄家)(抄小路) 字义:①走近便的路②搜查并没收③誊写,照原文写。

【罪】zuì (得罪)(犯罪)(认罪)(受罪)字义:①犯法的行为②刑罚③苦难,痛哭。

【怯】qiè(胆怯)(怯懦)(露怯)字义:①胆小,没勇气②俗气,见识不广不合时宜。

【拒】jù (拒绝)(抗拒)(拒不执行)字义:抵挡,抵抗,引申为不接受

【荆】jīng (荆条)(荆棘)(负荆请罪)字义:落叶灌木,古时用荆条做刑具。

二、课文导读

第一部分(1-9自然段)“完璧归赵”写蔺相如用生命保护和氏璧。

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及历史背景。

第2自然段:写赵王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垂涎,提出拿十五座城池换。

——“完璧归赵”的起因

第3自然段:赵王和大臣们束手无策,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秦王的险恶,秦国强大,赵国害怕秦国,为后文蔺相如的爱国和机智勇敢做铺垫。

第4—6自然段:蔺相如临危受命,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对比】蔺相如的策略能退能进,与赵王和群臣的束手无策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深谋远虑、智慧过人。

第7自然段:写蔺相如把和氏璧献给秦王,见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便用计策骗回和氏璧,并要求举行典礼,体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深谋远虑。

第8自然段:写蔺相如当机立断送和氏璧回赵国,将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并在典礼上机智的说服秦王并脱身。蔺相如针锋相对的和秦王的斗争,可以看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做事果断、深谋远虑、不畏强权的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10—14自然段)“渑池会面”

第10自然段:写赵王应约去与秦王会面,蔺相如随行,廉颇屯兵边境。【伏笔】为了不在秦王面前失去尊严,蔺相如随同赵王会见秦王。为解后顾之忧,廉颇在边境上做好抵御秦兵的准备,可见蔺相如和廉颇在赵国的地位都很重要,为后文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埋下伏笔。

第11、12自然段:写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秦王蛮横而赵王胆怯,赵王受辱。蔺相如不畏强权,为了国家利益,将生死置之度外,逼秦王为赵王击缶,为赵王挽回颜面。

第13自然段:秦王没占到便宜,廉颇又屯兵边境,只好放赵王回去。【照应、铺垫】照应上文廉颇屯兵边境以防御秦军。由此可见在“渑池会面”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廉颇的功劳,为下文写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做铺垫。

第14自然段:蔺相如因在渑池会上立了攻,被封为上卿。这也是“渑池会面”的结果,也是将相失和的原因。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引出下文“负荆请罪”的故事,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部分(15—17自然段)写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第15自然段:将相失和的矛盾冲突:通过廉颇的语言描写,指出将相不和的原因,此时廉颇的言辞无理,情绪不满,为后文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埋下了伏笔。

第16自然段:写蔺相如躲避廉颇的真正原因——为了国家利益,体现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和顾全大局。

第17自然段:写廉颇得知事情缘由后,上门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体现了廉颇坦诚直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讲完了,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拿起课本,跟着左左老师的笔记一起预习吧!关注“一起学习语文吧”

《史记》名句33条(含译文、赏析):“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01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

【释义】病:原文为伤病,这里引申为受苦、痛苦。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一人得利。

【赏析】这是尧所遵循的处理公私关系的一条基本原则。尧知道儿子丹朱不肖,不足以掌管天下,于是破例把天下传给了舜。尧说,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一人得利。尧舜之所以被称为圣王、明主,就是因为他们从思想到实践,都是为天下着想。

02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释义】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将其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这里特别强调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重要性。

0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做大事不拘小节,行大礼不避小的责备。

【赏析】樊哙虽然是个杀狗卖肉之徒,却很有见识。刘邦在鸿门宴上害怕被项羽手下的人谋杀,于是借上厕所的机会准备逃走,但他又担心没有向项羽告辞,有失礼仪。樊哙以此言相劝,意思是说,如果要干大事业,就不能婆婆妈妈,顾及许多细枝末节。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怎么顾得上礼貌呢?刘邦如果真的为了礼貌而回帐中告辞,恐怕早就被项羽杀掉了,那么也就不会有汉家天下了。

04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出处】《史记·孝文本纪》

【释义】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任何事情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赏析】这是汉文帝对于农业的地位—也就是农业在当时政治事务中的作用的一个精确描述。他不但肯定了“农,天下之本”的命题,而且突出强调它的重要。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做为传统农业国的中国,农业在历代统治者心目中受到的高度重视。

05见微而知清浊。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

【释义】看到一些迹象就能知道事物的清白与污浊。

【赏析】这句话是赞扬季札能见微知著,从微小的征兆中预见将来局势的变化,他出使鲁、卫、齐、晋等国,对各国政治变化的预见都十分准确。

06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

【释义】我常常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频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掉天下的人才。

【赏析】周公是古代最懂得尊重人才的人,这句话表现了他待士的诚心和对人才的重视。

07众怒不可犯。

【出处】《史记·楚世家》

【释义】众人的愤怒不可冒犯。

【赏析】楚灵王是位暴君,他的仇人蔡国的观起联合灵王国内的敌对者公子比、弃疾等人,共同对他发起进攻,趁他驻扎在乾而进入国都掏他的老窝,杀死太子禄。他手下的大臣给他出主意说:“请在郊外等待,以听从国人的决定。”他说:“我杀别人的儿子太多了,能不到

这步田地吗?”他估计到“众怒不可犯”,没敢采纳手下大臣的建议。

08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出处】《史记·魏世家》

【释义】薪:柴草。抱着柴草救火,柴草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赏析】秦在统一中国前,相继灭掉六国,魏国也难逃此难。面对秦国对魏国的蚕食,魏曾与六国合纵攻秦,但国内也有割地换和平的呼声。魏大臣苏代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之举,他认为秦国对魏国垂涎已久,魏国的土地不割完,秦国这种想法就不会改变,割地求和恰如同抱着柴草救火,柴草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事实证明苏代的观点是正确的。魏最终因合纵之策,延缓了自身的灭亡。

0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乡往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释义】止:语气助词。景行:大路。乡:通“向”,向往。高山令人仰望,大路让人行走,

我虽不能达到,但内心向往。

【赏析】这句话是司马迁对孔子道德学问以及伟大人格的盛赞。他把孔子的道德学问比喻成高山,令人敬仰;比喻成大路,导人遵循。司马迁说,尽管我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孔夫子的境界,但我内心却非常向往。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

【释义】安:哪里。鸿鹄:鸿,大雁;鹄,天鹅。燕子、麻雀怎么能了解大雁、天鹅的志向呢?

【赏析】秦朝末年的统治苛酷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陈涉、吴广领导的起义队伍规模最大,影响最广。陈涉崛起于垄亩之间,他向同伴发出如果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的感叹时,遭到众人的讥笑。于是陈涉发出了这样的喟叹。

1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

【释义】宁:难道。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贵种吗?

【赏析】这是陈涉发动起义时向广大士兵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响亮口号。这些话透露出鲜明的反天命思想,同时显示出他的远大抱负。

12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亨:通“烹”。狡猾的兔子被捉完了,猎狗就要被煮着吃了;飞鸟被射光之后,再好的弓箭也要被收藏起来;敌国被攻破了,谋臣就要被杀害了。

【赏析】此句常用来比喻封建社会一些当权者对有功之臣的忘恩负义的态度和一些贤能之士的悲惨遭遇。《史记》当中两次引用到它,一次是越国谋臣范蠡给大夫文种的信中,以说明越王勾践是个可以共患难,不可共欢乐的人,劝大夫文种急流勇退,赶快离开他;一次是韩信被刘邦用伪游云梦之计逮捕之后所发的慨叹。无论是作为范蠡对勾践为人本性的揭示,还是作为韩信对高祖刘邦杀戮功臣的谴责和不满,以及对自己功成身死的命运的慨叹,都极为恰切,也极为深刻。

13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释义】善于作战的将领要会利用形势,加以引导,使它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赏析】战场上,风云变幻,高明的将领善于以实力作基础,运用自己的智慧、谋略,把乱转化为治,怯转化为勇,弱转化为强,出奇制胜,攻其不备,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冲击力,压倒和消灭敌人。孙膑教导田忌就是根据这个原则,用减灶的办法,给敌人以假象,智擒庞涓,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1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释义】能实际去做的人未必能讲出道理,能高谈阔论的人未必能实际去做。

【赏析】这是司马迁用来感叹孙膑、吴起有过人的才智,却不能救自身的危难的话。孙膑擒庞涓机智神勇,可不能防范早年受到的灾祸;吴起说武侯固国在德不在险,可他在楚国却因苛刻少恩而送命。

15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

【释义】善于听取反面意见叫做聪,能反省自己叫做明,能战胜自己叫做强。

【赏析】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思想,说明人要学会逆向思维,听取反面意见,试着从反面考虑问题,这样往往会豁然开朗;学会从反面看自己,常常反省自己,会使自己多了几只眼睛而变得聪明;能够自我克制,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就会变得更加强大。“聪”、“明”、“强”都是成就大事之人应有的良好品质。

16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

【释义】掖:通“腋”,狐皮以腋部价值最高。诺诺:随声附和。谔:直言争辩的样子。一千张羊皮,也不如一只狐狸腋皮珍贵;一千人随声附和,抵不上一个人的直言争辩。

【赏析】这句话极形象地说明直言真话的可贵。历史上人云亦云的朝臣很多,敢于直言上谏的忠勇之士却很少。纵观历史,倡导直言争辩的君主,国家往往昌盛,而喜欢听媚词的国君,王朝往往消亡。

17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出处】《史记·苏秦列传》

【释义】宁可做鸡的头领,也不做牛群里的跟从。

【赏析】“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认识,认为宁可在小的地方自己作主,也不愿在大的地方受人指使。苏秦以合纵游说韩王,他极言韩地势险要,拥有当世最精良的武器装备,士兵英勇,人数众多,再加之韩王的英明,本应成就一番大事,现在却向西服侍秦国,拱手称臣,现在的韩国与“牛后”无异,自然遭天下人耻笑。苏秦用此激将法激韩王合纵御秦,终获成功。

18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

【释义】把羽毛堆积起来,可以沉船,把很轻的东西聚集在一起,可以压断车轴,众多的诽谤可把金石熔化,可把骨头销毁。

【赏析】战国时期纵横家凭自己如簧之舌,游说于诸侯国之间,或合纵以抗秦,或连横以破六国。他们对“人言”的领悟极深。正是因为看到了“人言”的魔力,众多的说客才会穿梭于各国之间。

19利令智昏。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释义】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不辨是非。

【赏析】司马迁借此语讥讽平原君平庸贪利。公元前262年,秦进攻韩国,韩王割上党地区给秦。上党守冯亭不想归顺秦国而想降赵,派使者向赵王游说。赵豹反对,平原君却贪图冯亭的17座城邑,劝赵王接受冯亭的投降,最终因此引发长平之战,赵国40万军队被白起坑杀,赵国几乎灭亡。

20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

【释义】领兵在外打仗,为了国家的利益,君主的命令有时可以不接受。

【赏析】战争有关国家的兴亡,战争中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国家的利益。将领在战争中拥有特权,对无助于战争胜利,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命令,可不去执行。

21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出处】《史记·春申君列传》

【释义】应当决断而不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赏析】办事果断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优柔寡断绝成不了大器。司马迁引用这句话说明春申君晚境悲凉的原因。春申君欲长保权势富贵,信任李园,不听朱英之谏,终于中了李园的奸计而遭杀害,在战国四公子中,他的结局是最悲惨的。

22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出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释义】太阳正中以后就偏斜,月亮圆满以后就亏缺。

【赏析】这里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即任何事物达到极盛以后就要衰落。人只有进退伸缩,随时势变化,才不失为圣人。蔡泽以此劝范雎,功成身退。

23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出处】《史记·乐毅列传》

【释义】善于开创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有好的开始不一定有好的结局。

【赏析】乐毅在给燕惠王书中,以此申明己志,表达不愿为昏主效力的决心,表现其强烈的抗争精神。

2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把国家存亡放在前头,把个人恩怨放在后边。

【赏析】国家强盛依靠忠臣良将的团结一致,尽忠报国。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就演绎了这样一曲爱国主义赞歌。正是由于蔺相如顾全大局,不计私怨和廉颇勇于认错,负荆请罪,赵国才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国阻挡秦兵东进的屏障。

2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释义】整个世道混浊不堪,唯独我清白;众人都昏醉,唯独我清醒。

【赏析】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派,遭靳尚、令尹子兰及郑袖嫉恨、谗害,终被放逐江南。

面对风雨飘摇的楚国,屈原已无力挽救,作《怀沙》自沉江中。此句是屈原徘徊江边,自沉

前回答一位渔翁的话,悲愤地道出了自己被放逐的原因。其中包含着对楚国国破的伤痛,对

昏君、佞臣的愤恨,以及对楚国政治清醒的认识。

26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

【释义】说:通“悦”。容:修饰容貌。壮士应当为了解自己的人献出生命,女子应当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打扮。

【赏析】豫让初事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知伯家臣,知伯对他很尊宠。知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逃到山中,发誓要为知伯报仇。他改名换姓扮做被判服役的人,挟匕首刺襄子,不成功。又漆身毁声,在桥下伺机行刺,后被襄子抓获,他愿就死,但请求得襄子的衣服刺击,以报知伯知遇之恩,虽死无恨。襄子满足了他的要求,豫让呼天击衣后伏剑而死。

2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

【释义】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拣择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

【赏析】面对宗室大臣逐客的呼声,李斯上书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国家的昌盛在于人才的引进,有良臣在朝,事业才能兴旺,逐客无异于自断贤路。秦国若要“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就必须广纳贤才。这一观点说明了广泛吸收各方面的人才,为己所用,国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28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出处】《史记·韩长孺列传》

【释义】强弩发射的箭飞到末程,连鲁国白绢也射不穿;猛烈的风吹到最后,连飘起鸿毛的力量都没有了。

【赏析】在对待匈奴问题上,韩长孺力主和亲。他指出,汉军深入匈奴腹地作战,劳师远征,

定会人疲马乏。上述比喻形象地指出了出兵匈奴劳师远征的不利因素。

2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释义】领导者身为表率,方能令行禁止。否则,虽有法令,不能推行。

【赏析】这句话说明了作为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0匈奴未平,无以家为。

【出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释义】匈奴没有消灭,哪有心思顾家呢。

【赏析】卫青是汉朝打击匈奴的主将,立有赫赫战功。他为打击匈奴呕心沥血,天子曾为他兴建府第,并让他前去视察,卫青如此回答。表达了卫青誓把匈奴逐出中原,使汉朝边塞永保安宁的爱国情怀。

31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释义】大凡世上一定要有不同寻常的人,才能有不同寻常的事;有不同寻常的事,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因为不同一般,因为常常是第一人、第一事,所以会遭到非议,引起疑惧;也因为不同一般,才会有超出平常的成效。

【赏析】汉武帝时期,不但北征匈奴,对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经营,武帝决定开挖修筑通往西蜀的道路,劳师动众两年,却不见成效,引起许多人不满。司马相如作《难蜀父老》

,一方面宣扬汉廷通西南夷的意义,一方面又为蜀地人民的沉重负担代言。这几句话为汉武

帝开发西南夷的行动作有力的辩护。

3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

【释义】鸟将死时,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要死时,他说的话是善良的。

【赏析】这是世人对禽情人性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它符合人类的某种普遍心理——在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出于对人生的珍惜和眷恋,总是愿意将自己内心最美好的东西留下,奉献出来。

33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

【出处】《史记·礼书》

【释义】水满了若是不减少一些它便会漫溢出来;器皿满了若是不加以扶持就会倾倒。

【赏析】这是个很浅显的比喻,但其中包含了普遍的哲理,它提醒人们: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所节制,都要有个限度,超过了限度,不加节制,便会招来或“溢”或“倾”的后果。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