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智慧与谋略句子摘抄大全(智慧与谋略句子)

智慧与谋略句子摘抄大全(智慧与谋略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聪明人的处世谋略,说的太好了,句句都是经验之谈

所谓的 “聪明”就是善于观察,因为善用聪明需要的是智慧,需要的是高情商,而非聪明本身。

-01-聪明人,三不管

1. 不管家事

古语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

舌头和牙齿还有打架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勺子总会碰锅沿。

这里面的纷扰,自己家人尚且说不清楚,一个外人又知道些什么呢?

况且,家事不是讲理的,而是讲情的,这不是外人能插手的事情。

所以,别管别人家事,我们没有这个权限,也没有这个能力。

2. 不管闲事

做人有尺,贵在有度。不管闲事不是一种冷漠,而是一种分寸。

少管朋友的闲事,尊重朋友的选择,是给友情留下了成长的空间;

少管别人的闲事,远视别人的生活,这样每个人才有不同的个性展现;

少管亲人的闲事,只有亲密有间,家庭才能真正和谐。

大家彼此留出足够的空间,才能保持在最舒服的状态。

操心别人的百件闲事,不如做好自己的一件实事。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这才是处世的大智慧!

3. 不管情事

古人说:不作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没烦恼。给有感情的人当中间人是最不讨好的事。

今天两个人要分手,明天可能就和好了。

劝和劝分,都是你的不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所以,遇到他人感情的事情,最好不要掺和。

-02-聪明人,四不说

1、不说怨话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传播负能量。

亡羊补牢尤未晚,怨天尤人无意义。牢骚多了,朋友就少了。

不要成为负能量的传播者,没有人会喜欢整天对着一张怨妇脸。

遇到问题,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人活一世,抱怨一天,不如努力一天。

有说话埋怨的力气,不如迈开步子,挥洒汗水。

2、不说空话

子禽问老师墨子,多说话是否有好处。墨子说:“蛤蟆、蚊子,日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可谁会听它们呢?再看公鸡,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孔子这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要么不说话,要么一开口就说中要害。

不要说没有价值的废话,多说无益,贵在恰到好处。

言简意赅,是境界;口若悬河,何尝无魅力?只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对着正确的人,说恰当的话。

3、不说坏话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

不要攻人短处,揭人疮疤。揭人疮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每一个人都有尊严,都好面子,所以在生活中,不要揭人短处、背后说坏话。

4、不说狂话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到底有多强悍。

人可以有傲骨,但是不可以有傲气。

人生大部分的失败都源于两个字,一个是懒,另一个就是傲。

狂妄的人,眼界偏狭,不知天高地厚。看似张牙舞爪,其实不过是纸老虎。

海纳百川,成其浩大。山聚土石,成其雄伟。

谦虚一点,总没有坏处。

-03-聪明人,五不帮

1、不知感恩者不能帮

俗话说得好:升米恩,斗米仇。

人与人之间,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总有人把别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一味索取而不知感恩。

帮他十次,一次不帮就翻脸。到头来,还要怪你不够朋友。

人心不足蛇吞象,好心错付自损伤。

帮忙之前,一定看清对方的人品,不然就是在喂白眼狼。

2、救穷的忙不能帮

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一个人落了难,帮一把是应该的,这是为自己积福。

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肯上进,穷困潦倒,你的帮助,只会加重他的依赖。

没有人是救世主,只可以救人急难,而不能改变别人的命运。

除非他思想上有所改变,否则,这样的人,尽量不要帮。

3、逞强的忙不能帮

古人说:“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帮助别人,也要量力而行。

在自己能力范围的忙,可以帮就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忙,千万别逞强去帮。

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去取悦别人。先管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家人。

4、越界的忙不能帮

人与人之间,关系再好,也要懂分寸。

明确自己的位置,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

涉及别人的家事、私事,这样的忙不能帮。

越界帮忙,别人未必领会你的好心。一时义气帮了忙,很容易变成“多管闲事”。

5、 超出底线的忙不帮

无论是什么样的朋友,帮忙也一定要有底线。

举头三尺有神明,违法背德的事,千万不能帮。帮这样的忙只能让朋友越陷越深,而且还会连累自己。

学会劝解朋友,千万不要冲动,守住底线,才能守住良心。

《鬼谷子》精华29句,感悟智慧谋略,参透获益终生!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胠乱)失传。

《鬼谷子》思想学说之所以能在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独树一帜,不仅在于他的与众不同的纵横理论,更在于他以“道”为理论依托,将其思想学说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鬼谷子,王氏,名诩,别名禅,生卒年不详,又称王诩,王蝉、王利,道号鬼谷子。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 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因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在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与孔子、老子并列的学术大家。他隐于世外,将天下置于棋局,弟子出将入相,左右列国存亡,推动着历史的走向。

-1-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天之正也。

摘自《鬼谷子·持枢》

解释: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是天地间正确的规律。

感悟:春季耕种,夏季生成,秋季收割,冬季储藏乃是天时的正常运作规律。不可悖反这一自然规律,而例行逆施,凡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即使成功一时,也终究必败。由此而知,人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2-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

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摘自《鬼谷子·谋篇》

解释:智慧要用在常人不知道的地方,而能力要用在常人做不到的地方。

-3-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摘自《鬼谷子·反应》

解释:所以了解别人从自己开始,自己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

感悟:认识不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又怎么能去了解别人呢?只有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在人生践履中用远大的理想和人生抱负来鞭策、激励自己,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乃至超越自我,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4-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摘自《鬼谷子·捭阖》

解释:如果要考察断定对方的有无和虚实,就要随着对方的喜好和欲望来推测其真实意图。

感悟:要以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做好沟通这一环节,就必须找到对方的兴趣点,顺应对方的喜好,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以对方的立场为他分析利弊,相信你一定能消除所有的沟通障碍。

-5-

牧之不审,得情不明;

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反应》

解释:如果所获得的言辞信息不明确,就不能查明对方的实情;如果所得的情况不明确,就不能清楚了解对方的意图。

感悟:想要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就要好好的进行沟通,旁敲侧击,争取获得明确的言语信息和对方的目的。

-6-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捭阖》

解释:世间事物虽然变化无穷,但都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

感悟: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事物都是变化无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一定有规律可寻,如易经的六十四卦,变化繁复,但都是基于八卦的基础之上。宇宙中的规律,也逐渐被天文地理学家们所窥寻。

-7-

智贵不妄,

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权篇》

解释:智慧的人贵在镇静不乱,耳朵听事贵在听得真切,头脑思考贵在明辨通达,言语辩辞贵在新奇巧妙。

感悟:智慧、聪明、明智、言辞等方面非常重要,人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应客观、冷静地分析,而不能盲目,自以为是地去评论。

-8-

逆之者,虽成必败。

摘自《鬼谷子·持枢·持枢》

解释:谁违背了自然规律,即使一时成功,最终也会失败。

-9-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

摘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

解释:养志首先要使内心安静,内心安静则意志坚定。

感悟:人要修炼自己强大的内心,世上磨,心上炼。

-10-

相益则亲,相损则疏。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谋篇》

解释:共同获取利益就能相互保持亲密关系,其中一方遭受损失必然导致互相疏远。

感悟:其实,朋友的关系,就是利益的关系,这个利益可能包括钱财的分配、共同的志向、共同的兴趣爱好、共患难的情谊等,如果其中一方受到不平衡的对待,肯定会变得疏远。

-11-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

摘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

解释:宁静平和便可以养气,养气便可以使得志向、思想、精神、道德获得和谐。

-12-

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议其短验之。

摘自《鬼谷子·中经·全篇》

解释:说的话多了,必定会出现失误、暴露短处,我们将这些记住,再加以研讨、验证。

感悟:当一个人夸夸而谈的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些失误或可突破点,说话的人要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听者要抓重点,好好进行分析。

-13-

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摩篇》

解释:见到了事物的几微迹象便毫不迟疑地采取行动,功成事就却不居功自傲,久而久之就一定取得成功。

-14-

禽兽知用其所长,而谈者知用其所用也。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权篇》

解释:连动物都懂得利用自己的长处,我们游说策士就更应该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了。

感悟:人的天赋和专业技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最应该做的,是发现和经营好自己的长处,因为长处是你制胜的法宝。

-15-

势败者,不可神肃察也。

摘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散势法鸷鸟》

解释:威势衰败,往往是因为不能够集中精神去审察事物结果。

-16-

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抵巇》

解释:有的规律近在眼前却难以看透,有的规律远在天边却能了如指掌。

-17-

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

摘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实意法腾蛇》

解释: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的万事万物,不探头出窗外便可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感悟: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分析得知事态发展的变化。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做到这种程度,当然要对事态变化的规律了如指掌,还要有一定的天赋。

-18-

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

摘自《鬼谷子·中经·全篇》

解释:能够解救陷于困境和处于危难中的人,一定是那些能言善辩、德行深厚的人。

-19-

口者,心之门户也;

心者,神之主也。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捭阖》

解释:嘴巴,是表达内心思想的门户;而心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主宰。

-20-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捭阖》

解释:懂得了阴阳之道的协调交替使用,就能够懂得“终”和“始”的意义了。

感悟:鬼谷子的纵横理论,以“道”为理论依托,当然是以“易”为基础,掌握阴阳的变化,也就明白了终始的意义,他将其思想学说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21-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

阳动而出,阴隐而入。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捭阖》

解释:阳以动为特征,故主要表现为进取;阴以静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闭藏。

感悟:阳动阴静是阴阳、动静两组概念的搭配,阴阳是两种不同的能量形态,阴阳包揽大自然一切变化规律和人生奥秘。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期社会实践,总结归纳了阴阳变化规律,因此,我们的生活、运动和工作都要适应阴阳的这种变化。

-22-

耳目者,心之佐助也,

所以窥间见奸邪。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权篇》

解释:耳朵和眼睛,就是心的辅助,可以用来窥察间隙发现奸邪。

-23-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抵巇》

解释:世间万物都有自己本身的自然属性,万事都有自己的分合规律。

-24-

反以观往,覆以验来;

反以知古,覆以知今;

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反应》

解释:通过对大道的运用,我们可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反观过去,检验现在;熟悉了一类事物,就能了解另一类事物。

-25-

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反应》

解释:别人侃侃而谈,是动;自己沉默倾听,是静。

-26-

化转环属,各有形势,

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忤合》

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如同圆环一样循环连接,形成各种各样的发展态势,应该反复探求事物的特点,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27-

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

校其伎巧短长。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捭阖》

解释:审察事物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揣度研究事物的应变能力的强弱,因材而用、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28-

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

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权篇》

解释:聪明人不会用自己的短处,而用愚人的长处;不会用自己的愚笨,而用愚人最擅长的方法。

感悟:不用己之所短,不用愚人之所长,这样才不会陷入困境。

-29-

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

摘自《鬼谷子·鬼谷子·内楗》

解释:想要说服君主时就必须暗中揣度君主的心意,出谋划策时也必须顺应君主的意愿。

《孙子兵法》的这十句话里,有最顶级的中国智慧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被誉为“兵学圣典”

时至今日,《孙子兵法》

依然是享誉全球的畅销书

它所包含的智慧

也早已超越军事领域

成为各行各业的策略指南

让我们从这几句话开始

窥探《孙子兵法》中的高深智慧

1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

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2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兵法·谋攻篇》

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打胜仗。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在战争中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3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篇》

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去攻击它。“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和“避实就虚”的作战原则一样,都是说明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作暂时的让步,以保持我军的锐气,使敌人疲劳沮丧,减杀其优势,待到时机成熟时,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4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孙子兵法·计篇》

战争是一种用假象来欺骗和迷惑对方的学问。所以,本来自己强大,却要伪装成弱小;本来具有战斗力,却要伪装成不堪一击;本来已逼近敌人,却要伪装成相距甚远;本来要向远处,却伪装成要向近处。由这几句派生出来的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等战术,都是以假象迷惑敌人,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5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孙子兵法·计篇》

对敌人要以小利诱惑他,使他上钩;要扰乱敌人,趁机战而胜之;当敌人实力雄厚时,要防备他可能进攻自己;当敌人力量强大时,就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这几句所谈用兵之道,在现代军事上也可作为借鉴。

6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计篇》

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对敌人作战,就应在敌人守备最薄弱的地方和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这样就能出奇制胜。古今中外有不少这样的战例,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即为其一。现已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中的争夺、竞赛,前者说在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或无准备的时候发动进攻;后者说采取出乎对方意料的行动致胜。

7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既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能百战百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条闻名中外的战争原则。它科学地阐述了临战时必须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有把握便打,没有把握不打,根据敌情的变化,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最恰当的时机去攻击敌人。这一原则还远远超出战争范围,适用于其他一切工作。

8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孙子兵法·谋攻篇》

用兵的原则,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要设法击败敌人,兵力比敌人少就要退却,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决战。用兵的基本法则是根据敌我强弱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针。

9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篇》

把军队置于必死之地,身陷绝境,反而能转危为安。保存下来,取得胜利。这也是出奇制胜的一种方法。遇到情况危急,已无退路的险要关头,可把军队投到死亡线上,士兵如过河卒子,只能进不能退,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必须背水一战,拼死搏斗,这样反而能转败为胜。

10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

百战百胜固然好,但不是好中之好;不经过战争而使敌人屈服,才称得上好中之好。这段话反映了孙武战争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孙武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能自保而全胜”,百战百胜实难做到,即使全胜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损失,若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即“不战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

所以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两国相争,最高的是斗谋略而使对方屈服,其次是通过外交斗争面取胜,再次是交战而取胜,最下者为攻城取胜。孙子的这一战略思想,很值得学习。

《智囊全集》译文及注释:谋略智慧,受益终身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第一部 上智 第二部 明智

第三部 察智 第四部 胆智

第五部 术智 第六部 捷智

第七部 语智 第八部 兵智

第九部 闺智 第十部 杂智

上智部·总序

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何则?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 圣人不易。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焉?余条列其概,稍分四则,曰“见大”、曰“远犹”、曰“通简”、曰“迎刃”,而统名之曰“上智”。

译文及注释

冯梦龙说:真正的智慧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遵循,而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对策。所以愚昧的人,偶尔也会表现出智慧来;倒是聪明的人常常因为谨守着某些原则而考虑太多,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为什么呢?真正的大智慧其实是“无心”而至的,并非只要周全考虑就能达到。别人看到小的方面,我能看到大的方面。别人能看到眼前的,我却能看到长远的。别人越动越乱,而我却以静制动。别人束手无策的事情,我却游刃有余。这样的话,看起来难的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容易,大的事情也能像小事情一样处理。所以能充分灵活、很有弹性地深入变动无常的局势之中,而其拟定的对策,也往往能出乎常人的意料。有时候开始时有悖常理而后来却完全符合事理,有时候看起来似乎违背常识而实际上却顺乎事理。当其从容悠闲之时,却受到豪杰之士的怀疑,只有等到问题全部解决,才能看清这种深远通透的智慧来,连圣人也不能改易。啊!这样的智慧,确实是大智慧!这样的大智慧是不可学的,是像人们通常认识的“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吗?还是像人们所说的“一些不见得聪明的人偶然表现出的上等智慧”,也往往能够对我们做人处世有启发作用呢。因此,我把这些智慧实例一一列举出来,并将其分为四卷,分别是“见大”、“远犹”、“通简”、“迎刃”,而总其名为“上智”。

明智部·总序

冯子曰:“有宇宙以来,只争‘明’、‘暗’二字而已。混沌暗而开辟明,乱世暗而治朝明,小人暗而君子明;水不明则腐,镜不明则锢,人不明则堕于云雾。今夫烛腹极照,不过半砖,朱曦霄驾,洞彻八海;又况夫以夜为昼,盲人瞎马,侥幸深溪之不陨也,得乎?故夫暗者之未然,皆明者之已事;暗者之梦景,皆明者之醒心;暗者之歧途,皆明者之定局;由是可以知人之所不能知,而断人之所不能断,害以之避,利以之集,名以之成,事以之立。明之不可已也如是,而其目为‘知微’,为‘亿中’,为‘剖疑’,为‘经务’。吁!明至于能经务也,斯无恶于智矣!

译文及注释  

冯梦龙说:自从有了宇宙以来,就有了“明”和“暗”的对比与争斗。混沌时期“暗”而开天辟地时“明”,乱世“暗”而治世“明”,小人“暗”而君子“明”;流水不明就会腐烂肮脏,镜子不明则无法照影鉴衣,人如果不明则会陷入混乱愚昧之中。萤火虫的光再大,其光不过半块砖头大小,太阳在高空运行,其光辉照彻天下各处;何况把夜间当成白天,就像盲人骑着瞎马一样,怎么可能不坠入粉身碎骨的深渊之中呢?所以,对于“暗”者不明白的事,都是“明”者了然于胸的事;对于“暗”者变幻莫测的事,都是“明”者很确定的事;对于“暗”者不知如何选择的事,都是“明”者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因此能洞见一般人所无法洞见的,能决断一般人所难以决断的,躲开可能的灾祸,获取可能的利益,甚至建立不世之功勋,成就万古的声名,这就是真正的智者之“明”。本部分为四卷,分别为“知微”、“亿中”、“剖疑”、“经务”。唉,能把智慧之明用于天下国家的大事上,这便是智慧最高的善用了。

察智部·总序

冯子曰:智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子思云:“文理密察,必属于至圣。”而孔子亦云:“察其所安。”是以知察之为用,神矣广矣。善于相人者,犹能以鉴貌辨色,察人之富贵福寿贫贱孤夭,况乎因其事而察其心?则人之忠佞贤奸,有不灼然乎?分其目曰“得情”,曰“诘奸”,即以此为照人之镜而已。

译文及注释  

 冯梦龙说:“智慧需要明察,才能显示出其效用,而明察若不以智慧为基础,则难以真正洞悉事物的精微关键之处。”子思说:“条理清晰,细致明辨,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孔子也说:“观察他做事情安与不安。”从而知道明察的作用,是非常神圣和广泛的。善于相面的人,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神色,看出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长寿或夭折来。同样的,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世之中,也能清楚判断出他是忠直还是奸邪,是贤能还是愚昧。因此,本部分为“得情”和“诘奸”两卷,可以用来作为照见人心的明镜。

胆智部·总序

冯子曰:凡任天下事,皆胆也;其济,则智也。知水溺,故不陷;知火灼,故不犯。其不入不犯,其无胆也,智也。若自信入水必不陷,入火必不灼,何惮而不入耶?智藏于心,心君而胆臣,君令则臣随。令而不往,与夫不令而横逞者,其君弱。故胆不足则以智炼之,胆有余则以智裁之。智能生胆,胆不能生智。刚之克也,勇之断也,智也。赵思绾尝言:“食人胆至千,刚勇无敌。”每杀人,辄取酒吞其胆。夫欲取他人之胆。益己之胆,其不智亦甚矣!必也取他人之智,以益己之智,智益老而胆益壮,则古人中之以“威克”、以“识断”者,若而人,吾师平!

译文及注释 

冯梦龙说:要肩负天下的大事,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而可否胜任,则取决于智慧,这勇气和智慧,就称之为“胆智”。知道水会溺人却不被淹溺,知道火会灼人却不被烧灼,这样的躲开淹溺和烧灼,并不是缺乏勇气的行为,而正是智慧的表现。然而若自信能入水而不淹溺,近火而不烧灼,则即使赴汤蹈火,又有何伤害可言呢?胆智二字,智在上而胆在下,勇气的运用必须服从于智慧的判断,若智慧的判断认为应当勇往直前却裹足犹豫,这是勇气不足,有待智慧的锻炼。若是未经智慧的判断而逞强蛮干,则是勇气有余而需要用智慧来约束。智慧能生出勇气,勇气却不能增加智慧,所以真正刚强勇敢的人,必然是智慧过人者。赵思绾曾说:“生食人胆到一千,就会无敌于天下。”因此他每回杀死一人,便取出其胆来下酒,这样妄想以他人之胆来增加自己的勇气的行为,不但无益于勇气的养成,而且是愚昧不智的行为。相反的,以他人的智慧来增进自己的智慧,却是有效而自然的,如此,不仅智慧增加,且勇气也能够自然成长。因此本部收集古人胆智的实录,分为“威克”、“识断”两卷,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老师。

术智部·总序

冯子曰:“智者,术所以生也;术者,智所以转也。不智而言术,如傀儡百变,徒资嘻笑,而无益于事。无术而言智,如御人舟子,自炫执辔如组,运楫如风,原隰关津,若在其掌,一遇羊肠太行、危滩骇浪,辄束手而呼天,其不至颠且覆者几希矣。蠖之缩也,蛰之伏也,麝之决脐也,蚺之示创也,术也。物智其然,而况人乎?李耳化胡,禹入裸国而解衣,孔尼较猎,散宜生行贿,仲雍断发文身,裸以为饰。”不知者曰:“圣贤之智,有时而殚。”知者曰:“圣贤之术,无时而窘。”婉而不遂,谓之“委蛇”;匿而不章,谓之“谬数”;诡而不失,谓之“权奇”。不婉者,物将格之;不匿者,物将倾之;不诡者,物将厄之。呜呼!术神矣!智止矣!

译文及注释

 冯梦龙说:“术即方法,真正的方法是从智慧中产生的;而通过适当的方法,智慧才能发挥无比的功用。没有智慧而只强调方法,就如同傀儡之戏的变化,非但于事无益,而且只是一场闹剧罢了;只有智慧而没有方法,则像驾车行船的人,在风平浪静或平坦广阔的原野上时,一切好像都得心应手,但一遇羊肠小道或险滩大浪,则束手无策,想不倾覆都难。蠖虫在行进时要有伸有缩,冬季的昆虫要藏于地下过冬,至春才出来,麝在被人追逐时会产生分泌物,蟒蛇翻身示创以明胆已被人取走,这都是对方法的运用。连动物都有这样的智慧,何况是人呢?老子李耳教化胡人,大禹进入裸人国而脱去衣服,孔子与人比赛打猎,散宜生的行贿,仲雍南入蛮夷,断发文身,以裸身为服饰。”无知的人说:“圣贤之人的智慧有时也有穷尽的时候。”智慧的人说:“圣贤之人的方法,没有穷尽的时候。”有时婉转而不直行,称之为“委蛇”;有时暂且隐匿不显,称之为“谬数”;有时诡谲而不失原则,称之为“权奇”。若不懂婉转,外物就会压制他;不懂隐匿,外物就会倾陷他;不懂诡谲,外物就会困厄他。唉呀!方法太神妙了,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捷智部·总序

冯子曰: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夫事变之会,如火如风。愚者犯焉,稍觉,则去而违之,贺不害斯已也。今有道于此,能返风而灭火,则虽拔木燎原,适足以试其伎而不惊。尝试譬之足力,一里之程,必有先至,所争逾刻耳。累之而十里百里,则其为刻弥多矣;又况乎智之迟疾,相去不啻千万里者乎!军志有之:“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夫速而无巧者,必久而愈拙者也。今有径尺之樽,置诸通衢,先至者得醉,继至者得尝,最后至则干唇而返矣。叶叶而摘之,穷日不能髡一树;秋风下霜,一夕零落:此言造化之捷也。人若是其捷也,其灵万变,而不穷于应卒,此唯敏悟者庶几焉。呜呼!事变之不能停而俟我也审矣,天下亦乌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

译文及注释

 冯梦龙说:“成大事的人争的是百年,而不是片刻。然而一时的成败,却恰好是千秋成败的开始。尤其是在事物激变的时候,就会像大火漫天一样瞬间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愚昧的人往往过不了当前的考验,如果这样,哪里还有千秋大事的成败可言呢?而真正的智者,能立刻远离灾患,并将那漫天大火消弭。因此,这样的激变,刚好提供给了智者显示自己才智的机会。以一里的短距离跑步为例,先到后到虽然相差的时间往往很短;但是十里百里的长路累积下来,所差的时间就会很大。更何况智慧的人和愚蠢的人的迟速差别,本来就要远远大于人跑步速度的差异。”兵法中说:“用兵只有笨拙的迅捷,而没有什么巧妙的迟缓。”迅捷而不巧妙的,时间长了肯定更笨拙。就像把一壶美酒摆在大街之上,先到的人能畅饮大醉,其次到的人也还能喝到几杯,至于最后到的人就只能是口干舌燥地败兴而返了。用人力来摘树叶,一天一棵树也摘不完,而秋风一起霜雪一降,一夜之间树叶就会全部陨落了,天地造化的速捷便是这样的。人们如果能够掌握天地造化的意境,则当然能在事物激变的当下灵活应变,而不会在仓促之间束手无策,这便只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才可能做到吧!唉,激变的事物是不会停滞下来等人想办法去应对它的,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因此,天底下哪有智慧而不敏捷,敏捷而无智慧这回事呢?

语智部·总序

冯子曰:智非语也,语智非智也,喋喋者必穷,期期者有庸,丈夫者何必有口哉!固也,抑有异焉。两舌相战,理者必伸;两理相质,辩者先售。子房以之师,仲连以之高,庄生以之旷达,仪、衍以之富贵,端木子以之列于四科,孟氏以之承三圣。故一言而或重于九鼎,单说而或强于十万师,片纸书而或贤于十部从事,口舌之权顾不重与?“谈言微中,足以解纷”;“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智泽于内,言溢于外。《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此之谓也。

译文及注释

冯梦龙说:智慧不等于言语本身,言语上的聪明机巧不等于一个人有智慧,喋喋不休的人一定不会有好结果,反倒是那些看似不能言的人能够成功,因此智慧的人,又何需机巧的语言能力呢?然而也有另一个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两方不同的言论激辩,有理的一方当然会获胜;两种不同的道理互相质难,善于辩解的一方会占得先机。历史上张良因此成为王者之师,鲁仲连因此获得了高名,庄子因此而有旷达的哲学,张仪、公孙衍因此而享有荣华富贵,子贡因此成为孔子的学生,孟子因此继承了儒家思想。因此,有时一句话比朝廷的权威还重要,有时一个游说可以敌过十万军队,有时一纸建言比所有的州郡佐吏的辛苦工作还要有用,又怎么能不重视言语呢?精微的言论,可以解开纷杂的困境。语言虽然有道理但是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久远。而言语是否有智慧也可以看出来,内心有充溢的智慧,自然会生出智慧的言语来。《诗经》说:“因为内在是这个样子,因此表象看来是这样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兵智部·总序

冯子曰:岳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甚焉。智者,知也。知者,知仁、知信、知勇、知严也。为将者,患不知耳。诚知,差之暴骨,不如践之问孤;楚之坑降,不如晋之释原;偃之迁延,不如罂之斩嬖;季之负载,不如孟之焚舟。虽欲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不可得也。又况夫泓水之襄败于仁,鄢陵之共败于信,阆中之飞败于严,邲河之縠败于勇。越公委千人以尝敌,马服须后令以济功,李广罢刁斗之警,淮阴忍胯下之羞。以仁、信、勇、严而若彼,以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若此。其故何哉?智与不智之异耳!愚遇智,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正胜,或谲胜,或出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而胜。天异时,地异利,敌异情,我亦异势。用势者,因之以取胜焉。往志之论兵者备矣,其成败列在简编,的的可据。吾于其成而无败者,择著于篇,首“不战”,次“制胜”,次“诡道”,次“武案”。岳忠武曰:“运用之妙,在乎一心”。武案则运用之迹也。儒者不言兵,然儒者政不可与言兵。儒者之言兵恶诈;智者之言兵政恐不能诈。夫唯能诈者能战;能战者,斯能为不诈者乎!

译文及注释

冯梦龙说:岳飞论兵法说:“仁、智、信、勇、严,为将用兵的人缺一不可。”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智”。“智”就是知悉。知悉就是要知悉仁、信、勇和严。作为将帅,就怕不知悉形势。真的知悉形势,那么夫差暴露战士尸骨于中原的行为,不如勾践励精图治,抚死问孤的“知仁”做法;楚国坑杀秦降兵,不如晋国的释放俘虏“知信”的做法;荀偃对栾黡,及不上知姑息迁就,及不上荀营的斩嬖的“知严”的做法;季孙氏与吴盟于莱门,比不上孟明视焚船以自绝退路的“知勇”。虽然想要不仁、不信、不勇、不严也不可能。更何况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就败于仁,楚共王在鄢陵之战中败于守信,三国时的张飞在阆中被杀败于驭下太严,晋国的先毅在邲河之战失败在于勇猛冒进。越公杨素斩杀士兵立威取胜是不仁,赵奢在作战中因为不守信用取胜,李广不设刁斗警戒,宽待士卒,不严而取胜,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不勇却成了名将。一些人以仁、信、勇、严而成功,而另一些人以不仁、不信、不严、不勇也取得了成功。这是为什么呢?智与不智确实不同而已。愚蠢的碰到聪明的,则聪明的胜;聪明的遇到更聪明的,则更聪明的胜,因此历史上的战争,有不战而取得胜利的,有百战百胜的;有正大光明获胜的,也有以奸诈之计取胜的;有以史无前例的战法获得胜利的,更有仿效古人的兵法而获胜的。天时、地利、敌情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对敌作战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正是选择了正确方法,因之取得了胜利。历史上的兵书有很多,其成败得失也都记载得非常明确,我这里只是记录历史上一些用兵不败的故事,首先是“不战”,其次是“制胜”,其次是“诡道”,其次是“武案”。岳飞说:“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这些故事便是用心巧妙运用的真实例子,或许可以供作印证启发之用。儒者不屑于谈论军事,这是由于儒者没能力谈论兵法的缘故。儒者总是说用兵不可以用欺诈的手段取胜,但是真正有用兵智慧的人,最怕不能想出各种诡诈的作战方法来。只有能运用奸诈手段之人才能作战,能作战的人能不使用奸诈的手段吗?

闺智部·总序

冯子曰:语有之:“男子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其然,岂其然乎?夫祥麟虽祥,不能搏鼠;文凤虽文,不能攫兔。世有申生,孝己之行,才竟何居焉?成周圣善,首推邑姜,孔子称其才与九臣埒,不闻以才贬德也!夫才者,智而已矣,不智则懵,无才而可以为德,则天下之懵妇人毋乃皆德类也乎?譬之日月:男,日也;女,月也。日光而月借,妻所以齐也;日殁而月代,妇所以辅也。此亦日月之智,日月之才也!今日必赫赫,月必噎噎,曜一而已,何必二?余是以有取于闺智也。贤哲者,以别于愚也;雄略者,以别于雌也。吕、武之智,横而不可训也。灵芸之属智于技,上官之属智于文,纤而不足,术也。非横也,非纤也,谓之才可也,谓之德亦可也。若夫孝义节烈,彤管传馨,则亦闺闼中之麟祥凤文,而品智者未之及也。

译文及注释

冯梦龙说:俗语说:“男人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这话当然不对。就像麒麟虽然是吉祥之物,但不能捕鼠;凤凰虽然是美丽的象征,但不能猎兔。而像春秋时期申生这样的仁孝,也不能代表他有治国定乱的才能。周朝最被称誉的女子,首推邑姜,孔子赞赏她的才能不下于当时的所有功臣豪杰,圣人没有因为邑姜的才能而贬损她的德行。所谓的才能,也就是智慧,没有智慧就是无知,如果没有才干等于有德,那是否等于说天下那些无知的村姑村妇,都是德行高洁之人呢?就如同日月,男子如日,女子如月。月亮要借助日光才能明亮,所以妻子向丈夫行芹,日落之后月光照明,因此女子是男子的辅助,这就是日、月的智慧和才能。当太阳照耀的时候,月亮肯定是隐晦的。那么只要有一个照耀天空就可以了,何必有两个呢?这就是我编集“闺智”部的原因。编集“贤哲”卷,是为了与愚蠢者相区别;编集“雄略”卷,是为了与其他妇女相区别。至于吕后与武则天的智慧,那是专横而不足为训。而灵芸一类人的智慧在于技巧,上官一类人的智慧在于文采,都是细枝末叶,不足称为智慧,只是一种术业。至于这些不是专横、不是心计的,称为才能也可以,称为德行也可以。至于孝妇烈女一类,已载于史册,如同妇女中的麒麟和凤凰,而研究智慧的人一般都不把他们置于此类人之中。

杂智部·总序

冯子曰:智何以名杂也?以其黠而狡,慧而小也。正智无取于狡,而正智或反为狡者困;大智无取于小,而大智或反为小者欺。破其狡,则正者胜矣;识其小,则大者又胜矣。况狡而归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大,未始不大乎?一饧也,夷以娱老,跖以脂户,是故狡可正,而正可狡也。一不龟乎也,或以战胜封,或不免于洴澼,是故大可小,而小可大也。杂智具而天下无余智矣。难之者曰:“大智若愚,是不有余智乎?”吾应之曰:“政唯无余智,乃可以有余智。太山而却撮土,河海而辞涓流,则亦不成其太山河海矣!”鸡鸣狗盗,卒免孟尝,为薛上客,顾用之何如耳。吾又安知古人之所谓正且大者,不反为不善用智者之贼乎?是故以“杂智”终其篇焉。得其智,化其杂也可;略其杂,采其智也可。

译文及注释

冯梦龙说:智慧为什么可以称之“杂”。这指的是一些狡诈、卑小的智慧。纯正的智慧不应该是狡诈的,但是纯正的智慧常常被狡诈者所困扰;大的智慧不应该是卑小的,但大的智慧常常被卑小者欺侮。只有破除狡诈,纯正的智慧才能取胜;认识卑小,大的智慧才能取胜。何况狡诈发展变为纯正,未曾不是纯正的智慧;卑小而变为大智,未曾不是大的智慧。同样是饧,伯夷是用来给老人吃,以使他们快乐,而盗跖则用来润滑门枢,以便偷盗时没有声响,因此说狡诈可以变为纯正的智慧,纯正的智慧可变为狡诈。一双不怕皲裂的手,可以有助于在战争中取胜,也可以使人不惧怕在水中漂洗棉絮,所以说正大的智慧也可以变成卑小的智慧,卑小的智慧也可以成为正大的智慧。所以说具备了杂智则天下就没有其它的智慧了。有人辩驳说:“对于那些大智若愚者,是不是也算一种其他的智慧呢?”我回答说:“纯正的智慧中没有其他的智慧,但也可以包括其他的智慧。就好像泰山不会拒绝小的土块,而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海不会拒绝任何一条小溪,而能成就它的博大。”因此即使是鸡鸣狗盗的小伎俩,不仅能够成为孟尝君的座上客,而且可以将孟尝君从暴秦的手中拯救出来。主要看你是如何运用这些智慧。我们又怎么知道古人所说的正大的智慧,不会成为不善于利用智慧的人的祸害呢?所以我以“杂智”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篇。得到智慧,化去那些杂事是可以的。略去那些杂事,采其智慧也可以。

图文均来自网络

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有这几种“心计”,让他的人生路越走越通畅

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但须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人生越走越顺,就需要让自己有足够的智慧来应对往后的人生,才能让你的人生更加顺畅。

这世界上聪明的人数不胜数,但你会发现其中不乏很多聪明人经常反被聪明误,但相反有些人看起来特别“老实”,似乎没什么“太多心机”,但你最后却发现他的人生反而越走越顺。

事实上一个真正智慧的人从来不会把他的小聪明天天在人前摆弄,也不会表现得过于急躁,反而他会利用自身的智慧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品质,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让感情更加和睦,但从来不会拿出来显摆。

真正智慧的人往往懂得这些 “小心计”, 经常能够化逆境为顺境,避免自己被伤害,最后一步一步实现自己梦想。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在做事业的时候,如果你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你会更加得心应手,知道这个人该如何去相处,因为你早已经把这人了解得非常透彻,甚至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而在和领导以及客户沟通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正因为你非常了解对方,也知道自己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自然你能够扬长避短,在沟通相处的过程中能够让你更受上司的重用,也能够让客户更加信任你。

人生除了事业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感情了,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和所爱的另一半和睦相处,甚至两个人一直都非常亲密,没有什么太多争吵和矛盾。若是你能够在感情中做到知己知彼,你在经营感情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因为你早已经非常了解对方内心有着怎样的情绪需求,也知道如何和另一半沟通会更加有效,这样的两个人自然会更加亲密,而争吵和矛盾也会大大减少。

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总是能够做到知己知彼,让他在事业和爱情中如鱼得水一般。

“不见兔子不撒鹰”,懂得根据当下的具体情况说话做事,不会被情绪控制

若是你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成功,让感情更加幸福美满,那么你首先得了解这些东西,知道这其中的一些规律,当你掌握了这些信息以后你在处理这些事情时,自然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愚蠢的人总是会被别人所影响,也经常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当他们有情绪时,首先会及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在有情绪时做下一些重大的决定。

如果发现当下的时机并不算特别成熟,他会选择耐心等待机会,而在等待机会的过程中,他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反而会花时间和心思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出充分的准备,他们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

懂得在适当的时机“不要脸”,及时把握机会

在生活中没有人是不要面子的,无论是男人和女人都会把面子看得特别特别重要,但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如果一旦超过那个度,就有可能会被别人利用你的这个性格,最终让你得不偿失。

比如在生活中最经常遇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借钱,因为别人知道你是一个不懂得拒绝的人,所以他经常会想各种办法得寸进尺,而你因为爱面子,又不懂得拒绝,可能最后会导致自己一次又一次被别人所利用,甚至可能蒙受一些不该有的损失。

而真正智慧的人,他非常懂得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时候该好好把握机会,也知道什么时候该选择拒绝,什么时候该要面子,但什么时候需要放下自己的面子,而让自己获取更多好处。

真正智慧的人,都会像鸭子有用一般,表面上风平浪静,水底下早就在暗自努力,让自己未来的事业和爱情更加通畅。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