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用大约造句(分别造句子)

用大约造句(分别造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离别,是人生的常态,而人生中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久别重逢!

前言:久别重逢,听上去就是一个很有故事的词语,离别,是人生的常态,正因为如此,相逢才变得珍贵而美好。我们都有自己想念的人,父母亲人、旧日友人、或者是……喜欢的人,你是哪一种?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五十多个年头,却依旧不改乡音,这包含着对故乡深厚的感情,阔别几十年,终于能够回到家乡,儿童一句淡淡的询问却让作者陡生感慨,无限悲哀。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又逢君,多么美好的邂逅场景,可此诗却恰恰不是写重逢时的欣喜与感动,而是一种历尽沧桑波劫后的黯然和人生飘零的凄凉。本来江南正好的风景,正好的故友,却因了一场安史之乱,而显得哀婉又无奈。

《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此诗颇有民歌风范,读来清新别致,琅琅上口。作者遇到故乡来的友人,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却不直接表达,而是问对方——你来的时候,我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这样顾左右而言其他的问话,让人回味无穷,妙趣横生。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诗人同表弟在战乱和离别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十年未见,问姓不认识,知道了名字才想起来旧时的容貌,十年未说的话说了一整晚都没说完,可明天又要分别,不知道再相见知何日。抒发了社会动荡造成人民颠沛流离的无奈。

《鹧鸪天》【宋】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先是回忆,然后思念,等到久别重逢,却犹以为是刚刚自己沉思如梦,看见了幻觉。有过相思的人都懂,尤其是在没有视频没有电讯的古代,那想见却不能见的人,只能于梦中相会,等到真的重逢,却不辨幻与真。

《沁园春·和彦时兄》【宋】王之道城郭萧条,风雨霏微,酝造春愁。况鸷群雕鹗,未谐荐祢,棘栖鸾凤,犹叹栖仇。世路如棋,人情似纸,厚薄高低何日休。逢殷浩,会披云对月,同赋南楼。堪嗟日月如流。甚首夏朅来今半秋。纵荻花枫叶,强撩归思,有莼羹菰饭,归更何忧。三板松舟,一篙秋水,百里淮山无暂留。何须问,蘧蘧栩栩,孰是庄周。开篇即是“城郭萧条”这样落魄的基调,想来全诗也应都是沧桑颓败的景象。果然,后面写世路如棋难行,人情似纸易失,却惊喜的碰到了殷浩,可以披云对月,同赋南楼,算是这艰难世事的一点安慰。

《赠妓云英》【唐】罗隐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晚唐的罗隐多年应试落第,一生未仕(晚年归顺于吴越王钱镠,才得功名),多年流浪。早年在钟陵认识了颇有才思的歌姬云英,十余年后路过这里,偶遇云英,此时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没想到云英第一句话就是“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于是罗隐遍写了这首诗反唇相讥,同时也自嘲了一下。此诗诙谐有趣,读起来让人哭笑不得,却又感慨无奈。

《塞上逢故人》【明】林鸿五陵携手罢,疋马各天涯。出塞难为客,逢君似到家。后期如梦寐,前路正风沙。只好长安陌,垂鞭醉落花。被称为“闽中十才子”之首的福建人林鸿,却出行到塞外,这么远的距离,别说回家,连碰到故人似梦一样遥远。自五陵携手同游后,我们就各在一天涯了,没想到却能碰到你,顿时忘了身是客,像回到家似的,可是重逢的欢乐都是短暂的,长久的离别,前路风沙,望君珍重。

《采桑子》【宋】欧阳修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劝君满酌君须醉,尽日从容。画鷁牵风,即去朝天沃舜聪。十年一别,白首相逢,只是怎样的沧桑,本来应是悲伤寂寥,可随后却笑语酌醉,尽日从容,这样的洒脱,着实让人折服。这大概就是对人生最大的顺应,不悲不怒,画鷁牵风,能得老友相伴,更是幸运。

“校长给爷爷我跳了支孔雀舞”,小学生犀利造句,给老师整不会了

童年时光千金不换,那时候的懵懂无知逐渐在学校的教育中被加以约束,渐渐地因为知识的丰富,学生们的成长变得更加丰富,考试的时候也能轻松应对。

一开始做题时,学生们会容易手忙脚乱,因为没有足够的理解,要是旁边再站着老师或者是家长,学生就更加紧张,连一个大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题目,都会出错。

“校长给爷爷我跳了支孔雀舞”,小学生犀利造句,给老师整不会了

一位小学生站在老师面前,桌上放的是一道连词成句题,分别有“校长、爷爷、孔雀舞、跳了、我、给、支”这几个词,于是这位同学不假思索地说“校长爷爷给我跳了支孔雀舞”。

老师被他的答案搞得很无奈,给出了“你脸怎么那么大”的评论,于是小学生再次尝试,这回的答案是“我爷爷给校长跳了支孔雀舞”,老师哭笑不得直言:你爷爷不锤你。

小学生有点犹豫了,不过他给出了自己最终的答案“校长给爷爷我跳了支孔雀舞”,这下给老师整不会了,不知者无畏,看来这道题还真是难住了他。

小学生们在刚刚接触造句这类题型时,因为还没有掌握语法的要义,只能凭借语感和生活常识去做这种类型题,所以在他们的笔下,有的题目就变了样子,让人看了既可气又可笑。

比如这几道没有得分的题目,小学生的奇葩答案还真是层出不穷,“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的回家了”,老师直接给出评语:你有几个爸爸?这位同学,这可不兴随便写呀。

碰到了用关联词语造句的题,有些同学就更容易弄混了,下笔之后将句子意思改变,比如用“先…再…”造句,这位同学潇洒地写下了“先生,再见”,家长看完也是无可奈何。

还有“马上”这个词,一般学生造句时都用来形容动作迅速的副词,结果这位同学不一般,直接写出“我高兴地坐在马上”,仔细想想逻辑上似乎也没有问题。

小学生不仅造句题是一个难关,断句和语感考查也是人人都要经历的“摸不着头脑”类型题,有时候明明是一个词,却偏偏被拆分成了两种意思,语文老师要哭晕在厕所了。

最常见的“如果”,在这位同学的笔下句子变成了“罐头不如果汁好喝”,说他没用上这个词吧,人家的确用上了,而且这句话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笔者赌一根辣条,考试时老师绝不会给分。

都说童言无忌,有的同学将家长在家的状态讲给别人听,但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或许那并不是事实,所以经常容易产生误会,有时候让家长也很尴尬。

“爸爸一回家,叔叔就到柜子里”,这位同学的笔下,似乎暴露了什么不该出现的秘密,不知道这位同学的爸爸有没有看到孩子写的题,否则将会发生什么也未可知。

小学生奇葩造句层出不穷,但仔细一看,大多拥有自己当年的风范

在笔者看来,小学生们还在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对于新鲜的知识学习只是存在于表面,并没有经过更深层次的学习,所以出现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也很正常。

仔细看这些题目,其实家长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面对一道造句题,有时候明明自己觉得写得没有错误,但是到了老师那里就是要被“回炉重造”,学生自己心里也很着急。

家长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要让学生们被物质掩盖双眼,同时在学习时多一些陪伴,指导的时候与语气也应该更加轻柔一些。

学生造句困难,家长用心辅导也不见效果,不妨让学生扩充阅读量

扩充阅读量,虽然不能做到过目不忘,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些语句的固定搭配就会在学生的脑袋里形成深刻印象,再拿起笔做题的时候,也许自然而然的就写出了正确答案。

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自己不认识的字,通过亲身查找,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学习的过程中也会积累更多经验。

笔者寄语:学生们的想象力不应该被禁锢,家长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也不要轻易地就对学生的答案全盘否定,多一些鼓励的语言,学生才能更快速地成长。

今日话题:你还看过哪些小学生的搞笑造句?(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曲名忘羡158|分别

“蓝湛,你们两个说什么呢?”

捣蛋三人组,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一个个跌跌撞撞地奔回凉亭,魏无羡还好,聂怀桑则直接瘫在石凳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吃莲子”

蓝湛答非所问,摊开白皙修长,骨节分明的大手,掌心赫然躺着一小堆白白嫩嫩的莲子……

“啊……蓝湛,你太好了……嗯,好吃!”

魏无羡眉开眼笑地把小脸直接埋进蓝湛掌心,对着那些剥好的莲子,就是一通狂风式吸入。

蓝湛看着自家小可爱,一脸的甜蜜,尤其是掌心被魏无羡的薄唇不断轻触的感觉,痒痒的,酥酥的,不停撩拨着蓝湛本来就不怎么牢靠的心弦。

“魏无羡,你自己没长手吗?你知不知道,你这个吃相像什么?我就差,弄个盆来给你装食吃。”

江澄对自家大师兄的表现,实在是没眼看,怎么看都让他想起,曾经被他送走“小爱”,“妃妃”和“茉莉”……

这吃相,简直一模一样。

“你给我闭嘴。”

魏无羡“忙里偷闲”抬头怼了江澄一句,然后低头继续在蓝湛掌心“拱食”,还暗戳戳地用舌尖舔舐盛放莲子的“容器”……

蓝湛被他舔得心旌摇曳,天地万物在这一刻变得虚无,心里,眼里就只装得下眼前这个俊的倾国倾城,撩得寸草不生的小家伙。

莲花坞的试剑堂里,泽芜君看着并肩而回的两个人,突然觉得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有一些残忍。

“忘机,你收拾一下,等会儿和我一起回云深不知处。”

“是”

兄长既然开口,自有他的道理,蓝湛想都没想,就点头答应。

只是一颗心却在不停地下沉,他不想和魏无羡分开,他怕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再次出现自己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事……

前尘里,他和魏无羡每一次分别,都会迎来更坏,更糟糕的后果。

清河一别,岐山的教化司再聚,云深不知处被烧,兄长失踪。

玄武洞一别,云梦驿站重逢,魏无羡弃了剑道,改修诡道。

穷奇道一别,夷陵“偶遇”,魏无羡成了人人喊打,人人谈之变色的夷陵老祖,

乱葬岗一别,鏖战誓师大会,江厌离命丧不夜天,魏无羡失望透顶跳下悬崖……

“曦臣哥,蓝湛在莲花坞住得好好的,干嘛要回去啊?本来还想着,带他出去夜猎捉水祟呢。”

一听蓝湛要走,魏无羡的心,仿佛被什么扯了一下。

对感情浓烈期的人来说,恨不得时时刻刻可以黏在一起,哪怕短短几日的分别,也会让人倍加煎熬。

“是这样,方才我与江宗主和虞夫人商量过了,打算尽快给你们两个举行婚礼……筹备婚礼的事情,千头万绪,包括婚礼的流程,都需要忘机回去敲定。”

泽芜君看着眼前依依不舍,眼神痴缠的二人,会心一笑……

短暂的分离,是为了以后可以更长久地在一起。

云梦码头,江枫眠带家人送别众人,魏无羡望着远去的大船,握着陈情的手,挥了又挥……

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系在他和蓝湛之间,离得越远,线就扯得越紧,勒得越痛。

直到船消失在水天一色之间,魏无羡才黯然神伤地垂胳膊,蓝湛跟着泽芜君走了,他的心也跟着空了。

“阿羡,我们回去吧!”

江厌离走到魏无羡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

“嗯”

魏无羡这才发现,江枫眠和虞夫人不知何时已经先行离去,码头上只剩下他们姐弟三人……

“阿羡,从明天开始,我们也要忙起来了……阿爹本来打算,等明年再给你们两个办婚礼,如今姑苏蓝氏突然商议婚期,我们还什么都没有准备。”

“大婚,不就是弄一身红衣服,再做一双新鞋子?”

在魏无羡的印象中,大婚就是两个人穿着大红的新衣服,走个过程而已……

“魏无羡,别说是你……就算是寻常人家的儿子结婚,也要装修一下房子,新家具,新铺盖……就算是嫁女儿,也要准备嫁妆,哪有你说得那么简单?”

江澄瞥了魏无羡一眼,这个家伙平时闹洞房,听墙根的事也没少做,怎么做到还如此“单蠢”的?

“师姐,大婚这么麻烦啊?”

魏无羡挽着江厌离的胳膊,额头委屈巴巴地抵在师姐肩头……

“嗯,一辈子就一次的人生大事,自然要重视。”

“早知这样麻烦,我就直接拉着蓝湛私奔。”

作者:雨至有风

喜欢古诗词和古风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离别,是人生的常态,而人生中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久别重逢!

前言:久别重逢,听上去就是一个很有故事的词语,离别,是人生的常态,正因为如此,相逢才变得珍贵而美好。我们都有自己想念的人,父母亲人、旧日友人、或者是……喜欢的人,你是哪一种?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五十多个年头,却依旧不改乡音,这包含着对故乡深厚的感情,阔别几十年,终于能够回到家乡,儿童一句淡淡的询问却让作者陡生感慨,无限悲哀。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又逢君,多么美好的邂逅场景,可此诗却恰恰不是写重逢时的欣喜与感动,而是一种历尽沧桑波劫后的黯然和人生飘零的凄凉。本来江南正好的风景,正好的故友,却因了一场安史之乱,而显得哀婉又无奈。

《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此诗颇有民歌风范,读来清新别致,琅琅上口。作者遇到故乡来的友人,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却不直接表达,而是问对方——你来的时候,我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这样顾左右而言其他的问话,让人回味无穷,妙趣横生。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诗人同表弟在战乱和离别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十年未见,问姓不认识,知道了名字才想起来旧时的容貌,十年未说的话说了一整晚都没说完,可明天又要分别,不知道再相见知何日。抒发了社会动荡造成人民颠沛流离的无奈。

《鹧鸪天》【宋】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先是回忆,然后思念,等到久别重逢,却犹以为是刚刚自己沉思如梦,看见了幻觉。有过相思的人都懂,尤其是在没有视频没有电讯的古代,那想见却不能见的人,只能于梦中相会,等到真的重逢,却不辨幻与真。

《沁园春·和彦时兄》【宋】王之道城郭萧条,风雨霏微,酝造春愁。况鸷群雕鹗,未谐荐祢,棘栖鸾凤,犹叹栖仇。世路如棋,人情似纸,厚薄高低何日休。逢殷浩,会披云对月,同赋南楼。堪嗟日月如流。甚首夏朅来今半秋。纵荻花枫叶,强撩归思,有莼羹菰饭,归更何忧。三板松舟,一篙秋水,百里淮山无暂留。何须问,蘧蘧栩栩,孰是庄周。开篇即是“城郭萧条”这样落魄的基调,想来全诗也应都是沧桑颓败的景象。果然,后面写世路如棋难行,人情似纸易失,却惊喜的碰到了殷浩,可以披云对月,同赋南楼,算是这艰难世事的一点安慰。

《赠妓云英》【唐】罗隐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晚唐的罗隐多年应试落第,一生未仕(晚年归顺于吴越王钱镠,才得功名),多年流浪。早年在钟陵认识了颇有才思的歌姬云英,十余年后路过这里,偶遇云英,此时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没想到云英第一句话就是“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于是罗隐遍写了这首诗反唇相讥,同时也自嘲了一下。此诗诙谐有趣,读起来让人哭笑不得,却又感慨无奈。

《塞上逢故人》【明】林鸿五陵携手罢,疋马各天涯。出塞难为客,逢君似到家。后期如梦寐,前路正风沙。只好长安陌,垂鞭醉落花。被称为“闽中十才子”之首的福建人林鸿,却出行到塞外,这么远的距离,别说回家,连碰到故人似梦一样遥远。自五陵携手同游后,我们就各在一天涯了,没想到却能碰到你,顿时忘了身是客,像回到家似的,可是重逢的欢乐都是短暂的,长久的离别,前路风沙,望君珍重。

《采桑子》【宋】欧阳修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劝君满酌君须醉,尽日从容。画鷁牵风,即去朝天沃舜聪。十年一别,白首相逢,只是怎样的沧桑,本来应是悲伤寂寥,可随后却笑语酌醉,尽日从容,这样的洒脱,着实让人折服。这大概就是对人生最大的顺应,不悲不怒,画鷁牵风,能得老友相伴,更是幸运。

那一棵棵胡杨

村头一株大榕树,绿油油的叶片在太阳的照耀下反射着光芒,须根像层层门帘一般垂着。绿荫里人们三三两两,或在摇扇乘凉,或凝视着眼前的一片半月水塘,水塘里种满荷花,后面便是横成排竖成行的青砖瓦房。

我见过太多岭南乡村,这地处广东省台山市的大纲村,模样似乎和别的村子没有大的不同。穿过村道,从巷口往里走几十米,便看到一处青砖大屋,门口很窄,只可容一人进出。门口木匾上刻着五个字:林基路故居。

木头门扇,漆成暗红色,门扇上挂有铜环,似乎期待着人们叩响。我正要抬手,重重思绪一时涌上心头:他心头有一颗怎样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从台山迈步广州、走进上海,而后东渡日本,又重返上海再赴延安而至新疆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库车、乌什?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从岭南走到新疆,化身为金灿灿的胡杨?答案,也许就在这扇门后。伸出手去,轻轻一推,“吱呀”一声,门开了。

房子不大,单层砖木结构,建于清末,东西两房,中间为厅堂、天井,院子里铺着凿平的石块,屋子里铺着赭色地砖。房内均是寻常家具,厅堂门口挂着一副木质楹联,左书“和厚家风”,右书“修齐世德”。厅堂内摆有方桌长椅,右侧墙角倚一木架,每格上都放着一张笸箩,估计当年是用来养蚕的。屋内陈设简朴,既有乡土劳作氛围,又不乏当地的文化气息。

台山旧称新宁,素有侨乡之称。林基路1916年出生,其祖父原是个穷苦的耕田人,后为生计所迫到美国谋生,林基路的伯父和叔父也跟着去了美国。而林基路的父亲因为天资聪颖,留在家中读书,希望能走科举仕途。然而待其学成赴考时,科举考试废除了,林父便攻读法律回台山当了律师。虽然科举未成,但林父念念在兹。林基路乳名福照,初起学名国梁,后改名为梁。其兄乳名福顺,初起学名国栋,后改名为栋(曾是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和广州学联主席,后与朋友赴香港办学)。其弟乳名福佑,学名国干,后改名为干(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国内微波理论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林父希望几个儿子好好读书,成为国家栋梁干才的用心可见一斑。

1930年夏天,少年林基路碰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留学日本的谭秀峰(即何干之,广东台山人,陕北公学初期的主要教员之一,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党史系主任)等一行人从东京回来,在台山举办台山青年暑期学术研究班,主讲现代世界观和新文学,实际上主要内容是马列主义和革命文艺理论。研究班主要吸收部分中学生和小学教师到班学习,林基路主动要求参加。学习的时间虽然只有一个月,但对林基路幼小的心灵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作为殷实人家的子弟,他联络一批同学和师长,在自己就读的任远中学开办民间夜校,吸收附近无钱入学的贫民子弟四十余人入学读书,还编写了一篇名为《中秋节》的国文课文。

开阔了视野的少年林基路一路求学,几经辗转,从台山到广州,从广州到上海,从上海到日本,在1935年加入中国,而后又重返上海参加了左联。1937年9月,延安发来电报,要从上海调一些做文化工作的人过去。对革命圣地向往已久的林基路听到消息,迫切要求前往。1937年10月初,林基路到达延安。据同为台山乡亲的同行者李云扬回忆:“虽然城小得只有几条土屋街,人少,店小,但当时却满城熙熙攘攘,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祖国英雄儿女。”

林基路和李云扬进入党校学习,且被编入同一班,林基路被推选为该班的班长和党支部委员。一日,党校干部处处长找他和李云扬谈话,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定派他们进疆工作。为了保守党的干部机密,中央要求所有入疆的干部改名。经过一番考虑,林基路将当时的名字“林为梁”改为“林基路”,而李云扬改名“李志梁”。

1938年2月,林基路、李云扬等一批赴疆干部自延安出发,先到西安,再化装为平津一带无家可归的流亡学生,挤在三辆运输卡车上到达兰州。因为当时赴新疆交通不便,林基路一行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等了一个月。后来有架苏联运输机从兰州出发飞往哈密,他俩这才得以成行,然后再转乘汽车到了迪化,一路可谓几经辗转、历尽艰难。林基路先后任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专区教育局局长、库车县县长、乌什县县长等职。李云扬任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后任巴楚县县长。

巴楚县我没有去过,但巴楚所在的喀什地区我去过。那里夏天的太阳晃眼,白亮亮的,到了晚上十点还不肯收敛光芒。从喀什地区喀什市开车走一白天,晚上到和田地区和田市,一路基本都是戈壁,鲜见绿洲。从和田市开车再走一白天,就到了阿克苏。从早晨到傍晚,一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穿行,除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沙丘,偶尔可以见到几株散落的胡杨树,树冠很大,树干粗壮,铮铮铁骨般傲立苍穹,颇有英雄意气。

早上八点多从阿克苏出发,临近中午到达库车。车子在天山南麓行驶,往左看是光秃秃的赭色岩石,往右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间或可见高耸的风力发电机和石油钻探塔,下了高速进入库车县城后才看到绿色。我是来这里家访的,因为知道林基路曾在这里工作,所以对这里多了些特别的关注。我问学生家长,知道林基路吗?他们说,知道,这里有林基路大坝,还有团结新桥也是他修建的。查了下资料,林基路就任新疆学院教务长是1938年,那时他只有二十二岁。就任库车县县长时只有二十三岁,离任库车县县长那年他二十五岁,被军阀盛世才杀害是1943年9月,那时他年仅二十七岁,与他一起牺牲的还有陈潭秋、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提出了新疆学院校训(“团结、紧张、质朴、活泼”),带领学生开展爱国抗日宣传活动,创作了新疆学院院歌,在阿克苏、库车、乌什大力兴办教育,办了难以计数的好事实事。

在惊叹林基路的坚强革命意志和超强工作能力时,我们也深深为一位女性所折服。她便是林基路的妻子,陈茵素。同为台山人,她出身于富裕的华侨商人家庭,1935年底与林基路在日本留学时结婚。1937年8月她从日本回到台山老家分娩,不久产下一女。彼时,林基路已经奔赴延安。1938年5月,陈茵素与几位知识青年相约从台山赶赴延安。当他们走到河南信阳时,铁路因战事不通了,一行人只好停下来商议,打算先回台山,等待形势好转时再出来,可是陈茵素坚决表示要继续前进,决不后退。无奈,其他几名男青年取道回台山了,陈茵素却义无反顾地向北走,经过八天的步行,到达洛阳。

陈茵素后来从洛阳坐火车到西安,之后一路步行,1939年5月到达延安。从出发到抵达,整整用了一年时间。可是此时林基路已经到了新疆,到了一个更远的地方。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并光荣入党后,陈茵素决定也到新疆去,与林基路共同战斗。

经党组织批准,1939年9月,陈茵素从延安搭飞机到达迪化,后又马不停蹄赶往库车。夫妻会面后,陈茵素将从延安带来的指示向林基路和另一位在当地工作的党员蒋连穆传达。经过三人研究,决定成立库车县第一个党小组。至此,南疆库车的第一个组织成立了。

很多人知道,林基路身陷囹圄时写过一首《囚徒歌》,特别是结尾的那句:“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更是口口相传,耳熟能详。很少有人知道,林基路还写过一首《思夫曲》,是他以爱人和其他被囚禁的女同志的心境写的。“丈夫啊!你不要焦愁,你坚持节操,黎明就要来到。黑暗已到尽头!丈夫啊!你不要焦愁,你坚持节操,一旦光明到来,你就回来拥抱!拥抱!”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恐怕很难写出这样由我心及你心、由你心励我心的诗句。据载,战友们回到延安之后,在新疆死难烈士的追悼会上,陈茵素唱起了这首歌,在场的所有战友都流下泪水。

昏黄的阳光,矮矮的墙,窄窄的院门,又一声“吱呀”,将我从沉思中带回。“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人的理想信念。”

走出林基路故居,来到村子中央,发现有一处荣参书室,陈列有林基路生平事迹展。村里还有一处初心讲堂,目前正在建设台山市农村干部培训学校。而荷花塘的对面,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和整畦整畦的瓜果蔬菜,旁边矗立着林基路烈士纪念碑。碑基正面镌刻着林基路烈士生平,另外三面分别是、陈云、王震同志的题词。

林基路纪念公园是2007年落成的,那时陈茵素已年届九旬,她坐着轮椅来参加落成仪式。据在场的人讲,她再次吟唱了《囚徒歌》与《思夫曲》,闻者无不动容。

戈壁之上,烈日寒霜,风沙漫卷,没有甘泉的流淌,没有肥沃的土壤。那一棵棵胡杨,就像那一批革命者,以铮铮铁骨、用倔强豪放在戈壁荒漠书写着英雄的诗篇。(刘利元)

来源: 人民日报